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工作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观”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两大主题,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取得新成效。
一、以“三观”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狠抓“三观”教育,提升队伍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全州统一布暑,将“三观”教育活动作为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突破口,紧紧围绕“五个结合”深入开展“三观”教育活动,对照目标找差距,创新思维强措施,深入剖析转作风,为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一是将“三观”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突出发展主题;二是将“三观”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将“三观”教育与创办特色亮点相结合,理顺工作思路;四是将“三观”教育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创新部门形象;五是将“三观”教育与自查自纠相结合,整治工作作风。通过“三观”教育,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工作措施进一步扎实,立足本职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亮点”建设,形成规模优势 基地建设是民族工作的特色和亮点。鉴于多种原因,我县基地建设在全州长期居于落后地位。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调整思路,主攻难点,以全州东大门野三关镇为重心,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以木龙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中心的基地建设,取得显著进步。一是在示范村建设上完成了木龙垭村委会阵地建设;于四月份组织村两委班子赴建始、利川参观考察示范村建设情况,学习经验,转变观念;农家乐庭园及特色民居建设有序进行;公路提档升级开始启动;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己建成三元杂交牲猪繁殖基地,培植100头规模养殖大户1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3个,3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0个。二是民族卫生基地、民族教育基地建设再创佳绩。民族医院、民族中学多次获县委、政府表彰。三是电脑农业推广应用基地逐步规范和完善,功能得到逐步发挥。初步形成了以野三关为中心,具有幅射效应的特色亮点示范区。
(三)狠抓项目建设,规范资金管理 我们在民族专项资金项目上,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合理使用,严格管理,受到了上级好评。一是在项目建设上,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坚持项目布局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资金扶持与科技扶持相结合;坚持项目论证与监督管理相结合,使项目发挥了应有效益。现已完成2008年项目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建章立制,跟踪检查,内部审计,建档规范等一系列措施,使资金管理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出台了《县民宗局民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共五章二十二条。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扶贫资金审计中,我局资金管理得到了省审计组的充分肯定,认为:使用合理、管理规范,值得推广。为今后争取资金扶持及政策性项目奠定了基础。
(四)狠抓宗教事务,完善长效机制 宗教工作无小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县委常委多次听取民族宗教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并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六月中旬召开了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就民族宗教工作作了安排布暑。我们始终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三个绝不允许”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一是及时完成了宗教场所的年检与宗教信徒的登记造册、宗教基层组织的改选、节假日宗教场所的安全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州民委李主任、县委常委谭显艾等领导亲临各宗教活动场所,调查研究,检查督办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四月,我局会同县统战部、公安等部门分四个组到各乡镇进行调研,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决策宗教事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按照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安排,我局与县统战部联合发文,就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作了具体要求。目前,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三级均已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义务和奖惩措施,切实做到了宗教工作常年有人抓,抓就抓落实。
(五)狠抓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局与县经管局、质监局、港航管理所等单位,对口帮扶野三关镇高阳寨村。我局先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村组及农户进行走访调查。自3月以来,共组织人员下乡帮扶达39天96人次。截止目前,我局为高阳寨村办了五件实事。一是突击移栽烟叶500亩,为今年全村脱贫打下了基础;二是已修通进村公路8公里;三是副科级以上领导一帮一对口帮扶落实到位。组织干部职工捐款4000余元;争取公路修建资金2.5万元;四是举办了80余人参加的村组干部及农户科技带头人培训班;五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使高阳寨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序进行,受到了县委、政府及扶贫领导小组的好评。
(六)狠抓民族文化,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修改《恩施自治州自治条例》,搜集整理意见16条;二是组织神龙溪推介活动,形式成果;三是按照全州统一安排,筹备民族服饰展销活动;四是组织人员参与武陵山区民歌大赛和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五是支持、引导巴东县乐乡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该公司是全州第一家以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搜集;民间艺术传承与推广,民族民间文化书籍、音像、光盘编撰、出版;巴东地方戏曲文化教研、培训为主体经营内容的民营文化企业。该公司的成立,对推动我县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化建设,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七)狠抓自身建设,启动机关搬迁 机关搬迁是长期困扰我局的突出问题。我局将这一问题作为“三观”教育整改的重要内容。上半年,我局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以启动机关搬迁为重点,多渠道寻求支援。通过多方努力,已与北京市民委、省民委进行了必要的沟通及交流。在省民宗委郭大孝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组织专班到北京市民委、国家民委及有关部门进行汇报,请求支持。北京市民委准备近期来巴东回访,并有支持意向。目前,机关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在7月中旬可破土动工。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民族工作
民族事务局2010年 工作实绩汇报材料
东胜区民族事务局(2010年11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鄂尔多斯市民委系统2010年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要求。我局结合地区实际,认真安排部署,深入组织实施,民族、宗教、蒙古语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我就东胜区2010年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给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请各位领导、同志们评议!
一、共性目标
(一)强化机遇意识,科学规划基层组织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组织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了新的部署,这是加快创建学习创新型、高效服务型、争先创优型、廉洁奉献型民族宗教部门的难得契机。我局按照区委部署,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党建,坚持以“创先争优”基本要求谋划自身发展,以新的理念认识民族宗教部门在政府与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间的桥梁性作用和重要职能,以新的思路推进服务型民族宗教部门的建设和发展,以新的措施维护和
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开创党建与政风行风相结合,党建与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的满意度相结合,党建与规范行政执法相结合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将我局建设成为重塑政府形象的新阵地、提高服务和效率的新平台,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表达利益的新空间,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通过努力,第三季度在回收500份向社会各界发放的测评票时,满意占99.5%,基本满意占0.5%,单位平均得99分,我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再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以上包括党建、政风行风、行政执法等内容)
(二)强化导向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随着数字城管的不断推广,政府信息的不断公开,政务信息的传播日趋加快。为牢牢把握社会舆论舆情的正确导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舆情热点,我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本单位政务网络内容更新速度,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实现了惠民政策和非涉密信息的全部媒体公开,全年利用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开信息近30条,工作动态70多期,调研报告5篇,向上级反映舆情的信息24条,使信息公开、政务网建设真正成为了服务群众和上级、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以上包括政务公开、政务网建设、精神文明、各类信息任务的内容)
(三)强化首创意识,开启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我局采取奖励机制,调动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增强民族宗教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和政策性,聘请了市委党校奇海林教授等4名鄂尔多斯地区著名学者为政策顾问,为促进民族宗教工作出谋划策;为进一步推行职权公开、阳光民委,制订了《行政执法流程图》并报法制办核准,推动了我局行政执法规范化、文明化进程;不断探索推进民族工作新举措,民族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养老金”延伸至城市,民族特色产业踏上了集约化发展道路。
二、业务目标
(一)民族工作呈现长足发展良好态势。依据“大城市,小农村”的区域特征,按照鄂尔多斯市核心城区总体规划,做大做强我市“民族工作排头兵”的总体格局。
---加大对边缘人群的帮扶救助力度,实现“弱有所助”。一是努力实现少数民族“住有所居”。今年在分配经适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时与住房保障办初步达成了向少数民族中低收入家庭倾斜的共识,为逐步实现少数民族“居者有其屋”又迈出了一步。此项工作正在实施中。(2008年区政府提出每年为少数民族安排100套保障性住房,力争利用三年时间解决主体少数民族住房问题,后因房价、付款方式等因素制约,使这项政策难以得到落实,截止目前,仅仅解决了63套,还有700多户需解决)二是加大少数民族医疗救助,力争实现“病有所医”。对42户因病返贫或因病致贫的困难少数民族给予了
3.5万元的临时性救助。三是关注“老龄化”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为农村65岁以上、城市7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少数民族老人每年发放1200元和600元补助;筹措3万元,组织参加了鄂尔多斯市第四届原生态蒙古族老年文艺汇演,并获集体三等奖。四是帮助困难少数民族就业,实现其“劳有所得”。争取上级资金7.5万元,采取“先持证、后上岗”的措施,对50名农村和城市青壮劳动力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此项工作正在实施中。另外对45岁以上城市无固定收入劳动力和农村种养殖户进行了科技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就业和生产能力,受训人达120人次。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确保少数民族“学有所教”。一是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每年区财政安排1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专门用于解决民族学校教学设施配套及民族特色教育需要。并出台优惠政策,为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平均提高了两档工资。二是为解决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部分学前幼儿上入园难问题,投资6千多万元在铁西区新建了一所蒙古族幼儿园。二是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助学力度。按照小学生每月100元/人,中学生每月120元/人,蒙语授课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助学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再提高50元,蒙古语授课幼儿每月30元标准按时、足额发放了助学补贴。区财政安排75万元为蒙古族专、本科学生每年各发放3000元、5000元助学金。
---大力推动民族经济健康发展。为推进我区民族特色产品加工业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更多的少数民族提供创业、致富机遇,政府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2011年在罕台镇撖家塔村实施少数民族创业项目,目前园区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已结束。项目包括养殖区、特色企业区、特色产业区等三个功能区。项目的建成可解决近300人的就业。(此项目也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极大支持,市民委为此项目配套了100万元)为《蒙纯乳业发展项目》和《建设街道打造民族特色社区项目》争取到自治区发展资金40万元,另外为扶持自主创业争取到市级项目资金10万元;及时向上级反映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政策的执行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经我局多次协调,内蒙古大力神清真食品企业的贴息贷款优惠政策得到了落实。从2010年6月起,大力神每月可获得24300元的贷款贴息。
---建立数据库,探索民族工作新道路。在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日益增长,各民族间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更加频繁的新形势下,我局不断探索开展民族工作的新方法,建立了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数据信息系统。数据库共录入7865户、26875名少数民族的基本状况。为突出今后民族工作重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事实依据。(将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及时更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一是精心组织筹备了两个盛会。圆满完成了自治区第七届民运会和鄂尔多斯市国际那达慕期间,我局承担得民运会闭幕式、部分赛事和接待东胜赛区穆斯林来宾等任务。二是在全国各地因清真食品企业违规操作,频发群击事件的背景下,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我区清真食品企业大力神进行了5次检查,并提出了4项整改意见,确保了社会环境的稳定。---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认真组织实施了东胜区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了“民族和谐、宗教稳定”的东胜形象,“民族团结”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二)大力推进蒙古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一是注视蒙古语文,使之成为推荐、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的一项重要指标。今年在举办全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培训班时将是否懂蒙古语作为考核培训对象一项重要指标,从全区100多名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中选定了27名蒙汉兼通后备干部在鄂托克前旗进行了体验式培训。二是设臵机构,加强翻译工作。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和我区实际,经我局多方争取于3月份成立了东胜区蒙古语文翻译中心。致使东胜区大型会议材料和文件翻译率达到了100%。另外该中心于10月份翻译并在《鄂尔多斯日报》刊登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全文。全年翻译各类会议材料、提案议案、广告牌匾等近15万字。三是结合“创城”、“创卫”工作,大力开展创建社会市面用文蒙汉并用示范街(路)活动,加强“翻译、审批、制做”三环节的管理,建立印章网上审批系统。年内对城区主要街道、镇区、旅游景区和109、210国道沿线的近1万多副不规范牌匾进行检查,全年下达整改通知书180份,已清理整顿牌匾160多副。全区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情况大为改观,并逐步趋于规范、标准,为全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和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市面用文环境。四是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4月社会市面蒙汉语并用审批办公室入住东胜区行政审批大厅以来,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新审批牌匾3000多幅。五是狠抓源头管理,强化对制作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为了从源头上杜绝不规范牌匾的出现,对城区所有的牌匾制作企业、刻字店进行详细调查,并登记造册,3月份对其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同时与负责人签订规范制作牌匾责任状,按照“谁制作、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了源头管理。本次培训班共有41家企业63人参加。六是积极搜集民间古籍藏品。自筹62万元整理、出版了17世纪蒙古佛教古籍丛书--《莲花宝藏史》和《鄂尔多斯民歌经典》。
三、工作措施
---认真调研,突出重点。民族宗教工作牵涉的领域广,千头万绪。因此,我局结合区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经过深
入细致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民族宗教基本情况,以城市民族工作为重点,形成“围绕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的良好局面,真正把有限的精力、财力用在刀刃上。近年来,我局结合东胜区“大城市、小农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扶贫工作新途径,建立健全新的工作机制,从过去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扶贫方式转变到“城乡统筹兼顾”的扶贫模式,积极引导农村少数民族适应城市化的新发展,保障进城少数民族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不断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救助体系,帮扶困难少数民族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
---注重创新,力求实效。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我局采取奖励机制,设臵创新奖,调动每个人的创新意识,提高干部职工在实践中找出路、寻机遇的能力,克服“少部分人想问题,出主意,众人旁观”的现象,取得良好效果。以服务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为总旨,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区委、政府和上级部门领导极大地支持。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后,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如:少数民族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干的工作队伍首先有良好的素质。面对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我局利用每周二下午时间,加强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定课题、轮流领学等方式,督促每个职工写体会、讲感受,对
学习认真、表现突出的职工采取物质奖励,调动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实践,干部职工的推动民族宗教工作科学发展的谋划能力、破解制约民族宗教工作科学发展的创新能力、处臵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应急决断能力明显提高。
---维护团结,加强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才能出成绩。我局领导班子时刻关心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主动热情地帮助解决困难,做到公平对待、公正评价。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事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格执行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发扬民主,推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禁个人独断,做到决策民主。
---完善制度,合理布臵。发展要靠好制度,因此我局从制度建设上抓起,认真实施考评考核工作,形成“制度促进工作,工作完善制度”的良好局面。首先在用人机制上,抵制“论资排辈”,推行重要岗位竞争上岗机制。其次,在利益分配上,实行与实绩挂钩制度,彻底杜绝“混日子、无作为、摆资格”的消极现象,确保干部职工以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工作量化公平、布臵合理,建立“人人有担子”的工作分工机制,克服“部分人干、部分人闲”现象的出现。
第三篇:XX年民族事务局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思路(推荐)
XX年民族事务局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思路
XX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民委的帮助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积极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开放富裕和谐新**”的要求,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我县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XX年主要工作
认真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增强民族工作干部的思想解放意识和创新意识。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市民委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并以开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继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克服困难,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完成了《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与旅游》等专题调研文章。
搞好民族政策宣传、发展民族文化等各项事业。
1、广泛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 宣传载体,组织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化活动等形式和载体,广泛宣传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若干规定》等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民放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民族地区发展成就,散发宣传资料13000多份,解答群众提出问题15条,悬挂横额16条。9月1日至9月15日,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XX年民族法制宣传周”活动。9月5日我们在陆斡镇举行“**县民族法制宣传活动文艺汇演”。由农民和学校师生组成的业余文艺队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文艺节目,并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广泛宣传民族知识和民族法律法规。当天散发宣传材料2500份。同时我局协助县老干局举办“九九重阳文艺晚会”,在晚会上大量宣传、散发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资料,从而加深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民族知识、政策的了解。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桂办发[XX]66号文件精神,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喜迎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自治区成立50年来经济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11月上旬,我局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完成了XX年“民族团结月”活动方案,协助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通 过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相、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按照上级民委的部署,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今年,我局在县史志办、文体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加大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力度。深入镇村、学校及起凤山等进行调查搜集,共完成上报古籍抢救搜集整理简目53条,较好地完成了上级民委交给的工作任务。
3、严格执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制度,认真实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建设。
年初完成了XX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陆斡镇仁合村韦朝屯基础设施建设,锣圩镇玉泉村《骆垌舞》,两江镇龙英村龙母文化,民族中学绣球基地建设等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XX年上局下达给我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三个—马头镇全苏村坛凤屯修路5万元,两江镇龙英村龙母文化5万元,县民族中学绣球基地1万元。项目下达后,我局经常深入项目点指导群众开展工作,认真抓好项目的实施,对项目质量严格把关,同时对项目资金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目前所有项目工作量仍已完成过半,现正在抓紧实施当中,预计XX年1月底可完成全部项目建设。
着力抓好民族工作示范点工作。陆斡镇仁合村韦朝屯是市、县民族工作示范点,经过三年的投入改造,目前已见成效。今年我们主要完成几项工作:一是帮助该屯建设农田灌溉抽水站和鱼塘改造;二是完善屯文化活动室的办公桌椅等配置;三是请专家到该屯给群众传授农业科学种养技术;四是发动群众修建1500米三面交水利渠道。如今的韦朝屯已成为我县一个生活富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4、认真做好XX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我县的实际情况,我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民族工作经费项目申报工作,共向上级申报项目6个。
5、做好少数民族优秀特困生申报工作,争取上级资金资助我县少数民族优秀特困生完成学业。XX年我局深入各村、社区及学校了解有关少数民族优秀特困生情况,从被大专院校和**县级高中录取的新生中分别选出10名优秀大学生和7名优秀高中生向上级推荐,为他们争取入学学费补助,鼓励他们安心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6、协助市民委做好开展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情况调研活动。
认真完成日常工作
1、做好少数民族成份变更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相 关文件的规定,经过严格审查,今年共办理变更少数民族成份44份。
2、经常深入壮汉双语教学点了解情况。我县共有“双语”教学点5个,目前在校教师135人,学生1981人。为做好“双语”教学实验工作,今年5—6月份,我们会同市民委到5个教学点,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前壮汉双语教学的现状,为今后加强和巩固“双语”教学工作给上级决策提供有力的第一手材料。
3、做好支教点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从今年起我局到府城小学开展结对子支教活动。局领导经常深入该校了解情况,为学校出谋献策,同时,我们还拿出3000元资金给学校购买教学用具和文体用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存在的问题
XX年,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得还不够全面;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力度还有待加强;如何参与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拨推荐工作仍需进一步探索;参与县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和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等。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XX年工作计划
1、继续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自治区、南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开展民族工作。
2、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区解决生产和生活特殊困难。继续努力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等工作。
3、协同有关部门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力争在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4、开展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民谷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积极协助做好全县壮汉双语教学及民族文化活动,配合市民委做好县民族中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
5、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提供有关民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民族工作部门应有的作用。
6、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
第四篇:民族研究院“学风建设年”工作总结
重传统、促改革、努力培养实践性创新人才 ——民族研究院2012年学风建设工作总结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民族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西藏民族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按照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强化教师工作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育人质量”的工作方针要求,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力度,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在全院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精于执教,学生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的良好学风。现将本院2012年学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工作,为学风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为使学校制定的学风建设实施方案落到实处,民。
以考试验学风,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
学院特别重视学生学习风气的培养,注重树立学习典型,优化学习氛围,号召大学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本院从单位实际出发,提出了“传、促、引”的三字方针,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希望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组织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和考取公务员的学生代表为大学生传授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促使学生迅速掌握与大学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法,邀请赴对口支援院校交流学习归来的院内外优秀学生做交流报告,引导大学生从入校起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院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情况,并将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使任课老师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充实调整。针对个别班级存在不良班风的情况,学院及时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找出班级学风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班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学生的学习风气有所改变。
严格科学管理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学生学习,本本院在本科生中施行了导师制度,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帮扶,在监督学生学业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友谊,在生活上关心、心理上抚慰、行为上规范,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方面,为确保课堂秩序的顺畅,学院对学生课堂考勤一直长抓不懈,严格将学生课堂考勤制度与学生违纪处分紧密结合,要求教师上课前点名并做好记录,将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同时要求各班学生教学信息员对每堂课进行课堂考勤,每周汇总交班主任签字确认后报教学科研办公室统一公布考勤情况,对于经常旷课的学生,及时由班主任进行个别谈话,屡教不改者,在全院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等处分,本本院已先后通报批评了两批经常旷课的学生,通过有力的警示教育,使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大幅度攀升。在学生上晚自习方面,本院制定了《学生晚自习管理暂行规定》,每天晚自习时间都安排教学科研办公室专人负责学生晚自习的考勤,记入《民族研究院学生晚自习情况记录表》,作为奖惩依据,确保各班级晚自习的顺利进行,保证同学们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本院作为科研教学型单位,注重发挥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在大学生中营造热爱学术研究的氛围。充分发挥国家民委、西藏自治区研究基地的作用,邀请刘世哲、麻国庆、秦红增、石硕、张泽洪、鞠实儿、彭文斌、刘志扬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全院师生奉献了数场生动、精彩、高层次的学术讲座,使全院师生了解了学术界的最新学术动态,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学术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术热情,吸引了一批学生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严抓考风是提升学风的关键,每次期末考试前,本院都会召开班主任会议强调考试纪律,给学生打好杜绝考试作弊的“预防针”,督促学生认真复习、积极备考、诚信考试。同时,要求全体教师不得给学生划定考试重点、考试范围,消除学生的侥幸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考试风气。本院重视补考和重修工作,对重修辅导过程进行全面检查,要求重修指导老师严格把关,按规定的学时给学生辅导,使学生能有效利用重修机会掌握基本知识点,做到辅导不降标准、考试不走形式,以考促学,尽可能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加强课外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对良好学风的形成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篇: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工作总结
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因人才缺乏而引起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经我院领导班子一致同意,决定由医务科承担全院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现将我院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出选派进修学习人员的特点 在总体方向上,我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为民族医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卫生人才作为医院发展的基本方针,无论是专业的选派,还是进修学习时间的确定,都是以维西医医疗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同时按照医院目前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重点,努力突出选派进修学习人员的动手能力,医院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一种观念、三种素质、八种能力”。一种观念,即建立为病人身心健康服务的整体观念。三种素质,即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八种能力,即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体现人文关怀和实施身心健康的医疗能力;对常见疾病病情变化和常用药物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规范、熟练的基础医疗操作能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运用保健知
识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全面达到上述目标,我院还要求选派学员兼修心理咨询、现场急救与自救、心电图诊断、X—光片诊断、推拿按摩等课程,以扩大医务工作者适应就业竞争和未来工作的能力。
二、医师队伍建设
严格按照我县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选派学历高、能力强、表现好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维医药知识,确保质量及培养效果。
为圆满完成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我院进行了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了医德医风培训,将医德医风培训纳入卫生工作的重要日程,使医德医风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并规范了医生每周集体学习制度,以政治理论为重点,加强医生的医德医风修养。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针对现有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每月的例会,进行在职培训。主要有专业培训、技能培训等,不断提高医生的理论基础、使用医疗器械的能力,为医生更好地运用现代化医疗设备创造条件。开展青年医生培训,我院对新分配的青年医生,从三方面进行培养提高。一是任岗前,开办青年医生岗前培训。对青年医生进行医德医风、行业作风的培训,以尽快适应卫生工作岗位,杜绝了年轻人的年轻气盛、冲动行为,从源头上制止了医疗安 2
全事故隐患。二是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有经验的老医生传授经验,带动青年医生快速成长。三是在工作过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医疗技能比赛。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等方面。鼓励医生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鼓励医生在职攻读大专、本科学位等。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提高医生在职或脱产学习期间的各项待遇,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医生的技能水平和学历水平。
三、狠抓中医实训技能训练,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务工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当紧密的特殊岗位,要求医生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娴熟的实训技能。而我院是面对全院培养民族医药卫生人才,往往一名卫生人员不但要承担西医医生和护士甚至医技人员的工作,还要有提供维医诊疗、维医适宜技术服务,这更要求我们在培养民族医药人才时,加强实训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四、生活保障
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势在必行,由于医院地处老城区,是正在逐步发展的医院,经济基础不稳定,但为保证选派进修学习人员的正常生活学习,我院还是在进修学习人员学费和后勤服务上给予充分照顾。在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我院还采取了岗前培训、岗前自学、待岗“充电”
等多种形式,使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行了服务逆向追踪制,任务上墙,逾期追究。使卫生工作由“要我做、派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我去做”。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但提高了我院医疗技术工作的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价格,也促进了我院各项工作的发展。
我院自2011年以来,在县卫生部门及院党委的大力支持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职工的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全院职工团结拼搏,改革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大胆探索、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实际,我院以服务工作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特色专业求发展,从严治院,质量立院;临床紧密结合,实训实习重视实践;倡导院内文明,开展礼仪教育,全面提升素质;我院选派进修学习人员方向正确,管理理念先进,培养目标明确,进修学习人员特色鲜明。
综上所述,我院在今年工作中有能力、有实力、有魄力承担和做好民族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为库车县老城片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例行自己的责任,作出应了有的贡献。库车县维吾尔医医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