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条件(大全)
2013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条件
一、教育部计划研究生
除达到研究生招生基本条件外还需满足如下条件。
1.硕士研究生
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实现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有机结合,因此对考生的本科专业和医师执业资格要求如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应为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仅限五年制)和医学检验(仅限五年制),其中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和医学检验只能报考研究生对应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应为口腔医学。
往届毕业生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12级和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但尚未领取证书的2011级毕业生除外)。2.博士研究生
应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或本科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且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二、军队计划研究生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条件参照教育部计划硕士研究生录取条件执行。
第二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附件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
培养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特制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第一条 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 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
一、招生对象。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入学方式。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达到规定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条 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
一、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具体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有关文件自行规定。
二、培养原则。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培养过程应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第四条 课程学习与考核
一、课程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应根据硕士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学位课程应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内容应涵盖人文素养、临床科研方法、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等类别课程,例如: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医学法律法规等。
二、课程学分。学位课程要求总学分应不少于16学分。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语2学分。
三、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考核可采取笔试、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
学位课程可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理论和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相结合,由学位授予单位和培训基地共同开展教学。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第五条 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一、临床能力训练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应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
二、临床轮转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进行,实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达到各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
三、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进行,学位授予单位应认定其临床能力考核结果。第六条 科研与教学培训
一、硕士生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
二、硕士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第七条 学位论文与答辩
一、选题要求。选题应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体现临床医学特点,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
二、学位论文形式。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专业文献循证研究、文献综述、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
三、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者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学位论文需注明作者在其中的贡献度和具体研究内容。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资料和数据具有可溯源性。对涉及国家机密和尚不能公开的研究结果,以及临床研究报告论文中涉及研究对象隐私和权益等问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四、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组织论文答辩。第八条 学位申请与授予
一、申请条件
1.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2.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3.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4.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硕士生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条件后,向所在学位授予单位学位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第九条 分流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应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制订相关政策,对不适宜继续按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合理分流。
一、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意愿,可安排其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但应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
二、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或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三、对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对其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毕业后三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回原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专业学位。
第十条 组织管理
硕士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接受学位授予单位、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培训基地管理,由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统筹负责。硕士生的指导教师包括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和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分别负责学位论文指导和临床带教工作。各轮转科室需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
第十一条 附则
一、本方案适用于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学位授予单位应根据本方案,从招生录取、培养方案、学位授予等方面制订具体规定。
三、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未尽事宜参阅相关配套文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15年5月29日
第三篇: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含2002级七年制)
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含2002级七年制)本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毕业考核)实施计划
为了规范实施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含2002级七年制)本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毕业考核)工作,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届研究生临床轮训的实际情况,拟订本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毕业考核)实施计划如下:
一、考核对象及资格审查
1.考核对象:
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
2002级中医七年制、针推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临床医学生。注:以上学生集中在第一附属医院考核
2.资格审查:按照研究生临床轮训计划完成本专业临床轮训及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阶段规定的各项临床轮训任务,轮训过程完整,各项考核成绩合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毕业考核:
1.不按时交《研究生本专业临床轮训考核表》备审者;
2.本专业临床轮训出科考核、导师指导下临床工作考核不合格者; 3.相关专业临床能力考核(中期考核)及相关学位课程考试不合格者。
以上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参加补考,补考成绩合格后方准予参加本 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毕业考核)。
二、考核内容、形式及评分要求
1.专业水平综合考试(25%):以考核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处理临床常见病及部分疑难病证的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组织进行笔试。按试卷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2.病例报告评审(50%):按照病例报告的撰写要求,选择本专科的相关病例,完成5份病例报告,门诊或住院病例不限,字数不少于1000,其中讨论内容字数不少于600,统一按规定格式书写(见附件2,或至临床教学办公室拷贝),A4纸打印。采用《病例报告评分表》评定成绩。
3.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考核(20%):确定本专科1个诊疗技术操作项目,现场考核研究生的操作能力(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以及对该项操作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评定成绩。
4.临床教学能力考核(5%):根据研究生在本专业科室轮训期间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及组织专科辅导的能力,采用《临床带教能力考核评分表》评定成绩。
三、组织工作
1.各有关临床科室成立考核组,由科室教育教学主任担任考核组组长,负责本专 业研究生毕业考核各科目的组织实施及专业水平综合考试阅卷评分、病例报告评审工作;考核组成员由组长指定,要求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2.各考核组根据考核日程安排,负责确定本科室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考核的具体时间,考核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各专业考生务必于4月27日(星期一)向科室考核负责人报到,了解具体时间安排和考核要求。
3.各考核组指定专人提前确定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考核项目,拟订相关考核规程、评分标准,并严格做好考核内容的保密工作。
4.专业水平综合考试(笔试)由临床教学办公室统一组织,各有关临床科室负责阅卷评分工作。
5.按时汇总各项考核成绩报临床教学办公室。
四、日程安排
4月8日(周三)15:00 全体研究生(含七年制)会议,通报考核内容及具体要求;
地点:第一附属医院行政楼604阶梯教室 4月8日~4月22日
报名;
报名地点:临床教学办公室(第一附属医院行政楼506室)报名时须提交:
①《研究生本专业临床轮训考核表》;
本专业阶段导师安排转外院学习的研究生须提交相关单位出具的鉴定证明。凡不提交《研究生本专业临床轮训考核表》及相关单位鉴定证明者,不得参加毕业考核; ②本专业病例报告5份。
4月24日(周五)
各科教学负责人会议,布置考核工作。4月25日~5月8日 考核;
① 专业水平综合考试: 4月25日(周六)上午9:00
地点:汉中门校区教学楼第一阶梯教室、第二阶梯教室 ② 诊疗技术考核、临床教学能力考核:
具体考核时间、地点根据科室通知(4月27日各专业研究生到科室报到,了解科室考核安排)。
② 病例报告评审:
临床教学办公室收齐研究生提交的病例报告后,交各相关科室考核组评定成绩。
5月15日(周五)
成绩汇总。
五、注意事项
1.本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毕业考核)是对研究生临床能力的综合检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实施细则》规定,考核达标分为80分(中期考核40%,毕业考核60%),考核成绩达标者由临床教学办公室出具成绩证明,方准予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002级中医七年制、针推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全体同学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日程安排和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考前准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专业出科考核及本专业病例报告,在报名时提交备审。
3.各相关科室要将本实施计划通知所有在科应届毕业生,并请研究生、七年制同学之间互相转告,确保各医院应届毕业生准时参加考试。重申凡漏考者一律不单独安排补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
究
生
院
临床教学办公室
2009年4月3日
第四篇: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管理员
时间:2010-2-
1浏览量:
598次
一、培养目标
(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内科学(100201)心血管病 血液病 呼吸系病 消化系病 内分泌与代谢病 肾病 传染病
2、外科学(100210)普通外科 骨外科 泌尿外科 胸心外科 神经外科 烧伤整形外科
3、肿瘤学(100214)肿瘤外科 肿瘤放化疗 妇科肿瘤
4、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诊断 临床病毒学检验与诊断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 遗传性疾病的检验与诊断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5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年,第二阶段三年。
临床研究生采取“分阶段连续培养,阶段考核筛选,择优者进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生完成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内容(学位课程学习、二级学科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后,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中期进行阶段考核,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以升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考核成绩合格,但未能升入第二阶段者,完成第一阶段的全部培养内容并达到要求,可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中止学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第一阶段;时间二年
课程学习分散在双休日和晚上学习,第一学年内完成。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不少于26学分,学位课程16学分。
⑴公共必修课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英语(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4学分(2)学科通开课
临床流行病学 2学分 循证医学 2学分(3)研究方向必修课
临床药理学 2学分 急诊医学 3学分(4)专业必修课
专业课 2学分
病案讨论(不少于5次)10学分
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由研究生院、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统一组织授课并考试,上课采取双休日和晚上时间进行,第一学年内完成。专业课、专题讲座与病案讨论由各临床学院和学科主任负责在第一学年内在临床工作中完成。阶段考核(中期考核)前须提交学生的考核成绩。专业课、专业外语以导师辅导学生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期末参加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
五、学位论文
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在本阶段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同时,进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具体要求是:在临床科研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与分析能力,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完成一篇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研究生应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不能占用临床训练时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⑴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
⑵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
⑶学位论文表明研究生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解决本学科临床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为主。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临床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位论文工作的准备是否做得充分。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二学期末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第二阶段的第二学期内完成。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提出论文选题报告,在教研室内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方案等,开题时,应回答开题评议小组对本题的各种质疑,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评议小组意见加以修改与补充。开题未通过者,应重新设计开题。
论文工作进展报告:研究生应根据本人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按阶段在教研室或科室的学术会议上报告课题工作进展情况,参加会议者应对其论文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计划以及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完整性、科学性、先进性等进行评议,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保证能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一、第一阶段临床能力训练
本阶段为二级学科临床能力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内科学专业必须轮转:心内、消化、呼吸;外科学专业必须轮转:普外、骨外、脑外;其他学科轮转完本学科各科室后还需到相关的一个学科轮转不少于3个月。研究生在二级学科各专业轮转训练中,完成5份完整的病人诊治病历资料(含入院病历、诊断及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等;轮转科室各1份,本专业2份)。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危重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研究生应根据本规定,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卫生部、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制定出个人临床培训计划,完成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管理病床5-8张。
二、第二阶段临床能力训练
本阶段为三级学科的专科临床能力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晚查房等,安排一定的门诊、急诊工作,担任总住院医师助理或相当的医疗和行政管理工作半年以上。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博士研究生应根据本规定,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卫生部、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制定出个人培训计划,应分别完成专科病房高年住院医师工作、总住院医师工作以及本专科的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等。管理病床5-8张。
已获科研型(学术型)医学硕士学位者,应根据个人临床工作情况,补足第一阶段二级学科轮转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时间不少于6个月,其余时间按第二阶段临床能力训练的要求进行。
七、培养方式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以导师指导为主,根据研究生临床培训计划成立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研究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在导师的统一安排下,分别负责各自临床专科的临床能力培养和考核任务。高年主治医师可参加指导小组并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工作。
本培养方案从2004级研究生开始执行。
第五篇:%BD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
首都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试行)
(2006年4月制定,2007年7月修订)
为做好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两级: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Stomatological Medicine,S.M.M); 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Stomatological Medicine,S.M.D)。第二条 学位授予对象
授予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下列人员:
一、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
二、在职口腔临床医师;
三、口腔医学七年制毕业生。第三条 授予学位的标准(一)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心健康,愿献身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口腔医学事业。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与修复学,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口腔临床医学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
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二)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心健康,愿献身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口腔医学事业。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二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水平。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独立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第四条 培养方式
(一)口腔医学研究生采取“分段连续培养、中期考核筛选、择优进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培养。第一阶段一般二至三年;第二阶段一般为三年。完成第一阶段培养内容进行考核,少数考核成绩优秀者转入第二阶段继续学习,直接攻读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考核成绩合格、但未能升入第二阶段者,完成第一阶段全部培养要求,可申请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在职优秀口腔临床医师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级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培养方式,即在职口腔临床医师分阶段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方式申请相应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
第五条 培养要求
一、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第一阶段)
(一)学位课程
1、口腔医学研究生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应修满15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必选课和选修课,成绩合格。
2、在职口腔临床医师
符合条件的在职口腔临床医师,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学分要求同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学士学位,取得学士学位后于口腔临床医学工作三年以上;(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外语水平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3)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或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证书;
(4)工作单位为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京外人员为三级甲等医院)。
(二)临床能力训练及要求
1、口腔医学研究生
(1)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要求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设计和处理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2)各科室主任负责安排本科室轮转的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并指定一名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人员做带教老师。
(3)每个研究生指导小组中必须有一名人员(应在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注明)具体负责该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经常检查其轮转情况,包括研究生的临床表现(出勤情况,医德医风,临床工作是否能完成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内容等)、轮转科室对研究生的工作安排情况。
(4)每个科室轮转的情况要详细记录在轮转手册上。在每一个科室轮转结束时,研究生均需作自我小结,由该科室带教老师写出评语,该科室主任审核签名,作为该轮转科室考核意见记录在轮转手册上。
2、在职口腔临床医师
(1)申请人获得口腔医学学士学位后,在本学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至少三年,结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并通过考核。
(2)申请人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后,于导师单位在导师或协助指导教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工作,考查其临床工作水平。
(三)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可以是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
2、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或应用前景。
3、学位论文表明学位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学位论文在我校硕士生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
(四)发表文章要求
鼓励申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在学期间发表文章,篇数不限。
二、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第二阶段)
(一)学位课程
1、口腔医学研究生 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修满6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必选课和选修课,成绩合格。
2、在职口腔临床医师
符合条件的在职口腔临床医师,参加博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学分要求同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参加博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后在口腔临床医学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2)参加在职医师申请博士学位全国外语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3)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合格证书,或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证书。(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口腔医学硕士学位者,可免于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
(4)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1篇原著论文(工作单位为首都医科大学系统的学位申请人员,论文署名应为“首都医科大学”);
(5)工作单位为三级及以上医院。
(二)临床能力训练及要求 1、口腔医学研究生
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一年半的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等;安排一定的门、急诊工作;•担任住院总医师或相当住院总医师工作半年以上。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的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2、在职口腔临床医师
(1)申请人获得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且完成第二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申请人完成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后应于导师单位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工作,以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并由指导教师提出是否同意其申请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建议。
(三)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学位论文可以是总结临床经验,或改进临床技术方法,也可以是临床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
3、学位论文表明学位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独立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学位论文在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
(四)发表文章要求
近3年发表1篇被SCI收录的原著论文,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为责任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署名单位应有“首都医科大学”字样,论文内容应为学位论文一部分。
第六条 考核
口腔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申请人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临床能力考核,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临床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博士专业学位申请人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具体考核办法见《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办法》。
第七条 学位论文答辩
一、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一)申请人完成第一阶段培养计划,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推荐、导师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批准,可聘请2名口腔临床医学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评阅意见均认为论文达到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水平时,可提出答辩申请。经导师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批准,方可组织论文答辩;在职口腔临床医师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人员,不需进行论文评阅,需有两名口腔临床医学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家推荐,经导师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及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答辩。推荐人之一应为学位申请人的导师。
(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口腔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职称的专家组成(评阅人可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
(三)答辩委员会按照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学位申请人的临床科研能力;
(四)根据学位申请人论文答辩情况及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同意授予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经全体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方为通过。经投票认为未达到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者,委员会应作出是否同意在半年后至一年内修改论文并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经再次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再次答辩仍未通过的硕士研究生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再次答辩仍未通过的在职申请学位人员本次申请无效。
二、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一)申请人完成第二阶段培养计划,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推荐、导师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批准,可聘请5名口腔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其中至少1名专家不属于首都医科大学系统。对于在职口腔临床医师申请博士专业学位者,要求聘请的论文评阅人中至少3名专家既不属于首都医科大学系统,也不属于学位申请人所在单位。评阅意见均认为学位论文达到申请博士专业学位的水平,可提出答辩申请。经导师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批准(在职临床医师申请答辩须经研究生院批准),方可组织论文答辩;
(二)论文答辩委员会由7位口腔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组成(论文评阅人可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其中至少1~2名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对于在职医师申请博士专业学位者,至少1名专家既不属于首都医科大学系统又不属于学位申请人所在单位。
(三)答辩委员会按照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学位申请人的临床科研能力;
(四)根据学位申请人论文答辩情况及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答辩委员会就是否同意授予其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经全体委员会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方为通过。经投票认为未达到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水平,但已达到硕士专业学位水平,且本人尚未获得硕士学位者,可作出授予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决定,并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已获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如临床能力考核或论文水平未达到标准,可允许在半年后至一年内补行临床能力考核一次,或在半年后至两年内重新进行论文答辩一次。若仍未通过,则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在职申请博士专业学位人员如学位论文答辩未获通过,可允许在学位申请有效期内补行论文答辩一次。再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八条 学位申请与授予工作
一、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一)申请资格
1、完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并达到要求的口腔医学研究生;
2、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本学科、专业从事口腔临床工作3年以上,完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的在职口腔临床医师。申请人须提供以下材料:(1)同等学力申请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档案材料(下载网址:http://yjs.ccmu.edu.cn/xw/xwsqzy.asp);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合格证书;
(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证书;(4)两名口腔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书,其中一名为学位申请人的指导教师。
(二)学位授予
学位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分委员会审核批准,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获委员会全体成员2/3以上(含2/3)同意者,可授予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一)申请资格
1、完成第二阶段培养计划并达到要求的口腔医学博士研究生;
2、获得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后,在本学科、专业从事临床医疗工作5年以上,完成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的优秀在职口腔临床医师。申请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1)同等学力申请博士专业学位档案材料(下载网址: http://yjs.ccmu.edu.cn/xw/xwsqzy.asp);
(2)第二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口腔医学硕士以上(包括硕士)学位者,可免于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
(3)在职医师申请博士学位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4)两名口腔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推荐书,其中一名为学位申请人的指导教师;
(5)近3年发表的1篇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导师为责任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署名单位应有“首都医科大学”字样,论文内容应为学位论文一部分。
(二)学位授予
学位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分委员会审核批准,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获全体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者,可授予口腔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第九条 经费及待遇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临床工作期间的生活补助由研究生导师所在医院解决。研究生的休假,由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在职口腔临床医师申请学位人员在通过资格认定后,为准备参加学位课程考试或论文答辩,可享有不超过两个月的假期。
第十条 组织管理
口腔医学研究生及在职申请口腔医学专业学位人员的培养与学位评定工作由研究生院与各临床学院(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分级管理。
第十一条 本细则的解释权属首都医科大学学位办公室。第十二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