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论文题目2

时间:2019-05-14 13:4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学论文题目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学论文题目2》。

第一篇:财政学论文题目2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上午 11:32

财政学论文题目:

1.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宏观调控作用

2.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的意义和影响浅析

3.关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

4.关于我国积极性财政政策思考

5.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

6.浅议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7.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

8.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探讨

9.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10.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11.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12.试论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4.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选择

1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对策研究

16.我国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探讨

18.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研究

19.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制度选择

20.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研究

22.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研究

23.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的对策研究

2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5.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6.浅谈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7.取消农业税后县乡财政困境问题研究

28.浅谈如何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29.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及对策初探

30.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31.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3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初探

33.地方财政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探析

34.浅谈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

35.关于政府采购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36.我国高校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38.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有效措施探讨

39.浅谈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管理

40.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财政思考

41.浅议我国分税制下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42.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及其防范

43.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投融资机制研究

44.现行财政体制对乡镇政府行为的影响分析

45.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46.关于“绿色”税收问题的探讨

47.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利弊分析及影响

48.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选择

49.关于开征燃油税的思考

50.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取向

51.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及其治理途径分析

52.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

5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浅论

55.关于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源建设问题的思考

56.关于基层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考

57.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思考

来源

2财政学专业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财政学专业专业毕业论文代写

作者:-

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专科)序号 内 容 1 标题:对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探讨

目的:分析和论证我国税收制度的利弊。

内容:

1、对现行税制的分析;

2、改进与完善。

参考资料:《国家税收学》湖南大学出版社、《税务研究》近年各期、《中国税务》近年各期。2 标题:分税制的建立与地方财源建设

目的:探讨两者的辩证关系。

内容:

1、两者的重要意义;

2、协调与完善。

参考资料:《财政研究》近年各期、《税务研究》近年各期、《中国财经网》及相关网站。3 标题:地方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分析我国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内容:

1、存在的问题;

2、改革与完善。

参考资料:《税务研究》近年各期、《中国税务信息网》等相关网站。4 标题:税收征管改革的探析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税收征管目标模式。

内容: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改进措施。

参考资料:《税收管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税务研究》近年各期、相关网站。5 标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宏观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内容:

1、调控的必要性;

2、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参考资料:《税务研究》近年各期、《中国税务信息网》等税务网站。6 标题: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的意义和影响

目的:分析论证两税合并的意义及影响

内容:

1、两税分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2、合并的必然性;

3、合并对税制的影响。

参考资料:《国家税收学》罗宏斌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税务信息网》及相关税务网站。7 标题:执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问题及对策

目的: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内容:

1、改革的必要性;

2、改入与完善。

参考资料:《国家税收学》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税务信息网》等相关网站。8 标题:避税与反避税思考

目的:掌握避税的特点、危害与对策

内容:

1、避税的成因与特点;

2、反避税对策。

参考资料:《税务研究》近年各期、《中国税务信息网》、《国际税收学》湖南大学出版社。9 标题:全面执行增值税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讨怎样完善增值税制度。

内容:

1、存在的问题;2改入与完善。

参考资料:《税务研究》近年各期、《国家税收学》、《中国税务信息网》。10 标题: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思考

目的:探讨增值税若干理论问题。

内容:

1、制度的优越性;

2、改革的完善。

参考资料:《税务研究》近年各期、《中国税务信息网》。11 标题: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思考

目的:探讨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

内容: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改入与完善。

参考资料:《税务研究》近年各期、《中国税务信息网》。12 标题: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

目的:分析、论证两者的关系

内容:

1、公共财政理论;

2、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

参考资料:《财政研究》近三年各期、《财政学》陈共著、《中国财经网》。13 标题: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目的:分析、论证两者的关系。

内容:

1、公共财政原理;

2、两者的辩证关系。

参考资料:《财政学》

1、陈喜著,2、邓子基著;《财政研究》近三年各期。14 标题:积极性财政政策思考

目的:分析、论证我国实施的积极性财政政策、若干理论问题。

内容:

1、理论的提出;

2、政策的应用;

3、改进与实施。

参考资料:《财政理论前沿》刘溶沧、赵志松;《财政研究》近年各期。标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思路与措施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国国有资产流失原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总体思路。

内容:

1、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

2、防止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总体思路。

参考资料:《国有资本营运与管理》郭平、《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吴敬琏、张军扩、刘世锦。16 标题:国有资本营运研究

目的:将国有资本营运理论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相结合,通过重新确定国有经济主体范围,对不同类型国有资本管理模式的探讨,以达到重新认识国有资本的功能与发展方向。

创新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体制,结束国有资本效率、效益低迷的目的。

内容:

1、国有资本营运概述;

2、当前国有资本营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当前国有资本营运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率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参考资料:《国有资本营运与管理》郭平著、《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著。17 标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目的:当前搞好我国国有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在于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制度创新。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在于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如何从这两方面共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内容:

1、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及关键问题;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及基本框架;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解决的问题及改革实施的对策;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国有资本营运与管理》郭平著、《国企改革与发展重大理论现实问题》魏杰著

第二篇:财政学论文题目

财政学论文题目

1.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宏观调控作用

2.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的意义和影响浅析

3.关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

4.关于我国积极性财政政策思考

5.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

6.浅议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7.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

8.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探讨

9.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10.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11.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12.试论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4.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选择

1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对策研究

16.我国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探讨

18.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研究

19.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制度选择

20.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研究

22.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研究

23.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的对策研究

2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5.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6.浅谈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7.取消农业税后县乡财政困境问题研究

28.浅谈如何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29.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及对策初探

30.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31.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3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初探

33.地方财政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探析

34.浅谈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

35.关于政府采购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36.我国高校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38.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有效措施探讨

39.浅谈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管理

40.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财政思考

41.浅议我国分税制下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42.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及其防范

43.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投融资机制研究

44.现行财政体制对乡镇政府行为的影响分析

45.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46.关于“绿色”税收问题的探讨

47.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利弊分析及影响

48.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选择

49.关于开征燃油税的思考

50.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取向

51.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及其治理途径分析

52.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

5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浅论

55.关于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源建设问题的思考

56.关于基层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考

57.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思考

第三篇:财政学题目

第十五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一、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________________。

2、经济稳定主要是____________政府的职能。

3、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方式。

4、专项补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收支划分的方法通常采用()

A.统收统支 B.分税制 C.分级包干 D.包税制

2、横向转移支付是指()

A.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 B.同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C.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D.中央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

3、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A.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划分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C.预算包干 D.分税制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分税制把税收收入划分为以下几类()

A.中央税 B.地方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E.中央地方共享税

2、专项补助主要包括()

A.无限额配套补助 B.一般均衡补助 C.非配套补助

D.有限额配套补助 E.财政补贴

3、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公开性原则 B.时效性原则 C.均衡性原则 D.精细性原则 E.效率性原则

4、分税制的特征有()

A.规范性 B.无偿性 C.层次性 D.完整性 E.法制性

四、判断题

1、一般来说,税源宽广、税基流动性较强的税收,应由地方政府实施征管。

2、支出的划分决定事权的划分,而收入的划分又制约支出的划分。

3、非配套补助一般适用于区域外溢性比较强,或受援地政府财政困难较大,难以保障的项目。

4、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应由地方财政承担。

5、根据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五、名词解释

预算管理体制 分税制 政府间转移支付 一般均衡补助 专项补助

六、简答题

1、试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2、试述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

3、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什么?

4、请介绍财政分权理论。

5、财政分权有何优劣?

七、论述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是如何划分的。

2、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分税制

2、中央

3、一般均衡补助;专项补助

4、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非配套补助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ACD

3、ACE

4、AC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五、简释题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在各级政府间或不同地区的同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

一般均衡补助:又称为无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不规定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可用该项资金弥补其一般预算的缺口。

专项补助:又称为有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须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

六、简答题

1、试述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一)政府预算管理级次

政府预算管理级次的规定与一国的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行的原则是:有一级政权就要建立一级财政,有一级财政,就要建立一级预算。

(二)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

各级政府的职责任务即事权是划分各级预算收支范围的基本依据。实际上,各级政府的事权是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具体界定的结果。事权的划分决定支出的划分,而支出的划分又制约收入的划分。收入的划分应能保证各级政府基本的支出需要。也就是说,一级政府本级预算收入划分多少,以何种收入为主,应以该级政府的基本支出需要而定,尽可能使财权和事权达到统一。但一般而言,中央政府的财源及收入范围应略大于其本级支出需要,以保证中央政府对财政和经济全局的控制力。

(三)预算调节制度

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非均衡性,这使经济落后地区的政府预算收支难以平衡,此外,区域性公共商品受益的外溢也需要在地区间进行协调,因此,在既定的预算收支范围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收支水平的调节是必要的。这种调节包括各级预算间的纵向调节和各地区同一级次预算间的横向调节,前者称为纵向转移支付,后者称为横向转移支付。调节的目标是使公共资金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并达到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的最终统一。

2、试述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其要点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划分方法主要按税种划分,也可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或实行共享制;对预算收入水平的差异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调节。现代分税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级次政府提供不同的公共商品,同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分税制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范运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分税制的特征:(一)规范性

(二)层次性

(三)法制性

3、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什么?

(一)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

(二)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力

(三)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

(四)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4、请介绍财政分权理论。(1)偏好误识论

偏好误识论认为,如果有关公共商品的供需信息是完全、准确和及时的,则公共商品无论由中央统一提供还是各地方分别提供,在效率上应该是无差异的。但现实生活中公共商品的供需存在着信息不完全、不确定和时滞性,接近辖区民众的地方政府在了解居民公共需求偏好上具有优势,而中央政府则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由地方政府提供当地公共商品会更有效率。

(2)辖区受益论

辖区受益论以不同层次的公共商品有不同的受益空间范围为依据,认为应按公共商品受益范围来确定分担其供给成本的辖区范围,使成本分担的地理边界与受益范围大体一致,以实现公共商品的成本与受益在地理范围上的内在化。据此,全国受益的公共商品由中央政府供给,地方受益的公共商品由地方政府供给。(3)以足投票论

以足投票论假定,居民能自由流动,且不存在流动成本;居民完全了解不同社区税收与公共劳务的差别;有众多社区可供选择;居民流动性不受任何就业机会的约束或限制;公共服务收益或税收在社区间没有外溢;每个社区有一个公共机构,试图建设社区以达到规模经济优势下的人口规模,使得公共商品有最低的平均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符合自己偏好的地方公共服务与税收组合的社区,结果是相同偏好的居民居住在同一地区,公共商品能按最优规模和最小负担来提供。(4)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理论以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商品的提供者为前提,在既定的公共商品供给水平下,从人口角度分析地方政府的最优管辖规模。该理论把一个地方或社区比作一个俱乐部,俱乐部成员的增加一方面会带来分摊成本的下降,使每个成员的收益上升,另一方面会造成拥挤成本的上升,减少每个成员的收益。在最优的人口规模上,分摊成本与拥挤成本之和最小。

5、财政分权有何优劣?

(一)财政分权的优势

1.满足不同的公共需求偏好。2.发挥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3.促进对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4.推动地方政府间的竞争。5.创新公共管理制度。

(二)财政分权的局限性

1.难以解决因地方公共商品利益的区域外溢产生的问题。2.难以实现公共商品供给的规模收益。3.难以满足税收的效率要求。4.不利于贯彻公平原则。

七、论述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是如何划分的。各级政府的职责任务即事权是划分各级预算收支范围的基本依据。实际上,各级政府的事权是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具体界定的结果。不同级次的政府所承担职能的侧重面有所不同。

资源配置职能要根据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在各级政府间具体划分,全国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覆盖整个国家,凡本国公民或居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有它所带来的利益,因而适合于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地方性公共商品的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以内,适合于由地方政府来提供;而受益具有地区外溢性的公共产品或部分地区共同受益的公共产品,则适合由中央与地方联合提供,或由地方为主、中央资助,或由中央为主、地方适量出资。

收入分配职能的划分首先应从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平目标的要求考虑,由于社会公平在各地区之间应有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体一致的标准,因而中央政府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协调收入分配水平和控制收入分配差距上要担负主要责任,如确定所得税制度、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等。地方主要是在国家统一的政策法规框架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措施。

经济稳定则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职能,因为经济稳定是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的,地方经济的稳定从属于国家经济的稳定。由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是完全开放的,生产要素能在地区间自由流动,若在地方运用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图稳定当地经济,难以产生应有的乘数效应,无法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况且,地方也不拥有货币供给、利率调整、进出口水平控制等相关的政策工具。

具体来看,应按照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包括: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等重大安排进行决策,调节经济总量和宏观经济结构,保持总供求平衡并促进宏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资源配置领域,提供全国性公共商品和混合产品,承担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在收入分配领域,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范围内,兼顾公平和效率目标。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则包括:制定地区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理安排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稳定地方经济;根据一定经济条件下本地区居民对公共商品的需求数量与质量,合理确定地方税和非税收入规模与结构,并将其按预算程序转化为各项公共支出,有效提供地方性公共商品和混合商品;执行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维护

区域内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对各级政府的共有事权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里的共有事权,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信等,应按照项目分级管理和费用分级负担的原则,进行合理和具体的划分。应当指出,国家应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来界定和规范政府间的事权范围。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验看,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政府间权责关系的确定都是建立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的,权责关系的调整也按法定程序进行。完善分税制,也应发挥国家立法的作用,以宪法为本,构建相关的法律体系,为分税制的运行奠定稳固的法律基础。

2、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至上而下的纵向转移,即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当然也可以有相反的情况,但在规范的分税制体制下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二是地区间的横向转移,即由富裕地区将其部分富余财力直接转移给贫困地区,实行地区间的互助,横向转移支付的功能只在调节财政收支的横向不均衡;三是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都实行以纵向转移为主的模式,只有少数国家(如德国)地区间的横向转移占有重要地位。

政府间转移支付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受援地区的政府对所接受的转移支付资金能否自主决定其用途。据此,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分为一般均衡补助和专项补助两种基本方式。

(一)一般均衡补助

一般均衡补助又称为无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不规定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可用该项资金弥补其一般预算的缺口。一般均衡补助可以提高受援地方的基本财政能力,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财政能力均等化的主要形式。一般均衡补助的分配应与各地的支出需求正相关,与收入能力负相关,因而其拨款安排应当以对各地方的支出需求和收入能力的科学测定为依据。

确定一个地方是否具有接受一般均衡补助的资格,可以接受多少这种补助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一般均衡补助=(标准支出需求-标准收入能力)×调整系数

标准支出需求的测算,要根据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如人口数量及密度、人口构成、财政供养人数及费用标准、公共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标准及成本等,按费用类别或支出项目分别计算,如行政、教育、卫生、道路、环保等,然后综合起来得出标准支出需求总额,它反映地方政府应达到的起码的公共供给水平。标准收入能力的测算,首先要根据各地方影响财政收入的经济指标和税制因素,按划归地方掌握的各收入项目(税种)分别计算,如房产税收入按房产税税基的统计与平均有效税率计算,营业税收入按营业税税基的统计和平均有效税率计算,等等,然后将各收入项目综合起来得出该地方的标准收入能力,这样测算出的收入能力是指“理论收入能力”,反映地方按既定的经济总量和税收制度在正常情况下应当达到的收入总额,而其实际收入水平还与其组织收入的努力程度有关。计算出标准支出需求和标准收入能力以后,将两者加以比较,支出需求小于收入能力者,不能接受一般均衡补助,支出需求大于收入能力者,可获得该项补助,其差额根据国家实际可用的转移支付财力、地区协调的需要以及激励受援地政府增加收入、节约支出的要求等因素设定的系数进行调整后,即为应安排的补助额。

(二)专项补助

专项补助又称为有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须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安排专项补助一般是为了配合宏观调控政策、解决区域性公共商品外溢问题或促进特定公共事业的发展。专项补助又可分为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和非配套补助三种形式。

1、无限额配套补助。无限额配套补助这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对指定支出项目给予的资金补助,是按受援地政府以自有资金在该项目上的支出数的一定比例来安排的,地方政府在规定项目上的支出额大,中央或上级政府相应的补助数就多,没有上限,无限额配套补助实际上是对接受补助的地方政府提供特定公共商品的成本补贴,它一方面增加了受援地政府的可利用资金,另一方面影响受援地公共商品的供给行为和供给结构。但这种补助也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对补助品的过度供给从而增加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财政负担。

2、有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明确规定对指定的支出项目补助的最高数额,在此数额内,按受援地政府在规定项目上的实际支出数的一定比例进行配套补助,超过这一数额,则不再增加拨款。这种补助方法既可以诱导受援地政府的公共供给行为,也能防止无限额配套补助中容易出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扭曲和加重补助主体财政负担的问题,因而为许多国家所采纳。

3、非配套补助。非配套补助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对规定支出项目提供固定数额的资金补助,由受援地政府作具体的支出安排,不要求受援地政府在该项目上提供资金。非配套补助一般适用于区域外溢性比较强,或受援地政府财政困难较大,难以保障供给的项目。实际上,非配套补助安排可以使受援地政府将其自有资金集中在非补助项目的提供上,从而提高地方公共供给的总体水平。但非配套补助不利于增强受援地政府的用款责任和增加补助项目的支出规模。

专项补助的数量规模取决于补助主体(中央或上级政府)和补助对象(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的财力状况,以及补助项目的重要程度与耗资水平。一般来说,补助主体的财力越多,能用于专项补助的金额也越多;补助对象的财力状况越差,对特定支出进行补助的需求也越大;补助项目的重要程度与耗资水平越高,相应的补助安排也要越多。

不同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对受援地政府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应。中央政府应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目标,选择合理的转移支付方式。正常情况下,一般均衡补助有利于实现公共资金分配的纵向和横向公平,而专项补助则有利于提高公共资金的配置效率,包括促进外部效益大的地方性公共商品的供给、增加特定公共商品的规模效应、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等。

第四篇:财政学题目

第六章 购买支出:公共消费

一、填空题

1、财政的购买支出可划分为、。

2、国家管理支出的特点是、、和。

3、与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的特点是 和。

4、国家管理支出的管理方式有、和。

5、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A.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 B.科学研究 C.义务教育 D.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2、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支出是指()

A.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支出 B.行政国防支出 C.社会发展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3、国防科研事业费属于()安排的支出

A.地方预算 B.行政管理支出 C.国防支出 D.科技支出

4、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

A.私人产品 B.公共产品 C.混合产品 D.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5、政府扶持教育事业的首要内容应当是()

A.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 B.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 B.全民义务教育 D.全民义务教育与中等教育

6、文化事业因其典型的消费性质,()

A.应当完全由市场来提供 B.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占有的比重不大 C.不应当由政府财政来扶持 D.应当完全由政府来提供

7、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

A.免费的医疗服务 B.有差别的医疗服务 C.基本相同的公共医疗服务 D.一切医疗服务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性支出包括()。

A.科教文卫支出 B.国防支出 C.环保支出 D.基础产业投资支出 E.行政支出

2、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有()。

A.机构设置 B.人员编制 C.内部约束机制 D.外部监督体系 E.公务员素质

3、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一般有以下几种管理方式:()。

A.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 B.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

C.总额控制,结余上缴 D.自筹资金,自收自支 E.预算外收支

4、行政管理支出主要有以下特点:()。

A.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 B.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C.消费性 D.低收入弹性 E.连续性

5、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

A.军队支出 B.后备役支出 C.国防科研事业费 D.防空经费 E.行政管理支出

6、国防支出的特点包括:()。

A.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 B.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消费性 C.需求的外生性 D.供给的内生性 E.资金密集型

7、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经费使用效率因素 D.兵员制度 E.物价水平、技术水平和地域因素

8、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的区别在于:()。

A.提供的社会商品属性不同 B.行使职能不同 C.经费来源不同 D.运营方式不同 E.所有制性质不同

9、适合完全由财政拨款支出管理方式的科教文卫支出有:()。

A.基础理论研究 B.普及教育 C.外部性受益的保健支出 D.应用性科研成果 E.高等教育

10、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

A.一般性疾病治疗 B.医疗卫生事业费 C.卫生保健支出 D.一切医疗服务 E.医疗保险支出

四、判断题

1、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应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方式供应。()

2、国防经费使用效率衡量的重点是既定目标下的利润最大化。()

3、应用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由财政保障供给。()

4、在中国,公共消费支出就是财政经常预算中的经常性支出。

5、对公共消费支出的需要是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的主要依据。()

6、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教育是公共商品。

五、简释题

公共消费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出 事业支出

六、简答题

1、如何控制国防支出。

2、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3、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5、简述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

七、论述题

试述社会性支出的对象与方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投资、公共消费;

2、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消费性;低收入弹性;连续性

3、需求的外生性与供给的内生性;资金密集型

4、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总额控制,结余上缴

5、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经费使用效率因素、兵员制度和其他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5、C

6、B

三、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E

3、ABC

4、ABCDE

5、ABCD

6、ABCDE

7、ABCDE

8、ABCD

9、ABC

10、BC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错

五、简释题

公共消费支出:指财政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用于提供公共消费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在中国,它等于经常预算中的经常性支出减去非生产性投资。

国家管理支出:指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劳务而安排的支出,即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等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

国防支出: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其目的在于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保障领土完整、安全和主权不受侵犯。

事业支出: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六、简答题

1、如何控制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的消费性决定了国防支出必须得到合理控制。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1)估算国防支出的需求;(2)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3)重点保证国防科研费、工程费、武器装备费,走精兵之路。

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国防费的具体安排一般是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国防支出的监督和管理与一般的财政支出不同。一方面,它主要依赖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寻找一种替代公众监督的外部监督机制。

2、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机构设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开支,直接构成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是行政管理机关设置得越多,所需的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第二,人员配备和公务员素质。行政管理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人员配备越多,公务员素质越低,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第三,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内部激励机制是使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化的利益诱导机制,如物质奖励制度、升迁制度等;内部约束机制是防止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非一致化的利益处罚机制,如行政处罚、物质利益处罚等。所谓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对行政部门的监察和督促。外部监督是一个体系,包括正式监督制度(法律和规定)和非正式监督制度(如新闻媒体监督、群众举报等)。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越健全,行政开支就越节约。

另外,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定内的行政经费的变动,如国家在经济制度转换时期,可能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而引起行政支出的变化;在国家面临突发形势时(如战争)通常会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在通货膨胀引起价格上涨时期,可能使行政支出也出现相应增长,但这些客观因素对行政支出的影响大多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一旦国家形势趋于正常,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将消退。

3、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都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要。两者的区别:

第一,提供的社会商品属性不同,行政单位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而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

第二,行使职能不同。行政单位行使的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在本质上说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只是在某些场合、某些时期接受国家的委托、代行部分国家行政权力。

第三,经费来源和运营方式不同。行政单位资金耗费全部由财政补偿,其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宜导入市场规则;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其经费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一

部分按市场原则对消费者收费。

4、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第一,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消费性。行政支出是一种纯消费性开支,资金一旦投入,便不再收回,其支出结果只能引起社会物质产品消耗和价值丧失,而不能实现价值的补偿和增值。

第三,低收入弹性。行政支出属于必需品,人们对它的需求一般不随收入增长而相应增加。

第四,连续性。只要行政管理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存在,行使其职能,就需要连续不断的行政支出予以保证。

5、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方式。

第一,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指在国家核定单位支出预算的基础上,按核定的经费数额,由单位包干使用。在执行过程中,除非有特殊重大原因,不追加、追减预算。年终发生超支,国家预算不予补助,年终如有结余留归单位使用。

第二,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指在国家核定单位支出预算的基础上,对其中一项或几项费用,由单位包干使用。在完成任务、计划的前提下,包干部分年终如有结余,留归单位使用。对于非包干性支出,平时按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清理结算收回拨款时,再冲销已列支出,年终如有结余,应上缴国家预算。包干部分与非包干部分的支出,不得互相流用。

第三,总额控制,结余上缴。就是在国家核定的预算总额范围以内,由单位安排使用。年终如有结余,全部上缴国家预算。

6、简述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越稳定,国防支出就越少;反之亦然。

(二)经济因素:通常情况下,国家财政状况越好,国防支出的规模也就可能越大。而国家财政的状况,最终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效益越高,用于国防支出的资源就可以更多一些。

(三)经费使用效率因素:在既定国防目标下,经费使用效率越高,国防开支规模就越小。

(四)兵员制度:义务兵役制军事人员的薪金常常低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子工资”水平,但相应地国家需要更多地承担他们退役后的基本生活保障;自愿兵役制人员经费开支水平高,但可相应减少退伍军人的生活保障开支。

(五)一定时期的国防开支,还受物价水平、技术水平和地域因素的制约。物价水平、技术水平越高,地域越广大,国防开支规模就越大。

七、论述题

试述社会性支出的对象与方式。

社会性支出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一)文教支出(1)文教支出的对象: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托幼教育、文化宣传。(2)文教支出的方式:根据接受主体的不同,政府文教支出可以分为对文教机构的支出和对文教受益者的支出。对文教机构的支出:经费拨款;专项拨款。对文教受益者的支出: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

(二)科技支出

(1)科技支出的对象:基础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普及、应用科学技术的研发、科技市场的管理。

(2)科技支出的方式:经费拨款、专项拨款、政府奖励、政府贷款。

(三)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的事业费支出:经费拨款和专项拨款。对个人的卫生医疗支出:卫生保健;医疗保险。

(四)环境、资源保护支出

(1)环境保护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对于环境保护,政府的努力主要集中在成本补偿的制度建设方面,成本主要有两项:一是环境保护的管理成本;二是环境治理的成本。

(2)资源保护支出的对象和方式:资源管理包括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使用管理。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有:资源管理机构经费拨款;资源开发专项拨款;开发、使用替代资源补助。

第五篇:财政学题目

第八章 财政收入总论

一、填空题

1、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社会物质财富是财政收入的实质内容,在商品货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以前,财政收入主要以 和 的形态存在。在现代社会,财政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 收入。

2、按照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可划分为、、和 ;债务收入不再列入预算收入,而是主要表现为用来。

3、财政收入按管理要求不同可分为 和 二种。

4、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相对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 的集中程度,一般用各级政府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5、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主要凭借 ,包括、、等。其中 是取得财政收入 的形式。

6、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 和。

7、国有资产收益按来源不同可分为 和、和 形式.国家集中的国有资产收益是 的重要来源,应纳入。

8、在一般的农业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由农业部门等 提供,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财政收入主要由工业部门等 提供,在工业化走向现代化以后,财政收入主要由商业服务业等 提供。

二、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E、国有资产收益

2、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E、其他收入

3、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E、采掘业

4、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E、C+V+M部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发展趋势是()A、持续增长 B、持续下降 C、首先持续增长,然后持续下降 D、首先持续下降,然后持续增长 E、无规律可循

6、提高折旧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A、减少财政收入 B、增加财政收入 C、财政收入不变 D、无法确定

7、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专项收入 E、公共收费

8、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比发展中国家()A、高 B、低 C、相等 D、无法判断

9、作为财政收入核心依据的是()

A.政治管理权 B.公共资产所有权 C.固有资产所有权 D.公共信用权

10、各级政府按照市场等价交换原则获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有()

A、税收收入 B、公共收费 C、公债收入 D、国有资产收益 E、其他收入

11、财政收入中,来源于M的收入,是通过()来实现的。

A、发行公债 B、征税 C、上交利润 D、罚没收入 E、公共收费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 C、价格变动 D、政府的职能及范围 E、技术进步

2、无偿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分配

C、罚没收入 D、各种借款收入

E、公共收费收入

3、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具体包括()

A、流通部门 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 C、工业部门 D、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 E、为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按照部门结构划分,上交财政收入的部门有()

A、农业 B、工业 C、建筑业 D、交通运输业 E、商业及服务业

5、下列关于财政收入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有()A、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B、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C、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D、无偿收入和有偿收入 E、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6、财政收入中直接来自农业的收入比例较小,主要原因是()A、农民负担重 B、农业结构单一化 C、农业的投资收益率低 D、长期稳定的负担政策 E、农产品价格偏低

7、财政收入的数量和规模失当,其不良影响表现为()

A、收入规模过大,影响市场机制的良性循环 B、收入规模过小,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 C、收入规模过小,影响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 D、收入规模过大,容易产生腐败 E、收入规模过小,影响政府的效率

8、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

A、经济体制 B、分配制度及政策 C、价格变动 D、生产技术水平E、经济发展水平

9、来自必要劳动产品价值V的财政收入有()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居民购买的国库券 D.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 E.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部分收入

10、下列不属于国有资产收益的是()A、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B、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股权的收益 C、国有企业使用权转让收入 D、所得税 E、企业发行债券

四、判断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

2、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为一定的条件下,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关键是国家的需要。()

3、由于财政财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的价值,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剩余产品价值率的提高,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一定会提高。()

4、从国际比较看,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0%以上,居于主要地位。()

5、社会主义国家行使财政权力,既凭借政治权力,也凭借财产权力,两者并重。()

6、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唯一形式。()

五、简释题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结构

六、简答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2、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七、论述题

1、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试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探讨提高中国财政收入水平的途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税收;社会物质财富;劳役; 实物;货币

2、税收收入;公共收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其他收入;弥补预算赤字。

3、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4、财政总收入;社会产品价值总量;预算内财政总收入。

5、公共权力;政治管理权;公共资产所有或占有权;公共信用权;政治管理权;的最主要和最基本。工业部门。

6、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

7、国有企业和国有股权的资产收益;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其他国有资产收益形式;国家财政资金;政府预算。

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D 6A 7C 8A 9A 10B 11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DE 4ABCDE 5BCDE 6CDE 7ABC 8ABCDE 9ADE 10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五、简释题(略)

六、简答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二)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三)政府的职能范围。(四)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五)价格因素。

(六)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

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在发生内外战争时,国家必须动员各种财力以稳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因而财政收入规模会急剧扩大。

2、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一)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总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

(二)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

七、论述题

1、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的绝对额都是逐年递增的,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但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跌宕起伏。财政收入的相对额,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或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一)放权让利阶段的财政收入(1979年—1993年)

在纵向上,从1978年开始,政府多次对企业进行了放权让利改革,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方面,向企业倾斜。但由于国有企业运行状况不佳,微观效益不理想,而不得不加大放权让利的力度,以激励企业行为。这使得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可避免地呈直线下降趋势。

在横向上,通过改革经济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扩大了部门财务自主权,把一些本应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交给各个部门,实行自收自支,形成了大量的预算外管理资金,调动了各部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预算外资金挤占了预算内收入,肢解了财政预算,分散了国家财力,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

放权让利造成了财政预算内收入的下降。因此,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预算内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逐年递增,但其增长速度显然不及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改革初期,财政收入对国民收入的弹性值平均为0.067。也就是说,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长未能赶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结果造成了财政预算内收入相对规模的持续下降。致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中央宏观调控不力。

对1979—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因素的测算表明,技术进步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15%左右。1979—1987年间,中国财政收入绝对额增加1115亿元,其中来自技术进步等集约性因素所得为350亿元,约占31.4%,来自其他因素变化(资金和劳动投入)所得为370亿元,占34.1%,来自价格上涨所得占33.2%。也就是说,尽管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低,但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据粗略测算,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是其他因素的2.8倍。(二)转制阶段的财政收入(1994年至今)

1994年,中国进行了根本性的税收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共收入体系,有效地阻止了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滑的势头。财政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值也有所回升,1995年为0.6。1996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

这一时期,中国统计指标体系也逐渐由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过渡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财政收入的口径与国外有一定差异,现行的财政收入仅指预算内收入,不包括预算外收入和所谓的体制外收入,预算外资金主要由收费和基金构成,体制外收入主要包括非规范收费和摊派,而这些收入均属于政府收入或公共收入。如按调整口径粗略地测算,1995年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致可调整为17.8%。

1995年起,国家逐步实行“费改税”试点工作和清理整顿各种基金和收费项目。

1996年又进一步强化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将一批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和基金转化税收征收,纳入预算内管理。

1997年政府将13项基金和附加纳入预算内管理,减缓了预算外资金绝对规模的增长。199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经济秩序逐渐好转,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规范了政府行为,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整个“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000多亿元。1997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改革前十年财政收入之和。

(三)点评

财政收入既是一定量的资金,也是财政分配的一个过程;既可以作为一项政策来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制度存在。抛开财政收入的其他属性,单独来谈财政收入是没有意义的。

由于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降低,经济效益越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比例就越大,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就越多。因此,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有较为直接和明显的影响作用。但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技术进步占了较高比重,其中在美国和日本等国高达80%左右。因此,今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的经济效益是增加中国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尽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了回升的局面,但中国目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是较低的,这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规范政府分配行为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尽快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统一和规范财政收入体系,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的有关法律法规,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所有的公共收入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从而规范政府行为,解决公共收入体系的离散性问题。

从中国财政收入的历史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换、分配政策和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2、试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探讨提高中国财政收入水平的途径。

(一)财政收入形式

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可分为税收和非税收两大类,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非税收入指企业收入、费用收入、公债收入等。

财政收入方式是和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密不可分的。一般说来,国有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收入中的国有财产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较多。联邦制国家的政府收入中,税收收入占绝大多数,扣除债务收入后,一般税收收入占到政府收入总额的90%以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方式的结构变化,是和经济体制的变化相一致的。在进行了两次利改税和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后,税收已在中国财政收入中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今后在严格国债风险规律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国债这一收入形式的比重。

(二)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收入来源分类方式主要是为了体现财政收入从何处取得,反映各种收入来源的经济性质,同时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各种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按这一分类,中国各时期各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如下: 1.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是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大体吻合的。建国初期,个体和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来自于两者的财政收入占40%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急剧增加。“一五”时期来自国有经济的财政收入达69.4%,来自集体经济的达9.8%,个体和私营经济则退居次要地位,之后的经济体制使国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最高曾达90%以上,80年代初仍达82%。1979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有了较快的发展,提供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目前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2.财政收入部门构成分析

建国50年来,工业和农业两大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始终占国民收入总额的80%左右,两大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占居较高的比重。但我们应当看到,除工农业以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近年增长速度很快,目前已占整个财政收入的50%以上。因此,在注重从工农业部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根据有关部门的生产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从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及其他部门筹集财政资金,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财政收入级次结构分析

按财政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的不同,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鉴于中国的政权体制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地方又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级市)、县和乡镇四级政府,一般是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政,因此中国的财政收入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财政中又包括了上述四级。从财政收入的征收级次上看,许多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征集较多份额,然后再拨付给地方政府使用.中国1994年的分税体制也是在朝这方面努力,通过分税制改革,按事权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范围,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形成保证中央收入正常增长的良性机制,从而逐步提高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在空间上可以按照行政区划(各省、市、州等)分类,也可按照区域划分。在中国可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财政收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财政收入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较高比重,并逐年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提供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较低份额。三个区域财政收入呈较大差距是与不同区域客观条件的差别和向东部倾斜的政策环境分不开的。但随着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植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的推行,中、西部财政收入比重会有所提高,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不平衡有所改善。

下载财政学论文题目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学论文题目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题目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一、填空题1、宏观财政政策通常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有_____________......

    财政学各章题目

    第一章名词: 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公共生产特许经营公共定价 简答:1.政府失灵的表现和原因 2.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矫正方式 3.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的区别与联系 4.简述公共......

    财政学考试题目

    一、1、什么是财政? 财政的概念: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国家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2、什么是财政学?财政......

    财政学题目(推荐五篇)

    第二章 效率与市场 一、 填空题 1、资源配置的动因在于解决 与 的矛盾。 2、广义的资源配置包括 资源配置和 资源配置。 3、资源配置机制的类型有 和 。 4、综合效率是在 和......

    财政学论文

    2014级会计学专业2015年5月财政学期中论文 大连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实证分析 作者:2014级会计专业 学号:20141702320062 姓名:单译萱 指导老师:杨新中 摘 要:本文选取2013年度大连市......

    财政学论文

    财政学论文 —— 中国财政的发展方向 期末论文 学 生 姓 名: 学 生学号: 指 导 教 师: 2014年 5 月 14 日 Ⅰ一、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的难度在逐......

    财政学论文

    2014中国财政应该如何向前迈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快速稳步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

    财政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财政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地方债务问题分析 指导老师:王海青姓名:刘桂专业班级:会计1104学号:20111611摘要: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目众多,地方政府债务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