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适用对象及条件(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3:5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缓刑适用对象及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缓刑适用对象及条件》。

第一篇:缓刑适用对象及条件

最新刑法中缓刑适用对象及条件

1、过失犯罪相对于故意犯罪要优先考虑

因为过失犯罪的罪过小,主观恶性不深,再犯可能性很小,可以优先考虑。

2、少年犯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要优先考虑

少年犯多受社会不良影响和诱惑走上犯罪,多是偶犯,且可塑性强,易于改造,应以教育为主。各国对于少年犯都有特殊的保护措施,我国台湾就规定,少年犯“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宣告者”,可以宣告缓刑,而成年犯则是“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宣告者”。

3、轻微性质的犯罪相对于严重性质的犯罪优先考虑。

比如相同条件下故意伤害要优先于故意杀人考虑,强制侮辱妇女要优先于强奸罪考虑等。

4、从犯、胁从犯相对于主犯优先考虑

5、中止犯、预备犯、未遂犯相对于既遂犯要优先考虑

6、积极赔偿的相对于消极赔偿的要优先考虑

7、刑事诉讼一开始就认罪并始终认罪的相对于时供时翻的优先考虑。(当然这种情况是指庭审都认罪,如果庭审时不认罪则不适用缓刑。)这实际是反映一个人的悔罪心理和态度。如在英国,被告作出的认罪越早,量刑折扣的幅度也越大。

8、自首或立功的相对于被迫认罪的要优先考虑

9、无前科的相对于有前科的要优先考虑

10、社会影响小的案件相对于社会影响大的要优先考虑

11、行为人犯数罪时一般不要适用缓刑。因为行为人犯数罪说明他是连续犯罪,主观恶性大,再犯可能性大,难以保证他不再继续犯罪。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中就指出: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不适用缓刑。

第二篇:什么情况下可适用缓刑

什么情况下可适用缓刑

作者:彭大成律师(网址:http://)

一、缓刑是什么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执行其刑罚,考验期间犯罪分子符合法定条件的,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

二、缓刑的适用范围

1.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累犯不适用于缓刑。

三、缓刑的考验期限

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判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开始计算,先期羁押的,不折抵刑期。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268号广州交易广场12楼1207、1208室(位于东

风路与解放路交界处。地铁二线纪念堂站D1出口)

彭大成律师电话:******

网址:http://

电话:020-83511629传真:020-83510113

律师事务所QQ:1020275379事务所Email:1020275379@qq.com

第三篇:缓刑适用的调查报告

浅谈缓刑适用的现实与未来

--09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近年来,山东法院系统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思想,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充分关注罪犯矫正问题,在维护刑罚公正和保证社会安全的基础上,对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逐步加大缓刑等非监禁刑的适用力度。虽然各地法院缓刑适用率不断提高,对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缓刑适用在司法实践中仍需完善。

调查时间:2009.3—2009.4调查地点:日照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刑事庭

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式

我国刑法典所规定的缓刑,属于刑法的暂缓执行,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

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法具体运用的一种制度,是刑罚裁量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犯罪人适用缓刑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教育改造犯罪分子、有助于贯彻少捕的政策、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除此之外,还有助于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最优化的发挥刑罚的功能,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刑法的目的,是实现刑罚社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缓刑的适用对于现代的审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缓刑在像是中的适用非常频繁,据了解山东法院的缓刑适用主要集中在交通肇事、故意伤害、盗窃、抢劫、职务犯罪(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等几类案件中,占全部缓刑犯人数的75.08%。其中,交通肇事罪,缓刑适用率最高,已达到此类案件数量的81.5%;职务犯罪的缓刑适用率为58.78%;故意伤害罪,缓刑适用率为53.9%。而盗窃、抢劫犯罪的缓刑适用控制相对严格,其缓刑适用率分别为27.34%、19.50%。更进一步了解到,2006年山东各级法院判处的缓刑犯人数比2001年增长了83.24%,这与全国的增长趋势是一致的。缓刑适用率的不断增长,是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的具体体现,也表明了缓刑适用在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在缓刑的适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是对缓刑适用标准规定不明确,各地法院缓刑适用不平衡。各市法院、同一市的各基层法院甚至是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之间,仍然存在着缓刑适用标准不一的现象,这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

其次,由于个法院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不同,存在机械适用缓刑、个别案件缓刑适用不当的现象。表现在有些案件应当适用而没有适用缓刑,如有的法院要求对抢劫犯罪一律不适用缓刑,有的对未成年人的缓刑适用力度还不够大等等。有些案件依法适用缓刑但社会效果不好,如对职务犯罪缓刑适用率过高群众反响强烈。此外还存在为适用缓刑而刻意地对犯罪分子减轻处罚的情形。

最后、监管不到位,缓刑犯管理失控。对缓刑犯实施监管就是在缓刑考验期内对缓刑犯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并进行监督管理的制度。我国修订后的刑法进一步明确了缓刑考察机关,并且详细规定了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内所必须遵守的有关缓刑犯监督管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却不难发现,由于监管不力,缓刑犯管理失控的现象仍相当严重。有时07

年的判决到了08年才得到执行,这就失去了缓刑制度存在的意义。

针对以上缓刑适用现状的不足,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不断完善缓刑适用标准,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增强缓刑适用的可操作性,降低因法官个性差异和个人好恶而给案件当事人带来不合理的影响,增强缓刑适用的客观性和透明度,克服非法干扰,从而树立和强化裁判的公信力。同时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加强缓刑适用证据收集工作,为法官审判提供准确依据。

第二、完善缓刑案件办案质量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缓刑案件办案质量。制定有关适用缓案件讨论监督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缓刑案件审理的监督、指导和把关,实行缓刑案件主管院长签发制度,对于部分影响较大或有分歧意见的适用缓刑案件要提请审判委会讨论决定是否适用缓刑,切实规范缓刑案件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行使。积极发挥本院审判监督职能作用。对缓刑案件定期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进一步加强判决书的说理性。缓刑案件的判决书除了要列明案件的定罪证据、量刑证据,还要从犯罪性质、犯罪危害、社会影响、主观恶性等方面全面阐明适用缓刑的理由和依据。通过判决书的详细说明和充分论证,将缓刑适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揭示出来。

第三、强化对缓刑犯的回访考察。法院要准确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依法对适用缓刑的罪犯进行减刑并缩短考验期限,对具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缓刑犯,依法裁定撤销缓刑。要做好缓刑犯及相关法律文书的交接工作,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社区矫正组织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对未能及时报到并接受考察的缓刑犯,情节严重的,根据公安机关的提请,依法撤销缓刑。法院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社区矫正组织,有效地对缓刑犯进行奖惩,加大对缓刑犯的教育、感化、挽救、矫正的力度。

第四篇:成语适用对象

成语使用对象

1、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形容山林花木优美。

2、空谷足音: 人迹罕至的山谷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事物、音信或言论。

3、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4、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5、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6、鱼龙混杂: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

7、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8、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

9、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10、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11、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12、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

1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指见多识广,学问深的人。

14、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对象不是老年人。

15、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16、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17、疏而不漏:天道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走一个坏人。后指坏人终于受到惩罚。对象是法律方面。

18、不翼而飞:多用于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9、洗心革面: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只能用于人。

20、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21、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22、琵琶别抱:原文是“琵琶别抱归南浦,负却当年鸾锦书”寓意为女子变心,改嫁他人。

23、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

24、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25、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常,十分出色,多指文艺作品。

26、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27、崭露头角: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28、功高不赏:功劳太高,无法赏赐。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29、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仿佛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

30、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

31、入室操戈:原指进入他人的屋子、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现在比喻就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32、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33、十室九空:只能用来形容天灾人祸造成的悲惨场面,不能用于形容售楼等情况。

34、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

35、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36、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37、李代桃僵:原指李桃共患难。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38、倚马可待:意思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

39、含英咀华: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40、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41、狗尾续貂:喻拿不好的东西续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于自谦词。

42、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指著书立说。

43、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能指画画。

44、阳春白雪:喻高雅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45、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46、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47、毁家纾难:纾,缓解、消除。指拿出家产以救国难。

48、不绝如缕:绝本意是比喻形势危机像即将断绝的线一样。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9、珠圆玉润:形容的对象是歌声优美或文字的流畅。

50、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所形容的对象是文艺或作品。

51、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像自己亲身受到一样,一般用于代别人向对方表示感激和谢意。

52、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对象为建筑、雕塑。

53、擢发难数:形容坏事和罪恶多。

54、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像棋子一样排列,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适用于空间范围较大的地方。

55、望其项背:比不上或赶不上,多用于否定。对象只能是人。

56、如火如荼:形容气势旺盛、热烈。对象只能是气势。

57、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58、乳臭未干:①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②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59、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比喻恶劣的环境。

60、河东狮吼:不是河东的狮子大叫,它是指厉害的妇人,用来嘲笑怕老婆的男人。

61、手眼通天:①形容手段高超,善于钻营。②比喻跟有权势的高层人物交往。

62甚嚣尘上: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的忙乱状态。后形容消息盛传,议论纷纷。现多用来指某种倾向或言论传播得非常快,闹得人声喧嚷。

63、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对象为一个国家或一个集体。64、高山流水:形容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65、津津有味:对象只能是吃或读等动作。

66、反戈一击:只能是来自自已原来的阵营或支持过自己的人。67、叹为观止:对象只能是精妙之极、完美之至的美好事物。

68、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物品,美好的文章或有用的人才很多。69、付之梨枣: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指刻板刊印书籍。70、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71、去天尺五:比喻离宫廷极近。天,指宫廷。

72、对床夜雨: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语。形容亲友或兄弟久别相聚,倾心交谈。73、莘莘学子:莘莘,众多。不能指一人。

74: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75、颐指气使: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

76、苦心孤诣:苦心是指费尽心思。孤诣指独到之处,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费尽心思,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等方面达到别人所不及的境地。77、方外之士:超然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

78、如蚁附膻:像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79、牝鸡司晨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牝(pìn)鸡,母鸡。

80、美女簪花:簪:插戴。形容书法隽秀多姿,如同美女戴花。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81、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82、评头品足:原来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现在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挑剔 毛病。83、半青半黄:是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84、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屏风)。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85、脍炙人口:原来比喻美味人人爱吃,后来比喻美好的诗文人人称赞传颂。86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87、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

88、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89、相濡以沫:患难中互相救助,多用于夫妻。90、萍水相逢:喻素不相识的人。91、鼎足之势:指三方面对峙的局势。

92、杳如黄鹤——出自崔颢《黄鹤楼》,指一去不返。

93、腾蛟起凤:才华出众。94、昏定晨省:侍奉双亲之礼

第五篇:浅析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的适用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的适用

作者:潘珏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2012级法学专业学号: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也日趋严峻。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更充分地体现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应适当放宽和完善对缓刑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缓刑

未成年人尚处于心智不成熟的状态,此时难免由于年少无知做出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未成年人接受改造后往往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我国法律也一直秉承着对未成年人犯宽大处理的政策,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继1992年《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后,1999年又施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标志着我国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和心理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条文也有十几个,但对于未成年人缓刑的应用,仅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提到了被判处拘役、法定刑三年以下的未成年人应当判处缓刑。对比世界各国,我国未成年人是否适用缓刑这方面的法规远远不够。

一、我国未成年人缓刑应用的现状

(一)我国与世界各国未成年人缓刑应用的对比

缓刑作为一种对犯人的宽大处理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既能节约社会资源,也能给予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其在社会的大坏境中反省自己。美国学者史卡陪第与史第文生曾作过一个极为广泛而深入的缓刑对于未成年犯罪人影响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1962年1月至1965年1月间在新泽西州爱克丝县被判刑的16岁至18岁的1210名男性未成年犯罪人。他们对研究对象追踪至1966年6月底为止。这1210名研究对象被分为四组,最大一组为943名的缓刑组,其他三组为受缓刑以外处遇的未成年犯。研究结果表明,缓刑组的再犯罪率远低于受其他处遇组的再犯罪率,且缓刑组成员有较低的反社会性、较佳的社会适用能力与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这也说明了缓刑对未成年人犯的改造具有极大的意义。在国际上,缓刑一直被认为是代替监禁的最好方式,犯人的人格尊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缓刑制度是一项兼具经济性与人道主义的制度。

美国于1870年首创了未成年人缓刑制度,从此世界各国纷纷效仿,使未成年人判处缓刑的比例大大增加。而中国未成年人判处缓刑的比例虽然比成年人判处缓刑的要高,但仍远远低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由立法上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的也仅仅只有刑法修正案八中的一条,相比德国、日本,这样的规定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也能看到,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被判处拘役、法定刑低于三年以下的未成年人应当被判处缓刑的规定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善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是否适用缓刑的规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必须坚持的道路。

(二)我国缓刑应用的地区不平衡

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认为,对未成年人应该以教育刑为主,弱化刑罚。而缓刑是监狱刑的最好代替方式,能最大程度上的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使其回归社会的怀抱。贺州市中院2002年至2005年生效判决有罪的未成年人368人,适用缓刑的41人,占判决有罪的未成年人总数的11.14%,占缓刑案件总数的12.69%,而2004年北京市宣武区生效判决有罪的未成年人91人,适用缓刑 37 人,占缓刑案件总数的40.7%。由对比数据可知,由于我国对于未成年人是否适用缓刑的规定并不够完善,各地区之间对于未成年人犯判处缓刑的比例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极容易使民众产生司法不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试想一下,一地区的未成年人犯与另一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犯了同样的罪名,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很可能造成判决的不相同,这件事如果被媒体报道,肯定会引起社会的大讨论,引发不满的抗议。

二、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的存在的问题

(一)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条件过于严格

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未成年人正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犯罪后改造的空间很大,缓刑相比监狱刑对未成年人的改造效果也被证明更加好。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判处缓刑,我国立法应给与更大的空间。笔者认为,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改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对于不属于杀人,放火,强奸,抢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重伤,贩毒,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这八类恶性犯罪的累犯可以适用缓刑。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对于非暴力性质的犯罪,例如盗窃等罪,可以从宽把握,将三年以下改为五年以下,判处缓刑,但是对于暴力性质严重危害生命的犯罪且毫无悔意的未成年人犯罪,要从严把握。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从宽处理的原则,也能让未成年人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关怀下重新做人,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适用缓刑的未成年人考察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作为未成年人,本来就禁止出入娱乐场所、网吧等不适合未成年人出入的特定场所。因此未成年人缓刑犯也应当禁止出入一切不适合未成年人出入的场所。

此外,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宣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迂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第一条的规定显得过于空洞,没有实际意义,对未成年人缓刑犯更不具有教育、考察的实际效果。而第三条,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显得不太实际,如今网络发展迅速,而未成年人作为年轻的一代,对于网络更为熟悉,未成年人缓刑犯在网络上交友、聊天,哪一样都比面对面的会客交流更为迅速,到底网络聊天是否属于会客,考察机关对此难以把握。第四点,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所谓的离开,到底是外出游玩还是长期迁居,在实践中,考察机关都难以把握。

三、未成年人缓刑制度适用的完善

(一)未成年人缓刑的考察机关

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依照规定,由

公安机关对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监管,缓刑犯所在的基层组织或单位应对公安机关予以配合。但是由于公安机关业务繁多,往往难以兼顾考察未成年人缓刑犯平时的生活和办案工作,而由于未成年人没有所在的基层组织或单位,给公安机关的平常的考察带来极大的不便,笔者认为,未成年人的犯罪往往是由于周围不良习气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未成年人的考察,应该由未成年人所在的社区开始,由公安机关组织,建立社区监管小组,从而完善对未成年人缓刑犯的监督、考察。此外,如果未成年人缓刑犯继续上学,其所在学校应该负有监督、考察的责任。学校负有对未成年人犯的引导责任,应该采取各种方式,使未成年人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得到新知识,交到新朋友,获得新生活,走向新道路。

(二)保障未成年人的上学权利 由于未成年人缓刑犯的身份特殊,在社会、学校往往得不到认可,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缓刑犯的上学权利并不能得到平等地对待,甚至有一些学校明确的以曾经犯罪为由拒绝未成年人缓刑犯继续上学,在高考报名时,也受到学校要求其经过考察的挫折。那么,未成年人在缓刑期间到底有没有权利继续上学或参加高考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 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但是,此条法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运行,笔者认为,学校作为挽救未成年人的关键场所,应当聘请资深的教师,采取积极的措施让未成年人缓刑犯融入集体生活,在学习、交往中重获自我。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对学校明确或以变相的形式拒绝未成年人犯继续学习的予以罚金等处罚。

(三)罚金刑与缓刑结合罚金刑作为一种重要的附加刑,可以对未成年人起到警示的作用。但由于未成年人没有收入来源,可由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劳动代为抵扣,这并不违反刑罚自负的原则,也能让未成年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得到反思,明白金钱得来的不易。且以罚金刑为主的财产刑在世界各国适用的比例广泛增加,日本进入70年代后罚金刑所占比例在96%以上,我国台湾进入70年代后,罚金刑所占比例达到54%-67%。由此可见,对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是合乎世界发展的潮流的,但笔者认为,并不是每一种罪刑都适用罚金刑,对于未成年人以获取金钱利益为目的犯罪,应当适用罚金刑。而其他类型的犯罪,就要经过谨慎的考虑,对于暴力性的犯罪,更加要从严把握。

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劳动与缓刑相结合的刑罚方式,符合《联合国少年司法司法最低限度规则》“尽可能减少未成年人的监禁机会,采取其他代替措施。”的原则,能有效减少未成年人的监狱刑,使其在社会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回正确的人生道路。结语: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事关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大事,是司法机关必须长期面对的重要课题。未成年人缓刑制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缓刑的立法状况和司法效果如何,是检验一个国家未成年人保护程度高低的标尺之一。同时,有效、合理地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积极为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创造改造条件,又能对改造未成年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国应当加快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立法步伐,积极探索、积极实践,使缓刑这种非监禁的刑罚方式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灵猛:《浅析我国的缓刑制度》,法制与社会,2013.4(中)

[2] 张余武:《危机干预模式在未成年缓刑工作人员矫正工作中的应用》,基层司法行政

[3] 季凤建,李伟哲:《未成年缓刑适用偏差及其解决》,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2011.11第十一期

[4] 刘湘蓉:《未成年人犯罪缓刑适用完善》,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第27卷

[5] 段景勇:《我国未成年人缓刑适用条件分析》,法制与社会,2011.06(下)

[6] 曾艳娇,曾志伟:《系统论视野下的外地未成年人缓刑适用》,调查与研究

下载缓刑适用对象及条件(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缓刑适用对象及条件(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务合同适用对象

    篇一:临时工劳动合同适用范围 临时工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 【临时工劳动合同适用范围】 按劳动者是否在编,劳动合同可分为正式工劳动合同和临时工劳动合同。临时工劳动合同是指......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的有关问题探讨

    随着全球性的犯罪低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遏制及惩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刑事法律所关注的焦点。......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五篇范文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我国97《刑法》第72条至第77条的规定,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暂不执行原判......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五篇)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我国97《刑法》第72条至第77条的规定,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暂不执行原判......

    剖析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剖析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 作者:夏草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7期 【摘要】缓刑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它不仅具有刑事政策上的根据,而且还......

    浅析我国缓刑制度的特点及适用

    浅析我国缓刑制度的特点及适用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

    司法调查报告是否影响缓刑的适用

    司法调查报告是否影响缓刑的适用[案情]2011年11月,被告人杜某驾驶小型客车沿310国道由东向西行驶时,与行人张某发生交通事故,致张某当场死亡。被告人杜某所持驾驶证与驾驶车辆......

    适用不同对象的成语94例

    适用不同对象的成语94例 1.笨头笨脑:①形容人不聪明,反应迟钝。②形容式样蠢笨。 2.不省人事:①指人昏迷,失去知觉。②指不懂人情世故。 3.不翼而飞:①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②形容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