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污水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质量通病 和预防措施
潘志荣
一、了解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一)、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指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所必须经历的各阶段、各环节的先后次序关系及相互联系。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建设准备、建设实施以及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六个阶段。
1、建设项目前期
(1)、编制项目建议书。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提出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2)、开展可行性研究和编制设计任务书。具体论证和评价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可行,并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设计任务书(也称计划任务书)的附件。设计任务书对是否上这个项目,采取什么方案,选择什么建设地点,作出决策。
(3)、进行设计。从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作出详尽规划。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段设计,即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的项目,可增加技术设计,按三个阶段进行
(4)、安排计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送请有条件的工程咨询机构评估,经认可,报计划部门,经过综合平衡,列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
2、施工阶段
(5)、进行建设准备。包括征地拆迁,搞好“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道路、平整土地),落实施工力量,组织物资订货和供应,以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6)、组织施工。准备工作就绪后,提出开工报告,经过批准,即开工兴建;遵循施工程序,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安装。
3、验收投产
(7)、生产准备。生产性建设项目开始施工后,及时组织专门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产准备工作
(8)、验收投产。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竣工工程进行验收(见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编造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见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并办理固定资产交付生产使用的手续。小型建设项目,建设程序可以简化
(9)、项目后评价。项目完工后对整个项目的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或与类似项目进行对比
(二)、工程实施阶段的基本程序
工程实施阶段的基本程序包含:施工图预算、工程发包-确定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图纸会审、组织开工、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工程决算
1、工程发包
(1)、两种方式:直接发包和招标发包
招标发包以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规模标准:
(2)、工程建设项目应进行公开招标规模标准:2.1.施工总承包概(预)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2.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2.3.项目规划、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等服务费用单项估算价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工程建设项目应进行邀请招标规模标准:3.1.施工总承包概(预)算价在人民币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3.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估算价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3.3.项目规划、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等服务费用单项估算价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规模标准以上的项目必须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邀请招标规模标准以下的项目属镇(乡)、村级的由各乡镇招投标中心组织实施,属机关部门的由各项目业主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主要包含进户工程(进户管道和化粪池)、截污纳管——污水管道工程、终端——污水处理池和湿地
污水管道工程施工包含管沟开挖、管道安装、检查井施工、管沟回填、闭水试验五道工序
(一)管沟开挖质量通病和预防
1、槽底超挖
1.1、产生原因:机械开挖一次性开挖到位,沟底不平顺,沟底局部存在尖锐石块。
1.2、可能产生的后果:管道变形或损坏,出现漏水或排水不畅
1.3、预防措施:
1.3.1、管沟开挖时,机械开挖不要一次性开挖到位,留20cm人工清理;
1.3.2、如一次开挖到位,可用平板振动器走一遍,确保沟底平顺,无尖锐石块突出;
1.3.3、如出现超挖现象应采用砂砾石或中粗砂砂回填压实;1.3.4、砂垫层按要求施工2、边坡塌方2.1、产生原因:沟边坡未按要求设置,一次性开挖深度过深。2.2、可能产生的后果:重复开挖,同时存在安全隐患2.3、预防措施:2.3.1、根据土的类别合理确定边坡坡度;2.3.2、对于较深的沟槽,宜分层开挖。2.3.3、开挖沟槽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 2.3.4、管沟开挖立即进行下一道工程施工
3、槽底泡水3.1、产生原因:雨季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不排水施工3.2、可能产生的后果:容易塌方,沟底变软,容易造成管道及检查井下沉3.3预防措施:3.3.1、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抽水,严禁浸水作业。3.3.2、沟槽见底后,随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否则应留20cm土层不挖作为保护层;3.3.3、局部浸水后基底土质变软需采用砂砾石或中粗砂换填
(二)管道安装的质量通病和预防1、坡度不顺,甚至出现倒坡现象1.1、产生原因:测量差错或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使管道在平面上产生位移,在立面上坡度不顺。1.2、可能产生的后果:污水排放不畅,甚至出现倒灌。1.3、预防措施:1.3.1、施工前加强测量放样,特别是对用户出户管高程,原地面高程,检查井设计高程进行复核;1.3.2、施工中加强管沟开挖装管前对管底高程及检查井底高程的复核
2、管道埋设过浅2.1、产生原因:
2.1.1、未按设计或规范施工;
2.1.2、施工前相关高程未进行复核,低处检查井过浅,造成到末端施工时管道深度无法调整。2.2、可能产生的后果:管道容易受压变形及损坏。
2.3、预防措施:
2.3.1、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施工,施工前及施工中加强高程复核;
2.3.2、管道施工遵循“先低后高、先深后浅”原则;
2.3.3、如遇管道深度确实达不到要求的,应联系设计进行管道加固。一般采用级配砂砾石、半刚性水泥混合料回填或混凝土加固
3、管道悬挂,支撑及加固不当
3.1、产生原因:施工班组缺乏技术力量和施工经验,擅自变更设计;加固方案未经设计、监理、业主同意,盲目施工。
3.2、可能产生的后果:管道沿防洪堤或挡墙敷设时,采用钢筋头或木头插入墙身作为支撑,支撑件易生锈腐烂;悬挂施工采用混凝土包管加固,底部又缺乏有效支撑。
3.3、预防措施:
加强设计变更、签证程序管理
(三)管沟回填的质量通病和预防
1、管沟一次性回填到位;回填料控制不严;密实度不足。1.1、产生原因:回填料控制不严,回填时未按规范要求分层夯实,特别是管道两侧及管道下半部份倒三角位置未回填到位。1.2、可能产生的后果:
回填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料含有尖锐石块,管道容易受压变形,损伤破损。路面恢复后时间不长就出现开裂下陷
1.3、预防措施:
1.3.1、确保砂垫层厚度;
1.3.2、控制回填料质量,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cm硬土块;
1.3.3、回填时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不得在雨天回填,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
1.3.4、分层回填,特别是管道两侧及管道下半部份倒三角位置回填到位,有条件的管顶25cm以下采用砂回填。
(四)检查井施工的质量通病和预防
1、井底施工不规范
1.1、产生原因:先做井,后浇底;井底垫层未施工;井底混凝土厚度不足;混凝土浇筑未经振捣,密实度不足;不排水施工。
1.2、可能产生的后果:井底裂缝,渗水,检查井整体下沉,井壁产生裂渗水。
1.3、预防措施:
1.3.1、加强施工程序管理,井底碎石垫层,井底混凝土质量按要求施工; 1.3.2、必须先浇筑井底混凝土,并达到一定强度后砌筑井壁; 1.3.3、做好施工排水工作。
2、井桶、溜槽施工不规范
2.1、存在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砌筑砂浆饱满度不足,砖块不洒水;粉刷质量欠佳,井外壁粉刷不到位甚至不粉刷;小口径管道与大口径管道连接井处施工,下游管道管顶高于上游管道;管道与井壁间未座浆。2.2、可能产生的后果:井壁裂缝,渗水;管道与井壁间有空隙;井内积水或倒流;井圈盖移位。
3、检查井深度不足,支管与总管高度相同,容易产生排水不畅,甚至产生倒流。
4、井盖移位,破裂下沉
产生原因:井盖安装未座浆,在路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井盖移位;井桶大于井座。
5、井盖周边路面产生裂缝、下陷
检查井外侧回填料欠佳,未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控制回填料质量,尽可能采用砂砾石料回填,并分层回填夯实。
(五)污水处理池及湿地施工的质量通病和预防
1、底板开裂下陷
1.1、产生原因:基底土质不均,基础底板浇筑质量欠佳 1.2、可能产生的后果:底板开裂下陷,造成池壁裂缝,漏水。1.3、预防措施:
1.3.1、严格执行基础验槽程序,基础开挖到设计高程后,提请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建设、勘测、施工单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3.2、如基槽土质不良,因提请设计变更,进行基础加固:(1)开挖到设计高程,还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一般继续挖深50-100深度,采用砂砾石、低强度混凝土、毛石砼加固处理;(2)如遇土质不均,局部为不良土质,部份为石方开挖的,一般采用不良土换填加固,同时石方开挖部份基础也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一点必须掌握尽可能确保基础持力层基本均匀。
2、池壁裂缝、渗漏(贯穿裂缝、深层裂缝、表面裂缝)
2.1、产生的原因:2.1.1、原材料质量;2.1.2、配合比不当,特别是水灰比过大;2.1.3、混凝土浇筑时内外温差太大;2.1.4、养护失当
2.2、预防措施:
2.2.1严格控制砼原材料质量,一般采用商品砼,但要同材料商明确:采用防水砼,适当控制水灰比;
2.2.2、控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 2.2.3、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2.2.4、拆模后尽快回填土;
2.2.5、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应重视未拆模时的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三、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和施工技术要点
(一)污水处理池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污水处理池、湿地体量不会很大,池壁高度也不是很高,一般宜采用全现浇混凝土施工,浇筑时宜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时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1)混凝土浇筑平台与池壁模板连成一体时,应保证池壁模板的整体稳固,避免模板振动变形而影响混凝土的硬化。
(2)非泵送退凝土的坍落度不大于80m,掺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150mm。应保证池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3)施工缝应事先清除干净,保持湿润,但不得积水。浇筑前施工缝应先铺15~20mm厚的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的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应过长。
(4)池壁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完成,浇筑层高度一般为振捣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防止漏振,沿池壁高度均匀摊铺;每层水平高差不超过400mm。
插人式振动器的移位间距不大于300mm,振捣棒要插入到下一层混凝土内50~l00mm,使下一层未凝固混凝土受到二次振动。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间歇时间不宜大于1h。用溜筒浇筑混凝土的落下高度(从溜嘴)不大于2m。
(5)池壁的混凝土浇到顶部应停lh,待混凝土下沉后再作二次振动,消除因沉降而产生的顶部裂缝。
(二)、混凝土养护技术要点:
夏季浇筑的砼,如养护不当,会造成砼强度降低或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对砼的养护。
1、砼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连续养护14天以上。
2、池壁在浇筑砼14天后方可拆模,养护时池壁顶设置洒水管,应确保各部位池壁湿润到位。
3、池底板及顶板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4、当完成规定的养护时间后拆模时,最好为其表面提供潮湿的覆盖层,池外及时回填土。
(三)、穿墙管施工技术要点:
套管加焊止水环法:在管道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处,预埋套管,防水套管的刚性或柔性做法由设计选定,套管上加焊止水环,套管与止水环必须一次浇固于混凝土结构内,且与套管相接的混凝土必须浇捣密实。止水环应与套管满焊严密,止水环数量按设计规定。套管部分加工完成后在其内壁刷防锈漆一道。安装穿墙管道时,对于刚性防水套管,先将管道穿过预埋套管,按图将位置尺寸找准,予以临时固定,然后一端以封口钢板将套管及穿墙管焊牢,再从另一端将套管与墙管之间的缝隙以防水材料(防水油膏、沥青玛王帝脂等)填满后,用封口钢板封堵严密。亦可于套管与穿墙之间加挡圏,两边嵌填 油麻和石棉水泥
(四)、施工缝的设置技术要点:
一般水池施工将水池底板、池壁、顶板分别整体浇筑,尽量不设或少设施工缝,1、防水混凝土底板边续浇筑,不留施工缝;
2、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3、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底板与池壁之间的施工缝设置位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且施工方便的部位(1)有八字墙的设置在底板八字墙上方15-20cm处,顶板八字墙以下15-20cm处;(2)无八字墙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
4、墙身过水部位设置施工缝的位置必须设置止水带。止水带一般采用40cm宽,2mm厚带凹槽的钢板。最简单的是采用凹槽。
(五)、污水处理池满水试验:
1、水池满水试验的前提条件
(1).池体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强度或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的防水层、水池外部防腐层施工以及池外回填土施工之前;
(3).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加预应力或水泥砂浆保护层喷涂之前;(4)、砖砌水池的内外防水水泥砂浆完成之后;
2、构筑物满水试验程序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有关资料整理
3、构筑物满水试验要求
(1)、注水 向池内注水分3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每次注水后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
(2)、外观观测
对大中型水池,可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在充水过程中,对池外观进行检查,渗水量过大时停止充水,进行处理。
(3)、水位观测
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24h。
(4)蒸发量的测定
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无盖水池的满水试验的蒸发量,可设现场蒸发水箱。
4、满水试验标准
水池构筑物满水试验,其允许渗水量按设计水位浸湿的池壁和池底总面积(m2)计算,钢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砖石砌体水池不得超过3L/(m2.d)。
第二篇: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推荐)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施工通病 1.1施工通病
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1.2原因分析
1)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2)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3)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1.3 预防措施
1)提高管理层思想意识,将超前地预报、监控量测等纳入工序化管理;
2)项目部配备专门的测量及检测人员、设备,且负责人有一定的施工经验;
3)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使超前预报及量测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4)超前地质预报要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探测,利用各种探测的特点进行取长补短相互验证,保证探测的精度。
5)特殊地段特殊处理,对于高风险隧道、特殊地段要加强探测,将隐患提前暴露出来,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防治。2洞门施工通病 2.1洞门施工通病
1)洞门坍塌; 2)洞门表观质量差。2.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
1)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稳,造成洞口坍塌;
2)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3)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4)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2.3洞门坍塌预防措施
1)在洞口边仰坡开挖前先施工洞顶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冲刷边仰坡;
2)洞口边仰坡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挖,边开挖边防护,做好锚、网、喷防护工作,防止雨水冲刷。
3)根据洞口围岩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软弱围岩做好超前支护,并预留核心土开挖进洞;围岩较好,可采用超前小导管进洞,一般严格按照设计支护类型施工,局部适当加强,方可安全进洞。
4)洞口一般沉降量较大,衬砌施工时间较晚,施工时根据围岩情况适当增大沉降预留量,防止因围岩变形而侵占衬砌净空。2.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 1)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2)修补工艺欠佳。2.5洞门表观质量病防治措施
1)一般洞门形式很多,如果是混凝土现浇洞门,要求采用钢模板,且模板定位准确,涂抹脱模剂,施工后洞门美观;如果是大理石镶面洞门,砼浇筑表面只要平顺即可,后期大理石镶面时要求平顺、错缝、勾缝美观。
2)洞门模板安装及砼浇筑要严格控制,一次成型,如局部混凝土缺陷,应制定修补措施,按要求修补平顺,确保修补部分不脱落;局部不平顺采用手砂轮打磨平顺。3开挖施工通病 3.1开挖施工通病
1)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 2)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3.2光爆效果差原因分析
1)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2)周边眼位臵不准确,外差角偏大或不一致;
3)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导爆管的段数进行装药;
4)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3.3光爆效果差防止措施
1)根据不同的围岩制定相应的爆破方案,同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爆破的实际效果及时对爆破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增强光爆效果。
2)测量工作至少要一个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负责人员,根据测量情况画出开挖轮廓线,同时项目部测量组要经常对开挖断面进行复测,防止出错。
3)将有经验或司钻控制较好的开挖人员安排到钻周边眼,周边眼影响开挖轮廓线,决定光爆效果。
4)对经常超欠挖部位进行原因分析,及时调整钻眼方向、部位及装药量等措施及时消除。过大的欠挖或未爆掉部分应及时处理,防止影响下一个循环。3.4塌方原因分析
1)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断层破碎带未做预处理; 2)未及时改变开挖及支护方法,盲目追求进度。3.5塌方防止措施
塌方一般由围岩情况认识不准确或施工不规范造成,只有加强超前
探测和现场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避免塌方。高风险隧道尤其要做好超前探测,根据探测的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加固措施,可有效预防塌方。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超前探测,充分认识前方围岩岩性及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特殊地段要采用多种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式进行相互验证探测。2)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将施工措施执行到位。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是为加固围岩和保护围岩所采取的手段,不能为了追求进度而忽视,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的施工措施组织施工。
3)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围岩在塌方前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形,监控量测可及时发现围岩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塌方。同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及时施工衬砌,杜绝衬砌施工严重滞后,出现塌方隐患。
4初期支护施工通病 4.1初期支护施工通病
1)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2)锚杆数量、长度不够,类型不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未施作,拉拔力不足;
3)拱架加工几何尺寸不规范,钢架连接板焊接不牢,架立间距较大。
4.2喷射混凝土施工通病原因分析
1)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2)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控制不严,拌合站未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料;
3)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到位; 4)欠挖没有按要求处理;
5)喷射混凝土时在岩壁没有厚度标尺; 6)喷射工技术不熟练。4.3喷射混凝防止措施:
1)喷砼施工中严格控制砼配合比,不同的配合比严重影响喷砼强度和回填量,配合比比选中一般采用标号稍高的水泥比较好,回弹量少;
2)喷砼施工中喷枪手的熟练程度影响喷砼效果和回弹量,一般采用分层施作,每层厚度约3-5cm,喷枪口距离喷砼面距离80-120cm为宜;
3)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制定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确保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喷砼前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有欠挖及时处理到位; 5)喷砼厚度控制可采用钻孔或者预留孔检查。4.4锚杆施工通病原因分析
1)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或对设计图纸不清楚; 2)注浆(或锚固剂)不饱满,孔内空气未排尽或压力不够; 3)锚杆钻孔深度不够; 4)锚杆长度不够。4.5锚杆施工通病防止措施
1)锚杆是加固围岩防止塌方的有效的措施,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安全、质量意识。
2)锚杆施工一定清孔干净,砂浆或锚固剂填塞饱满,否则影响锚杆固结长度。
3)注浆锚杆要预留一定长度的止浆段(20-30cm)采用砂浆或锚固剂封堵,封堵好后再进行注浆,防止漏浆影响注浆效果。
4)对于中空注浆锚杆注浆时要控制注浆压力,注浆结束时要有一定的稳压时间(3-5min),保证注浆效果。4.6拱架施工通病原因分析
1)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
2)型钢拱架的弯曲设备对两端的弧度控制有偏差; 3)电焊工技术较差,责任心不强。4.7拱架通病防止措施
1)拱架加工时两端受加工设备影响经常加工不到位,在现场实际操作中采用焊接加长后再弯曲施工,可有效避免设备影响。
2)第一榀拱架加工好后,在加工场拼装检查拱架尺寸是否达到要求,防止大量加工后尺寸不符,影响现场安装。
3)拱架焊接要求很高,首先是焊工必须合格,焊接后对焊缝进行检查,焊缝必须饱满,不能有虚渣;拱架在煨弯加工时,焊缝不能开裂。
4)拱架安装时一定要保证拱架垂直于隧道中心线,偏移较大严重影响拱架受力。
5)拱架连接时因安装方向角度不对经常发生脚板对接不上,影响后续拱架连接,因此安装上部拱架时控制好拱架角度、方向。
6)拱架间一般有连接钢筋,连接最好焊接在拱架内腹板上,防止影响喷砼平顺度。
7)拱架锁脚锚杆作用非常大,一般施工下台阶时,上台阶拱架要悬空,主要靠锁脚锚杆控制,因此必须保质保量施工好锁脚锚杆。5衬砌施工通病 5.1质量问题及现象
1)衬砌背后存在空洞;
2)衬砌错台明显、漏浆、流沙严重,外观质量差; 3)衬砌的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4)衬砌渗漏水; 5)衬砌混凝土开裂; 6)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 7)排水沟排水不畅。5.2衬砌背后空洞病因分析
1)对超挖未按规范进行施工回填;
2)衬砌时拱顶灌注混凝土不饱满,振捣不够;
3)泵送混凝土在输送管远端由于压力损失,坡度等原因造成空洞;
4)防水板挂设是松弛度控制不到位。5.3衬砌背后空洞防止措施
1)隧道开挖面难免出现凹凸不平,对于小范围内因超挖等造成的陷坑,施工时一般采用衬砌混凝土回填,注意挂设防水板要紧贴岩面,松紧度适合;对于因塌方造成的深陷坑,在二衬施工前采用坍方处理措施回填平顺。
2)一般衬砌模板台车在拱顶部位前后各一个泵送砼预留孔,如果模板台车较长,可在中部再增加预留孔,防止隧道纵坡较大时浇筑砼不到位,衬砌施工后进行回填注浆。
3)新式衬砌模板台车在边墙、拱腰部位均安装有附着式振捣器,同时在砼浇筑时台车两侧各配两台插入式振捣器,从台车预留窗口进行分层振捣,这些可有效解决振捣问题。5.4衬砌表观质量差病因分析
1)衬砌台车刚度不够,模板整修不到位; 2)衬砌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泌水严重; 3)两侧未进行对称浇注; 4)浇注速度过快,台车上浮; 5)模板涂油太多,拆模后形成鱼鳞云;
6)局部模板未清理干净,拆模后形成“扒皮”掉块现象。5.5衬砌表观质量差防止措施
1)衬砌台车都是由正规厂家加工出来的,加工前都经过强度、刚度检算的,购买时要检查检算资料。
2)衬砌施工时如果衬砌模板台车搭接不超过0.5m,一般不会出现错台,因此衬砌施工前要规划好台车就位里程段落,避免出现较长的搭接。同时测量人员要有一定的施工经验,衬砌中线、高程控制好,模板台车两侧支距控制合适,防止出现过大、过小影响下一组台车就位。
3)衬砌砼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施工,设计配合比时要考虑泵送砼和易性要求,同时模板台车要涂脱模剂,脱模剂最好采用专用脱模剂,涂抹均匀,用量适中,可提高衬砌表面质量。
4)衬砌浇筑时要两侧分层对称浇筑,且混凝土自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防止离析。
5)如果模板台车上粘有部分混凝土,下次浇筑前必须清除干净,再涂抹脱模剂,否则影响影响下一组衬砌表面光洁度。
6)衬砌模板台车由于边墙脚现浇砼压力会上浮、端头压力会纵向移动等问题,因此衬砌施工前模板台车必须加固牢固,同时衬砌砼浇筑到圆心高度及拱腰时将台车所有丝杠再重新加固一次,防止台车因上浮部分丝杠松动,造成移位。5.6衬砌厚度不够病因分析
1)承包人质量意识不严,过程监控不到位; 2)开挖断面偏小或预留沉降量不足; 3)对欠挖的部分没有进行处理。5.7保证衬砌厚度措施
1)衬砌厚度必须要保证,在衬砌施工前要对初期支护断面进行检查,如有侵入衬砌净空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2)有些沉降量较大的隧道,在沉降观测时就要注意,如果设计预留的沉降量不满足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大预留量,但不能过大,防止造成人为超挖,浪费衬砌砼。5.5衬砌渗漏水病因分析
1)衬砌开裂;
2)防水、排水、引水设施不完善; 3)环向施工缝、变形缝处理存在质量缺陷,止水条、止水带安设不规范;
4)防水板破损、穿孔,焊缝不严密; 5)衬砌捣固不密实,存在孔洞或蜂窝; 6)防水材料不合格;
7)泄水孔数量不够或排水不通。5.6衬砌渗水防止措施
衬砌渗水一般由防排水施工不到位和衬砌自身不密实造成的,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防排水措施施工到位,衬砌砼浇筑密实,具体要做好下几个方面:
1)盲管安装到位,防水板施工前,要保证盲管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局部段落渗水较大要增加盲管数量,盲管必须和纵向排水管连接良好,保证排水效果。
2)防水板施工是衬砌防水的关键环节,目前市场上的防水板种类较多,防水板一定要质量合格;防水板连接最好采用焊接,施工过程中必须有质量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部分不平顺地段要加强检查,防止出现漏焊;对于钢筋混凝土衬砌在钢筋施工时要防止损坏防水板,如果有破损要通知防水板施工人员进行修补;防水板挂设要保证紧贴岩面,松紧度适度,防止砼浇筑时因压力扯破防水板。
3)施工缝、沉降缝处理:一般施工缝、沉降缝设计有预埋中埋式止水条或止水带,部分还有背贴式止水带等,背贴式比较好施工,紧贴防水板采用挡头板固定即可;中埋式止水条施工时要在衬砌端头中部预留相应尺寸的小曹(止水条的一半厚度),在一下组施工时将止水条镶入,固定牢固。中埋式止水带施工要求挡头板分层施工,从止水带位臵分成两层,保证止水带预留出来且不能破坏,这样严重影响挡头板施工,因此经常施工不到位,要求现场加强管理,保证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到位。
4)横向排水管要按设计预留,采用三通联接,保证排水能顺利流入水沟;纵向排水管一般为打孔波纹管,必须采用土工布包裹,防止泥沙进入影响排水效果。
5)衬砌砼浇筑过程中不能出现长时间停顿,所以要现场材料、发电机等必须准备齐全,防止中途停工,因为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容易出现缝隙,造成衬砌漏水;处理办法只有打孔注浆堵水,但打孔要浅,防止将防水板破坏。
6)衬砌砼一定要具备防水效果,一般设计为防水砼,在配合设计时要从多方面考虑,要保证和易性和防渗水要求,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施工。
7)衬砌砼浇筑时控制好砼自落高度,保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到位,模板台车窗口模板关闭严实防止漏浆等,保证砼衬砌密实,确保施工砼起到防水作用。5.7衬砌开裂病因分析
1)温差和砼的干缩; 2)碱骨料化学反应; 3)边墙基础下沉; 4)洞身偏压;
5)仰拱和边墙结合部位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6)拱部混凝土灌注困难或灌注中断而引起的开裂; 7)拆模时间太早,衬砌强度不足以支撑自重而开裂。5.8衬砌开裂防止措施
1)高标号砼水化热加大,施工后要进行洒水养护,不少于14d,防止表面干燥而引发龟裂。
2)衬砌砼材料必须选择合格的材料,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3)衬砌一般不会出现开裂,一般在洞口地段因偏压或地形运动造成衬砌开裂。因此在洞顶回填时要注意两边对称回填,对存在偏压的隧道,要加强衬砌强度或进行减压。
4)仰拱和边墙结合部位容易应力集中,在施工时保证边墙脚开挖到位,不能有欠挖,造成衬砌开裂。
5)控制衬砌脱模时间,根据不同季节隧道温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脱模时间和养护时间,防止出现砼脱落、开裂。
6)衬砌混凝土必须保证一次性浇筑到位,不能中途停顿,不利于防水也容易造成开裂降低衬砌强度,因此施工前必须材料储备充足、机具设备良好;同时在衬砌施工前对模板台车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变形,螺栓松动、焊接脱落等,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衬砌无法正常施工。
5.9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病因分析 1)立模不细致,不牢固,沟槽外沿没有按照线路中线控制; 2)盖板预制、安装质量差;
3)其他工序施工,多次掀起、搬动和碰撞而破损。5.10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控制措施
水沟电缆槽为隧道表面工程,表面施工质量影响隧道总体形象,因此要保证线性顺直,不能有错台、表面光洁。
1)水沟电缆槽必须进行测量放线控制,曲线根据半径大小,10m或20m中线高程控制,直线50m控制。模板采用整体钢模板,保证一次浇筑成型,模板涂抹脱模剂,保证外观质量,模板安装完成后技术人员检查模板安设情况,线性是否达标,加固是否牢固。
2)盖板预制采用预制场集中预制,采用定型钢塑模板,上下面留有标记,方便安装;盖板砼要求和易性良好,振动台振捣,确保表面光洁。
3)盖板预制好以后存放在预制场,待隧道沟槽施工完成,没有其它工序影响时再集中安放,安放时采用砂浆填塞盖板与基础的间隙,要求安装稳当,不晃动。5.11排水沟排水不畅病因分析
1)沟底纵坡设臵不规范,存在偏差,控制不准,沟底呈“波浪”状;
2)沟底纵坡坡度较小; 3)沟内有杂物,流路被堵塞; 4)沟底不平顺。5.12排水沟排水不畅防止措施
1)沟槽开挖到位,砼浇筑时保证线性顺直,保证沟槽顺畅,防止积水。
2)由于施工时洞内杂物较多,容易堵塞沟槽,要定期清理,方便洞内排水。
3)排水沟浇筑时模板安装顺直,加固牢固,浇筑砼时采用捣固密实。
第三篇: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崇州市经六路道路建设项目
市政道路工程
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四川亮飞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目 录
1:----------------------路边积水 2:----------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3:--------------------管道渗漏水 4:检查井变形、下沉,致使路面开裂 5: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6: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固,容易脱落 7:----------------------钢筋工程 8:----------------------模板工程 9:----------------------砼工程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开展市政工程建设,伴随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质量通病,例如排水系统、路基与路面和辅助性设施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我施工项目部结合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现就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较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等方面做出以下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一.路边积水
1.产生原因
(一)雨水井或管道被垃圾堵塞,导致流速减慢,路面的水不能及时排走,或者由于部分雨水井或管道被完全堵塞而造成积水。
(二)施工疏忽和测量出错,路面及管道产生积水,甚至出现倒坡现象,以及雨水井处井盖比四周高而引起路边积水。
(三)由于排水口设在人行道路沿石处下方,排水口十分狭小容易堵塞。2.预防措施
(一)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管道封堵与开封都必须得做好记录并加强检查力度。
(二)讲究文明施工,严禁泥浆排入管道,防止堵物流入管中。
(三)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养护管理,消除垃圾、防止堵塞,保证雨水井和管道畅通。
(四)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五)必须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施工,并且必须进行检验误差,完全符合要求之后才能交付施工。(六)在施工中尽可能的避免排水口设于人行道路沿石下方,并且应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并确保排水口的畅通。
二.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1.产生原因
(一)管道渗漏水,使得回填覆土层水土流失而沉陷,最终导致路面开裂或沉降。
(二)管槽及检查井周边回填填土不符合要求,如填土中夹带块状物不,填料质量欠佳等原因影响压实质量效果,危及路基的安全。
2.预防措施
(一)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使路基填方以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的规定。
(二)在路基总宽度范围内,必须采用水平分层方法来填筑。在回填土时必须结合回填的位置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填料和压实机器,以确保质量。
(三)必须注重回填土的质量,严禁回填任何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或腐植土等,避免影响压实效果,导致沉陷。
(四)严格控制回填料的含水量,使其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注意雨后施工前,必须得先排干水,然后再分层次随填随压密实。
三.管道渗漏水
1.产生原因
2.管道周边回填填土不符合要求引起不均匀沉陷,导致管口接口开裂破损,甚至出现管道断裂脱节,从而造成管道渗漏水不良后果。
(一)管道管材质量不合格,极容易产生漏水。
(二)检查井施工质量不合格,且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存在渗漏。(三)闭水试验测试不合格,甚至于没做。(四)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2.预防措施
(一)必须认真按规范要求施工,所用管材必须保证合格,确保管道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施工方必须注重回填土的质量,要保证回填土的合格,以确保质量,禁止回填任何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或腐植土等不合格回填物,避免沉陷。
(三)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得遗漏,抹面前必须清洁和湿润表面,在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假如遇有地下水时,应该随砌筑及时完成抹面和勾缝,不能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勾缝或内抹面。
(四)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做闭水试验。
(五)尽量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确保质量,应预设排水孔在管内底处,便于排干和试验时进行检查。
四.检查井变形、下沉,致使路面开裂
1.产生原因
绝大多数雨水井以及检查井都选在行车道上,部分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行车道上井背宽度比较小时,回填夯实特别困难,压实度检查也很难进行。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发生的疏忽,很可能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和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容易引起路面开裂。
2.预防措施
(一)雨水井及其检查井完成砌筑后,用中粗砂分层回填方式回填井与工作坑之间存在的较小间隙,并使用插入式振动棒通过灌水振动进行夯实,以确保间隙回填土的密实。
(二)要警防不均匀沉降。首要是确保施工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操作,把好各工序的质量关,将沉降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根 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对检查井进行基础的处理,控制检查井和路面间的不均匀沉降,达到管槽回填的密实度要求。
(三)应严格控制井室与井口中心位高度,仔细检查井砌筑质量,防止井体出现变形。
(四)仔细做好检查井的垫层和基层工作,预防井体下沉引起沉陷。
(五)要保证检查井井盖与其座要配套,在安装时要求座浆饱满,选择适合的面底和轻重型号,安装铁爬时要控制好第一步位置,平面位置必须准确。
五.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1.产生原因
(一)水泥质量不合格,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的水灰比例过大,使其表面强度降低,导致施工完毕后容易磨损易起砂。
(二)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好收抹和压光时间,在混凝土的表面洒水或干水泥,在路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或养护就提前施加各种荷载从而引起路面表皮脱皮或开裂。
(三)混泥土的比例不合格、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较短,没有均匀使灰料拌合,导致石子过于集中振不出水泥浆。
(四)没有严格按操作规范浇筑混凝土,错牾的下料高度,出现振捣或漏振情况,未及时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致使路面不密实。
(五)没有严密拼装模板,表面的清理工作不到位,没有均匀涂刷脱膜剂甚至局部漏刷。
(六)在施工时,留置施工缝不当而引起路面裂缝。
2.预防措施
(一)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控制好面层的收抹和压光时间,严厉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洒水或干水泥的行为。
(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水泥的数量,稳定水泥安定性。(三)清理干净模板面,均匀涂刷脱膜剂,不允许漏刷,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浇筑混凝土,严防振捣或漏振,并应及时排除混泥土中的气泡。
(四)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料比例,合理的水灰比和砂子率,控制好砂石的含泥量,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还应及时抹压板面。
(五)合理选用材料,水泥应选用收缩性小和水化热小的,浇筑混凝土应尽量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里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应按施工规范正确留置。
(六)合理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力度以及适当延长养护的时间,在混泥土上覆盖草袋、草帘,避免阳光的暴晒,控制好洒水时间,保持混泥土湿润。
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固,容易脱落。1.产生原因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是一个特殊的位置,因而此处的道板需要切割、且高于人行道路面。一只要安装的质量不合格,就容易发生道板脱落的现象。这也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常常出生的质量问题。
2.预防措施
(一)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在进行技术交底中,应该向施工队伍提出特别的要求,且在施工中应特别强调盲道口的施工质量,(二)保证干湿度、砂浆标号以及砂浆的饱满度达到要求,在必要时可以提高盲道口的砂浆标号的等级。
七.钢筋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钢筋表面锈蚀、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绑扎节点松脱、钢筋保护层不足、梁抗震135°箍筋漏弯、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钢筋搭接焊不符焊接规定、板的负弯筋没有设马凳或被踩弯等。
②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钢材应按公司指定的符合要求厂家采购。b.对锈蚀严重、带有颗粒状或片状的老锈钢筋不得使用。c.浇筑砼前对伸出板面的柱筋应认真核对位置,并至少绑有两个箍筋固定,以防错位.d.铁丝绑扎应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节点松脱时重新绑牢。
e.搭接焊的钢筋的预弯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再行施焊。
f.钢筋的保护层数量应满足需要。板的负弯筋应用垫块保护,安装预埋管线或浇筑砼时,不得踩踏板的负弯筋。
八.模板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爆模、未起拱、缝隙大等。
②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模板工程应有设计施工方案,模板支撑(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架)应能承受新浇筑砼的重量、模板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b.砼梁≥4 m时应按规定起拱
c.木模板应弹线修边,安装拼板应严格控制缝隙。
d.砼浇筑前,木模湿润水要足够。
e.旧模板翻转使用时板上的灰疙瘩应消除干净。
九.砼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表面损伤如蜂窝、露筋、孔洞、夹渣,成型规格偏差如板面不平、歪斜、凹凸,内部缺陷如强度偏低、匀质性差、裂缝等。
②重点加强对砼的养护,具体为:
a.施工完7天内专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7天扣进行淋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b.在未拆模之前,在模板外侧淋水,保证模板内侧的水分不过早蒸发,拆模后挂麻袋养护14天。
③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浇筑时应认真振捣、严防漏振。
b.施工缝处夹有木屑、水泥浆块等杂物应消除干净。c.模板安装完后应测量板面标高,并做板厚的控制点。d.预埋塑料管如有两根塑料管重叠处应适当加筋,以防因塑料管与砼握裹力差而产生板裂缝。
e.严格控制砼的质量和振捣时间,防止离析现象。f.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总之,为了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保证工程质量,我单位项目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通病,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四川亮飞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第四篇: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钢筋制作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钢筋开料切断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 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⑵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机械必须设置防护装置,注意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 电保护开关。
⑵工作场所保持道路畅通,危险部位必须设置明显标志。⑶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识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产品保护
⑴各种类型钢筋半成品,应按规格、型号、品种堆放整齐,挂 好标志牌,堆放场所应有遮盖,防止雨淋日晒。
⑵转运时钢筋半成品应小心装卸,不应随意抛掷,避免钢筋变形。
二、钢筋绑扎与安装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⑵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⑶钢筋骨架吊将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⑷钢筋骨架绑所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⑸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⑹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应及时调整。
⑺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是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人工抬运钢筋,上肩卸料要注意安全。
⑵起吊或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在钢筋林立的场所,雷雨时不准操作和站人。
⑶在高空安装钢筋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产品保护
⑴成型钢筋、钢筋网片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压弯变形。
⑵成型钢筋不准踩踏,特别注意负筋部位。
⑶运输过程注意轻装轻卸,不能随意抛掷。
⑷成型钢筋长期放置未使用,宜室内堆放垫好,防止锈蚀。
三、钢筋闪光焊接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对焊焊接时出现表面烧伤、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接头结合不良、接头氧化缺陷、接头过烧缺陷、热影响区淬火脆裂以及接头区域有裂纹等现象。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对焊前应清理钢筋与电极表面污泥、铁锈。使电极接触良好,以免出现“打火”现象。
⑵对焊完毕不要过早松开夹具,连接头处高温时不要抛掷钢筋接头,不准往高温接头上浇水,较长钢筋对接应安置台架上。
⑶对焊机选择参数,包括功率和二次电压应与对焊钢筋时相匹配,电极冷却水的温度,不超过40°C,机身应接地良好。
⑷闪光火花飞贱的方向要有良好的防护安全设施。产品保护
⑴钢筋焊接半成品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整齐,堆放场所应有遮盖,防止日晒雨淋。
⑵转运钢筋对焊半成品不能随意抛掷,以免钢筋变形。
四、钢筋电弧焊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焊接过程中要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加强焊缝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⑵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⑶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以及钢筋轴线等应符合有关规定,保证焊缝尺寸符合要求。
⑷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⑸钢筋电弧焊时不能忽视因焊接而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采取下列措施:a、对称施焊,b、分层轮流施焊,c,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焊机必须接地良好,不准在露天雨水的环境下工作。
⑵焊接施工场所不能使用易燃材料搭设,现场高空作业必须带安全带,焊工操作要配戴防护用品。产品保护
焊接半成品不能浇水冷却,待冷却后方能移动,并不能随意抛掷。
五、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在顶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钟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扶正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钢筋焊接结束时,应立即并检查钢筋是否顺直。如不顺直,要立即趁钢筋还在热塑状态时将其板直,然后稍延滞1~2分钟后卸下夹具。
⑵电渣压力焊焊接工艺适用于直径16~40mm的Ⅰ级、Ⅱ级钢筋的焊接,当采用其他品种、规格的钢筋进行焊接时,其焊接工艺的参数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彩。
⑶焊剂要妥善存放,以免受潮弯质。⑷焊接工作电压和焊接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在施工时不得随意变更参数,否则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⑸接头偏心和倾斜: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冷却使上钢筋倾斜;夹具长期使用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⑹咬边:主要发生于上钢筋。主要原因是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溶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⑺未熔合:主要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焊接电流过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⑻焊包不匀:焊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一边大一边小,小的一面其高不足2mm;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均。主要原因是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顶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匀或采用铁丝球引弧时,铁丝球安放不正,偏正一边。
⑼气孔:主要原因是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⑽钢筋表面烧伤: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夹具电极不干净;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⑾夹渣:主要原因是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顶压力太小,上钢筋在深化过程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表面不清洁。
⑿成型不良: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焊接过程中焊剂泄漏,深化铁水推动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电渣 焊使用的焊机设备外壳应接零或接地,露天放置的焊机有防雨遮盖。
⑵焊接电缆必须有完整的绝缘,绝缘性能不良的电缆禁止使用。
⑶在潮湿的地方作业时,应用干燥的木板或橡胶片等绝缘物作垫板。
⑷焊工作业,应穿戴焊工专用手套、绝缘鞋、手套及绝缘鞋应保持干燥。
⑸在大、中雨天时严禁进行焊接施工。在细雨天时,焊接施工现场要有可靠的遮蔽防护措施,焊接设备要遮蔽好,电线要保证绝缘良好,焊药必须保持干燥。⑹在高温天气施工蚶,焊接施工现场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⑺用于电渣焊作业的工作台、脚手架,应牢固、可靠、安全、适用。成品保护
⑴不准过早拆卸卡具,防止接头弯曲变形。
⑵焊后不得砸钢筋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接头浇水。
⑶焊接时应搭好架子,不准踩踏其他已绑好的钢筋。
六、钢筋气压焊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在施焊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加热温度,温度过高时,会发生金属过烧现象;温度过低时,压焊面难以良好熔合及墩粗区不能形成合适的形状。
⑵为了保证两钢筋焊接的同心度,应注意在安装接长钢筋时,须将两钢筋对齐夹紧,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施焊。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供气装置的使用应遵照国家劳动总局(79)劳总锅字18号文公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督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施焊作业应参照GB9448《焊接与切割安全中气焊安全规定执行。氧气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0.8Mpa,乙炔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0.1Mpa。
⑵作业地点附近及其下方,不得有易燃品、爆炸品。不准将点燃的焊炬随意卧放在模板或楼板上。
⑶施焊现场应该设置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龙头等,但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⑷油泵、油缸、胶管等整个液压系统各连接处不得漏油。应注意防止因胶管微裂而喷出油雾,引起燃烧或爆炸。
⑸焊接操作人员应配戴气焊防护眼镜和手套。
⑹熄灭炬火焰时或发生回火时,均应先关闭焊炬乙炔阀,再关氧气阀。产品保护
⑴每个接头焊接完成后,不能过早拆除夹具,以免造成钢筋弯曲变形。
⑵每个接头焊接完成后,应待其自然冷却,不得采用浇水冷却的方法降温。
七、锥螺纹连接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连接套规格必须与钢筋一致。
⑵接连钢筋时必须将力矩板手调到规定钢筋接头拧紧值,不要超过扭紧力矩值。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锥螺纹钢筋接头套丝及连接钢筋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⑵进行高空作业和用电操作人员须遵守《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产品保护
被连接的钢筋套丝质量经检验合格后,成品用塑料保护盖保护。
八、钢筋冷挤压连接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套管的几何尺寸圾钢筋接头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
⑵钢筋的连接端和套管内壁不准有油污、铁锈、泥沙;套管接头外边的油脂必须擦干净。
⑶柱子钢筋接头要高出混凝土面1m,以利于钢筋挤压连接作业。⑷不准砸平带肋钢筋花纹。
⑸钢筋端部要平直,如有弯折,必须予以矫直。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不准硬拉电线或高压油管。⑵高压油管不得打死弯。
⑶参加钢筋冷挤压的人员必须培训、考核、持上岗证。⑷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有关规定。产品保护
连接成品不得随意抛砸。
第五篇:光伏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昔阳30MW光伏发电项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章)年 月 日
批
准:审
核:编
写: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目 录
一 总 则.......................................................................1 二 工程概况....................................................................1 三 基本规定....................................................................1 四 管理措施....................................................................2 五 质量通病防治内容............................................................2 1 土建工程.....................................................................2 2 安装工程....................................................................16
昔阳30MW光伏发电项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总则
为进一步提昔阳30MW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杜绝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发生,全面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逐步消除施工中有较大影响和影响观感质量的质量通病,促进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工程顺利达标投产、争创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质量通病重点治理工作要求,特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要求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各参建队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
二、工程概况
昔阳30MW光伏项目位于山西省昔阳西寨风电场内,规划容量 30MW,场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3°19′ 47.34“~113° 32′ 35.11”、北纬 37° 27′ 29.51“~37° 42′ 31.55”,光伏电站海拔高度为 1303~1678m。项目周边交通十分便利,昔阳西寨风电场总容量 200MW,已配套建设一座 220kV 升压站。本期初拟新增光伏发电容量 30MW,以 2 回集电线路接入昔阳西寨 200MW 风电场 220kV 升 压站 35kV 侧。通过风电场已有升压站一并送出,光伏场区距升压站约 9km。
本项目组件容量为30MW,拟设置30 个1MW 光伏发电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配置2 台500kW 逆变器,共60 台500kW 逆变器与1 台1000kVA 分裂升压变。本项目不单独建设升压站,与昔阳西寨200MW风电场项目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
本项目的建设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有促进作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有利于优化当地的电源结构,缓解当地的用电压力;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
三、基本规定
质量通病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各参建单位质量职责主体按各自职责开展质量通病整治活动。
施工项目部成立质量通病防治组织机构,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组 长:张建亮 副组长:许晋生
成 员:李强、张士东、吕伟、陈迪
施工项目部质量通病防治及控制措施报监理审查、批准。报建设单位备案后予以实施。
四、管理措施 项目部利用每月安全、质量检查活动,把质量通病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计划、实施、检查、整改。定期组织班组、各施工小组对质量通病整治进行专项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对已暴露出的质量通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不断提高通病防治的实效性。必须做原材料和构配件的
1.2.1 现象
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1.2.2 原因分析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1.2.3 防治措施
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二)土主回填 2.1 填方边坡塌方 2.1.1 现象
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2.1.2 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2.1.3 防治措施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2.2 回填土不密实 2.2.1 现象
回填土塌陷或裂缝 2.2.2 原因分析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2.2.3 防治措施
(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土料过筛;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时,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三)、模版工程 3.1 轴线位移 3.1.1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风机基础实际位置与设计轴线位置有偏移。3.1.2 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6)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1.3 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3.2 标高偏差 3.2.1 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3.2.2 原因分析
(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3.2.3 防治措施
(1)有效设置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3.3 脱模剂使用不当 3.3.1 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3.3.2 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现装饰质量。3.3.3 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
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四)钢筋工程
4.1 条料弯曲 4.1.1 现象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4.1.2 原因分析
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4.1.3 预防措施
减轻条料弯曲程度。4.1.4治理方法
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位以伸直。4.2 成型尺寸不准 4.2.1 现象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4.2.2 原因分析
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4.2.3 预防措施
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向角底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现两边分画。
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4.2.4 治理方法
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Ⅰ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4.3 骨架外形尽寸不准 4.3.1 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4.3.2 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4.3.3 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4.3.4 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4.4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够 4.4.1 现象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风机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4.4.2 原因分析
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高度不准。4.4.3 预防措施
检查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高度是否准确,如不准确及时调整。4.4.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风机基础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4.5 露筋 4.5.1 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4.5.2 原因分析
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4.5.3 预防措施
钢筋支架垫层垫得适量可靠;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4.5.4 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处长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4.6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4.6.1 现象
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4.6.2 原因分析
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4.6.3预防措施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4.6.4 治理方法
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
(五)现浇混凝土工程
5.1 麻面 5.1.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5.1.2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去过多,而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干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5.1.3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6)拆模不应过早。5.1.4 治理方法
(1)表面尚需作装饰抹灰的,可不作处理。
(2)表面不再作装饰的,应在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帘英明袋进行保湿养护。5.2 蜂窝 5.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硬度和耐久性降低。5.2.2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未及时振捣就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5)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松动或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5.2.3 预防措施
(1)要求商混站认真设计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同时加强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应拌合均匀,其搅拌延续时间符合要求,坍落度应适量。
(3)混凝土下料高度如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4)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5)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合适的振捣时间一般是: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
(6)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
5.3.2 原因分析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而在下部形成孔洞。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从而形成特大的蜂窝。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或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5.3.3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易于充满模板,并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实。
(2)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成40º-50º角斜向振捣。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使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动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3)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4)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浇筑板时为1.0m),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
(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5.3.4 治理方法
(1)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应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修补或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2)一般孔洞处理方法是:将孔洞周围的枪以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光。
(3)对面积大而深进的孔洞,按(2)项清理后,在内部埋压浆管、排气管,填清洁的碎石(粒径10-20mm),表面抹砂浆或浇筑薄层混凝土,然后用水泥压力灌浆方法进行处理,使之密实。5.4 酥松脱落 5.4.1 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脱落等现象,表面强度比内部要低很多。
5.4.2 原因分析
(1)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厝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5.4.3 防治措施
(1)表面较浅的酥松脱落,可将酥松部分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5.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2)较深的酥松脱落,可将酥松和突出颗粒凿去,刷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支模,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强力捣实,并加强养护。5.5 缝隙、夹层 5.5.1 现象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平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5.5.2 原因分析
(1)施工缝或后浇缝带,未经接缝处理,将表面水泥浆膜和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充分湿润,就继续浇筑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在施工间歇时,施工缝处掉入锯屑、泥土、木块、砖块等杂物,未认真检查清理或未清除干净,就浇混凝土,使施工缝处成层夹有杂物。
(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下料,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拉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密实;或浇筑混凝土接缝时,留槎或接槎时振捣不足。
(5)柱头浇筑混凝土时,当间歇时间很长,常掉进杂物,未认真处理就浇筑上层柱,常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5.5.3 预防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2)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5.5.4 治理方法
(1)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2)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捣实,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5.6 位移、倾斜 5.6.1现象
基础以及预埋件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产生一个方向或两个方面和偏移(称位移),或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5.6.2 原因分析
(1)模板支设不牢固,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倾斜。
(2)放线出现较大误差,没有住址检查和校正,或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积误差过大,或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5.6.3预防措施
(1)模板应固定牢靠,不得松动,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2)模板应拼缝严密,并支顶在坚实的地基上,无松动;螺栓应紧固可靠,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检查核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斜。
(3)测量放线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吊线找直,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积,并仔细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4)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模板产生变形或预埋件们移或脱移落。5.6.4治理方法
(1)凡位移、倾斜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可不进行处理;如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当修整。一般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2)凡位移、倾斜值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用千斤顶正或结构加固或局部返工处理。5.7 凹凸、鼓胀 5.7.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5.7.2原因分析
(1)模板支架支承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造成凹凸或鼓
胀。
(2)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锁紧,致使结构膨胀。
(3)混凝土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员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或振捣混凝土时长时间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5.7.3预防措施
(1)模板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
(2)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应适当加密。
(3)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
(4)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3)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5.8.3 预防措施
(1)要求商混站严格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2)要求商混站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4)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5.9温度裂缝 5.9.1 现象
湿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的情况,紧顶部或底板配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5.9.2 原因分析
(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引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的结构仍保持完整。
(2)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混凝土基础浇筑在混凝土垫层上时,没有采取隔离层等放松经贸部束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筑时温度较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这类裂缝较深,有时是贯穿性的,将破坏结构的整体性。
基础工程长期不回填,受风吹日晒袭击作用;基础由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这类裂缝。5.9.3 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缝,以减少约束应力。
(3)在结构薄弱部位适当配置必要的累直径温度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担伸值。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基础部分及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5.9.4 治理方法
(1)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碳化、抗冻融(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抗疲劳(对受动荷载构件)等方面有影响,故应采取措施治理。
(2)对表面裂缝,可以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3)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1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甲凝或内凝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
(4)宽度不大于0.1mm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铝钙等类物质,碳化作用能使用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即可。安装工程
(一)电缆敷设工艺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 1.1 电缆敷设的质量通病:
没按设计施工或人为改变路径而导致电缆在不同层的分布不匀;电缆交叉或敷设的弯度不整齐;引入盘、设备的电缆排列混乱弯度不一致;转弯处、人孔、竖井孔处无标志牌;
没按电缆的先后顺序敷设造成电缆交叉;集中控制盘柜内,电缆量过大,使之排列不整齐,混乱。
1.2 针对以上的质量通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电缆敷设前,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明确每一层电缆托架上的电缆型号、电缆编号、根数及敷设的先后顺序,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
(2)在盘柜下侧加装电缆固定装置采用∠50×5镀锌角钢,做头前,要先整理盘柜下部的电缆。用统一型号的电缆卡具,将电缆固定在角钢上,确认整齐美观后,方可做头。
(3)电缆敷设过程当中,设专人进行电缆标志牌挂设,并且每根电缆敷设后立即进行。
(4)集中控制盘柜的电缆量过大,电缆排列容易混乱。这样就需要利用盘柜内部空间,用[25的异型槽钢,在不同平面上,上下加装两道电缆固定装置,使电缆头分层布设。
(5)根据设计院电缆清册图纸、进行电缆剖面图排列二次设计,并按照中、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和低电频信号电缆统一组织敷设。每根电缆敷设完毕后及时进行整理。在桥架转弯处、竖井上下处及直线段每隔一定距离均用绑扎带予以固定。
(二)电缆接线的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2.1 电缆接线的质量通病
接线正确率底,接线端子与导线截面匹配,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芯线号头的材料、规格不统一标示不清。2.2 控制措施
(1)控制电缆接线前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电缆编号确认,二次接线的回路标识(接线标牌)采用圆形塑料套管,标识字体由专用打印机打印而成,套管长度为30mm,套管的标识一般分二行打印。
(2)绑扎线束时,应使用特制固定卡卡固,保持间距一致,平整、美观;施工拐弯处时应处在统一位置,宜布置同一型号电缆应采取同弯度,保持平整美观,一般线间其凸出误差应小于0.5mm以内,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宜增加布置卡具;施工固定螺丝下接线的缺口应在同一水平上,两螺丝之间高低误差应小于0.3mm;施工每块盘头电缆,应事先统筹规划布置,保持盘前及盘后整洁和整齐;每个螺丝只能固定一个线头,任何情况不得超过两个同径的线头。
(3)保证二次接线一次合格率,设备启动前按照接线原理图检查二次回路的接线是否正确
(三)盘柜安装的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3.1 盘柜安装的质量通病
盘面平整度超标,盘柜基础与盘柜外形尺寸不符,未及时做好成品保护。3.2 控制措施:
(1)控制盘正面及正面边线的不垂直度控制在盘高的0.15%之内。
(2)相邻二盘连接处,盘正面的平面度偏差应不大于1mm,当盘间的连接超过5处时,盘正面的平面度偏差不大于5mm。各盘间连接缝隙不大于2mm。
(3)相邻二盘顶部水平偏差不大于2mm,成列盘的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大于3mm。(4)及时与设备厂家沟通,确定盘柜实际尺寸。按厂家实际尺寸制作盘基础。
(5)盘柜安装后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好,并做好标示。派专人定期巡视。(四)接地工程的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4.1 接地工程的质量通病
接地扁铁不达标,镀锌层不达标,接地极深度不足。焊接处截面未达到标准。4.2 控制措施
(1)区分各类接地网,做出不同标识。
(2)根据电气、热工不同设备的接地要求,接入各不相同的接地网,并指派专人检查、校核,防止错接。
(3)接地位置及接地点必须醒目且选在容易检查到的地方。
(4)定期检查、测试接地电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形成文字报告。
(五)光伏阵列安装质量通病 5.1 光伏阵列及设备安装质量通病
支架未紧固,平整度未调整即安装光伏板,施工材料管理不善。接地安装不规范焊接处未做防腐。5.1.2 控制措施
(1)在施工前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阅读施工图、供货商提供的有关图纸、资料,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安装施工方案,制定严密周到的施工计划。
(2)安装过程中严格按三级质量检验要求进行专检和互检,每一道工序施工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重点工序。确保每道安装工序符合生产厂家的安装质量要求及施工验
收规范要求。
(3)对光伏组件支架及光伏组件按照生产厂家不同分别保管。逆变器及箱变等设备安装必须按照设计电压说明组合安装。重要设备各施工单位要安排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安装经验的人员进行安装工作。
(4)对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计量仪器、仪表、量具,要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并要进行报验。施工机具是否完好,安全可靠,灵活好用要检查和标定。5.2 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
光伏设备安装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与验收规范及随机技术文件所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并编写施工技术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安装前各有关责任人及施工作业人员,应先熟悉施工图、规范有关技术文件,在此基础上参加图纸会审并做好记录,会审后进行技术交底。
基础验收:重点检查基础支架的水平及几何尺寸的偏差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并做好相应记录。
组件安装前的基础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支架连接螺栓垫片齐全紧固,接地良好规范。组件安装前,应开箱检查验收,要对组件进行全面外观检查并清点零部件,是否有碰损和缺件,面板是否有裂纹,核实后并做记录,同时要清点随机文件是否齐全。设备开箱时有关各方必须同时到场,并在记录上签字。开箱后设备安装的零部件和备品备件由承包单位妥善保管。
安装前设备放置要求:地面要平整用砧木将设备垫好,防止设备变形、做好防雨、防冻、防潮、防火工作。
搬运和吊装时,吊装必须采用吊装带,严禁使用钢丝绳进行吊装。设备应捆扎牢固,主要承力点应高于设备重心,以防倾侧。光伏组件装卸车时不得同时起吊2箱以上。防止底板变形损坏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