第一篇:铁西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报区政法委)
铁西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
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从更好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和谐稳定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它紧紧抓住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充分体现了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战略思维,对整个政法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检察机关要把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当做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既要充分看到检察工作面临的任务仍然繁重而艰巨,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更要充分看到检察工作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进一步增强信心,真抓实干。作为基层检察院,必须紧密围绕党中央的要求,按照区委和市院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统筹抓好各项检察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在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努力营造和谐铁西。
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做好检察环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一)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
1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毒品犯罪。加大打击走私、骗税、制售伪劣商品等经济犯罪特别是涉众型犯罪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群众切身利益。积极推进量刑建议、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等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机制,探索附条件不起诉等办案方式,落实依法从宽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创新完善维稳工作机制。把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在坚持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的同时,加强源头治理,完善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防止和减少涉检信访发生。
(三)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妥善安置、融入社会,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积极参与对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动态及对策研究,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促进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涉检网络舆情,建立健全应对、引导等机制。
二、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一)进一步加大执法办案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
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与执法执纪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侦查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推进侦查办案一体化机制建设。正确处理办案数量、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关系,坚持在保证办案质量、遵守法定程序、注重办案效果的前提下,注意把握好办案形势、重点和力度,加强办案督导,及时解决办案中的问题,确保办案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二)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重点加大对国家公职人员工作严重失职,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渎职案件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办刑讯逼供、徇私枉法等侵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权利的案件,强化对此类案件线索的初查,严格把握政策与法律、罪与非罪界限,对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查处。围绕加大办案力度、健全办案机制、注重犯罪预防、加强工作协调、强化队伍建设,研究全面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
(三)立足检察职能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围绕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中央部署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和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加强犯罪分析、对策研究、预防建议、警示教育和预防调查、宣传、咨询等工作。完善行贿犯罪档
案查询系统,推进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和预防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全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一)进一步加强刑事诉讼监督。在刑事立案监督中,重点监督纠正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和动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等问题;在侦查活动监督中,重点监督纠正违法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和刑讯逼供、暴力取证,以及错捕漏捕、错诉漏诉等问题;在刑事审判监督工作中,重点监督纠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规范和加强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受理、审查工作,注重监督纠正涉及民生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因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导致的错误裁判,切实加大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力度;继续探索开展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工作;积极探索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调解优先原则的机制和方式,做好服判息诉等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重点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超期羁押、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等问题,依法妥善处理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等事件;
抓好全国监狱清查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监管专项活动,推进与监管场所信息联网和监控联网,推动建立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方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完善换押制度和久押不决案件备案制度,加大纠防超期羁押力度。
(四)大力开展涉检信访化解工作,积极促进社会稳定。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需要的维稳形势研判机制、办案风险评估机制、检调对接机制和检察环节应急处置机制,不断提高检察工作的社会管理创新水平。坚持抽调专门力量,加强信访稳控和举报受理工作,及时发现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落实首办责任制,坚决杜绝新增涉检有理访。同时,领导包案,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涉检有理访。
(五)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推进平安铁西建设。一是积极发挥检察职能优势,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二是是协助做好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成立了青少年犯罪办案组,由专人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对于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轻微刑事犯罪,在全面贯彻轻缓刑事政策的同时,做好跟踪回访,把帮教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积极探索检察环节的调解机制,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于办案全过程。
四、在改进执法办案工作中大力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
(一)坚持执法为民宗旨。教育干警始终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做好保障民生、服务群众工作。大力推行便民利民措施,通过设立联系点、开通民生服务热线等方式,更好地依靠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二)树立正确执法理念。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最大限度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兼顾法、理、情,使每一项执法办案活动都严格依法,每一个执法办案环节都合乎规范。
(三)努力提高执法能力。坚持把检察干警执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执法公信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适应不同执法岗位的职责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门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使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四)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坚持把强化自身监督放在与强化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干警公正廉洁执法。
(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使检察工作决策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和新期待。不断拓宽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第二篇:区检察院2010年工作计划(报政法委)
区检察院2010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院将在区委和上级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第十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精神、中央政法委书记***在人民检察制度创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继续深入抓好执法办案工作。紧紧围绕群岛新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切实加大对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开设赌场、寻衅滋事等涉黑涉恶犯罪的打击力度,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肃查办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确保换届期间社会大局稳定。坚持把矛盾化解融入执法办案始终,对轻微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老年人犯罪案件、初犯偶犯等依法落实从宽政策,减少社会对抗。
2、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严格执行上级院以及本院关于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围绕新区建设对社会公平正义提出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定海实际,充分履行刑事立案、侦查活动、民事行政、刑事审判等各项监督职能,完善提前介入、诉前会商、检察长列席审委会、两法衔接、同步介入 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等法律监督长效机制,继续探索行政执法监督、民行执行监督的新途径,努力为上级机关出台规范性文件提供实践经验。
3、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形式下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规范完善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进一步加强“培增工作室”建设,强调各内设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实完善刑事和解、民事调处等职能,努力将其培育成集法律监督、矛盾化解、犯罪预防、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管理创新品牌。全面推进检调对接,探索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工作对接。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机制,对因犯罪行为侵害存在特殊生活苦难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努力争取资金救助社会保障和法律援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不稳定因素。二是建立健全维稳形势研判机制。结合执法办案,综合考虑案件背后所暴露、群众信访所反映、社会舆论所关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规范检察建议运行机制,按照市院《关于发挥检察建议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检察建议服务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紧紧依托金塘检察室和巡回检察工作站落实检力下沉,做好与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的对接工作,狠抓已有工作机制的执行落实,促使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的进一步畅通。突出抓好青年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培 养,通过到检察室挂职锻炼、担任工作站检察员等形式促使青年干警矛盾纠纷化解、群众利益协调等能力的提高。四是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实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专人办理、分案办理制度,重点抓好诉前引导、庭审感化、案后帮教三个环节的工作,着力矫治教育。继续加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进一步推进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对接,充分调动和吸收社会力量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参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认真探索实践新形势下涉罪流动人员实行逮捕、起诉的标准,通过完善不捕不诉社会风险评估、管护帮教基地建设等配套措施扎实推进流动人员犯罪依法适用不批捕、不起诉工作。
4、继续深入推进检察管理机制改革。积极探索 “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办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案例研讨、执法档案、检务督查等工作机制,推进案件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继续抓好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涉检网络舆情引导等检察执法风险应对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推进检察机关与社会的互动信任机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检察开放日”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代表等社会各界参与“开放日”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度。
5、继续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以核心价值为导向推进检察文化建设。从组织保障、投入保障、活动保障三方面为检察文化建设创造组织条件、物质条件和环境条 件,做到检察文化建设与业务建设同部署、同要求、同督促,通过检察文化的潜移默化引导检察干警在执法办案中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
第三篇:区检察院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区检察院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011-12-30 09:43 来源 :区检察院 浏览:
159 本站讯近年来,区检察院着眼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大探索实践力度,用心找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点、着力点和结合点,强化工作措施,拓展工作领域,为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执法办案,充分发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坚持以办案促管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工作,坚决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优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类型犯罪。同时,深入分析研判社会治安动态,及时提出消除隐患、加强管理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是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坚决查处国家公职人员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犯罪,促进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规范管理;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确保了资金安全、工程优质。
三是高度重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强与金融、教育、医疗等部门的联系,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大预防”格局,通过选派法制副校长、检察为民社区行、网上开设预防栏目等形式,深入宣传社会管理法律知识,营造了人人参与社会管理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矛盾化解,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一是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用心办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及时受理群众申诉,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设立了11个民生检察联络点,聘请了13名社情民意联络员,深入村居社区讲法律、解纠纷、搞服务、送温暖,进一步密切检民关系,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二是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联合民政、妇联、学校等单位,建立维护弱势群体权利联动机制,妥善处理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犯罪案件;建立民生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内部设立“绿色通道”,外部与公安、法院加强沟通协调,优先办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的犯罪案件。
三是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强化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对拟决定撤案、不捕、不诉等案件,逐案评估预警,超前化解矛盾隐患。创建民事申诉诉前和解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监督、释法说理、协商调解等手段,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犯罪案件,依法作出宽缓处理,努力修复社会关系。
三、强化职能延伸,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检察建议作用。坚持办案分析制度,对发现的制度机制漏洞,及时向发案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促进了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
二是探索建立调研信息反馈制度。深入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隐患问题,在充分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数字、有案例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社会管理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参考依据。
三是扎实做好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高度重视做好不捕、不诉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工作,与所在社区、学校建立经常性联系,共同开展帮教管理;建立监外执行、社会矫正信息联动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脱管漏管问题的发生。
大东区检察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大东区检察院始终立足职能,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五项举措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积极探索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是指在办案过程中,对拟作出的决定是否存在涉检信访风险、引发不稳定因素进行评估,对有可能发生涉检信访的,要填写《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表》,提出信访风险评估意见,并确定风险等级。信访风险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可能引发越级访或者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二级为经承办部门作息诉工作仍难以有效预防涉检信访事件发生的;三级为承办部门可以自行消除隐患的。对于评估风险为二级以上的,我院需提出预防化解方案,并上报区委及市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对于评估风险为一级的在报上级部门的同时,须建议区委报市委相关部门备案。这样对信访风险及时发出预警,采取应对措施,尽最大可能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及帮教机制
为更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院经过精心筹备,创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室(简称“未检室”),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校学生刑事案件、被害人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捕、诉、防、教”一体化办案机制。在办案过程中,采取心理干预、“亲情传递”等方法,了解犯罪嫌疑人心理层面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对于不捕、不诉的犯罪嫌疑人,建立帮教档案,制定帮教计划,定期回访,跟踪帮教。同时主动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教育及共青团、妇联、机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着力抓好对青少年的基础法制教育,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三、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刑法修正案
(八)将社区矫正纳入法律规定。社区矫正是指将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等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监管的非监禁刑法执行活动。我院监所检察部门立足职能,通过阅卷、定期检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全区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管,同时对保外就医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与负责监外执行人员监管的派出所加强联系,监督公安机关对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状态,了解监外执行人员的思想动态,对于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人员及时收监,从而加强社会矫正工作的效果,同时维护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化。
四、创新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法制宣传是增强公民法制意识,树立检察机关形象、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多年来,我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以开展各种专题的检察业务工作宣传活动为载体,在社区、繁华街区等地设置宣传板、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法律咨询;以报纸、网络、电视台法制节目等新闻媒介为载体,利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教育和宣传;以平安社会、平安校园活动为载体,向社区派驻联络员,向中小学派驻法制校长,帮助社区、学校完善法制教育工作机制,向群众、学生开展法制宣传;以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会为载体,组织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走进企业,剖析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效果显著。
五、不断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侦防一体化机制,在重点领域和行业推行预防介入侦查工作,增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向发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和落实检察建议。围绕重点工程拆迁,探索流程风险防控方法,确保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专项资金“阳光运行”。继续发挥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会和预防专刊的作用,目前预防会已有50余家会员单位,召开了十届大东区预防职务犯罪理事会,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职务犯罪预防提供了有效载体。
找准社会管理创新切入点 破解市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难题
今年来,桂林市院以落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针对各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一直“缺岗”的历史状况,找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首次尝试在本市五个城区建立监外执行检察监督新机制。对此做法,自治区检察院监所检察工作第一期季报给予了肯定。
一、深刻认识开展好市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全面履行刑事法律检察监督职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深刻认识到做好市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对刑罚的执行和监管活动实行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惩治和预防犯罪、保障人权、保障刑罚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查批捕监督、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构成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完整体系,缺少对任何一个环节的监督或监督不到位,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就体现得不完整、不全面。刑罚执行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刑罚执行得正确与否,既关系到侦查、审判等各个诉讼环节的价值体现,也关系到刑罚功能的发挥和刑罚目的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还与检察机关执法权威和执法公信力的提升直接相关。如果没有刑罚执行检察监督,即使公、检、法机关做了大量工作,把犯罪的行为人捕了、诉了、判了,但是因为刑罚执行和监管中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该依法收监执行的不依法收监执行,不该减刑、假释的却被违法减刑、假释,或者适用非监禁刑罚、非禁监刑罚执行措施不当,等等,都会破坏正常的刑事法治秩序,或者损害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被执行人改造矫正和顺利回归社会,最大限度的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的社会因素。例如,把那些没有改造好的罪犯放到社会上,或者是发生脱管、漏管现象,他们极易重新违法犯罪,危害公民的人身安全、危害公民、集体、国家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利益。从受害人的角度来看,当他们看到罪犯没有得到适当惩处时,无亚于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加深对犯罪人的仇恨,累积为新的社会矛盾的诱因,受害人及社会公众也可能在心理上对法律、司法机关产生不信任、不信赖感,以致损害司法权威,降低司法公信力。反之,如果把那些主观恶性较小,悔改表现较好,罪行较轻的等依法不宜适用监禁刑罚或没有继续监禁必要的犯罪分子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也将不利于他们改造服法,尽早顺利回归社会。可见,对刑事犯罪的惩治、教育改造及预防,最终必须体现在刑罚执行环节上,如果执行不好,惩治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就不能理想地实现。检察机关的职责就是通过执行监督,确保刑罚的正确实施,实现刑罚的惩治和预防功能。按照被执行人所处的监管场所不同,刑罚执行检察监督区分为监内执行检察监督和监外执行检察监督。随着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落实,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的内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更加丰富。现今意义上的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和目前全国正在试行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即不仅包括对公安机关管理犯罪人的监督,还包括对社区矫正各环节的检察监督,例如,对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罚或者适用非监禁刑罚执行措施开展检察监督,对乡(镇)、城市街道办的司法行政所是否履行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开展检察监督。监外执行检察监督不同于监管场所的刑罚执行检察监督,其突出特点是对犯罪分子不监禁,将其置于社会上进行管理、矫正,因其人身自由受限制较小,在一定程度上比在监管场所更难管理和教育,发生脱管、漏管、重新违法犯罪的机率更多。2007年3月26日高检院《关于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检察监督的意见》指出,“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监外执行工作重视不够,对监外执行罪犯没有依法交付执行和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动性加大,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成为当前刑罚执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的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后继续违法犯罪,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要从保障刑事判决、裁定的依法有效执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出发,把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特别是暂予监外执行、假释、缓刑罪犯脱管、漏管问题的检察监督,作为监外执行检察工作的重点,加大检察监督力度,促进交付执行机关和基层执行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因此,加强对监外执行的检察监督的重要性不亚于监管场所的检察监督,万不可忽视。
(二)深刻认识到做好市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是我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中政委和高检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是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责任和使命,是当前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具体措施,必须放在检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决不能让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缺岗”的问题继续存在下去。要按照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高检院《关于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检察监督的意见》、高法、高检、公安部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09]169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本市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新机制。高检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指出,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它要求检察机关要把重点人群的帮教管理、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等作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认真履行打击、监督、预防、保护的职责,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要求,对于我们创新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新机制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与全国各地的状况几乎一样,一直以来,我市各基层县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看守所对应,均设立了相应的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机构(监所检察科),监外执行检察工作没有“缺岗”情况发生。而市内各城区公安机关没有所属的监管场所,各城区检察院也就没有设立监所检察部门,加上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城区监外执行的检察监督工作没有引起普遍和足够的重视,上级院和市区各基层院也没有明确或者主动安排行使该项权力的业务部门,因此,导致这些区域的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长期处于“缺岗”的状态。这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不相适应。为改变这一不正常的现状,本院以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树立和践行创新理念,首次决定各城区的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由公诉部门负责。
二、建立新机制,五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全部“上岗”
(一)根据级别管辖、属地管辖原则,结合公诉业务与刑罚执行直接衔接的特点,首次确立了由该部门负责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的新机制。根据刑事诉讼法和高法、高检院、公安部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09]169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适用非监禁刑罚(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和采取非监禁刑罚执行措施(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在各城区的执行和矫正活动,主要由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有关社区基层组织予以配合。检察机关的职责是依法对上述机关和组织的相关活动开展检察监督。按照级别管辖、属地管辖的原则,并考虑公诉业务与刑罚执行直接衔接,工作易开展等特点,目前暂未设立专门监外刑罚执行检察监督业务部门的情况下,各城区由公诉部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比较适合。因此,决定各城区由公诉部门负责监外执行检察监督。此决定,为各城区迅速建立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解决监外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缺岗”的问题,全面、充分履行刑罚执行检察监督职能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五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步入正轨。3月29日下午,我院召开了五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部署会议,会中分管监所检察工作的邓国星副检察长作了题为《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建立我市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动员,深刻阐述了当前我市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面临的落后现状与历史原因,强调了当前做好五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按照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和落实中政委、高检院关于“三项重点工作”的新要求,指出了解决我市五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缺岗”问题的根本办法,邓国星副检察长还代表孟耀军检察长对五城区检察院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市院办公室李维彬副主任介绍了2009年自治区综合治理考评中对我市检察机关工作的考评情况,指出了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在整个考评中的重要性。市院监所处张旭处长作了题为《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切实把我市城区监外执行工作做出成效》的发言,从健全工作组织、掌握相关法律规范、落实平时检察工作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会后,下发了监外执行有关法律规定、统计报表、绩效考核报表等文件,最近,组织了检查指导。除叠彩区检察院安排由控申部门负责此项工作外,其他各单位公诉部门均按要求成立了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确立了专门工作人员,加强了与地方公安机关的联系,按照要求建立了检察台账。从最近检查、报表上报的情况看,各单位领导都很重视,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单位有象山区、雁山区检察院。存在的问题:公诉部门自身任务重,工作有时难以兼顾;有的对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职责不完全熟悉;存在应付现象,主要是与公安派出所沟通少,有的甚至没有直接去派出所了解情况;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全面,报表的内容有漏项。例如,从上报统计数据看,有的辖区派出所没有被监外执行人员,其原因可能是没有掌握到有关情况。截止目前,五城区监外执行检察报表中各类被执行人数共计为104人,其中缓刑88人、假释9人、保外就医4人、管制0人、剥夺政治权利3人。下一步,我院监所检察部门将加大检查和工作总结经的力度,推动市区监外执行检察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的考虑
目前,高检院和区检院都没有关于在城区院设立专门的刑罚执行检察机构的指示或者规定。我院决定暂时由城区院公诉部门负责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也是权宜之策,还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监外执行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也是一项艰巨的的工作任务,我们将以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探索研究在城区院设立专门的监外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机构的具体方案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切实全面履行好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的职能,提高和保证城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水平与质量,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安排各城区检察院试行设置监外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科,专门履行监外执行检察监督职责。
桂林市检察院
张旭
蔡春生
第四篇:检察院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交流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和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基层检察院处在执法办案的第一线,承担着参与社会管理的具体任务,要充分认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坚持以执法
办案工作为依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稳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检察机关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提高打击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突出打击危害社会管理和稳定的刑事犯罪。针对社会治安形势,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突出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和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坚决惩治各类破坏社会管理、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灵活运用“两减少、两扩大”等轻缓刑事政策,加强与其他政法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推进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和普通刑事案件简化审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探索和规范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等措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认真落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对办理的重大复杂案件、热点敏感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所涉案件等,要认真评估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明确提出意见,科学制定预案,有效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结合执法办案工作,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视舆情分析和民意调查,了解群众诉求,核查舆情反映的问题,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加强检察环节释法说理工作。重点对不批准逮捕、不起诉、不立案等开展书面或口头释法说理,不断提升检察人员释法说理的能力和水平,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注重加强教育疏导,析法明理,理顺当事人情绪,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有效防止过激行为;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在做好检察环节执法办案调解说理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检调对接机制,通过参与、服务、协调、监督等方式主动融入大调解体系,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以及平安创建活动;重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在坚决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对网络犯罪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及时提出建议,促进网络管理,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品行调查、分案起诉、回访帮教等制度,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情况的分析,深入研究发案原因、犯罪特点和规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及建议,协助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二、发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大部分的职务犯罪案件发生在行政管理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组织中,因此,依法查处社会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犯罪案件,对于促进有关机关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严肃查办社会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严肃查办社会管理机关、组织和管理人员中的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侵害民生民利和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职务犯罪案
第五篇:政法委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投稿
民政局立足本局工作特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结束后,民政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局长办公会和局机关干部大会,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民政系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立足本局工作特点,明确民政局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政局是社区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部门。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区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社区是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建设和管理好社区才能有效的强化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服务功能。为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我局由孙忠仁副局长带队专程到我省县级(市)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的公主岭进行了调研,并通过电话方式对梅河口市进行了电话了解。并起草我市城区三十万人口社区规模设置初步意见。民政局局长赵金石同志带领局相关科室人员,深入社区工作一线,同社区干部一起研究和探讨如何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谋划社区全年工作,帮助解决社区存在的实际困难,结合“五有一创”活动,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创建和谐社区,扎实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