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固定资产内控工作方案
发电厂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项目效能监察
工 作 方 案
为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工作流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过程的监督管理,根据集团公司2009年集团公司效能监察工作安排,经厂效能监察领导组研究决定,对我厂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情况进行效能监察,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和依据
为切实规范我厂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固定资产内控项目固定资产增加、修理、转移、报废、清理流程,堵塞资产管理漏洞,实施过程监督,更好的为安全生产服务,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公司和厂相关文件及制度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二、监察内容
1、是否建立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制度?
2、是否严格落实的执行集团公司和厂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3、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使用流程是否科学合理?
4、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大修理管理制度?
5、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三、项目组成员
组长:
四、监察范围:
工作范围和时限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两年时间。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完整与合规性,时限范围内制度执行的符合性,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可对进行时限适当的上溯、下延或扩大项目监察范围。
五、监察步骤和方法
1、收集资料
2009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国家、集团公司、厂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制度、相关文件等,并对制度的完整与合理性进行评价。
2、部门自查
2009年7月1日~8月30日,为各部门的自查阶段,各有关单位根据监察内容进行自查,自查结束后写出自查报告,连同报表一式三份(含电子版)报厂效能监察办公室。
3、实施检查
2009年9月1日~30日,厂效能监察领导组及办公室组织对各部门的自查情况进行归纳,确定检查的重点,并开展检查。
4、下达监察建议书
2009年10月1日~30日,对各单位自查和厂统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不同情况下达效能监察建议书,发现有违纪问题,要进行立案查处。
5、落实整改
2009年11月1日~15日,监察建议书下达后,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进行整改,由厂效能监察办公室对整改情况和监察建议书的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6、总结整理
2009年11月15日~30日为总结阶段,效能监察办公室对本项目监察情况写出总结报告,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
七、方法
1、事前的计划制度监督,事中的购置程序监督;事后的使用监督。
2、检查、查阅与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相关的各种文件,对制度的完整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
3、监察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有关的程序包括资产的计划、购购置、验收、生产例会等会议和过程是否合规;
4、对原始资产资料和帐册进行检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增减情况;
5、召集和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相关的人员,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询问。
7、监督中,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过程中有违纪违规情况,效能监督部门及时提出纠正和处理意见。
八、工作要求
1、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项目效能监察工作被监察部门为生产科。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准备好有关文件、制度等资料,并积极配合监察办公室开展好工作。
2、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效能监察有关知识和规定,熟悉开展工作的方法、步骤、要求等,保证效能监察工作取得实效。
3、各有关部门行政一把手为本项目效能监察的第一责任者,并责成一名原则性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4、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工作方案不适应实际需要或工作中有情况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查、修改或
补充。
4、效能监察资料应有被监察单位的盖章或相关人员的签字,并应有监察人员两人的签字。
5、各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对本项目的配合完成情况,将作为党委评价体系考核和廉政测评的重要内容。
效能监察办公室
二○○九年六月十日
企业效能监察立项通知书
生产科 :
根据集团公司及厂效能监察文件精神,现决定对电厂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项目实施效能监察工作,请贵部门予以配合,按效能监察工作方案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以便圆满完成效能监察工作。
效能监察办公室
二○○九年六月十日
第二篇:内控—固定资产
企业内部控制—固定资产
一 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新希望六和股份《企业内部控制-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三、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
四、工作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一)公司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2、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
3、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4、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
5、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6、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二)公司财务部在总部财务部相关制度及规定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本细则,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和核算工作,办理盈亏、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报批手续及账务处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公司人行部负责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及房屋、建筑物的使用、维护和日常管理、维修工作。
公司生产部负责生产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修理和维护工作,提出并实施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方案,清理处置报废的生产用固定资产。
(三)审批人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固定资产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四)公司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规定程序报总部饲料事业部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对于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相关手续;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由固定资产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申请,经总部审批后再办理相关手续。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按总部规定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取得与验收、使用与维护、处置等环节严格进行过程管理,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开展情况,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固定资产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公司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建立请购与审批制度,明确请购部门(或人员)和审批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与审批程序。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应当规范、透明。对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应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报公司总经理、片区及总部批准后采购,公司应当根据合同协议、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采取招标方式进行。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公司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生产部、财务部、人行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新建或改扩建固定资产等项目,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报公司总经理、片区及总部批准后,由总部或总部授权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定点采购,选定施工单位。工程完工后根据合同及相关管理规定进行验收,并按验收结果结算工程款,未进行完工验收前,需预付工程款,经总部批准后可预付不超过总预算80%的工程款,工程结束后应留工程总额的5%--10%作为质量保证金,待一年以后未出现明显的质量事故后支付。若出现质量事故发生的维修费用则在预留的质保金中扣除,质保金不足支付的应要求承建单位支付。若发生明显的质量事故则应通过有关职能部门追究承建单位的全部责任
公司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各公司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各公司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
公司对经营租赁、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登记簿记录备查,避免与本各公司财产混淆,并应及时归还。
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
(六)公司财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或建造成本。
(七)对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固定资产,公司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
六、使用与维护控制
(一)公司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修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公司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明细及标签,确保具备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与盘点。
固定资产移动应当得到授权。
(二)公司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确定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制定和实施固定资产目录制度。
(三)公司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确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折旧政策。
折旧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四)公司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固定资产大修理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安排修理。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批通过后予以实施。
(五)公司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范围和政策应足以应对固定资产因各种原因发生损失的风险。
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公司。
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应当及时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六)公司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点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进行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公司组成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每年不少于两次,公司定于每年6月、12月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并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按照报废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后进行账务处理。
(七)公司每年年末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分析。检查分析应包括定期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总账,并对差异及时分析与调整。
固定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应当计算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并报总部财务部批准后作帐务处理。
(八)对于未使用、不需用或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措施,经公司财务部和总经理批准,并按总部审批流程报批后实施。对封存的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七、处置与转移控制
(一)公司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
(二)公司应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公司财务经理和总经理审核并报片区和总部批准后才能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出售价值等。公司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报片区和总部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对拟出售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处置申请,列明该项固定资产的原价、已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出售价格或转让价格等,报经公司财务经理和总经理批准,由公司财务部向片区和总部财务部报批,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
(三)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经各公司财务经理和总经理审核并报片区和总部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四)固定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五)公司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协议,对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养、税负责任、租金、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
(六)对固定资产处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及时入账,保持完整的记录。
(七)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应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明确固定资产调拨时间、调拨地点、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经总部有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并在K3中作变动处理。
固定资产调拨的价值应当由总部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第三篇:固定资产财务内控制度
固定资产财务内控制度
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审批程序,确保各项支出依法合规,实现成本有序可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所指固定资产是使用年限在一年及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及以上(另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主要包括:通信设备、线路设备、房屋建筑物、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工具及器具、土地等。
第二条固定资产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应达到以下目标:
1.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运用状态良好;
2.确保固定资产的计价真实、准确;
3.确保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真实、准确;
4.确保固定资产的有关记录的真实、完整;
5.确保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和收益。
第三条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业务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对不相容职务的岗位和人员的职责必须加以适当分离:
1.购建申请与购建计划编制人员实行分离;
2.购建计划的编制与计划的复核、审批人员实行分离;
3.购建预算编制与审核人员实行分离;
4.采购与验收、保管人员实行分离。
固定资产(设备)购置
第四条根据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编制固定资产购置(新建)预算,经本部门(单位)负责人签署同意购置(新建)的意见后,按计划管理权限上报。
第五条主管计划部门收到固定资产(设备)购置(新建)申请后,会同设备(技术)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设备)购置新建的申请评估,按照批准权限予以审批立项。并签署意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六条主管计划部门会同财会部门商定固定资产购置(新建)资金来源和投资规模,提出购置数量和投资金额的意见,报分管领导或有关会议审批后,下达计划。
第七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单位)根据批准的计划,由使用、技术、设备管理、合同管理、纪检、财会等部门组成采购小组。根据法人授权,由合同管理部门组织对固定资产的质量、数量、价格、设计(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等合同条款认真审查,财会部门重点审查结算方式、结算时间等条款。具备招标条件的,按规定进行招标采购。
第八条设备管理与使用部门(单位)共同组成验收组,根据购置计划和合同,点收固定资产数量,验收质量和安装调试情况,编写验收报告,并填制“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
财会部门根据验收报告,与合同、购置计划核对后,按照合同规定履约结算。
第九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验收记录汇集整理技术档案,登记固定资产保管台账;财会部门根据复核后的计划、合同、发票、银行结算凭证、验收交接记录等凭据,编制有关凭证,确定固定资产价值,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填制“固定资产登记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并分别保管,同时交使用部门保管。
固定资产工程交付
第十条固定资产新建、扩建、改建、购置的交付使用手续,应按以下手续办理:
1.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改建、购置的交付使用手续:
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竣工后,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由财务、计划、工程、物资管理部门和施工、设计等单位积极配合,组成相应的竣工验收小组,按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概算及其批复文件、工程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逐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报告经建设单位和接收单位双方签字后,建设单位编制新建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财固—3),并附竣工决算和竣工图纸技术资料,依照《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办法》办理交接手续。
2.综合性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既有土建工程又有设备购置综合在一起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时,不能按工程项目名称编制,必须按能形成单个固定资产的名称金额分别编制。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购置完成验收交付使用手续:
购置的设备(需要安装的在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转鉴定,各项数据必须达到原设计要求后,按全部造价编制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验收合格后由业务部门将新建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及有关资料交由财务部门列帐。
固定资产调入
第十二条对调入的固定资产,公司要组织运维、技术、财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等部门组成验收组,审核调出单位填写的“固定资产接收、移交记录”及固定资产的技术资料、卡片所记录的数量、技术指标等是否与上级的调拨决定相符;固定资产实物的数量、型号、规格等是否与“固定资产接收、移交记录”相符,并在移交记录上签字。
财会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接收、移交记录”、“固定资产卡片”和调拨决定等有关资料,按调出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并相应调整有关部门保管的“固定资产卡片”。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第十三条对捐赠的固定资产,接受单位要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捐赠单位提供了发票、账单等资料的,审核固定资产的数量、技术指标是否与发票、账单相符;捐赠单位未提供发票等有关资料的,验收小组根据初步确定的固定资产型号、规格、技术性能指标等现状进行评估(必要时可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根据上述资料填制“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
财会部门根据捐赠单位提供的有关凭据,按凭据标明金额加有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捐赠单位未提供凭据的,按评估价值或按同类、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有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按“第九条”建立卡片,登记有关账项。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第十四条对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接受单位要组成验收组对投入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审核固定资产的数量、技术指标与投资协议是否相符,出具验收报告,填制“固定资产投资转入、转出记录”。
财务部门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本制度“第九条”规定建立卡片,登记有关账项。
固定资产折旧
第十五条固定资产一般应当按照规定的范围采用分类折旧率计提折旧。财务部门应按月计提折旧,编制固定资产折旧分配表,经财会主管审核后,办理转账,计列相关成本费用。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与盘点
第十六条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对在用固定资产建立管理、使用、保管、保养和维修责任制,实行定岗、定人、定位管理。财会部门根据技术或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变动资料,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增减动态和使用状态的变更手续,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账账、账卡及账实核对。
要建立财产保险制度,对重要的固定资产应办理财产保险,汽车等运输设备要按规定实行强制保险。
第十七条在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前,要组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保管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组成联合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查。
应用通用会计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的单位,财会部门财会人员与仓库保管员应实现账、卡的动态核对,固定资产的盘点、核对的重点应放在与实物的核对方面。
第十八条盘点清查中发现盘盈盘亏时,应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清查小组负责编写“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理由书”。
固定资产盘盈,按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由财会部门会同技术、管理部门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确定计价,建立卡片,登记有关账项。
固定资产盘亏,除按审批权限报请批准列销有关账项外,要按税法规定报批。
固定资产减少、报废与清理
第十九条固定资产调出,调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上级调拨决定,填写“固定资产接收、移交记录”,随同有关资料、卡片交调入单位列账。财会部门根据调拨决定和“固定资产接收、移交记录”,注销固定资产。
第二十条固定资产转让、出售必须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经批准后,签订固定资产转让、出售合同或协议。财会部门按转让、出售合同或协议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注销固定资产。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财会部门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提出申请,填制“固定资产拆除、报废申请单”,经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批准后,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
对确已丧失使用价值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符合报废条件的,按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填报“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财固—5)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办理。
报废后处理固定资产的净值收益,列入“营业外收入”;报废后处理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二条固定资产报废经批准后,单位要及时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拆除清理、变卖,编制固定资产清理记录,对拆除后可用的旧料应交物资管理部门点收入库;对可使用或经修复尚能使用的单项固定资产,应另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
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属于事故造成的,由安全、保管使用部门向责任单位或个人追讨赔偿;办理了保险的财产,按保险合同或协议,要及时向有关保险公司申请理偿。
财会部门应根据“固定资产拆除、报废申请单”和固定资产清理记录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后,注销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按税法规定报批。
第四篇:内控固定资产信息动态管理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信息动态管理制度
1、完善学校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账目、卡、实物相符。而且,为了达到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的目的,要加强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
2、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定期盘点的次数一年不得少于一次。
3、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当中,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化、正规化和合法化,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益。
4、加强固定资产及时维修与保养。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特性实施不同的维修、检修、保养的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5、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
6、实行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制度。通过财务资产卡片与台账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第五篇: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资产质量,中储棉总公司决定从2012年9月起组织开展固定资产和房屋土地使用权清查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目标
(一)本次资产清查主要是对企业管理的固定资产和房屋土地使用权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在清查中把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结合起来,全面摸清企业“家底”,真实、完整地反映所查资产状况,促进提高资产管理信息质量。
(二)全面了解核实固定资产盈亏及损失情况,并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政策规定拟定处理方案。
(三)通过对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开展清产工作,促进《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储棉仓[2012]139号,以下简称“《办法》”)的贯彻和执行。
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安排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从2012年9月下旬开始,计划用3个月时间完成清查主体工作任务,全部工作预计于2012年12月底结束。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2012年9月14-23日),制订《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2012年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资料,包括培训文稿、自查报告模板、工作报表。
(二)工作部署(2012年9月24-10月15日)。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工作部署,明确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任务,下发文件通知和工作报表。各直属库及子、分公司明确或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工作人员,根据工作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三)业务培训(2012年10月15-20日)。组织召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培训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人员,具体讲解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清查工作流程及如何编制清查报表、撰写自查报告。
(四)组织实施(2012年10月21-11月2日)。各所属单位自行组织固定资产自查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指导下全面完成资产清查、数据汇总、清查结果上报等主体工作任务。各所属单位自查清查报表和自查报告的提交时限:2012年11月2日。
(五)检查验收(2012年11月2-12月31日)。总公司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各所属单位的清查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个别清查质量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督促整改,全部单位验收合格后形成固定资产清查结论。
三、固定资产清查基准日
固定资产清查基准日为2012年9月30日。
四、固定资产清查范围
固定资产清查范围为各单位管理使用的全部固定资产、房屋及土地使用权。
五、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内容
(一)账务核对。各单位以固定资产清查基准日为时点,对本核算级次的固定资产各级账簿,包括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主营业务信息系统)以及报表进行全面核对,做到账表相符、账账相符、账卡(主营业务信息系统中的设备设施信息卡)相符。
(二)资产清查。各单位在账务核对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明细表进行实地盘点、细节核对、状态了解、性能检验等清查程序,对实际管理使用的固定资产实物和房屋、土地使用权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编制填写固定资产清查基础表。
(三)损溢预计。指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清查中发现的各项资产损溢进行估算,为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做好准备。
(四)自查上报。各单位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基础表以及损溢预计情况完成固定资产清查报表和自查报告,并上报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
(五)验收确认。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等清产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验收并确认各单位实际占用的固定资产资源情况。
(六)完善制度。各单位在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后,认真分析在资产及财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固定资产清查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六、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要求
为确保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各单位应遵循以下工作要求:
(一)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应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保证清查工作结果真实、可靠。
(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暴露存在问题。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均应如实反映,不得虚报、瞒报。
(三)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将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工作组织和意见或建议,报送工作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