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22)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利益,如何才能更好的搞好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是关键。为此,本文作者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下降及建筑工程中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应措施及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原因分析;对策
1、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随着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从总体方面来看,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的水平并不乐观。这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表现:
(1)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合格,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
(2)许多工程结构隐患严重,甚至导致建筑倒塌;
(3)装饰工程质量低劣,给排水、电气、燃气、消防等设施不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4)尚未建立相应的机构与可行的运行程序。
广大群众对建筑住宅质量问题,经常投诉无门,无人受理;尚未在建筑部门就贯彻 《 产品质量法 》 制订可行的实施办法。如关于建筑住房质量事故的赔偿标准及索赔程序、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仲裁机构及仲裁程序等。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没有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制管理,尚未形成经常性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还只是停留在喊一阵、抓一阵的状态,风头一过,又恢复原状。
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是质量法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2)是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监督查处不严。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多头分包,有的过分压低造价,有的购买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设备并执意让施工单位使用,有的施工单位层层转包工程;
3)是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放松管理,甚至偷工减料;
4)是不少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一模式,同时也给建筑市场带来了混乱。个别商家为谋取利润,经销伪劣产品,提供假出厂合格证,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因此,必须把好建筑材料的检验关和试验关,钢材、水泥、水电设备、硷等主要材料和试件,不能满足于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技术资料;
5)是质量监督检查不严,有的监督站或监理公司人员素质不高;
6)是一些供电、供水、消防单位搞“行业垄断”,名工种之间配合不协调。
此外,还有规划设汁配套设备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几乎每一宗质量事故均可找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然而引起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质量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曾有一整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但主要集中在政府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方面,缺乏的是用户监督。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对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政府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相继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全国形成了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地把工程质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2.1 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2 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
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了中标单位。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2.3 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建筑市场准入关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各责气单位的资质审查,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凡天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发建筑许可证,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不发施工许可证。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由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或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后,以颁发产品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某一质量水平,企业在特定的产品范围内具有必要质量保证能力。未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不允许从事相应业务。当前应重点查处无证、越级、超范围承接建筑设计施工、监理业务行为;挂靠承包、转包、非法分包行为;同体监理行为;认真组织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年检,取消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从事相应业务的资格或降低其资质等级。
2.4 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监督国家管理基本建设的各项制度执行的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不从严把关,违法办事,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强制性监督作用根本无法发挥。为加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应制定严格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分管领导的质量责任,如发生质量事故,除追究当事单位和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各级管理机构领导在项目审批、执行建设程序、工程监督等方面的领导责任;组织力量不定期的检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严肃查处收受贿赂等犯罪行为。
2.5 用户监督
用户是建筑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人身财产安全,用户出于自身利益,绝不会听任行贿、受贿、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吸收用户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工程的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吸引用户参与监督的方式,对有明确受益者的工程,如住宅已确定了住户,就可从住户中推选有一定建筑技术及建筑管理经验的人成立“住户监理小组”,监理小组发现施工中施工企业违反合同规定,粗制滥造,有权通告施工企业改正或暂停施工,其他的住户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对无明确受益者,或受益者较多的工程,可设立工程质量投诉中心。用户可通过信函、电话、来访等形式反映工程质量问题,投诉中心受理投诉后,应及时了解用户投诉事实的真像,在规定的时间给投诉人处理答复。另外,还可开展工程质量有奖举报活动,对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做出贡献,并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结束语
工程质量监督主要针对建筑工程设计、监理、总包、施工单位及设备构配件生产厂家。
因此,需要很好地处理与有关各方面的关系,做到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设计、施工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也直接影响设计、施工单位的信誉和竞争能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质监部门促进设计、施工质量的提高既维护了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利益,也与设计、施工单位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有关各方应形成一个工程质量优先的共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密切配合,使建筑工程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原因及对策
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原因及对策
1、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随着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从总体方面来看,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的水平并不乐观。这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表现:
(1)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合格,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
(2)许多工程结构隐患严重,甚至导致建筑倒塌;
(3)装饰工程质量低劣,给排水、电气、燃气、消防等设施不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4)尚未建立相应的机构与可行的运行程序。
广大群众对建筑住宅质量问题,经常投诉无门,无人受理;尚未在建筑部门就贯彻 《 产品质量法 》 制订可行的实施办法。如关于建筑住房质量事故的赔偿标准及索赔程序、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仲裁机构及仲裁程序等。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没有建筑工程质量 的法制管理,尚未形成经常性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还只是停留在喊一阵、抓一阵的状态,风头一过,又恢复原状。
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是质量法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2)是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监督查处不严。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多头分包,有的过分压低造价,有的购买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设备并执意让施工单位使用,有的施工单位层层转包工程;
3)是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放松管理,甚至偷工减料;
4)是不少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一模式,同时也给建筑市场带来了混乱。个别商家为谋取利润,经销 伪劣产品,提供假出厂合格证,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因此,必须把好建筑材料的检验关和试验关,钢材、水泥、水电设备、硷等主要材料和试件,不能 满足于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技术资料;
5)是质量监督检查不严,有的监督站或监理公司人员素质不高;
6)是一些供电、供水、消防单位搞“行业垄断”,名工种之间配合不协调。
此外,还有规划设汁配套设备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几乎每一宗质量事故均可找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然而引起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质量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曾有一整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但主要集中在政府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方面,缺乏的是用户监督。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对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的重要 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政府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相继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全国形成了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地 把工程质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
2.1 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
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 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 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2 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
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加强对项目法人 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 法定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了中标单位。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 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2.3 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建筑市场准入关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各责气单位的资质审查,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凡天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计划部门不 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发建筑许可证,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不发施工许可证。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由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 的产品质量或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后,以颁发产品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某一质量水平,企业在特定的产品 范围内具有必要质量保证能力。未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不允许从事相应业务。当前应重点查处无证、越级、超范围承 接建筑设计施工、监理业务行为;挂靠承包、转包、非法分包行为;同体监理行为;认真组织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年检,取消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单 位从事相应业务的资格或降低其资质等级。
2.4 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监督国家管理基本建设的各项制 度执行的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不从严把关,违法办事,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强制性监督作用根本无法发挥。为加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应制定严格的建设 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分管领导的质量责任,如发生质量事故,除追究当事单位和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各级管 理机构领导在项目审批、执行建设程序、工程监督等方面的领导责任;组织力量不定期的检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严肃查处收受贿赂等犯罪行为。
2.5 用户监督
用户是建筑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人身财产安全,用户出于自身利益,绝不会听 任行贿、受贿、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吸收用户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工程的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吸引 用户参与监督的方式,对有明确受益者的工程,如住宅已确定了住户,就可从住户中推选有一定建筑技术及建筑管理经验的人成立“住户监理小组”,监理小组发现 施工中施工企业违反合同规定,粗制滥造,有权通告施工企业改正或暂停施工,其他的住户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
对无明确受益者,或受益者较多的工程,可设立工程质量投诉中心。用户可通过信函、电话、来访等形式反映工程质量问题,投诉中心受理投诉后,应及时了解用户 投诉事实的真像,在规定的时间给投诉人处理答复。另外,还可开展工程质量有奖举报活动,对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做出贡献,并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举报人给 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结束语
工程质量监督主要针对建筑工程设计、监理、总包、施工单位及设备构配件生产厂家。因此,需要很 好地处理与有关各方面的关系,做到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设计、施工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也直接影响设计、施工单位 的信誉和竞争能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质监部门促进设计、施工质量的提高既维护了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利益,也与设计、施工单位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有 关各方应形成一个工程质量优先的共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密切配合,使建筑工程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浅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浅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txt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既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既不简单。浅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一、开发商与承建商的形成与市场管理
开发商是把资金投向工程建设市场的人,是工程建设市场的原动力,是他们推动了建设市场的发展,对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他们也是最根本的动力。然而从统计资料上看,开发商的违规行为逐渐成为工程质量问题的源头。发展商和开发商在建设市场中往往处于主导、强势地位,别的市场主体很难对其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也就是说,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开发商一般不会以工程质量为终极追求目标,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投资回报。只有当工程质量成为他们实现投资回报的必要条件时,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千方百计地提高工程质量,这时来自业主的提高工程质量的驱动力就会非常强大;当工程质量不影响业主投资目的的实现甚至是阻碍了其投资目的的实现时,他们便不再会发出很大的推动力,甚至会发出负推动力。因此,开发商对工程质量的推动力取决于工程质量与开发商投资目的的关联程度。因此,有必要完善法律法规,动用政府强制力,加强对发展商和开发商的监管,并加大开发商与承包商双方的责任,提高违规成本。
工程建设市场是一个简单建设市场,只存在开发商和承包商,即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建设市场是买方市场,开发商居主导地位,而现实的情况是,承包商所掌握的质量信息要远远多于开发商,开发商处于一个不利选择的市场,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开发商选择高水平的承包商,不利于承包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以下模型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假设市场上存在50%的高质量承包商和50%的低质量承包商,高质量承包商完成的工程是高质量的,当然他的要价也高,是1000,而低质量承包商所完成的工程是低质量的,要价也低,是800。当开发商选择时,由于与信息的不对称,分不清谁是高质量的承包商,他的出价只能是一个平均期望,即1000×50%+800×50%=900,这种出价显然只利于低质量承包商,于是低水平的承包商大量中标,高水平承包商步履艰难。然而工程质量概念本身就不十分明确,工程质量信息也很难做到充分。,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商如何保证高质量的建设工程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打破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工程咨询业的介入,中介业的介入,加强市场竞争,建立社会的诚信信息网是打破信息不对称分布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科技进步,使模糊的工程质量能变得清晰;二是加强承包商的素质管理与招投标管理,让好的承包商拿到标;三是设计最优契约,让承包商与开发商的利益一致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承包商有提高工程质量的内在动力。
二、政府监督管理与质量检测的行为
1、从投资的绝对数额上看,地产投资占大头,其中以政府牵头的投资为主,从以前统计的资料看,大概占总投资额的50%以上。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一半以上的建设工程质量,抓住了主要矛盾。
2、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负有一定的监督管理的责任,但过多的介入往往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易于造成市场混乱,也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精神。但对于政府投资工程,政府是投资商,是业主,业主在法律框架下管理自己的工程项目是有法有据,也符合国家政策的。
3、过度的监管在保持市场秩序的同时也部分地扼杀了市场的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市场活力,长远看,也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相对弱化对其他业主的管理,既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其他业主能够在更大的空间中发挥其能动性,又能保持市场的稳定。
4、若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管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别的业主也会乐于效仿,把政府投资过程的管理方法视为榜样,于是带动别的业主乃至整个工程建设市场良性有序发展。
5、是三个代表的要求。政府投资工程投入的是人民的钱,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没有理由不抓好工程质量,这符合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搞市场经济,要有一个规则,就好像打篮球一样,你裁判吹得很严,他在那里抱着球跑,这是不行的。作为政府宏观控制职能,控制工程质量就是要构筑一个市场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
世界各国政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不外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程序性的监督,一种是实物性的监督。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实物性监督。我个人认为目前这种实物性监督符合中国国情,因为我们的法制不健全,执法意识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监督必须深入到工程项目上去。质量监督机构不能散,工作不能松懈,要继续努力地去做。
规范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目前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一些检测机构利用行政手段垄断当地检测市场,以压价竞争、减少工作程序或放松检测要求等不正当的手法来争取项目。检测机构应通过计量认证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方可在市场上提供检测服务,并对自己出具的检测结果负法律责任。只有这个环节规范了,工程质量才能切实得到保证。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二个层次是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要对质量负责,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都是建设单位承担的,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进入实施阶段,谁来代表、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管理?现行的办法是工程监理。因此,谈监理,也就是在谈建设单位如何对质量负责。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三个层次,应该是由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政府主要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生产者的质量。
随着工程监督机构工作方式由微观定点检查向宏观巡查转变,以及旁站监理制度的实施,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理企业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中的作用。2004年要针对《关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加强监督的若干意见》的贯彻情况,开展一次对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的专项督查,促进各地切实落实这项管理方式的调整,充分发挥监理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工程保险是运用市场手段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减轻工程建设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也是解决因扣留工程质量保证金而拖欠工程款的一个治本之策。
三、社会监督与监理单位的管理
1、进一步树立监理的权威。现在的工程监理有相当多是建设单位说什么,他干什么,权威性不够。当然,监理公司是受雇于建设单位,代表建设单位来管好工程,当然要听业主的。但监理公司还有另一面,他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因此,我们要强调监理公司在工程监理中独立行使职能。
2、推进监理公司提高素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监理公司在人才结构上要自觉进行调整,自己缺乏的人才要尽快补上去。现在大多数监理公司懂设计的人多,有施工实际经验的人少。监理公司应该是有综合能力的,有各种人才。
3、社会监督: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社会监督与社会舆论起到重大的主导作用。完全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的重要内容。
工程建设工程招标网(尹学军)
第四篇: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轻则墙体裂缝、漏水,重则沉陷坍塌。建筑工程质量是以建筑工程为框架进行的质量定义。长久以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思想层面的疏忽都增加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规避难度。项目负责人在工程实践中,要对具体的质量监督问题进行严格考量,并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布局,在标准化范畴内对其质量层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将工程项目实践中的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使其在质量方面更具可开拓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
1前言
建筑工程是在社会和经济的大环境中架构和发展起来的。建筑业属于民生性产业,它与建筑企业和老百姓都有相关性。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水泥、钢筋、混凝土等,任一环节的疏漏,都会引发建筑工程弊病,使其整体性能和质量遭到质疑。当前,很多建筑企业为了在拥挤的市场竞争中寻求一席之地,往往牺牲建筑工程质量,获取更加广阔的利润空间。当前,网络信息化布局也已经深入到建筑工程中,使我国建筑行业呈现更加集约的发展态势。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构思,将目光聚焦在信息化层面,借助科技的优越性,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使其实践中的不安定因素时刻处于可控性状态。
2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解析
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呈现立体性和框架性特征。施工企业和施工作业队伍属于最主体性的影响节点。实际工程操作中,如果高级工程师在理论架构、项目布局和决策层面都能够做到可圈可点,那么就会使整体建筑工程上升一个段位。反之,如果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性遭到诟病,将会使工程面临诸多负向的不可控性。同时,水文地质、天气等外部自然环境及制度、人员等内部管理环境也会以其多变性和不稳定性对项目工程造成或多或少的干扰。项目负责人作为建筑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统筹者,很难立足于工程的整体架构,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兼顾,更枉论标准化监督管理。项目负责人要立足于全局对整体建筑工程进行重新定位和构思,了解其细部性问题,并予以遏制[1]。
3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问题
3.1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施工单位枉顾制度层面的约束,其往往不注重结合既定性法律,对工程脉络进行整体性把控,使得工程开工过于仓促。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拓展利润空间,在非制度约束下,进行非法转包,或对设计图纸进行主观更改。该种背景下,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都是极为负面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将建筑工程作为既定巡视框架,不注重在法律范围内,安排专门人员深入到工程内部进行实地考察,且其与施工单位的关系过于微妙,各项检查工作都比较粗糙,很难发现细部性问题,并助长了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使工程标准化质量监督管理难以实现。
3.2重进度轻质量
规范制度框架背景下的建筑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施工期限内,满足既定的质量诉求。但是,进度层面下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和直观。使得很多施工单位往往过于考量进度问题,忽视了建筑工程质量也很重要。使得质量背景下,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可控难度。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施工负荷,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时刻处于疲惫状态。极有可能出现人为层面的偷工减料或安全性问题。在该种工况下,建筑工程很有可能出现墙体裂缝、管道开裂及电气问题等[2]。
3.3缺乏安全资金投入
资金一直是建筑工程实践中的敏感性问题。很多项目负责人认为投入过多资金维护项目实践中的安全度,是不必要的。项目负责人正确的选择是将目光聚焦在建筑工程框架内,使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兼备。并结合具体工程内容,投入安全保障资金。但是,实际工程实践中,很多企业目光比较狭隘,缩减了安全资金投入,使施工人员在安全防护、安全设施和保险等层面存在诸多疏漏。安全资金投入并非一个短期性问题,经历了长期工程实践之后,才能够真正体会其价值。它是一线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无形性安全屏障。部分施工企业往往存在侥幸心理,错误的认为其属于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使得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为施工企业带来诸多负面问题。
4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能够将项目约束在常规化的施工范畴内,从而对质量节点内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控制,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达标度,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话语权。
4.1完善政府监督管理体制
政府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参与性比较强。政府要加大与建筑企业的沟通,保障项目质量标准化管理过程中的严谨性。政府要结合地区建筑行业具体情况,构建专业化的监管团队,深入到项目工程核心中,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借助制度和法律层面的完备性,将工程实践中的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使其整体质量更加可观。政府以其特有的权力和职能参与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能够及时对工程实践中的违规性行为进行处理和控制。政府要以具体的监督管理制度为参考,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对其进行针对性监督,对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动态不可控性因素进行有效遏制。
4.2合理把控工程进度
在合理度层面缩短工程进度,能够提升工程实践中的性价比,使其质量与进度兼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工程回报。施工单位要在质量和规范许可范围内,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控制,并将额外节省的工程资金作为奖励,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以有限的施工时间,获得无限的质量优势,从而使施工企业朝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使其在激烈的建筑市场博弈中获取无限的开拓空间。项目负责人要对施工人员、材料质量、设备机械和工艺流程等从严要求,提升实际工程操作中的质量可控度,既不会因为进度过慢而增加额外投资,也不会因为进度过快,导致整体施工过于粗糙。
4.3增加建筑工程安全投资
安全投资的价值是无形且无限的。在意识层面提高安全警惕,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也要保证施工主体的安全。项目负责人要将安全投资用在有价值的地方,从安全利益和资金激励两个层面,使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时刻处于良性的施工状态。将安全资金用在有意义的地方,为其创造优质的施工环境,使主观层面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使建筑工程施工更加高效、优质。施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具体工程背景,对安全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应用,将其转化为有形的工程价值,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控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5结语
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工程全局,对标准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立意,以全新的思路,对整体工程进行有序性规划,使建筑工程呈现安全动态的施工特性。同时,也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到建筑工程内部,对其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工程要素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对质量和安全层面的不安定因素进行遏制,时刻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主动性,以有限的项目资金,创造出无限的质量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婷.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与对策[J].四川水泥,2016(02):125.
[2]陆建秋.探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36~37.
第五篇:浅议建筑工程质量有效监督管理
浅议建筑工程质量有效监督管理1 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几个方面
现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阶段监督管理是从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先后顺序描述质量监管部门对其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管理,是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是否形成为界线将其分为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是实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1.1 建筑工程之前的监督工作 主要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
1.2 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部分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监督管理,三大部分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抽查,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另外,在加强程序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控制。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建设法律体系 纵观发达国家成功的建设管理经验可发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建筑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完善建设法律体系上。健全的建设法律体系是建筑市场高效有序运作的根本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各国的建设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基本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标准三个层次。基本法律作为国家建设法律总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规条例属于基本法律的实施细则,构成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由专业部门或专业协会、学会制定,具体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指导限定各种技术活动。
2.2 实行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制度 施工许可制度和使用许可制度是当前很多企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微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德国、美国、新加坡等施工企业都是实行两种许可制度的代表国家。通过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的具体实施,既避免了不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盲目上马,给工程建设参与各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杜绝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交付使用,给国家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在这些发达国家,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承包商及中介机构负责完成,建设主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竣工验收工作,也没有核验工程质量等级的任务,颁发使用许可证是在竣工验收之后。我国《建筑法》确立了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需要介入竣工验收并核验工程质量等级,笔者认为,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使用许可制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着“谁设计谁负责”、“谁
施工谁负责”的国际惯例原则,工程质量监督应由核验工程质量等级转变为监督竣工验收工作。
2.3 加强监理单位的管理
推进监理公司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监理公司在人才结构上要自觉进行调整,缺乏的人才要尽快补上去。监理公司应该是有综合能力的,应储备各种人才。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社会监督与社会舆论起到重大的主导作用,现阶段可以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的重要内容。
2.4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监督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公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及有关文件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首先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建设单位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按有关规定选择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合同中必须有质量条款,明确质量责任,并真实、准确、齐全地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负责办理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核、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认真进行设计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应按国家现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
术标准及合同规定。工程竣工后,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施工验收,未经验收备案或验收备案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其次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勘察设计任务,不许承揽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以外的任务和不得将承揽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
然后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施工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施工任务;对所承包的的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必须按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在施工中,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不得偷工减料,不使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2.5 严格内部管理,树立执法人员形象,严格工程质监人员的执法行为 要促使工程质监人员正确依法履行职责,即工程开工前由监理部门向开发建设单位递交工作联系卡,公布工程质监员姓名、岗位证书编号、业务职责,廉政纪律,以求得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和评价。实行工程质监管理情况的定期书面汇报制度,努力做到监督记录制度化、规范化,即各专业质监员和所有监管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必须立即报告,不得拖延,当日工作当日记,周末集中报送工程主管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反馈本人,月度工作要于当月末写成总结,以书面形式报送工程主管部门审查并对工作情况和有关问题签批意见,也可采取工程例会等各种载体发挥作用,使工程质监工作做到勤
检查、勤督促、记录及时、台账健全、考核到位,保证高质量工程的全面竣工。结束语
随着建设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