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集: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教学工作指导

时间:2019-05-14 14:1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文集: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教学工作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文集: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教学工作指导》。

第一篇:历史文集: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教学工作指导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使我县中考成绩再上新台阶,结合我县初中历史教学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供各学校参考。

一、复习建议(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历史中考的方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要做好备考复习,首先就必须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应该对照教科书,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二)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三)切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1、备课针对我们初三的复习课,准备教学案建议尝试以下五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这一部分由学生思考后,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步,把近几年的以来中考知识点的考察情况进行统计,用表格列出。使中考内容在本单元的考察情况一目了然,克服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并且对新的考点做出预测。第三步,由导学结构和讨论思考题组成。这一部分是课堂操作的主体部分.简单的东西由学生填上并作回答即可。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通过分析加深教材或专题知识点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的是老师“导

第二篇:历史文集: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赴省城培训后向全县初中历史老师所作的汇报--------3月6日—8日,我受县教研室和学校派遣,去太原参加了为期三天的2010年中考历史科的培训。说是三天,去时用了一天,回来用了半天,实际培训时间只有天半。7日上午,省教科院副院长李金碧作了开班讲话,省教科院副院长贺斌针对今年的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科目的说明、今年的中考方向、复习策略、今后的课改等方面,宏观上作了一个专题讲座;7日下午,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蒲丽萍老师作了《2010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解读》;8日上午观摩了太原师范学院附中李虹桥老师关于中国现代史第一课时的复习课,太阳市教研室田向洲老师作了评课;8日下午坐车返回。时间虽短,但是收获很大,尤其是蒲丽萍老师的解读和李虹桥老师的示范课。现就我的记忆和理解,从解读和示范课两方面,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蒲丽萍老师关于《2010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解读》

1、考试依据、性质、题型、各部分的比例中考历史科目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学生历史课程所达到的学业水

平。中考是毕业、升学并用,既要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满足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需要。因此考题难度要降低,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但要有少量难题,来适应招生竞争的现实需要。考题要有梯度和坡度,整体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去年的难度系数是0.65-0.7之间)。历史卷75分,六大部分的比例为;中国古代史(约15%),中国近现代史(约35%), 世界史(约45%),山西历史(约5%)。题型上讲,单项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在非选择题型中,去年的探究题是去年的一个新发明要继续保留,材料题继续有。阅读判断题虽说是山西的传统题目,出题的立意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第三篇:2014中考历史指导

2014中考历史指导:中国历史大事纪

中国历史大事纪

1、朝代歌:

2、古代重大事件:

时间朝代重大事件

170万前云南元谋人

约70-20万年北京人、天然火

约3万年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约7000-5000年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约5000-4000年炎黄、尧舜禹时期

夏(公元前2070)禹建夏、第一个王朝

商甲骨文、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春秋战国孔子和儒学、商鞅变法

秦(公元前221)秦统一中国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三国两晋赤壁之战、孝文帝改革

隋大运河、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北宋宋、辽、西夏对峙、澶渊之盟

南宋南宋、金对峙

元1271年忽必烈统一中国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四篇:100测评网2008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历史,有人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一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比如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航行事业的发展等等。“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一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

我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高考将更加注重考查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第五篇: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

海童中心校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时间: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地点:海孜实验中学

发言:葛思利(海孜实验中学)

一、2013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从历史分期上看

3、从考纲样卷分析

辨析改错题由12分减少为8分,组合列举题由6分增加到10分,辨析改错是4小题,无形中降低了这部分的难度。

二、2014中考历史考纲分析及增加的内容1、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与2013年考纲的比较分析

(1)、命题指导思想没有变

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②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③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

(2)、命题原则没有变

①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②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

③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

(3)、考试目标没有变

①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

②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

③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体验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没有变

①考试形式②试卷结构③难度要求

(5)、考试内容有调整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在考试内容上共有257个,其中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点数量分别为170、76、11个。与2013年考纲相比,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在考试内容上共增加了36个新知识点,其中包括6个对考查层次进行了调整的知识点;共删除了29个知识点。

★考试层次变化

1.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关系由理解上升理解运用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运用降低理解

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由运用降低理解

4.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由运用降低理解

5.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由识记上升理解

6.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由识记上升理解

★增加部分:

模块

一、中国古代史

1.识记陈胜、吴广起义

2.运用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

4.识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5.识记 《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模块

二、中国近代史

1.识记邓世昌的事实

2.运用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3.识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4.理解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5.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6.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7.理解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8.识记重庆谈判

模块

三、中国现代史

1.理解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2.运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模块

四、世界古代史

1.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模块

五、世界近代史

1.识记达芬奇

2.运用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3.理解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与残酷性

4.识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5.理解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6.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7.识记《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

模块

五、世界近代史

1.识记达芬奇

2.运用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3.理解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与残酷性

4.识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5.理解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6.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7.识记《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

模块

六、世界现代史

1.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理解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法西斯的暴行

3.理解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识记科索沃战争

5.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模块

七、安徽史

1.识记名医华佗;淝水之战; “宋画第一”李公麟

2.识记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近代教育的兴起 考纲增加部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从12、13年中考试卷增加部分所占的分值可以看出增加部分的重要性。2012年中考考纲增加部分考了13分,2013年中考考纲增加部分13分,包括组合列举题12题,材料分析第15题,全部来自2013年考纲增加部分。

三、下一步复习及注意事项

(一)、制定计划、确定内容

根据各方面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班教学计划。计划应包括:

新课完成计划一轮复习计划二轮长效与热点专题复习最后冲刺复习

(二)、紧扣考纲、明确目标、夯实基础

考纲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制定的。规定了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并附有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是教师、学生进行中考历史复习的纲领性文件和唯一的参考依据。

1、摸清考点,明确考试的内容与目标要求。

这也是老师们最关注的部分,要严格按照考纲规定的考点范围梳理,组织复习,把准考点.凡是考纲没有罗列到的知识点坚决不讲,罗列出来的要一个不漏.讲准确、讲到位。

2、明确考试的形式要求及变化。

近三年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题型相对稳定。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两大类。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归纳列举题、史实辨析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类型题等。两类题型的分布比例为:选择题:30%±5%,非选择:70%±5%。

3、明确考试命题原则

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以及地方课程《安徽历史》学习板块均属于考查范围。

2.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认真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3.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设计各种情境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学业考试的试卷力求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度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4、认真研究题型示例及样题

考纲提供的题型示例给出了中考命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角度及能力层次要求,同时要演练近年本地中考历史真题,给中考复习以明确的标高,具体的方向。

5、关注板块分值分布

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历史与政治同场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共150分,其中历史占70分。重要版块重点讲

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0%

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5%

安徽历史:约占5%

6、了解考纲的变化

安徽省中考每年都有增减,教师要烂熟于胸,有所取舍。2012年增加部分考查了13分。2013年增加部分考了13分

(三)、预测考试动向,做好专题复习

1.制定专题要“大跨度、小切口、深挖掘”:即从大处着眼,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同时还要从细微处人手,把大专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把握知识的精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归纳知识应做到“精、细、专”。归纳知识不受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局限,只要是具有相同性质、特征和属性的知识都归纳到一起。学生在自己归纳整理时,可尽量从简单入手,由易到难,由“细”到“精”,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之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3.加强“纵”“横”联系。纵向发展是指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演变,横向发展是指按区域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既要做到“纵中有横”,也要做到“横中有纵”。

4.研究试题,精心训练。

(1)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2)摒弃繁难、怪偏知识,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涵和细微变化,做到题型新颖、点拨到位,题量精当。(3)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5、要研读考纲中的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

(1)中考历史试题命制存在连续性。中考题按照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的形式来设计。中考题与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 “高度一致。

(2)防止题型出现较大变化,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比如历史小作文。

(3)可能有意外收获。比如2013安徽卷第15题中《时务报》和《民报》的图片材料,很多版本教材都没有,很多考生都倒在它的面前,但它却是2013考纲中参考试题的一道选择题的原材料。

6、了解高中教材体系、高考方向

近年中考命题出现向高中教学靠拢,与高考接轨的趋势,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有必要了解教材体系、高考方向。例如,高中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样的体系,更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类似的事件学会归纳、对比。另外,近年高考命题材料题中的材料来源越来越丰富,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和中考复习阶段,应根据课程标准灵活地补充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中考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考历史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考试说明,扎实基础,以新的复习模式指导学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的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了解时事、关注时事、周年热点

安徽中考历史命题特别关注重大“热点”问题。往往以重大“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出对中外历史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的考查,既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考生灵活地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对考生有效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知古通今”“以史为鉴”的史学功能,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

(一)热点问题的呈现

1、多数题型都出现过“热点”问题:单项选择、组合列举、材料解析、分析探究等题型。(辨析改错题型)

2.“热点”问题呈现有三个特点

(1)近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2013、4-2014、4】,包括当年的国内外重大问题,也包括一段时期以来持续存在的、舆论持续关切的国内外重大问题,例如,(朝核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

(2)周年大事,包括上一年、当年和下一年的周年大事特别是当年的周年大事,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作深入挖掘。

(3)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中发生的特别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在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考点”

最后总结几句话

遵循课标,更新观念;注重联系,构建体系;

关注热点,传授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下载历史文集: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教学工作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文集: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教学工作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7

    专题七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

    2010年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材料

    年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材料2010 第二专题、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一、年。356:时间:公元前商鞅变法、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公布法1 律,编制户......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专题复习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

    中考历史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汉阴县初级中学 第 1 页 2014/3/29有效复习共赢中考汉阴县初级中学邝小琴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汉阴县初级中学邝小琴,从教已经25个年头,以前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近几......

    中考历史考前复习

    中考历史考前复习“四字诀”编者按:复习的方法固然重要,但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新课学习更重要,只有学习新课时牢牢地把握住基础知识,复习时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

    中考历史复习心得

    中考历史复习总结体会 ----- 三明市2017年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检测研讨会 泰宁三中 李霞 自2017年以来,历史学科中考的命题为全省统一命题,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

    中考历史复习心得

    中考历史复习心得长治县四中赵雁鸿近年来,历史学科中考的命题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也体现了......

    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精选五篇)

    一、中日关系问题 (一)、古代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友好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日本遣唐使来唐朝: (2)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2.明朝时日本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