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3:2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问题的思考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防止腐败的关键是监督。然而,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结合部”,出现“监督空档”。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原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等,都是近年来被查处的“一把手”。据统计,目前在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中,党政“一把手”的案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一些全国颇具影响的腐败大案,不少是“一把手”所为。“一把手”位高权重,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如果“一把手”腐败变质,会给党和人民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在扩大对外开放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促使他们正确使用权力,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症结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对“一把手”赋权过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9页)“监督‘一把手’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察: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选人失误;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上级忽视监督;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权缺乏可靠保证;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未完全形成合力;监督法规不健全,政务不公开;监督教育不到位,对权力监督认识不足等。

如何才能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的监督呢?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民主监督制思想是解决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所说的“巴黎公社原则”,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民监督制思想,一切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受人民监督、可由人民罢免。列宁提出,让人民监督系统同党和国家最高机关“享有相同的权利”。毛泽东则把“让人民监督政府”,作为跳出历史兴衰周期率的新道路。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群众监督的新思路:“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2页)综观一个多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长河,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人民民主监督制思想,自始至终是贯穿社会主义的一条红线,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南,也是解决“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指导思想。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是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配套的权力运行的人民民主监督机制。首先,确立人民监督法,使人民监督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依据。其次,建立一套人民民主监督制度,使人民监督具有规范的系统的制度保证。这样,通过立法、制度等形式,赋予人民监督权,使它的权威性足以解决“监督‘一把手’难”问题。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明确监督对象。要切实扭转监督活动的对象对下不对上的倾向,明确监督活动的重点对象,首先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一把手”,其中包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既要维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威信,又要切实保证他们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第二,提高监督权限。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要从根本上改变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的状况,就必须提高人民监督系统的权限,使它确实能对各级党政“一把手”实行铁面无私的监督。

第三,完善监督法律。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监督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要使这些权利得到充分的实现,切实保障人民的监督权与罢免权。建议当前加快三类立法步伐:一是制定人民监督法、新闻法,对滥用权力进行制约;二是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要求“一把手”等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的财产及各种收入公之于众;第三,制定《政务公开法》、《行政程序法》,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增强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第四,严格执法。立法重要,执法更重要。要想解决“监督‘一把手’难”问题,不仅要解决完善监督法律的问题,而且要解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使任何犯法的人(包括“一把手”)不得逍遥法外。邓小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指出:“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不管谁犯了法,都要依法办理,“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2页)

第五,必须健全党内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制度。如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使它成为实行党内监督的重要场所;严格执行党章关于选举的规定,健全干部选举制度,任何干部的任期都不能是无限期的;健全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和条例,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罢免权,党员了解参与权和讨论表决权,党员的批评建议权和检举揭发权以及党员的申诉、辩护和控告权;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包括党委工作规则、议事规则、表决规则、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健全党内各项监督制度(如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等)。

第六,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有重大创新,充分发挥其立法和监督两大功能。现在,立法功能受到重视,监督功能发挥不够。如果只有立法,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法律再多再好,等于无用。建议建立廉政报告制度。“一府两院”每年向人大报告工作的同时,还要就“一府两院”领导成员(包括政府部门领导成员)的廉政情况写出专题报告,并附上这些干部的财产申报表,提起人大代表审议,廉政专题报告和财产申报表应向社会公布。

第七,强化上级对“一把手”的监督。上述六条措施,有些实施起来需要有个过程。在现阶段,上级组织和领导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是最具有效性,也最具权威性的。实行“一级抓一级”、“一把手”监督“一把手”的责任制,经常检查“一把手”用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下级“一把手”违法违纪后,要严格追究这样的干部是怎样被选拔的、考核的?严格追究上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上级主要领导的责任,并向人民作出交代。

第八,逐步转变监督功能。监督活动的主要功能,要从单纯的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监督范围从以违法乱纪现象为主,转向以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重大行为为主;监督方式以惩办为主,转向教育为主,强化“一把手”的自我监督。

强化对“一把手”监督问题的基础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思考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如何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说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是当前纪检监察,尤其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点、难点课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防止腐败的关键是监督。然而,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仍是一

个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结合部”,出现“监督空档”。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原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等,都是近年来被查处的“一把手”。据统计,目前在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中,党政“一把手”的案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一些全国颇具影响的腐败大案,不少是“一把手”所为。“一把手”位高权重,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如果“一把手”腐败变质,会给党和人民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政党,如果管不住、处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在扩大对外开放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促使他们正确使用权力,是加强对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领导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对于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对党政一把手监督依然弱化,监督“一把手”难。监督‘一把手’难”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选人失误;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上级忽视监督;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权缺乏可靠保证;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未完全形成合力;监督法规不健全,政务不公开;监督教育不到位,对权力监督认识不足等。

问题的症结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对“一把手”赋权过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9页)同时,他也指出:“权力过分集中,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党政一把手个人的领导”。)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个人手中,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大决策权相对集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某些权力的下放,一些部门和单位在人、财、物方面相应地扩大了自主权,客观上使一把手的权力增大和集中,在用人权、财物权、重大工程项目决策权等方面拥有高度集中的权力,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委常委会之上,又出现了一个书记办公会或者碰头会,使几个书记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扩张更有了合法的载体,权力更加趋于集中。一方面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权力的运作缺乏有效的制约,客观上很容易造成一把手专权的局面,进而导致一把手的畸形行为和腐败行为。近年来查处的一把手利用职权卖官鬻爵、利用财物管理权侵吞国家资财、利用重大工程项目审批权谋取私利的例子不胜枚举,就说明了这一道理。二是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已被实践证明是防止个人专断、加强集体领导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具体地体现在一把手的领导方式上,就是要求一把手既要勇于广言纳谏,又要善于集思广益,既有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又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但在体制转变过程中,与权力的高度集中相应,民主集中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民主不足、集中有余,某些一把手民主集中制意识明显淡化,搞家长制、一言堂,手中的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往往超越组织所赋予的权限,班子成员慑于一把手的独断专行,往往委曲求全,甚至无原则地迎合一把手的需要。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一把手也往往“只听不讲,最后拍板”,相互之间难以实施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缺少制度约束和班子成员的监督,一些一把手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为所欲为,颐指气使,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三是权力的行使与承担的责任相脱节。我国政府及政府内部的组织管理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系统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委员会集体领导制度。不论责任制以个人形式还是以集体的形式存在,作为班子一把手的领导干部都应对其权力行为负有

责任,责任制都应对权力行使者不负责任的行为加以制约。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只强调了一把手权力的行使,而忽视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如重大决策失误、失职渎职、用人不当等,就难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权力与责任的脱节,就为一把手腐败行为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二、不健全的监督机制。从现行的干部监督机制的运行情况看,我国现有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是

建立在依靠教育手段提高干部素质和依靠组织手段对干部进行管理监督这两个基点上。但现有的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与社会深刻变化的形式相比,较为滞后,综合性的监督法规还不配套,遏制党政一把手腐败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现行的监督制度,一般性要求多,对“不准”和“禁止”从事的文件规定多。而对违反这些规定,采取的具体处理措施不够有力。具体可操作性较差,可执行,可不执行的随意性较大,“软”约束有余,钢性约束不足。二是监督运行结构不合理,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由于受力量所限和复杂的人性关系制约,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预防性监督滞后。当前,虽然各级组织部门已普遍建立了与纪检监督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但联系的内容仅限于组织部门在向党委提交干部任免方案前,向纪检部门了解拟提拔对象是否被群众举报或被立案查处等情况,联系内容较窄。

三、不规范、不完备的监督制度,对一把手监督缺乏可操作性。监督一把手行使权力,必须以一定的客观依据为准绳,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来实现。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为了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我们党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党内监督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除《党章》这部根本大法外,还有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制度、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干部交流和回避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及处理规定等,这些制度规定为对一把手的监督提供了依据和保证。但从总体来看,这些监督制度不仅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而且存在着相对滞后和不配套的问题,部分法规制度原则性规范多,可操作性细则少,规范对象泛指多、针对一把手少。如,一把手的权限如何设置、权力运作的程序如何规范等。有些规定虽有可操作性,但在有的单位还未能真正落实。

对党政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的思考。

由于“一把手”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所以对“一把手”的监督特别难。从现实情况看,对“一把手”的监督存在严重缺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上级疏于监督,班子成员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群众无法监督,纪检部门难于监督。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一、从体制上改变一把手权力高度集中的局面。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难于监督,主要是现行领导体制和权力结构造成的,实际工作中突出一把手的作用和不恰当的舆论宣传,加剧了权力向一把手集中,而一把手权力的高度集中又强化了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许多具体工作对一把手产生依赖,进而导致法治思想萎缩、人治思想泛滥,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从体制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的状况。一要赋权适度,合理配置权力,改变上级一把手只找下级一把手了解情况,下级一把手只向上级一把手汇报情况的“单线联系”的做法,以保证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的领导是真正的组织领导,而非个人行为。二要规范一把手权力的运用,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健全和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凡属重大事项、干部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必须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不能由一把手个人说了算。三要增加一把手权力运用的透明度,领导班子制定的工作计划、决策程序、办事规则等凡适宜公开的内容,都应以适当方式公开,同时减少决策层次。

二、深化干部选拔作用制度改革,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开、平等、公正的干部选拔作用制度。第二,严格按程序办事,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严格标准不走样、严格程序不变通。第三,实行票决制选拔任用干部,党委论讨干部的任用时,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委员按照一人一票平等权利,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办法进行表决,以避免表决时成员之间的相互干扰,杜绝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等现象。卡房镇实行票决制较早也较好。于2003年开始就试行票决制选拔任用中层干部,截止目前镇党委通过党委票决的股级干部10余名,群众、干部职工反映良好。

实行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政治民主的要求,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有益探索,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把拟任用的党政一把手人选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拓宽知人识人的渠道,强化对干部的监督,也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的转变。从卡房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情况来看,效果都比较好,受到了群众、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

三、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用制度保证党内监督渠道的畅通。一是在认真抓好已有的各项制度的落实的同时。可采取制订一些科学有效的预防制度,如坚持领导干部廉政宣誓制度,通过廉政宣誓,加大反腐廉的宣传教育,抵制腐朽思想侵蚀。坚持党政一把手任前到纪检委进行廉政锻炼制度,把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增强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教育锻炼后由纪检部门给予公正的评价,撰写出鉴定材料,并归入个人的人事档案,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强化树立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公仆意识。完善一把手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自身廉洁情况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礼品登记、巡视、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等制度。二是加大监督的执行力度。党内监督条例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党的领导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重要的是在于树立这些东西的权威性,其关键在落实这一点上,这些年党内制定的规定中对一把手的约束很多、很具体,但关键就是落实不了。归根结底是要是严格执行和维护党规党法的权威和尊严。党内监督条例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的针对性,不仅要规定应该怎么办,而且要规定不这么办又该怎么办。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这些东西得到监督落实的制约机制。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硬约束”机制。以往对于已制定的种种制度的执行。主要依靠执行者的素质和觉悟,这种约束,实践证明难以保证各种规范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加强“硬约束”机制的建设,主要是加强专门监督机关──党的各级纪检机关的建设,切实保证这一机关能够对党的领导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四是把党内监督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拓展更多的渠道,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改变只有上级对下级的约束,使监督制约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体系,使党政一把手处在有力的监督制约之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最直接和客观的,要积极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方便群众参与监督,象“三讲”教育那样使群众参与到干部监督中来,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五是疏通党政一把手干部出口,在党政一把手的出口上要寻求新的突破。实行党政一把手末位调整制,通过完善对领导干部上与下、进与出的配套措施,使干部监督呈现出滚动管理态势。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实现干部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

四、充分发挥纪委在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中的职能作用。《党章》规定了在党内无论职务高低、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决不允许有超越党组织和党的纪律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人物。驾驭党内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纪委要敢于监督,用好用足《党章》和《纪检工作条例》赋予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纪委的作用,成为强有力的党内监督机构,抓住对一把手党内监督的重点。实行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坚持上级纪委派员参加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强化对一把手执行《廉政准则》的监督检查,对一把手在经济工作方面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

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当监督的氛围更浓厚、监督的渠道更畅通、监督的措施更有力的时候,对“一把手”的监督将不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也不再会是反腐败工作的难点。

《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思考。

第三篇: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问题的思考

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问题的思考

党政“一把手”在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他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党性观念、作风修养的状况,对于一个地方的工作和风气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党政“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屡见不鲜、触目惊心。因此,切

实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大课题,是推进政治文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一、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主要原因

对于监督党政“一把手”,我们常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法纪监督太晚”、“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总之,党政“一把手”监督难,难监督。究其原因,有“一把手”个人的问题,有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位特殊、赋权过重。根据党政“一把手”担负的重大责任,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如果不断扩张、过度集中,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形成了绝对的权利,甚至出现一言九鼎、唯我独尊的局面,党政“一把手”对一个地方干部群众的现实切身利益、个人前途命运拥有生杀予夺、一票否决的权力。一方面必然会导致管不住私欲,经不起诱惑的党政“一把手”借敢于负责、果断决策之名,行权力寻租、谋取私利之实;另一方面必然会导致本地班子成员、干部群众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种情况下,洁身自好、明哲保身就不错了,谁还会持异议、开展批评、进行监督呢?

2、重用轻管、疏于监督。党管干部是选人、用人、育人、管人的有机统一。而长期以来,我们一般重选人、用人,而轻育人、管人,把四者割裂开来,没有全面系统地理解党管干部原则的精神实质,致使我们的干部管理工作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重选拔、轻管理。一些上级部门只注重安排部署工作而疏于检查,即使检查却又偏重于听看汇报材料,缺乏实地考核,难于掌握真实情况。二是重业务、轻教育。一些上级领导部门推崇能人效应,看重经济指标,忽视对“一把手”思想动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品德修养方面的动态式了解和掌握。

同时,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干部选拔缺乏公平竞争规则;选人用人渠道窄、范围小,主观随意性大,长官意志多,加上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致使德才优秀者往往难以脱颖而出、却给见风使舵、擅于钻营者制造了可乘之机,为一些“一把手•”制造了腐败之机。尤其是现行干部人事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党政“一把手”能上能下的问题,特别在下的问题上力度不够、出口不畅。“一把手”出了问题往往是“换位子”的多,“搬位子”的少,致使部分党政“一把手”无所顾虑。

3、体制不顺、信息不畅。先说体制不顺的问题。一是公共权力在各行政层级之间的划分不明确、不具体、不清晰,省市县党委政府之间的公共权力无论从《宪法》来看也好,还是从《地方政府组织法》来看也好,其规定只有地域范围的不同,没有具体权属的差异。二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位一体,过于强调统一,无法实现制衡,特别是监督权小于被监督权,监督权源于被监督权,监督权依附于被监督权,这样就很难实现有效监督。三是领导班子内部过于强调“一把手”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而对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方法重视不够。

再说信息不畅的问题。一是对下党务、政务公开不够。权力的封闭运行、暗箱操作成为常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无法落实,因而也就失去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进行评议的机会与基础,群众监督这一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对上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一手遮天、瞒天过海,或者报喜不报忧、投机取巧、虚报浮夸,上级听到的是捷报频传,看到的是形势大好,实际却已百弊丛生、危机四伏,导致上级监督这一最有力、最有效的形式,变成了摆设,失去了作用。

二、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1、设定权力边界。权力天然具有扩张倾向,权力扩张直接形成权力滥用。“权力有作恶和滥用的自然本性”。防止党政“一把手”权力无限扩张和过度集中,是对其进行监督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要按照“适度、效率、公平、制衡”的原则,科学配置公共权力,实行适度分权,避免过度集权。为此,首先要将公共权力在省市县各行政层级进行合理的划分,这种划分应具体、明确,而不能笼统含糊,表述要明晰化,形式要法定化。

2、规范权力运行。要对权力行使过程加强监督,对权力运行程序做出规定。在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立民主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的议事规则,特别是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审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必须有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定,确保任何重大决策事先都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经过相关专家论证,经过反复比较、鉴别、筛选,由各级领导集体充分讨论,实行票决。努力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公众听证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避免任何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私密性,并建立关于执行制度的备案、审查、纠错机制。

3、完善监督机制。着眼于监督工作的协调性覆盖面经常化,着力构建“上级党委领导、专门机构负责、整合监督资源、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体系。一是强化组织监督。监督意味着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监控与制约。从现行体制和监督现状来看,只有上级党委对下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才是最有效、最管用的监督形式。要强化监督管理意识,纠正重选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倾向,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思想,要定期听取“一把手”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掌握“一把手”的思想工作现实表现,建立对下级党政“一把手”的定期谈心制度、诫免谈话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要支持专门监督机构开展工作,协调各种监督力量积极作为。

4、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就必须努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坚决正本清源,首要的工作是努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反对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错误作法,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充分听取和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经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和考试考核,真正把那些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总之,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应当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监督之路。

第四篇: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

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应与权力同生共存。而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就必须建立起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把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是个关键,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新历史责任。我们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级领导班子的中枢,在决策中属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地区、部门、部位的全局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重要的组织保证。但在历史的转型期间,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的各种诱惑不断冲击,广大党员干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党政主要领导更是首当其中,面临着严峻考验。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党政主要领导所占比例独占鳌头。据有关资料显示,某省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全省县级以上党政“一把手”因经济问题受处分的就有32人,其中,有21人被判刑,占65.6%,这个数字还在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其社会影响力和对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是各级党组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大事。

一、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是新历史时期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执政党,其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政“一把手”长期受党的培养教育,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是实现党的文革政策,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十分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带领群众去开拓创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如果对党政主要领导监督管理不严,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既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党事业的损失。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管理,是对领导干部本人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保护党的财富、健全党的肢体、推动党的事业需要。

2、加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党政“一把手”是班子之首,事业之帅,在领导全局工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重大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班子的权威、形象和战斗力,决定着一个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的成就,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如果党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群众口碑好,就能为整个班子树立好的榜样,增强班子团战斗力,才能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上下形成合力。反之,如果自律意识不强,组织又对其监督管理不力,就可能造成一言堂,影响班子团结和班子整体形象,降低班了科学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造成工作重大失误。

3、加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各种法规和制度还不是十分严密和健全。同时,在“四个多样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迫使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必须集中于经济建设,需要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加上党政“一把手”位高权重,一些人往往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拉拢和引诱,寻求自己的保护伞和谋求不正当利益。干部和理想信念受到严峻考验,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如果领导自律意识不强,经受不住各种考验和诱惑,就会产生以权谋私的想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党政“一把手”把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原则套用到手中的权力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导致权力腐败,违法乱纪。更严重的是由于自硬,出现上行下效,导致集体腐败、串案、窝案的发生,严重干扰党的事业。近几年查处的“一把手”经济受贿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人放松政治素养的提高,党性原则不强,长时间把握一个部门的决策权力,且集中在一个身上,属地社会关系网严密,隐蔽性强,犯罪数额大,一时难以发现,都是在日后因其他案件暴露而牵出来的。

二、当前对党政主要领导监督面临的困难

 

;在社会主义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权力制约、政府职能转变、干部监督机制相对比较滞后,“官本位”的文化积淀依然存在,个别地方存在“一把手”一支笔签字,一张嘴说了算,民主决策流于形式现象。同样,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对权力的监督也很难落在实处。在基层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纪检监督部门,一概都由“一把手”领导,稍有不满,就有可能遭到打击报复。实际上,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是当前干部工作的瓶颈,也是我们党内反腐败工作的制高点。当前,在对“一把手”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监督制度较多,但执行力度不够。任何制度就其本身实质来讲,是一种手段,它因人而存在,也因为人才使制度成为规矩。应该说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制度已建立不少,且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但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落后难等较多缺陷。一些制度规定原则性要求多,实际操作具体条款较少,成了挂在墙上、锁在柜里的台帐,如规定重大事情由集体研究决定、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个分工相结合,但哪些是重大事情,什么情况下实行集体领导,什么情况下由个人分工负责,没有具有规定。一旦规章制度制订以后,执行起来就缺乏严肃性,基本流于形式,有的形同虚设,未能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有关部门也缺乏新形势下权力运作模式的总体研究和党政“一把手”赋权和约束用权的综合措施,“消防队”作用明显,出了问题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从根本上保证权力的健康运作。二是上级监督效果不够理想。目前我们普遍实行以上级党委、政府和专门机关监督下一级党政“一把手”自上而下的监督体制,纪检监察部门独立职责发挥欠缺。实践证明,这种监督体制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种监督体制的不适应性日益突出。由于监督对象多、监督内容广以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原因,上级对下一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本来可以进行直接、有效监督的专门机关,难以对同级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三是群众监督难度较大。首先,政务不公开,群众无法监督。一些“一把手”群众观念淡薄,不愿接受群众的监督,重大事项群众知情权少,群众参与不了决策,无法实施监督。同时,缺乏群众监督的制度保障。政务公开和办事透明度还不够高,群众不能实施决策前和执行中的监督,即使群众进行监督也往往受到当事者的打击报复,影响了群众监督的社会环境。四是自我监督意识不够强。个别“一把手”位高权大,民主意识淡薄,第二人称“你”用得较多,意识中只有你们要如何如何,可能很少想自己应该如何,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养尊处优,独断专行,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扭曲,挡不住金钱、物质和美色的诱惑,经不起“灯红酒绿”的考验。喜欢居高临下,听不进不同意见,在重大问题决策和干部任用上,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有的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自己不错,别人无可挑剔,用不着监督。工作中做出一点成绩,便飘飘然然,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拒人于千里。还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面子和威信,喜欢听赞美之声,不愿听逆耳之言,把上级的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监督视为自己丢面子、失威信,从而有意无意地抵制或回避各方面的监督。

三、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执政为民”教育,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最重要的是提高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关管理职能部门要教育其真正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清醒认识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资本,权力同时也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要做千锤百炼的“不锈纲”,切实提高素质,这是强化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最基础性的工作。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马,明确“入党为什么、岗位干什么、为民做什么”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旧体制交替的条件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如果对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丧失警觉,放松思想改造,发生变化和错位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所以,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的问题,要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了服务的思想,坚决反对金钱至上的奢糜享乐的思想,把实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和最高价值。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自尊、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自我警钟长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征选拔轻教育的倾向,通过典型示范等方式,督促和鼓励党政“一把手”加强自我监督。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突出监督重点。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所以,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不仅要监督廉洁自律的方面,而且要对重要决策实施监督。在重要问题决策、干部人事安排、投资立项的失误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直的损失,比公款吃喝、多占住房等腐败行为造成的损失大得多,有的甚至是无法估量的。一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实施监督。主要监督在制定发展规划等决策时是否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等方面的利益关系;是否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客观公正地选贤任能;是否按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是否带头抵制和制止拉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封官许愿等恶劣作风。要坚决防止违背党的干部政策、不按程序办事、搞不正之风等行为。三是对项目的立项、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督。主要监督在大额度资金使用、工程立项和其它经济活动中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和制度,是否以人民的长远利益为重,有无乱收乱支、挤占挪用、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等经济违法和经济犯罪行为。

3、以改革的魄力,创新监督机制。目前监督机构实行的是以横向同级领导为产,纵向上级领导为辅的体制,这种体制已经不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监督的需要,也不适应党的监督机构所承担的职责与任务,必须加以改革。相对独立性是监督机构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和作用的前提条件,对监督机构的领导只能是上一级的授权机关,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指挥、干涉监督机构的工作,一定要独立于被监督者之外,他们的选任、调动、奖惩以及各种福利、报酬的获得必须分离于被监督者,由授权机关决定。监督职能垂直管理,独立行使职权,减少来自横向面的各种干扰,调动专职干部的积极性,这样,监督效果会有质飞跃。

4、各级领导班子形成责任合力。一是领导班子内部要形成一种原则制约,使“一把手”置身于班子之中。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在一起,其思想、工作、廉政等方面的情况比较清楚,大家心中都有数。班子成员的相互监督,比其他监督形式更直接、更有效。要克服各种消极心理,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民主制中制,在人财物等重大问题拍板决策时,做到集体决策、集体把关,从组织原则上将党政“一把手”置于集体监督之中,防止独断专行。另外,民主生活会是班子内部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强群众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具有广泛怀、敏锐性、自觉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这种监督制约能够有效地避免权力被滥用。要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监督,同时要严肃处理对监督群众的打击报复行为,创造群众监督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舆论具有公开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因而它在监督制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功能。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依法保障社会舆论的调查、报道做到以内容真实准确为宗旨,以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正确有效在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

5、查处力度要加大,保证监督有效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在重视和完善现有制度在监督中作用的同时,要落实主要领导责任人制度、审计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任期交流制度、能上能下制度、思想工作汇报制度、诫勉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干部、推荐干部和用人失策追究制度,以及财务审批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收受礼品登记制度、群众举报制度等。更重要的是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施政行为为公开制度,哪些工作应向社会公开,什么时间公开,都应有严格的规定。要注意抓好对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在检查督促的力度,切实纠正在执行规章制度上搞特殊人、“制人不制己”的行为。要认真做好对违法乱纪的查处工作,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徇私情,不管涉及什么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力,都应坚决一查到底,以显示法制和纪律的不可破坏性。

第五篇: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

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

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2007-12-12 16:30:4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2)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应与权力同生共存。而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就必须建立起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

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把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是个关键,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新历史责任。我们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级领导班子的中枢,在决策中属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地区、部门、部位的全局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重要的组织保证。但在历史的转型期间,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的各种诱惑不断冲击,广大党员干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党政主要领导更是首当其中,面临着严峻考验。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党政主要领导所占比例独占鳌头。据有关资料显示,某省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全省县级以上党政“一把手”因经济问题受处分的就有32人,其中,有21人被判刑,占,这个数字还在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其社会影响力和对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是各级党组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大事。

一、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是新历史时期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执政党,其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政“一把手”长期受党的培养教育,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是实现党的文革政策,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十分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带领群众去开拓创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如果对党政主要领导监督管理不严,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既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党事业的损失。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管理,是对领导干部本人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保护党的财富、健全党的肢体、推动党的事业需要。

2、加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党政“一把

手”是班子之首,事业之帅,在领导全局工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重大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班子的权威、形象和战斗力,决定着一个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的成就,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如果党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群众口碑好,就能为整个班子树立好的榜样,增强班子团战斗力,才能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上下形成合力。反之,如果自律意识不强,组织又对其监督管理不力,就可能造成一言堂,影响班子团结和班子整体形象,降低班了科学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造成工作重大失误。

3、加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各种法规和制度还不是十分严密和健全。同时,在“四个多样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迫使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必须集中于经济建设,需要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加上党政“一把手”位高权重,一些人往往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拉拢和引诱,寻求自己的保护伞和谋求不正当利益。干部和理想信念受到严峻考验,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如果领导自律意识不强,经受不住各种考验和诱惑,就会产生以权谋私的想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党政“一把手”把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原则套用到手中的权力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导致权力腐败,违法乱纪。更严重的是由于自硬,出现上行下效,导致集体腐败、串案、窝案的发生,严重干扰党的事业。近几年查处的“一把

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

下载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

    浅议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有效监督5篇

    浅议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共中央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及《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

    浅谈对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及其监督问题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全国掀起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潮,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寄予更大的希望。县级党委、政府的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贴得很近,处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

    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几点思考

    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

    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几点思考

    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

    关于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党政机关“一把手”的监督,我......

    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几点思考[五篇]

    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几点思考(1)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

    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思考范文合集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