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
去年授市教研室之托我园买了两套《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今年暑假我拿了一本在家看看,初读张雪门老师的教育文集,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虽然我的文学底子不好,但也感悟到了一些东西。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雪门其人。
张雪门(1891-1973),浙江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说,“北张”即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
张雪门作为一名著名幼儿教育家,他写的幼儿教育文章,他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集上卷里教师里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身,原是一种生命!担任幼儿园的教师,就是负担这一生命去生长的细胞体。教师是负着教育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正在前进的人,本身就不会有停顿的想象,学识经验随时随地地吸收着、受用着、生长着、哪里容得下足息的地方?”是的,作为教师,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做到终身学习。教师应具有的人格修养
1、立志。
2、省察。
3、力行。
4、选择环境。教师不但须要有伟大的人格,且须有健全的学识。学识修养,断不是仅仅只限于在校时所得的一些,应该与时俱进。否则材料已经变得不新鲜,除去旧把戏又没有别的,渐渐就要感到职业的乏味,以后也就会淘汰。
幼儿教师的职业很伟大,幼儿的生理如嫩芽,其心理又如素丝,日东则东倾,日西则西倾,其染色容易,也正和嫩芽向阳一样,我们的工作又如自己种的一丛花,看着它发芽,看着它长叶,看着它含苞,看着它开花结实,天天生态不同,多用一分培养的工夫,便立刻又一分的效验现出来。指导幼儿园的儿童,正是这样。儿童可塑性大,想教他怎么样,自然会怎么样。只有指给他一条路,他自然会往前跑,他跑路的速度,常常出乎意料。他们的天真烂漫,有多少情分给他,他自有多少情分给你,只有加多,绝无减少。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肩上的责任也重大,幼儿园里的一颗颗幼苗得靠你去培育、去呵护,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使他们开得更加茂盛。
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信心,如果感不到重要,或虽感到重要而自己没有兴趣,应该放下幼儿教育的担子,另找有兴趣及重要的职业去干,不要勉强再走这一条路。如果感到,你诚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和自己个性合宜,就当立刻打上裹腿,努力猛进。
读了他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为张雪门对孩子的热爱而感动着。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才有自成一体的教育体系和观点。作为今天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爱岗敬业,在工作重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使幼儿教育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教师应看清自己职业的重要,平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使自己具有健全的学识,担当起教育幼儿的责任来,从而无愧于“教师”这一荣誉称号。
第二篇:张雪门文集读后感650字
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南陈北张”,这个张就是我们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先生。尊称其为先生,其一他在我国幼教界的地位,让人敬佩、瞻仰;其二他是我们的老师,留给我们巨大财富,有理论的、思维方式的。张雪门先生一生不为名利,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儿童,为幼教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和他注重实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在幼稚园、幼稚师范最基层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雪门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
张雪门先生年复一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却从不职业倦怠,因为他的心一直在追求。这让我想到一个哲理故事:一学者拜师于世外高人门下。历经三年寒暑,此人认为自己已是学富五车,觉得其才能远远超过自己的老师,志得意满而沾沾自喜。于是前去辞行,老者听其言而不语。拿起一树枝,在地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又在圆的外边画了一个更大的圆。之后,老者扔掉树枝,捻着银须不语。此人琢磨许久,不得其意。老者视其窘状,睁开眼睛,释然而笑:“这正是我给你的答案。第一个圆代表了你刚来的时候的学识,那时候你熟识了其中一切。但是你没用在自己画的这个圆里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外边的圆,则是现在你的学识,虽然你已突破了原来了哪个圆,但是你有没有看到圆外还有着更大的空间,还有更多事物你并没有了解。所以说,在任何时候,无论做人和做事,都是在画圆,当我们画的越大的时候,就明白我们就懂得越少。”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也要像张雪门一样做个有心人,抓住问题、找准切入点进行研究,或向书本学习,或向他人学习。珍视一下自己,反思一日活动,与心灵对话,做个主体的人,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教海无涯“乐”做舟。相信我们今后在教育不断的反思、研究、行动中得到提升。
第三篇:张雪门行为课程(模版)
一、张雪门先生简介: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早在三十年代, 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二、张雪门教育思想
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稚园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写出了进200万字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宝库。在他的著作中,有关幼稚园课程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一)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二)课程和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课程是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是儿童的直接的实际的行为和活动。课程是是儿童生长需要的材料。而儿童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因此,为儿童发展所选择的经验,必须具有社会意义,同时又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但首先应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搜集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仍不外由于儿童的本身和其所接触到的环境。”即是说,幼稚园课程来源于学前儿童直接的活动。
张雪门认为,可以构成儿童课程来源的直接的活动有如下四种:
1.儿童自发活动;
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升的活动;
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生成的活动;
4.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
张雪门先生确定了选择幼稚园教材的标准或条件。他认为,教材的功能在于满足儿童的需要,自然应在儿童的生活里选材。教材应该从儿童的直接经验中选择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合理的组织。但是仅仅这样,显然还是不够的。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应该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教材必须合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2.教材必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
3.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
4.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
第四篇:张雪门教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 ——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撰写人:14学3 孟淑婷
黄忠敏
倪凡佳
授课课题:第四章 中国及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之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张雪门在学前教育方面作出贡献的思想家的成长和教育实践经历。
2.掌握张雪门的主要学前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2.张雪门探索学前教育中国化和科学化的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何启示?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引言
20世纪20年代开始,学前教育中国化的呼声越来越高,1919年到1921年,杜威来华,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对我国教育界影响很大。中国的学前教育开始了从仿日到仿美的转变,这一时期学前教育界更多的是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国情,探索出科学化发展的道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四位学前教育专家,即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
第二部分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yin)县人,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有“南陈北张”(南京陈鹤琴,北京张雪门)之称。他毕生从事幼教工作,写了三四十本幼儿教育专著和二三百篇的论文,对我国至东南亚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1)1912年,执教于鄞(yin)县私立蔡氏星荫小学,后任校长;
2)1918年,与几位志趣相同的人创立了当地的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儿园——星荫幼儿园,任园长;
3)1920年4月,与人合办俩年制的幼稚师范;
4)1924年,去北平大学任教职,同时在教育系学习,主攻研究幼稚教育,拟定了《幼稚园课程》;
5)1926年,开始研究福禄贝尔,并译著了《福禄倍儿母亲游戏辑要》《蒙台梭利及其教育》;
6)1928年,主持中法大学孔德幼稚师范;
7)1929年,应香山慈幼院熊希龄院长之聘,筹设幼稚师范,并任幼稚师范校长;
8)1930年,创办了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9)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思想产生了较大变化,认识到幼儿就是未来的主人翁,开始幼儿行为课程的研究;
10)1932年,应北平民间大学,中国大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之邀讲授《幼稚教育》;
11)1934年,开办“乡村教育实验区”; 12)1938年,幼稚师范在桂林华门大街成立; 13)1944年,迁往重庆,进行儿童福利制度的实验; 14)1946年,远赴台湾; 15)1976年,因脑病复发病在台湾溘然长逝,终年83岁;
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
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幼稚教育分为4类:
(一)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认为清末仿效日本办理的蒙养院就是属于这类。弊端:所学的全都是零碎的知识,都是浮面的,虚伪的,日子久了就忘了。
(二)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指出教会办的幼稚园,都是以宗教为本位的。弊端:减弱中华民族的反抗,制造各国洋奴,让中国幼儿成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
(三)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从意大利及美国传入)他认识到儿童本位思想完全不适应我国当时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认为教育如果不考虑社会需要,那就没有多大效果。正确做法:应着重使儿童个体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给儿童以最大最多的思考机会。
(四)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强调目前的儿童,便是下一代的民族,凡现时代中华民族应负的使命,儿童虽小,也决不例外。优秀民族基于幼稚教育,幼稚教育应符合时代需求。并提出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有4项具体目标:“一是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
二、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
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
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基于这种认识,他主张幼稚教育必须是根据三条原则: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国家民族的需要;三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因为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伦理观念、民主生活和科学头脑。总之,他认为幼稚教育的目标必须随时代的前进而改变,符合时代的需要和造就中华民族优秀的新一代的要求。
三、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任何一种教育思潮、教育流派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历史背景。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于二十世纪初,而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经历了巨大变革,同时,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1)《马关条约》,标志着我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独立主权的丧失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解体。在教育领域中则表现为一向以猎取科举功名为目的的中国传统教育科举制度的废除。
2)
1904 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规定“蒙养院招收 3 岁以上至 7 岁儿童”这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作用,指出了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说明了设置蒙养院,是作为教育学前儿童的专门机构,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从此,我国幼儿教育逐步摆脱过去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传统教养模式,向以社会专门教育机构为单位的现代化教养模式发展,掀开了中国学前教育史的崭新的一页。
3)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式教育不适合当时的中国。福禄贝尔幼稚园教育目标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外界自然律和儿童内在律联合起来,直和上帝相贯通。若据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起来,当时的幼稚教育简直是替上帝造工具,为宗教培养信徒罢了;蒙台梭利幼稚教育注重幼儿本位,注重培养幼儿的思考力,忽视社会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并且蒙氏幼稚教育注重幼儿个人的活动,对于团体活动注重很少。这种教育对于需要摒弃麻木不仁,为保全自己委曲求全等劣根性的中国人,显然是不适应的。
四、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
张雪门认为研究中国教育,须自己创造。他受杜威“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等教育理念的影响,首创行为课程。
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阿理论和实践体系。在70年代出版了《中国幼稚教育课程研究》,对幼稚课程做了进一步探讨。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
什么是课程?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配置,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动作。”
什么是行为课程?他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可见,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在他看来,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地生活中。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
第一,“幼稚生对于自然和人事界没有明显的界限,他看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
第二,“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但更应强调满足儿童个体的需要。
第三,“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的经验。”他非常注重幼稚园课程的整体性、个体性和直接性。
(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法
他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所以行为课程的教学法应当是:
1.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2.根据设计精选有助于儿童发展的自然而良好的行为,并进行知道; 3.在进行中必须把握住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劳动中亦须劳心的原则。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其目标兼顾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其内容来自周围生活环境,其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其实施则以行动为中心。
五、论幼稚师范教育
(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
他认为幼师生的实习场所应有4种单位:1.中心幼稚园(奠定基础); 2.平民幼稚园(培养独立能力);3.婴儿保育院(了解基本常识);4.小学(为入学打好基础)。
(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
在三年中,他规定第一学年每周实习为9学时,分三次进行。第二学年的实习时间则主要由学生自己支配。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实习,另一半时间到小学去实习。
(三)关于实习的组织
张雪门把上述这种实习计划,称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他认为这种实习必须符合几个条件:第一必须有步骤,第二必须有范围,第三必须有相当时间,第四必须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张雪门提出的实习计划与传统师范学校的实习有很多不同:一是空间上,它把幼师生的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从校内扩到到校外,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二是在时间上,它从只集中在三年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增加到三年中均有实习;三是内容上,它从仅仅实习幼稚教育扩展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只实习教育和教学扩展到实习行政管理以及缝纫炊事等。
第三部分
一、总结(评价)总之,张雪门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幼稚教育,先后达60年。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过去曾对我国,尤其是我国北方和台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对幼稚教育的目的、课程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论述,有不少地方现在仍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同时他一生不为名利,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儿童,为幼教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和他注重实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在幼稚园、幼稚师范最基层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也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课后作业:
思考: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三、教学后记
第五篇:阅读教育家张雪门之理论
阅读教育家张雪门之理论
阅读了张雪门教育家的一些经典博客,对我的一些教育感触非常的深。首先我庆幸他是我们宁波人,这使我对他的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浓的兴趣和一种想要马上了解的心情。慢慢得阅读慢慢的感受,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他就在家乡宁波开始幼儿教育工作,这是他在为宁波的教育事业改善和推进,他也为发展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成绩卓著。他在奋斗中所创设的“行为课程”,吸取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立足与我国,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本土化教学。他的理论在今天对促进幼儿教育改革仍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让我们在教育事业上更深化的研究和开发实际创建着自己的园本课程。
一、什么是课程。虽然我对这个园本课程的内容和概念还是很生疏,通过张雪门先生的阐述中了解到了,“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而幼儿园课程又是“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由上可见,课程就是经验。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张雪门先生并不把所有的自然经验都看作课程。因为自然经验太、零碎太紊乱,自然经验的获得太不经济,自然经验仅有适合简单环境的常识,不足以供高深专业的需求。在他看来,课程是有选择的经验,是有价值的经验,“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的选品,岁时代而变迁”。还有是课程的范围很大, 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理礼节种种的经验, 都包括在课程里。而我们做为一个年轻教师往往会理解错误这个课程,就像张雪门先生说的那样,只是简单的把它看成一种知识和教育的一种传授,只是很死的把这个课程看做是书本里的一些教材,而这个观念已经老早就已经被打破。课程是一个变化的范畴和概念,人们对于课程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张雪门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他把课程主要理解为经验,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材料,这种经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到60年代, 他对课程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在《增订幼儿园行为课程》中, 张雪门提出了“行为课程”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他关于行为课程的思想。何为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 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 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 然而这份课程, 完全根据于生活: 它从生活而来, 从生活而开展, 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首先应
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 能够实际行动的, 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 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 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 才是真实的制拖驮环境的能力。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表演,然而代表不了实际行为。”是的,在幼儿园我们应该把实际的各种实际行为行动都参与到这个课程当中去。
二、课程的教学。先根据幼儿的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目的,在根据目的估量行为的内容。在活动中教师应在各种那个教材中选择和学习单元有关的材料,加以运用,适当配合幼儿实际行为的发展,使各种教材自然的融会在幼儿生活中,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从生活而发展,从生活而结束。而准备教材、布置环境、详拟计划,这是之前的一些工作。在课程进行中,教师要仔细的观察随时巡视指导,指导幼儿行为的实践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负责守法、友爱互助等基本习惯。课程结束后,评量和检讨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此了解幼儿的知识、思考、习惯、技能、态度、理想、兴趣方面的成就。作以改进教学的参考。
从张雪门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从经验转到行为,从重点为经验转向重点为行为,或者说是注重经验到注重直接的经验。他强调让儿童在亲身的行动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样的经验对儿童发展才更有价值。因此可以说张雪门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更深入更科学了。同时我们也是深刻的理解课程的理念和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