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研究性学习
五常市十一、五课题
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安家中学
王金梅
2007年5月
初中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研究性学习
为了进一步深化甘南民族地区暨合作一中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校“抓课堂、建队伍、促科研”的契机下,我校于2007年5月申报立项了《研究性学习与民族地区自然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并纳入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目前已经有三个子课题结题,一个基本上结题,另有四个子课题正处于实施阶段,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预期2006年4月可以结题。现将课题活动及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及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课题研究及研究性学习对于我们比较陌生,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宏观管理、协调、分工,职责分明,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及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摆到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并有分管副校长专职负责,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课题实施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学校年级组、班主任也能够积极配合课题工作,讨论通过了《合作一中课题成果奖奖励办法》、《合作一中课题结题奖励办法》、《合作一中课题实施过程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教师学习培训是研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
我校所处地区,地方经济落后,信息观念陈旧,办学条件差,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新课程理念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薄弱,我校目前的研究与实验明显存在着不足,甚至空白,但无疑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方向。搞好教育科研,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活动在省内外已有不少学校在试验、研究、推进,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教师学习、培训是课题研究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校领导带头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研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讨论,不断提高老师们对我校及民族地区实施研究性学习课题重大意义的认识,转变课程观念,明确课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熟悉课改的实施方案、步骤、规范要求。在本学期较长的时间里课题组成员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学校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购买了《研究性学习指导》等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书籍,复印了大量的研究性学习的参考资料,收集了国内较多的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资源,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库,为合作一中暨甘南民族地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努力实现课题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亲身体验,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必要补充。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综合、统计、选择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进取、互相合作、克服困难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来自牧区、基层,科学探究能力或习惯较差的特点,我们对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培训,邀请甘南州农科所专家,学校教研能力较强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高级老师对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利用专题讲座等形式介绍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有关知识;组织部分任课教师印发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还筛选了一部分同学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骨干,由相关课任老师进行重点培训,对研究性学习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培训,通过信息技术老师进行信息技术与研究性课程的整合方面进行培训与实践,以便他们尽可能地熟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和方法,培养较好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下一阶段在较大范围内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1、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总体上还不高。相当多的教师思想准备不足,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及时转变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具有独立开展教研能力的教师更是有限,教师必须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在本课题的接受与理解、推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2、高考仍是中学教学实实在在的“指挥棒”,它的导向作用无可替代。研究
性学习与高考关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培养了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增加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了视野,这一切,对于在高考中取胜,当会有所助益。但是,研究性学习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它所探究的内容,似乎与高考命题没有直接关系,加之它难调控,费时费劲,不少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持质疑、观望态度,参加热情不高。
3、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课题,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研究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我们在下一阶段重点要作的工作。
4、学校对课题研究及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其中的评估机制在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上还不够突出,亟待进一步改进。由于管理机制的问题,有些教师和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于部分学校领导,抱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我校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的开展。同时也折射民族地区教学、管理理念与外地区的较大的落后和差异。
5、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者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社会实践场所等等方面的学习环境组成部分。但是自治州的经济环境条件落后,学校教学条件比较薄弱,不利于课题活动及资源的充分挖掘,经费计划中尚无明确可资研究性学习运行的项目,本身教育课题经费欠缺。
6、大多数家长对课题研究及研究性学习认识上是茫然的。地方教育行政的宣传、普及、支持较弱,课题研究的环境急待完善规范。
第二篇: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3、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4、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5、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6、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7、环境规划与数学
8、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9、数学的发展历史
10、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1、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2、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3、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14、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15、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15、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16、哪家超市最便宜
17、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1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19、市区车辆构成20、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21、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22、对报亭买报情况调查,(进价,售价,卖不出去而退回每份赔钱多少),统计一个月的销售情况,怎样决策收益最大?
24、古龙早餐经营情况调查?
第三篇: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可结合例子分析)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东莞中学生消费情况抽样统计与分析
25、城镇人们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如何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东莞某一大厦高度的实际方案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40、统计东莞市区月降水量
41、如何合理抽税
42、市区车辆构成43、出租车车费的计算与合理定价
44、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
46、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47、超市中的数字问题
48、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49、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 50、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
51、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52、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53、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篇:初中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初中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七上
一、校园植物的种类分布
二、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
四、观察当地的星空
五、霜冻的预防
六、水分蒸发的速度
七下
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二、哪些食物含有更多的能量
三、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措施
四、地形的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八上
一、不用密度计怎么测量溶液的密度
二、水对生命体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动物行为的形成四、本地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策
五、太阳黑子活动与本地降水的关系
六、调查在自然经济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
八下
一、保健品中含有什么
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
三、研究植物的呼吸
四、当地水土状况调查
五、设计简单的电磁控制电路
九上
一、当地酸雨情况以及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影响,二、金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寻找自行车中的杠杆
四、我国大江、大河水电站建设的情况
五、怎样防治龋齿
九下
一、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色盲
二、调查生活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三、调查本地中学生的饮食习惯
四、调查本地区能源及其消耗情况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
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建设“和谐校园”,必须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深化对校情的认识,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紧迫感。作为学校来说,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主人更是责无旁贷。
二、概念的界定:
1.真善美:真善美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既表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同时又代表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教育学生认识自然、社会与人即为素质教育中的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素质教育中的美;素质教育中的善则是上升到美的境界的手段与过程。真善美三位一体,是素质教育中目标、手段、价值的统一。在教育教学中就表现为教学生求真、向善、唯美。
2.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上。
三、理论基础:
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互助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质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2.陶行知先生作为育才学校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创办育才学校就把“真善美合一”作为追求的目标,他认为“真善美合一”的教育思想有以下特征:①教育必须符合其本身的客观规律,“教人求真”,既要教人探求真知(自然真知、善恶真知、美丑真知),也教人坚持真理,捍卫真理。此谓“真”。②教育既必须顺应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信念和规范准则,同时又更要特别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即“善”。③教育必须以优美感人的形式和谐统一地体现其内容,使人的感官或情感达到健康的、积极的、使人感到愉悦的享受。是谓“美”。在追求真善美高度统一的过程中,陶行知首先强调的是“真”,他认为只有首先具备了“真”,才有“善”和“美”,才有真善美的合一。因此,他极力主张:“老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构建真、善、美的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早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现代课程论认为: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不只是读、写、算等方面可以测量的认知和技能上的发展,他们还从学校的环境、校园生活、组织制度、校内人际关系及学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获得没有显现出来的、潜在的价值与规范的陶冶。这些潜在课程,作为一种校园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突出作用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陶冶功能:校园文化起着一种文化传递的作用,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陶冶人格和灵魂,以充实生命的内涵;其二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无意地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其三潜力开发功能: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求知欲和需要,校园文化发挥着扩大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功能;其四导向功能: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应该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来定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对“真善美”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真善美”和谐校园人文环境的研究和“求真务实”教风学风的研究,探索建设以崇尚“真善美”为主题的和谐校园的可行途径,构建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同时,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并形成“真善美”的校园文化和办学思想。
2.研究内容: 通过实施德育互动教育,形成“师生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学校和谐德育特色,寓德育于活动中,坚持德育科研,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构建和谐教育网络。
立足课堂教学,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培养“求真务实”教风学风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性经验,构建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以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构筑良好的、健康向上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领导老师关系,创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科学理性而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学习关于“真善美”和谐校园建设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加深理解,指导我们建设“真善美”的和谐校园。
(2)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加强学习、悉心观察、大胆实践、研讨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3)经验总结法:在学校和谐德育工作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从理性高度总结实践的经验,形成和谐校园的教育思想,提炼培养“求真务实”教风学风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性经验。
2.研究对象:七年级学生
六、研究成果: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序地开展了探索与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交流、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位一体,打造“真善美”和谐德育特色。
我们通过人性化管理的实践研究、创办家长学校的研究、利用社区德育教育资源的研究,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学校诸多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打造了“真善美”和谐德育特色。
1.实行人性化管理,调动师生能动性。
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导航,多管齐下,注重实效”的理念下,在教师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开展理论研讨、学习活动,提高教师师德理论水平,始终坚持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基而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学习,以便更好地培育我们的学生。同时,借助快乐成长讲坛,开展经验交流,举办主题为“争先进位,以爱心谱写新乐章;达标升级,用认真开创新天地”的师德演讲比赛。我们把握契机,开展诸多师德业务能力展示、评比、竞赛活动,并且一如既往坚持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评选制度,以榜样、先进激励全体教育工作者,以正确的师德导向引领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师德行为,不断优化我们的德育方式2.创办新父母学校,倡导父母孩子一起成长。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始终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学生父母全面接受家教观念、家教知识、家教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学习怎样家教,学习怎样做一个新世纪的新父母、好父母。
我们还定期举办家教学术交流,让专家和父母、教师面对面,共同探讨与分享家教过程中、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针对父母和教师提供的典型性案例,一一分析诊断,寻找能够更好的相互发展、共同进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新方法、新思路。结合每次举办的专家讲座,在父母中间开展了“听讲座、写感想”学习反思征文活动我们向父母传递了先进的家教观念,提供优秀的家教方法,推广了我们父母的一些优秀家教方法。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新父母学校委员会的作用,让父母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我们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商讨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每次活动,急家长之所急,解家长之所惑。各年级、班级定期召开年级、班级父母会议,聆听父母心声,加强教师、父母、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共同为家校有效合作出谋划策。
3.整合社区资源,丰富实践空间。
我们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周边及社区的各种德育资源,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依据思想教育活动的要求,考虑活动的条件和可能性,积极拓展体验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角色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步。
(二)立足课堂,培养求真务实教风学风。
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教风学风不仅能有效地调节师生的思想行为,增强凝聚力,还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良好教风的形成;一手抓学生养成教育,培养优良学风。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求真、务实的教学学风。
1.抓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好教风。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教风正学风才浓,因此,我们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促使课题组老师形成良好的教风。
(1)抓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课题组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利用各类集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重学习、立师德、树正气。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凝聚团队精神,提升师德素养,强化敬业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抓教学业务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课题组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造就了一支业务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课改需求的教师队伍,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2.抓学生养成教育,培养优良学风。
我们始终把学风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线”,紧抓不放,常抓常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入手,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地原则,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三)以人为本,营造“真善美”和谐校园人文环境。1.建设人本的管理制度。
人本的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各类奖励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等。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既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近年来,学校通过教代会制定了一系列人本的管理制度,使得学校真正实现了依法治校,并逐渐向以德治校的境界发展。
2.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
结合书香校园建设,我们让书香伴随学生茁壮成长,用书香积淀教师生命底蕴。校园环境和氛围是一种语言,蕴藏着巨大的潜在教育价值。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绿地、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书”。在环境建设上,我们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学校环境的合理布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积极构建书香校园。另外,我们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发展的舞台,诗声琅琅诵经典,书香浓郁读书节,都让学生的生命因阅读而变得更加精彩!
书香校园的建设除了需要有一支乐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学生队伍,还需要打造一支敬业、合作、学习型的教师团队。为此,学校专门开辟了新教育实验工作室,成立了“教师书友会”。老师们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了个人读书计划。根据计划,每位教师每两个月阅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摘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并能认真写好读书心得。青年教师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沙龙、随笔交流研讨活动、读后感评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读书激情之中,教师的生活因读书而不断亮丽、充实起来。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开设研讨座谈会,让教师与大师对话,与名家交流,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3.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1)营造融洽的同事关系。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倡导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在教师团队中提倡四种精神,即:“双赢共好”精神、“相互借助”精神、“自觉协调”精神和“交替引领”精神。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实现智慧共享;通过校园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合作组捆绑奖励,实现成果共享;通过不同类型骨干的培养,实现每个教师都优秀。
(2)营造融洽的同学关系。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同学间的健康交往,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学校成立了“红十字爱心基金会”,每年进行募捐活动,资助贫困生,让贫困学生深切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情谊和集体的力量。通过成立“学习互助组”,使“学困生”在进步中感悟同学的真情。
(3)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能够从关注生命发展的角度审视教学,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通过“百名师生结对子”等活动,使教师给特殊学生以更多的关爱。
(4)营造融洽的家校关系。积极开展莫愁新父母学校活动、“百名教师访千家”等活动,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也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
4.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和谐校园必须有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也必然要求学校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教育设施和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活动载体,以获得最佳的育人效益。开展了一系列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学生们也在学校为他们搭建的这些平台中茁壮成长,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研究成效
1、学校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学校的各项工作围绕本课题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师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井然有序。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优化了学校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益。
2、教师方面:
课题组老师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崇尚“真善美”,工作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一支敬业奉献、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3.学生方面: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能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教师结下了纯真的友谊,学习不再仅仅是为了分数,学习更是一种品质的训练。同时,通过本课题地研究,课堂上也更加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课堂上真实的表现自己,逐渐成为了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人。
七、研究后的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已告一段落,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1、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生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和谐发展。
3、传统的定势氛围较浓,对研究有客观性的压抑和排斥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的打算:继续巩固发展实验成果,进一步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使和谐氛围更深入人心,真正起到推动我校工作发展的作用。
评论,观念,各有不同做好自己那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