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英语 Similaityanddifference-相似点与相异点作文素材
Similaity and difference-相似点与相异点
Two persons may have quite similar qualities.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true to say that everybody in the world is different from everybody else because they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No two people, anywhere, are exactly alike and no two people share exactly the same likes and dislikes.Each has his strong and weak points.In order to live fully and happily, each of us needs to fortify his good points and overcome his poor ones.
第二篇:[原创]世界杯与企业管理的十个相似点
[原创]世界杯与企业管理的十个相似点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空气中都是足球的味道。昨晚看球时,几个朋友聊着聊着,话题却联想到企业管理上了。看来,不光是我,很多朋友都是“举头看足球,低头思管理”了。企业管理就像管理一支球队,要获胜就要有好球员、好教练、好团队……
1、教练就是CEO。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说:“我在青岛就担任着一个教练的角色……”CEO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团队管理,排兵布阵,知人善用也是教练的首要。一旦球队战绩不佳,教练一般都会成为替死鬼,企业事业如此,业绩不好时,更换CEO也是家常便饭。选教练就是选职业经理人。足协也好,俱乐部老板也罢,选择教练也就类似于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
2、强弱都是相对的,也经常强弱易势。足球场上强弱易势、胜败转换,可谓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夺冠呼声很高的球队,却经常连小组都出不了线,例子很多,被贝利预测的球队大抵这样。弱队最终夺魁也很多,比如丹麦童话和希腊神话。企业操作中也要有个好的心态,心态好了,弱势可变强;心态差了,强势可变弱。
3、大量的训练,才能形成集体间的默契配合。用脑“踢球”的习惯,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养成的。坚信靠脑力赢,而不靠体力赢。
4、球队队长大多是中后场球员,前锋很少,企业领导人冲到第一线有弊端。一支球队中,队长就类似于企业的领导,他们一般居于中后场,可能是后卫,可能是中场,也可能是守门员,因为处于中后场的球员更容易观察场上的形势,从而方便指挥。所以,一般来说,前锋做队长就很少,即使这些前锋很大牌。
5、即使是后勤服务部门,也要对公司的业务负责。在足球赛中,如果后场球员总是把球一个大脚踢到前场,那这种得球队是很难获胜的,同样,这种管理在企业中也是凶多吉少。
6、位置问题。足球赛中有很多带有“位”字的高频度术语,比如站位、卡位、越位、换位等等。企业里也有一个位置问题。一个企业,它有很多岗位。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个人,这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就是角色责任。每一位成员,对自己的责任,对自己要做好哪些事,遇到问题之后应该向谁请示与汇报,诸如此类,脑子里都很清楚。
7、得势不得分与赔本赚吆喝。得势不得分的尴尬,在足球赛中比比皆是。企业经营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赔本赚吆喝。这些情况都是很无奈的,有时候不得不归罪于运气。解决办法其实说白了也简单,就是临门一脚的问题。
8、犯规有时候也是必要的。足球场上,有的犯规很愚蠢,但也有很多是属于战术性犯规。这样的犯规,不仅不是坏事,而且很有必要,甚至价值很大。这一点很值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深思。欢迎交流:微信号sun995566或者新浪微博@孙毅桢
9、换人。球队久攻不下时,主教练往往会换人,经常也会收到奇效。企业管理中,当一个项目线索或者合作迟迟谈不下来时,是否也考虑换换人?
10、板凳球员的深度,就是企业人才储备的深度。不要小看板凳深度,这往往是两支势均力敌球队遭遇时最后取胜的关键。
第三篇:浅谈文言文与英语语法的相似点
浅谈文言文与英语语法的相似点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方乔
通过对《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试用)》的学习,我们意识到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学观念是首要问题。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的指导者。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绝大多数的文科科目仍然充斥着死记硬背现象,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和英语就是如此,并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引导学生在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意义。
文言文和英语都属于文科类,却都是令科任老师和学生头疼的科目。一个是古汉语教学,一个外文教学,看似没什么联系,但仔细观察他们的语法,是有相似之处的,都包括对“文”和“言”的两方面考查。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语段、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个别题目(一般是最后一道题)考分析、概括能力。而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在这方面比较明显。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就非常注重语境因素,特别是对英语而言。同时,理解词语含义也必须要结合语境,至于文意整体把握方面的考查,就更离不开原文,离不开语境了。
文言文和英语的考查,无论是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可见,学好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是关键。那么,知识如何得到有效的巩固?如何做到迁移,转化成能力?归根结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不能有三隅在胸,便不能以一隅反之,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触类旁通。现比较两者的下面几个语法方面:一词多义的现象、状语后置现象、定语后置现象、双宾语现象、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翻译。
一、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一个(单)词有多个词性和多个词意。如:“之”:
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 前一个“之”助词,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思是“的”;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吾欲之南海 《为学》
动词,意思是“到,往”。
奴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不译。
之子于归 《诗经·周南·桃夭》
指示代词,这,此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
第三人称代词,它的意思。
再如“使”:
使子为使
《晏子春秋》
前一个“使”是动词,派遣的意思。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的意思。
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作连词,假使,假若的意思。
乃遣非使秦 《史记·韩非传》 动词,是出使的意思。
而英语在一词多义上也有相同的语法点,也是英语单词的基本特征。如:
fake〔名词〕冒牌货;伪造品;骗子 〔动词〕伪造;伪装 〔形容词〕假的;伪造的
like〔及物动词〕喜欢 〔介词〕像;跟„一样 〔名〕嗜好 〔形容词〕相似的
〔副词〕同样地 〔连词〕好像;如同
book〔名词〕书;册;卷〔及物动词〕登记;托运;控告;注册〔不及物动词〕订座
英语和文言文在句子中会随着文章和句子的具体意思而不断变化的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尤其是文言实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那么,理解词语含义就必须结合语境了。至于文意整体把握方面的考查,就更离不开原文,离不开语境。所以我们要全面而具体的把握每一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才能在阅读和解题中做到游刃有余,弄懂文意和句义,才能在考试时不因为词义的问题而轻易失分,在阅读时能够清楚的了解整体的意思。
二、状语后置现象: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中,副词和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谓语,应放在谓语的前面,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而在文言文里,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既状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形成倒装句,我们把这种语法现象就叫状语后置。
例如:“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春秋》如果按照文言和英语的译法是:开一扇小门在大门边请晏子进去。这样直译就有点拗口了,而且语序不通。正确的语序应是:于大门之侧为小门而延晏子(在大门旁边开了一扇小门请晏子进去)。
“韩告急于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也是状语后置句。应为“韩于齐告急”(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在英语里也有部分副词修饰动词或短语时,也出现状语后置的现象位置也在谓语的后面。例子:
She runs so fast!(她跑得多快啊!)“多快(so fast)”作状语修饰“跑(runs)”。Tom returned home at 5 o’clock precisely。(汤姆正5点回家)“precisely”修饰短语“5 o’clock”。You should not work so hard ,especially after you have been ill。(你不应该这样用功,特别是在你生病之后。)“especially”修饰after从句。英语和文言文在这个语法上是很相似的。状语就放在谓语得后面,属正常语序,而在现代汉语语法里就属于状语后置现象了。
三、定语后置现象:在文言和英语语法中,定语作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后面。例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高”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庙堂”,应理解为“高高的庙堂”。再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应译为“遂率荷担之子孙三夫”。“荷担”作定语修饰“子孙三夫”,翻译为:于是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
英语的例子为:
The desks in the classroom are 25 , but the desks outside are only 5。那么“in the classroom ”
就是介词短语作定语修饰“the desks”,翻译为“教室里的课桌”,“outside”也是作定语修饰“the desks ”译为“教室外的课桌”。
四、双宾语现象:一个动词有时带两个宾语。双宾语中往往有一个宾语指人,另一个宾语指物。在文言文里,带双宾语的动词,常见的有“予、赐、遗(wèi)、教、语、告、问”等。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遗赵王书。”(派人给赵王一封信。)动词“遗”带有“赵王”和“书”两个宾语,前一个宾语“赵王”指人,后一个宾语“书”指物。又如《公输》:“吾既已言之王矣。”(我已经把这件事告诉楚王了。)动词“言”带有“之”和“王”两个宾语,前一个宾语“之”指事物,后一个宾语“王”指人。
英语中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常见的有“give、pass、offer、teach、show„”例如“give sb.sth.”翻译为“给某人某东西”这里的动词“give”后面带有“sb.”和“sth.”两个宾语,前一个“sb.”即“somebody”(某人),后一个“sth.”“something”(某事)。
pass sb.sth.递给某人某东西 offer sb.sth.提供某人某东西 teach sb.sth.教某人某东西 show sb.sth.展示某人某东西
上面的这些动词都和“give sb.sth.”的语法是一样的,都接双宾语,前一个接人,后一个接物。
五、判断句式:对主语有所判断的句子。有时,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所指的是同一事物。有时,谓语只是断定所指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属于某一大类。
上古汉语“是”是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它的变化形式有: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其巫,老女子也。(《西门豹治邺》)——那个巫师,是个老妇人。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鲁国是齐晋两国的门户 中古以来,“是”用作判断词,判断句进一步摆脱了语气词“也”。如“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世说新语·雅量》)。英语语法中,判断句主要由判断词“be”(am、is、are\ was、were)体现的。表示同一事物或人的,如“She is Mary.”(她就是玛丽);表所指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属于某一大类,如“They are young and clever。”(他们都是很年轻,而且很聪明);The horses are wild.(这些马是群野马)。
六、被动句式:主语受事,用“被”引进施事,或将“被”直接附于谓语前表被动。
现代汉语被动句叫“被字句”。文言和英语的被动句有些区别,但语法和意义上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文言文例如:
王建禽于秦(《盐铁论·论儒》)——齐王田建被秦军擒获
不听吾言,身死,身子为戮。(《国语·越语》)——你若不听我的话,你要处死,老婆孩子也要被处死。
见留二十年不降(《汉书·燕刺王传》)——(苏武)被匈奴拘禁了二十年,不投降
为张辽所袭(《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被张辽偷袭 卫太子为江冲所败。(《汉书·霍光传》)——卫太子被江冲陷害。
在英语中,被动句的用法称为被动语态。即由助动词be(am、is、are\was、were)加上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可以用于各种时态,但较常用的有十种,在这里只举现在、过去和将来一般时的例子。如:
I am not so easily deceived。(我不是轻易上当受骗的。)Our house was built in 2000。(我们家的房子建于2000年。)
This matter will be looked into in the future。(这件事将来是要查明的。)
七、翻译: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这是文言文和英语阅读考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有一点应 该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巩固积累于课外” 视为复习备考的最基本原则。
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关键是注意以下四点:
1.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和英语词语的意义及用法,从文章整体及具体语境两个方面弄懂实词的意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弄懂复句中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
3.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中心句,弄懂蕴含丰富语句的表层与深层含义。4.注意句子的比较分析,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意义上的差别。
我们知道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即: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 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英语也是如此。理解词语含义都必须结合语境,至于文意整体把握方面的考查,就更离不开原文,离不开语境。
从上面的文言和英语比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在这些语法和问题上和文言文有着极其相近的地方。所以有必要通过两者的比较学习,“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两相收获,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学习两门课程,可以相辅相成,查漏补缺,从比较鉴别中获得实质的进步。
综上,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应提倡注重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知识综合。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努力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鼓励创新思维。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拓宽学生思路。要努力探索新方法、新手段,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里接受教育,真正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篇:写作素材点1
写作素材点拨(必修一)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写作素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
角度点拨: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迈好人生的步伐;④社会是一所学校
2、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写作素材:然而迎接你们的却不尽是小鸟的悦耳的歌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常有凄厉的风雨和雷的轰鸣……(郭小川)
角度点拨:①磨难是人生道路上的风景;②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③心态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3、食指《相信未来》
写作素材: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食指)
角度点拨:①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绝望的心境;②坚定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苦难;③面对挫折;④乐观与悲观
4、潘洗尘《六月,我们看海去》
写作素材: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潘洗尘)
角度点拨:①青年人要有探索精神;②思想只有在风浪中才能成熟
5、扬子《十八岁和其他》
写作素材:孩子长大了,许多父母都会感到一些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因为,孩子长大了,便不再整天粘着你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不再那么依顺,他甚至开始反叛了。但是,对于我,反倒高兴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了。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是不?
角度点拨:①什么是真正的爱;②感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品格;③理解是横跨代沟的桥梁;④尊重,不分辈份与级别
6、张洁《我的四季》
(1)写作素材: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张洁)
角度点拨:①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②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③脚踏实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④心态决定着人生前程
(2)写作素材: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张洁)角度点拨:希望是人生航程不灭的灯盏
(3)写作素材: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个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张洁)
角度点拨:①挑战人生——我们别无选择;②命运总是亲睐坚强的人
(4)写作素材: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张洁)1
角度点拨:①“负责”是最好的人生态度;②人生之路千姿百态,没有固定的模式;③活出自我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
7、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写作素材: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就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科学而崇高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角度点拨: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②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2)写作素材: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暇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马克思)
角度点拨:①幸福不只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付出;②在“小我”与“大我”间抉择
8、毕淑敏《我的五样》
写作素材:《我的五样》中毕淑敏通过一次虚拟的选择,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我为何而生?她的回答是为了写作。所以,当面对“空气、水、阳光、鲜花、笔”这五样心中热爱的东西只能留下一种时,她留下了笔。因为她是作家,离开了笔,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批判,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
角度点拨:①人活着必须有意义;②追求是不竭的动力;③选择由心而生
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9、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写作素材: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角度点拨:①塑造心灵;②人格;③修养;④读书;⑤经典的力量
(2)写作素材: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来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赫尔曼·黑塞)
角度点拨:①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②执著才能永恒
10、荀子《劝学》
(1)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2)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角度点拨: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
11、韩愈《师说》
(1)写作素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角度点拨:①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②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
(2)写作素材: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12、王梓坤《贵在一个“新”字》
(1)写作素材:
A、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德国谚语)
B、当我完成了一般的学习过程之后,就发现自己被许多疑难和错误困住了。从这些疑难和错误里,除了日甚一日地看清自己的无知外,似乎并没有得到其他任何收获。
(少年笛卡儿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发此感言)
角度点拨:①只有怀疑才能发现真理;②自觉地独立思考才能少走弯路;③成熟需要时间的洗礼和风浪的历练
(2)写作素材:
A、汉代著名批判家王充自幼家贫,买不起书,他就到书店读书。因为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得以博览群书,贯通百家,最终写成了专门的批判书籍《论衡》,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展示了他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
B、爱因斯坦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就在物理、数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C、清代诗人袁枚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随园诗话·补遗》)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D、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角度点拨:①渊博的知识是独立思考的前提;②独立思考是成功者的共同特点
(3)写作素材:
A、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B、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郑板桥说:“„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角度点拨:①善于提出疑问才能快速进步;②学和问二者必须兼顾
(4)写作素材: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角度点拨:要使思维深入必须注意思想方法
(5)写作素材: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六;居里夫人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氯化物。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王梓坤)
角度点拨:①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②坚强的毅力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
13、柯灵《乡土情结》
(1)写作素材:(柯灵)
A、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角度点拨:①家园是一辈子的烙印;②思乡之情不会因为时空的变换而消逝
(2)写作素材:(柯灵)
A、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B、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唏嘘不已。
角度点拨:①故乡是人类最后的归宿;②家园不只是房舍,更是精神栖息的港湾
14、韩少功《我心归去》
(1)写作素材:著名作家韩少功暂居在法国圣·纳塞尔河雅静的别墅,面对蓝海和绿色公园,他却没有幸福感。周围没有了祖国的语言,没有了亲人的相伴,他深切地认识到故乡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角度点拨:①月是故乡明;②故乡是滋养人生的源泉
(2)写作素材: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韩少功)
角度点拨:①付出才能拥有;②不灭的记忆来自倾情付出
15、曹文轩《前方》
写作素材:(曹文轩)
A、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B、崔灏,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角度点拨:①家园是流浪灵魂的归宿;②家园是一种感觉,一种无法抹去的烙印
16、老舍《想北平》
写作素材: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但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
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角度点拨:①因为爱所以炽热;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③故乡是永远的精神家园;④时光可以改变人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故乡情
17、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写作素材: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刘亮程)
角度点拨:①存在是一种证明,更是一份寄托;②当物质的或精神的家园废失的时候,人们往往迷失前进的方向
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18、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写作素材: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角度点拨:①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②阳光总在风雨后
19、高建群《西地平线上》
写作素材: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住,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高建群)
角度点拨:①走进自然,于不经意间收获人生;②灵感来于不懈的思考和瞬间的触发;③死亡也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
20、苏轼《赤壁赋》
(1)写作素材:方其(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
角度点拨:“短暂与永恒”的思索
(2)写作素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
角度点拨:①“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②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③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
21、卢梭《寂寞》
写作素材: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忧悒的人也一样。(卢梭)
角度点拨:自然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给以人类温暖
第五篇:高中英语必须掌握语法点
第一模块
A.动词:将来动作的表达法(be+ing)
be going to和will+动词的形式表示将来意义,现在进行时有时也用来表示按计划或按安排即将发生的动作。这种结构的只适用与一部分动词:go arrive come leave start stay return play do have work wear spend see meet等
B.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1.陈述句
1>.人称的变化
2>.时态的变化:除过去完成时不变外,所有时态均变为对应的过去时 3>.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动词的变化:
this-that these-those now-then ago-before today-that day yesterday-the day before tomorrow-the following day the day after tomorrow-in two days’ time come-go here-ther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wo days earlier 直接引语如果是客观真理,变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如果在当天转述的动词的变格也取消 2.祈使句:要将其诗句的动词原形变为带to的不定式,并在前面根据句意加上tell aks order等动词。如果是否定句则在前面加上not 3.疑问句:把疑问与需变成陈述句语序,人称、时态和状语也要作出相应变化:
1>.一般疑问句:谓语动词是say时要改为ask。原文句变成由连词if引导的宾语从句。没有间接引语时可依照情况添加。
2>.特殊疑问句:仍沿用原来疑问句的引导词
C.定语从句
1.that、which:在从句中做主语或宾语,who和whom则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whose用作名词的限定语,既可以是限定性的也可以是非限定性的。它修饰的名词作主语和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3.when在从句中做时间状语where做地点状语why做原因状语;每个状语连接词的前面都可以依照情况添加介词
第二模块 A.定语从句
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限定性从句是先行词在意义上不可缺少的定语,写时不用逗号分开,当作宾语时关系代词常常省略;而非限定性从句是先行词在意义上关系并不密切,写时用逗号分开,不用that引导。关系代词不可省略 *>.在口语中,限定性从句的时间地点词后,关系副词可以省略
关系副词why引导的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只有reason,why可以转换for which,在口语中可用that或省略
how不能用作关系副词,不用来引导定语从句,修饰表示方法的定语从句可用in which引导
B.被动语态(一般将来时 现在完成时 现在进行时句式构成略)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不及物动词加上介词或副词的短语动词相当于及物动词。变成被动语态时,短语介词不能丢掉。
带有双宾语的句子变格时可将一个变成主语,另一个仍保留在谓语后面。带有复合宾语的句子,宾补变成主补,原句型中不带to的不定式在转换后必须加上
第三模块 A.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必须和不带to的不定式连用。
1.can和could:表示能力、许可、可能性时。在口语中can可代替may表示许可,而may比较正式could可代替can,表示语气较为婉转。can和be able to都可以表示能力,但两者的时态变换的局限性不同
2.may和might:表示许可或征询对防汛可。用作此意时否定性是可以用may not,但表示不可以、禁止等意思指常用musn’t;表示可能性的时候,may/might+动词原形都可以表示,用might则语气更加不肯定
3.must和have to:表示必须、应该,否定形式musn’t表示不应该、不准、禁止等。在回答must的问句是,否定是常用needn’t或don’t have to表示不必;have to表示不得不,但must则表示主观看法,本词强调客观的看法
4.shall和should:在疑问句中,shall征询意见,作为情态动词时,表示劝告、建议 5.will和would:will表示意志、意愿。
6.ought:后加to的不定式。表示义务、要求,有时表示“非常可能”
B.名词性从句
1.宾语从句:that if whether/who whose what which/when where how why 2.表语从句:that whether if/who what which/when where how why 3.主语从句:that whether/who what which/when where how why 可用it作为句子主语,把主语从句放在句末 4.同位语从句:that/how when where
第四模块 A.主谓一致
1.保持人称合数的一致
2.两个名词由and连接座主语是谓语动词一般用复数;不表示并列的意思、连接两个意义上表示同一人或有两个部件组成的物品时,谓语动词用单数;两个并列的名词有each every many等修饰词等谓语动词也用单数
3.集体名词group class family等做主语时,数的情况依照修饰对象而定 4.不定代词做主语是谓语动词用单数
5.代词none和neither数的情况也看说话人的情况而定。但是代表不可数名词是只能看作单数;neither作形容词是与单数名词连用,谓语动词用单数。
6.由or either-or neither-nor not-only连接和由there here引导的句子时采取就近原则。
7.当后面接说明主语的修饰语,如with/along with/together with/as well as/like/rather than/but/except/besides/including/in addtion to等时,谓语动词不受修饰成分的限制,仍与主语保持一致
B.动词ing形式(非谓语动词略)C.构词法 2.合成 转化(略)3.派生 1>.前缀:dis-un-in-im-non-mis-re-en-multi-tele-kilo-2>.后缀:-able –al –an--er –ess –ese –ist –ian –ism –ment –ness –tion –ship –fy –en –ing –ize –dom –th –teen –ty –y –ish –ful –less –ive –ly –ward
第五模块
第六模块 A.虚拟语气
1.在if条件从句的用法
1>.表示现在情况:would+原形 +if somebody+过去式
2>.表示过去情况:would have+过去分词 +if somebody had+过去分词
3>.表示未来情况:would+原形 +if somebody+should原形/were to原形/过去式 条件从句有时不表示出来,只暗含在上下文或短语中 2.虚拟语气在宾从中的用法
1>.在wish后的宾从中,谓语用过去时表示现在的情况,用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的情况,用would could might+原形表示将来的情况
2>.在would rather后的宾从中,谓语用过去时表示现在或将来的情况,用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的情况
3>.在demand suggest order propose request command insist等次后面的宾从中,谓语用should+原形表示愿望、建议、命令、请求等,而should可以省略
3.虚拟语气还可以在主、表、同位语从句中运用,从句的谓语由“should+原形”或之用动词原形构成
4.虚拟语气还可用来表示祝愿、诅咒、禁止等
B.it的用法 1.代词
1>.用作人称代词,代替前文的事物 2>.代替this that 3>.用作非人称代词,表示时间 日期 地点等状语成分 2.引导词
1>.用形式主、宾语代替非谓语动词或从句表示真正主语
2>.用在强调结构中,对非谓语成分加以强调。It is+被强调部分+that+其他成分。用在人时that也可用who替代
It十兄弟
1.It is reported that China is more and more powerful day by day.主 As is reported, China is more and more powerful day by day.定
China is more and more powerful day by day, as/which is reported.定
2.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we had visited your company.主 It wa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we visited your company.强
3.It was half past six when I got up.状/It was at half past six that I got up.强
4.It is/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I joined the club.It was three years since I had joined the club.做完之后 It was three years before I joined the club.过了时间
5.It is a pity that you can’t join us./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go there.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ask him./There is no necessity for us to ask him.6.It was not until my mother came back that I went to bed.Not until my mother came back did I go to bed.I didn’t go to bed until my mother came back.7.We think it importan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We think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8.It’s foolish of us to cheat you.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9.It’s strange that he should finish the work in 3 days.It’s possible that he can finish the work in 3 days.10.It’s said that the teachers are having a meeting.The teachers are said to be having a me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