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资监管2012年主要情况及2013年主要工作
国资监管2012年主要情况及2013年主要工作
一、2012年国资监管工作主要情况
(一)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
各地建立了定期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协调机制,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企业把握形势、调整策略,超前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和预案;加强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合作,提高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管理,降本增效,加大风险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各地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加快整体上市步伐,建设规范董事会。截至2012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合计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
(三)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各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引导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优势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培育了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2012年共有11家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各地积极利用产权市场推动监管企业结构调整和低效无效资产转让,2012年全国产权市场公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866亿元,平均增值率达到19%。
(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各地普遍加大了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河北推动钢铁、煤炭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青岛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数字多媒体、智能交通、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辽宁、新疆等地发挥大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层次。许多省市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上海安排30%以上的国有资本收益支持企业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山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实施重奖,广东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考核支持力度。天津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五)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
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国资监管组织和法规体系建设。各地组织开展了监管企业户数清理,初步建立了地方监管企业名录库,全国国有企业月报动态监测范围从地市扩大到县级,初步实现全覆盖。
(六)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各地结合监管企业特点,进一步探索规律,创新机制,整合监管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方式。约有三分之二的省级国资委开展了经济增加值考核。各地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外派监事会工作,许多地方建立了定期向同级政府专题汇报、向有关部门报送监督检查报告的制度,强化了监督成果的有效运用。
(七)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取得新的进展。
积极开展国资委系统干部互派交流工作,各地普遍加大了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工作力度,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加大指导监督工作力度,普遍成立了指导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其中20个省级国资委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许多地方建立了指导监督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机制,大部分地方都制定了指导监督实施办法,指导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大格局进一步完善。
(八)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各地按照中央和地方党委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职工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
二、2013年国资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落实国资监管“两新目标”,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有经济稳定增长。
要在加强对监管企业指导和服务上下功夫。
要在推动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上下功夫。
要在推动企业强化管理防控风险上下功夫。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要加大建设规范董事会力度。
要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
要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要加大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
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要强化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机构和职能,规范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的性质定位。
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法规规章,规范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关系。
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充分发挥各级国资委专业化监管优势。
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
(五)提高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构建科学严谨、有效管用的企业党建工作体系。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第二篇:食品展销如何监管及要求
答: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二条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管理义务:
1、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3、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4、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市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
5、建立和完善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培训;
6、设置食品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公开市场内或者行政机关公布的相关食品信息;
7、其他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义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前款规定义务,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篇:银行业监管及反洗钱法律规定
第五章 银行业监管及反洗钱法律规定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相关规定
1995年3月18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并于通过之日公布实施。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对《中国人民银行法》进行修改,此次修改共计25处,修改后的条文增加至五十三条。
就监督管理部分而言,此次修订的重点是将原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能划分出来,移交给新成立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不再直接审批、监管金融机构,而主要专注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维护币值的稳定以及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的建议检查监督权
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回复。这是提高效率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应当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时拥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权(这属于在特定情况下的检查监督权),并不会导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双重检查和双重处罚。
综上内容,人民银行实际上是有3个方面的检查监督权,即直接检查监督权、建议检查监督权、特定检查监督权
第二节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关规定
本节主要讲解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银监会的设置:
国务院于2003年3月19日设立了银监会。根据授权,银监会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2003年 4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监督管理职责的决定》。
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该法共六章五十条,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2006年l0月27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不包含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因此,需强调的是,本法的监管对象范围:
从机构性质上看,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
从地域上看,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有关监督管理措施的规定:
其一,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监管措施:(有6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经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一系列措施。
其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接管、重组、撤销和依法宣告破产的监管措施:
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对发生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处置的方式主要有接管、重组、撤销和依法宣告破产。
(1)接管。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2)重组。通过合并、兼并收购、购买与承接等方式,改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结构,合理解决债务,以便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摆脱其所面临的财务困难,并继续经营而采取的法律措施。
(3)撤销。
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是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二是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财产或者对其财产设定其他权利。
(4)依法宣告破产。
其三,其他监督管理措施:
(1)对与涉嫌违法事项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
(2)审慎性监督管理谈话。
(3)强制风险披露。即如实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等信息。”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与最低监管资本要求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并列为资本监管的新三大支柱
(4)查询涉嫌违法账户和申请司法机关冻结有关涉嫌违法资金。
第三节 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
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方式包括:追究刑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等。
刑事责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刑罚。
行政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关于相关的处罚措施
第四节 反洗钱法律制度
本节应掌握的主要内容是:洗钱的目的、洗钱的过程、洗钱的方式、反洗钱法律制度、反洗钱监管部门
一、洗钱概述:
1.洗钱的概念及洗钱过程
洗钱的过程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即处置阶段、培植阶段、融合阶段,每个阶段都各有其目的及形态,洗钱者交错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洗钱的目的。
2.洗钱的常见方式
(1)借用金融机构。
(2)藏身于保密天堂。
被称为保密天堂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具有的特征
(3)使用空壳公司
(4)利用现金密集行业
(5)伪造商业票据。
(6)走私。
(7)利用犯罪所得直接购置不动产和动产
(8)通过证券和保险业洗钱。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2006年l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该法共七章三十七条,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应掌握: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
三、《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该会议还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即建立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通过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共二十一条,2007年3月l日起施行。
关于报告主体应报告的交易:主要是大额交易与可疑交易
其中:大额交易。
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二十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一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单位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二十万美元以上的转账;个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个人银行账户与单位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十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交易一方为个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一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
关于免于报告的交易:
如未发现交易可疑的,免于大额交易报告的有九类交易:P156
由此看来反洗钱法律主要有三部: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2007年3月l日起施行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第四篇:资金监管及贷后管理协议
资金监管及贷后管理协议
合同编号:
甲方(贷后管理人): 住所: 负责人
乙方(资金提供方): 住所: 负责人
丙方:(借款方): 住所: 负责人 鉴于
1.乙方与丙方签订了相关《借款合同》(合同号,下称“借款合同”)。2.甲方是一家依据中国法律成立的商业保理公司,从事保付代理业务,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服务,甲、乙、丙三方在自愿、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丙方为甲乙双方提供交易资金监管服务和贷后管理有关事宜,订立本协议。
3.乙方和丙方是依据中国法律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4.甲、乙、丙三方同意甲方负责借款资金使用监管及贷后管理,以监督丙方取得的资金用于借款合同项下的约定用途,包括对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等业务。
一、丙方应于上述借款合同签订后,开立能与甲方共同管理的共管账户,用于借款资金的发放和贷后借款资金的使用管理,开户行,户名:,账号:,乙方将借款资金划入该账户,丙方的销售回款必须通过该账户进行归集。
甲、乙、丙三方同意由甲方对借款合同及本协议约定进行监管,甲方同意接受乙方的委托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甲方有权根据信贷资产的管理需要,对借款资金的合理使用进行监管,监督丙方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使用资金,乙方、丙方应提供相关文件以配合甲方的资金监管及贷后管理。
二、甲方如发现丙方的运作违法法律法规或借款合同约定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同时监督丙方改正不当之运作,如甲方发现有可能拖欠或不能按时归还全部贷款本息时,应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规制丙方按时归还借款,采取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按照乙方要求丙方提前偿还借款合同项下贷款;
三、丙方必须按季向甲方和乙方提供丙方的财务报表,资金使用情况说明,其他有关企业经营情况和重大事项变动情况的书面说明等资料,丙方必须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甲方必须及时督促丙方按时提供上述材料,四、当发生下列任一重大时间时,甲方在知道后次日内向乙方做出报告,重大事件不局限于下列事件:
1.丙方发生可能对信贷资产收益回收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债务承担、丙方主体变更、重组、分立、解散、合并、撤销、破产、重大诉讼和仲裁。
2.丙方发生违反《借款合同》约定的情形。
五、甲方负责由其专门部门保管与每一项信贷资产相关的法律文件。甲方保证不丢失该等文件,并随时根据乙方的合理指令,为乙方提供相关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
六、监管费计算及收取
甲方以咨询顾问费的形式向丙方收取相关费用,同时提供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等保理业务服务。
七、本协议服务期限从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开始,至借款还款结清之日终止。
八、本协议为借款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协议与借款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以本协议为准,本协议未约定的事项,仍按借款合同约定执行。
九、本协议任何一方未全面履行本协议所规定的任何义务,均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守约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十、对于甲、乙双方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请杯盖住所地人民法院诉讼。
十一、本合同经甲、乙、丙三方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在丙方清偿上述借款合同项下全部借款本息后失效。
十二、本协议一式陆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份
甲方: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
丙方: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
合同签署地点:
合同签署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篇: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及可追溯服务
“湖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工程
(讨论稿)
24)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及可追溯服务
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及可追溯服务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国家食品药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为依据,通过对食品和药品从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直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实现对食品和药品的追溯和管理,遇到问题产品时,能迅速追溯问题产品批次、数量、所在地、在线生产数量、尚余库存量等,最大限度降低召回成本,维护食品药品生产商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及可追溯服务的核心是通过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实现对产品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问题产品的追溯服务。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为每件产品建立唯一的电子监管码;通过对监管码的逻辑分析与处理,建立底层核心数据,从而实现对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终端等链式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及可追溯服务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监管码的获取、监管码的分配、监管码的印刷或喷印、监管码的扫描、监管码及产品信息的上传及查询。系统需要建设的模块包括:系统设置模块、基础信息建立模块、监管数据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异常管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数据导入导出模块、系统增值功能、外部系统接口、生产库存管理模块、包装材料管理模块、往来单位管理模块等。
建设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及可追溯服务的目标在于建立食品药品的追溯管理机制,达到 “四可”目标(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实现食品药品从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直至消费全过程在监管部门的监控之下;能够实时查询每一盒、每一箱、每一批重点产品生产、经营、库存以及流向情况,遇有问题时可以迅速追溯和召回;实现信息预警,各企业超资质生产和经营预警,销售数量异常预警,发货与收货数量和品种核实预警等;实现终端移动执法,食品药品监管和稽查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执法系统,如通过上网,或通过手机便利地在现场适时稽查;实现无纸化操作,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决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