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介语的定义
中介语的定义:
塞林克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
中介语(过度语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有别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向目的语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既可以指某一阶段的切片,也可以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
中介语的特点:
(1)学习者自己创造的有别于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系统;
(2)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语言系统;
(3)是由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产生的迁移、学习者学习策略、交际策略造成的。
(4)中介语的偏误具有反复性。
(5)中介语可能会产生化石化。
第二篇:中介语演讲稿
3.1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60年代是对比分析的兴盛时期。70年代初开始衰落,反映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这种理论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因此,语言学家们为语言教师勾画了这样一幅图景:首先,语言学家们通过两种语言系统(L1和L2)的对比,为语言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菜单。这个菜单包括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语言教师便依据这些不同点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并据此来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但是后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语言学家的许诺仅仅是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已。70年代初,对比分析遭到激烈的批评。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的错误完全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预测。由此推论,语言的差异等于学习的难点,学习的难点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错误。问题是,语言差异是语言学上的概念,学习的难点则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学习的难点无法直接从两种语言差异的程度来推测。教学实践也证明,依据对比分析确认的难点事实上并不完全导致错误的产生。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存在的致命弱点,如果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人们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语言习得涉及到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忽略了学习者这一主体以及作为学习客体的学习过程。由于对比分析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危机,人们呼吁一种新的理论的诞生,并要求这种新的理论把目光投向学习的主体和客体。早期的中介语理论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2中介语的概念
于根元、鲁健骥等是在中国应用语言学领域,最早进行了介绍、评述和研究中介语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我们来看他们是怎么界定中介语的。于根元认为,所谓中介语就是介于习得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他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创造的语言系统。鲁健骥认为,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3.3中介语出现的根源
我们着重重复一下鲁健骥对中介语的定义: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解释中介语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为什么会对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在学生进行第二语言学习中,会受到来自母语和目的语的影响,加之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从而导致了中介语的产生。总结起来,就是有以下几个原因: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本民族和外民族文化的干扰,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
我们先看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知识和学习经验通常会先入为主,限制人们对所学外语的感知和理解,阻碍着第二语言语法的构建。所以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早期阶段,中介语总是带有非常明显的母语迁移痕迹。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就叫正迁移,反之,就叫负迁移。我们分别来举例说明。
第二个原因是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不带有母语特征,而反映了学习者的目的语特征。这种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想当然的创造出来的,具体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就是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依据已有的目的语规则想当然的创造自己的语法。我们分别来举例说明。
第三个原因是本民族和外民族文化的干扰。举例说明。
最后一个原因是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会尽量避免使用发音较难的词语,避免使用较难的语法形式,而采用简化的方式解决语言问题。举例说明。
3.4中介语的性质和特点
3.4.1中介语的性质
中介语是一个既不同于本族语,有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他有自己的规律,它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3.4.2中介语的特点
来来来,请大家配合我: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个小小的人,正在朝着目标奔跑,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奔跑速度也越来越快,可是在距离目标只有五米距离的时候,我们停住了,想跑也跑不动了。我想说的就是中介语式独立有系统的,动态的,反复的,还有他顽固的特性。
一.系统性,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出来的一套中介语的规则系统。有特定的语音规则、语法规则、语用规则。
二.动态性
所谓动态性指的是中介语系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固定的,都可进行改变和完善,它们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三.反复性
中介语在向目标语靠拢的过程中不是直线形的,有的错误虽然得到了纠正但是仍然会重新出现。
四.顽固性
中介语具有其不可变的顽固性。即使是第二语言已经掌握的很好的人,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也会发生错误。
Selinker认为,只有5%的学习者可以达到与母语使用者相同的心理语法水平,大多数人在半路上停顿下来。另外,鲁健骥在其文章中介语中的几个问题中提到:“化石化”是中介语稳定性的一个表现,这一方面指的是中介语在总体上总也达不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这是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也指某些学习者在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学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从心理学上讲,“化石化”的形成原因有三:1.学习外语的成年人大脑灵活性的减退;2.成年人由于抽象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对目的语规则进行的不正确归纳总结;3.语言“自我”造成的对目的语的“移情作用”的阻滞.3.5中介语的研究方法
3.5.1中介语研究要跟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相结合
一.对比分析。所谓对比分析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进行共时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目的是由此找出目标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以便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对比分析的方法最早出现于第二语言教学。
二.偏误分析。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错误的来源和类型,把错误分成添加、遗漏、替代等。同时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性质和规律。
三.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之间的关系。偏误分析的出现,与对比分析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在理论上受到挑战有直接关系。正如许多文献与研究所指出的,对比分析的成果并不能简单地、完全地为教学实践所证实。教学实践说明,对比分析只能预测和解释学生的一部分偏误和难点。而它不能预测和解释的部分,则由偏误分析完成了(当然也不是全部)。
四.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之间的关系。偏误分析把外语学习者发生的偏误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所关注的是学生所使用的目的语形式(实际是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规范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中介语理论则把学生使用的目的语形式当作一个整体,当作一个动态系统加以研究,从而发现外语学习的规律,揭示成年人学习外语的过程。这样看来,偏误分析只是中介语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对比分析与中介语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进行共时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出一部分偏误,许多偏误还需要中介语来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介语理论是对对比分析理论的一个发展。所以,正如鲁健骥所说,中介语理论并不是对于对比分析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于对比分析的发展。
3.5.2注意中介语语料的积累和收集
3.5.3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相结合,阶段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所谓观察就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背景知识,如:国别,文化程度,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实验就是把观察的用实验来证实。比较分析就是将观察的和实验所得到的加以比较和分析,要揭示中介语的全貌,一定要进行全过程的研究。系统前,不知自己犯错自己不能纠正。已成系统阶段,重复出现偏误,不能纠错,但能解释。成系统后,偏误减少,能纠错,能解释。
第三篇: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来源:《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作者:刘瑞琴,张红
摘要: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中的使用历史由来已久。委婉语产生的主要的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文明礼貌”。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特别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人们为了避免引起不快、减轻交际压力、对某些概念火事物总是避免直接提及;谈论到某些话题或使用某些词语时,大都采用不同程度的“回避”,以避免引起不快,不满或有可能损害感情或关系的语言。为了达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人们就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用一些模糊或听起来顺耳、令人愉快、彬彬有礼的词语。这种语言现象就是委婉表达法{euphemizing}.委婉语表达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策略,是交际双方表达情意的重要桥梁,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艺术。委婉表达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又应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交际活动中,可以说,委婉表达法与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密不可分。由此,在不同文化中产生了大量的委婉语{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产生也是如此。关键词:委婉语 回避 迂回曲折。
1.英语委婉语{euphemism}的定义
英语中的委婉{euphemism}一词,是从希腊语借用而来的。在古希腊语中,emus为“好” “听起来好”的意思,phase为“说话”的意思。两部分合起来的字面意思就是“用好听的话或 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将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意思是“用一种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中对euphemism作了比较详尽的解释:use of other, less exact but milder or less blun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word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 “Pass away” is a euphemism for “die”.“Queer” is a modern euphemism for “homosexual”.这段解释的意思是说,委婉语使用一些不太准确的、较委婉、温柔和或者不那么直率的词语取代另一些事实上就是那么真切的词语,如用pass away{去了}代替die{死},queer{奇异的}代替homosexual{同性恋的}。英语euphemism 就是用一种比较温和悦耳、婉转含蓄的说法,去代替比较粗鲁刺耳、令人不快、伤心或不宜直言的说法;或者是把话说得转弯抹角,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一些。例如:
And ,it being low water, 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正是退潮的时候,他跟水一道去了。---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是he was drowned的委婉说法。关于“死亡”,英语中有许多委婉说法:pass away, to be no more, to be gone, to go west, to fall asleep, to lose one’s life, to breathe one’s last, to meet one’s Maker, to go to glory等等,正像汉语中也有“作古”“去世”“逝世”“与世长辞”“不在了”“归西”“长眠”“停止呼吸”“升天”“会见祖先去了”等不同的说法。
In private I should merely call him a liar.In the press you should use the words:“reckless disregard for truth.”and in Parliament——you regret he“should have been so misinformed”.在私底下,我就会干脆把他叫做撒谎者。在报刊上你却要用这样的字眼:“粗心大意地忽视了事实”而在议会里—你就要表示遗憾,因为“竟然得到了如此错误的信息”。—— Galsworthy Silver Spoon 在此例中,故意把“撒谎”说成是“粗心大意地忽视了事实”或“尽然得到了如此错误的信息”这种委婉语的使用是为了避免当众刺激某些头面任务,以保全他们的面子,此外,“He and Truth are not on very intimate terms{他和真理的关系不甚密切}。”也是“He is a liar{t他是骗子}”的委婉说法。
2.汉语委婉语的定义
汉语对委婉语有多种称呼:唐钺先生在《修辞格》中称之为“微辞”,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分设“婉转”和“避讳”,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委婉”,后来多被称之为“婉曲”。《辞海》对“婉言”所下的定义是:“修辞上辞格之一。不直言本意而用委屈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委婉”的解释是:“在封建社会里说话有所顾忌,怕得罪统治阶级,以致惹祸,所以说话时,往往是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在他的《汉语修辞学》一书中讲的更清楚:“婉曲,指的是不能或者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转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从以上对委婉{婉言、婉曲}辞格的定义可以看出,古代汉语的研究学者认为“委婉”涉及到禁忌问题,要照顾交际对方的心理或顾忌语言效果;大部分学者认识到委婉的表义特点是不直言其事,不直说本意;有的学者强调用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那些明说出来会使人感到不悦、不敬、羞涩、粗鲁甚至难堪的表达方式。例如:
村里街坊领居,老一辈子提起她,都管她叫“喜旺家”。或者“喜旺媳妇”;年轻人只管叫她“喜旺嫂子”。至于喜旺本人,前些年在任强提起她,就直说“俺那个屋里人”,近几年双双有了孩子,他改叫做“俺小菊她妈”。--李準《李双双小传》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对女性的称呼,如果直呼其名似乎有失礼貌,于是就采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既亲切又恰当。这种称呼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婉转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2]张拱贵.汉语委婉语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3]关成勇.Analysis of Chinese Euphemism[J].海外英语
[4]黄永媛.中英委婉语对比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报)。2011(1)[5]徐鹏.英语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吴平.英汉修辞手段比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7]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Z]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556 [8] Enrigh , D.J.Fair of Speech: The Use of Euphemism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9]Hug Rawson.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M].Crown pulishers,1981 [10]Ayto ,J.(1993).Euphemisms.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limited
第四篇:sql语句中数据操纵及定义格式[小编推荐]
sql语句中数据操纵及定义格式大全
sql语句中数据操纵及定义格式大全
数据操纵:
一.插入字段
1.全字段插入
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字段值1,字段值2,...)
2.从指定数组插入记录
insert into 表名 from array 数组名
3.选择性字段插入
inser into 表名(字段名1,字段名2,....)values(字段值1,字段值2,...)
二.批量修改表中的字段值
update 表名 set 要求值的字段名=由提供值的字段名(或常量值)构成的表达式where 筛选条件
三,逻辑删除记录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筛选条件
数据定义
一.定义表结构
creat table 表名(字段名1 类型(宽度)[primary key |check 表达式 error “信息” default 默认值] ,字段名2 类型(宽度)primary key |check 表达式 error “信息” default 默认值,......)
二.删除表
drop table 表名
三修改表结构
1.增加字段列的alter table 表名 add 新字段名 类型(宽度)primarykey |check 表达式 error“信息”default 默认值
2.修改字段的类型和宽度的alter table 表名 alter 字段名 新类型(新宽度)
3.修改已存在字段的有效性规则和默认值的修改有效性规则: altertable 表名 alter 字段名 set check 表达式 error “信息”修改默认值: altertable 表名 alter 字段名 set default 默认值
删除规则: altertable 表名 alter 字段名 drop check
删除默认值: altertable 表名 alter 字段名 drop default
4.修改字段名
alter table 表名 rename 原名 to 新字段名
5.删除字段名列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要删除的字段名
6.增加索引项
alter table 表名 add primary key|unique 索引表达式 tag 索引文件名
7.删除索引项
删除候选索引: altertable 表名 drop uniquetag 索引文件名
删除主索引: altertable 表名 dropprimary key
第五篇: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从汉语语用理解、汉语语用表达和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回顾了国内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的研究现状,发现需要进一步拓宽国内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的研究范围,建立更加完善的汉语中介语语用理论体系。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尤其是语用教学中输出训练和测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便为对外汉语语用教学中学习者汉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高效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中介语语用 言语行为 语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赵杨(2015)认为,中介语语用是非本族语者对言?Z行为的理解与产出以及与二语相关的语用知识的习得。掌握汉语语用知识、具备汉语语用能力才会减少或避免汉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顺利进行交际;而掌握学习者习得汉语语用规则的特点及其汉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规律会使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更加合理、有效;而且,唯有全面掌握并分析、研究汉语的语用需求与运用规律,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更加科学、实用。(李军、薛秋宁,2005)
二、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
中介语语用研究大多在言语行为框架内开展,言语行为是语言所共有的,不同语言的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赵杨,2015)。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汉语语用理解、汉语语用表达和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策略。
(一)汉语语用理解
汉语语用理解包括对语言形式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理解和对语境中言语行为(话语意图)、间接言语行为(言外之意)的理解。
1.学习者如何理解语用意图
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各不相同的学习者中普遍存在从话语形式去理解言语行为的现象(Carrel,1981)。对话语意图尤其是言外之意的理解在日常交际中很重要(李军、薛秋宁,2005)。大多数汉语学习者在从语言形式去理解话语意图的逐步推进中因汉语语用知识的不足而不得不借助于母语。
2.影响语用意图和言外之意理解的因素
影响学习者对汉语语用理解的因素有汉语表达形式和语境、学习环境和在目的语环境中的居住时间以及学习者现有的相关知识系统、思维方式和习惯等。因此,在语用迁移的作用下,学习者即使掌握了汉语的语言形式,也不一定能对汉语语用中的社会文化规则作出正确的理解。
(二)汉语语用表达
简单、直接是汉语学习者语用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
1.汉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在语用表达方面的比较
语用研究中,汉语语用策略和语言形式的差异有:
第一,因中外文化等因素造成的词汇方面的差异。
第二,因言语形式和言语功能对应的不同造成的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
第三,因组织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话语结构层次方面的差异。
2.汉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
汉语语用失误在汉语学习者中的主要表现有:
第一,由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习惯造成的话题选择不当。
第二,由不同语言中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差异造成的语用不当。
汉语母语者会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而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则很难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有汉语学习者对汉语语用知识的掌握少,母语迁移的影响,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三)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策略
语用能力是指在交际中能正确选择语法、形式规范的语言传递意图,顺利进行交际的能力(车永平,2005)。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形成学习者的汉语语用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对外汉语语用教学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规律、教学引导、语用实践教学的安排、不同类型学生的针对性教学等方面的语用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能为对外汉语语用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也能为更加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用能力提供更多途径。
三、国内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现状
吕必松(1993)指出,提供更加优化的教学方法,以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的着手点是对中介语系统的系统描写和对其发展规律的揭示。而对收集学习者数据的工具进行研究、描述和限制也是必要的。(刘绍忠,1997)
(一)语用能力
界定和培养语用能力、调查学习者的汉语语用能力、分析影响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测试评估语用能力是国内语用能力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是现有相关研究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方法。
近几年,吴琳(2002)、孙德华(2006)、施仁娟(2013)等国内一些学者关注汉语语用能力的发展问题。王鸿雁(2014)指出,语言能力不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基础。应在汉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中充分强调影响交际的社会语用因素,更好地促进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提高(姜占好,2003)。王婷(2007)、余光武(2014)等学者对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测试和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二)语用失误
目前,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既加强了实证,又细分了学习者,以对欧美学习者语用失误的探讨为基础(朱明霞,2011),赵三敏(2006)、李月侠(2009)、罗欢(2012)、王雅(2014)等学者对日、韩、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的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讨论。关于引起语用失误的原因的研究有很多(毛嘉宾,2003;王勤、杨一虹,2007;李炜,2009),毛嘉宾认为,造成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原因有母语和汉语在语言能力及文化上的碰撞、文化和语用教学的失误及空白、对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容忍等。张寒随(2011)通过研究发现,引发语用失误的原因有文化、社会、民族性格、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语用意识淡薄和教学问题等。
(三)文化语用
胡文仲(1999)认为语言承载、体现着文化。语言学习中,对文化因素的忽略可能会使社交语用失误频繁发生(何自然,2003)。王美玲(2010)认为,文化因素对汉语语用系统的影响重大,而汉民族特有的语用环境和汉语特定的语用工具决定了在对外汉语语用教学中必须进行相关的汉语文化语用教学。
陈光磊(1992)将文化因素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后,张新(2008)总结了初级阶段的五类语用文化:招呼介绍类、请求建议类、赞扬责备类、道谢道歉类、谦虚礼让类。目前,语用文化因素的研究大多着手于这些文化项目。这并不是系统化、条理化和规则化语用文化因素本身,而是阐述其文化效用及运用规约。(陈光磊,1997)
(四)语用教学
陈新仁(2013)认为,现有的中介语语用研究成果满足不了广大二语教师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理论、轻实践,主要关注语用能力概念、构念的讨论,较多分析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语料,较少联系教学实践,缺少对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指导”。
刘福生(2004)提出,语用能力的发展应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者需要通过语言实践来加强他们的语言意识。卢仁顺、夏桂兰(2005)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加强对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在汉语学习的各个阶段的情况的调查研究,全面记录描写其中介语语用,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习内容的学习难度在各语言层面及不同阶段的分布情况,以便为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更加具体、实用的参考。董于雯(2010)提出,教师应以语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为基础对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的主要内容展开探讨,为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而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信息。李丹青(2011)提出,尽快整理出一套适合外国人学习的对外汉语语用体系是今后语用研究的重点。目前,一些研究涉及到现代科学技术在汉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研究者不支持在汉语语用教学中运用现代科技。现今研究中提出的用来辅助汉语语用教学的现代科技手段主要有四类,包括故事片与情景剧、不同形式的视音频材料、语言在线练习工具和网络交流软件。(蒋晓峰,2012)
四、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的不足
(一)汉语语用研究范围方面
汉语语用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细致,研究成果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拓宽汉语语用研究面,更需要专家学者们对汉语语用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语用知识的选择和教学策略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研究,关于语用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更是亟待加强。对学习者汉语语用能力的测试和评价方面的问题关注和研究较少,需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二)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
对汉语语用理论体系的研究不足,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分析的限制和描述不够充分,这些都会影响语用分析的正确性。对外汉语语用研究需要依托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够更加充分、全面、准确地对汉语中介语语用进行研究,因此,语用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亟需完善。
(三)教学建议的可行性方面
对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视和很多语用教学策略的提出在中介语语用研究的过程中已经大大地帮助了对外汉语教学。但是,有些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不高,无法很好地贯彻到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去,如应用影视素材和融入真实语境等教学策略都很难在教学中予以把握。教学中对输出训练的重视不足,缺少有效、可行的训练方法,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出训练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四)教学测试评价方面
关于如何对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进行有效测试和评价这一问题,虽有学者提出,但是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仍然空缺。笔者建议,在测试方面或许可以把现代聊天工具引用进来,使外国学生在模拟的受测社交语境中和汉语母语者进行交流,同时对测试中的真实语料进行分析、收集并汇总进语料库。关于教学测试评价方案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希望在研究和探讨中能提供更多思路,以便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测评方案。
五、结语
对语用知识教学的充分重视有助于达成对外汉语教学中提高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认识到文化教学、语用能力和汉语中介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发挥语用教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语用理解和语用表达上的重要引导作用;在适当的教学策略的运用中,促进学习者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汉语语用失误减少,提高汉语语用能力,帮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快达到运用汉语顺利进行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车永平.对中介语语用能力发展的社会语言学思考[J].昆明理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3]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4]陈新仁.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93.[5]董于雯.对外汉语教学视野下的汉语语用研究[J].国际汉语学
报,2010,(00).[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27.[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2.[8]?Y晓峰.中介语语用僵化视角下影视素材促学分析[J].鸡西大学
学报(综合版),2012,(10).[9]姜占好.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及其对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启示[J].山?|外语教学,2003,(2).[10]李丹青.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内蒙古
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4).[11]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
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12]李月侠.泰国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的语用失误分析[J].湖南医
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李炜.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客观成因探析[J].现代语文(语
言研究版),2009,(3).[14]刘福生.浅论“语言输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04,(2).[15]刘绍忠.国外语际语用学研究现状与我国语际语用学研究的思
考[J].现代外语,1997,(4).[16]卢仁顺,夏桂兰.语用迁移研究述略[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17]罗欢.东南亚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现象探析[D].长沙:湖南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8]吕必松.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3,(2).[19]毛嘉宾.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成因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3).[20]施仁娟.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发展状况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5).[21]孙德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语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
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2]王鸿雁.对外汉语教学语用能力培养探析[J].现代语文(学术
综合版),2014,(1).[23]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0.[24]王勤,杨一虹.体育院校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和
失误浅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刊),2007:311-312.[25]王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测试[J].科技信息(科学教
研),2007,(33).[26]王雅.韩国汉语学习者熟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沈
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7]吴琳.试论汉语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28]张寒随.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语用教学浅谈[D].武汉:华中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9]张新.《初级汉语课本》中语用文化的考察和分析[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0]赵三敏.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批评”语用失误之调查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1]赵杨.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146.[32]朱明霞.欧美留学生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研究[D].重庆:西南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3]余光武.论汉语语用能力的构成与评估[J].语言科学,2014,(1).[34]Carrel,P.L.A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Indirect
Requests:Comparing Child and Adult Comprehension[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981:32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