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4:0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江榜小学罗猛

教学督导是学校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有关规定对教学及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督导制度实施以来,对各学校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强调,要完善教师、学校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化教学督导工作,完善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新形势下教学督导工作的特点,对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进行了探索,并对完善教学督导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新形势下教学督导工作的新特点

1.体系网络化。

教学督导是以教学质量监控为主的独立体系,相对其他教学管理机构而言,有其特定的性质和任务、内容和责任,它强调对过程的检阅以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数学校实行了中心学校、教体局两级的管理体制改革,以调动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只由中心学校一级进行教学督导已是力不能及,需要改革和完善其运行机制,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分层的、网络化的督导体系是必然选择。两级教学督导按各自的方式开展工作、行使职能。两级督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自我监控功能,充分发挥校级督导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和专家在学科专业针对性方面的优势,促进督导工作与学校管理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齐抓共管、各有侧重的局面,使教学督导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2.队伍专业化。督导员在督导工作中要扮演领导的参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专家、教师的良师益友等多种角色,这对督导员的素质、能力和品德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个性品质、行为举止、工作态度等都直接影响督导效果。督导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较高的教学或教学管理水平,深湛的学术造诣,更要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的师者风范;不仅要熟悉本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尽快了解并逐步掌握相近专业和更广博的专业知识。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和初等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因此,督导员配备上应注重在职的兼职督导和离退休的专职督导相结合、一线教师和管

理人员相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相结合,使教学督导队伍不仅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以保证教学督导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学督导队伍成立后,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使他们熟悉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掌握相关教育理论及学校管理制度,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使教学督导工作更具有原则性和方向性。

3.行为规范化。

制度是开展工作的保证。目前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普遍存在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保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督导员的威信和督导工作的实效。要不断完善教学督导的相关制度、评价体系和工作规范,包括基本制度(如教学督导工作规程,教学督导聘任办法)、工作制度(督导信息反馈制度,督导档案管理办法等)、责任制度(教学督导工作守则、督导员职责等),使教学督导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课堂教学评价、实验教学评价、课程设计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评价、试卷评价、教案评价等一系列指标体系,根据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反馈的意见不断修改指标体系。建立合理的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提高督导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督更权威、导更有力。教学督导工作应坚持的一般原则是:督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分立不分家、配合不代替、建议不决策、反馈不决定、督导不包办、求真不虚假。

4.职能全面化。

教学督导工作渗透于监督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是对教学活动全过程及其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是配合学校内部教学决策的政策落实、教学执行部门开展工作、教学管理部门任务实施的第三方机构,具有把握状态、控制过程、反馈结果、咨询决策、指导激励等职能。监督和检查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情况、督促工作;评价的目的在于判断教学工作水平;指导的目的则在于改进教学现状。只有将“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四者有机结合,以监督、检查为基础,以指导为重点,以评估求发展,才能发挥教学督导应有的作用。教学虽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但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如果跟不上,督教也很难取得成功,要加强对影响教学质量各相关因素的督导,从“督教”向“督教”、“督学”、“督管”拓展,以“督教”为主,“督学”和“督管”为两翼,从浅层的、表面的督导转向深层的、深入的督导,从面上的日常督导转向重点专题督导,从一般规范化督导转向研究型发展式的督导。

5.内容全程化。

过去由于多种原因,教学督导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对其它教学环节督导不足;对理论教学督导比较多,而对实验、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的督导比较欠缺;对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纪律督导较多,而对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视不够;对结果督导较多,而对过程督导较少;对问题和不足督

导较多,而对成绩和优点督导较少。教学工作包含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科研和技能训练、实习、实践等,教学督导工作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紧紧抓住教师、管理、学生这三个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全方位、多视角,从原来单纯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转向对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并重;从注重理论教学的指导,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并重。既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化的监控,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更重要的是对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进行监控,实现教学督导客体多元化,内容全程化。

6.形式多样化。

基于教学督导工作内容的全程化,职能的全面化,教学督导工作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使教学督导作用发挥至最高点。根据内容不同可采用定期督导与不定期督导相结合,常规督导与专题督导相结合,随机督导和重点督导相结合,直接督导和间接督导相结合,分散督导和集中督导相结合,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督导与评估相结合。对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实践教学等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查,对试卷抽查、毕业设计(论文)评审等作为常规工作定期进行检查,针对教学与教学管理过程中某些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的、专题的督导。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抽查材料、调查问卷、召开师生座谈会等途径,全面了解教学工作进展和实施情况。督导过程中,对存在的个性问题,现场进行反馈和指导,对一些共性的问题通过教学督导简报等形式进行反馈和通报,或组织全校性的座谈会、交流会、观摩课、讲座等形式加以集体研究和指导。

二、新形势下教学督导工作的新尝试

1.强化教学督导建设,完善督导工作体系。

督导在业务上交流协调、分工合作、配合互补、但不具备行政隶属关系。学校教学督导侧重于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评价和评估,对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定期向有关部门反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督导小组侧重于对本单位课堂教学督导和各教学环节的自查自评。教学督导成为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有力补充,延伸了教学督导工作的触角。他们专业方面拥有的优势,有利于教学督导工作由以“督”为主向以“导”为主进行转变。

2.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学督导工作的发展性。

美国学者卢姆强调:“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发展性督导更强调目标的导向性,行为的规范性,改革的创造性以及发展的持续性和结果的激励性。新形势下,教学督导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评价观转变,以发展为目的,以“形成”、“改进”为主,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纠正、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功能,真正使督导评价成为教育改革的推

动因素。在教学督导工作中牢固确立了“以教师为本”和“督导就是服务”的理念,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着眼于被督导对象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以“导”为主,通过检查,为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把脉,小到语言表达、板书、课堂时间利用,大到制定授课计划、组织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为他们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和服务。建立了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和科学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突出督导和评价的激励性、促进性和发展性,使教师成为教学督导评价中的积极、主动发展的主体。通过教学督导,不断发现先进,总结经验,关注后进。引导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作用。完善由课堂教学测评、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3.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全面教学督导。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风、学风、教学水平、管理水乎都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教学督导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开展全面的教学督导。学校建立听课制度,制定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课等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重点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督导的听课活动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压力,激发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备课等环节,将主要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督导过程中重点加强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和帮教。抓两头带中间,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原则指导下,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把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人才培养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发扬个性,形成特色和风格。

督导委员还应将期末考试试卷、期中教学检查纳入教学督导的常规工作,定期组织抽查评审,反馈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充分发挥督导的评估和咨询功能,深入开拓,努力研究解决教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开展教学评估整改情况、教风学风检查、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深化教学督导工作的层次,真正形成对“教、学、管”全方位、“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多位一体教学督导工作机制。

三、新形势下教学督导工作的新思考

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到教育理论问题,也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为使教学督导工作在教学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学督导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反映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督导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那么,什么样的人算是人才?怎样的办学才算是高质量?这些最现实的问题都和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学督导工作必须体现和反映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例如,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并不受限于某一固定的或绝对的知识水准,而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文化价值观、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具有个性化、多样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应在重视知识讲授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学信息量传递的同时更重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在讲深讲透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学督导过程中,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2.要正确处理好督和导的关系。

凡是有目标的组织活动,就应有 督查。通过督查才能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执行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才能使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学校的教学工作不仅需要“督”,也要重视“导”。“导 ”就是引导、指导,是督导工作更高的层次。通过科学有效地指导,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通过科学有效地指导,全面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督”和“导”是督导工作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和偏废。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应是和谐、宽容、平等、合作、信任的关系,要讲究督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做到寓导于督,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督导结合。

3.要贯彻切实可行的原则。

在设计督导工作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可行性问题。一是时间上可行,不需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财力上可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三是操作上可行,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监控标准,指标符合学校实际,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到考核的作用发挥;四是效果上可行,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易于整改提高。特别要指出的是,考核指标要以客观事实为标准,考核内容、标准、方式、方法要公平合理,防止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有些指标在理论上属可量化的,但实际上无法定量,把质量绝对地量化作判断将有失偏颇。有些指标在某些学校可测,在其它学校未必可测,不能搞“一刀切”。因此,指标项目多少、繁简要适当,若貌似全面,实则繁琐,考核就难以实施和坚持,督导工作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教学督导制度是通过教学督导工作,监控教学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督导工作的高效运行有赖于建立一支德高望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督导队伍,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的建立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完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力求教学督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如此,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方能取得应有的工作成效。

第二篇: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探索与思考1

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作为党的助手,青年先锋队的共青团组织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企业共青团作为企业的组织机构,其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团员青年作为企业共青团的主要目标群体,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随之产生新变化,呈现新特点,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问题。在这一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想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决破除“就团论团”的旧模式,创新思维、创新载体,突出引领、服务的职能作用,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全面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心任务中,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从而赢得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实现企业团组织的良好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进一步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2010至2012年,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全党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的又一重大活动。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紧跟党的部署,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原则,在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下面是我从事企业共青团工作以来的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必须明确团工作的定位

1、思想观念上要定位准确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的中心任务和追求目标是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共青团必须围绕服从、服务于企业这个中心任务。作为党组织的后备军和企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企业共青团应该定位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和经济效益提高来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的积极作用,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产品价值和产品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各级团干部要站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工作能力与企业所需要,为党组织所欢迎,为团员青年所接受,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步。

2、工作内容上要定位明确

团组织面临的工作领域十分广泛,但这并非要求面面俱到。因此,要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到两

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服务企业生存发展的定位,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促成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必须要坚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定位,团组织要代表和维护青年人的合法权益,为青年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之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服务。

3、组织目标上要定位准确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培训课程上,一位外国教授问一位团委书记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她说从事共青团工作。教授就问共青团的产品是什么?这位书记当时被问住了,因为确实从来没有思考过共青团也能生产什么,也有产品,也有品牌。此后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总结归纳出共青团组织工作目标的定位,即:共青团是生产青年人喜爱的优质的精神精品!团组织是生产“产品”的车问。我觉得在现有的企业制度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所有的团干部都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结合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目标定位就是要打造一条适合****特点的青年精神精品生产线,将青年的力量凝聚到这个方面上来,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现状分析

1、企业共青团无明确的职责分工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按照科学管理的原则,职责分工比较明确,企业不会脱离自身的实际和需要,专门给共青团组织划一块任务。因为。共青团实质上是一种群众性、自发性的组织,既没有权,也没有钱,开展各项工作就必然存在方方面面的困难。这就需要企业共青团干部多想办法,寻找最佳切人点和着眼点,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开展各项有效的活动。

2、企业共青团在职工心目中的认识

一是在基层团干部中流行这样一种看法: “生产任务忙,没有时间做团的工作。”这很明显把共青团工作与企业中心任务割裂开了;二是一些青年职工认为,团组织可有可无,有了她对我影响不大,没有她企业照样运行,而且基层一些团组织开展活动不得法,活动缺乏新意,难以满足青年不断变化的需求。

3、企业共青团在领导心目中的认识

一是企业高层领导普遍比较重视共青团工作,因为青年是企业发

展的脊梁,是企业的未来,但苦于企业经费上的困难,以及团组织本身定位,所以仍然没有解决企业共青团目前存在的困难;二是企业基层党政领导有的比较重视,大部分不是很重视团组织工作,因为基层单位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只要把生产经营抓好就行了,当然从根本上我认为还是有为才有位的问题。

三、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企业共青团工作才更有效,更有为

1、要善于借力,整合各方面资源。协调各部门关系,联合发展,共同提高。共青团组织在现有的各种条件下,很难独自开展或者完成一件大的、复杂的活动,只有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能发挥团组织的优势,扩大影响。例如,积极与人事部、党群部、安全生产部、工会等联合组织培训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月”、职工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在上级团委领导下开展“学习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这样,联合外部力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靠团的优势服务企业和社会,靠服务企业和社会吸纳资源,靠企业和社会资源服务青年,使企业共青团工作步入发展快车道。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团干部承担着传递信息、转化角色的任务。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效。一方面,团干部要系统地学习和把握现代管理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合理决策活动方案,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企业团干部要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工作者的角度,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团结、带领青年在工作中努力奋斗,做到有成效、有作为。

3、要跳出“就团论团”的圈子。认真分析团工作和青年自身特点,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和把握

现今的条件使团组织不可能与过去一样有许多时间专门搞相对封闭的、固定的活动,应当看到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恰好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一是搞好传统的活动,结合生产任务的完成的实际情况,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各种岗位练兵、生产突击、青年创新创效、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挖掘团员青年的内在潜质,使他们在工作中切实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二是拓宽团工作领域,给青年团干部出任务、压担子,锻炼团员青年的管理决策、社会交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储备有生力量。

4、要创新团的工作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外部条件的变化必然要求团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而创新是一个企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动力。首先,要从思想上认清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等几个重要问题。俗活说“知难行易”,只要你真正明白了,想通了,具体去做总是比较容易的。所以,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一定要认清以上问题,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其次,要创新团委班子的工作模式,发挥团委班子的整体作用。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按照团委委员工作能力和特点分工,根据各委员的工作特长,在活动的组织,后勤服务,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工。分工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指导、帮助、反馈工作情况,这样,既锻炼了委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又提高了团委整体工作能力。最后,要根据青年的需求和

爱好,开展一些适合青年口味的新活动。例如,有的青年对技术信息、教育培训等兴趣浓厚,我们可以成立一些相应的兴趣小组等非正式组织。同时开展先进技术讲座等活动,提高青年的技术水平。有的青年也许爱好文体娱乐活动,我们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在特定的节假日开展一些适合青年的文体娱乐活动,既可以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又可以活跃青年的业余生活。

第三篇:新形势下开展纠风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开展纠风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纠风工作的规范提法是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简称为纠风工作,已在全国持续开展了18年,是一项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各行各业普遍参与的重要工作。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一下纠风工作的基本概况。

一、纠风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基本内涵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90年3月,当时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提出:要“坚决反对腐败行为”,“坚决刹住行业不正之风”。同年3月20日召开的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当年的廉政建设要抓好的四件事,其中的一件就是“大力整顿和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

所谓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主要是指国家和机关各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为本单位、小团体和个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以及其他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它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研究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这个概念,应注意把握三个方面:

1.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行为主体,主要应包括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由于政府各部门间的行政权力有大有小,与人民群众的接触面大小不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部门主要是行政执法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

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由于思想观念、人员素质、执法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极易发生滥用行政执法权、以执法为名任意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不正之风。经济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职权时,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刁难服务对象以及推诿扯皮等问题。这些不正之风的产生都与其行使行政权力有关,是滥用权力的结果。而有些部门,如地震局、民宗局等单位,虽然也是政府部门,但其工作与人民群众接触不多,行政权力也不大,基本不会产生对社会影响面较大的不正之风。

公用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承担一定社会服务功能的行业,如供电、电信、供热、自来水、卫生、城建等。这些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由于其服务行为大多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性,也容易发生行业不正之风。因此,纠风工作的重点从对象来说,应是政府部门中的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具有一定行业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单位。

2、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带有普遍性、严重性的不良风气,是在某些部门和行业形成了风气的消极腐败现象。一个部门或行业有很多单位和人员,总会有人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只是个别的、偶发的,并没有在某个领域里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就不应该把它作为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提出来开展专项治理,而应该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但需要注意的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对个别的、偶发的滥用职权行为不及时制止和纠正,由于利益驱动等原因,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传播和蔓延,最终形成某个领域的普遍存在的不正之风。因此要十分关注苗头性、典型性的不正之风问题的解决,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面。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主要是指某些部门和行业在对待工作对象、服务对象中所反映出来的不良风气。至于部门和行业内部发生的某些人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问题,当然应该查处,但不宜作为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提出。

3.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是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为本单位,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取私利。这类问题在90年代初大量表现为以职以权以业谋私,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如以电谋私、以贷谋私、以车以票谋私等等。在近些年则主要表现为“三乱”(即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办事不公、吃拿卡要、刁难群众等,这些都是直接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也为人民群众所痛恨。例如1、2004辽宁省查处“三乱”案件有2004年2月9日抚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警张某在公路上拦截一辆外地汽车,向车主索要800元现金,随后又收受车主一瓶茅台酒。

2、阜新动物检疫中心站站长宋某违规带人上省级公路拦截外地运送生猪的汽车强行检查,收取检疫费4100元。

另一类是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工作作风问题。如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生冷硬横、推倭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等等。这类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

因此,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既要重点解决廉不廉、公不公的问题,也要注意解决勤不勤、办事效率高不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好不好的问题。既要纠正不正之风,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二)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危害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实质是滥用职权,以权以职以业谋私。它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背道而驰,与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职责格格不入。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谋

私性和普遍性,阻碍经济健康发展,腐蚀干部职工队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它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侵害的对象非常广,具有广泛性和随机性,凡是其公共权限服务范围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侵害的对象,特别是非权力单位和一般老百姓更容易受到侵害。它往往通过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等手段,加重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负担;通过作风粗暴、漠视群众利益、执法不公等造成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和人身伤害。例如,据《人民日报》披露,1999年某市交警大队干警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中,以代收费为由多收事主拖车费、停车费高达9580元,其中竟有夜班加班费500元。据中纪委信访室统计,这两年中纪委信访室受理的检举控告中,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占40%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执法不公和政府不依法行政问题。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在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第二,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影响阻碍经济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气就是环境。一个地方党风、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好,风清气正,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维护和发展,他们参与建设、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这个地方的社会就稳定,改革、发展的环境就好。反之,如果歪风邪气盛行,“三乱”问题突出,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必然受到破坏,人民群众不可能心平气顺,也无法在稳定中求发展。

第三,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腐蚀干部职工队伍,带坏社会风气。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实质是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它发生在掌握一定行政权力的政府部门和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身上,使职权不再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而成了捞取私利的工具。它引导人们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一切向钱看,把小团体和个人的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它腐蚀一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扭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使其信仰动摇、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把人民公仆演变为与人民争利的群体,在这方面,教训是很多的。卫生行业自古以来就是救死扶伤,深受人们尊敬的行业,但近些年药品回扣玷污“白衣天使”形象的现象屡有发生。据《人民日报》报道,某地一家铁路中心医院的个别医生为多拿回扣而丧失医德。有一种叫“培氟沙星”的药,超量使用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正常用量一天2支,可有位医生为了获取每支12元的处方回扣,一个白天就给一位患者用了6支。据法制日报报道,2002年浙江省永康市检察院在调查该市一家医院的药品回扣案时,该院有153名医生上缴了收受的96万元药品处方回扣,有14人涉嫌犯罪涉案金额达106万元。检察院发现,药品处方回扣问题在医职人员中很普遍。这说明,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对干部职工的腐蚀性不可低估,如不及时纠正,会毁掉一批人。

第四,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这种血肉联系的基础是我们党和政府必须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做到爱民、安民、富民,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拥护和支持我们。但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也离间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影响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人民群众看政府怎么说,更要看政府怎样做。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只能使政府脱离群众,这个危害决不能小视。

总之,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危害非常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绝不能因为它一般不构成重大腐败案件,而忽视对它的治理和纠正。

(三)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基本特征。

l、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过程中,伴随着业务工作产生的,是职务行为、职业行为。它可能是公务员所为,也可能是工人或聘用人员所为。如基层执法单位作风建设薄弱、法制观念和政策意识淡薄、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刁难群众等问题时有发生。但无论是谁所为,只要是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就应属于纠风工作的范畴。

2、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由于受利益驱动,管理、监督不到位和体制、机制性弊端等因素的影响,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即使治理和纠正过的问题也还会反复发生。

3、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风气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教育和管理的范畴。因此,不能用解决极少数腐败分子的办法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与政府的工作联系紧密,行政特征比较强。大量的纠风工作主要靠政府各部门结合各自的业务管理工作去抓。是哪个部门出现的问题,就要由那个部门负责解决。一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也要由其中的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办进行组织协调。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承担起一项整体工作中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

二、纠风工作的重要意义

纠风工作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大量涉及到经济问题,处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上;是一项紧贴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干部职工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讨论纠风工作的重要意义,必须要坚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在新世纪、新阶段、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进程中去把握。

第一,深入开展纠风工作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表现。

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体现在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在每个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具体行动中。而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为百姓排忧解难,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基本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提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要观点,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诠释。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建党初期还是在执政以后,都把关心群众利益提到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高度来看待。把土地、劳动、住房、柴米油盐、孩子读书、群众生病等看起来琐碎的事当作大事来办、尽心竭力地为群众解难排忧。在党执政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要体察民情民意,及时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把每一件看行起来不大的“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难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失去人民群众这个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民心不聚、国家不安。因此,虽然纠风工作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但却是一项“小”中见“大”,凝聚民心,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

第二,抓好纠风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

首先,纠风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虽然属于廉政建设的范畴,但与党的作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党风正,可以带动政风和行风好转;党风不正,也会影响到政风和行风不正。党风中的突出问题大多在政风和行风中都有反映。但政风与行风优、对党风的好坏又有直接的作用。因此,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也更大。我们要自觉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来把握纠风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新世纪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的认识,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在当前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性地全面推进反腐败的各项工作,使之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惩治腐败分子和认真纠正不正之风这两个方面都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继续抓出让老百姓认可并看得见、摸得着的明显成效。

三、近些年纠风工作的基本情况

首先回顾一下纠风工作的发展历程。党中央、国务院对纠风工作始终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早在80年代初期,就由中办、国办下发文件,围绕狠刹违规购买小汽车、出国公款旅游、请客送礼、以权经商和谋取不正当收人等六股不正之风,集中抓了一段时间。1990年12月6日,国务院决定在监察部设立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对全国的纠风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1990年以来,纠风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不懈地抓了近i8年,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1990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为第一阶段。主要以各地区、各部门和行业为主进行自查自纠,针对各自存在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分别确定本部门纠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重点解决吃拿卡要、办事不公、以权以职以业谋私等问题。

1993年8月至1997年上半年为第二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纠风工作纳人反腐败斗争进行整体部署,在全国统一开展专项治理,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这一阶段的纠风工作在位置摆放、组织领导、力量投入、工作措施、宣传舆论等方面都加大了力度,对一些行业不正之风的整治开始取得明显效果。

上述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治标为主,集中精力开展刹风整纪,以遏制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发展蔓延势头,缓解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这在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重蔓延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纠风工作从以纠为主,着重治标,逐步转到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综合治理上来。这个时期,刹风整纪的力度始终没有减弱,每年全国查处的行业不正之风案件和问题都达到5万件以上。在不放松治标的同时,与各项改革措施相结合,不断推进治本的进程,努力解决引发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深层次问题。

从整个纠风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近几年来,纠风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级政府把纠风工作摆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作重点更加注重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从源头上防范不正之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措施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使纠风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

目前,纠风工作主要包括:一方面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治理公路“三乱”、规范出租汽车管理、减轻企业负担、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等专项治理工作;另一方面是进一步落实“官行业必须管行风”原则,督促各部门各行业强化对本系统的监督责任,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围绕依法行政、规范服务行为,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活动;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正风行风热线工作,促进部门行业作风建设。

近几年来,锡林浩特市开展多项专治理工作,主要有:治理教育乱收费、治理公路“三乱”、减轻农民负担、减轻企业负担、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等。这些治理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阶段性成果。近三年我们锡市清退的教育乱收费金额达25.23万元。

四、纠风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指出纠风工作的基本思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风工作的决策部署,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不断开拓专项治理的新途径;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基本要求,不断强化行风建设的新举措;以民主评议为载体,不断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平台;以源头防治为着眼点,不断完善预防不正之风的新机制;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不断取得纠风工作的新成效。

自1990年以来,纠风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不断摸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也确定了纠风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和基本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纠风工作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纠风工作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不断使群众感受到反腐败斗争带来的实惠。

(二)把人民群众作为纠风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到纠风工作中来,注意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并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受益作为检验纠风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依靠各部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条块紧密结合,纠风办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坚持常抓不懈,既做好长期抓的思想准备,在战略上总体部署;又要有现实紧迫感,在战术上分阶段实施。从具体事情、具体问题抓起,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坚持开展专项治理,不断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性成果,积小胜为大胜。

(五)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即要纠风、又要防风,高度重视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逐步建立健全纠风工作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部门和行业的业务管理及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标本兼治;整合政府部门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六)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纠风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反复抓的思想准备。

(七)把坚持明察暗访、抓正反两方面典型、抓舆论宣传和抓重点作为重要工作方法。

总之,要用刹风整纪的手段遏制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发展蔓延,以依靠人民群众的方法加强对政府部门和行业风气的社会监督,靠健全法规制度的途径巩固纠风工作的成果,用改革的思路解决产生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体制性原因。还要探索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五、纠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对策思考

对纠风工作的形势必须做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和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下,纠风工作始终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在某些领域的纠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明目张胆搞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少了,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多了,正气占到了主导地位。这说明纠风工作的力度加大,搞行业不正之风的机会减少,对行业不正之风的制约监督措施更加有效了。

二是人民群众对部门和行业风气的满意度逐步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的问卷调查显示,2006年群众对纠风工作的满意度比2005年提高5.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一年。

三是人民群众参与纠风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对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已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与行业的监督意识和抵制不正之风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据统计,全国省、市、县各级每年参加民主评议行风的群众和社会各界代表都达到千万人以上。许多群众对行业不正之风问题的态度由忍耐、沉默转变到积极举报,大胆监督。去年全市参与民主评议行风的群众有1050人,比2005年增加630人,比2004年曾加650人。

四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党委把纠风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把纠风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对纠风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领导也十分重视,有的亲自调查研究,有的亲自组织协调,使纠风工作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顺利开展。

五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得到较好落实。专项治理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都认真履行职责,其他部门也都把纠风工作作为部门和行业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可以说目前已基本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近几年锡林浩特市的供电、税务、公安、征费稽查等部门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座谈会,邀请服务对象参加并现场发放政风行风征求意见表,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明确了方向。

虽然纠风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不可盲目乐观。要清醒看到,困难还很多,问题还不少,我们必须毫不松懈地把纠风工作抓紧抓好。从人民群众的反映来看,当前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仍然还很严重,老百姓意见最大的主要是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三乱”现象大量存在,屡禁不止,并且由个人行为向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的行为转移,由分散的行为向集中的行为转移,由不合法向合法的形式转移。“三乱’”的要害是利益驱动,造成利益驱动的原因非常复杂,这个源头不消除,“三乱”现象就有存在的动力和土壤。

二是一些基层站所干部职工不依法行政,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刁难勒卡群众,办事不公,不给好处不办事,甚至给了好处也不办事,漠视群众疾苦,作风野蛮粗暴等。

三是群众对部分领域中的行业不正之风的反应仍很强烈。如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教育乱收费、公路“三乱”。据统计去年各级监察机关纠风办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问题2535个,涉及金额6.06亿元。医务人员上交“红包”,开单提成金额2.4亿元。例如:包头市达茂旗医院原院长将某从2001年2月至2006年9月,利用职务之便,在医院药品采购过程中,多次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33.5万元。辽宁省某县新立镇10所小学的校长,就因为向学生收取1元钱用于印刷“学生素质教育评价表”,受到党纪处分。

以上问题都是治理多年的老问题,要进一步深入治理,必须实行标本兼治,进行综合治理,解决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可以说是进人了新的攻坚阶段。针对当前纠风工作面临的形势,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在继承中有创新和发展,在巩固中有深入和提高,把纠风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在指导思想上,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建立健全纠风工作责任制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既要从严治标,切实解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又要着力治本,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工作措施上,要继续强化部门的纠风工作责任制,把每个纠风专项治理任务逐项分解,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等,并按责任制进行检查落实;要坚持抓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重点问题,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要进一步扩大纠风工作的透明度,重视舆论宣传,动员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监督;要及时查处严重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将查处与预防相结合,建立举一反

三、查防并举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纠风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提高人员素质,以好的作风抓纠风,不断提高把握全局及分析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不断富纠风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第四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吴雷廷

2007年09月25日13:2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是人大代表参加管理国家事务、行使民主权力的的重要形式之一。而认真督办代表建议,则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的重要职责。从总体上说,这些年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成效也越来越显著。但也无庸讳言,她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距离。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我认为由于督办代表建议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转换观念和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还必须注意具体的实施办法,也就是说要认真总结去年《监督法》贯彻实施以来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的一些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推出新举措。

一、领衔督办制

“领衔督办制”就是代表提出的建议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各工委分工负责督办。具体做法为:一是把所有建议按内容分工交、农业、城建、社会事业及政权政法等几大类,由对应的工委和常委会分管主任、副主任领衔督办;二是要求领衔督办者深入每一个承办部门听取汇报,了解每一件建议的落实办理情况;三是不定期召开常委会主任会议,通报督办情况,并加大对重点建议的督办力度;四是领衔督办的情况由代表工委负责汇总后,及时与代表取得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最后,领衔督办结果要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

实践证明,仅仅把督办工作当作一项自觉行动还远远不够,应当建立起相关责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代表的建议意见落到实处,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如某地今年实行“领衔督办制”后,人大常委会各工委积极行动,其中一个工委在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连续调查了两个星期、深入到16家承办单位了解情况,并主持召开了五个代表座谈会,把工作做到了家。同时,此举对承办单位的触动也很大,提高了他们办理的自觉性。在全部211件建议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部分解决的有65件;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有93件,两项相加,占建议总数的75%,比上一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二、滚动监督制

“滚动监督制”是指对今年未能解决的建议进行排队梳理,选择那些群众反响强烈、而有关部门经过努力应该可以解决的建议,放到下一继续督办。这是一种“一跟到底”式的督办举措,目的是确保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实施“滚动监督制”,具体应把握好三点:一是选好建议。上一确定的重点建议,或者事关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或者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经过重点督办后,大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要交到下一滚动督办的重点建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类是问题虽初步得到解决、但还不够彻底,一旦遇到适宜条件仍有可能重新出现。对这两类重点建议,人大代表都有迫切要求,所以要继续追踪督办。二是把握环节。首先,确定实施滚动监督的建议,要在科学分析建议办理情况、听取所提建议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经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同时,要与本人代会上的人大代表建议一并交办,并明确滚动监督的主办、协办单位,监督的时间、质量以及与代表沟通的要求等;此外,还要明确负责滚动监督的常委会领导和领办的政府领导。三是强化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滚动监督工作的领导,组织好班子。监督班子不仅要有相关的人大工委人员,而且要有人大代表参加;另一方面要制订实施滚动监督方案,及时掌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办理进度,并适时提出针对性的督办建议。

三、验收公示制

“验收公示制”是指在建议督办的后期做好“把关”工作。首先是“验收”,具体内容为:一是查漏。就是对反馈上来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核查,个别由于种种原因未及时办理的,要进行补办,不许蒙蔽过关。二是补缺。为确保质量,办理代表建议有许多环节和规定,如承办单位一把手签字、要有面商记录等等,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就退回重办。三是分析。对所有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做到胸中有数,能准确地向人代会报告。四是倾听。选择代表有意见和要求的、或者没有得到妥然解决的问题,召开代表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五是鉴定。主要是做好当“代表好建议”、“办理好单位”的推荐和确定下一实施隔年滚动监督的建议名单等工作。而后是对代表在人代会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通过人大网、人大工作通讯等多种媒体进行“公示”。

“验收公示制”属于“阳光操作”式督办,既提高了对承办单位的要求、加大了他们的压力,又使得

广大选民能够对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办理过程一目了然,从而为他们依法行使监督权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打造出一座参与的“平台”。

四、协商论证制

“协商论证制”主要是针对初次办理不满意建议采取的举措。其做法是在初次办理结束后,组织召开由代表和建议办理单位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就初次办理不满意的建议,直接进行沟通和共同探讨。协商论证的内容有五方面:

一、代表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

二、建议是否属于办理单位的职权范围内;

三、办理单位遇到的的困难和问题;

四、办理的期限问题,如当年不行,能否列入明年的计划;

五、办理的其他途径。与“协商论证制”相配套,还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在初次办理结束后,应及时召开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对初次办理不满意建议的处理工作,确定协商论证会的重点;二是组织开展调研,分别到代表和建议承办单位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三是预发通知,要求承办单位准备有关建议不能办理的详细理由及提出的替代办法等。

“协商论证制”的关键是代表参与,所以要将人大代表定向视察活动与督办工作结起来,要求各被定向视察的单位积极配合督办工作,主动向代表汇报办理工作情况,自觉接受代表的监督。

五、办理台账制“办理台账制”是指对代表建议内容、责任措施、督办反馈、办理结果等,全部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办理台账制”后,办理进度及办得好不好、有没有在努力办等情况都变得清清楚楚,因而可以及时了解、掌握代表建议的办理进程。因为尽管近年来办理代表建议得到了全面加强,办理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也不容置疑,一些地方办理建议注重的是承办单位“口头”的情况汇报和对建议办理的答复,实际办得如何,则不甚了了。建立建议“办理台账制”,就为实施全程监督创造了条件,能有效防止那种敷衍塞责、“偷工减料”的现象。

另外,建立“办理台账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每年积存的“挂帐建议”,可以有选择地采取上门督办、视察调研、甚至询问、质询的方式,督促其落实到位。这样就保持了办理工作的连续性,代表建议办理不会因改变、领导人的调动而不了了之。

(作者为浙江奉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

第五篇: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14年08月26日 08:21:11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的重要基石。十八大以来,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尤其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基层党委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党风廉政责任制为抓手,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为重点,强责任、抓落实、树新风,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形势,正视不足,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1、强经济发展弱思想教育。不论是乡镇(街道)还是农村(社区),一些基层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发展经济见效快,政绩明显,只要把当地经济发展好了,党风廉政建设“不出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过于强调发展经济,忽视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2、重大包大揽轻分包分流。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纪委的工作,与分管领导、业务部门没有关系,只管自己的“一 亩三分地”;“一岗双责”认识偏颇,对考核追责严厉的安全工作“一岗双责”重视有加,然而对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相对重视不够。由此形成了纪委单打独斗,包揽事项,其他部门隔岸观火,“独善其身”的现象。

3、存职能混同缺角色独立。党委与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存在职能混同,角色缺乏独立,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划线不清,纪委越俎代庖,大揽“主体责任棒”,党委缺位失责,荒废“责任田”,致使纪委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变为了纪委冲锋在前,党委埋于身后,忽视了党委应有的角色。

(二)工作发展不平衡

1、部署多督促少。基层对党风廉政建设能够做到及时贯彻落实、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然而检查督促、跟踪到位不够。

2、宣传少教育空。在反腐倡廉中,基层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是年年抓、经常搞,但形式单一,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外宣意识淡薄,不注重整理收集亮点经验上报,一些好的措施得不到及时反馈、宣传、推广。教育工作存在思维定势,仅局限于悬挂教育牌、看警示片和榜样片等形式,不同程度上存在受众“疲劳”现象,同时创新意识不足,缺乏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教育形式,导致形式单

一、内容老套、效果不显。

3、信访多矛盾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特别是群众关心的征地拆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等矛盾引发的信访群访问题,矛盾繁杂,群众利益表达方式 极端,缺乏理性,党员干部处臵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到位,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致使矛盾更加激化。

(三)民主管理待完善

1、村务公开不规范。在村务公开中,有些村(社区)存在公开内容不具体、公开时间不及时、公开形式简单、公开程序不规范,甚至个别公开栏内容长年不变,上级布臵督促就公开,反之就不公开。甚至有个别村(社区)存在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少。

2、财务管理待提高。实行“村财镇管”加强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但是涉及村级财务管理上仍存在不足。结账时间不固定,未及时进行村社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设臵不科学,专业术语太强或者用语模糊,群众看不懂。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纪律监督小组未能全面参与村社经济活动,群众监督的力度不够。

3、监督机制不完善。民主监督功能发挥不够,监督停留在表面。有些党员干部对村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缺少了解,监督走形式,担心报复,怕伤和气,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对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重大工程招投标、集体资产处臵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监督不足,程序不规范,遗留问题较多。虽然成立了村民纪律监督小组,但是监督作用发挥不够,主动性监督少,发现问题上报不及时,甚至睁一眼闭一只眼,没有认真履行职责。

(四)干部作风需改善

1、纪律松懈、管理过宽。有的党员干部上下班存在“迟到早退” 现象。有的党员干部上班期间出勤不出力,串岗聊天、玩电脑游戏、上网炒股、购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服务意识差,与群众发生争吵甚至打架行为。这些不仅影响干部个人的形象,而且对机关作风造成损害。

2、办事拖拉、执行不力。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冷暖不闻不问,冷漠视之,办事拖拉“中梗阻”现象较为突出。有些党员干部工作中不是积极主动地找事做,而是消极被动地等事做,对工作没有前瞻性,领导安排做啥就做啥,推一下动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且存在畏难情绪,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工作滞后,拖拖沓沓,应付了事。

3、创新不足,墨守成规。有些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创新意识不够,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有些党员干部工作不实,作风漂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工作,总结经验、汇报材料东拼西凑,不切实际,缺乏自我思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总开关”出现滑坡

观念支配价值取向,思想决定行为准则。面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出现滑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思想认识没有摆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一些领导的政绩观偏差,注重追求“显绩”,忽视“隐绩”,注重考核严格的“硬任务”,忽视不易量化的党风廉政建设等“软工作”;强调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方面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党风廉政方面的工作,厚此薄彼;甚至有些干部有“近视眼”现象,错误地认为党风廉政建设与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中过得去不出乱子就可以了。因此,在这些思想的作祟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意无意地被弱化。

(二)组织领导上重视不够

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强调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主要精力放在物质文明上,忽视了党风廉政建设等精神文明的发展,两条腿不齐走路不稳,极易出现问题。基层工作任务繁重,纪检干部身兼数职,分管事情多,工作杂,对纪检工作力不从心,工作安排多现场指导少,针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宣传教育等工作关注不够,重心不稳,疲于应付,有些工作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出现“走形式做样子”等表面文章。由于党风廉政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罚惩处、选拨任用挂钩不紧密,乡镇其他分管领导注重自身分管领域的工作,对党风廉政方面工作重视不足。

(三)制度已有但落实不足

在村级财务、政务等群众高度关注的重大事项方面,原则管理多细则落实少,仍缺乏规范细致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从而造成了村级管理不规范,容易让一部分人钻空子。在党风廉政责任制方面,尽管签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但责任书内容空泛,不切实际,对考核方式、责任追究没有明确规定,如没有完成任务到底要负什么样的责任,在工作机制上得不到体现,因而这种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 上的制度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往往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在村民议事规则上,“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已建立,有些干部却熟视无睹,落实不到位。党委、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定位不准,对如何“定责”、“履责”、“追责”等方面没有细则,难以落实。看似制定的规章制度挺多,然而真正执行落实的不多。这不仅削弱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而且也影响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四)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许多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淡薄,缺乏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现象较多。有的村干部认为群众的监督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不愿意受他人监督,缺乏主动接受监督的觉悟。即使建立了村级纪律监督小组,一方面都是自己人、熟人,不好意思监督,另一方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方法不灵,致使监督小组作用发挥受限。外部监督机制缺乏有效性,基层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有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村民实行自治,不宜过多干预。

三、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探索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通过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剖析,我们应以教育、制度、监督、领导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深化、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强化宣传教育,构筑思想防线 思想教育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道德水平,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树立规矩意识,强化纪律观念,加强党员干部的“官德建设”,营造大公无私、务实肯干、清正廉洁的氛围。二是抓好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利用身边的廉政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加强党员干部自身行为规范,强化廉洁自律行为。充分运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明确禁令,划清红线,使党员干部得到教育,警示自我。三是创新教育载体,加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在充分发挥传统宣传媒介作用基础上,加强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手段,宣传廉政理念,树立廉政风气,增强廉政宣传效果,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和载体,创新教育载体,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参与者,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廉政教育宣传格局。

(二)强化制度建设,发挥规范效应

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健全制度是重点,强化落实是关键。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突出制度的操作性,发挥制度的规范效应。一是完善村民委员会议事规则,落实“四议两公开”,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重大建设工程的承包、集体资产处臵、村干部的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等,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策,充分尊重群众的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二 是健全镇村两级财务监督制度,乡镇、村加强财务制度建设,细化监管机制,严格审批权限。三是细化镇村两级政务、财务党务等公开制度,实行决策、执行、监督过程花公开,按照群众需求公开,突出公开重点,细化公开内容,将政务、财务、基层站所事务公开工作作为基层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公开程序,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责任追究。四是加强机关纪律建设,转变机关作风。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干一干;完善制度,源头治理,及时修正不符合实际的制度规范,强化规矩;加强督促,追踪检查,增强日常检查督促,严格落实;强调考核,突出运用,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奖罚惩处、选拨任用等方面紧密挂钩。

(三)强化监督机制,促使权力正确行使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约束,促使其权力的正确行使。一是加强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建设,充分基层自治主体作用,利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议事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二是实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予以经济责任审计,正确评价干部,审计结果要向群众公开。三是发挥党内监督机制,完善民主集中制,通过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畅通沟通渠道,丰富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机制,促进党员干部权力的正确行使。四是加强基层纪检组织作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强化监督检查,针对干部升职调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 子女升学、乔迁新居等不廉洁行为易发的特殊时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事前监督。充分发挥出村民纪律监督小组的作用,及时向镇纪检组织反馈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

(四)强化组织领导,突出统筹协调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在各级党组织,难点在责任划分、狠抓落实。一是明确责任清单,强化责任落实。党委和纪委要找准角色,定好位臵,明确主体定位和职能定位,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分层定责、纪委专责原则,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好党委在领导、教育、管理、督导、示范等方面的责任,落实好纪委“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突出主业主责要求,强化监督职责。结合基层实际,党委、纪委梳理职责清单,细化责任内容,明确分工,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可偏颇,二者并重,必须相互协调、同向同进。二是构建镇、村、组三级信访网络机制,实行定期排查制度,及时收集基层干部违纪苗头性、倾向性信息,提前介入,进行警示提醒,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中。三是加大查处力度。通过“亮权示险”,严查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涉农资金发放、涉农管理收费、征地拆迁等与群众高度关切的领域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乱纪者绝不手软,树立清正廉洁之风,营造务实为民之象。

下载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新形势下加强职工代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主体和实践者,职工代表既是职工群......

    新形势下加强地税工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地税工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王映武 姜代彦 日期:2011-12-26 随着税收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地税工会工作的形势、任务、对象......

    新形势下加强地税工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地税工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王映武 姜代彦 日期:2011-12-26随着税收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地税工会工作的形势、任务、对象、......

    新形势下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我市志愿者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局,贴近群众,创新创优,积极作为,在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大......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积极推进 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 金强近一年来,与天津石化同甘苦共命运的消防支队在经历了几次公司和支队经济体制变革后,如何消除职工的......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7-000-01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企业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灵魂。一......

    新形势下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与思考5篇

    新形势下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13年12月19日08:48 来源: 大河网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10658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丁香路小学 杨芳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内容,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