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福建省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规范福建省优秀人才(以下简称省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激励、聚集各方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优秀人才是指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
第三条省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营造优秀人才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激励各方人才开拓创新,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四条省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坚持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坚持宏观管理原则。
第五条省优秀人才选拔工作,每三年进行一次,选拔人数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条成立由省领导、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福建省优秀人才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选拔工作。
第二章选拔范围、对象和条件
第七条省优秀人才选拔范围与对象:
(一)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二)在我省工作、服务的外省(区、市)人才、外国专家、港澳台专家、海外留学人员;
(三)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列入选拔对象。
第八条省优秀人才推荐人选应当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同时,近五年的业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学术造诣深,有创造性成果,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得到国内同行专家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二)在主导产业、工程技术领域,取得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成果,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专家;
(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专家学者,或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工作人才;
(四)在教育领域,对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专家学者;
(五)在卫生和临床医疗领域,医术高超,多次成功治愈疑难、危重病症;或在较大范围多次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疾病,业内认可、社会影响大的专家;
(六)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运动等领域,成绩卓著,对繁荣和促进文化、发展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运动员;
(七)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业绩显著,对国家和社会贡献较大的优秀企业家;
(八)在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九)具有精湛的工艺和生产技术,在传授新技艺、应用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创新、解决关键技术、推动企业和产业发展中业绩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高技能人才;
(十)长期在山区、欠发达地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对促进当地经济、科技、文教、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十一)其他符合条件的人选。
第三章选拔程序
第九条省优秀人才推荐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上报。推荐人选所在单位根据选拔条件,按隶属关系逐级向设区的市委组织部、省直部门或中央在闽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推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中的推荐人选,由所在组织按属地原则向所在地登记(注册)管理机关推荐。
第十条各设区的市委组织部、省直部门和中央在闽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严格考察,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经设区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设区的市委、省直部门和中央在闽单位党委(党组)研究后,报福建省优秀人才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一条福建省优秀人才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各部门推荐人选进行综合。福建省优秀人才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业评审组、综合评审组会议,提出省优秀人才建议人选;经对省优秀人才建议人选复核,报省委研究确定省优秀人才候选人选,在全省范围内公示后,再提请省委研究确定省优秀人才。
第四章管理
第十二条经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福建省优秀人才,省委、省政府颁给“福建省优秀人才”荣誉证书,一次性发给福建省优秀人才奖金,并按税法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三条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与省优秀人才的联系,认真听取省优秀人才的意见、建议。有关单位要关心省优秀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第十四条凡弄虚作假、谎报成果、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个人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犯严重错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取消其“福建省优秀人才”称号。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发布前评选的省优秀专家,仍按《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人事局、财政厅关于选拔管理优秀专家意见的通知》(闽委办[1991]21号)进行管理;本《办法》发布后按《办法》开展福建省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各设区的市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优秀人才选拔总结
2010年3月局党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优秀人才考核和选拔的通知》(中油局党组发„2010‟13号)的文件,我们厂党委组织科及时学习和领会了该文件的精神,根据文件内容结合实际决定在我厂补充选拔局级优秀人才。在经过了个人申报、基层单位推荐、资格预审、组织评选等程序后于2010年3月24日顺利结束。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优秀人才选拔的意义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数量,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天然气产销厂自2000年成立以来就吸引了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来建功立业,在经过实践锻炼之后,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成熟起来,有的成为基层的技术骨干,有的成为管理干部,表现出了较强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才能,但近年来由于支持普光气田的开发和建设,我厂被抽取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为了持续调动骨干技术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结合局有关文件,经反复征求意见后,拟在我厂2009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专业技术岗位干部中选拔局优秀人才8名。
二、优秀人才选拔方案的制定
我们首先在信息系统上下发了此次优秀人才选拔的通知文件,将评选的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迅速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中掀起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因为此次优秀人才的选拔主要是面向科研和生产一线单位,所以我们党委组织科安排了专人下基层对此次优秀人才选拔广泛征求了意见,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
1、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参加选拔
我厂共有112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从理论上来说他们都可以参加此次优秀人才的选拔,但是结合我厂生产实际,依据“控制总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决定此次优秀人才选拔的范围控制在我厂2009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专业技术岗位干部中。
2、选拔的依据是什么
优秀人才的选拔应该以考核评价为手段,考核评价应包括德、能、勤、绩等要素。在对被考核人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和工作业绩。德,是指职工的政治表现、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能,是指职工岗位职责履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组织领导能力、业务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勤,是指职工的工作态度,以日常工作出勤考核为主,兼顾勤学、勤练、勤思考等业务工作态度。绩,是指职工岗位职责履行的结果,即工作业(成)绩。按照岗位说明书确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
3、选拔上后享受的待遇
在此次津贴的档次划分上要把个人的贡献大小和工作实绩、工作技术含量结合起来,坚持贡献与回报相平衡,体现知识和智力的价值,不分职称、职务大小和高低,结合我厂实际,此次拟选拔优秀人才8名,其中享受四档津贴2名,五档津贴6名。
三、优秀人才选拔的实施
1、基层考核推荐
基层单位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专业技术干部,经个人申请,所在基层单位审核进行推荐,个人申报材料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
2、厂专家组考评
组织科技办、纪检等人员对申报人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厂地质、工程、计量、装备等专家根据选拔条件和厂《优秀人才量化选拔评分标准》要求,对基层推荐参评优秀人才的技术干部进行量化打分,按照汇总成绩从高到低取足名额,产生初步人选。
3、党委会议研究
优秀人才初步人选经厂党委会议研究,在厂范围内公示3个工作日。
4、上报审批
经公示无异议后,优秀人才人选上报局党委组织部审批。整个选拔过程按照个人申报、基层单位推荐、资格预审、组织评选、全厂公示、审批公布等程序严格进行,确保了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通过评选,共产生8名优秀人才人选,已报请局党委组织部审批。我们厂这次局优秀人才选拔工作充分结合了我厂实际,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天然气开发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推动天然气产销厂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三篇: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
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它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保证,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可靠保证。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号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关键是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坚持在实践中不拘一格选人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党评价人才、遴选人才的基本尺度。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研究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体系,通过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依靠实践和群众发现人才。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以敢为事业用人才的胆识和气魄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才成长、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不拘选人形式之格。探索选拔规律,完善各类人才选拔方式,对选任、委任、聘任等不同任用形式的干部,分别采取适宜各自特点的选拔方式,要把干部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品德、能力和创造的业绩作为主要使用依据,坚决不能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对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的选拔,主要看其科技成果如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怎样,以实践的成果论英雄,而不是以头衔大小、职称高低、论文数量多寡等来评定。要不拘年龄之格。人才成长有早有晚,选拔人才要防止年龄“一刀切”,既敢于破格选拔青年人才,又注重用好其他年龄段的人才,让各年龄段的人才都能发挥作用、贡献智慧和力量。要不拘身份、行业之格。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让各类人才都感到有干头、有奔头。要不拘个性之格。“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对想干事、能干事但个性鲜明、有争议的人才,要善于包容、用其所长。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人之智、容人之量、成人之德,不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不求全责备、因小失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各类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第四篇:引进优秀人才管理办法
XXXXX有限公司 引进优秀人才管理办法
[2018]012号
公司的发展壮大,必须做好人力资源全方位引进、开发、利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引进、聚集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谋求与公司共同发展,共图科易伟业。为达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一、优秀人才引进对象及范围
选拔对象是在科技研究开发、企业管理、市场销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投资分析、生产管理等领域专业人员,被选拔人员不受年龄、学历、资历、地域等条件的限制。
二、优秀人才引进条件
优秀人才必须德才兼备、热爱公司文化、敬业爱岗、愿尽心尽职为公司服务,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动植物合成药、化学专用产品、日用化学产品等科研开发方面的重大创造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经论证投入生产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获得省级、国家级科学奖的科研课题的主要完成者,对公司的研发将有重大促进作用。
2、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在国内或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经过实践证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公司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经济效益的提高将有重大作用者。
3、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动植物合成药、化学专用产品、日用化学产品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大科学技术攻关或技术改进,以及在消化引进高科技产品、技术项目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其技术水平处国内或同行业领先地位,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效益。
4、长期在企业第一线工作,为推动生产技术的改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技术改进和推广服务方面做出优异成绩,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者。
5、长期在市场销售一线工作,在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形成一套有效方法经实施后,能为公司创造较大经济效益者。
6、在企业或公司财务、人力资源、行政、企划、生产管理、投资分析等管理领域中能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化管理科学的理论,提出整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或做出正确决策,并在其管理方法或决策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其水平处于国内企业管理的领先地位者。
7、在其它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中,做出特别优异的成绩,对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重大贡献,具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三、优秀人才引进办法
1、公司各级经理都要将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公司各级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竭力协助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并将对优秀人才的招募作为重要日常工作来做。
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由专人负责并根据公司需要随时更换公司网页招聘信息,保证公司招聘信息准确、快速地向外界发布。
3、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定期在大型公用网或国内重要宣传媒体发布公司人才招聘信息及引进、激励优秀人才的措施,宣传公司文化,提升公司的形象。
4、公司将对成功引介、推荐高级人才的人员进行奖励,对在吸引优秀人才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5、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筹建全国范围的优秀企业、重大科研机构、重大科技项目的骨干及负责人人才库。
6、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等院校联系网络,建立获得优秀奖学金学生人才库。
7、加强与著名猎头公司、知名咨询管理公司的联络,并根据公司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8、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要求及实际情况,储备一批优秀人才,并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之成为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实用型人才。
四、优秀人才待遇
1、优秀人才可采用谈判月薪或年薪制。
2、优秀人才享受公司提供的保健医疗照顾,公司将有计划地安排优秀人才进行定期疗养休假和身体检查。
3、带有科研项目或特殊性人才,公司视情况将给予配备小车、住房或其他现代化交通及通讯工具。
4、优秀人才人事档案、户籍、与配偶两地分居、孩子上学等问题,如其要求解决,公司予以尽快解决。
5、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其业绩结合实际情况和持股计划书要求,优先持有公司股票或股票期权,同时公司并适当配送股票以资鼓励。
6、公司尽量保持优秀人才工作的相对稳定和连续性,优秀人才的工作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统筹安排,对使用不当应及时予以调整。
7、公司要制定资金安排计划对科研人员急需的科研经费、图书、仪器设备、办公室等,应给予支持。
8、对优秀人才可根据公司的需要安排国内外有价值的对口学术或考察活动,或业务旅游研讨会。多为其创造向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五、其他事项
人力资源管理部对优秀人才实行统筹管理,建立优秀人才职员考核档案,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和出现的新情况,对优秀人才的事迹,公司将及时通过公共媒体向外界宣传、报道。
优秀人才工作调动、健康变化等重大情况,其所在单位应及时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报批或备案。
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要同公司人力资源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优秀人才开发、管理、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XXXXX有限公司
2018.3.5
第五篇:建立竞争机制 选拔优秀人才(源自网络)
建立竞争机制 选拔优秀人才
肇庆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干部竞争上岗的思考
南方网讯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浪潮中,肇庆市紧跟改革的步伐,大胆进行探索。1997年底,率先在端州区公开选拔科技局副局长和玉叶集团公司总经理,在市检察院和市规划局、司法局开展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拉开了全市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序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肇庆市委制定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试行办法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铺开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今年,市委结合机构改革,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在市直机关拿出12个副处职位进行公开选拔,报名者达203人;机关部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1140人参加中层职位的竞争;市直40个党政部门班子的配备,也参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做法,确保把人选准用好,优化班子结构。据统计,从1997年至今,市和县(市、区)共进行了16次公开选拔,公选职位56个,报名参加的干部1209人。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实施,不仅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和中层岗位,还发现和物色了一大批人才,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氛围,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改革效应、培养效应和形象效应,为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打下了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我们要学习、领会好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推进干部选拔制度的创新。作为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既要坚持,又要改进,特别是要摒弃其中的一些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我们认为,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一、适当放宽要求,降低参考者的“门槛”,不拘一格选人才。
干部选拔制度的创新,关键是要在观念上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他还特别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不排资论辈,凡是合格的人才就用,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因此,我们在开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中,要大胆突破一些条条框框,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参选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报考人员除要求具备《条例》要求的必须条件,即政治素质好,有胜任拟担任职务的必备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组织领导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身体健康外,对于学历、年龄、任职年限、政治面目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岗位,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如果是从配备年轻干部的要求出发,那么学历可以要求高些,年龄可以要求年轻些,任职年限可以要求短些;如果是从选择高素质的领导者要求出发,则学历、年龄和任职年限都可以放宽些。要给予一些年龄稍大、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参与竞争的机会,科学合理地予以起用,做到优势互补,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同时,要拓宽选拔范围,既立足市内,着眼于市内深入挖掘人才,加强对所属干部的培养选拔,又面向市外公开选拔,打破地域观念,积极向外招揽人才,做到引进与挖掘并举。
二、定期进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规范运作,降低成本。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操作时间比较长、牵扯的精力多、投入较大,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以市、县、乡镇等为一个整体统一开展;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常工作产生了冲击,不可能也不必要随时开展。因此,一是要定期进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要从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目的出发,合理确定开展的时间,并形成制度,持之以恒。我们认为,比较合适和合理的安排是,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的任期5年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公开选拔可以进行2次,分别安排在选举后的届初和届中进行,规定换届后的部门领导班子的配备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则每两年进行一次。定期进行,可以减少重复宣传、组织、实施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耗费,干部群众也心中有数,及早准备。二是规定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成绩的有效期。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之后的两年内,如工作岗位出现空缺、中层干部个别调整时,以最近一次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成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党委(党组)根据成绩(包括组织考察的评价)研究决定递补对象。三是规范程序。要把这种选拔方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明确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步骤、环节。为规范运作,降低成本,确保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能够正常有序地
坚持下去,建议建立分级试题库,上一级负责下一级的出题评分工作,即省负责市一级,市负责县一级,县负责乡镇一级。这样,就可以达到既安全保密又节约费用的目的。
三、扩大应用范围,充分使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成果。
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好形式,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不仅应该完善、深化,而且还要不断推广,使应用范围得到不断的扩大,成果得到更好的转化运用。当前,一是可以把公开选拔作为一种资格选拔方法。今后选调挂(任)职干部、后备干部,以及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领导干部、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等,可以采用公开选拔的形式确定是否具备这种资格,组织考察后,根据其德能勤绩作出具体的安排。在作为资格选拔时,参加者的条件可以进一步放宽,从更大的范围来发现和物色人才。二是由公开选拔副职、部门领导扩大到公开选拔正职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拓宽深度,改变只局限于公开选拔副职领导的做法,逐步安排一定数量部门正职进行公开选拔,并考虑用公开选拔的形式发现和确定拟新进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的人选。同时,可以考虑试行在市直、县直部门领导中实行竞争上岗。三是充分运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成果。要把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看作是识人和选人的手段之一。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结果是个人能力水平、实绩和民意的一定体现,要认真分析、具体细化,把它作为一种量化标准,融入到干部考察、考核中去,作为干部实绩和群众公认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笔试和面试的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应试者的综合素质。
考试是公开选拔的一个关键环节,考试的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着公开选拔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中国是考试的故乡,科举制度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干部,是一种较为公正、科学的评价方式。但是,目前试题的命制还存在不足,主要是内容的覆盖面与实际工作应用存在差距,各职位试题出现近似和雷同,专业科考试中大多数是用一道或几道题来评价干部的能力等。因此,这种考试在评价功能、评价形式、评价导向方面仍然需要创新和完善。建议在考试前,要对拟选拔职位的要求和特点作具体分析,合理确定考试内容和所用题型,据此命制试题。考试分数要能真实反映
应试者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确保考试的筛选作用。考试结束后,要总结经验,听取考生和评委的意见,不断改进,为今后命制试题提供依据。面试工作除采取结构化面试这一形式外,还可借鉴现代人才测评技术,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如实地调查、现场办公、座谈讨论、争论辨论等形式。鉴于答辩、面试评分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为公平、公正起见,建议成立“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专家评审委员会”,从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抽调人员组成,专门为各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担任答辩、面试评委,进行评分工作,或者使评委异地异部门化,尽量使笔试和面试的成绩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充分发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效能。
一要正确处理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关系,把好组织考察关。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既要看笔试和面试成绩,又不能只看这个成绩。应该明确,党委(党组)在这个问题上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把好考察关。考察中主要看“德、能、勤、绩”。要广泛听取意见,查阅民主测评材料、“三讲”教育材料,和干部群众座谈等。在考察基础上,党委充分酝酿,反复比较,投票表决,确定人选。
二是正确处理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与依法依规的关系,把好任命关。要保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每个程序都不能少,防止出现人为控制、操纵最终结果现象的发生。属于党委推荐提名由人代会选举任命的,必须履行相关的手续。要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般来说,要实行择优原则,从高到低录取,确有特殊情况要进行解释说明,并做好落选者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上者服众,下者安心。
三是正确处理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与干部制度改革其他方面的关系,把好配套改革关。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对以往选人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在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时,应注重系统的观念,把单项改革放在全局中考虑,加强整体谋划,做到综合配套,协调发展,努力使干部制度改革形成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当前首要的是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与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预告制、党委任免干部投票表决制、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和任期制等结合起
来,扩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其相互协调,发挥综合效应。
四是正确处理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关系,把好干部教育管理关。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结果都不是终身的,只是对干部现阶段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的一种评估。不能将其固定化,一成不变。一些经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上任的干部比较容易产生自傲心理,有必要加强对这些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经常了解情况,交心通气,按时进行跟踪考察,发现苗头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