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礼泉以农业技术培训助农民增收(共)
礼泉以农业技术培训助农民增收 本报讯(郭创)7月17日-7月18日,礼泉县农业局在县职教中心举办了农业科学技术培训,这是该县深化农民素质教育、助农民增收的又一实质性举措。
据悉,本次培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宝军等三名专家采用新颖灵活,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及高效栽培技术,植物营养平衡施肥技术三方面为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全体干部职工、各镇(社区)农技站工作人员、各镇(社区)农业科技示范户160余人进行详细讲解,并且与学员互动交流,现场解答学员所遇到的的疑难问题。培训结束时,科技示范户纷纷表示两天的培训不仅让自己对农业科技知识创新和不断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还掌握了高效栽培等技术,还想回去把知识向村民讲解,带动大家共同学习。
第二篇: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何翔凤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增强“三种意识”,提升农业产业基础地位
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央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0年下发中央1号文件,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农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农业科学跨越发展。一要增强危机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务。近年来,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程度还不高,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和上级的科学研判、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发展农业放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到“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大环境中去谋划,放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大势中去把握,积极投身“三农”工作主战场。二要增强责任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责。当前,我市最弱的是农业,最穷的是农村,最苦的还是农民。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41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16元,城乡差别很大;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我们要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工作部署上给予重点加强,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保障。要建立健全“三农”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修订完善考评体系,逐一量化细化指标,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充
分调动各方做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要增强服务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点。服务“三农”是各级各部门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对“三农”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倾注感情,热心服务,真心帮扶。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一线搞调研,广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涉农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大资金、项目、技术等帮扶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切实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任务上来,形成上下呼应、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进程
农业兴促百业兴。我们要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努力推动“三个”转变。一要引领绿色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品牌农业则是绿色农业的更高层次。当前,我市已培育了一批绿色环保农产品,但创建成知名品牌的还不多,市场竞争力还不强。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努力推动绿色农业由粗放式、低档次向精细化、品牌化的转变。同时,鼓励农业企业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展销会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宣传平台,扩大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和社会影响,提高产品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引领家庭农业向园区农业转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农业的方式在我市还比较普遍,与发展现代农业很不适应。我们要大力实施园区建设与加工带动工程,合理规划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支持粮油、畜禽、水产、果蔬及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业产业园,积极推进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园区和全市“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努力实现种养到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
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推进湘粤赣(郴州)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带动农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转变,推动“小农”经济向“大农业”经济转型。三要引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变。休闲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要走出自给自足、效益低下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积极拓展休闲农庄、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精品农业、科普农业等新型业态,重点推进郴资桂休闲农业长廊的规划建设,开展“十大休闲农业企业”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2-3个高品位的休闲农庄。同时,结合湘南民居民俗、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开发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生态农庄、古民居游、垂钓等休闲农业产品。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三品”认证,组织申报认定一批国家级星级农庄、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努力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农村向城市发展。
三、提升“三种能力”,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
基础强则农业强。我们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新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要积极争资立项,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整修山塘渠坝,开展主干渠道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灌区骨干渠系输配水功能,加强末级渠系建设,切实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农田机耕道,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带动能力不强。我们要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主要产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组织,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三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高科技增收能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缓慢依然是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要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推广普及实用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温室蔬菜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县乡农技人才匮乏、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率,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创新“三项机制”,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机制活则农业活。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一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土地分散是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积极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服务网络和“市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户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等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要创新投资融资机制。融资难、信贷难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要组建市县两级农投公司,盘活市、县所属存量闲置低效的农林水资产,评估后到银行或农投基金融资,吸纳各类资本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降低农业信贷门
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其他贷款品种,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鼓励农业企业靠大联强,广泛吸引区域内外企业开发农业资源。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入股参与农业开发,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三要创新奖励帮扶机制。帮扶发展农业是各级各部门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市县两级《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办法》、《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基金,奖励帮扶农业龙头企业。要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解决农业项目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支撑等突出问题。发改、财政和农口部门要密切配合,把争取到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打包”整合,“捆绑”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篇:兴生猪产业 助农民增收
邦农实业公司生猪良繁养殖场在HS落户投产,对于推进我区生猪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认真做好养殖场与我区广大农户的链接帮养工作,切实为广大养殖户寻找一条致富门路。今年,我区将在去年经验基础上,继续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喂养模式,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良繁养殖的认知程度。组织各乡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邀请良繁养殖场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良种良繁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DLY肉猪和LY母猪的认知与认可程度,让他们觉得“洋猪”不“洋”;积极组织农户到HS良繁养殖场实地参观,详细了解和掌握DLY肉猪和LY母猪的喂养特点和生长习性,为大面积推广分散喂养打好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干部群众对良繁养殖的重视程度。一是高度重视。我区在区、乡镇均成立了“生猪发展办公室”,从制度、措施、目标、任务上严格要求责任,并将常年工作列入目标考核,以促进发展生猪有人抓,有人管。初拟了《关于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生猪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相关文件。2005年,发展DLY肉猪50头以上养殖户210户,发展养殖100头以上的专重户10户,力争全年出栏DLY优质肉猪8500头,年养殖LY母猪550头,创产值1000万元;二是重点督查督办。区委、督导办在2005年将生猪质量工程、生猪产业重点工程列为重点跟踪督查督办项目,联合畜牧部门实行月月督查通报;三是全程跟踪服务。区、乡镇、村领导实行领导联系业主制度。兽防部门推出“服务连心卡”,对农户的服务施行承诺制度,区、乡领导和科技人员为农户建场、引种、防疫、技术和信息等实行全程指导,高标准高质量服务到位。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向农户算经济帐,使他们真正了解良繁喂养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促进更多的农户参与分散喂养,以此促进农户在喂养方式上由“传统性”向“科技型”的转变,从而培育出一大批养殖大户和专重大户,做大做强做优猪业经济,使之成为强区、立区、富区产业。
3、加强服务效能,提高干部群众对良繁养殖的保护力度。一要强化服务职能,在技术支持上,政府及时与良繁养殖场联系,在圈舍融资扩建上,政府鼓励信用社积极开展小额信贷、联保信贷和“党员农贷快车”活动,扶持大户进行引种和场圈建设;在保护措施上,动员了政府、派出所和司法所挂牌保护公司和农户,切实消除他们在喂养中的一些可能存在的顾虑,使他们放心地养、大胆地干。
4、加强协调运作,提高良繁养殖在市场中的效益密度。创新猪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的良繁养殖方式,广泛发动引导和组织良繁养殖场、生猪养殖业主、大户成立猪业经济组织或协会,让协会带领会员、会员带动农户。实行“两统一分”(统一组织喂养、统一对外销售、社员分户饲养核算)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联合起来开拓市场,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各位领导,生猪良繁养殖场为我区猪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决心抓住发展机遇,革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紧紧围绕邦农公司在我区的良繁养殖场,兴生猪产业,助农民增收。
谢谢大家!
第四篇:品牌农业为*农民增收
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依据县情,积极争创农业品牌,加快发展优质农产品。2003年,对现有的“***”精制菜、“**”茶叶、“**”韭菜、“**绒蟹*4个产品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农业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2003年全*实现农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业有效增收2亿元以上,全县农村百户调查资料表明,农民人均从农业得到纯收入774.1元,比上年增加73.4元。*
一、基本概况**地处合肥市东南郊,东北面临**与*和*镇隔河相望。西北面与*镇毗邻,南面与*乡接壤。*路和*路构成东西南北交通干道,镇域面积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80亩,辖9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3300个农户,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农业劳动力7000人,农业在全镇经济中占有重点份额。近年来,在郊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书记*镇长*等党政班子成员带领全镇干群紧紧围绕“以培育区域特色为方向,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科技应用为关键,以示范引导为抓手”的农调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根据本镇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岗圩并存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重点发展蔬菜种植业、家禽、畜禽水产养殖业,在岗区突出奶牛、苗木花卉业,使全镇农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目前,全镇已拥有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等特色农产品已初具品牌效益,*****等特种养殖业发展日益红火,***等种植业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做法与经验近年来,一是制定低站槛甚至没门槛等优惠政策,采取引资入镇的方式,相继建成了******百亩**苗木基地和***花木场等花卉基地。带动了全镇众多农户走了苗木花卉种植致富路,涌现出了以***等一大批苗木花卉种植致富带头人。二是加大农调投入。全镇投入资金***万元,已建成了***农业科技园等四个蔬菜种植基地、**垂钓中心等两个水产品养殖基地和**苗木花卉中心等三个苗木基地,带动了全镇畜禽、花奔等“六人支柱”产业的快展发展。三是重点扶持大户。为种养殖大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辅导,帮助大户解决资金困难和问题,通过扶持全镇已拥有各类养殖大户50户。四是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大户带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全方位促进和推动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五是强化技术服务。镇成立社会化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村村配备农村技员,全面指导和服务于农调工作。
三、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状况全镇现有***等近10个农业特色产品。一是合肥草制品工贸联营厂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系列产品远销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内销席畅销二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同时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农户种植蔺草。并辐射到肥西、长丰、寿县等地。种植面积已达到一万亩左右。二是老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解决农民卖鸭难和下岗职工就业难为经营宗旨,大力开发樱桃谷白鸭绿色食品系列,带动全镇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奶业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生产牛奶质好、味美、价廉、营养丰富,吸引了市牛奶厂在*设点进行牛奶收购,为*养牛专业户卖奶提供了方便。四是利用本镇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本着服务城市、依托城市的原则,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年蔬菜上市量在**吨左右。五是加快果林基地建设。在义兴村建成二百五十亩油桃、雪枣基地,目前长势良好,明年可丰产丰收。
四、农业中介组织发展情况全镇目前已成立了养猪、养奶牛、养鸭协会,形成了***等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带动和帮助农户科学种植养殖,为农民提供技术辅导,同时帮助农户跑信息,跑市场,找销路,彻底解决农户生产的后顾之忧,被当地群众感激地形容为“农民兄弟背后一堵倚不倒的墙”。
五、下一步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大城市的市场、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和镇区的资源、区位、服务优势,以国内外中高档消费人群为目标市场,以生态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为发展方向,以农业科技化、市场化为手段,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大户+农户、专业村+农户、科技园区+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培育无公害蔬菜、三元杂交仔猪、肉鸭、水产、苗木花卉、蔺草等产业链,努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全镇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建成一个无公害蔬菜专业村;一个三元杂交猪养殖专业村;一个肉鸭养殖专业村;一个苗木花卉专业村;一个蔺草种植专业村。培育各类专业大户300户。具体是:以**草制品工贸联营厂为龙头,带动全镇蔺草种植业的发展;以***奶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以***苗木花卉中心为龙头,带动全镇苗木花卉种植业的发展;以**垂钓中心为龙头,带动全镇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以**科技园、**蔬菜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以**养猪厂为龙头,带动全镇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第五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
三道桥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三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西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16.5公里,全镇共设15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32089人,辖地面积216.7平方公里,耕地18.6万亩,计税面积12.19万亩。从事农业生产人口达30000人,劳动力16000多人,这些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群,平均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数。全年外出务工人口为8700多人次。农业以小麦、葵花籽、玉米、西甜瓜、青红椒和番茄等传统的的种植业为主,西甜瓜种植远近闻名。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偏低的问题,种粮面积有所减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形成4:6。畜牧养殖占整个农业生产的的比例不足40%。其他非农业生产收入较少。
二、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1、种养殖结构。三道桥镇种植业比较发达,种植效益明显。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两瓜两菜”(即西瓜、甜瓜、脱水菜、番茄)为代表的特色主导产业,西甜瓜、脱水菜2008年获得国家农业局颁发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畜牧业发展较为缓慢,这也是镇党委、政府立志要攻克的难点问题,除和平奶牛牧场以外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畜牧业。2012年在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引进巴市蒙锐饲料科技有限
公司,在热水村建设占地220亩,以肉羊繁育、育肥、饲料加工为主的肉羊产业基地,该项目计划两年投资1.3亿元。带动全镇畜牧养殖业快速化发展,走上规模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合理调节和优化我镇的种养结构。
2、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我镇响应旗委号召,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但因三道桥镇的立地条件差,全镇范围内地下深层水几乎都不符合农业生产用水标准,但是我们去年在浅表水符合的新渠2社建了15座30亩,和平村3社建起了26座50亩日光温室大棚,形成了我镇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今年要按照旗委政府的安排多建一些大棚。通过品种更新和新技术推广,使种植业结构更加贴近市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明显。
3、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生态建设情况。农村公路建设上我镇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上,按照“先建后补、竞争立项、破立优先”的立项要求,先后完成热水村、新渠村和永进村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建设,并顺利通过自治区的验收。共完成渠道衬砌28公里,新建农田水利工程1080座,新修主干路75公里,开挖疏浚渠沟350公里,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我镇通过“一事一议”,累计争取上级资金700多万元,完成了黎二小油路、三南渠提灌、和平瓜菜市场、西渠口渡槽、长庆渡槽、黎一生产桥、胜利腰闸、澄泥公厕、顺利公厕等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全镇继续坚持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的原则,以“三环”绿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了陕杨分干到与陕坝交接处20公里,集镇6公里,三道桥粮站到原大树湾16公里,青协线12公里等路段的绿色通道建设,完成了和平中心示范村,新渠11社、2社新农村示范点,蒙海新村的村村庄及环村小油路的绿化任务,全镇共计完成通道绿化74公里。
4、国家和地方惠农政策的落实。争取国家资金完成了和平、柴脑包、新渠三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争取扶贫上整村推进和移民项目,完成蒙海新村建设,实现了蒙海6、7、8社的整村搬迁。粮食直补,生产综合补贴,农业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全部落实到位,使全镇广大居民充分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
5、土地流转经验和做法。三道桥镇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像头道桥民建、二道桥庆丰那样大规模的亮点工程,一直以来都是农民自己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等方式进行着简单的流转活动。虽然现在农村务农的整体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但是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加之又没有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离开土地人们无法生存,这也是土地流转难的原因。今后我们要借助大
型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增加到这些地方的务工农民。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经营模式由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经营转变,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生产力。
6、培育发展专业经济协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今年来,把扶持专业经济协会作为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借鉴外地区发展市场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积极为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组织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手段,不断加强对专业经济协会的组织管理,使全镇的专业经济协会能够坚持自愿结合、民主办会、兼顾服务与盈利的原则,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壮大实力,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成为组织广大农民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
三、存在问题
1、农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镇的农业结构失衡的问题较明显,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还是以葵花、玉米、小麦等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去年一些大宗农产品销售不畅,农产品难卖,积压严重,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欠收。这些问题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现代农业的拉动力不强。我镇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农业种植在我镇的普及率较低,科技示范的带动效应的力量不足,局限着种植业的进一步增值。
四、结合本镇实际,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提出建议
上级部门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因为在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是农民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可靠收入的必要途径,是解决农村消费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优化法律环境,制定针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倾斜政策,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的意识。二是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功能,增加扶持农民个体创业贷款。加大农业保险业务的范围,创新农村融资渠道,正确引导民间融资,开拓农村资本市场。三是多渠道解决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资金短缺的发展瓶颈,通过自筹资金和借助国家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及其他外力扶助,拓宽筹资渠道。
五、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1、土地上的纠纷。在二轮土地承包之前,由于农业税费重,涉农收费项目较多,农业生产成本较大,农民自愿放弃土地使用权离乡务工。在二轮土地承包之后,随着近些年
农业税取消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业征地项目增多,土地收益回升,原来放弃土地经营权的离乡农民开始大批回乡,要求重新调整土地;而目前占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极力反对重新调整农村土地,由此而引发了原承包户与现承包户之间的矛盾,还有民间互相转包的矛盾,这些土地承包纠纷规模大、涉及面广。
2、水费价格逐年增长。今年的水费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长20%。水费价格逐年增长,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增加了农村水费的收缴难度。2006 年以来, 全国范围内免征了农业税和逐步取消涉农收费项目,这使得农民上交水费的意识逐渐淡漠,要求降低水费价格或者直接取消农业水费的声音不断出现。由此引发了水利部门和农民直接的大范围的矛盾。
3、贫困问题亟需解决。近年来,我镇经济整体发展较好,但是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小病好治,大病难防,大病救助帮扶项目较少,镇政府帮扶力度也较为有限。这种因医疗消费的不确定性而致贫和返贫的现象在农村比较突出。加之近几年农村低保只提标不扩面,使得低保分配出现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政府的正常办公秩序,也影响镇政府的公信力。
4、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一些水利工程新建或维修、排干清淤靠农民筹资很难解决,靠一事一议解决每年的项目有
限。如陕杨分干、热水三南支沟、红旗支沟、西渠口三淖支沟等急需清淤,由于沟满排水不畅,近几年每年都发生排水倒仰淹地事件。也成为比较突出的不安定因素。去年农民收入欠收的原因
近些年来全国葵花籽的价格逐年走高,销售渠道顺畅,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膨胀,葵花种植面积在逐年加大,这样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价格下滑,卖难的问题,减少了农民收入。此外我镇番茄的种植面积向来很大,2011年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出口受阻,也出现了交售时压等压价的现象,直接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