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毕业论文
毕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 级:日 期:业 论 文
目录
前 言.................................................1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1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2
二、工程设计方面.......................................7
三、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9
四、结 论............................................11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些通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业内人士已充分认识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如何预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些人著书立说,出版了诸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专著。各专业杂志经常发表有关防治通病的文章,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都根据本地区特点,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在这里,我主要想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及建筑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来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设计、新材料。
浅谈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学号:
姓名:
前 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 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近年来,随着建筑业蓬勃发展,由于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制订相对滞后,传统的施工工法已不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也随之产生,以前一些不太关注的质量通病,现在也日显突出。例如:新型砌体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梁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暗敷渗漏,阳台栏杆过低,电器设备无防雷接地等。这些质量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
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堵漏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插进行。有些混凝土施工人员,当模板刚拆下,发现上述质量问题,立即用同颜色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在表面涂抹,以此掩人眼目,疵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处理,反而成为工程隐患,应坚决制止。因此,无论疵病大小,须经工程项目质检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亲自过目,做出检查记录后,根据实测结果,做出处理方案,方可进行修补处理。处理前,应先将基层松散不牢的石子和酥松混凝土剔 凿掉,然后用尖堑子或剁斧将表面凿毛,清理后,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修补处理方法如下。(1)水泥砂浆抹面法
如蜂窝、麻面不深,基层处理后,可用水泥素浆打底,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抹压密实,如蜂窝、孔洞面积大而稍深,基层处理后,用水泥素灰和1:2.5水泥砂浆交替抹至与基层面相平即可。(2)水泥砂浆捻实法
如有面积不大而较深的蜂窝、孔洞,基层处理后,可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手握成团,落地就散的砂浆)边填边用木棍和锤子用力捣捻严实,至稍低于基层表面时,再在表面抹水
泥素浆和1:2.5水泥砂浆找平。(3)混凝土浇捣法
当蜂窝、孔洞比较严重时,基层处理后,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养护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再抹一层水泥素浆和一层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水泥压浆法
对于较深的蜂窝、孔洞,由于清理剔凿会加大其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的削弱,宜采用水泥压浆法补强。压浆孔的位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混凝土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而定,孔数一般应不少于两个,即一个排水(气)孔,一个压浆孔。压浆嘴的埋设方法如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一般为0.7~1.1。根据工程情况,必要时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入定量的水玻璃溶液作为促凝剂。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30~40,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3%,徐徐加入配好的水泥浆液中,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关于灌浆用设备及操作可参见 “氰凝、丙凝灌浆堵漏法”的有关部分。如钢筋露筋,则用压浆嘴的埋设钢丝刷刷除锈皮,用环氧砂浆封闭。
(5)当施工时使用了严重锈蚀的钢筋,钢筋表面锈皮又未刷除,造成混凝土被胀裂掉块。处理时应沿已锈蚀的钢筋,凿去混凝土,用电刷和手工将锈除干净,然后用水湿润,用1:2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抹压,混凝土表面找平。
(6)混凝土蜂窝、麻面和孔洞的剔凿部位,应先湿水后处理。凡
处理部位,应及时贴挂双层湿草袋(麻片),水泥砂浆凝固后,专人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人诛之的局面。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 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
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且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2)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以制度做保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3)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要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
(4)建设开发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制定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质量目标要求。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业务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约定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构、配件制作、安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按规定对其进行管理。
(5)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通病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或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监理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不合格的检验批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要保证监理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工程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
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如何预防由于工程设计原因产生的质量通病,我们认为对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要重点审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常发的质量通病。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
(二)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要选用或推荐使用质量无保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
件。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
(三)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验收的责任,尤其是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工程的验收,一定要认真把关,看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三、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例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PPR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则有效地克服了墙体返潮、结露的质量通病。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
例如,前些年推广应用的加气混凝土产品,由于其吸湿性强,潮湿后受冻造成了材料自身的剥离、脱落和墙体的破坏。经过实践的验
证,该产品不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再如陶粒砼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砼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而陶粒与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常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在建筑涂料的选择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寒冷地区,将含有可霉变物质的有机涂料使用在建筑物的热桥贯通处时,由于墙体的结露、潮湿提供了可霉变的环境,使涂料发生霉变,从而产生了墙面发霉、长毛的现象。
这些技术尚不成熟或其性能不适于某些地域特点的材料之所以会被推广应用于工程,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认识不全面,只注意到这些材料某些优良的特点,而没有认识到或忽略了其还存在不适于使用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是一些管理部门在新材料推广使用前,没有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或周密论证,并针对其性能特点 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从而使这种技术上尚未成熟或不适于地域特点的材料推出。结果在实际应用上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
所以在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应慎之又慎。尤其是对于需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有关部门更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实验验证。对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们认为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的使用特性,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材料特性不足的方面,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该材料的使用特性产生影响。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有无防控措施。
(二)新材料如属替代当地大量使用的某种淘汰产品时,则需要掌握形成新产品的原材料是否可就地取材,及原材料的贮量是否可足够供给。当推出的新产品需复合使用时,其复合体(如陶粒砌块和抹灰层的结合)工作性能是否可靠,如不可靠,有无其它替代产品。对新的建材产品的引进,最主要的是首先在本地区进行试点,经过验证适合于本地区使用的,方可进行大力推广。
四、结 论
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新材料应用方面,对防控质量通病措施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刘丽丽 混凝土结构表面质量的控制 工程质量 2004.09 2.孟谦 夯扩桩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补救处理 中国建设建筑施工 2004.11 3.陈仓雄 “质量通病”说可以休矣 工程质量 2006.08 4.张俏 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常遇到的解决方法 建筑结构
2006.06
第二篇:工程质量通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些通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业内人士已充分认识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如何预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些人著书立说,出版了诸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专著。各专业杂志经常发表有关防治通病的文章,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都根据本地区特点,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在这里,我主要想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及建筑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来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人诛之的局面。
(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且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三)完善质量体系
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以制度做保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验收
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五)严格按规定操作
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
(六)加强对现场设备的验收
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
(七)严格按照混凝土规范作业
要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
(八)提出质量目标要求
建设开发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制定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质量目标要求。
(九)严格遵法律法规
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业务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约定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构、配件制作、安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按规定对其进行管理。
(十)加强项目监理责任感
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通病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或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
(十一)保证监理公正性及有效性
监理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不合格的检验批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要保证监理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工程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
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如何预防由于工程设计原因产生的质量通病,我们认为对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健全的管理体系
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要重点审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常发的质量通病。
(二)加强技术人员从业水平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达到设计要求
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
(四)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构配件
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
(五)选用安全的建筑材料
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要选用或推荐使用质量无保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
(六)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技术标准执行
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
(七)严格遵国家法律法规
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验收的责任,尤其是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工程的验收,一定要认真把关,看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八)严格把关施工图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三、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例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PPR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则有效地克服了墙体返潮、结露的质量通病。
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
例如,前些年推广应用的加气混凝土产品,由于其吸湿性强,潮湿后受冻造成了材料自身的剥离、脱落和墙体的破坏。经过实践的验证,该产品不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再如陶粒砼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
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砼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而陶粒与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常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在建筑涂料的选择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寒冷地区,将含有可霉变物质的有机涂料使用在建筑物的热桥贯通处时,由于墙体的结露、潮湿提供了可霉变的环境,使涂料发生霉变,从而产生了墙面发霉、长毛的现象。
这些技术尚不成熟或其性能不适于某些地域特点的材料之所以会被推广应用于工程,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认识不全面,只注意到这些材料某些优良的特点,而没有认识到或忽略了其还存在不适于使用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是一些管理部门在新材料推广使用前,没有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或周密论证,并针对其性能特点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从而使这种技术上尚未成熟或不适于地域特点的材料推出。结果在实际应用上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
所以在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应慎之又慎。尤其是对于需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有关部门更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实验验证。对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们认为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了解材料特性
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的使用特性,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材料特性不足的方面,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该材料的使用特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2008奥运会水立方所使用的ETFE材料: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是一种人工高强度氟聚合物,如果ETFE覆层破损,可以用别的ETFE片来补缀。当遇到火时,ETFE材料变得柔软,并且
受热收缩,自然地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并且,它的自身的不粘结的无孔的表面,非常光滑,污垢、雪和雨水都不会存积。
所以必须就具体项目进行评估,弄清使用ETFE的目的。是为了建筑物的形象,为了透明度,为了结构,或是为了节能?对于小规模的项目或住宅工程,建议不要使用ETFE材料。
(二)掌握材料应用情况
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有无防控措施。
ETFE并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材料。ETFE材料的典型用法是,将它们两层或三层“焊接”在一起,平放着运送到工地。然后使它们膨胀成面板或“垫子”。ETFE“垫子”系统被用于屋顶时,可能增大雨声。因为这些“垫子”拉紧像一面鼓。ETFE材料在室内应用,例如作为办公室的墙面,表现出另外的声学问题。ETFE材料比玻璃和木头传送更多的声音。这使它不宜用于机场附近的会议中心或会议室。相反,ETFE材料对“自含的”(self-contained)的噪声区——例如水上公园有益的。从墙壁和地面反射声音,并且通过屋顶散发出去。
(三)了解材料贮量
新材料如属替代当地大量使用的某种淘汰产品时,则需要掌握形成新产品的原材料是否可就地取材,及原材料的贮量是否可足够供给。
(四)了解材料复合体
当推出的新产品需复合使用时,其复合体(如陶粒砌块和抹灰层的结合)工作性能是否可靠,如不可靠,有无其它替代产品。
(五)对材料进行地区性试点
对新的建材产品的引进,最主要的是首先在本地区进行试点,经过验证适合于本地区使用的,方可进行大力推广。
以上是我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新材料应用方面,对防控质量通病措施的一点浅显的认识。我认为,只要下决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
第三篇: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些通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在这里,我主要想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及建筑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来探讨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 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 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 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人人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人诛之的局面。
2、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 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且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3、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以制度做保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4、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 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5、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
6、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 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
7、要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 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
8、建设开发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制定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质量目标要求。
9、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业务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约定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构、配件制作、安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按规定对其进行管理。
10、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通病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或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
11、监理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 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不合格的检验批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要保证监理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工程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 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 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如何预防由于工程设计 原因产生的质量通病,我们认为对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要重点审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常发的质量 通病。
2、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 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
4、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
5、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要选用或推荐使用质量无保证的建筑材料和建 筑构配件。
6、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
7、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验收的责任,尤其是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工程的验收,一定要认真把关,看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8、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三、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例如塑 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 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 PPR 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则有效地克服了墙体返潮、结露的质量通病。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
例如,前些年推广应用的加气混凝土产品,由于其吸湿性强,潮湿后受冻造成了材料自身的剥离、脱落和墙体的破坏。经过实践的验证,该产品不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再如陶粒砼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砼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而陶粒与 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常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所以在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应慎之又慎。尤其是对于需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有关部门更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实验验证。对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们认为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的使用特性,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材料特性不足的方面,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该材料的使用特性产生 影响。
2、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材料在使用过程 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有无防控措施。
3、新材料如属替代当地大量使用的某种淘汰产品时,则需要掌握形成新产品的原材料是否可就地取材,及原材料的贮量是否可足够供给。
以上是我从工程质量管理、新材料应用方面,对防控质量通病措施的一点认识,我认为,只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第四篇:浅析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浅析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作者:
高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道路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些通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建筑业的权威已充分认识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从事建设管理工作多年,深感工程质量责任重大,意义重大。质量关系建设行业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大事,关系国家和地区大额度资金投资效率。因此关注建筑工程质量,收集质量信息,分析工程质量后,我认为在改善工程质量方面,我们还有好多工作须要做。而做好建设工程质量工作的前提是,充分认识质量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对于制约当前工程质量的几个因素的具体认识如下:
一、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例如我县桂花中路改造工程路面施工结束后,供水、通讯、热力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主路面随意凿沟开洞,破坏路面主体结构、甚至影响安全的质量通病。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施工不同步,有的在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就是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防控通病的发生。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
2、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以制度做保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能责任到人,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3、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要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
4、建设开发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制定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质量目标要求。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业务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约定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构、配件制作、安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按规定对其进行管理。
5、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通病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或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监理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不合格的检验批不能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在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通病,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二、工程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纸,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常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纸,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如何预防由于工程设计原因产生的质量通病,我认为对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要重点审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常发的质量通病。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
2、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要选用或推荐使用质量无保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认真履行质量验收的责任,尤其是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工程的验收,一定要认真把关,看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三、建设管理方面
项目法人负责制度是项目管理一切工作的基本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但我们有的地方项目法人负责制度执行不彻底甚至走样,这是一个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如面对当前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要求,有的业主常常缺乏制度和机构上的有力支持,不能适应新形势。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项目法人,有的往往在使用合同管理方式上,裹足不前,没有形成对业主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力支持。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行政人员参与工程项目业主工程管理。公务员参与公司经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样,就损坏了政府部门在工程建设中的形象,严重降低了政府部门在工程建设中的监督管理作用。
四、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和评标方面
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直接导致了素质差的,甚至“假借资质”的冒牌工程施工、监理等单位中标。这也是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的相当重要的因素。政府部门监管和招标投标评标工作的不严格,不仅导致了差素质的各类从业单位流入工程建设市场,同时也使得差素质的各类从业人员混入市场,并间接导致真正人才流失,这更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评标工作中,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条例规定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监察,严肃查处各类假借从业资质投标、中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要注重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评标工作质量。
五、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PPR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则有效地克服了墙体返潮、结露的质量通病。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再如陶粒砼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砼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而陶粒与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常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这些技术尚不成熟或其性能不适于某些地域特点的材料之所以会被推广应用于工程。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认识不全面,只注意到这些材料某些优良的特点,而没有认识到或忽略了其还存在不适于使用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是一些管理部门在新材料推广使用前,没有对其进行认真考察或周密论证,并针对其性能特点进行必要的实验验证,从而使这种技术上尚未成熟或不适于地域特点的材料推出。结果在实际应用上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所以在对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应慎之又慎。尤其是对于需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有关部门更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实验验证。对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认为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的使用特性,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材料特性不足的方面,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该材料的使用特性产生影响。认真调查了解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有无防控措施。材料如替代当地大量使用的某种淘汰产品时,则需要掌握形成新产品的原材料是否可就地取材,及原材料的贮量是否可足够供给。当推出的新产品需复合使用时,其复合体如陶粒砌块和抹灰层的结合工作性能是否可靠,如不可靠,有无其它替代产品。对新的建材产品的引进,最主要的是首先在本地区进行试点,经过验证适合于本地区使用的,方可进行大力推广。以上是我对防控质量通病措施的一点浅薄的认识。总之,建设工程质量工作千丝万缕!改善我们的工程质量任重道远。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事先抓预防,事中抓检查、整改、,事后抓处理、总结”的监理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的建立体系,加强安全施工要点的监督。只要下决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防控工作,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2.彭圣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5-46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4.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5.杨兴宗.谈工程施工中各个专业的协调管理[J]山西建筑,2008.8:232-233.
第五篇: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推荐)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施工通病 1.1施工通病
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1.2原因分析
1)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2)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3)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1.3 预防措施
1)提高管理层思想意识,将超前地预报、监控量测等纳入工序化管理;
2)项目部配备专门的测量及检测人员、设备,且负责人有一定的施工经验;
3)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使超前预报及量测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4)超前地质预报要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探测,利用各种探测的特点进行取长补短相互验证,保证探测的精度。
5)特殊地段特殊处理,对于高风险隧道、特殊地段要加强探测,将隐患提前暴露出来,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防治。2洞门施工通病 2.1洞门施工通病
1)洞门坍塌; 2)洞门表观质量差。2.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
1)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稳,造成洞口坍塌;
2)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3)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4)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2.3洞门坍塌预防措施
1)在洞口边仰坡开挖前先施工洞顶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冲刷边仰坡;
2)洞口边仰坡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挖,边开挖边防护,做好锚、网、喷防护工作,防止雨水冲刷。
3)根据洞口围岩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软弱围岩做好超前支护,并预留核心土开挖进洞;围岩较好,可采用超前小导管进洞,一般严格按照设计支护类型施工,局部适当加强,方可安全进洞。
4)洞口一般沉降量较大,衬砌施工时间较晚,施工时根据围岩情况适当增大沉降预留量,防止因围岩变形而侵占衬砌净空。2.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 1)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2)修补工艺欠佳。2.5洞门表观质量病防治措施
1)一般洞门形式很多,如果是混凝土现浇洞门,要求采用钢模板,且模板定位准确,涂抹脱模剂,施工后洞门美观;如果是大理石镶面洞门,砼浇筑表面只要平顺即可,后期大理石镶面时要求平顺、错缝、勾缝美观。
2)洞门模板安装及砼浇筑要严格控制,一次成型,如局部混凝土缺陷,应制定修补措施,按要求修补平顺,确保修补部分不脱落;局部不平顺采用手砂轮打磨平顺。3开挖施工通病 3.1开挖施工通病
1)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 2)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3.2光爆效果差原因分析
1)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2)周边眼位臵不准确,外差角偏大或不一致;
3)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导爆管的段数进行装药;
4)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3.3光爆效果差防止措施
1)根据不同的围岩制定相应的爆破方案,同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爆破的实际效果及时对爆破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增强光爆效果。
2)测量工作至少要一个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负责人员,根据测量情况画出开挖轮廓线,同时项目部测量组要经常对开挖断面进行复测,防止出错。
3)将有经验或司钻控制较好的开挖人员安排到钻周边眼,周边眼影响开挖轮廓线,决定光爆效果。
4)对经常超欠挖部位进行原因分析,及时调整钻眼方向、部位及装药量等措施及时消除。过大的欠挖或未爆掉部分应及时处理,防止影响下一个循环。3.4塌方原因分析
1)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断层破碎带未做预处理; 2)未及时改变开挖及支护方法,盲目追求进度。3.5塌方防止措施
塌方一般由围岩情况认识不准确或施工不规范造成,只有加强超前
探测和现场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避免塌方。高风险隧道尤其要做好超前探测,根据探测的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加固措施,可有效预防塌方。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超前探测,充分认识前方围岩岩性及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特殊地段要采用多种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式进行相互验证探测。2)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将施工措施执行到位。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是为加固围岩和保护围岩所采取的手段,不能为了追求进度而忽视,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的施工措施组织施工。
3)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围岩在塌方前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形,监控量测可及时发现围岩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塌方。同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及时施工衬砌,杜绝衬砌施工严重滞后,出现塌方隐患。
4初期支护施工通病 4.1初期支护施工通病
1)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2)锚杆数量、长度不够,类型不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未施作,拉拔力不足;
3)拱架加工几何尺寸不规范,钢架连接板焊接不牢,架立间距较大。
4.2喷射混凝土施工通病原因分析
1)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2)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控制不严,拌合站未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料;
3)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到位; 4)欠挖没有按要求处理;
5)喷射混凝土时在岩壁没有厚度标尺; 6)喷射工技术不熟练。4.3喷射混凝防止措施:
1)喷砼施工中严格控制砼配合比,不同的配合比严重影响喷砼强度和回填量,配合比比选中一般采用标号稍高的水泥比较好,回弹量少;
2)喷砼施工中喷枪手的熟练程度影响喷砼效果和回弹量,一般采用分层施作,每层厚度约3-5cm,喷枪口距离喷砼面距离80-120cm为宜;
3)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制定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确保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喷砼前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有欠挖及时处理到位; 5)喷砼厚度控制可采用钻孔或者预留孔检查。4.4锚杆施工通病原因分析
1)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或对设计图纸不清楚; 2)注浆(或锚固剂)不饱满,孔内空气未排尽或压力不够; 3)锚杆钻孔深度不够; 4)锚杆长度不够。4.5锚杆施工通病防止措施
1)锚杆是加固围岩防止塌方的有效的措施,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安全、质量意识。
2)锚杆施工一定清孔干净,砂浆或锚固剂填塞饱满,否则影响锚杆固结长度。
3)注浆锚杆要预留一定长度的止浆段(20-30cm)采用砂浆或锚固剂封堵,封堵好后再进行注浆,防止漏浆影响注浆效果。
4)对于中空注浆锚杆注浆时要控制注浆压力,注浆结束时要有一定的稳压时间(3-5min),保证注浆效果。4.6拱架施工通病原因分析
1)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
2)型钢拱架的弯曲设备对两端的弧度控制有偏差; 3)电焊工技术较差,责任心不强。4.7拱架通病防止措施
1)拱架加工时两端受加工设备影响经常加工不到位,在现场实际操作中采用焊接加长后再弯曲施工,可有效避免设备影响。
2)第一榀拱架加工好后,在加工场拼装检查拱架尺寸是否达到要求,防止大量加工后尺寸不符,影响现场安装。
3)拱架焊接要求很高,首先是焊工必须合格,焊接后对焊缝进行检查,焊缝必须饱满,不能有虚渣;拱架在煨弯加工时,焊缝不能开裂。
4)拱架安装时一定要保证拱架垂直于隧道中心线,偏移较大严重影响拱架受力。
5)拱架连接时因安装方向角度不对经常发生脚板对接不上,影响后续拱架连接,因此安装上部拱架时控制好拱架角度、方向。
6)拱架间一般有连接钢筋,连接最好焊接在拱架内腹板上,防止影响喷砼平顺度。
7)拱架锁脚锚杆作用非常大,一般施工下台阶时,上台阶拱架要悬空,主要靠锁脚锚杆控制,因此必须保质保量施工好锁脚锚杆。5衬砌施工通病 5.1质量问题及现象
1)衬砌背后存在空洞;
2)衬砌错台明显、漏浆、流沙严重,外观质量差; 3)衬砌的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4)衬砌渗漏水; 5)衬砌混凝土开裂; 6)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 7)排水沟排水不畅。5.2衬砌背后空洞病因分析
1)对超挖未按规范进行施工回填;
2)衬砌时拱顶灌注混凝土不饱满,振捣不够;
3)泵送混凝土在输送管远端由于压力损失,坡度等原因造成空洞;
4)防水板挂设是松弛度控制不到位。5.3衬砌背后空洞防止措施
1)隧道开挖面难免出现凹凸不平,对于小范围内因超挖等造成的陷坑,施工时一般采用衬砌混凝土回填,注意挂设防水板要紧贴岩面,松紧度适合;对于因塌方造成的深陷坑,在二衬施工前采用坍方处理措施回填平顺。
2)一般衬砌模板台车在拱顶部位前后各一个泵送砼预留孔,如果模板台车较长,可在中部再增加预留孔,防止隧道纵坡较大时浇筑砼不到位,衬砌施工后进行回填注浆。
3)新式衬砌模板台车在边墙、拱腰部位均安装有附着式振捣器,同时在砼浇筑时台车两侧各配两台插入式振捣器,从台车预留窗口进行分层振捣,这些可有效解决振捣问题。5.4衬砌表观质量差病因分析
1)衬砌台车刚度不够,模板整修不到位; 2)衬砌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泌水严重; 3)两侧未进行对称浇注; 4)浇注速度过快,台车上浮; 5)模板涂油太多,拆模后形成鱼鳞云;
6)局部模板未清理干净,拆模后形成“扒皮”掉块现象。5.5衬砌表观质量差防止措施
1)衬砌台车都是由正规厂家加工出来的,加工前都经过强度、刚度检算的,购买时要检查检算资料。
2)衬砌施工时如果衬砌模板台车搭接不超过0.5m,一般不会出现错台,因此衬砌施工前要规划好台车就位里程段落,避免出现较长的搭接。同时测量人员要有一定的施工经验,衬砌中线、高程控制好,模板台车两侧支距控制合适,防止出现过大、过小影响下一组台车就位。
3)衬砌砼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施工,设计配合比时要考虑泵送砼和易性要求,同时模板台车要涂脱模剂,脱模剂最好采用专用脱模剂,涂抹均匀,用量适中,可提高衬砌表面质量。
4)衬砌浇筑时要两侧分层对称浇筑,且混凝土自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防止离析。
5)如果模板台车上粘有部分混凝土,下次浇筑前必须清除干净,再涂抹脱模剂,否则影响影响下一组衬砌表面光洁度。
6)衬砌模板台车由于边墙脚现浇砼压力会上浮、端头压力会纵向移动等问题,因此衬砌施工前模板台车必须加固牢固,同时衬砌砼浇筑到圆心高度及拱腰时将台车所有丝杠再重新加固一次,防止台车因上浮部分丝杠松动,造成移位。5.6衬砌厚度不够病因分析
1)承包人质量意识不严,过程监控不到位; 2)开挖断面偏小或预留沉降量不足; 3)对欠挖的部分没有进行处理。5.7保证衬砌厚度措施
1)衬砌厚度必须要保证,在衬砌施工前要对初期支护断面进行检查,如有侵入衬砌净空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2)有些沉降量较大的隧道,在沉降观测时就要注意,如果设计预留的沉降量不满足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大预留量,但不能过大,防止造成人为超挖,浪费衬砌砼。5.5衬砌渗漏水病因分析
1)衬砌开裂;
2)防水、排水、引水设施不完善; 3)环向施工缝、变形缝处理存在质量缺陷,止水条、止水带安设不规范;
4)防水板破损、穿孔,焊缝不严密; 5)衬砌捣固不密实,存在孔洞或蜂窝; 6)防水材料不合格;
7)泄水孔数量不够或排水不通。5.6衬砌渗水防止措施
衬砌渗水一般由防排水施工不到位和衬砌自身不密实造成的,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防排水措施施工到位,衬砌砼浇筑密实,具体要做好下几个方面:
1)盲管安装到位,防水板施工前,要保证盲管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局部段落渗水较大要增加盲管数量,盲管必须和纵向排水管连接良好,保证排水效果。
2)防水板施工是衬砌防水的关键环节,目前市场上的防水板种类较多,防水板一定要质量合格;防水板连接最好采用焊接,施工过程中必须有质量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部分不平顺地段要加强检查,防止出现漏焊;对于钢筋混凝土衬砌在钢筋施工时要防止损坏防水板,如果有破损要通知防水板施工人员进行修补;防水板挂设要保证紧贴岩面,松紧度适度,防止砼浇筑时因压力扯破防水板。
3)施工缝、沉降缝处理:一般施工缝、沉降缝设计有预埋中埋式止水条或止水带,部分还有背贴式止水带等,背贴式比较好施工,紧贴防水板采用挡头板固定即可;中埋式止水条施工时要在衬砌端头中部预留相应尺寸的小曹(止水条的一半厚度),在一下组施工时将止水条镶入,固定牢固。中埋式止水带施工要求挡头板分层施工,从止水带位臵分成两层,保证止水带预留出来且不能破坏,这样严重影响挡头板施工,因此经常施工不到位,要求现场加强管理,保证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到位。
4)横向排水管要按设计预留,采用三通联接,保证排水能顺利流入水沟;纵向排水管一般为打孔波纹管,必须采用土工布包裹,防止泥沙进入影响排水效果。
5)衬砌砼浇筑过程中不能出现长时间停顿,所以要现场材料、发电机等必须准备齐全,防止中途停工,因为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容易出现缝隙,造成衬砌漏水;处理办法只有打孔注浆堵水,但打孔要浅,防止将防水板破坏。
6)衬砌砼一定要具备防水效果,一般设计为防水砼,在配合设计时要从多方面考虑,要保证和易性和防渗水要求,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施工。
7)衬砌砼浇筑时控制好砼自落高度,保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到位,模板台车窗口模板关闭严实防止漏浆等,保证砼衬砌密实,确保施工砼起到防水作用。5.7衬砌开裂病因分析
1)温差和砼的干缩; 2)碱骨料化学反应; 3)边墙基础下沉; 4)洞身偏压;
5)仰拱和边墙结合部位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6)拱部混凝土灌注困难或灌注中断而引起的开裂; 7)拆模时间太早,衬砌强度不足以支撑自重而开裂。5.8衬砌开裂防止措施
1)高标号砼水化热加大,施工后要进行洒水养护,不少于14d,防止表面干燥而引发龟裂。
2)衬砌砼材料必须选择合格的材料,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3)衬砌一般不会出现开裂,一般在洞口地段因偏压或地形运动造成衬砌开裂。因此在洞顶回填时要注意两边对称回填,对存在偏压的隧道,要加强衬砌强度或进行减压。
4)仰拱和边墙结合部位容易应力集中,在施工时保证边墙脚开挖到位,不能有欠挖,造成衬砌开裂。
5)控制衬砌脱模时间,根据不同季节隧道温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脱模时间和养护时间,防止出现砼脱落、开裂。
6)衬砌混凝土必须保证一次性浇筑到位,不能中途停顿,不利于防水也容易造成开裂降低衬砌强度,因此施工前必须材料储备充足、机具设备良好;同时在衬砌施工前对模板台车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变形,螺栓松动、焊接脱落等,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衬砌无法正常施工。
5.9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病因分析 1)立模不细致,不牢固,沟槽外沿没有按照线路中线控制; 2)盖板预制、安装质量差;
3)其他工序施工,多次掀起、搬动和碰撞而破损。5.10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控制措施
水沟电缆槽为隧道表面工程,表面施工质量影响隧道总体形象,因此要保证线性顺直,不能有错台、表面光洁。
1)水沟电缆槽必须进行测量放线控制,曲线根据半径大小,10m或20m中线高程控制,直线50m控制。模板采用整体钢模板,保证一次浇筑成型,模板涂抹脱模剂,保证外观质量,模板安装完成后技术人员检查模板安设情况,线性是否达标,加固是否牢固。
2)盖板预制采用预制场集中预制,采用定型钢塑模板,上下面留有标记,方便安装;盖板砼要求和易性良好,振动台振捣,确保表面光洁。
3)盖板预制好以后存放在预制场,待隧道沟槽施工完成,没有其它工序影响时再集中安放,安放时采用砂浆填塞盖板与基础的间隙,要求安装稳当,不晃动。5.11排水沟排水不畅病因分析
1)沟底纵坡设臵不规范,存在偏差,控制不准,沟底呈“波浪”状;
2)沟底纵坡坡度较小; 3)沟内有杂物,流路被堵塞; 4)沟底不平顺。5.12排水沟排水不畅防止措施
1)沟槽开挖到位,砼浇筑时保证线性顺直,保证沟槽顺畅,防止积水。
2)由于施工时洞内杂物较多,容易堵塞沟槽,要定期清理,方便洞内排水。
3)排水沟浇筑时模板安装顺直,加固牢固,浇筑砼时采用捣固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