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届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及答案
第二届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试题及答案
(共100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粳米”中的“粳”读__________。
2、蜀汉后主刘禅的“禅”读_____________。
3、“克敌致胜”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4、“乃”的规范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5、“他们鼓励我,祝愿我。望着一张张亲切的面孔,我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
6、“毋庸质疑,二手房这块„大蛋糕‟将会成为下一个市场的争夺热点”中有一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7、“弑”是个古语词,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弑子”的说法是不对的。
8、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应该放在“把”“被”的______面。
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遂吞吴”一联的作者是明朝人__________________。
1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批准、发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χ;每题1分,共10分)
1、“相”是个多音字,在“相扑”一词中读xiàng,在“相似”一词中读xiāng。
2、有的词有文白异读,文读一般用于书面,用于复音词和成语中,白读多用于口语中的单音词及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中。
3、简化字与繁体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例如“获”是“获”的简化字,也是“檴”的简化字。
4、“冉”的规范笔顺是:竖、横折勾、竖、横、横。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中的“用心”意为“使用心力”。
6、有的副词要求所修饰的成分必须是单音节的,如“过”;有的则要求所修饰的成分必须是双音节的,如“大力”。
7、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
8、所有的语义重复都是语病。
9、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但并不是所有并列词语之间都要用顿号,如有的并列词语,说的时候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不明显,结构上也无须把它们分开,就不用顿号。
10、全国人大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也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馄饨”的“饨”应读______________
A、tun B、tǘn C、dǜn D、dun2、下列词语中,“尽”不读jǐn的是________
A、尽快 B、尽力 C、尽管 D、尽早
3、下列词语中,有儿化韵的是______________
A、孤儿 B、一块儿 C、女儿 D、运动健儿
4、韵母相同的一组字是______________
A、针 臣 深 B、名 民 门 C、碗 往 远 D、般 床 装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__________
A、起伏不定 B、按耐不住 C、无名无分 D、惨无人道
6、下列词语中,词形不规范的是_______________
A、简练 B、告诫 C、茄克 D、刻画
7、横线处能用“声张”的是___________
A、谁来为弱势群体___________正义?
B、沙俄势力在欧洲的___________,引起英国的不安。
C、谁也不能把这件事__________出去。
D、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中,公众话语权得到_____________。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非典是一种可怕的病,一个人得了病,极容易传染给其他人。
B、坚决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的感染。
C、抵抗力不强的人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
D、他被传染上红眼病了。
9、下列句子中,正确使用了问号的是___________
A、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读好书”的方法有哪些?
B、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C、你不是想把这篇课文处理成自读课文吗?
D、盲人在盲道上行走,踩着脚下不同图案的砖块,就可知道到了什么位置?往哪个方向走?
10、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_____________
A、在大熊星座中飘出一缕神奇的光带。
B、请同学们继续陈述喜欢或者厌恶绿色蝈蝈的原因。
C、我们要看到,公平只能是相对而言的。
D、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回来了。
四、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脊背(jǐ)、B、木讷(nè)C、矩形(jǜ)D、妊娠(rén)
2、下列地名中,加点字注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四川筠连(jǖn)B、安徽歙县(xī)C、湖南郴州(chēn)D、浙江鄞县(yín)
3、下列四个字中,与“胡”声母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
A、符 B、肥 C、欢 D、横
4、下列词语中,___________是轻声词。
A、护士 B、袜子 C、窝头 D、电子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___________
A、息灯 B、诽闻 C、贻笑大方 D、优柔寡断
6、下列句子中,横线处能用“说到”的是__________
A、我们刚才________你了。
B、校长恳切地________:“请大家我为学校的发展提建议。”
C、他_______这里,停顿了一下。
D、“小王也迟到了,怎么没人批评他?”小李愤愤不平地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有所”用对了的是________
A、要让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B、只有业主们齐心维权,恣意侵害业主权益的开发商和劣质物业才会有所顾忌。
C、看着女儿有所特长,做父母的真高兴啊。
D、近几年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8、下列句子中,画线处能用“往往”的是___________
A、希望你暑假以后,_________去看看姥姥。
B、我外甥女放暑假后,_________要在我这儿住上十天半个月的。
C、她很少一个人来看戏,_________跟她丈夫一起来。
D、以后,星期六晚上你要没有事,请__________来这儿玩儿。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____________
A、希望这节课能给各位同学的写作方面带来一点小小的启示。
B、写实和想象作为作文教学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偏颇的。
C、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想听一听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
D、学生敏锐的思维以及丰富的知识使教师们又惊又喜。
10、下列规范标准中,与字形有关的是___________
A、《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B、《简化字总表》
C、《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D、《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五、修改病句(每题4分,共20分)
1、无论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听说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语文素质值得每一位师生关注。
2、在应接不暇的文本与超文本的切换过程中,容不得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3、在他们的辛勤工作下,使蒙受冤屈的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放下了长期背着的政治包袱。
4、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在语文积累问题上,“积累什么”和“积累多少”,当务之急,是尽可能给教材编者和语文教师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
5、阅读的内容只有进入主体的心灵,勾起自己的某种回味,才能喝到“心灵的鸡汤”。
六、作文(共40分,书写、内容各20分)
以下内容任选一项,自拟题目:除诗歌外,体裁不限;1000字左右;请用钢笔在答题纸上书写。
1、许多语文教师普通话不标准,讲课时使用方言,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2、要想让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请 谈谈你是怎样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
3、请介绍一位你最欣赏的、你身边的语文老师。
4、新课程实施以来,你的教学生活有没有什么切实的变化?如果有,请谈谈你对这些 变化的看法;如果没有,也请分析一下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一、填空
1.jīng(阴平)2.shàn(去声)3.制 4.乃(横折折弯勾---撇)
5.祝福6.置疑7.臣杀君、子杀父、下杀上
8.前9.胡寄垣10.《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二、判断1.χ2.χ3.√4.√5.√6.√7.√8.χ9.√10.√
三、单项选择
1.A2.B3.B4.A5.B6.C7.C8.B9.C
10.A
四、多项选择
1.AB2.ACD3.CD4.AB5.CD
6.AC7.ABD8.BC9.BD10.BD
五、修改病句
1、无论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听说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语文素质值得每一位师生关注。
“师生”改为“教师”
正确:无论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都把听说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语文素质,值得每一位教师关注。
2、在应接不暇的文本与超文本的切换过程中,容不得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删除“在„„过程中”和“细细品位”或“慢慢咀嚼”
正确:应接不暇的文本与超文本的切换,容不得学生细细品味。
3、在他们的辛勤工作下,使蒙受冤屈的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放下了长期背着的政治包袱。
删掉“使”
正确:在他们的辛勤工作下,蒙受冤屈的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放
下了长期背着的政治包袱。
4、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在语文积累问题上,“积累什么”和“积累多少”,当务之急,是尽可能给教材编者和语文教师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
“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放到“积累多少”之后,同时去掉“较为”,把“答案”改为“标准”
正确:在语文积累问题上,“积累什么”和“积累多少”,这些当务之急,是尽可能给教材编者和语文教师一个明确的答案。
5、阅读的内容只有进入主体的心灵,勾起自己的某种回味,才能喝到“心灵的鸡汤”。
“才能”后添加“使自己”
正确:阅读的内容只有进入主体的心灵,勾起自己的某种回味,才能使自己喝到“心灵的鸡汤”。
第二篇: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2014年12月19日,如意小学举办的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历时半个月,共有27名选手参赛角逐,比赛分为四个项目,分别是:课堂教学、现场说课、教学设计及粉笔字和钢笔字。
本届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按学科进行的课堂教学和现场说课比赛。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参赛教师都作了精心的准备,赛前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虚心请教,反复切磋,比赛过程中,每位选手都使出浑身解数,通过精练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和充满趣味性的讲解及演示,把各自的教学特色展示得林淋漓尽致,讲课条理清晰,课件精美生动,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也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评委老师。其中,英语学科的黄慧琳老师和数学学科的罗嘉华老师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教学风采征服了所有的评委老师,荣获一等奖。
紧接着是现场说课比赛,个个准备充分,表现优秀,在语言、条理及情感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更可喜的是,黄慧琳、罗文等三位老师表现尤为突出,取得了一等奖的佳绩。
第二阶段是统一进行的教学设计及粉笔字、钢笔字比赛。各学科组按指定内容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统一要求的方式进行。选手们凭借扎实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能力,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文稿。其中最年轻的何烨菲老师崭露头角,以她扎实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交出了一份令人大加赞赏的答卷。然后是粉笔字和钢笔字展示,参赛教师个个认真对待,书写时笔法灵动,有起有落;字形优美舒展、工整有致。各位选手的书写基本做到了正确、工整、美观。幸颖、何烨菲和邱培津三位老师功底深厚,一手好字创造了第一的佳绩。
基本功大赛就像个茁壮的孩子,积极、阳光、向上,不断成长,日益进步!青年教师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为学生的如意人生奠基。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模拟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模拟试题(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填空题
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童话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
2、《橘颂》的作者是________。
3、老舍原名是___舒庆春_____,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
《四世同堂
》等,话剧《
龙须沟》、《茶馆
》 《
》等。
4、《穷人》的作者是______列夫.托尔斯泰__________,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战争与和平》《
》和《
》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选自《
游山西村 》,作者是“(陆游)
6、《鸟的天堂》、《海上日出》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激流三部曲》分别是
《
》、《
》、《
》,他的《爱情三部曲》是《 雾》、《雨》、《电
》、《
》、《
》
7、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社会活动家,小学课本中选用了他的散文《
》
8、《麻雀》选自《
》,作者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国杰出的作家。
9、《瀑布》的作者是(),文中写到 :“还没(),先听见(),好像(),又像()。”
10、欲穷千里目,()。出自古诗《
《登鹳雀楼》
》,作者是:(王之涣所写)。
11.查字典
“举”的部首是,“辉”的部首是
,“够”的部首是。
12.古诗积累
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李商隐(作者)
无题(题目)
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 唐
(作者)
杜甫
(题目)
13.接写名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
“会当凌绝顶,”
14.情景中运用古诗
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题。
15.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看
黑白电视,真可谓“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____”。
16.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之势。
17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学生座谈会。
(1)
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
(2)
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____天涯共此时________。”
(3)
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4)
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_______露从今日白_____,月是故乡明。”
(5)
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
(6)
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8默写古诗
张继的《枫桥夜泊》
19.写出两句教育自己或别人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
20..学习或工作失败了,我往往用
激励自己。
教材理解
21.下列人物曾出现在小学课本的哪些课文中,请写出。
李大钊
居里夫人
武松
曹操
金吉娅
伦纳德夫人
杨利伟
田忌
让 彼浩勒
22小语教材中的课文选自安徒生童话的有
《温暖》一文然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品格,《一夜的工作》让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
下列成语是从有关诗句里引申出来的,请你在下列括号里填上与该成语有关的两句诗。
①红豆相思()王维
②千呼万唤()白居易
③源头活水(((划)朱熹 ④司空见惯)刘禹锡 ⑤卷土重来)杜牧 23.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鼎:
凹:
24.把正确的字写在()里 迫不急待()穿流不息()
凭心而论()
世外桃园()再接再励()
一愁莫展()
如愿已偿()
2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哀()遍野
管中窥()
爱屋及()
泥()入海
一箭双()
为()作伥 噤若寒()
()头微利
门可罗()
二、选择题
1.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不寒而栗 不毛之地 B.不醒人事 不孝子孙 C.惨绝人寰 沉鱼落燕 3.我国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5.教师备课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 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洛克
8.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10.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11.“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答______________。
12.九寨沟在我国的那一个省()
A、浙江
B、广西
C、四川
D、河北
13.修改病句:大家庆祝张岩评上了“学校智慧之星”。正确改法的一组是()
A.大家祝贺张岩评上了“学校智慧之星”。
B.大家庆祝张岩被评上了“学校智慧之星”。
C.大家庆祝张岩评上了我们“学校智慧之星”。
14.修改病句:两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判断下列改法正确与否。
A.刚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
B.刚出土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
C.两千年前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
15.小语教材中介绍异国风光的是()。
A.《观潮》法国B.《威尼斯的小艇》意大利C.《雅鲁藏布大峡谷》尼加拉瓜
16.下面作家与作品相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冰心的《朝花夕拾》
老舍的《骆驼祥子》
高尔基的《童年》
B.鲁迅的《朝花夕拾》
吴承恩的《西游记》
高尔基的《童年》
C.高尔基的《童年》
老舍的《骆驼祥子》
鲁迅的《繁星•• 春水》
17.下面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句诗选自朱熹的《春日》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选自杜牧的《忆江南》
C.“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选自王之涣的《江畔独步寻花》
18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倔强(juéjiànɡ)
坚强(jiānqiánɡ)
勉强(miǎn qiánɡ)
B.漂流(Piāoliú)
漂亮(Piàoliɑnɡ)
漂洗(Piǎoxǐ)
C.出差(chūchāi)
差距(chà jù)
参差(cēncī)
19..下列成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分)
(1)利令智昏
(2)犬马之劳
(3)息事宁人
(4)度德量力
(5)洗耳恭听
(6)步步为营
(7)富国强兵
(8)闻过则喜
(9)天网恢恢
(10)泽被后世
(11)天理昭彰
(12)完璧归赵
(13)图穷匕现
(14)负荆请罪
(15)青出于蓝
(16)众口铄金
A.(1)(8)(7)(9)
B.(11)(3)(7)(4)
C.(10)(15)(12)(16)
D.(5)(13)(6)(14)
20.下面没有错误的句子是()
A.下课了,立刻跑到了操场上。
B.妈妈说前面的那个人大概一定是邻居张大妈。
C.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庆贺喜迁新居。
D.我们要武断地处理事情。
三、判断题。
1.“春望”意思是望春天。()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中的“将军”指的是汉朝的将军李广。()
3.詹天佑修筑铁路时,遇到山势高、云层厚,就采取“人”字形线路。()
4.《蜀僧》中的富和尚“欲之南海”却“犹未能也”的原因是缺乏勇气和信心。()
5.选择:《题林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
6.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的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7.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学生累计识字3000个并会写。()
8.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9.课标规定从高年级开始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的。()
四、阅读。
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结合文意,说明“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中的“诱惑”“折磨”的具体含义。
答:
2、第二段里,“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中“我的心事”具体指什么内容?
3、题目中、文章中的“家园”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将文章内容组织在一起的?
4、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和父亲的,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
4、面对如梦的家园,作者为什么愿将自己攀援成一株“牵牛”?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回眸人生,从心灵深处唱出了一首成人后的人生经历中至真至纯的亲情颂歌。这颂歌不仅温暖着作者所有的日子,亦吹皱起读者感情的涟漪。
B.作者用饱醼深情的笔墨,点染着文章的主题:山村、庭院、古井、母亲„„而这普通的一切又演绎着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
C.作者写的父爱,如山般崇峻,如石般深沉,作者简洁的叙事中的无言的父爱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
D.作者主张生活就是生生死死的打拼,无论自己努力得到了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要轻松,要乐观。
E.文章结尾运用博喻,将家园比喻成棉袄、布鞋、雨伞、烙饼、绒线,是在强调家园对游子有重要意义。
6、童年,是每个人心中难以忘怀的梦。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自己童年的感受。
7、请写出三个完整的关于故乡或母爱的古代诗句。
五、习作。(二选一或自定内容写)
1.在你的从教生涯中一定有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你把它写下来,作为你对从教以来的一个回顾。题目自拟,书写要认真,卷面要工整。
2.写自己熟悉或印象深的一个人,在叙述事件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题目自拟,书写要认真,卷面要工整。
上一篇文章: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两学考试)试题之一(附答案)
下一篇文章: 30秒清除你电脑中的垃圾(使你电脑急速如飞)(高手已测)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30秒清除你电脑中的垃圾(...现代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整办...2009年校网站新年致辞
翰林小学学生冬运会
第四篇: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班主任某老师平时从早上的早读课开始就到班检查,中午还经常跟学生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晚上也要等学生全部回家后自己才回家,遇到事情总要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没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满以为尽到了做班主任的责任”,可是有些学生不理解,认为老师跟得太紧,像监督他们一样,甚至有些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1)请你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办?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2.这几天,班里女生中居然悄悄地兴起了“打工热”。所谓“打工”,就是女生帮男生做事,例如帮忙拿饭、抄备忘录,以此收取一两元的报酬。找来“涉案”女生询问,她们都回答是为了“好玩”。
请问,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为什么?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3.小钱同学即将升入初三,面对同班同学的勤奋好学,他无动于衷,认为读书读得再好也没有什么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还不如平时玩玩电脑游戏,课余打打篮球,发发微博;学习成绩差点也没关系,一年后考个技校,学好一门手艺,早点挣钱就是了。
小钱的想法在一部分中下等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针对这一现象,你会如何进行教育。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4.初中班级干部一般都有具体职务,例如宣传委员,劳动委员,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学生在选择时,往往喜欢做一些不需要做什么具体事情的工作,而对劳动委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敬而远之。
在班干部工作分配上你是如何做的?你是如何培养班干部树立为同学为班级服务意识的?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5.上午,班主任肖老师刚上完第一节课,就接到了小刚妈妈打来的电话说,这几天他们家为了小刚玩网络游戏的事情闹得天翻地覆,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劝,小刚就是不听,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后一定要玩,而且一玩就不知道停下来了。她怕再这样下去,小刚的学习要荒废了,而且听小刚说,他们班里不少男生现在晚上都在玩网络游戏。
面对此情况,作为班主任,你会如何处理该事件?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6.请仔细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根据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谈谈班主任应如何引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7.初中三年级学生小王,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斗殴、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于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
请你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8.一学生跟班主任李老师汇报说,最近班里小梅在谈恋爱。一听这消息,李老师急了,难怪成绩一向优秀的小梅上次月考退步那么大,原来问题出在这里啊。都初三了,还谈恋爱,这还了得。她连忙找到小梅,狠狠批评了一顿,还打电话给小梅父母,要求她父母严加管教。与此同时,在她父母的要求下,李老师还多次私自偷看小梅的信件。
你觉得,李老师的做法妥当吗?为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9.数学老师反映班上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同学小A连续三天不交数学作业。班主任把小A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交数学作业?”他说:“我都会了,干嘛还要把它写在作业本上?”班主任给他讲学习的意义,做作业的重要性……他理直气壮地顶了回去:“做作业不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我现在数学成绩很好啊!”班主任火了,责令小A:必须当天把所缺作业补齐。否则……班主任原以为这最后通牒一定起作用,谁知,第二天小A不但没有把作业补上,反而不进教室上课了。这下班主任没辙了,可是若让小A开了先例,再有效仿的,那以后教学还怎么进行?
请你为这位班主任出个主意。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0.据媒体报道,汉阳一中学作出规定:女教师上班要严格做到“四不”,不化浓妆、不抹浓香水、不戴耳环、不着透肤装,做到举止优雅。化妆可以,但是一定要“淡”;喷香水也行,但是不能过于“浓烈”;戴耳环以简洁的耳钉最佳,夸张的吊饰让人感到“浮夸”;透肤装绝不可穿,在工作日不穿那些看似带有诱惑力的“黑丝袜”。
(1)教师打扮新潮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2)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对教师的衣着打扮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1.班级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小到学生的生活习惯。我们常见一些班主任或事必躬亲,或“民主”放任,结果要么是学生依赖性很强,要么是学生纪律散漫。
(1)你认为应如何把握好管与放的关系呢?。
(2)你认为适当放手前必须做好的工作有哪些?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2.据上海进行的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显示,有58%的教师说自己“很爱”或“尚爱”学生,可是却只有5.61%的学生明白地感受到这种“爱”,“不注意,不知道”的占了46.5%。这也就是说,教师付出的“爱”,只有1/10左右被学生“领情”,另外的9/10未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起到了事与愿违的副作用。一方面,教师确信自己付出了爱,另一方面,孩子却肯定自己很少体验到爱;投入如此之多,而效果却如此之少。
请你以自身或周围的例子,讲述教师在爱的表达中收获的成果或遭到的不解,并反思问题根源,应该如何改进。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3.《海峡都市报》登出一篇《初中生当堂表决“弹劾”老师》文章:9月13日上午,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初二(11)班的英语课堂上,何老师刚走进教室,一名陈同学就拍着桌子站了起来,大喊道:“不喜欢上你的课,对你不满意。”随后,陈同学说,赞同他意见的同学举手,不少学生举了手。老师当即离开。
(1)你如何看待学生“弹劾”老师事件?
(2)假如你是本班班主任,你将如何与陈同学沟通?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4.李老师的班上有一个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学生,他在小学的时候就有抽烟、上网、聚众打架的行为,到初中以后,这些行为不但没有改正反而比以前更严重了。张老师多次找他谈心,收效甚微,甚至下午刚谈过话,晚自习时间他就跑到了网吧。张老师给他的家长打电话,希望能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多次沟通之后,孩子的爸爸终于回来了。可是,这位父亲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教室门口打孩子,又当着老师的面在办公室里打孩子,还说:要是再抽烟、上网、打架就不要上学了,跟他出去打工挣钱。谁知,他的话刚落音,孩子当即表示不想上学了,要跟他一起出去打工……。
请问:这样的孩子是该怎么办呢?怎样教育家长形成合力?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5.寒假结束了,开学第一天报到的时候,一个平时比较懂事善良的孩子小才不仅迟到了,而且什么也没带。“我”非常恼火,一改往日的温和而大发雷霆,可是无论“我”怎么发怒,他都无动于衷,“我”只好请他先到办公室。进了办公室,“我”一言不发地看着他。小才渐渐不安起来:“老师,我管不住自己,学不进去,一个寒假除了泡网吧就是走亲戚。”“我”单刀直入:“那你现在想怎么办?”“我不想上学了。”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竟一时找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说服他。
对于小才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学习与网络的关系?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6.如今,很多家长都为孩子配备了手机,但是在校学生玩手机常常影响其正常学习,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很多学校都规定学生不得带手机到学校。某校初三某班有个女生经常带手机到学校并且在上课时偷偷拿出来玩,被老师多次发现并收缴,事后再把手机还给她或者她的父母。有一次上数学课她又在玩手机被班主任老师发现,老师当场没收了。下课时,班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但该女生说,手机是从本班另外一位男生那里借来的,要老师还给她。考虑到她是“屡教不改”,班主任决定一个月之后、中考结束以后再还给她,随手把手机放进了办公桌抽屉。
如果你是这位班主任,你打算怎么办?你怎么看很多学校没收学生手机的规定?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7.寒假结束了,开学第一天报到的时候,一个平时比较懂事善良的孩子小才不仅迟到了,而且什么也没带。“我”非常恼火,一改往日的温和而大发雷霆,可是无论“我”怎么发怒,他都无动于衷,“我”只好请他先到办公室。进了办公室,“我”一言不发地看着他。小才渐渐不安起来:“老师,我管不住自己,学不进去,一个寒假除了泡网吧就是走亲戚。”“我”单刀直入:“那你现在想怎么办?”“我不想上学了。”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竟一时找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说服他。
对于小才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学习与网络的关系?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8.一位班主任在日记上这样写道:“学校规定学生的发型,甚至头发往那边偏都得统一,我觉得这样的规定根本不合理。但是,这是衡量我工作业绩的一个指标,我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说服学生?”
您怎样评价这位班主任的这段话。对于这种情况你该如何面对?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19.今年1月11日17时27分左右,14岁的初一学生强强(化名)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身亡。书包里有他抄写的成绩单。强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的学生。警方推断,强强轻生是期末考试排名从全年级的290多名落到了600多名后,不堪忍受压力所致。
作为一名教师从这位初一学生轻生中应当如何反思我们的教育?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情境问答题
(初中组)
20.小王妈妈到学校向班主任反映,小王为了要用压岁钱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和父母闹了好几天。小王认为认为压岁钱是给他的,所以他应该有支配的权利,父母无权干涉。而且他还振振有词地说,班中同学都穿名牌运动鞋,但他们都是父母给买的,自己没有用父母钱,而是用自己的压岁钱,比他的同学们都好多了。
请问,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第五篇:江西省第二届翻译大赛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第二届英语翻译大赛
Time limit: 150 Min 第一部分:英译汉(50分)
Street Haunting: A London Adventure(Excerpt)
Virginia Woolf
No one perhaps has ever felt passionately towards a lead pencil.But there ar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it can become supremely desirable to possess one;moments when we are set upon having an object, an excuse for walking half across London between tea and dinner.As the foxhunter hunts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breed of foxes, and the golfer plays in order that open spaces may be preserved from the builders, so when the desire comes upon us to go street rambling the pencil does for a pretext, and getting up we say: “Really I must buy a pencil,” as if under cover of this excuse we could indulge safely in the greatest pleasure of town life in winter — rambling the streets of London.How beautiful a London street is then, with its islands of light, and its long groves of darkness, and on one side of it perhaps some tree-sprinkled, grass-grown space where night is folding herself to sleep naturally and, as one passes the iron railing, one hears those little cracklings and stirrings of leaf and twig which seem to suppose the silence of fields all round them, an owl hooting, and far away the rattle of a train in the valley.But this is London, we are reminded;high among the bare trees are hung oblong frames of reddish yellow light — windows;there are points of brilliance burning steadily like low stars — lamps;this empty ground, which holds the country in it and its peace, is only a London square, set about by offices and houses where at this hour fierce lights burn over maps, over documents, over desks where clerks sit turning with wetted forefinger the files of endless correspondences;or more suffusedly the firelight wavers and the lamplight falls upon the privacy of some drawing-room, its easy chairs, its papers, its china, its inlaid table, and the figure of a woman, accurately measuring out the precise number of spoons of tea which —— She looks at the door as if she heard a ring downstairs and somebody asking, is she in?
第二部分:汉译英(50分)
一件小事(节选)鲁 迅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筋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参考译文
第一部分:英译汉(50分)
伦敦神游(节选)
弗吉尼亚·伍尔夫
恐怕从未有人曾经热切地想要一支铅心笔,但有时候这种欲望会变得压倒一切。那是在下午茶之后、晚饭之前,我们会一心要买一件东西,其实是找借口在此期间游逛半个伦敦。猎人猎狐以保持狐狸的品种,球手打高尔夫以阻止建筑商侵占空地。同样,当我们心血来潮想去街上闲逛时,铅笔就可以作为借口。所以,我们站起身说:“真的,我必须买支铅笔。”好像有了这个借口,我们就可以放心去尽情享受冬天城市生活最大的乐趣—在伦敦逛街。
伦敦的街道是多么美丽啊!有灯光的岛屿,有一团团幽暗的阴影,可能在其中一侧还有树木错落的茵茵草地,夜在草地上舒展开,将大地罩入夜的睡乡;越过铁栅栏,你还可以听到树枝树叶摇曳发出轻微的窸窣声,衬出周围田野的一片寂静,还有一只猫头鹰的枭叫,远处山谷火车经过的咔嚓声。但我们旋即想起这是伦敦。光秃秃的的大树上方,高高悬挂着黄里透红的方形方框—是窗户;点点亮光不动不灭好像低垂的星星—是路灯;这片让人感觉如乡村一样恬静的空旷地只是伦敦的一个广场,四周布满了办公楼与家居。此时此刻,要么楼里刺眼的灯光正照耀着地图,照耀着文件,照耀着办公桌,桌前办事员正沾湿了食指,翻阅着无穷无尽信件
往来的文件夹;要么在一个客厅,壁炉的火光闪烁着,路灯的灯光窥射进来,光线在这个隐私空间弥漫,映照出扶手椅、书信、瓷器、嵌花桌子,还有一个女人的身影,她一匙匙准确地量着茶水,算出准确的数字;这茶—她望着门,好像听到楼下门铃声,听到有人问,她在吗?
第二部分:汉译英(50分)
A Small Incident(Excerpt)
Lu Xun
Six years have slipped by since I came from the country to the capital.During that time the number of so-called affairs of state I have witnessed or heard about is far from small, but none of them made much impression.If asked to define their influence on me, I can only say they made my bad temper worse.Frankly speaking, they taught me to take a poorer view of people every day.One small incident, however, which struck me as significant and jolted me out of my irritability, remains fixed even now in my memory.It was the winter of 1917, a strong north wind was blustering, but the exigencies of earning my living forced me to be up and out early.I met scarcely a soul on the road, but eventually managed to hire a rickshaw to take me to S-Gate.Presently the wind dropped a little, having blown away the drifts of dust on the road to leave a clean broad highway, and the rickshaw man quickened his pace.We were just approaching S-Gate when we knocked into someone who slowly toppled over.It was a grey-haired woman in ragged clothes.She had stepped out abruptly from the roadside in front of us, and although the rickshaw man had swerved, her tattered padded waistcoat, unbuttoned and billowing in the wind, had caught on the shaft.Luckily the rickshaw man had slowed down, otherwise she would certainly have had a bad fall and it might have been a serious accident.She huddled there on the ground, and the rickshaw man stopped.As I did not believe the old woman was hurt and as no one else had seen us, I thought this halt of his uncalled for, liable to land him trouble and hold me up.“It’s all right,” I said.“Go on.”
He paid no attentionbut set down the shafts, took the old woman's arm and gently helped her up.“Are you all right?” he asked.“I hurt myself falling.”
I thought: I saw how slowly you fell, how could you be hurt?
Putting on an act like this is simply disgusting.The rickshaw man asked for trouble, and now he’s got it.He’ll have to find his own way out.But the rickshaw man did not hesitate for a minute after hearing the old woman's answer.Still holding her arm, he helped her slowly forward.Rather puzzled by his I looked ahead and saw a police-station.Because of the high wind, there was no one outside.It was there that the rickshaw man was taking the old woman.Suddenly I had the strange sensation that his dusty retreating figure had in that instant grown larger.Indeed, the further he walked the larger he loomed, until I had to look up to him.At the same time he seemed gradually to be exerting a pressure on me which threatened to overpower the small self hidden under my fur-lined gown.江西省第二届英语翻译大赛决赛特等奖(第一名)获奖作品选登
一件小事(节选)
鲁 迅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筋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江西省第二届英语翻译大赛决赛特等奖
译文:
A Small Incident(Excerpt)Lu Xun It has been six years since I came to the capital from the country.The so-called affairs of state during that time which I had seen or heard about did amount to many, albeit with no visible trace left in my heart.Speaking of their influence on me, they only exacerbated my ill temper.To be honest, they made me more and more ignorant of others day by day.One small incident, however, which bore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 dragged me out of my ill temper and remains forever in my memory.It was a winter in the six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north wind was blowing violently.For the sake of making a living, I had to go out early when there was barely a person in sight on the road.Finally I managed to hire a rickshaw and told him to go towards the door S.Soon the wind blew less fiercely, while dust on the road was swept clean, leaving a smooth road ahead.So the rickshaw man ran faster.As we were approaching the door S, all of a sudden, a person ran into our rickshaw and gradually fell down.It was a grey-haired woman, dressed in ragged clothes.She suddenly walked towards us from the roadside.Though the rickshaw man had gone out of her way, her ragged waistcoat was unbuttoned, which stretched out in the wind and caught on the handle bar.Fortunately, the rickshaw man had taken early action, otherwise the old lady would certainly fell down and get seriously hurt.She was lying there.The rickshaw man stopped.I was sure that she was not hurt and there was no witness then, so I complained of his being so “helpful”.If he had made a fuss, it would have wasted my time as well.So I said to him: “It’s no big deal.Let’s go.”
Totally regardless of my words,(or simply not having heard it,)he let go of the rickshaw, and helped the woman stand on her feet.Holding her arm, he asked: “Are you OK?”
“Not well.”
I watched her slowly falling down, how could she possibly get hurt? “She is pretending!” I thought to myself, “How contemptible it is!” The rickshaw man was being so “helpful” that he was troubling the trouble.I would leave him alone.Upon hearing the woman’s words, the rickshaw man made no hesitation.He was still holding her arm and they walked ahead step by step.Feeling a bit confused, I looked ahead.There was a patrolling police station, where nobody was outside in such a violent wind.The two were moving towards that place, surely.At that moment, a strange sensation seized me: his dusty figure suddenly became mighty.The further they walked, the mightier it seemed.In the end I had to look up to him.What he meant to me gradually became a pressure, a kind of pressure massive enough to overshadow “the little myself” beneath the garments.Street Haunting: A London Adventure(Excerpt)
Virginia Woolf
No one perhaps has ever felt passionately towards a lead pencil.But there ar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it can become supremely desirable to possess one;moments when we are set upon having an object, an excuse for walking half across London between tea and dinner.As the foxhunter hunts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breed of foxes, and the golfer plays in order that open spaces may be preserved from the builders, so when the desire comes upon us to go street rambling the pencil does for a pretext, and getting up we say: “Really I must buy a pencil,” as if under cover of this excuse we could indulge safely in the greatest pleasure of town life in winter — rambling the streets of London.How beautiful a London street is then, with its islands of light, and its long groves of darkness, and on one side of it perhaps some tree-sprinkled, grass-grown space where night is folding herself to sleep naturally and, as one passes the iron railing, one hears those little cracklings and stirrings of leaf and twig which seem to suppose the silence of fields all round them, an owl hooting, and far away the rattle of a train in the valley.But this is London, we are reminded;high among the bare trees are hung oblong frames of reddish yellow light — windows;there are points of brilliance burning steadily like low stars — lamps;this empty ground, which holds the country in it and its peace, is only a London square, set about by offices and houses where at this hour fierce lights burn over maps, over documents, over desks where clerks sit turning with wetted forefinger the files of endless correspondences;or more suffusedly the firelight wavers and the lamplight falls upon the privacy of some drawing-room, its easy chairs, its papers, its china, its inlaid table, and the figure of a woman, accurately measuring out the precise number of spoons of tea which —— She looks at the door as if she heard a ring downstairs and somebody asking, is she in?
漫步街区:一次伦敦之旅(节选)
弗吉尼亚·伍尔夫
或许不曾有人对一支铅笔求之不得欣喜不已,但是我们却总有占有某物的欲望之火熊熊燃烧的时候,我们却总有决心得到一个物品,以作为我们茶余饭后漫步伦敦的借口的时候。正如猎狐者为了狐狸生生不息的繁衍而打猎,正如高尔夫球运动者为了保护广阔空旷的土地免遭建设者的蹂躏而打球一样。当漫步街区的欲望不期而至,买铅笔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于是我们起身立之,喃喃自语道:“我确实必须要去买一支铅笔。”似乎在这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我们可以尽情地沉溺在冬日城镇生活的愉悦惬意中——闲庭漫步于伦敦街区。
伦敦街区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光芒温柔地照耀在岛屿上,悠长的小树丛安静地隐没在黑暗中。街道一旁几颗树木零星地生长着,周围草木丛生绿意盎然。夜幕在这里静静地降临,双手合抱,安然入睡。当你路过铁轨旁的时候,你可以听到那细碎的哐啷声,伴着风中枝叶的摇摆声声作响,宛如田野的静谧般扑面而来。一只猫头鹰声声呼唤,远处一辆火车缓缓驶过,在山谷中格格作响,久久回荡。但是我们一次次的被提醒,这里是伦敦啊!那高悬于稀疏的树木之间,放射着浅红微黄光芒的方形框架——只不过是窗户罢了;那些宛如低空星辰般耀眼夺目、异彩纷呈的光点——只不过是电灯罢了;那默默承载着伦敦、展现着她的静穆的空旷大地——只不过是伦敦广场罢了。鳞次栉比的办公室和房屋在此拔地而起。此时此刻,强烈的灯光正照耀着各式各样的地图,照耀着纷至沓来的文件,照耀着一张张桌子,桌旁的小职员们正用湿漉漉的手指书写着无穷无尽的信件。那闪烁的灯光肆无忌惮地弥漫在某间画室里,照亮了那简陋的椅子,厚厚的纸张,精美的瓷器,嵌饰的桌子,也照亮了一个女子的身影,她正精确地量着茶叶的匙数——而此时她朝门望去,仿佛听到楼下传来一阵铃声,一个人正轻声问道:“她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