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人 修已 爱众生——国学经典演讲稿
知人 修已 爱众生
——我读国学经典演讲稿
后寨中学于永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子路》
樊迟去请教老师,“什么是智呢?”
子曰:“知人。”
一、智者知人
是啊,就在五年前,03年春天,我们考普通话,最后是个谈话题,本人生活中“讷于言”,但做人又特认真,便准备了些材料,其中有篇《漫议终身学习》的,记得我从童年的苦读谈起,到当时的电脑学习,欣欣然,大有掌握知识后的富足感。
可生活中呢?虽年近“不惑”,却对自己身边的事,特别是人事上的,怎么也看不懂,用上所有学到的知识,也弄不明白。闷,很闷!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懂得天体物理、懂得生物化学,或许你只是拥有了知识;如果你是个电脑工程师,或别的什么师,也许只表明你拥有了某种技能,这或许都不是什么大智慧,那真正的大智慧是什么呢?
子曰:‚知人。‛——智者知人。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我读二十多年书啊,“子曰”,真圣人之言啊!在这充满了迷思的世界里,真正深沉的智慧,也许就是——我们是否能沉静下来,面对一个人,以及他背后的历史,能够顺着他心灵的每一条纹路,走进他内心深处,去体味他的那些欢乐、那些忧伤、那些心灵的愿望„„就是面对人心,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判断力。
我爱学生,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我拼命地工作,我抱着课本、讲义,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我要把脑袋中所有的学科知识,按照严谨的逻辑、非常系统的传授给他们,我滔滔不绝,我挥汗如雨地在黑板上写着,可还有学生就是听不进去,可还是有学生,给我捣乱„„我激动、我愤怒„„我迷茫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论语·子罕》
看人家孔子,这是学生颜渊心中的老师,真是“我爱我师!”而我们——也许就是我们没有蹲下来,真正站在孩子们的角度,顺着他心灵的每一条纹路,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心灵的愿望,去施教,这——是爱的支使,也是爱的收获。
所以,爱人,才能够去知人,知人,才能够真正地去爱人。但是,并非所有的知人,都能够得出爱人的结论。
二、仁者得仁
《韩非子》也知人,他是法术势的集大成者。他,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说有一个开马车辅的,卖马车,还有一个开棺材辅的,卖棺材。这个开马车辅的人天天祈祷说:愿天下人都快点儿升官发财。而那个开棺材辅的人呢,就天天祈祷说:让天下人早点儿得病去死。韩非说:难道这个开马车辅的人更仁慈吗?不是,因为只有你升官发财,他的马车才卖得出去呀,这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啊。他说:有一个生意人,夫妻俩晚上都祷告,老婆就天天祷告说:神啊,保佑我老公吧,让他平平安安,让他每天挣一百钱。这老公在一边就
奇怪了,说你为什么不能多要一点儿呢?老婆说什么呢?老婆说:一百钱就够了,挣多了你就包二奶了。可见,韩非也知人,他能直面惨淡人生,冷冰冰、赤裸裸、血淋淋地把人世间的利害冲突无情地揭露出来,他说,天下有爱吗?什么仁爱、仁义、礼让,没用,要把这个社会建设好,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刑法,一个是权术。结果呢?我们都知道,商鞅、吴起、韩非,因为他们太极端了,都作茧自缚,弄了个悲剧的下场。玩弄权术者,必然被权术所玩弄。所以我们讲法制,还是要以人为本,其实我们有时候把一些制度弄的太过了,反而出问题。大家知道,这种管理方法,是西方多少年前用过的玩艺儿,人家早不用了,其实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这一点儿了。所以,还是孔子好,他说,仁者爱人。所以他也赢得了千秋万代人的爱戴,这不就是仁者得仁吗?
在刚才这一段,孔子给樊迟的教诲中,还有一句话,叫“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直”就是把那些正直的、善良的、有才能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放在“枉”的上面,就是建立一个发展的、合理的社会价值观的问题。比如,在制止学生辍学的问题上,前一阶段,我们都面临着一个读书无用论的困惑,我在班上大讲特讲我的读书有用论,把学生讲烦了,他站起来了,问我:“老师,你一个月的工资比我爸爸晚上偷着杀头猪多吗?”这就是我们工作中的无奈。大到一个社会是这样,放到一个单位呢?不也是这样吗?在生活中,这话就更有深意了,其实人性中没绝对的善与恶,我们不能说有一个人,他就是十全十美的君子,也没有一个人,他从来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小人,人性中的各种元素,都是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空间中,或善或恶,在一种环境作用下有所释放,一个人他的学识,他在一个群体中的际遇,都形成着力量。一个人,也许他表现出来的不是那么高尚,在某些做法上也许有一些龌龊、有些卑鄙,但是,当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当你了解了人心的时候,你有没有力量,让他起码在跟你的合作中,让一个曲折的人,也就是说心里可能有某些弯儿的人,表现的更正直坦荡呢?这就叫“能使枉者直”,正如我们所说的:人生真正成功不在于你凭运气抓了一手好牌,而在于你抓了一手坏牌,也能把它打好。人生真正交往中的成功,不在于你侥幸的一路走来,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于你遇到了一些不是君子的人,当然也不一定就是小人,能不能就因为跟你的交往,让他看到人性中的温暖、善良,看到你对他的体谅包容,而让他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表现出来。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人师表吧!
第二篇:已修五项管理
五项管理
《心态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行动管理》
第一部分 《心态管理》
1、任何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别人相信你,不要再给自己设限,那样你将白来一世,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以买,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除此之外谁也帮不了你)
2、心态决定未来(你的思维、行动、未来的世界早都是由你的心态已经决定好了的,你想最终怎么过,那就要问问你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态了)只能告诉你: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消极的心态就像是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3、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态度对待它,他就用什么态度回馈你(你是笑还是哭呢,全在你一念之间,好好想想到底该怎样去照“镜子”)
4、成功====心态*能力(能力不会为零,要想数值更大,成功的机会更多,你该怎么办?这种算术问题不用我教了吧)
5、有斗志再大的困难都不怕,一旦失去斗志,你将往往一事无成(持之以恒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时刻扪心自问一下,你怎么样?)
6、先有交流的机会;再有交心的机会;才有交易的机会(人都要为自己而活,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认为对的就抓紧时间去做吧,那样即使失败也不会后悔)
7、内心的世界控制外在的世界(不要低估自己的潜意识,好好利用一下,存在定有道理)
8、要学会心态转换(挫折==存折;压力===动力;障碍===最爱)
9、改变别人也许很难,那就试着改变自己并影响他人(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用乐观的心态感染周围的人)
10、事情在你手里出了差错,记住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能怪罪他人。
11、永远想你得到的,不要想你失去的(不要给自己找郁闷)
12、不冒险比冒险更危险(失败是你通往成功所积累的财富,失败越多,财富越大,更何况你冒险了并不一定失败,更大程度会是成功)
13、你认为你行你就行(自己否定自己,别人认为你行你也行不了)
14、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之初、性本善)
15、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又为你打开一扇窗(阳光一般是从窗户照射进来的,你又何必留恋那黑暗之门)
16、只有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不要把制度当成狼狗,只要别人不要自己,身体力行,作出榜样)
第二部分《目标管理》
1、有目标者自有千计万计,无目标者只感千难万难(目标就是灯塔,让你少走弯路的引导者)
2、目标不明确,努力再多也是劳而无功(与其做无用功,不如先找好灯塔------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3、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对的事情就是你的目标)
4、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目标伟大。
5、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没有目标的人(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
6、目标聚集原则(瞄准靶心再开枪;锁定客户在出手;不要用机关枪打鸟;不要大海里捞针;目标要单一,精准并聚焦)
7、实现目标没有捷径可以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8、目标要不断校正(与时俱进,但大的方向要走对)
9、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企业家的远见决定了企业的远见。
10、只要你有目标整个世界都为你让路。
11、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二十获得多少成果。
12、把目标分解成远期、中期和近期(督促自己去逐步完成)
第三部分 时间管理
1、时间用在哪里,你的结果就在哪里
2、你抛弃时间,时间也会抛弃你
3、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有效利用时间能拓展你生命的宽度,浪费时间就等于缩短你的生命)
4、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功夫抱怨时间不够用。
5、做事从不拖延(给自己设定时限,并督促自己去实现)
6、条理要清晰(能做到的要马上行动,待做的事情记入日志,保留的东西立即归档,做不出决定的先扔掉)
7、要马上行动(立即记录,立即行动,天天反省,马上改进)
8、20%的重要事项要用80%的时间来保证完成。
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珍惜现在,而不是打算明天将怎么怎么样)
10、没有安排不了的时间,只有自己没有安排时间。
11、时间管理上的帕金森定律(给你多少时间你花多少时间,时间太多反而让你托磨工作,效率极低,并且会托磨到最后一刻,所以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12、会时间管理的人是少做而不是多做(并不是你做的多,就代表你是用功的,应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13、时间的最大损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赖将来。
14、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多的目标。
15、富人爱时间穷人爱金钱(时间一去不复返,千金散尽还复来)
第四部分 《学习管理》
1、参加读书分享会(讨论心得,互相学习)
2、很多时候我们不缺少学习而缺少的是练习(不用于到实践中就等于白学)
3、专家是持续学习出来的(每天学习一小时,一年后成为专家,三年行业专家,五年国家级专家,你能做到吗?看似简单,先试试再说)
4、向一流人士学习,与成功人士为伍(学习一流人士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与成功人士交朋友可以扩大人脉资源)
5、大量学习成功者所读的书籍(里面定有走向成功的规律可循)
6、每天进步1%一年之后的今天你就进步了365%(何乐而不为)----每天学习一些新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总会有质变的一天。
7、把学到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够说清楚才是自己的,否则书读的再多也白费。
8、现在更需要专家,而不是通才(就像看病,很多人是去找专家的)
9、相信------你为工作付出的永远比它给你的要少(不要天天哭着喊着喊累,为什么要这样呢?)
10、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做”(“听”能吸收20%;“说”能吸收50%;“做”要吸收70%)
11、不要只低头拉磨,还要长抬头看天(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
12、时刻问自己两句(1、我学到了什么2、工作上我将如何改进)
13、学习是一把手的工程(学习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14、高知高酬,高智高位。
15、明天的文盲将会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
第五部分《行动管理》
1、责任/2=0(如果一件事交给两个人去做就会造成容易推诿,推卸责任,办事拖沓)
2、行动是治疗恐惧的良药(要害怕什么就去做什么)
3、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纠正、调整、完善、检查)4、把相同卖的不同(你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不容易,做得不同却很容易)5、任何事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6、行动比语言更能取信于人(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7、士兵要死在战场上不能死在战壕里;销售人员要死在市场上,不能死在工厂里。8、跟对人,做对事用对方法。
9、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10、永远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11、人之初,性本懒,要想做,制度管。
1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吾。
第三篇:(已修)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
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安全、秩序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外部效应:在现实经济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即某人或某家企业的活动给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因此提供补偿或取得报酬,这种现象就是外部性。前者一般称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效应,后者一般称为外部经济或外部正效应。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期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严格地讲,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纯公共产品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同时还包括各种公共服务。
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将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到履行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的支出。
财政支出效率:财政支出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由于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全,不能有效提供全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因而不能不要求政府以其权威来对资源配置加以调节和管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体现。)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购买性支出: 也称消耗性支出,指的是政府的支出将形成对产品的和劳务需求的这类财政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的这类财政支出。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政府采购: 是在长期的政府采购实践中形成的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和惯例的总称。(政府采购的原则:(1)有效竞争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4)推动国内竞争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根据招标的范围的不同可将采购方式分为:(1)公开招标采购(2)选择性招标采购(3)限制性招标;按照是否具备招标性质可将采购方式分为:(1)招标性采购(2)非招标性采购。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性:一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实施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三是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反腐倡廉,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四是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是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途径:一是加强政府采购立法,建立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二是加快我国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建设。)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税收: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超额负担: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 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国家课于他们的税收,而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收归宿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弹性,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转嫁给消费者,如果供给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转嫁给生产者。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税收乘数效应:它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数。国家预算:一国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是对所有的预算支出项目都以“零”为基数,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在重新审查和评估该项目必要性的基础上,确定项目预算金额的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又称调整预算,是指以基期的业务量水平和成本费用消耗水平为编制预算的基础,根据企业预算期的经营目标和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竞争态势,通过对基期的指标数值进行增减调整而确定预算期的指标数值方法。
分税制: 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
公共物品的层次性:社会产品可以被分成两大类: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混合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公共提供(免费)、无偿的,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 准公共产品、混合提供: 私人提供无偿的 公共需要的层次性:
1、第一层次需要----纯公共产品
维护政权的支出:国防支出、法庭、监狱、司法支出(满足全社会范围内)
2、第二层次需要-----准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医疗、救济
3、第三层次需要----准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基础发展的需要,满足半社会范围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预算体制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或财政体制是国家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同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根本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指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无偿转移或转让,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的比率。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指某一财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利用预算赤字,以达到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以某种财政理论为依据,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各种财政工具的总称。
二、问题
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及包含的内容
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包括全国性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和地区性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
2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并分析机制和手段: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A、调节资源在地区间的配置;B、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间的配置; C、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间的配置
各国政府通常采用某些指标(如我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或由若干指标组成的“景气指数”来表示资源配置效率,我国当前主要采用GDP增长率指标。3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并分析机制和手段: 答:(1)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个人通过城市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收入,个人的劳动投入和劳动报酬相对称,这既是效率原则,也是公平原则。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经济主体或个人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以及各种非竞争因素的干扰,各经济主体或个人获得的收入会出现较大的差距,甚至同要素及劳动投入不相称,而过分的悬殊将涉及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平均不等于公平,甚至是社会公平的背离。(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机制和手段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废品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②规范工资制度。这里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以及相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消费品的商品化,取消变相的实物工;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④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4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并分析机制和手段: 1.含义:①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2.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平衡 3.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③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④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5试用“瓦格纳法则”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 将不断增加。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两类,即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6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覆盖面还不够宽,保障水平还较低,而且所有制间、城乡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二是资金运营方式单一,缺乏正常的增值机制。基金账户的亏空使得部分基金积累方式面临全面转向现收现付方式的危机。三是在社会救助方面,救助水平过低,标准不统一。四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各种制度之间不配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属初建,运行时间不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革思路为:(1)保障水平必须和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及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中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要害还在于人口众多,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较大,国家、社会、个人的承受能力均较弱,保障水平过高,将脱离实际难以实施,最终加重政府的负担。(2)必须建立社会保障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社会保障的享受范围、筹资来源、用途等加以确定,才能使得社会保障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解决我国目前保障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的方法之一。(3)建立社会保障预算。通过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障收支情况,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管,贯彻国家的社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约束和财务管理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保值和增值。(4)起点宜低不宜高。社会保障支出的特点是呈刚性增长趋势。起点一旦确立,只会升不会降,持续运行将陷入困境。在这方面,必须吸取某些北欧国家由于保障起点过高而产生“福利病”的教训。(5)实行“两个挂钩”,重视基金的营运。从长远看,养老金的变动要同工资增长和价格指数挂钩,即所谓指数化同时采取可靠的形式运营积累下来的基金,保障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建立防止保障基金贬值的屏障。
7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内容,简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公平和谐。《决定》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等;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这些重大举措,有利于实现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8试结合税制改革基本理论谈谈我国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的特点。
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说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第一大改革。但是营业税是地方的第一大税种,让地方放弃自己的利益,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问题,是整个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从税收中性理论看,1.改革试点的整体效果。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收 入,营业额越高,要缴的税越多。随着各类生产要素成本的上 涨,营业收入高不一定利润就会高,但营业税却在增加,这实 际上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增值税的税收负担除了与纳 税人的营业收入有关以外,还与纳税人成本中可以抵扣的购 进项目有关。因此,成本中可以抵扣的购进项目占收入的比重 越高,纳税人承担的税负越低。“营改增”以后,作为增值税一 般纳税人企业将可以抵扣原来在营业税中不能抵扣的购进项 目,消除多环节重复缴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固定资产投入较 大的服务企业,若其上下游客户关系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增 值税抵扣链条,其税负会明显下降。
而在这次改革试点中,近七成的试点企业为小规模纳税 人,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适用税率为3%,服务业的营业税适 用税率为5%。小规模纳税人的试点企业现按营业收入的3%缴 纳增值税,税负不高于或低于试点前所缴纳的营业税,税收负 担下降幅度明显。
2、“营改增”试点改革使企业避免重
复纳税,在整体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并不是每个行 业、每个企业都受益。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自身规模、业务规 模等因素制约,试点后的某些企业税负反而加重了。1.有试点企业缴税不降反增 2.税率划分被认为不够细致
3.物流企业深陷困境,频频遭遇抵扣难题 三)保证营改增改革顺利进行的方案与措施 1.适当为部分行业增加抵扣项目,防止税负过重
营改增的改革以后,由于使用增值税,必须要有增值税的抵扣发票。对于一些行业,特别是货物运输行业来说,仅仅在汽油和固定资产这两项上进行抵扣的话,由于固定资产的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在短期内立刻完成抵扣,这就会造成税负的增加。2.合理划分税率,促进行业间的公平和合理
对于每一个地区,以及每一个行业,我们在进行大规模的试点之前,必须要具体分析它的特点,运用更为合适的税率。要考虑到税率的改变给企业带来的抵扣难度,以及在各个行业之间会形成的差异。如果税负增减不一,差异过于悬殊的话,那就是显失公平的,也就违背了营改增的初衷。
3.做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衔接以确保公平顺利(1)一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税制衔接。
试点纳税人在非试点地区从事经营活动就地缴纳营业税的,允许其在计算增值税时予以抵减。
(2)二是不同业务之间的税制衔接。
对纳税人从事混业经营的,分别在适用税种、适用税率、起征点标准、计税方法、进项税额抵扣等方面,进行细致和合理的规定。4.协调中央与地方间的利益分配
最初在中央提出“营改增”试点时,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提到关于税收收益分配问题时,中央的“国税收”政策却让地方政府退却了。
(二)实行营改增的必要性分析 1.营改增有利于税收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如今,我国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正如上述关于交通运输业税收征收的例子中所提到的,这样的现状会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的破坏,造成国家、地方以及企业多方面的损失。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防止了税负累计现象的发生。同时,它可以保障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这些都源于增值税的税收中性,即增值税对于流转额中的非增值因素在计税时不予考虑,不影响商品的生产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决策影响较小。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做大做强。但是这种中性要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必然是以宽广的税基作为前提的。所以实行营改增有利于税收制度的完善和优化。2.营改增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在之前所讨论的增值税征收范围时,笔者提到目前我国的服务行业中,除了涉及到加工和修理的部分,其余都仍在征收营业税。由于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无法进行抵扣,所以作为企业来讲,为了避免重复征税,它只能选择一种“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很多时候,企业倾向于为自己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而防止外购服务中的过高税收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单单是从出口退税这一点来讲,由于我国的服务行业仍然适用营业税,所以在出口时就无法完成退税。服务的含税出口,使我国的服务业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服务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进行营改增可以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协调和优化我国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的第三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遇。3.营改增有利于简化税收的征管
如今,营业税和增值税两套税制并行的体制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在原来商品与服务清晰分离的时候,这样的并行体制发挥了很大的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征税带来的弊端。但是随着多样化经营和新的经济形式的不断出现,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困难。传统商品的服务化也给两者的区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所以,逐步取消营业税,代之以增值税,在税收的征管方面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9如何完善分税制改革
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可以更好地加强税收管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是属于不完全的分税制,从1994年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后,才把工商各税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分设中央、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进行征收管理。好处:
(一)实行分税制,能够充分发挥利益分配原则的效率(二)实行分税制,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财税管理体制的要求(三)实行分税制,能够充分体现财政制衡原则(四)实行分税制,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实施 弊端:
1、事权和支出范围越位。目前实施的分税制没有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各级政府事权维持不甚明确的格局,存在越位与错位的现象,事权的错位与越位导致财政支出范围的错位与越位。
2、部分财政收入划分不合理。税收收入没有严格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并依此确定应属何级财政收入,存在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企业 所得税的不规范做法。一些应为中央税的税种,如所得税被定为地方税。地方各级政府间按税种划分收入未落实。
3、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目前,地方税种除营业税、所得税外,均为小额税种,县、乡级财政无稳定的税收来源,收入不稳定。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对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过小。
4、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间较少实行按事权划分财政收支的分权式财政管理体制。县级财政没有独立的税种收入,财政收入无保障。
5、转移支付不规范。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政府间财政资金分配因保留包干制下的上解、补助办法,基本格局未变;采用基数法实行税收返还不合理;中央对地方专项补助发放的条件、程序、使用管理无法可依;地方政府之间如何转移支付不明确。10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P156
11、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及财政投入的政策 P106
12试用图形解释“拉弗曲线”,并分析其经济含义 P176
13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首先,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保持和促进总需求的稳定和一定的增长,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及由此而可能带来的社会震荡,保证我国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增长发挥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积极财政政策在有限的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需求,但没有启动起民间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应有的贡献,对出口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有限的;第三,对城镇失业问题的解决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预定目标。
具体地就是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细化,也就是通过各项具体的财税政策来发挥作用。一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方面发挥作用。财政主要是通过扩大公共消费稳定私人消费预期,带动私人消费。二是针对新型战略产业,在税收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这样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可以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大家谈的比较多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是社会上谈的不多,但实际上有非常重要的公共产权收益政策。公共产权收益的规模相当大,但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一部分流失了。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p302
14简述收费不同于税收的性质及特殊作用。
15简述“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P69 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是最成熟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该理论将经济增长解释为生产要素(特别是物质资本)的积累过程,认为只要投资超过重置的原有机器(或者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均资本下降),人均产出就会增加,经济就会增长。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针对新古典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人们据此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三、案例分析
案例1 财政政策层面、财政政策类型与积极的财政政策
背景: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政府作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中国经济近几年持续平稳的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经济学界也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到底有多大空间和可持续性。近两年来,有的学者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淡出(马栓友,2001);有的学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型(课题组2000;安体富2002);有的学者甚至提出要防止出现“凯恩斯依赖症”(杨继绳,2002)。很显然,不管是否承认,很多学者已经把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简单地等同为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了。但是,这种简单的等同是有一定偏颇的。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对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1)中国并不完全存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背景模式,因而,中国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完全是凯恩斯所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更接近新古典综合派的增长性财政政策;(2)中国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在中、长期保持平稳高速增长,至关重要。这需要包括增长性财政政策在内的政策组合来支撑;(3)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应加以坚持并使之更加有效。
简要分析:从经济学理论上说,财政政策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策目标,即短期或中、长期目标;二是政策主体,即政策制定者及行为规范和政策实施者及行为约束;三是政策工具,包括税收、政府投资、转移支付等。第二层面是财政政策类型,即通常所说的诸如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的财政政策等,可见,第一层面指的是政策的决策框架;第二层面指的是政策的操作模式。作为政府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积极的财政政策无疑是贯穿第一层面的整个决策框架,并对第二层面起导向作用。
1.积极的财政政策表明了政府决策及理财的理念,其目的在于维持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制度。在此基础上,政府财政当局对税收和政府开支等政策工具可以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多种组合,选择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进行操作。
2.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集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于一身的政府财政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此基础上,政府财政当局在操作机制上可“逆对现行经济风向”,选择财政政策的操作模式。
3.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定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的目的在于造就一种良好的经济环境。正如保罗·A·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指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决定政府税收和开支的方法,以便有助于(1)削弱经济周期的波动,(2)维持一个没有通货膨胀和通货收缩的不断成长和高度就业的经济制度。”
显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等同于(也不应仅仅等同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事实上,就财政政策的类型而言,除了经典意义上的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的财政政策类型以外,在当今复杂的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如以阿尔文·汉森、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的财政政策主张,就是在不断对凯恩斯的需求管理进行修改和补充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以“熨平”经济周期的补偿性财政政策;以反“停滞”来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增长性财政政策和各种针对单个市场或部门的宏观财政政策的微观化。
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各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如何理解财政政策的经济作用
案例2 我国明年政策取向“宽财政、稳货币”
专家表示,明年的政策取向将继续“稳中求进”。预计货币政策倾向中性,M 2增速可能保持13%至14%;社会融资总额仍将是关注重点,贷款占比或将进一步下降。财政政策将略为积极,但更强调结构性问题。主要研究机构预计2013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接近2%,意味着绝对水平略高于1万亿元;结构性支出将支持民生领域、城市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结构性减税或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乐观 2013年或是温和复苏的一年
“从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状况看,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征兆更趋明显。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称,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在国内国际复杂环境中保持基本稳定。
“2013年宏观经济将结束连续回落的局面,目前各方预测倾向于认为上半年有较为明显回升,下半年基本平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强调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是因为今年和明年的经济环境从外部到内部没有显著的重大变化,外部还需要关注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对进出口的影响,内部则是经济探底企稳之后,需要一个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来促进经济转型。
“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建议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C PI为4%左右。这一方面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逐步衔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理性的调控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余斌表示。
巴曙松认为,2013年推动经济温和复苏的力量在于:第一,出口的负面冲击减轻,外需平稳增长;出口增速将达到8%至10%。第二,库存压力将比2012年明显下降。第三,房地产投资将温和复苏。受益于房地产销售环比持续改善、资金面好转以及保障房投资继续推进,预计2013年房地产投资将实现温和增长。第四,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持之一。第五,2013年消费将平稳增长,中低端大众消费品增长将更快。
“随着周期性回落节奏的接近尾声以及周期性波动幅度的减小,结构性问题将变得更为重要。这种结构性转变意味着2013年的宏观政策将在周期性政策与结构性改革之间取得平衡。在此背景下,应对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刺激政策将以不对市场经济结构造成伤害为前提,逆周期政策应以不降低长期潜在增长率为条件。”巴曙松说。
稳健 货币政策倾向中性
“预计货币政策会倾向于中性。这是因为C PI有回升的压力,但是不会成为主要的经济困扰。同时,经济的复苏又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但是不宜大幅进行货币放松。”巴曙松判断,在平衡物价和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信贷增长占整个社会融资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在宏观政策方面,既然强调连续性和稳定性,很可能意味着2013年会继续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前者支出的重点仍是交通、农田水利和保障房等民生领域;后者总体是相机抉择的,初始取向与今年下半年松紧程度几乎相当,由于存在‘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提法,在物价持续回升的一些月份,货币政策可能还会向收的方向回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有关专家表示,2013年应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稳定货币供给为重点,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通过外汇占款、央票余额变化及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基础货币必要的增长,及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市场必要的流动性。二是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的相对稳定。针对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适当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三是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如农信社,其贷款对象集中于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可放开贷款额度控制。四是适当放松对过桥贷款等限制,支持与产业升级相伴的兼并重组。
思考题: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应该在什么经济背景下实施?
2、积极的财政政策何时应该淡出? 思考要点:1积极的财政政策
2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P309-310 4
经济背景下实施
第四篇:小学生安全教育演讲稿已修改好的
小学生安全教育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知道,同学们大多会吟唱《祝你平安》、《好人一生平安》等祈祷顺利、求报平安的歌曲;我相信,同学们都理解“平安是福”、“平安是金”等话语所包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我断定,同学们都曾用“平安、健康、幸福、顺利”等吉祥词语对父母、亲戚、同学、朋友表达过良好的祝愿。是的,安全重于泰山,它历来都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线。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学生非正常死亡: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当前,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再说,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网吧熬个通宵;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那也是很难的。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
各位老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
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做个好人。只有好人,一生才能平安;祝愿好人,一生平平安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我爱国学
2010年秋季国学精要课程论文
我爱国学
姓名:才让加学院:旅游学院学号:200941100110
国学,顾名思义,一国所固有之学也。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精要,当初在选定这门课程以后,总是认为这门课必定枯燥乏味。虽说精要但也不过是老师对其发表的一些个人言论而已,可是在接触这门课程以后,我发现我一定要推翻以前我所想的那样错误的认知。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的折服了,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老师的演讲妙趣横生。我也在课堂上获益匪浅,类似《论语》、经典儒学、周易八卦和诗经等等的解说带个我不同的意蕴。这篇论文就是关于论语、周易、唐诗、史记四个方面而写,这也是我感兴趣的。
一、《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影响了我们华人2000多年,它不仅成为我国主要的文化学派,也被其他国家所尊崇,而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不得不说《论语》是我们国人的骄傲。《论语》一书涉及了人类生活诸多方面,许多篇章也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第二、做人要重视“仁德”,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第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他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论语》在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让今人借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赞扬发奋好学的人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这是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在学习的路上要向他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个人所短。对于学习的方法我们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样我们才能更跟进一步。
《论语》思想的中心是“人道”,它重人血亲,重人事事功,重人格修养,重人生实际。总的概括,《论语》的主要内容涉及了礼乐与秩序、仁德与道义、和谐与中庸、天命与鬼神、君子与小人、无为与隐退、教育与人才。我们这些作为后辈的更应该将《论语》发扬光大。
二、周易八卦
“一曰连山,二月归藏,三曰周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周易,对于它带给我的是神秘奥妙。周一指朝代名,指周朝,二指周普,是说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易有五个意思:1.日月为易,象征阴阳2.简易3.变易4.展布之名5.官名。
《周易》是一本谈象的书,“象”是卦象,由八卦衍生出的六十四卦。八经卦:乾坤震艮坎离兑巽,又分别指天地雷山水火泽风。而八卦衍生出的六十四卦,可以两两配对,阴阳结合,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也不能很精确的计算出它到底有多少种结果。不过这是“算命”的基本条件,是每个算卦人都要学会的!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测天测地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没有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所以我们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但《周易》也有他自己特有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一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
《周易》在普通人眼里只是一本算卦的书,但是就这么一本书对社会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1.确立了二进制和十进制数。2.确立了数学的任务。3.开始了对除法和余数的研究。4.启蒙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同时它也是我国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总之,《周易》的价值还没有尽数发掘,我对《周易》的热情也不会降低。
三、唐诗的文化精神
唐诗,是我国又一个美丽的文化瑰宝,而唐诗的发展在另一方面体现了唐朝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度。
唐诗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堂、晚唐,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诗人点缀着唐诗文化。唐诗的派别也有很多种,山水、田园、边塞等等。这都体现了唐朝文人的积极进取精神。
唐代的思想文化多为开放与兼容,所以唐诗的形势与风格也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有古体诗、近体诗,并且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而且大力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这些举措也造就了象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诗人。
唐代文化的高度集使得各种思想学说多元化——儒、释、道的融合,科举与入幕也发生变化,就是仕进途径的多元化,人才的选拔不再单一。唐代艺术的高度繁荣不仅在唐诗,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也有很大的发展。
唐诗的发展也跟唐朝盛衰有莫大的关联,经济普遍提高、采取科举制度、前代文学的积累、思想的解放、政治开放明朗、与邻边国家实行经济文化交流,这都是唐诗盛行的重要原因。所以说唐诗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最后让我们欣赏几句优美的唐诗吧!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史记》的深邃意蕴
(司马迁{前145—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的巨大成就——奇文信史,兼擅其长。
1.史家之绝唱:㈠发凡起例,创为通史,纪传之体,史家范式;㈡秉笔直书,见识高远,实录精神,史家楷模
2.无韵之离骚:㈠悲壮的美学境界的展现;㈡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㈢高超的语言艺术的运用(弃骈用散,平易易解,活泼)
《史记》对后世中国的文学的影响有:1.为散文创作失礼了一面旗帜2.为演义小说、戏曲提供大量题材3.为后世留下典故、成语和歇后语4.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总之《史记》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传记,我们要为司马迁所作出的贡献深深地敬佩。社会在进步,文明在发展,我们不能将历史遗忘在过去。
“我爱国学”,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我们要将我国经典文化发扬光大,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