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证江苏真题
2013年江苏省教育资格考试真题
教育心理学(中学类)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并且开启了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的是()
A、维果斯基B、布鲁纳 C、廖世承D、桑代克
2.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儿童正处于的水平,还有一个是儿童正在行成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我们称之为()
A、关键期B、最近发展区 C、不平衡D、差异性
3.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性差异,会加速和延缓,但是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体现了发展的()A、连续性和阶段性B、定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
4.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是解决问题的()
A、发现问题B、解决问题 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目标的三要素是()
A、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B、确定目标、产生条件、行为准则
C、具体目标、行为标准、确定目标D、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实现目标
6.提出了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一个理论是()
A、认知理论B、联结理论C、完形顿悟说D、建构学习理论
7.通过学习所行成的、形象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标准状态和反应的倾向性是()
A、品德B、态度C、创造力D、技能
8.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了,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即进入了()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9.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是()
A、操作性知识B、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感性知识
10.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历程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标准参照D、常模参照
11.真实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和行为模式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2.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A、定势B、功能固着C、食物直观D、变式
14.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A、低智商者一定没有创造力 B、高智商的创造力一定低
C、低创造者的智商一定低 D、高创造者的智商一般
15.掌握了金这个字,从而学习鑫,是体现了()
A、重组迁移B、负迁移C、具体迁移D、一般迁移
16.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是()
A、自我强化B、内部强化C、替代性强化D、负强化
17.心里自我的形成一般是在()中实现的。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8.成就动机理论中那些力求成功者成功的概率是()
A、20%B、50%C、80%D、100%
1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目标是()
A、模仿B、知觉C、评价D、形成价值体系
20.心理辅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包括()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B、学会调试
C、健康模式D、学会发展和追求目标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影响迁移的因素有:相似性、()、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制约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3.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模式是:健康模式和()。
4.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认真过程的调整与修改
5.美国的马斯洛把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分成认知、()、创造力
6.波斯纳指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的成长=经验+()。
7.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课程。
8.态度与品德行成的过程经历了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9.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10.心智技能有以下几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教学策略2.问题3.自我意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怎样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简述广义的学习
3.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
4.简述品德的实质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论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论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只是的保持并结合教学实际。
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DBBCA6-10DBBCD11-15BCDAC 16-20CCBCA
填空题:1.原有的认知结构 第五章2.班级规模 第十三章3.疾病模式第十一章 4.监视计划第八章 5.审美 第四章6.反思 第十五章238页7.持续的 第十一章8.依从第十章 9.自我效能感第四章 10.执行具有内潜性第七章
名词解释:1.书P1222.书P1373.书P23 简答题:1.书P912.书P303.书P1314.书P153 论述题 :1.书P672.书P101
第二篇:2011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
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环境文化
E.规范文化 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A.导向功能
B.甄别功能
C.诊断功能
D.调节功能
E.促进功能 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
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常规训练包括()。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
D.卫生常规训练E.实践能力训练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
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学分。A.6 B.7 C.5 D.8 E.10 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
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A.高难度教学
B.高速度教学
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5.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准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16.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发展性
B.时代性
C.基础性
D.选择性
E.自主性 17.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典型研究 C.教育质性研究 D.教育对象研究 E教育叙事研究18.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A.发展性研究
B.评价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E.应用性研究
19.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角色。A.传道者
B.朋友
C.榜样
D.管理者
E.授业、解惑者
20.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A.发展智力
B.发展体力
C.陶冶品德
D.陶冶美感
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1.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
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E.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 2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的精神相一致。
A.说服教育法
B.事实说服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E.榜样示范法 23.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
A.目的游离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E.目标模式
24.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5.19世纪初()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A.美国
B.法国 C.捷克
D.英国 E.德国 26.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A.认真讨论,科学合理
B.严肃慎重,相对稳定
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
D.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7.分支制学制是()建立的一种学制。
A.苏联
B.美国
C.印度
D.欧洲
E.中国 28.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特朗普
E.华勒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A.《孟子•尽心上》 B.《论语•学而》 C.《庄子•应帝王》 D.《礼记•中庸》E.《诗经•国风》30.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布鲁纳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2.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__________。
3.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__________。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__________。
5.___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共__________个学分。
7.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8.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是__________。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__________提出来的。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11.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__________。12.新课程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建构学习理论和__________。
1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______。14.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__________方向性。
15.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__________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考试依据,故选B。
2.ACE
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学校教育,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要注意审题以及对干扰项B项的区分。
3.ABE 本题考查学校文化的构成,学校文化由规范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4.C
本题属于对流派、学说、制度方法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一类知识点的考查,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5.AD
根据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6.ABCDE
根据课程评价的内涵及方法、步骤,我们可以推断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甄别、诊断、调节、促进的功能,故选ABCDE,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对课程评价部分的内容深刻理解。
7.ABCDE 本题考查班集体的特征,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8.ABDE 运用读书指导法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9.ABCD
本题考查对常规训练的理解和记忆,常规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10.ABCE 本题考查对CIPP评价模式的过程的记忆,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 evalua.tion)评价、输入(input evaluation)评价、过程(process evaluation)评价和成果(product evalua.tion)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11.ABCE
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第一,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第二,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三,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第四,课程评价的直接
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2.D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所占的学分是8分。
13.AC
本题考查对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个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4.ABCDE 本题考查赞可夫的教育理论,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15.ABCDE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故选ABCDE。
16.BCD 我国高中课程设置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
17.ACE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识记,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18.ABD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的记忆以及对分类方法的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19.C
本题考查对相关教育理论及经典论述的理解以及联系理论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对题干所引夸美纽斯的名言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联系教师的角色部分的知识点得出夸美纽斯所指的是教师的榜样角色。
20.ABCDE 本题考查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21.C 本题考查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2.D 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实际锻炼法被很多教育家所重视,我国的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故选D。
23.C 体谅或者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与认知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24.ABCDE 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故ABCDE均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原则,本题要注意审题,看清题干中“不属于”的要求。
25.D 本题考查对细节知识的记忆,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6.ABCD 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慎重,相对稳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四,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故选ABCD。27.A
分支制学制是苏联建立的一种教学制度。
28.E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早在1932年就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使用“学校文化”一词。
29.D
本题是对教学过程理论的考查,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
30.BCDE
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 1.《教育过程》 2.六艺教育3.文士学校 4.伊拉斯谟5.信度 6.23 7.朱熹
8.操行评定
9.斯克里文 10.上课
11.裴斯泰洛齐
l2.多元智能理论 13.京师同文馆
l4.社会主义
15.检索工具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答:错误。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3.答:错误。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答:错误。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5.答:错误。
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四、简答题
1.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1分)(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1分)2.答:(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3分)(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分)3.答:(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3分)(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分)4.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
五、论述题
1.答:(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分)自我 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
价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3分)自我调控能力则可以使学生自主行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2分)例如: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内在要求,把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社会成员。(2分)(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阶段,到“他律”阶段,再到“自律”阶段。(3分)(3)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3分)2.答: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2分)(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分)(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2分)(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3分)(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2分)(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2分)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2分)
教育心理学真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 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A.准备律 B.反馈律 C.练习D.效果律
E.惩罚律 3.以下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自省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E.体能智力 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视策略
E.调节策略
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 C.汽车驾驶 D.游泳
E.跳水 6.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A.模仿
B.服从
C.去个性化
D.从众
E.认同 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直接近期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E.间接远景性动机 9.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外显性
C.结构具有展开性
D.对象具有观念性
E.执行具有内潜性 10.《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E.精细加工策略中的缩简11.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1:L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A.83
B.110
C.120 D.183
E.100 12.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A.自身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情绪唤醒
D.言语暗示
E.个体的品德 13.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应
D.条件反应
E.强化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 具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又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两大类,下列属于生长需要的是()。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审美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E.尊重需要15.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6.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分为()。
A.陈述性组织者 B.比较性组织者C.直观性组织者 D.概括性组织者E.抽象性组织者17.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A.强化说
B.动机归因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E.概括说 18.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A.灵活性
B.创新性
C.流畅性
D.目的性
E.开放性
19.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的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A.10次
B.11次
C.15次
D.8次
E.20次 20.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畅所欲言
B.鼓励创新
C.多多益善
D.注重质量
E.改进补充 21.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A.归属学习
B.符号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2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明确性
E.开放性
23.奥苏贝尔认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概括性原则
D.先行组织者策略
E.并列结合学习策略 24.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A.喜欢幻想
B.具有独立性 C.有强烈的好奇心
D.有幽默感
E.有抱负 2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合作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E.后道德阶段 26.依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教学环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E.关注职业压力阶段 27.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A.肯定性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全身松弛训练
D.自我控制法
E.强化法 28.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A.情绪消极
B.食欲不振
C.失眠
D.失去满足感
E.疲劳 29.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
D.道德与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 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0.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A.归属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认知内驱力、__________及附属内驱力。
2.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__________。
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__。
4.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称为__________。5.为了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常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__________、言语直观。
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_____。
7.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___。
8.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9.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10.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1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
12.为使学生掌握“果实”的概念,在向学生提供各种实物或例子时,除具有可做种子这一本 质特征外,其他非本质特征,如可食或不可食及形、色、味都不断变换,从而使学生形成关于果实的正确概念,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1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__________三个过程。
14.假如问题的结构不明确,其解法规则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则该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__________。1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3.不能加快的内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
4.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7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5.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布鲁纳为什么特别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2.简述品德的特征。
3.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
4.简述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情感发展特点。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1.结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联系教育实际,谈谈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E
本题考查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这一要素。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ACD
本题考查学习理论中桑代克的联结说,他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ABCE 本题考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属于识记型题目。加德纳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4.CDE 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元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5.BDE 本题考查对各种类型的操作技能的掌握。打排球、汽车驾驶属于开放性技能,它们对外界变化的情况有处理能力,并对由此所发生的事情有预见能力。
6.B 本题考查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掌握,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又包括从众和服从。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它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题干所述为服从,故选B。
7.ABCDE 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属于识记型题目。具体考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认为,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8.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具体考查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的区分。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它又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题于所述为父母意愿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属于间接近景性动机。
9.ABC 本题考查技能的特点,具体是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分。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DE两项是心智技能的特点。
10.A
本题考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各种策略。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11.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12.ABCD 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个: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唤醒,言语暗示。
13.ABCD 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具体内容是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
14.AC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具体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理解。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15.E 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阶段顺序的掌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依次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16.AB 本题考查对奥苏贝尔的认知观的掌握。奥苏贝尔认为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17.B 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属于识记型题目。强化说的提出者是斯金纳,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概括说是学习迁移的理论。
18.A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题干所述指的是变通性,即灵活性。C 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内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150%=15。20.ABCE 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是对头脑风暴训练的掌握。头脑风暴训练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它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为目的的。
21.AC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是奥苏贝尔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22.ABC 本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特点的掌握。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还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故选ABC。
23.ABD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24.ABCDE 本题考查影响创造性中的个性因素。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25.ABCD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26.ABD 本题考查对教师成长的历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7.ABC 本题考查中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它包括肯定性训练、系统脱敏法和全身松弛训练;自我控制法和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28.AB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抑郁症的理解。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它不仅表现在精神上的消极、失去满足感,也表现在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29.ABCE 本题考查道德和品德的关系。它们的直接根源是不同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30.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种类划分的掌握情况。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的。
二、填空题
1.自我提高内驱力 2.最近发展区 3.诱因
4.自我效能感
5.模象直观 6.态度 7.加里培林8.内化9.问题解决10.学习动机的激发11.情感成分12.变式13.评价 14.无结构的问题15.学习策略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惩罚是指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答:正确。意义识记是通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找到新材料和已有知识问的联系,使新材料成为已有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材料。即使是无意义的材料,也要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
3.答:正确。学习者把保持的意义提取出来,即为再现,也包括再认。影响可利用阈限的因素:一是再现法与再认法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高阈限,后者要求低阈限;二是在许多内外因(情绪、态度、动机、竞争等)影响下,阈限值本身就有波动。
4.答:错误。马斯洛指出,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序,而只是一种一般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富有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牲一切。并且,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
5.答:错误。一般认为,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没有高和低、好和差之分。
四、简答题
1.答:(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1分)(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1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的迁移应用。(1分)
(4)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分)(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1分)2.答:(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i分)
(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1分)(3)品德表现的行为
性。(1分)
(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1分)
(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1分)3.答: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智力测验上都存在差异。(1分)(1)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2分)(2)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智力性别差异问题:从总体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从智力结构上看,男女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2分)4.答:(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3分)①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②自相矛盾的情感;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2分)
①个性化的情感;②浪漫主义的热情。
五、论述题
1.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习生活中,问题解决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分)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2分)③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2分)(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3分)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的、有意识的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2分)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考虑练习的质量,精选习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2分)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2分)2.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地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3分)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划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在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耐心,听取、回答,并对儿童的建议适当的鼓励与妥善的处理,培养他们主动性的人格。(3分)(2)变得勤奋的阶段:教师在生活中要多支持学生,使其获得成功的经验,并对学生取得的
成功表示赞许,增强其勤奋感,培养乐观进取的人格。(3分)比如:当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劳动竞赛活动,不管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如何,都应该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格。(2分)(3)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指导他们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建立同一性人格。(3分)总之,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1分)
第三篇:2014年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真题
今天下午刚刚考完,赶紧给大家传上来,还有三个选择一个填空是在想不起来了„„欢迎大家补充!!
2014年江苏教育心理学真题(回忆版)
一、选择1、11-15岁的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2、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对行为目标陈述要求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行为标准。
3、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4、2—7个编码是(短时记忆)的特征。
5、学生原来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下位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6、下列关于创造性和智商的说法正确的是(高智商的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
7、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是创造性里的(流畅性)。
8、利用记忆术、做笔记和提问都是(精细加工策略)。
9、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智慧技能)。
10、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相关的遗忘理论是(干扰说)。
11、。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12、布卢姆认知教学目标分类里面最高级的是(评价)。
13、教师自觉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关注学生阶段)。
14、青春期后,人的自我水平发展到(心理自我阶段)。
15、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
16、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指(行为塑造法)。
17、父母取消了儿童不许看电视的惩罚,是(负强化)、18、19、20、二、填空
1、美国心理学家——写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大多都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学习。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4、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称之为心智技能。
5、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6、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7、问题解决的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8、知识学习包括知识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提取。
9、认知策略通常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0、三、名词解释
1、语言直观
2、元认知
3、创造力
四、简答(4*5)
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内容。P322、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3、群体的特点。P2074、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答: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五、论述(2*14):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P592、试述教师运用奖励与惩罚时的注意事项。P170
第四篇: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B)A.詹姆斯 C.冯特
B.华生 D.斯金纳
2.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是
(C)A.发展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D.心理测量学
3.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生物节律是(D)A.90分钟周期 C.年周期
4.属于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是(B)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吸毒后的精神恍惚 D.白日梦状态 B.28天周期 D.日周期
5.与感觉相比,知觉具有较明显的(D)A.被动性 C.具体形象性
B.简单反射性 D.概括性
6.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你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B)A.相同颜色 C.相近颜色
7.关于事实类信息的记忆是(A)A.陈述性记忆
B.语义记忆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B.相反颜色 D.无关颜色 C.程序性记忆 D.情景记忆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来说有(C)A.5个信息单位 B.6个信息单位 C.7个信息单位
D.8个信息单位
9.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C)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0.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的编制者是(A)A.比内和西蒙 B.比内和斯坦福 C.韦克斯勒
D.瑞文
1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A)A.低 B.高 C.中等
D.不变
12.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C)A.表情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13.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14.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物理环境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C)A.自然基础 B.核心性影响 C.一时性影响
D.永久性影响
15.将群体中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的现象称为去个体化的心理学家是(D A.阿希 B.勒温 C.费里德曼
D.费斯廷格
16.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降低的现象是(A)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C.社会依赖 D.社会助长
17.“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这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C)A.反向 C.文饰
18.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是(B)A.幻想 C.投射
B.升华 D.退行 B.否认 D.压抑
1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B)A.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 B.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C.前运算、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20.一个盲童和正常的婴儿一样到一定的年龄会微笑,这样的事实说明了下列哪一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D)A.学习C.模仿行为
B.后天行为 D.先天因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适应:为了符合客观条件或需要而作一些改变
22.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有所表现。
23.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24.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性,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5.简述注意的种类。随意注意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26.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地点法: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提取线索,把地点和要识记的东西联系 韵律法:口诀法,纯语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记笔记
27.简述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 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 社会实践
28.简述情绪表达的方式。
主观体验:人的主观感受,自我觉察,喜怒哀乐 生理反应:伴随生理唤醒 外显行为:手舞足蹈等 29.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30.简述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智力发展:思维集中以抽象逻辑性为主 个性发展:
• 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和混乱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4 页 6 页)
(共• 情绪特点:矛盾性
• 人际关系:父母、朋友、异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31.举例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外界世界 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32.试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行为参照、 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 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3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影响因素:
智力因素
人格因素:独立、自信、冒险和审美取向,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环境因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适当的激励 动机因素 如何训练:
建立目标和意向 训练基本技巧
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技术 运用例子 浙00031# 心理学试卷 第 6 页 6 页)
(共
第五篇: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准确的属性是(C)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2.表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它可分为(D)A.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 B.言语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 C.言语表情、语调表情、面部表情 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
3.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趋势的正确描述是(B)A.流体智力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晶体智力则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B.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C.流体智力保持不变,晶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D.晶体智力保持不变,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4.在催眠状态下,有些被催眠者可能会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该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C)A.感觉麻痹 C.解除抑制
B.感觉扭曲或幻觉 D.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5.下列哪一项不是群体的功能(D)..A.给成员以归属感
B.使成员具有认同感 D.满足成员的自我实现需要 C.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6.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C)A.手段—目的分析法
B.逆向工作法
浙00031# 心理学试题 C.爬山法
D.算法式
7.身体残疾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事业的成功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人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C)A.反向 C.补偿
B.转移 D.文饰
8.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听觉现象称为(D)A.混合音
C.纯音
B.拍音 D.声音的掩蔽 B.非文字测验 D.速度测验 B.反比关系 D.两者无关 B.月 9.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属于典型的(B)A.文字测验 C.难度测验 A.正比关系 10.在困难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中,其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的关系是(B)C.中度最适宜
A.年 11.在四种典型的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是(D)C.90分钟
D.日 12.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下面不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是(B)...A.大小恒常性
C.形状恒常性
B.重量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l3.一些从农村转入城市上学的学生,常因担心自己的农村方言会被别人讥笑,而表现为上课不敢发言、下课羞于交际。这种行为表现的心理特征是(D)A.气质 C.性格
B.能力 D.认知方式
14.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反映的思维特征是
(A)A.间接性
C.预见性
浙00031# 心理学试题
B.概括性 D.抽象性 15.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几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C)A.横断研究法
B.纵向研究法
C.群体序列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16.下列关于长时记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容量大 B.保持时间长
C.信息编码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
D.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在接收什么、做什么
17.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操纵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是(B)A.控制变量 C.因变量
B.自变量 D.无关变量
18.人们更容易喜欢那些对社会上重大事件的看法与自己比较一致的人,在感情上更加融洽的人。这符合下列影响人际吸引的哪一个条件(C)A.熟悉性
C.相似性
B.接近性 D.互补性
19.对于动物中的“母亲印刻”以及印度狼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学会人类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等两种现象,可以用来解释的观点是(A)A.个体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 B.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论
20.心情好时,人们往往回忆出更多美好的往事;心情不佳时,人们更多记起的是倒霉的往事。这种现象的提取线索是(C)A.与编码信息的联系 C.状态依存性
B.环境依存性 D.联想的作用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意识: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和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浙00031# 心理学试题 22.心理定势:坚持用原来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之为心理定势 23.诱因:诱因是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4.焦虑障碍:指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是都充满了极度焦虑的体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简述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人们认识内外世界的意义。
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行为和导致行为的心理活动,脾气、性格、气质,学习的规律,感知觉的特点
加强对外界的了解,应用到人际关系中,应用到教学中,生活中 26.简述常见的两种学习策略。复习策略:时间、次数、方式 组织策略:群集、划线、列大纲 27.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气质:先天,心里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质 性格:后天,对待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显示在人的行为举止上 28.简述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 去个性化 群体极化 群体思维 服从和从众
29.简述压力的影响因素。影响压力的因素:
经验 准备状态
认知评估:压力来源的严重性和处理压力的可能性 性格:A型/B型 环境
浙00031# 心理学试题 30.简述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 早期童年经验 自然物理因素
浙00031# 心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