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现代汉语复习题纲[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14:2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现代汉语复习题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现代汉语复习题纲》。

第一篇:2012现代汉语复习题纲

2012《现代汉语》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复习范围和考试内容比例分配

所提供题型仅供复习参考,提示到了相关复习重点,但并非考试试题。敦请同学按要认真全面复习。

一、选择(单选题)

1、“一对花瓶”、“你说的对”、“面对未来”中三个“对”代表:

A、一个词B、两个词C、三个词D、只代表音节,不代表词

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蒙胧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

3、“惆怅”一词是:A、叠韵词 B、双声词C、音译词D、非双声叠韵词

4、“珊瑚”一词是:A、联绵词一个语素B、音译词一个语素C、偏正式合成词两个语素D、联合式合成词 两个语素

5、虚词的语法作用是____。

A、连接和附着B、连接、辅助和引介C、连接、附着和关联D、连接、引介、附着和语气

6、下列各项中____不是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A、没有重叠形式B、主要作状语C、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D、可以带名词性宾语。

7、下列各组词中都是时间名词的是____。

A、开始往往B、目前刚才C、顿时已经D、刚刚现在8、下列短语中是定中关系的是___。

A、光线异常充足B、逐渐富裕起来C、新开放的口岸D、请他上台讲话

9、下列短语中是连谓关系的是____。

A、选老张为工会代表B、怕自己过度紧张C、苗条得像柳树一般D、打电话报警

10、下列短语中不是兼语短语的是____。

A、勉强挣扎着下地劳动B、要求他马上赶到现场C、动员各方面力量捐助灾区群众

D、担心他会做出错误决定

11、下列句子中包含有“的”字短语的一组是____。

A、鞋袜和裤管被露水浸得湿淋淋的。B、公园里每天清晨都有许多打太极拳的。

C、午后的太阳炙热地烤着柏油路,踩上去脚下软塌塌的。

D、我呆坐在昏暗和寂静之中,心里感到空落落的。

13、“沙哑”和“沙发”中的“沙”:

A、都是语素B、都不是语素 C、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D、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14、“反法西斯主义者”中的语素有: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5、下列结构不相同的一组成语是:

A、毛遂自荐、胸有成竹B、中流砥柱、孜孜不倦C、天翻地覆、营私舞弊 D、守株待兔、1

异想天开

16、()能用数量短语修饰。A代词

17、()不能用“不”修饰。A动词

18、()表示动作的量。A名量词B动词 C形容词D名词 B形容词C名词 D副词 B动量词C时量词D形量词

19、“上来”是()A助动词 B判断动词 C趋向动词 D及物动词

20、“今天星期日”是()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21、“去打电话”是()A主谓短语 B连动短语 C兼语短语 D同位短语

22、“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

A复说语B状语C插说语D同位语

B快跑!C好香的茶!D嗯。

23、下列句子中的()是形容词句。A真奇怪!

24、“老张介绍我去见局长”是()A连动句B兼语句 C存现句 D“把”字句

D“把”字句

25、“教室里坐着三个人”是()A连动句 B兼语句C存现句

26、“老张把他叫走了”是()A连动句 B兼语句 C存现句 D“把”字句

27、“我去还是不去?”是()A是非问 B特指问C选择问D正反问

28、“很、挺、十分”是()A程度副词 B范围副词 C语气副词 D情态副词

29、“哎哟”是()A拟声词B语气词C叹词D助词

30、下列各组词中词性相同的一组是____。

A、平常时常B、大家彼此C、兴奋兴致D、充裕充满

31、“小我五岁”和“花了眼”中“小”、“花”的词性是____。

A、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B、前一个是形容词,后一个是动词C、两个词都是形容词D、两个词都是动词

32、下列短语中与“快速发展”结构类型相同的一组是____。

A、智商测试 高度近视 繁荣市场 西式快餐B、办公楼前 水平一般 工资问题 经济危机

C、军用机场 命令撤退 依法处理 提高门槛D、精心设计 低空飞行 小声议论 正好两位

33、下列短语中与“旅游胜地黄山”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组是____。

A、春城昆明工业农业你们全体小王他们B、我自己他们仨国庆这天战斗精神C、你们俩 局长老王东北那边 现代汉语这门课D、我们大家明后两天作家王蒙法国画家凡高的作品

34、“你的到来”是()

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 C加词性句法结构 D主谓短语

35、“雄性”是: A、词根加后缀B、词根加前缀 C、并列式合成词D、偏正式合成词

36、“山上都是苹果树”是()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

37、“你的想法,我认为很奇怪”是()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C主谓谓语句 D名词谓语句

38、“龟缩”一词的构词方式是:A、主谓式B、补充式 C、偏正式D、单纯词

39、“安培”是:A、联绵词 B、译音词 C、并列式合成词D、偏正式合成词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短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

B整句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常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C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这是设问。

D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字数长短不一的句子。散句要求句式整齐匀称。

41、“累得要命”中的“要命”是()

A可能补语B趋向补语C情态补语D程度补语

C存现句D“把”字句

43、“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是()A连动句

46、“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A主谓短语 B兼语句B联合短语 C偏正短语 D同位短语

49、“今天冷极了”是()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C主谓谓语句 D名词谓语句

52、黎明的鸡血红又热辣辣的在东方散发出奔放的晨光了。这句话运用的辞格是——。A层递B回环C通感D顶真

53、铃子叮叮当当的摇着,一切低起头在书桌边办公的同事们,思想都为这铃子摇到午饭的馒头上去了。A层递B回环C通感D拈连

54、经验使我知道,我在受着武力征伐的时候,是同时一定要得到文力征伐的。这句话运用的辞格是——A双关B反语C仿词D婉曲

55、“6月1日模拟考试,花朵们将'烤'一天。"除了借喻以外,这句话还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借代B夸张C拈连D双关

56、是井冈山点起的火种,蔓延成燎原大火,烧到瑞金,烧到延安,烧到北京,最终烧红了全中国。这句话运用的辞格是——。A对偶B排比C对比D层递

二、应用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修辞分析(指出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一种或者多种修辞格)

(1)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中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啊。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多么美妙的夜晚,多么凉爽的天气,多么迷人的繁星啊!

(4)般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粉碎。

(5)„„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标记词所属的词类。

(1)他刚才来过。(刚才)

(2)他连忙说不行。(连忙)

(3)问题要彻底解决。(彻底)

(4)他这次侥幸通过了。(侥幸)

(5)饭里居然吃出—只苍蝇。(居然)

三、分析题(20分):

依次依据词语修辞、句式修辞和修辞格等相关知识,点评下列句段包含的修辞内容及其效果。(词语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修辞等,考试的时候可能规定某个角度)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选自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杂文随笔集)

答题提示:

这种题目所选用的文章段落一般大家比较熟悉,因此出题材料比较灵活。阅读的时候要深入和细致地把握其语意和修辞内涵。答这类题的时候,要求对所学修辞知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并能初步灵活运用。根据所学知识,逐条比对印证,对在所给材料中所发现的与“三个层面”的修辞相关的现象予以归纳和总结。(词语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修辞等,考试的时候可能规定某个角度)要求语言简练,表述清晰,首尾完整。今年对本题型要严格考察,凡是审题答题草率,只从“修辞格”角度进行答题的试卷,最多只能给三分之一的分数。务必注意这里对综合和系统知识运用的强调。

四、问答题

部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1、列举说明现代汉语非主谓句的几种形式,并举例。(参考课本)

2、实词包括哪些类别?请列举并各举一例。

3、什么是短语?汉语有哪五种基本类型的短语?

5、列举介词的语法特征,并简单举例说明。(还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6、“把”字句有哪些特点?

7、说明形容词的分类和特点。

8、主谓句分为哪些类型?

9、虚词包括那些类别?

11、比喻修辞有哪些常用类型,举例说明。

13、现代汉语中助词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14、举例说明汉语名词有哪些类型?

15、汉语“词汇”指什么?按照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请举例说明单纯词都有哪些种。

第二篇:现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zh、ch、sh和r属于 [ ] A.舌尖后音 B.舌尖前音 C.舌尖中音 D.舌面音

2.“一个”中的“一”念为 [ ] A.上声 B.去声 C.阳平D.阴平

3.“uai”的韵腹是 [ ] A.u B.ua C.a D.i 4.“琉璃、傀儡”是 [ ] A.合成词 B.单纯词

5.()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 A.义项 B.义素 C.语素

6.“成”是()鼻音韵尾。[ ] A.前 B.后

7.ie[i]是()复元音韵母。[ ] A.前响 B.后响

8.()用在名词、代词或其他词语前头,合起来构成介宾短语,对动词、形容词起修饰或补充说明的作用,表示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等。[ ] A.助词 B.连词 C.动词 D.介词

9.“ui”的韵腹是 [ ] A.u B.e C.i D.ei 10.“烂漫、铿锵”是 [ ] A.单纯词 B.合成词 11.“他踢一次球。”中的“一次”作()句法成分。[ ] A.谓语 B.补语 C.定语

12.i[i]是舌面()、高、不圆唇元音 [ ] A.前 B.中 C.后

13.“海水”中的“海”读为 [ ] A.阴平B.阳平C.上声 D.去声

14.“f”是 [ ] A.唇齿音 B.双唇音 C.齿间音 D.双唇音

15.“x”是舌面前、清、[ ] A.塞音 B.塞擦音 C.擦音 D.鼻音

16.“不怕”中的“不”读为 [ ] A.阴平B.阳平C.上声 D去声

17.“星”是()鼻音韵尾。[ ] A.前 B.后

18.“本子”的“本”读为 [ ] A.阴平B.阳平C.上声 D.半上

19.uei 的韵腹是 [ ] A.u B.e C.ei D.i 20.“谆谆、潺潺”属于 [ ] A.单纯词 B.合成词

21.音节是()的语音单位。[ ] A.最小 B.最自然

22.从音高、音长、音强的角度分析得到的音位是 [ ] A.非音质音位 B.音质音位

23.语音的规范化以()为标准语音。[ ] A.北京语音 B.普通话 C.现代汉语语音

24.()是人们根据表义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临时组合而成的短语。[ ] A.自由短语 B.固定短语

25.()是某个专门学科和某个行业内通行的词汇。[ ] A.专业术语 B.行业用语 C.行业语

26.()又叫做非谓形容词,表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但不能作谓语。[ ] A.动词 B.副词 C.介词 D.区别词

27.()是研究语言中组词成句的规律的。[ ] A.语音 B.语法 C.词汇 D.修辞

28.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 ] A.理性义 B.色彩义

29.词义派生的方式主要是()和比喻两类。[ ] A.夸张 B.类推 C.类比 D.引申

30.“iou[iou]”是()复元音韵母。[ ] A.前响 B.中响 C.后响

二、多项选择题:

1.“潺潺、皑皑”是 [ ] A.一个语素 B.两个语素 C.一个词 D.两个词

2.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把主谓句分为 [ ] A.名词谓语句 B.动词谓语句 C.形容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3.结构助词是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的助词。包括 [ ] A.的 B.地 C.得

4.“老板叫小李来上班” 这个句子是 [ ] A.单句 B.复句 C.兼语句 D.连谓句

5.按照结构关系,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单句分为()两大类型。[ ] A.主谓句 B.名词谓语句 C.动词谓语句 D.非主谓句 6.“他没有做过任何见不得人的事情。”是 [ ] A.双重否定句 B.陈述句 C.否定句 D.肯定句

7.“s”是 [ ] A.舌尖前音 B.清音 C.擦音 D.塞擦音

8.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 [ ] A.语序 B.虚词 C.语素 D.重叠

9.“手脚冰凉”包含 [ ] A.四个字 B.四个语素 C.两个语素 D.四个音节

10.“怕、头、火”都是 [ ] A.词 B.合成词 C.复合词 D.单纯词 E.11.现代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主要包括 [ ] A.着 B.了 C.过

12.d 和t是 [ ] A.塞擦音 B.擦音 C.辅音 D.塞音

13.现行汉字的前身 [ ]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 E.14.根据意义和作用的不同,代词可分 [ ] A.人称代词 B.指示代词 C.疑问代词

15.短语的结构类型包括 [ ] A.主谓短语 B.联合短语 C.动宾短语 D.中补短语 E.偏正短语 F.连谓短语

16.现代汉语中的浊辅音包括 [ ] A.m B.n C.l D.r

语素

楷书 17.汉字的标准化包括 [ ] A.定量 B.定形 C.定音 D.定序

18.修辞的基本要求是 [ ] A.准确 B.鲜明 C.生动 D.简练

19.g 和k是 [ ] A.舌面后音 B.舌面中音 C.辅音 D.塞音

20.根据句子所表达的语气对句子的分类叫句类,现代汉语中的句类包括 [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三、名词解释: 1.调值 2.音位变体 3.音位 4.词汇 5.调类 6.单韵母 7.辅音 8.双宾句 9.合成词 10.义项 11.轻声 12.义素 13.连谓句 14.“被”字句 15.“把”字句 16.单纯词 17.层次分析法 18.兼类词 19.儿化

四、论述题:

1.论述语音的性质。

2.论述词汇发展变化的表现。3.论述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4.论述如何学习修辞。

5.论述按发音方法对声母的分类。6.论述语法的性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A 6.B 7.B 8.D 9.B 10.A 11.B 12.A 13.B 14.A 15.C 16.B 17.B 18.D 19.B 20.A 21.B 22.A 23.A 24.A 25.C 26.D 27.B 2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 3.ABC 4.ACD 5.AD 6.BC 7.ABC 8.ABD 9.ABD 10.ADE 11.ABC 12.CD 13.ABCDE 14.ABC 15.ABCDEF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CD 20.ABCD

三、名词解释:

1.调值: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就是声调的调值,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2.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作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3.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照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4.词汇:词汇,也称作语汇,是某一特定范围内所有的语汇成分(语素、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如“英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广东话词汇”、“茅盾的词汇”、“《阿Q正传》的词汇”等。

5.单韵母:单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也叫单元音韵母。单韵母有10个,其中ɑ、o、e、ê、i、u、ü等7个都是舌面元音韵母,-i[](前)、-i[](后)是舌尖元音韵母,er[]是卷舌元音韵母。6.调类:把全部字音按不同的调值加以分类,这种类别就叫调类。

7.辅音:辅音的特征是气流通路有阻碍、气流较强、发音器官不发生阻碍的部分不紧张。构成辅音最显著的因素是气流在口腔所遇到的阻碍。

8.双宾句:双宾句指谓语动词后面有两种(人和物)宾语的句子。

9.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组合而成的词。10.义项: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11.轻声:不是四声以外的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作“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3)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4)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音波振动的形式不同造成的。造成音色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

①发音体不同。因为两种发音体振动时发出的音波形式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声带都有细微的差别,因此每个人的声音也就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b和p是普通话不同的两个声母,它们的不同是由于在发音时控制气流的强弱不同造成的。

③共鸣器的形状不同。普通话里的元音i发音时嘴唇是展平的,而元音ü发音时嘴唇是拢圆的,这种唇形的不同造成了口腔不同的形状,形成了不同的共鸣器,因而听上去就是两个不同的音。

以上四要素中音色是最主要的。地。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形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修辞。

(三)必须结合具体情况

言语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对象、语境、内容、语体等等。运用修辞格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俏皮话、在娱乐的场合使用对偶、排比等都显得不得体,这时候,再美的词藻、再工整的句式也不会收到好的修辞效果。

(四)修辞贵在创新

不论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还是辞格的运用,都应当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有句话说,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记录到今天的现代汉语,都是一致的。

语法的稳固性并不意味着它始终不变。从横的方面看,即从一个特定的时期之内看,语法似乎是稳定的,变动极小,从纵的方面看,即从语言的整个历史来看,它又是变动的。例如,汉语里的名词(表示时间处所的除外),一般不修饰动词,可是“五四”以来,好些名词带上“地”(有的还可不用“地”)就可以修饰动词了(如“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直线上升”、“电话联系”)。我们学习语言,既要遵守语言规律,又必须看到语言的发展。

(五)民族性

各民族的语言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民族语言也都有自己的语法体系。

汉语里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词与词在组合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表示什么意义,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等,主要是靠特定的语序和虚词来表示的。另外,汉语里有助词和丰富的量词,英语则没有这两类词;英语里有冠词,汉语则没有。即使同是运用语序,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所用的语法格式也可能不同,例如汉语说“我吃饭”,藏语则说成“我饭吃”。因此,我们学习汉语语法,就要重视汉语语法的特点,不要用别的民族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第三篇:数字电视复习题纲

数字电视复习提纲

第一章习题3简述三网融合的含义? P24:答:三网融合,是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其中互联网是核心。但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8 数字电视机顶盒有哪些功能与关键技术?

答:功能:电子节目指南、高速数据广播、软件在线升级、因特网接入、有条件接收

关键技术:信道解调技术、大规模集成芯片技术、信源解码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有条件接收技术、机顶盒上行信道的实现

中国大陆的电视制式

P7:电视的三基色(红、绿、蓝)第二章

P25: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框图

P27:模拟信号数字化步骤(取样、量化、编码、保持)电视选择接口(高清接口、分量接口、视频接口)

P46:习题3为什么要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压缩?压缩的依据是什么?

答:不经过压缩编码机视频信息量大,在现在信道中无法传送因此信源压缩技术一直有数字电视发展的关键,有必要对其进行压缩,二是对于视频数据压缩具有可行性。

依据:利用人眼的视觉 特性在不影响图像主观评价质量的条件下减小表示视频信号精度来实现数码压缩。5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由那些异同点?

答:相同:把原有的信息表示方式更换为新的表达方式就是编码的特点

不同:信道编码目标是使传输的信道尽可能可靠,所以会在信源编码的基础上加冗余和校验信息;信源编码的目标是尽可能少的符号表达可能多的信息,这样能最大程度利用信源发出的每个信号;信源编码是为了符合信源发射信号的要求,信道编码是为了符合信道传输信号的要求 第三章

P47,数字电视码流内容:基本码流(ES)、打包基本码流(PES)、节目码流(PS)、传输码流(TS)P48:传输码流包的长度(188个字节),包头的长度(4个字节)

复用器的基本功能:将多个单节目码流(SPTS)或多节目码流(MPTS)转换成一个MPTS,复用后MPTS就可以在光纤网上传输或者直接通过QAM调制器调制输出,能有效提高线路利用率。第四章

P74:数字电视传输方式。(无线、有线、卫星)

P77:二进制数字调制基本方式: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及组合。组合:既调幅又调相

图如下: P80:数字电视常用的四种调制方式:QAM(正交幅度调制)、QPSK(四相相移键控)、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残留边带(VSB)调制

P92:数字电视三种国际标准:ATS(美国)、DVB(欧洲)、ISDB-T(日本)

P96:我国数字电视标准:DVB—S、DVB-C/C2、DVB—T/DTMB

P99:1简述数字电视有哪几种传输方式?每种方式的调制方式是什么?其主要服务对象有何不同? 答:传输方式:地面(无线)、有线、卫星。调制方式:地面:采用多频网(MFN)、双频网(DFN)、单频网(SFN)。有线:采用QAM(正交幅度调制)。卫星:采用QPSK(正交移相键控)。

对象:地面:固定接收、车载移动接收、便携接收。有线:节目收费、视频点播、其他双向业务。卫星:有地面上发射站卫星转发器和地面接收。

2画出QAM调制器的组成框图,并简述其工作过程。P81 6比较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语国际标准的异同? 我国数字电视标准:DVB—S、DVB-C/C2、DVB—T/DTMB 数字电视三种国际标准:ATS(美国)、DVB(欧洲)、ISDB-T(日本)相同:视频编码、复用方式、信道编码、调制传输 第五章

P108:接收天线对卫星的调试的实质:仰角、方位角与极化角 P114:卫星数字接收机高频头的作用; 答:提高系统的载噪比;进行频率变换 P116:卫星数字高频头的选用

答:分清波段;注意极化方式与本振频率;注意主要性能指标 P133:习题6怎样安装于调试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

答:安装:(1)因地制宜正确选择天线安装地点(2)按天线生产厂家提供的结构图安装卫星接收天线。(3)接收天线对星调试

调试:(1)准备工作(2)粗调仰角与方位角(3)在接收机中输入有关参数

(4)进行仰角、方位角与极化角细调 第六章

P162 交互式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部分图在163 电视节目源、视频服务器、宽带传输网络、家庭用户终端、管理收费系统 P165:3光纤与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各有那些? 答:光纤: 衰减特性、色散特性

同轴:(1)特性阻抗(2)衰减特性(3)温度特性

(4)屏蔽特性(5)直流回路电阻(6)最小弯曲半径(7)老化 第七章

P166:数字电视机顶盒分类:有线、卫星、地面、网络

数字机顶盒与电视机的连接?

答:第一步: 将3色线(两端都带黄、红、白三个莲花插头)一头接到机顶盒上,另一头接到电视后面的AV输入上(黄白红的那一排插座)。注意接的时候插头颜色要对着插座的颜色。黄对黄,白对白,红对红。黄插头接的是视频,红色和白色插头接的是左右声道。第二步: 将原来插电视的那根白色同轴线从电视拔下来,插到机顶盒的射频输入口上。不认识那个口没关系,只要能插上基本就对了。最后一步,别忘了把电视调到AV模式,就可以正常收看了。

P190:习题4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开关电源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1)输入滤波电路(2)逆变器(3)脉宽调制电路(4)保护电路(5)输出电路 补充

1、夏普32L100液晶电视结构中有试述哪些电路板,试述每块电路板的作用?液晶显示屏由哪些部件组成?

(1)电路板有五块,分别是:

电源板:用于将 90~240V 的交流电压转变为24V、12V、24V、12V、2.6V 等的直流电供给电视机工作。

主板(也叫驱动板):主要是用以接收、处理从外部送进来的模拟或者数字各种信号,并通过屏线送出信号去控制液晶屏(PANEL)正常工作,它是液晶显示器的检测控制中心和大脑。

X/Y驱动板:将主板处理的经过同步与时间分割的图像信息加至液晶屏的TFT管的控制极上。逆变板(也叫背光板电源),又叫电压升压板:用于将主板或电源板输出的 24V、12V 的直流电压转变为背光灯冷阴极荧光灯需要的高频的高压交流电,是一种DC TO AC的变压器,用于点亮背光灯。本机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CCF),该灯管的工作电压很高,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00~800V,而启动电压则高达1500~1800V,工作电流则为6~11mA。Inverter它其实与Adapter是一种电压逆变的过程。

接口板上装有各种信号出入口; 按键板是手键安装地方。

(2)液晶显示屏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组成。

液晶面板板包括偏光片(Polarizer)、玻璃基板(Substrate)、彩色滤色膜(Color Filters)、电极(TFT)、液晶(LC)、定向层(Alignment layer)。背光模组由冷阴极荧光灯(CCFL)、导光板(Wave guide)、扩散板(Diffuser)、棱镜片(Lens)等组成。背光模组的作用是将光源均匀地传送到液晶面板。

第四篇:复习题纲2

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提纲(2010、12)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839---1901年)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2、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内容:(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影响:破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对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1856年英国、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今南京)。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4.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牺牲,北洋水师损失惨重,李鸿章下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组成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英勇抗击。

★2、1901年,李鸿章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内容是:(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为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枷锁,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60---1930年)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2、洋务运动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

★4.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军用工业: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5、洋务运动的意义是:引进西方科技,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7、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8、1881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9、状元实业家张謇弃官从商,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10、1909年,工程师詹天佑建成京张铁路通车,采用“人”字形减缓坡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2、严复详述《天演论》,介绍进化论到中国。他认为不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思想的影响:震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维新运动的发展。

★3、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内容:(1)政治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4)文教上,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史称“戊戌变法”。

4、由于变法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戊戌变法”持续103天失败,又称“百日维新”。意义: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变法失败的原因是(1)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2)变法脱离广大群众,资产阶级本身力量软弱。

第8课 辛亥革命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纲领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孙中山早期民主革命的旗帜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1911年武昌首义胜利,各省宣布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史称辛亥革命。

★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清朝统治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民主共和国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激发人们追求新思想,冲破封建罗网,探索救国救民出路,掀起思想解放风暴。

4、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5、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1、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1904年,清王朝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3、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19世纪40年代后照相术传入中国;19世纪晚期走进清朝宫廷生活。

2、1896年,在上海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剪不剪辫子成了是否革命的标志。还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西服,中山装最具特色(孙中山创制)。女士流行高领服装。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36年)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2、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北京发起“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转向工人。结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近代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4、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内容是: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党的当前任务;④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1、1924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黄埔军校创办的意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培养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基础。

★3、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打击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势力,叶挺带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北伐的结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动统治的“国民政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在南昌举行起义。意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共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2、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进军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4、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5、长征胜利的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6、长征精神: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攻占沈阳城,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集团采取不抵抗方针,命令张学良撤退,结果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3、1936年12月12日,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 “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时局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1、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袭击,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南京大屠杀的反思: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某些人一直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是别具用心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要警惕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1938年国民党李宗仁指挥徐州会战。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为粉碎日军的围攻,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沉重打击了日军。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

3、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4、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坚定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奔马图》(庆祝抗战胜利)反映民族精神,他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5、侯德榜于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打破敌人对中华民族工业的封锁作出了贡献。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在陕西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内容是:(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制定党的政治路线;(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4)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意义:

(1)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2)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3)为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促进日本投降的事件: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抗日军队大反攻。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4、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1)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洗雪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1949年)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1、为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签定《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避免内战,建立新中国。但对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1、1947年3月国民党向延安突然袭击,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在彭德怀指挥下,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2、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指攻克锦州,封闭国民党进出东北大门。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3、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4、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指张家口、天津),后取中间(指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6、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第五篇:语文现代文复习题纲

八下系统复习资料 藤野先生 一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 3 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爱国情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

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 三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 11“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双重否定表强调,突出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痛苦根源)13 如何表现爱国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我看到先生改讲义吃惊的原因是什么?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

文法上的错误,所以我“吃一惊”,这更能突出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15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不能。一来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也表达我深深的自责之情。删去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改讲义事件中,我对“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我尊重先生,被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 17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后来弃医从文有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作者希望祖国强大。“看电影事件”写中国老百姓愚昧麻木,不觉悟,这正式造成我们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18“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的内容指弃医从文,变化的原因是指要救国,先要救治人们的精神,唤醒麻木的人们,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19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中国人”前面加上“所以”,后面用“当然”强调,表达了作者什么也的情感?这是议论的话。“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并无关系,用“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说明这种逻辑的荒谬性。“当然”在平静语气中显示了作者的气愤和心痛。“也无怪他们疑惑”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诬蔑的愤怒与国弱受欺的悲伤心痛 20 结尾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有“总、时时、长长、永久、至今” 21 “良心发现”指爱国思想和与反动文人的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22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23 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为中国、为学术 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收藏讲义;悬挂照片;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2 我的母亲 一文学常识

胡适,原名胡洪馸,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 二 我对母亲的感情:怀念、敬爱、感激 2 母亲其人——慈母、严父、恩师 三 文章的过渡段是第四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写了母亲三方面的事:对我的管教严而有方;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性子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有刚气 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意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前三段既写了自己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中心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 在“组织戏剧班”一段中,用“居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态?“居然”写出儿童天性的不可泯灭,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的惊喜之情。第二段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的意思,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为什么花大篇幅写家庭琐事:母亲以身作则的身教 8 极大极深的影响——学习努力、守时;做人要仁且刚 “严父”和“慈母”是否矛盾?不矛盾。作为母亲,她首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我,父亲死后,她不得不也担任起父亲的指责教育我。这更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怀。如何理解第七段中的“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怀念之情。11 第六段和第七段的关系:总分关系。第六段说母亲对我影响之大及教育态度,第二段举具体的事例 12 母亲对我的态度是“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用一个词来说明母亲对我的管束:严厉。13 母亲责罚我却不让我哭出声音来,说明母亲有刚气的性格。

3我的第一本书 一 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他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二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是一个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人。2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文中指什么?“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主要指后者。“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我们对生活在苦难中的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4 父亲弄清课本的原委后,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气,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 谈谈你对“弄不成”这位教师的看法:“弄不成”的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有好淳厚的情义。而且他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找课本,是个负责的老师 从与狗玩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与狗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小孩子,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孩子,在当时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仍不忘寻求一份乐趣

7与狗玩乐的事件在全文所处的位置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编排,有什么作用:这一段是补叙,能突出作者念念不忘的情趣。读了“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对童趣、自然之趣的怀念之情;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生活的辛酸;父爱的温情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既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追忆。10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4 列夫托尔斯泰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犹太人,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成功的秘诀》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身名门贵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 先抑后扬、夸张、比喻 面部特征(1—5)(1)须发—多毛(像摩西与天父)【最大特点】——

(2)脸部—粗劣、失调、崎岖、平庸、粗鄙(像田野村夫)}先抑后扬——比喻(3)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对比反衬、突出眼睛——

(4)长相—平平、普通大众脸(像俄国普通大众【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夸张(5)形象—矮小敦实(像侏儒)【对比】 眼睛(6—9)表层(1)犀利(2)富于感情、观察力、敏锐性(有一百只眼珠)深层(3)才气、清醒、无情(4)幸福又不幸 三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他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半部分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通过写他那犀利的目光,眼睛的威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来写对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2 作者着力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目的和作用:写托尔斯泰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

3从文中找出能够一语道破前后两部分所描写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语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大量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例如描写他的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这些描写,不禁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5“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 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能够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从修辞和内容评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意艺术节,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9“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比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把陀斯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外表与托尔斯泰进行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托尔斯泰面孔的“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如何理解“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把托尔斯泰丑陋的面孔比喻成“悲凉之地”,“悲凉之地解冻”是指“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晚年托翁以高尚的灵魂、人格,才华,得到世人的崇敬。刻画托尔斯泰丑陋的面部特征,是为了反衬托翁高尚的精神世界,伟大的灵魂,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翁的崇敬、赞美之情。5 再塑生命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有14部作品。二 “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它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身上”;莎莉文老师上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我”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她虽然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3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莎莉文老师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通过作者饱蘸感情之笔,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感激、崇敬之情。举例说明老师对海伦的热爱,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文中讲到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作者感受到的是关爱,玩洋娃娃后,教拼写单词,并模仿着画画,可见老师教育的用心良苦。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莎莉文老师换一种方式教育我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这指什么眼光: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6 莎莉文老师教育的特点:借助作者自身的体验使其了解并理解外界事物,其实是耐心的寻找时机,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例如帮助作者区别“水”和“杯”的过程 7 转变前: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转变后: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6 雪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鲁迅,选自《野草》、二 开头为何写雨?用雨的单调和不幸对比衬托出雪的冰冷、坚硬、灿烂 写了什么雪?各有什么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孕育生机(小孩、虚景、花草、雪)朔方的雪:昂扬向上,孤独不羁 有哪些情感? 对比:南——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经磨砺的美好事物易逝的失落惆怅 北——赞美(“精”)雪的冰冷、坚硬、灿烂、昂扬向上,孤独不羁 末句含义: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雪以死完成升华,成为了雨,成为了具有坚硬内核的精魂。写出了作者勇于投身革命、勇于献身、勇于斗争战斗,愿做民族精魂的精神。5 “闹”能否换成“叫”?不能。“闹”写出了蜜蜂数量之多和忙碌之状,写出了勃勃生机。6 1—3: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书法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实景+虚景+人)4—6: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朔方的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在孤独的环境下独自抗争,俨然一个生命的都是,体现了一种不妥协与张扬的个性精神。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它更欣赏的是哪里的雪?对比,作者更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是未经磨砺,不能保持长久,而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生命的斗士,在孤独的境遇下奋力抗争,这正是作者的精神的体现。9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显示出鲁迅怎样的精神?正是这种寂寞,更凸显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敢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战斗中得到升华。第四段“但是”有什么作用?此处“但是”不表示转折,而是表示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13 “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9 海燕

一 文学常识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二 重点字词 翡()翠 飞沫()胆怯()呻吟()....掠起()苍茫()chǔn 笨 飞cuàn ..火yàn 蜿yán 寂mî zhân 怒 三 写作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四

1、海燕最为渴望的是什么?从哪里看出? 暴风雨的到来。

2、暴风雨象征了什么?

暴风雨——推翻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斗争

3、文中还写到了哪些事物?

大海、风、云、雷、电、海鸥、海鸭、企鹅

4、结合课文的内容,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海——俄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海浪—革命高潮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风、云、雷、电——反动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5、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

(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

6、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

海鸥、海鸭、企鹅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象征了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7、文中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等水鸟?

对比手法。文中分别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刻画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躲藏,活现了它们在暴风雨到来之时,惊慌失措的丑态。以此与海燕对照,从而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形象。

8、这样描写海面景象——风云雷电,以及大海、暴风雨有什么作用?

这样描写展现出俄国革命前夕,阶级搏斗急速趋向白热化的壮丽景象,为海燕提供特定活动的典型环境,对刻画海燕的形象起着烘托作用。

9、分别举出运用比喻、拟人、反复修辞的例句,并体会其作用。

比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去”,海燕“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突出了海燕的敏捷、矫健。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分别写出乌云的浓厚、猖獗和闪电的垂死挣扎。

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写出了大海的强大力量。“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表现了风的猖狂嚣张。文章中还处处赋予海燕人的性格特征。

反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突出了海燕必胜的信念,光明必将到来的胜利信心。在描写其他海鸟时,三次重复“呻吟着”这个短语,强调了他们恐惧、痛苦。

10、中心主旨 中心思想:《海燕》是一首著名的散文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斗争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11、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12、象征手法的运用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13、重点句子赏析

A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几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表现大海的磅礴气势。“像黑色的闪电”,从形、色上描写海燕,表现它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表现它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B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越„„越„„”写暴风雨逼近的情景,象征黑暗势力如黑云压城,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日益激化。“暗”,显示云块浓重;“低”,形容直逼海面。“歌唱”、“冲”、“迎接”显示了波浪的乐观精神与战斗雄姿。

C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飞舞”写出了海燕的欢快,“像个精灵”展示海燕的形象。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追加注释,突出海燕的本质特征。第二个破折号表示意思的延续与跃进,海燕从“大笑”到“号叫”,更显示了它的乐观精神与大无畏的气概。D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句话用在篇尾,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了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对革命群众的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投身革命之中。

14、写作特色:

(1)重点之二 :象征象征手法的运用(2)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

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

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3)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11 敬畏自然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为议论性散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正反论证、比喻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议论文基本结构:总(提出问题——论点)——分(分析问题——论证)——总(解决问题——结论)

二、整体感知

论点(1段):人类要征服自然,这是不自量力的举动(论点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有正反词,疑问词。)论证(2——10段):(2)人类狂妄无知(角度:智慧 方法:正反、比喻)(3)人类挖矿,自掘陷阱

(4)宇宙古老,人类年幼(角度:历史 方法:正反)(5)万物智慧,自然创造(6——7)天人合一

(8——10)生命(宇宙万物皆有生命,存在形式不同,都是人类的弟兄)结论(11段):人类要敬畏自然)三 1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的含义:这句话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的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3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考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其深意是什么?大自然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为什么说“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因为人类能思考,能理解,有自我意识。为什么说“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为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借人类的眼睛来观看自己,借人类的嘴来表达自己。人类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就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类的思维就是宇宙的思维,人类的痛苦、欢笑等各种感受也就是宇宙自身的感受。6 “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括号内的文字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更明确了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只相当于身上的一个器官而已。括号内的文字就是括号前面“宇宙”一词的另一种说法,是同一个概念,提醒读者,避免混淆。为什么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①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它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人类就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②人类活动的空间与整个宇宙相比,还非常狭小③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④人类自认为是在改造世界,其实所做的很多所谓改造自然的事都是为自己挖掘陷阱。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8 反问句: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与陈述句相比,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更加突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人类更应谦虚。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这样能激起读者思考。

②“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原句语气更强烈,更加突出了对宇宙生命里的赞美。③“谁能断言那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原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原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判断+反问句必然作用+强调突出了„„+“陈述句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如何理解“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用拟人的手法,说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与低级之分,低级生命形态,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10 “敬畏自然”的含义:敬畏是又敬重又畏惧。“敬畏”一词既包含着敬重、崇拜,还有一种因畏惧产生的爱护。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育成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如何理解“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就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危机人类自身。为什么作者要提出“敬畏自然”?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用“小草”比喻人类,说明人类只是自然的一个极普通的小部分。“小水滴”比喻人类,“大海”比喻自然,生动形象地说明人的智慧再高也超不过自然智慧。“鲲鹏”“斥雁”“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和“蓬蒿之间”,让人联想到孙悟空和如来佛,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和手掌,比喻精当,巧妙。形象地现实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15“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这个复句说明了人体上“一万亿多个细胞”的神奇,从而说明了“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6 “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即是宇宙在欢笑”运用排比句,强调突出了人和自然宇宙的关系,为下句推论“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做铺垫。17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它们”是本段提到的“其他生物”。作为人类不应该敌视其他生物,应当把它们看作是和人类一样平等的生命,这样才不会把自己和自然对立起来,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18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中“这种”指什么:人们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19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的理由: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原文)20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文段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15 喂——出来

一、文学常识 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构思巧妙是其作品的最大特点。2 科幻小说三大内容:科学事实;科学预见;科学想象 二 文章结构 开端(1—13)庙塌洞现

发展(14—37)测洞探洞:年轻人、老人、村民(好奇);记者、学者(名);商人、村长、村民(利)高潮(38—51)填洞

结局(52—56)工人听到叫声看到小石头

三 结尾的小石头和叫声是从哪里来的?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叫声是最初年轻人叫的,小石头也是他扔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是所有被扔进洞里的东西都会从天而降,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以此为题可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在开头出现埋下伏笔,在结尾出现照应前文,使读者恍然大悟,启发读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来。环境污染的因素不断积累,到时就会造成眼中的公害。世上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断积累,量变到了质变,结果就“出来”了。鉴于此,负面的事做不得,小错误要及时纠正,正面的事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洞”寓指什么?“洞”实指的是地球,具体可以理解为大地,海洋和大气层。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读者什么(主旨)?这篇科幻小说讲述了台风吹到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于是洞里成了藏污纳垢之所,终于有一天,东西又都飞出来了的故事,告诉读者,①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②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一时,不考虑将来。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冲动,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三思而后行④任何事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因此,负面的事做不得,小错误要及时纠正,正面的事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这可千万不能扔下去呀,说不定会受到什么可怕的惩罚的”(18段):这句话起到暗示的作用,这位老者的话在后文得到了应验。“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用“极其渊博”“无所不知”具有讽刺的词语来揭示科学家和学者的虚伪和无知。

7这句话写出了当今社会的问题与困惑。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最大的公害。而治理公害确实很难。但并不能因此就回避这个问题,否则就无法保护环境。这段话实际也是提醒人们思考,如何去保护环境。不要只生产垃圾,而不去处理垃圾。这个洞不能解决问题,这里环境污染,需要政府和人们的长期努力,不然早晚有一天,人们将被自己所生产的垃圾所淹没。(45段)从商人与村民的语言和行为可以看出他们想到的都是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32、33段)9 断了的绳子和可以吸声的特点都增加了洞的神秘性。10 “满头大汗”写出了投机商人的急切心情。(28段)村民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们担心的事情不久就会真的出现,但商人为利益所驱使,村民就爱难道眼前利益也不再坚持(40段)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悠闲轻松地把废物扔进洞里,没有人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灾难。(42段)13 叫声让工人觉得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不奇怪。因为这是当初那个年轻人向洞内喊的话,隔了一段时间,回音传回来了,预示着抛向洞内的一切都会再倾泻到人们头上。作者描写工人“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的神情和对城市“越来越美好”的赞美,有何用意?“他”代表的是我们人类。为了表现人类的麻木不仁,他们只为美化城市而沾沾自喜,意识不到“无底洞”带来的严重后果,不知破坏环境终将自食其果。15 “小石头”象征什么?“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小石头”象征着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小小报复,说它“微不足道”是说人类对这种最初的小报复并不在意。人类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本未考虑长期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去追求经济利益,也许会带来表面的暂时的“繁华和美丽”,但这“繁华和美丽”背后潜伏着严重的环境危机。一旦隐患爆发,将造成更大的损失。(48、49段)17 结尾告诉人们,不从根本上根治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终将危机人类的生存。16《云南的歌会》 一 重点字词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î)米 蹲踞(jù)忌讳(huì)酬(chïu)和铁箍(gū)熹(xī)微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忌讳:因忌怕而隐避。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酬和:本意为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淳朴:诚实朴素。二 文学常识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三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这部分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这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这部分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写唱歌的场面。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四

(1)第二段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它内容,因此一“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2)第三段的人物描写结合课后练习二,比较两种人物描写在写法上的不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及其原因。文中的第三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用一系列短句,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如在眼前,着色浓重、艳丽。

《边城》中对主人公翠翠的描写,重在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文中的二小节以写实为主,工笔描绘,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真实自然;《边城》中对小翠的描写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空灵动人。

(3)第四段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的一路景色。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鲜花烂漫,山鸟齐唱,这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

用环境描写作背景,渲染了诗情画意,衬托人更美。

(4)通过第五段学习场面描写。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即“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因此,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它既有全场的鸟瞰也穿插有个别人或事的特写。找出第五小节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是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全场鸟瞰的句子有:“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的屋檐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各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特写的句子有:“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 17《端午的鸭蛋》 一 重点字词 门楣(mãi)苋菜(xiàn)籍贯(jí)硝药(xiāo)腌腊(yān)络子(lào)大襟(jīn)车胤(yìn)........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二 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三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四

1、本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为何要从端午的风俗写起?这样是不是离题了? 1:不离题。从文章的思路来看,作者谈“端午的风俗”也属必要。文章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因此,有必要先写端午的风俗,由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2:是赘笔。因文章要保证详略得当,结构严谨。3:自然随意。这是作者作品的风格。

2、和别处的咸鸭蛋相比,高邮咸鸭蛋有什么特点?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别处的咸鸭蛋是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高邮咸鸭蛋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最大的特点是“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品味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我们以第二、三段为例,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段,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如:“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一句“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活现了作者的那份纯朴厚道又憨倔可爱的神情。

(2)古汉语点缀更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淡雅之美。例如:“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个“吱”字就写出吃咸鸭蛋时的快感和动感。18《吆喝》

(3)

一 文学常识

萧乾,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文题理解:“吆喝”就是大声的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1、文章要写的是“吆喝”,开头为什么要用相当长的篇幅介绍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的《北京的声与色》? 本文记录北京的“吆喝”声,其实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一种珍贵的而随着时代发展行将消逝的文化,而作者记录这种文化,既反映了他善于发现、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美,富有生活情趣,又隐含了对往事的追念、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感。明确了这一点,开头部分为什么从英国诗人关于北京的文章写起就显而易见了。英国人所记录的“器乐”与吆喝所代表的“声乐”都是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又都是老北京的一种文化代表,用它来引出本文主要描述对象——吆喝,不仅水到渠成,而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中国文化,连外国人都关注呀!

2、“吆喝”是一种“声乐”,但读本文,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声音犹如在耳畔回响。仔细品味这些“吆喝”声,归纳一下,作者是用了哪些技巧将声音文字化并起到如此效果的。仔细分析这些“吆喝声”不难发现,作者在三个方面下了功夫: 首先,作者采用文字实录的方式来描摹“吆喝声”,完全方言化、口语化是突出的特点。例如“小玩艺儿赛活的”一句,“儿”化音是北京方言的一大特色,一个“赛”、一个“活的”都是典型的口语化、方言化词语。其次,作者善用标点来写出“吆喝”中语气的停顿、延长、疾缓、语调等变化。例如“馄饨喂——开锅!”一句,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使人“听”到拉得很长的一声;“开锅”后面的感叹号则显得干脆利落,声音戛然而止。这样两个标点,就使吆喝声如在耳畔了。另外,作者还通过旁白式的补充说明,使人体会到吆喝声的变化。例如写乞丐的吆喝声,先交代“他几乎全部用颤音”、“挑高了嗓子喊”,然后描摹声音——“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接着又交代时间的停顿“过了好一会儿”,并用括号的形式补充“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又用语气的变化“用低音喊”引出乞丐吆喝的后半句:“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这样的补充交代配合乞丐的乞讨声,使人真真切切地“听”在耳中,同情在心里。

4、写“吆喝”的过程中,作者不时插入“我”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这些语句,分析其作用。

①我心想,多累人啊!(对“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及“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的真切感受。)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恨屋及乌”,由洋人的唱片想到洋人的“胜利公司”的广告商标。“最讨厌”,可谓儿童天真直率的真实写照。)②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能为别人“算灵卦”的盲人,自己的命运却如此凄惨,真叫“我”想不通——这里并非纯粹的鄙夷,而是孩童率真心理的反应。)③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这可真是儿童富于想象力的见证了!)

综观以上语句,无不充满童真童趣。作者在写“吆喝”的同时插入这些心理感受,不仅表明文中所写的吆喝都是童年的记忆,又使得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那些随着时间逝去的吆喝声和童年的点点滴滴,是怎样一种美好的回忆啊!

5、本文写了很多吆喝声,却并不显得混乱,反而有条有理,丝毫不乱,请你找一找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怎样的思路。时间顺序。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作者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顺序,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经过作者如此一梳理,纷纭杂乱的各种吆喝声顿时“秩序井然”,文章的思路就显得十分清晰了。

6、在作者记忆深处对老北京的吆喝饱含着怎样的感情呢?

作者在对老北京的吆喝声的介绍中饱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也饱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的美好记忆,以及对无忧童年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美好的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7、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写实的成分较多。因为上文已有交代“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对卖荷叶糕的吆喝“特别害怕”。所以,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很可能会“吓了个马趴”。

当然,作者在文中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风趣。

也许,当初这一声“哟”在儿童内心确实是一种惊恐,引来一阵颤栗,但事过多年后,作为成人的作者回忆起来,便只剩下有趣和怀念。

8、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

浓郁的情趣。

9、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10、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11、作者在写吆喝声时为什么掺杂进一些自己的经历?

写吆喝声以自己为鉴赏者说明吆喝在生活中的常见和重要作用,自己内心的感受说明自己对这吆喝声的在意,更能体现作者对吆喝声的回味不尽,显示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如对卖硬面饽饽的给予肯定赞扬“一点也不吹嘘什么”,通过吆喝体现人的质朴;写听“洋人哈哈笑”,不禁感叹“多累人啊!”写出了过去东西的简单,带有一点幽默;写盲人敲钹算卦,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有一点促狭与刻薄;写乞丐行乞“叫得多么凄厉动人”,表现了作者的同情;写“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有点戏谑和调侃;尤其写卖荷叶糕和卖荞麦皮的,“我”害怕,被吓了个马趴,起来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更是令人捧腹。通过加入自己的这些感受,使形形色色的吆喝声更富情趣,有着更浓郁的民风民俗特色。

八下系统复习资料之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一 文学常识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与陶弘景、丘迟被成为梁代最优秀的三位山水诗人。本文是一封书信,也是一篇写景小品文(书信体)二 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的总特征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奇”和“异”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 异水: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高峻(高山、寒树、负势、成峰——视觉)生机勃勃(泉水、好鸟、蝉猿—听觉)3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叙述):恬静豁达,闲适随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描写):热爱自然,赞颂生命力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议论):蔑视世俗、功名利禄 6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议论):厌恶官场、避世归隐 主旨:热爱大自然;厌恶追求名利、官场世俗;希望避世归隐 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深层意思的理解:这两句只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气风发,精神高尚。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第三段的写景顺与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描写 本文与《三峡》思想感情的差异:《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本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含蓄表达了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2 五柳先生传 一 文学常识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 二 五柳先生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淡泊名利、率真自然 兴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安贫乐道

生活——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隐士 否定词(“不”)体现了作者与世俗格格不入,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3 表达的感情:厌恶追求名利、官场世俗;希望避世归隐 4 作者以幽默的笔调,着重表现了自己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文中最能突出五柳先生安于贫困,乐观豁达性格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6“不求甚解”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中的“志”是什么?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回归自然 23 马说 一文学常识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常以托物寓意的手法,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唐代诗人,散文家,曾与柳宗元一同倡导“古文运动”。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 伯乐重要(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为论点服务——伯乐重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讽刺执策者“不知马”(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2 比喻 千里马——人才

伯乐——发现、赏识、任用人才者

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主旨:本文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并有力地嘲讽鞭挞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寄寓了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充分利用人才的道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文中没有直接体现,问答题可答 一食——吃一顿 不以千里称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策之——用鞭子打(不能写鞭打)执策——鞭子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鸣之:补充音节、不译 本文论证的中心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最后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用了排比、引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把“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了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7 千里马的特点:一食或尽粟一石

8不以千里称也(B)A称赞 B称呼 C物名 9 其真不知马也(C)A知道 B识别 C懂得 24 送东阳马生序 一 文学常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明初著名散文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序,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前言后记)和赠序(文人之间以言相赠,相当于议论性散文)(本文是赠序)二 借书抄录的故事(勤奋、毅力、求知欲强——遍观群书)(矛盾:嗜学—家贫)(致书之难)请教先达的故事(获有所闻))矛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色恭礼至)(求师之艰)学社生活的故事(略无慕艳—中有足乐者【精神富足】)(对比:緼袍敝衣【贫苦】—衣饰 华丽【富贵】)(求学之苦)2 作者主要的求学方式是借书抄录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从文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略无慕艳意”“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6 最后一段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结合文章,谈谈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作者学有所成的三个原因: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作者“緼袍敝衣”处在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作者贫寒的生活与富家子弟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它表现了作者不为饥寒生活所动摇,不为富家子弟所诱惑,潜心研究学问,终于学有所成。既说明了求学的不易,也表现了作者的意志和毅力。作者以学得只是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学习。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作法可取吗?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弃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求“会意”,目的是自娱。宋濂借书、抄书、求师,目的是观群书,求上进。25 诗词曲五首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酬赠诗。“酬”的意思是以诗相答 2.“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一联是如何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的?

答:“巴山楚水”写出了被贬之地的偏远,“凄凉地”写出了作者的悲凉与无奈;“二十三年”写出了被贬时间之长,“弃置身”写出作者的愤懑。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两个什么典故,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1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这个典故抒发自己对亡友柳宗元的怀念和自己的寂寞孤独以及对统治者迫害自己旧友的不满;○2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这个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抒发作者对人事全非的感慨生疏与无限怅惘。4.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的艺术手法与情感内容进行赏析。答:

展现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前面却是生机勃勃的“千帆过”、“万木春”的美好前景,知道在他之后必定有新人新气象。揭示了社会进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表明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说明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5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23年,包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应为22年】

二 《赤壁》(咏古诗)杜牧:常有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抑郁情怀,怀古伤今是他的诗歌的一大主题。2 本文借题发挥,慨叹英雄成名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联对历史有眼光独到的反思,告诉读者一个什么道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英雄成功靠的是机遇。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说起?因为这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同时,也是为了引出后文对历史事件的咏叹。小石谭记 一 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致以,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被成为“游记之祖”,其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是“永州八记” 二 顺序:发现石谭——谭中景物——小潭源流——谭中气氛 观鱼和结束时的不同心情:观鱼和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为一乐一忧,乐其实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凉忧伤才是本文感情的主调。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排遣抑郁,但这种自然带来的环境之乐和生机之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凉忧伤的心境又流露出来。3 本文属于散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用了白描手法。作者对小石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寂静,凄凉忧伤。课文始终

贯穿一个“清”字。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突出了小石谭水清、石奇、鱼活、溪水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凄凉忧伤悲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的作用:不仅高度概括了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凄凉忧伤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谭中鱼可百许头”可否改成“谭中鱼百头”?不能。尽管谭中水很清,但是鱼是在游动的,人不可能把谭中鱼数清楚,只能用“可”“许”,不能用确数。27 岳阳楼记 一 文学常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文收集于《范文正公集》。本文主要用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二(1)第1段:写作缘由——叙述 描写 抒情

(2)第2——4段:描写岳阳楼景观 ①气象万千 前人感受 迁客骚人 ②淫雨霏霏 忧谗畏讥(悲)③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喜)

(3)第5段:政治抱负(议论)【劝勉&自勉】 洞庭湖全景可以用“胜状”“大观”概括,特点是壮阔浩渺。对“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理解:用反问句式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要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与抱负 二三段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先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若夫”“至若”对全文结构的作用:这些词解作“像那”“至于”,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圆润。作者写“悲”“喜”的目的是将这两类情感同下文的“古仁人之心”对比,引出议论,突出主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的精神。无论环境有多艰苦,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互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借代&对偶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对偶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拟人&夸张

9“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和前面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分别指什么内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迁客骚人看到不同自然景物所抒发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最后一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从中可看出作者的政治抱负是什么?怎样理解这句话

议论。作者的政治抱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含义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11、范仲淹与欧阳修的行为模式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他们不同与相同之处。范仲淹是“进亦忧,退亦忧”(或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是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其精神实质都是体现了以民为本,勤政爱民的思想。

12、写出本文保留至今的成语并解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悦。29 满井游记 一 文学常识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主张“独抒性灵” 二 1第一段:描写城中早春气候 2 第二段:描绘满井春色 3第三段: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三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 第二段层意:①交代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②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③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5 感情变化:①去满井前:局促(无奈郁闷)

②去满井时:脱笼之鹄(喜悦、自由)—景物描写(白描、比喻):植物、动 ③去满井后:自此始(欢愉)————物、山水土地、游人——大自然和春天

6“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修辞,将初春被融雪洗过的山峦比作干净美丽的新妆倩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表现了作者对暖和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放在段末的作用何在?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段末起到了收束全段、抒发郊游感受的作用,为下段表达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情山水之心志作铺垫。8 课文第二段写景层次分明,作者先用“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写出满井全景。接着分四层写出各种景物的细节①写水光山色②写柳条麦苗③写游人欢欣④写鱼鸟之乐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除了自我安慰外,还蕴含着失意的酸楚和抑郁不快。(自嘲与自得)10.请说出以下句子所用之修辞手法:

(1)鳞浪层层(比喻)(2)呷浪之鳞(借代)

11.作者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写山“娟然如拭,鲜妍明媚”。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白描手法(写景时不堆砌辞藻,而是用极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形象却鲜明如画)30 诗五首 一 饮酒

(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闹中有静(心静—不奔竞于仕宦之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境高远脱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自得(高洁、脱俗、隐逸的意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大自然中获得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谛—闲适脱俗;高洁;闲适自如;回归自然

(二)1写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狡诈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为什么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欢愉)的心境 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这句诗?它蕴含了怎样的哲理?意思是只要内心远离尘俗,就自然会觉得所居之地偏僻幽静。蕴含的道理是,只要没有追名逐利的思想,即使居住在喧闹的地方,也会觉得幽深僻静。

6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意: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偶尔抬头,悠闲自在地遥望到南面的庐山,心境愉悦闲适。写作者面对良辰美景,神往不已悠闲自得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就是隐居生活。“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领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着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适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会于一体的意趣。

10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心远”指的是心灵超脱尘俗,心志高远,是这首诗的“诗眼”(关键),表现了作者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后面的内容都是承此词而来。

1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中写到了菊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景物。用菊花与南山这两个意象表现作者高洁脱俗的节操以及恬淡闲适的心情,用鸟的知倦而返表现作者愿意离开尘俗,隐居田园的愿望。12“真意”指的是什么,请从文章自然理趣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真意”指的是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领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着大自然的淡泊闲逸、自由适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会于一体的意趣。13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与杜甫《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是借归鸟写出诗人陶醉于自然不想在尘世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中的“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成了君子美好品德的象征。他们都是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二 行路难

(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夸张—极言酒席好话丰盛 苦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对比反衬—内心愤懑迷茫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道路艰险—仕途不顺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明对仕途的信心,委婉地道出了希望得到皇上的重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复咏叹仕途不顺 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勉(虽壮志难酬但雄心不泯)—豪情

(二)1品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妙处:本联巧用比喻手法,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喻仕途的艰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抑郁状况。2 第二联中能体现作者当时心情的动词是“停、投、四顾”,表现了作者未能实现理想的苦闷抑郁及不知前路如何的茫然。说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总有一天,我将顺乘大风之便,冲破巨浪阻隔,高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我理想的彼岸。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表现了诗人自信乐观、纵横豪迈的气概。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诗人相信,即使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宴会的奢华,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氛围。与下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作者心中的悲苦。黄河”与“太行”在诗歌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表现仕途上走投无路,四处为难。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到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的变化。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作品特点是沉郁顿挫 2 第一段用连续动词和拟人手法写秋风抱茅,表现了作者的无奈焦灼 叙 3 第二段写群童抱茅,表现了作者的怨愤无助 4 第三段写夜雨难眠烘托了作者的凄苦 述

5最后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推己及人。

(二)1反映诗人一家贫寒起初的生活状况的语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表达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3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比喻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作者以自身经历和感受叙写了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民不聊生的痛苦生活,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大济苍生的博大胸襟和理想。

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寒早,狂风之猛(正侧面描写,炼字法—“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夸张、比喻(以花喻雪,以春喻冬)—壮美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描写:奇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过渡,景(冷)情(愁),烘托愁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室内热闹与室外寒冷形成对比。热情送别与惆怅心情形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成对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前四联写奇寒,后四联含蓄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二)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2“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空”既是写景,又表现了作者因与友离别恋恋不舍而内心失落空虚的感情 3 说说“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意思:弓箭冻硬,无法拉开;铠甲冰冷,难以穿着 联系全诗体会“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诗在全文的作用及它表现的复杂情感:这是文章的过渡句,将诗从歌白雪转入对百丈坚冰的环境描写,并在愁云浓重的氛围中引出送别之事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即将与友分别的难舍之情也有自己有家难回的惆怅落寞的思乡之情。结合全诗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好在哪里?“忽”写出了塞外天气突变的情形,也传达出诗人的惊奇之情。送别场面的描写是按怎样的顺序展开的?诗的末联隐含着怎样的情感?军帐饮别—辕门送别—雪中惜别。末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深深依恋之意和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惆怅之情。7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对偶、互文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夸张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本诗抒发了作者因朋友返京与自己有家难回而产生的无限惆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11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12“卷”从正面“折”从侧面烘托风势之猛;“即”写出风雪来得早。

13诗中写“狐裘”“角弓”“锦衾”“铁衣”有何作用?以边疆展示身边的用品来侧面烘托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14请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无限的温暖与希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15、分析“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掣”的妙处。“掣”字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1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1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何种艺术手法?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五 己亥杂诗

(一)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用夸张手法,日暮让人联想到离愁 吟鞭东指即天涯:“即天涯”表现了无法回京的失落惆怅 落红不是无情物:比喻,自喻为“落花”(积极)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指国家民族

(二)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等复杂心情的两句诗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借代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以“落红”“春泥”自喻,表明自己虽辞官还乡,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吟鞭东指”的“吟鞭”指鸣鞭、挥鞭 诗人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全诗写出了哪三种心境?

离别的愁绪,回归的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藤野先生》

1、爱国青年:讽刺。指当时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2、“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的含义?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是激愤时的反语,揭露了他们荒唐的逻辑,表达了鲁迅先生极为愤慨的感情。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划线的词语反映了什么?作者的情感? 反映了中国民众麻木的精神状态,对此作者深表痛心和愤恨。

4、“我”放弃学医并离开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国民的精神,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于是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

5、“每当夜间疲倦„„深恶痛疾的文字。”含义?作用?

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6、“呜呼,无法可想!”是针对什么情况而言的?作者为什么认为“无法可想”?

“无法可想“是针对中国群众闲看枪毙犯人而言的,作者深切地认识到当时中国国民的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程度,要改变他们的精神是很不容易的。

7、如何写出“藤野先生的形象更高大了”?

正面描写藤野先生的语言、添改讲义的情形,直接表明他认真负责的精神。用“爱国青年”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比反衬,藤野先生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8、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9、“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前后句序能否调换?

不能,添改讲义是分内事,改文法是分外事。原文是递进式表达,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工作极端认真负责。

10、“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作者为什么“不安”、“感激”?

“不安”是因为自己当时太不用功,讲义上的错误太多给先生添了那么多麻烦。“感激”是因为先生帮我认真添改讲义,给了我太多关心。

11、读下面几段话,回答问题

㈠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㈡他的性格„„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我的母亲》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写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的体现在母亲平是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一生示范随“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3.品味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㈠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㈡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20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又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20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㈢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示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4.文中写“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是否离开了中心? 没有,这从侧面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严格教育。5.为什么母亲选择在夜深人静时责罚“我”?

作者母亲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促使孩子自我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这就保护了孩子的尊严。6.作者说母亲是他的“慈母”“严父”“恩师”,具体表现在哪里?

主要从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两方面来表现。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写了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则罚。7.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Ⅰ“每天天刚亮时„„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从侧面写出了母亲每天都很早醒来,持家教子,十分辛苦。作者深感母亲不容易。Ⅱ“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一万分之一二。”

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母亲承受的痛苦之深,流露出作者心疼母亲、理解母亲的感情。Ⅲ“但她有时候也有刚气„„侮辱。”

刚直有气节,为捍卫名节,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海燕》

1、文中的象征意象

“海燕”象征勇敢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狂风”、“乌云”、“雷声”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2、文中多次用“高傲”形容海燕,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这里是形容其对敌人的藐视,因为它知道,狂风乌云只是在作垂死前的挣扎,他们的最终灭亡马上就要到了。

3、这篇散文诗要塑造的是海燕的感人形象,中间为什么要大段描写海鸥、海鸭、企鹅?

描写海鸥、海鸭、企鹅是为了对比烘托海燕的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写其它海鸟惊恐万状的丑态,通过对比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态。

4、品味以下语句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勾勒出海燕矫健、敏捷、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

“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这个敏感的精灵„„遮不住的!”揭示了海燕怀着必胜信念的精神源泉。他的勇气来自与她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途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运用拟人、反复的手法,突出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强调了革命风暴就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抒写其豪迈的战斗情怀。

“这是勇敢的海燕„„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写出了革命战斗的进一步激化,大海与闪电的斗争,在斗争中显示了大海磅礴的气势和力量,沙皇反动势力必将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说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海鸥„„掩藏到大海深处。”“掩藏”表现了海鸥惧怕暴风雨却又要掩饰自己的恐惧。“看吧,狂风„„摔成尘雾和碎末。”运用拟人和比喻,写出了风的猖狂气焰。

5、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海燕是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作者在文中赞美的事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6、描写乌云风雷等形象,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反衬出海燕的战斗英姿和乐观的革命豪情。

7、将海燕放在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大海场景中写,能收到什么效果? 从正面衬托了海燕勇敢无畏的战斗形象。

这些都行吧

下载2012现代汉语复习题纲[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现代汉语复习题纲[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音乐复习题纲

    初中音乐复习题纲 一、基本乐理知识、1、音符全音符 全休止符 二分音符二分休止符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三十二分休......

    2012入党积极分子复习题纲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复习提纲 (2012年11月20日)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以什么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

    质量管理学复习题纲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1. 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及质量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 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及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3. 分析质量检验的利弊并说明现代社会质量管......

    中国语文复习题纲

    《中国语文》复习题纲 一、简答题(10题任选4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请......

    就业指导课 复习题纲

    (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答:1.个人走访收集。个人走访收集是指毕业生采取上门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自己感兴趣或向往的单位,面对面的和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求职愿望。......

    党培复习题纲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复习提纲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什么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

    现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学生版)

    现代汉语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复习题参考答案之一(精)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复习题参考答案之一 一、名词解释 1、切音字运动:指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动。 2、国语运动:指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间这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