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创新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公司创新事迹材料-开创先河西变人
不久前,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原西安变压器厂)率先打破了国际跨国公司的垄断,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生产±500KV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的厂家。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中国人在世界上的伟大创举,那么在西变职工眼里,所生产的超高压直流输电关键设备,就是他们为三峡工程浇注起的一座丰碑
。
呕心沥血带头人
在西变公司,说起±500KV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的生产,不能不提到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总工程师宓传龙。
1999年4月12日,西变公司与ABB公司在北京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和合作生产直流输电设备合同。
宓传龙深信能与世界著名电器公司ABB合作生产直流输电关键产品,对西变公司来说将意味着向直流输电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目标的迈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决心抓住这次生产超高压直流产品的机遇,逐步掌握直流输电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向±500KV直流产品国产化迈进。为此,他亲自带领调研小组,对西安至宜昌三峡工地铁路和公路运输状况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调查,拿出了运输巨型变压器令人信服的可行性报告。
他还自学国贸规则,起草和修改合同文本,从技术资料引进、人员培训到合作生产,每一个细节都要斟酌再三,尽量使企业避免风险。就连ABB公司的专家也觉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宓传龙对工作的认真、心细在厂里是出了名的。一次,当他发现技术答辩资料有一处错误时,深夜3点多还找来翻译进行修改,一直忙到天亮。产品开始生产了,宓传龙更忙了。他几乎整天都在生产现场,无论何时,只要出现问题,很快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还带领副总工程师冷晨、技术管理部部长李强等人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巡视,随时掌握生产进度、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等第一手资料。一天凌晨2时,正在进行热运行试验的换流变压器由ABB方提供的有载开关法兰爆掉,变压器油喷了出来。他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爬到变压器上查看情况,并迅速组织人恢复。
为了三峡直流产品的生产,宓传龙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欲与“老外”比高低
多年的技术改造投入使西变这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焕发了生机,但与ABB电器公司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了能与ABB公司很好合作,西变人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自身的飞越。生产现场实现超净和整洁,迅速满足了生产±500KV直流产品的环境条件。操作工人完全适应了ABB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要求。
2000年12月中旬,平波电抗器进入线圈套装工序,离ABB驻厂代表回国过圣诞节只有十天时间。没有驻厂代表的签字,产品就无法进入下道工序,而线圈在大气下曝露过久就要重新干燥,影响生产进度。为此,西变公司领导决定,要赶在驻厂代表回国前完成套装。装配车间李炎、贺峰等6名工人接受了此项任务。参战的6名工人顽强拼搏,精益求精,严格按ABB公司工艺要求施工,每天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终于完成了A、B两柱四个线圈的套装、19道纸筒和撑条的装配。西变人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老外”24天的工作量。
为出色完成任务,在施工中,西变人始终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平波电抗器用的导线,规格大而硬,每台线圈要焊接2000多个点,又是采用引进的高频焊接工艺,这在国外亦被列为重点操作工序。为此,线圈车间工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培训,在废线绕制的线圈上反复演练。换流变压器的油箱重约40吨,西变人干这么大的油箱还是第一次。冷作车间工人迎难而上,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这个换流变压器油箱被ABB公司评为优等品。
2001年4月,西变公司高大的试验厅内,数十双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这里,伴随着荧屏上各项试验数据的闪烁,各项试验均一次性顺利通过,由中国生产制造的第一台±500KV平波电抗器在这里诞生了!
ABB公司驻厂代表赞扬说:“我们与西变的合作非常成功,ABB公司的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应用,这是ABB公司与其他单位历次合作生产中最有成效的一次。”
美好愿望变现实
2001年10月12日,西变公司与ABB公司又一次签订了三峡一广州±500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设备分包合同,包括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2台平波电抗器和8台换流变压器。直流生产由合作到分包,是我国企业生产制造直流设备的一大飞跃。这次由西变人参与联合设计、自行采购和生产制造并承担全部责任和风险的直流设备生产,也标志着西变人朝着自己设定的建成我国直流设备生产工地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久前,西变公司为三峡一广州±500KV直流输电工程提供的10台直流设备已圆满完成。
在一辆由牵引车、前后拖车、桥式运输承载框架和推车组成,有着240个车轮近百米长的巨型运输车的承载下,驶向三峡工地交付
使用。
《公司创新事迹材料-开创先河西变人》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公司创新事迹材料-开创先河西变人。
第二篇:科技创新事迹
科技创新事迹
************是一家近40年制药历史的专业制药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占地面积近22万平方米,注册资本5100万元,总资产4亿元。产品有3个剂型,47个品种,其中**********单品种年销售超亿元,******出口东南亚及俄罗斯、荷兰等国。公司下辖五家子公司,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研发—药品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格局。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5.15亿元,净利润4407万元,上缴税金6475万元。
一、实施技术改造,引进高新技术
****集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施产品创新。在生产创新中,进行生产过程全面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国内领先的提纯、制剂设备设施,实现了中药提取、制剂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同时针对产品不同性质,成功引进带式干燥、喷雾干燥、流浸膏一步制粒干燥、多效浓缩、过热水浓缩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节能减排,解决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难题。对********等公司主导产品实施工艺优化,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使****产品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标志着****集团是一个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
二、产学研合作情况
****集团以自身人才、技术与企业经营优势相结合,不断研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并密切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1
科技创新体系。****下研发机构是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与浙江大学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是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制药研究所研发基地、辽宁中医大学实训基地。
2014年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沈阳药大学联合组建“辽宁****现代中药专业技术创新平台”,被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为“辽宁省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整合公司资源,组建创新平台
为提升****集团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集团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整合公司资源,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引进国内外高端仪器设备100余台套,高标准的组建****科研中心—辽宁****集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研中心着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集团乃至辽宁医药产业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撑。
四、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
****集团秉承“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才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公司每年拔出大量专项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和奖励科技开发业绩突出人员,鼓励员工创新,提高全员创新意识,打造成学习型企业。有重点、有目标地对各类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满足公司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激发员工潜能,保障公司产品、技术的持续创新。2013年先后聘请国家级、2
省级行业领军人才作为企业的首席科学家或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人才层次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训练有素、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业化研发团队。目前拥有研发人员5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6人,大学以上学历36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8人,国家领军人才1人,省、市领军人才3人。
多年业,****药业集团以发展高新技术、振兴民族医药、播种健康、收获幸福为宗旨,致力于现代化中药的研制与开发,为中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篇:建筑公司事迹
立足岗位 开拓进取
----记九分公司安泽项目部
高山耸立的荀子塑像,长风吹衣,美髯飘逸,手捧长卷,目光深邃,为人气质,摄人心魄,立在塑像前,很容易让人想起荀子《劝学篇》中的名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仰望圣像,心怀天地,倍感荀子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站在这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的况山之上,俯视山下,沁河南北贯通,养育着这片淳朴的土地与人民。而就在山脚下的沁河沿岸,机具轰鸣、人声鼎沸,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沁河两岸这片孕育过圣人的土地,迎来了新时代新的建设者。为了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的绿色县城,打造以圣人荀子为历史文化标榜的文化名城,安泽县当地政府开展了改造沁河沿岸的建设工程。而我分公司凭借山西建工一流的品牌效应、过硬的技术水平喜中安泽县河道改造项目第三标段。
工程项目地点位于安泽县沁河河道右岸,由于原始的河道护堤已经无法满足防洪及建设旅游景点的美观要求,所以将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新的护堤及在河道上建立蓄水的橡胶坝。工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困难,首先,必须在不破坏上下游及当地生态条件下完成施工任务,这就要求项目部在方案实施与实际施工中要统筹考虑。更为重要的是,从传统的土建到水利建设,这还需要项目部全体人员要转变思想,原来的那一套理论实践要根据眼前的实际情况做出修改,甚至要重新学习。工程合同价为432万元,也许单单从工程造价来说,在建设领域,四百多万元无疑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九分公司来说,这个项目却是意义重大。这是我分公司第一次涉足水利建设领域,是分公司一次大胆的跨专业尝试。毫无疑问,在传统建设领域,房屋、工业厂房等方面,近几年来分公司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行业竞争逐渐加剧,传统的工程建设领域带来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成为真正的微利行业。转变思想,进入公路、桥梁、水利等建设领域,已经成为当前传统建筑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而从集团总公司、总承包公司的一系列文件、工作会议、刊物上也可以看出上级单位对于基层单位开展跨专业经营要求的紧迫性。因此,分公司中标安泽县河道治理项目标段,可以说是迈开了多元化经营的第一步,对于分公司做大做强具有深远的影响。
分公司以青年突击队的一批年轻人为主组建了安泽项目部,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建设事宜。对于从传统的“泥”、“土”、“砖”、“钢筋”到河道治理,项目部的部分员工一时还无法适应,施工技术、环境条件的改变,这就要求从项目经理到技术人员都要学习新的知识、开展新的实践。于是,项目部开展了“边学边干,理论实践同时上”培训学习活动,白天项目部员工与工人一起亲自参加施工,晚上空闲时开展适度的集体学习。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实践,充分调动起了项目部年轻人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工程因为地处河流沿岸,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环境经常在淤泥中、河水中,可以说,条件是艰苦的。而且,因为地形限制,大型机械在很多时候无法进入施工场地,这就只能人工去施工。在河道清淤阶段,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全体上阵,在淤泥中拿起铁锹,与工人共同清淤,在较危险、淤泥埋深较深的地方,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总是第一个上。夏季进入雨季后,随着降水的增多,对工程质量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于是,项目部制定了轮流值班制度,夜间轮流值班监测水位情况,白天,顶着烈日炎炎抢工期,晚上冒雨值班。在工程的关键阶段,有一次沁河上游突然开闸放水,整个施工地段都浸满水和淤泥,如果不尽快处理,不但无法继续施工,而且对已完工程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正常的施工组织计划已无法进行。项目部因地制宜,连夜展开技术论证,根据眼前这严峻的条件,制定修改了抢险计划及施工组织。与此同时,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则连续奋战三昼夜,抢在浸水情况进一步严重前,用铁锹铲子与工人一起将淤泥清理干净。尽管满身泥浆,当地的气候温差也很大,泥泞的衣服还粘在身上,可是看到工程得以继续顺利进行,大家还是欣慰地笑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筑产品更是如此,山西建工这种传统的严谨精神一直在每个建工人的心头。这批优秀的员工大部分是年轻人,正是以这批能吃苦,不怕吃苦的年轻人为主力,确保了工程的质量进度。
离项目部驻地不足百米就是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的荀子文化公园,也许没有人相信,从来到这里到完工的大半年时间里,项目部的全体员工每天从公园门口来回经过,却从来没有踏入公园一步。繁忙紧凑的生活节奏让这群年轻人无暇去体验美丽的风景。但是正像分公司经理藏勤峰同志说的那样:“我们是建设者,为了给别人能体验到美丽的风景,我们辛苦一点又何妨。”正是这种舍己为人、不畏辛苦的信念,打造出一支无往不胜的队伍。
而项目部高度负责的态度也获得了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认可,当地政府领导多次视察工地,给予了项目部很高的评价。对于以后在当地继续开展项目、占领市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按时完工,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安泽项目部也将为争取成为分公司“先进项目部”而努力。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全体员工第一次踏上了这个大半年来近在咫尺的公园,荀子公园步道共有980级台阶,直抵荀子像脚下。拾级而上,让人不禁想起荀子那“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的精妙含义,而这也正印证了安泽项目部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没有一步步的积累,谈何以后的发展。
我们的先辈曾在巍峨的太行山岳谱写过壮丽的建工之歌,今天,在沁河两岸,新时代的建工人依旧传承着那老一辈建工人的铁军精神。立足岗位,开拓进取,这正是第九工程分公司每位员工朴素而又坚实的工作信念。
第九工程分公司
张冬
第四篇:公司董事长事迹
公司董事长事迹
安华人的胸怀
---记德州市人民好公仆、山东安华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位于鲁西北黄河冲击平原的平原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三国时刘备曾任平原县令,至今仍保留有龙门石刻、文昌阁、森罗殿遗址、千佛塔等一批文物古迹。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一个声誉鹊起的瓷业新秀----山东安华瓷业有限公司
。2005年被评为“德州市人民好公仆”的优秀共产党员王志安,就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在6年多的时间里,安华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奇的奇迹,企业由原来的资不抵债、职工工资拖欠、面临倒闭的小厂,一跃发展成为企业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前
三、江北第一、企业总资产已达5000多万元的大厂,年生产各类陶瓷酒瓶1800万件,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产品销往山东、安徽、四川、河北、北京、辽宁等十几个省市,并占据山东80以上的陶瓷酒瓶市场。安华人,用小小的酒瓶闯出一片大天地。
机遇 努力=成功
1998年刚接任平原县陶瓷厂厂长不久的王志安同志面对企业包袱沉重,资金困难,机制不活,濒临倒闭的局面,他意识到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大胆地实施企业改革,解决企业的产权制度,才是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他积极组织班子成员分析原因,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到成功的兄弟企业学习取经。但部分职工对此顾虑重重,思想消极,成为阻碍企业改制的障碍,可他没有退缩,他深入到群众中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讲改制的重要意义,讲改制后的打算及规划,他的诚心与执着终于得到了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大家齐心协力,积极参与,于1998年10月顺利地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山东安华瓷业有限公司,王志安同志被推举为董事长,被组织部任命为党支部书记。
公司成立后,王志安同志首先从抓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入手,建新章,立新制,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按照“三会一层”的权力制衡体制,规范动作。在用工上,他实行了干部竞聘制,职工技能考核制,他不认亲为而是以才取人,使管理层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3岁下降到33岁,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在成本管理上,他借鉴了邯钢、亚星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本公司实际,合理有效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原创:www.xiexiebang.com最大限度减少了资产的隐性流失。公司成立几年来,仅煤、电、石膏几大主要原料节约开支200多万元。他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实现了产品质量一票否决制,对生产全过程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做到了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成品率较改制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以质取胜、以诚待客、以信为本、争创一流”是他开拓市场的理念,他本着“提高市场占有率、打知名品牌”这一经营战略,亲自调研市场、走访客户。为节约费用,他从不带车出发;为节省时间,他晚上坐车,把休息的时间安排路上,饿了时常是一包方便面充饥。一次在去辽宁的途中,他的胃病犯了,随行的业务员劝他住在旅馆,可他说:“时间就是市场,如果我们多停留一个小时,也许就会丢掉一份市场。”2001年夏天,河北一客户在提货时,由于疏忽少装了一件。当他得到这一反馈信息时,虽然已临近傍晚,他依然带上那件产品,亲自驱车前往,并向客户表示歉意,客户感动的说:“王董,你的诚信更坚定了我们做长期合作伙伴的信心。”同时,他带领业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省及全国性糖酒会,展示自己的创新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的几年内,安华公司在市场中羸得了很高的信誉,成为同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业务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部分产品出口韩国、香港等地。
在他的领导下,公司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产值等各项指标逐年递增,企业规模壮大,2000年实现产值820万元,实现利税53万元,2000年9月已偿还了改制前债务458万元,职工养老保险全部交齐,并投资150多万元整修危房、硬化道路、绿化厂区,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安华公司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雄心勃发安华人
路是靠人走出来的,但是人各有志,关键在于要敢于和善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形成自己独到的走向和亮点,这正是王志安的个性体现。
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为安华人创造更多的财富是王志安同志创业的信念。他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又把目光瞄准了膨涨企业规模上。2000年投资150万元,对窑炉进行了环保改造,新建了两座5立方米梭式窑。2001年收购了原塑料厂,安置下岗职工164人,并投资186万元,新建了6立方米梭式窑两座。2002年投资530万元,建成科研楼600m2,改造原塑料厂厂房3000平方米,新增原料加工设备20台(套),兑现原塑料厂欠职工工资140万元,2003年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产400万件36米小截面液化气隧道窑”和2003年可完成产值2100万
元,销售收入15800万元,利税130万元。5年间各项指标较改制前翻了6番。公司荣获“技改投入先进单位”“计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他个人也荣获“2001年工业投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进入2004年以来,为解决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投资300万元,新建半成品车间楼2座共计4400m2,7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原料库
房300m2,混凝土料场2800m2,同时绿化厂区、新建产品展览室200m2。从而加快了实现规模经济,向集团化发展的步伐。
漫步在安华瓷业宽敞美丽的厂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们的企业徽标。这个将企业名称英文字母中打头的字母变形作为企业徽标的立意非常巧妙。下宽上尖,形成山峰,喻示着安华人能用自己质朴、坚实的手臂夯实企业的基础,执着地、持续的向上攀登,崇尚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会标中a的三点以弧线相连,喻示着安华人投身事业,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人心所向,志在成功。红色意味着企业的纯正和永恒。红与白的对比具有视觉上的穿透力、持久性。
融天地之造化,博古今之精魂。而安华人正是以永远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追求一丝不苟,不断创新,生生不息的企业精神,以宏扬中华酒文化为纽带,建起一个以人为本、以公司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设计为内涵,具有勃勃生机的现代企业。
我以我行率众行
有人说,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平庸而无创造力。而王志安则认为: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泥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面对一连串的成功,面对良好的经济效率,王志安没有陶醉其中。一个干大事业的人,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王志安确信:未来的瓷业市场,是靠人才、靠技术,靠管理、靠良好的思想武装进行竞争的。
王志安认为,加强党建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带领支部班子成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有效的党建活动,他带领公司党员学党章,上党课,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和“我为党旗添光彩”等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表率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支部在企业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多次被评为“选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2年被德州市委组织部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他大力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把现场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投资兴建了太阳能浴池,职工活动室、图书室,开展职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及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把企业文化的内涵从浅层次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为打响安华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他在同行业中率先实施了is09001:2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并顺利通过,使安华人多了一份自豪。
他爱才、育才,把“人才兴厂”这篇文章做为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先后输送了6名职工到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深造,增强了企业科技力量;他对待事业热心执着,自处争先创优,为全面了解公司存在一,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经常深入一线与职工谈心,公司两次下发职工调查问题1320份,对职工的热点问题逐五解决,并积极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20余条。在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安华瓷业为职工修建了职工公寓,并修建了职工食堂中、太阳能职工浴池,设立了活动室、图书室,为职工精神物质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我以我行率众行,我以我心换众心”是王志安一生的行为准则。对自己,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对职工却宽严相济。2002年春,一名家庭贫困职工身患重病,他积极号召大家捐款的同时自己捐助3000元,送到患病职工手中,使员工感觉到了公司的温暖,增加了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1999年公司引进了济南轻工业学院硅酸盐专业30多名毕业生,2000年又选派6名职工到全国唯一的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深造。2004年,王志安又出资16万元资助四名贫困大学生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定向培养。除了对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公司还特别重视对全体员工的技术培训,每年对各工序操作员进行培训两次技术考试,原创:www.xiexiebang.com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公司目前已拥有专业技术工人168人,比改制前增加了近100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公司也由原来单纯的客户来样加工发展成为拥有6名陶艺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自行设计样品的瓷业大厂。产品也由最初的四、五种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外品种。安华瓷业在王志安的带领下,已悄然成为江北第一瓷。
王志安的事业无疑是成功的,这成功背后是他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无论是公司老职工,还是新职工,无论是一般管理人员,还是公司副总,都十分敬重这位老总。外表憨厚朴实的王志安,虽然平时言语不多,在公司里却享有绝对权威。
管理学上对“权威”两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权力因素产生的影响,二是人格因素的影响。权力产生的影响是暂时的,时过境迁会被人们很快遗忘。而人格产生的威信才是长久的。在安华人眼里,王志安严以律已,从不搞特殊,平时他和员工一样吃住在厂,同广大干部员工一道参加义务劳动。他廉洁勤政、团结同志、不认亲为贤,经常和职工谈心,听取建议和意见、平易近人,有很高的群众威信,深受广大干部员工的好评。
安华是一个创造财富、激发潜能的企业。
安华人追求的是完美的质量、超前的意识、完善的服务。
安华人崇尚的是真诚、责任和激情。
每一个安华人都志在成功,同时安华人也坚信成功之路决非一蹴而就,但一千件,一万件积累起来,只要每一件事比别人做得好一点,安华人就会为社会做出非凡的贡献。
让我们祝福王志安,祝福所有安华人梦想成真。
第五篇:公司先进个人事迹
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者
——记八冶一建五分公司张华鹏同志
张华鹏,一名默默奉献于模拟子公司改革的基层拥护者。2012年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一建公司111项目部从事测量放线、技术质检工作。自集团公司推行模拟子公司改革后,他积极投身其中,凭着自己勤于学习、勤于钻研、敢于担当的性格,将数字化管理与现场相结合,从一个项目开工至项目竣工、交工整个过程中的施工工艺、观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都用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每天的变化。他利用午休时间自学PPT演示文件,将技术交底、质量专题会议的内容都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更加直观地反映出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赢得了各施工班组的一致好评。现场施工时,他严抓细部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浪费。对每一道施工工艺、每一个构件严格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将质量缺陷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施工过程中浪费的材料,他用照片记录下来,给各班组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出针对性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