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9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9)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梅伊曼
2.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总的说,应该是(B)。
A.重点掌握直接经验B.重点掌握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重D.先掌握直接经验,后掌握间接经验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C)。
A.德育方法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内容上D.德育原则上
4.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的(A)。
A.正常秩序B.共同目标C.平等关系D.严密的组织结构
5.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A)。
A.班会活动B.进行操行评定C.建立学生档案D.制定规章制度
6.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B)。
A.自愿性B.自主性C.强迫性D.创造性
7.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C)。
A.单一化B.专业化C.多样化D.复杂化
8.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B)。
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
9.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然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是效率不高的解决问题方式是(D)。
A.研究式B.探索式C.启发式D.算法式
10.“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1.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D)。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
12.动作缓慢,动作的正确性、稳定性、灵活性较差;在行动方式的结构方面,表现为动作之间的不够协调,不善于把分解动作连成整体;在动作的控制方面,表现为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动觉控制作用微弱。这是(B)。
A.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B.动作的模仿和联系阶段
C.原型定向阶段D.动作的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13.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A)。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14.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B)。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陶冶教育法D.说理教育法
15.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是(C)。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16.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A)。
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减少课堂混乱C.听课的效果D.家长的意见
17.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的是(A
A.个案研究法B.历史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相关性研究法
18.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C)。
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
19.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B)。
A.法律规范B.法律事实C.法律权利D.法律义务
20.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教育法》
C.《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二、多选题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
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3.教学技能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具有以下特点(ADE)。
A.熟练性B.习惯性C.机械性D.完善性E.自动性
4.群众性活动包括(ADE)。
A.集会活动B.个别活动C.小组活动D.参观、访问E.竞赛
5.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6.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ACE)。
A.认知策略B.模式再认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E.组织策略
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BE)。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规范D.道德原则E.道德行为
8.晶体智力(AD)。
。)
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
C.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D.是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E.是对学习速度的测量
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ABCD)。
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
10.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DE)。
A.实施精英教育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C.注重手段更新
D.进行科学教育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三、填空题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的是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
2.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学,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5.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
6.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班级在长期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叫班风。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4年开始执行。
9.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四、简答题
1.简述气质的四种类型与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对应关系。
胆汁质强 不平衡
多血质强平衡 灵活
粘液质强平衡 不灵活
抑郁质弱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3.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五、论述题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是因为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⑴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教学活动的认识过程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⑵知识的掌握与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对;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⑶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而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六、案例分析
《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异;
(2)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2014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2014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三)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二、境空题
2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2.()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23.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教学原则的依据。
24.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25.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三、简答题
2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27.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四、论述题
28.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2.D3.C4.C5.D6.A7.B8.B9.A10.C
11.C12.B13.D14.B15.B16.D17.C18.B19.C20.C
二、填空题。
21.布鲁纳。
22.教育目的。
23.直观性。
2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5.启发式;注入式。
三、简答题。
26.答: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7.答: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四、论述题。
28.答:(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三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8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A)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2.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时间为(B)
A.1880年B.1879年C.1876年D.1869年
3.“教学又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B)原则。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主体性
4.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明学习成绩差,还经常破坏课堂纪律。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就把小明开除了。该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D)
A.人格尊严B.名誉权C.人身权D.受教育权
5.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A)
A.感知能力不成熟B.注意能力不健全C.记忆能力不深刻D.思维能力有欠缺
【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入口”读成“八口”,是对“入”字的个别部分感知有误,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成熟。
6.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D)
A.赫尔巴特B.席勒C.赖因D.杜威
7.有人大器晚成,有人侧重于理科,有人聪明早慧,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D)特点。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解析】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千差万别,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8.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A)
A.焦虑症B.恐惧症C.强迫症D.抑郁症
【解析】焦虑症的表现是:(1)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2)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易作出决定;(3)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对照小敏的症状,即可知符合焦虑症的表现。
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
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C)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选项属于现代教育的特点是(ABC)
A.终身化B.多元化C.全民化D.世俗化
2.德育的内容主要有(ABCD)
A.爱国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集体主义教育D.劳动教育
【解析】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中小学德育目标与任务确定的,应体现为现实性与理想性的高度统一。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3.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ABD)处分。
A.警告B.记过C.体罚D.开除学籍
【解析】对违纪学生,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处分有下列六种: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
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点是(ABC)
A.强制性B.普遍性C.基础性D.免费性
5.教学策略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合的(ABD),并将其结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目的D.教学方法
【解析】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臵以及师生互相作用设计等。
6.教育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ABCD)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制定的。(×)
【解析】×《中华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2.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任何学校不得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解析】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的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4.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解析】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5.与女孩相比,男孩在动作技能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解析】男孩在动作技能方面的优势到青春期以后才逐渐显露出来,之前非常微弱。
6.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解析】有意义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材料本身是有逻辑意义的。
7.小刚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心里告诫自己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
【解析】自我强化是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作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属于替代强化。
8.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解析】信度是针对同一套测试而言的。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不可能是同一套测试,所以不牵涉信度的问题。
9.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10.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德育为先,把德育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5.最常用的德育方法是说理教育法。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7.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8.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9.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0.皮亚杰提出了人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是什么?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臵。
2.教育专业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是一样的吗?
不完全一样。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3.简述课程计划对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意义。
(1)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有助于教师了解小学课程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
(2)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可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
(3)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4)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所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5)纵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4.新课改的目标是什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的过程。
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臵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七、案例分析题(15分)
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一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袋,袋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它在年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
请思考:“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行?
优点:①“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②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③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④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的评价学生;⑤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⑥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⑧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不足:①容易走形式、走过场;②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③主观心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④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⑤不适于大班额评价用;⑥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⑦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
第四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14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14)——教育法律法规专题
一、填空题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 财政拨款 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适龄儿童、少年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 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的标志。
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 刑罚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 每月 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 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 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 财产关系 和 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 不停止 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 田径 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
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 法律形式规定 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C)
A.优益性B.单方性C.强制性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
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
A.校长B.教职工代表大会C.学校工会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
A.目的解释B.文法解释C.历史解释D.系统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D)的规定。
A.《教育法》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
A.某教育局局长B.某市市长C.某市公安局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
A.教育法律B.教育行政法规C.教育政府规章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
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
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
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
A.法定监护B.指定监护C.委托监护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BD)
A.警告B.记过C.送劳动教养D.开除学籍
四、简答题
1.法的要素有哪些?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法律概念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发现权 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3.什么是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行为。
4.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
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5.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6.简要回答教师的法定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五、案例分析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1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3)违法主体是谁?(4)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1)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五篇:2014年平凉教师考试模拟试题 (9)
1.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是一种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A.健康 B.体育 C.艺术 D.社会
3.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也揭示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
A.全面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张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张雪门 C.福禄贝尔 D.陈鹤琴 5.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儿教育家是()。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6.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A.直接教学 B.合作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7.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目的性 B.组织性 C.随意性 D.计划性 8.下列作品属于巴尔扎克代表作的是()。A.《包法利夫人》 B.《红与黑》 C.《人间喜剧》 D.《雾都孤儿》
9.根据《教师法》第14条的规定,下面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10.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这体现了素质教育()。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B.面向全体学生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幼儿的情绪具有感染性,所以老师会将哭闹的孩子隔离开来,以免影响其他幼儿。
2.【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3.【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描述属于教师职业劳动具有长期性。
4.【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福禄贝尔主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强调教育幼儿的时候首先应该教育母亲。
5.【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1929年,张雪门主持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稚教育,并主编“幼稚师范丛书”。后又在香山见心斋开办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开始深入探讨幼稚园行为课程,为开创中国化的幼稚教育理论作出努力。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7.【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家庭教育发生在家里,它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而是家长随意进行的。8.【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9.【答案】A。10.【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