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药物综述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化学药物综述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一、概述
药学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药学研究工作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研究,制剂的剂型、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研究等
几个部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中申报资料项目7,它是药品注册申请人对申报品种的整个药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规范《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以提高申报资料的质量和注册效率。本指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的注册申报。对不同注册分类的药品,以及在不同的注册阶段,注册申请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和取舍。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介绍所研制原料药的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非专利药名或通用名、相关制剂及规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试验的适应症。
(一)制备工艺研究、简述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包括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合成路线、起始原料、关键的工艺步骤、三废处理等)、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简述制备工艺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等),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起始原料,反应条件,终产品纯化、工艺稳定性、以及工业化生产的情况等)。、简述在研发过程中(特别是临床试验期间)主要工艺步骤的改变情况和结果,并对改变前后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说明进行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以及生产样
品的质量变化情况。、简述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提示残留溶剂研究的内容。5、简述工艺过程中可能带入到终产品中的杂质,提示有关物质研究的内容。6、通过对原料药制备工艺的研究,总结工艺的特点、关键点(关键中间体的质量或关键的工艺参数等)和需注意的问题。
(二)结构确证研究、简述用于结构确证研究样品的精制方 法、纯度及其测定方法。、简述原料药的结构和构型特点(包括骨架结构、构型、晶型、结晶溶剂/结晶水等),选择的分析测试方法及解析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如阐述特征结构的数据),推断或验证测试样品的结构。、通过对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总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常数和需注意的问题(如转晶、消旋化、失水等)。
(三)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其确定的依据(如,可根据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进行分析)。、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依据,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和结果。、简述质量标准起草与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及限度确定的依据。列表简述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用样品,以及工业化生产产品关键项目的实测结果,并阐述其质量差异。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简述对照品(标准品)的溯源,制备、标化方法及适用范围。
(四)稳定性研究、简述稳定性研究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申报生产时还应包括中试以上规模样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件、包装
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五)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 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六)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对原料药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着重阐述各项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 或临床试验用样品质量的关联性说明所采用的工艺过程和质量标准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申报生产时还要简述临床试验批件中要求说明或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结果。
(七)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目录。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简述制剂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试验的适应症。列出制剂完整的处方。
(一)剂型、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根据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解离常数和稳定性等)、生物学性质(如药效学、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等),结合临床拟用的适应症,简述剂型和规格选择的合理性。、简述处方筛选的依据、方法,内容和结果。
3、简述制备工艺的依据、工艺过程,工艺验证的内容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工业化生产的情况等),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如工艺稳定性,工业化生产的难易,是否能达到制剂的质量指标等)。、简述原辅料的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5、从处方前研究工作、处方的筛选与优化,以及制备工艺研究等方面对剂型、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综合评价(如处方组成、主药性
质,工艺条件等对制剂稳定性和质量指标的影响等)。
(二)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其确定依据(如,可根据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指标、剂型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产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依据,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和结果。、简述质量标准起草和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及限度确定的依据。列表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用样品,以及工业化生产产品关键项目的实测结果,并阐述其质量差异。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
(三)稳定性研究、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申报生产时还应包括中试以上规模样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件、包装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 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五)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对制剂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着重阐述剂型选择的合理性、各项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 或临床试验用样品质量的关联性;说明所采用的工艺过程和质量标准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申报生产时还要简述临床试验批件中要求说明或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结果。
(六)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目录。
四、参考文献、ICH :Organization of 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M4.、ICH :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Quality-M4Q Quality overall summary of module2 module 3 :Quality.、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Guideline for the format and content of the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section of an application.、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Format and content for the CMC section of an annual report.五、著者
《化学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
第二篇: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目 录
一、概述
二、撰写格式和内容
(一)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请
1.申请临床试验
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2分析与评价
2.申请生产
2.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2.2分析与评价
(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的申请
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2.分析与评价
三、参考文献
四、著者
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一、概述
中药、天然药物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是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而制订。
本指导原则的制订旨在指导申请人规范对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引导申请人对药学研究结果及药学与药理毒理、临床等相关研究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与评价,关注药品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药品研究开发的水平。
药学研究内容包括原料药〔包括药材(含饮片)、提取物(含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化学药等〕的鉴定与前处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研究、中试研究、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等。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则是申请人对所进行的药学研究结果的总结、分析与评价。
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新药申请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的申请;新药申请又包括申请临床研究和申请生产。
二、撰写格式和内容
(一)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请
1.申请临床试验
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1.1 剂型选择及规格的确定依据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和/或文献,简述剂型选择及规格确定的依据。
1.1.2 制备工艺的研究
简述制剂处方和制法。若为改变剂型品种,还需简述现工艺和原工艺的异同及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
简述制备工艺参数及确定依据,如: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成型工艺的试验方法、考察指标、辅料种类和用量等。
简述中试研究结果和质量检测结果,包括批次、投料量、辅料量、中间体得量(率)、成品量(率)。说明成品中含量测定成分的实际转移率。
评价工艺的合理性,分析工艺的可行性。
1.1.3 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原料药、辅料的质量标准:
说明原料药、辅料法定标准出处。简述原料药新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含量限度。无法定标准的原料药或辅料,说明是否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及申报,简述结果。说明是否建立了中间体的相关质量控制方法,简述检测结果。
成品质量标准:
鉴别:简述质量标准中列入的鉴别项目、方法及结果,包括所采用的鉴别方法、鉴别药味、对照药材和/或对照品、阴性对照结果、方法是否具有专属性。对未列入质量标准的药味说明不列入质量标准(草案)正文的原因。说明对照品和/或对照药材的来源。
检查:说明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方法及结果。并简述与安全性有关的指标是否建立了质量控制方法和限度,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机溶剂残留量、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大孔树脂残留物等。
浸出物测定:说明是否建立了浸出物测定方法,简述检测结果。
含量测定:说明含测指标的确定依据、方法学研究结果、样品测定的批次、含量限度制定的依据、对照品的来源及纯度等。
说明非法定来源的对照品是否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简述研究结果。简述样品的自检结果。
评价所制订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1.1.4 稳定性研究
简述稳定性考察结果,包括考察样品的批次、时间、方法、考察指标与结果、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需要进行影响因素考察的,还需简述影响因素的考察结果。评价样品的稳定性。
1.2.分析与评价
对剂型选择、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研究、稳定性考察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联系。结合临床应用背景、药理毒理研究结果及相关文献等,分析药学研究结果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工艺合理性、质量可控性,初步判断稳定性。
2.申请生产
2.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2.1.1 临床批件情况
简述临床批件内容,包括:批件号、批准时间、要求完成的内容等。简述针对批件要求所进行的研究结果。
2.1.2 生产工艺
明确临床研究前、后制备工艺的一致性。
若确需改变,说明改变的时间、内容及合理性,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了申报。简述中试样品的批次、规模、质量检查结果等,说明工艺是否稳定、合理、可行。
2.1.3 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简述质量标准较临床前是否有完善和/或提高,并说明其内容及依据。
简述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含量测定的批次、拟定的含量限度及确定依据。说明对照品的来源及纯度等。
说明非法定来源的对照品是否提供了法定部门的标定结果。
2.1.4 稳定性研究
简述稳定性研究结果,包括考察样品的批次、时间、方法、考察指标与结果、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评价样品的稳定性,拟定有效期及贮藏条件。
2.1.5 说明书、包装、标签
明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说明是否提供了其注册证和质量标准。简述说明书、包装、标签中【成分】、【性状】、【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等内容。
2.2.分析与评价
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联系。结合临床研究结果等,分析药学研究结果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工艺可行性、质量可控性和药品稳定性。
(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的申请
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1 生产工艺
简述生产工艺与原工艺的一致性。说明其工艺参数及确定依据。
简述中试生产样品的批次、规模、中间体得量(率)、成品量(率)等。
1.2.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参照新药申请要求。
简述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质量标准较原标准是否有完善和/或提高,对新增或修订的内容予以说明。
1.3.稳定性研究
简述稳定性研究结果,包括考察样品的批次、时间、方法、考察指标与结果、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评价药品的稳定性,拟定有效期及贮藏条件。
1.4.说明书、包装、标签
明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说明是否提供了其注册证和质量标准。简述说明书、包装、标签中【成分】、【性状】、【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等内容。
2.分析与评价
与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比较,说明日用原料药量、工艺的一致性,说明质量标准的完善情况。
评价质量可控性和药品稳定性。
三、参考文献
1.药品审评中心.2004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起草和修订工作方案
2.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年
四、著者
《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课题研究组
第三篇: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临床试验资料综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文号】国食药监注[2006]444号 【发布日期】2006-08-29 【生效日期】2006-08-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国食药监注[2006]4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科学规范和指导药物研发工作,保证药物研发质量,国家局组织制定了《化学药物综述资料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立题目的与依据、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临床试验资料综述》和《已有国家标准化学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6个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1.化学药物综述资料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2.化学药物综述资料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立题目的与依据
3.化学药物综述资料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4.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5.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6.已有国家标准化学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一、概述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要求,化学药品注册申报时应提供的第28项申报资料为“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目前国内尚无该综述撰写的指导性文件。现参考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申报资料中通用技术文件(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临床部分的相关技术要求,在充分考虑国内药品注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本指导原则),其格式和内容与“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系列指导原则中“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和“临床试验报告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相衔接。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是药品注册所必需的临床信息的总结与评价,包括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两部分。在不同注册类别和不同注册阶段,临床试验资料综述内容的侧重不同。
(一)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
是指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临床试验与文献信息的详尽的事实性总结。根据国内注册实际,将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分为两部分:
(1)研究药物的临床试验总结;
(2)临床试验文献总结。
不同注册分类药物,其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可有所不同:
(1)国内外均未上市的药物,如果有相关的临床文献资料,应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如果确系没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文献资料,应进行说明,但应提供与临床试验密切相关的生物药剂学研究或文献总结。
(2)国外上市、国内尚未上市药物,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国内外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同时该总结应尽可能包括上市后临床应用信息。
(3)已有国家标准品种,应提供简要的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同时,该总结应尽可能包括上市后临床应用信息。
(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系根据临床试验总结、临床试验文献总结、临床试验报告的信息,结合非临床试验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得出相应结论。
(三)在不同注册阶段,所提供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的内容有所不同
申报临床时,应提供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申报生产上市时,除提供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外,还应提供研究药物的临床试验总结。
围绕立题,申请人应提供完善的临床信息总结和评价,充分体现出药物研发系统性的特征,内容衔接应有逻辑性,思路应清晰。
二、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格式与内容
(一)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
临床试验总结和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均采用下述框架和逻辑顺序撰写:
? 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 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 临床有效性总结
? 临床安全性总结
? 研究报告列表与文献
另外,本资料的撰写应为临床试验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提供相应的依据。
1、临床试验总结
1.1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目的是为剂型设计提供依据。
首先列出试验结果或文献,包括:(1)体外溶出度研究;(2)生物利用度(BA)或生物等效性(BE)研究或文献。
然后依据上述试验及文献进行总结,重点为:
? 处方和工艺改变对体外溶出度、BA和BE影响的证据;
? 食物对BA与BE影响的证据;
? 体外溶出与BA相关的证据;
? 不同剂型BA、BE比较。
最后,根据对药物体外溶出度研究与文献、BA或BE研究或文献的分析,提供剂型确定的思路和依据。
1.2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临床药理学研究(或文献)的目的是为临床试验提供指导。根据以下撰写内容,首先列出试验结果及文献结果,然后进行总结。
(1)人体生物材料研究(或文献),重点为通透性研究(如肠道吸收、血脑屏障通过情况)、蛋白结合情况、肝脏代谢情况、与代谢有关的药物相互作用情况等。
(2)人体药代动力学(PK)研究、药效学(PD)研究。总结不同受试人群、内在因素(Intrinsic Factors)和外在因素(Extrinsic Factors)对PK和PD的影响,为不同目标适应症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及剂量调整提供依据。
(3)桥接研究。总结和分析地区或种族间有效性信息,提供国外桥接研究的证据。
1.3临床有效性总结
分别叙述研究药物对每个申报适应症的有效性。列出与有效性评价有关的临床试验,包括量效关系研究、有效性比较研究、远期有效性研究、不同人群的有效性研究等结果。
对试验设计的重点与特殊点进行分析,如随机化、双盲、对照药选择及依据、受试者选择、试验设计的特殊点、主要及次要研究终点、用药及观察周期以及既定研究结果的分析方法等。
必要时可引用非临床试验数据和临床药理学数据,如支持用法用量的依据等。
具体撰写过程中,宜采用文字、图、表等适宜的方式。有多个临床试验的药物,应总结所有有效性的数据,包括支持结论和不支持结论的数据。通常采用两种分析方法:一为临床试验结果汇总分析,一为临床试验结果间的比较。只有单个临床试验的药物,仅就单个临床试验的有效性数据进行总结。
总结的具体内容包括:
1.3.1受试人群
简要描述基线水平人口学和其他特征,包括疾病特征(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治疗情况、入选与排除标准;不同受试人群基线水平的差异;受试人群与上市后拟用人群的不同;对脱落病人数、时间、原因进行评估。
1.3.2有效性研究结果及比较
撰写重点如下:
(1)对所有的用于有效性评价的临床试验结果(包括不支持该研究结论的结果和阴性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析的重点为:研究终点、对照组、用药及观察周期、统计方法、受试人群、剂量等。
(2)临床试验之间比较的重点为主要研究终点。如主要研究终点涉及不同的变量或时间点时,应对从所有临床试验中获取的重要信息进行综合比较。
(3)提供疗效的置信区间。
(4)设计相同的临床试验结果间有重要的不同时,应该描述和讨论。
(5)如果进行临床试验荟萃分析,应该说明其设计和分析方案。
(6)桥接研究。总结和分析地区或种族间有效性信息,提供桥接研究的证据。
1.3.3不同受试人群间结果比较
目的是了解不同人群间治疗结果是否一致。
进行多个临床试验间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价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和种族)和其他既定的或相关的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受试者为儿童的临床试验,应常规分析儿童人群的有效性。
1.3.4与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法相关的临床信息
参考非临床试验结果,总结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研究、对照临床试验与非对照临床试验数据,提供支持推荐剂量(首剂剂量、最大剂量、个体化用药指导等)和给药方法的依据。
1.3.5长期疗效与耐受性问题
目的是为了解研究药物长期疗效情况,是否存在耐受性问题。
提供有长期疗效数据的病人数量以及药物暴露时间的临床资料,分析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疗效持续或减弱的数据。此类分析应主要针对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尤其是那些收集长期疗效的数据的研究。在长期疗效观察的临床试验中,应考虑早期治疗中断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对有效性结果的影响。
1.4临床安全性总结
总结所有与安全性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与文献数据。只要使用过至少一次受试药物的受试者均应列入安全性分析。
从以下四个方面,整理与安全性有关的数据:
? 用药/暴露情况(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病例数)。
? 一般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 严重不良事件和重要不良事件。
? 不良反应。
1.4.1用药/暴露情况
首先列出分析数据,包括非临床试验与文献、与临床安全性相关的临床结果、特殊安全性问题。
1.4.1.1用药/暴露程度
对各期临床试验中的药物暴露程度进行总结。在撰写过程中应对下述几点进行考虑:
(1)如果存在多种用药剂量或用药周期,应按特定的剂量和周期对受试者数量进行归纳。
(2)不良事件与药物剂量相关时,列出所有受试者中单次最大用药剂量、最长持续用药时间的剂量、累计最大用药剂量。必要时列出受试者平均每日用药量。
(3)按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药物,应列出单位公斤体重或单位体表面积的剂量,因为可以更好提示药物与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的相关性。
1.4.1.2 受试人群例数及特征
简单描述总用药例数及受试人群的有关特征,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住院治疗,是否有肝、肾功能损害,是否有合并症,合并用药情况,受试者所在地区。提供不同适应症的人口学特征。
1.4.2不良事件
1.4.2.1 一般不良事件
总结与比较试验药与对照药不良事件情况:(1)不良事件种类;(2)严重程度;(3)持续的时间;(4)处理情况;(5)转归。不良事件应包括与治疗相关和不相关者。
常见的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包括剂量,按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剂量,用药方法,治疗周期,总剂量,年龄、性别、种族等人口学特征,合并用药,肝肾功能等基线特征,有效性结果,药物浓度。
1.4.2.2 死亡
所有死亡病例均应列出,包括治疗结束后短期内死亡病例,或之后发生的与临床试验可能相关的死亡。根据各个临床试验和汇总临床试验中的死亡率情况,对死亡病例应该逐个审查和分析,考虑总体死亡率和特殊原因致死情况,分析死亡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相关因素的关系。如将死亡原因归于合并症应非常慎重。
1.4.2.3 严重不良事件
列出所有严重不良事件及发生率并分析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尤其是长期用药情况。
1.4.2.4重要不良事件
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首先假定与药物治疗有关,然后对停药原因进行分析,应该进行不同研究组间停药率的比较。分析重要不良事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1.4.2.5 不良事件分析按器官系统分类
严重不良事件、重要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危险因素评价,通常非常复杂。按有关的事件进行分组,对于理解安全性全貌有较为重要的价值;按器官系统总结和分析不良事件便于理解药物与事件的相关性,不良事件按器官系统总结并冠以器官系统名称,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序排列。
如果不良事件以综合征的形式出现,应另栏总结。
1.4.2.6 不良事件分析
分析不良事件与药物的相关性。受试药和对照药的所有不良事件均应进行分析,比较受试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好结合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因果判断分类进行。必要时,还应分析其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基线特征及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
描述不良事件应采用标准化术语。
合并安全性分析(Pooled Safety Analyses)是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在人群、试验设计、剂量、用药周期、不良事件检查方法相同情况下采用。
可以采用合并安全性分析的临床试验包括:
? 对照研究。合并是大多数常见不良事件信息的最佳来源,并且能区别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与自发事件。
? 所有研究。合并有利于罕见不良事件的评价。
? 特定的用药途径、或用药方案、或特定的伴随用药的所有研究。
? 通过自愿问卷调查或直接提问得出不良事件的临床试验。
? 地区相同的临床试验。
上述情况中前两种情况最为常用。
在一些情况下,使用合并安全性分析并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不同临床试验间差别很大,或一些情况非常难以解释,合并有可能掩盖真实的差异。不适宜采用合并安全性分析者,可以采用个别研究分析方法(individual study report)。
1.4.3 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
简述临床试验中实验室检查参数的主要变化,包括血细胞检查、血液生化、尿液分析和其他适宜的数据,重点从下述三个层面进行描述:
? 出现实验室指标异常数值的受试者人数;
? 重要的(包括导致停药)实验室指标异常;
? 实验室指标数值的集中趋势(如组均值或中位值)。
上述情况中对前两者的评价可能更有临床意义。
评价实验室指标时,应注意各实验室检查值的一致性,并对合并情况进行说明。
分析实验室指标变化的意义和可能与研究药物的关系,如分析与用药剂量、药物浓度的关系,继续用药是否转为正常以及是否需要合并用药;分析实验室指标异常与上述不良事件相关因素的关系。
1.4.4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发现
提供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影像检查结果等的总结,其分析方法同实验室指标分析方法。
1.4.5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1.4.5.1 内在因素
总结内在因素与个体化治疗或病人管理有关的安全性数据。用儿童作为受试人群时,应分析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1.4.5.2 外在因素
总结外在因素与个体化治疗或病人管理有关的安全性数据。
1.4.5.3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与药物,或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在临床药理学部分总结。但是与安全性相关部分应在此总结。
1.4.5.4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总结所有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安全性信息。
1.4.5.5 药物过量
总结并讨论与药物过量相关的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发现、治疗措施、解毒剂等。如有可能,应提供解毒剂和透析的疗效信息。
1.4.5.6 药物滥用
总结动物和人体发生依赖可能性的信息。提供易感人群相关信息。
1.4.5.7 停药与反跳
总结与停药和反跳作用相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如病情加重等,应分析是否与停药有关。提供用于评价疗效减退或反跳作用的试验数据与分析结果。
1.4.5.8 对操作控制能力的影响或对认知能力的损害
1.4.6 上市后数据
如果药物已经上市,申请人应提供上市后临床数据的总结。
2、临床试验文献总结
本部分为依据文献资料(国外、国内)撰写,其格式与内容要求同“临床试验总结”部分。
(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撰写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描述和解释研究药物的全部临床试验进展情况;
? 评价临床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包括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
? 简述临床阳性发现;
? 依据相关的临床试验结论,提供获益与风险评估;
? 提供与有效性或安全性有关的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是如何评价和解决的;
? 探索尚未解决的问题,说明其不影响审评的理由,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计划;
? 解释一些重要的或不常见的处方信息。
1、立题分析
目的是提供支持立题假设的依据。
重点分析与讨论下述问题,并提供对研究药物立题的结论性评价。
(1)研究药物药学分类确证;
(2)研究药物拟治疗、预防或诊断的目标适应症;
(3)研究药物的科学背景;
(4)简述临床试验项目(包括进行中或将要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及提交申请的基础)及计划使用的国外临床试验数据;
(5)对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时,注意与现行理论及试验研究进展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做出相应分析。说明是否考虑到法规的要求和注册部门的建议。
2、生物药剂学总体评价
目的是为剂型确定提供依据。由于剂型设计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直接相关,因此,应分析拟上市剂型与生物利用度相关的重要问题,如剂型、剂量、拟上市剂型与临床试验用剂型的异同、食物对用药的影响等,并提供相应的结论。
3、临床药理学总体评价
通过对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体外试验相关数据的分析与评价,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在分析过程中应考虑所有相关的数据,说明其对结论的支持程度。
4、有效性总体评价
提供研究药物目标适应症人群的临床有效性数据分析,说明这些数据对目标适应症和处方信息的支持程度。
有效性评价应该综合考虑下述因素:
(1)受试人群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分级、其他潜在的重要变异、从研究中排除的重要的人群,以及儿童人群或老年人的入选情况。讨论受试人群和上市后拟用人群的区别。
(2)试验设计。包括病人入选情况,给药时间及观察周期,对照组与终点的选择,在使用不常用的临床试验终点时,应慎重。在使用替代研究终点时,应有证据表明所应用的替代终点是适当的。
(3)采用等效性或非劣效性检验来证明有效性的试验,应提供检验界值设置合理的证据。
(4)统计分析方法和任何对结果产生影响而需要解释的问题。
(5)试验结果与文献有明显的差异时,应分析和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6)在所有受试者人群和不同亚群,每个适应症的疗效与剂量、用药方法的关系。
(7)来自其他地区临床数据的支持程度;
(8)长期用药的药物,应考虑长期疗效和耐药产生的情况;
(9)疗效与血药浓度相关的证据;
(10)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11)如果采用替代终点,说明临床获益程度;
(12)如果特殊人群的有效性所依据的临床试验依据不充分,其有效性应该根据总人群的效果外推来判断。
5.安全性总体评价
重要的安全性分析应考虑:
(1)与研究药物的药理学分类相关的不良反应;
(2)特殊的不良反应(如QT间期延长);
(3)与动物毒理和产品质量相关的不良反应信息;
(4)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受试人群特征和药物的暴露程度。由于安全性数据的局限性,以其预测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应做出适当的评价;
(5)常见的不良反应,仅对高发不良反应进行简要讨论。严重不良反应、重要不良反应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异常,应对其发生的绝对人数和发生率进行分析与评价;
(6)试验结果与文献有明显的差异时,应做出相应的解释;
(7)分析受试者亚群中(人口学因素、体重、合并症、合并用药、遗传基因多态性等)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
(8)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用药间隔、用药周期及给药方法的关系;
(9)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10)预防、减轻或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
(11)过量反应、反跳现象、药物依赖性、滥用情况;
(12)上市后世界范围内临床应用的情况;任何已经证实的新的,或不同的安全性问题;管理部门对安全性问题的反应;
(13)其他地区的试验数据对本试验的支持程度。
6、获益与风险评估
将前述的生物药剂学、临床药理学、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综合,进行研究药物总体的获益与风险评估。在分析时关注如下问题:
(1)每个目标适应症的有效性。
(2)明显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所能采取的防范措施。
(3)量效关系,剂量与毒性的关系,适宜的剂量范围,以及用药方法。
(4)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种族、器官功能状态、疾病的严重程度,遗传多态性)的安全有效性。
(5)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安全性数据。
(6)任何已知和潜在的食物-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因素,并提供研究药物的推荐用法。
(7)对操作控制能力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1、种族因素(Ethnic Factors):是指与种族或按相同的特征和生活习惯群聚的大量人群相关的因素。
2、内在因素(Intrinsic Factors):是有助于限定和确证某一亚群的因素,它可能对临床数据能否从一个地区外推到另一地区产生影响。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多态性、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瘦体重(又名去脂体重)、器官功能不全。
3、外在因素(Extrinsic Factors):是指与居住的环境、文化和行为特征有关的因素。包括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如医疗现状)、饮食、吸烟、嗜酒、污染情况、光照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用药的依从性,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地区进行临床试验的可信度以及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的实际情况。
4、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指在任何剂量时发生的非预期的以下临床事件:死亡;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或延长目前的住院治疗时间;导致持续的或显著的功能丧失,或导致先天性畸形或出生缺陷。
5、重要不良事件(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加用其他重要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四、参考文献
1、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Efficacy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 技术指导原则 ——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第二稿草稿 二 OO 五年三月 目 录
一、概述 …………………………………………………………………………… 2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 2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 4
四、参考文献 …………………………………………………………………....6
五、起草说明 ……………………………………………………………………..7
六、著者 …………………………………………………………………………..9
一、概述
药学研究是药物研发的先期工作, 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药 学研究工作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研究、制剂的剂型和处方工 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 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 材料或容器的研究等几个部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 7 则是注册申请人对申报品种的整个药学研究工作及结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 价。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指导、规范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提高申报资 料的质量和注册效率。
本指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 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的注册申报。对不同注册分类的药品, 以及在 不同的注册阶段, 注册申请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和取舍。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简要介绍所研制原料药的化学名称、非专利药名或通用名、相关制剂及规 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研究的适应症。
(一制备工艺研究
1、简述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包括工艺选择的依据、起始原料、所用溶剂、关键的工艺步骤、三废处理等 ,明确关键工艺步骤确定的依据、工艺过程的 控制方法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
2、简述制备工艺研究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 和工艺参数等 ,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工艺是否简单、稳定,是否易于工 业化生产,起始原料是否易得,终产品是否易于纯化等。
3、简述在研发过程中主要工艺步骤的改变情况和结果,并对改变前后产 品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 同时提供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批次样品质量的 变化情况(因生产工艺的改变引起的产品质量的变化。
4、简述工艺过程中可能带入到终产品中的杂质,提示质量研究的内容。
5、通过对原料药制备工艺的研究,总结工艺的特点、关键点(关键中间 体的质量或关键的工艺参数等和需注意的问题。
(二结构确证研究
1、简述用于结构确证研究样品的精制方法、纯度及其测定方法。
2、简述原料药的结构和构型特点(骨架结构、构型、晶型、结晶溶剂 /结晶水等 , 选择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析和综合分析(阐 述特征结构的数据 ,验证测试样品的结构。
3、通过对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总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特性和需注 意的问题(转晶、消旋化、失水等。
(三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1、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原料药的一般性要求,结合 产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
2、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选择的依据, 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和结果。
3、简述质量标准起草与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选择及限度 确定的依据。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样品, 以及工业化生产样品关键项 目的实测结果。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
5、简述对照品(标准品的溯源,制备、标化方法及适用范围。(四稳定性研究
1、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 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
2、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 件、包装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 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微粒的聚集、可能的晶型变化、消旋化等。(五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1、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 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3、通过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研究,提示包装材料或容器 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六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 注册申请人对原料药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内容涉及制备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结构特征和可能的 构效关系、一般理化特性和稳定性,以及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过 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性。着重阐述各项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 以及 与非临床研究和 /或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七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首次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参考的质量标准。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简述制剂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研究的适 应症。列出制剂完整的处方。(一剂型和处方工艺研究
1、通过对原料药的理化性质(溶解性、解离常数和稳定性等、生物学性 质(药效学、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等 ,以及临床拟用的适应症进行 分析,阐述剂型和规格选择的合理性。
2、简述处方筛选的过程和结果。
3、简述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工艺研究和验证的内容 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等 ,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工艺是否简单、稳定, 是否易于工业化生产, 是否达到制剂的质量指标等。
4、简述制剂用辅料的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5、若进行了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简述其研究结果。
6、从处方前研究工作、处方的筛选与优化,以及制备工艺研究等方面对 剂型、处方工艺进行综合评价, 总结制剂的处方工艺需注意的问题(如辅料的 选择和用量,制剂工艺中的晶型、粒度、温度、水分、pH 等对稳定性和药效 的影响等。
(二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1、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剂型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产 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
2、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选择的依据, 以及方法的验证内容和结果。
3、简述质量标准起草和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选择及限度 确定的依据。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样品, 以及工业化生产样品关键项
目的实测结果。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三稳定性研究
1、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 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
2、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 件、包装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 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1、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 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3、通过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研究,提示包装材料或容器 选择时需注意的问题。
(五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注册申请人对制剂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内容涉及剂型、处方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以及分析方 法的科学性、可行性, 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性。着重阐述各项 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 /或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六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首次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参考的质量标准。
四、参考文献
1、ICH:Organization of 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M4.2、ICH: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Quality-M4Q Quality overall summary of module2 module 3:Quality.3、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Guideline for the format and content of the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section of an application.4、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Format and content for the CMC section of an annual report.五、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
本指导原则是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在参考美 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国际人用药品 注册 技术要 求协
调 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有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按照药物研发的自身规律,结合我国药物 研发的实际情况, 以及针对药学研究资料综述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的, 其目的是 使注册申请人在整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时有章可循, 重视对研究过程及结果的 分析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药学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和自我评价, 注册申请人从药品研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对申报品种有一个比较客观和 清楚的认识,从而对申报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思路, 促进药物研发水平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药物研发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重点体现药物研发的过程及对结果的分析 和自我评价的理念, 并重视各项药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关联性, 以及与非临床研 究和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三与其它指导原则的关联性
本指导原则是《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的 一个子课题(《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 7 ,与其他 子课题共同组成《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是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 目 8-15内容的提炼和总结, 申报资料项目 8-15的内容是撰写药学研究资料 综述的基础。本指导原则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撰写格式和内容, 药学其它方 面研究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指导原则将陆续完成公布。
(四本指导原则结构与内容的设置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 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参考 ICH 通用技术文件中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考虑我国的 注册申报要求(原料药和制剂分别整理资料 ,将原料药与制剂药学研究资料 综述的格式和内容分二部分撰写, 其文字描述看似有一些重复, 但具体的研究 内容和结果是不同的。
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主要包括: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 证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 或容器、综合分析与评价、参考资料七个部分;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 和内容主要包括:剂型和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 研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综合分析与评价、参考资料六个部分;其中药学研究各个方面的内容和顺序符合药品研发的规律, 且与 《药品注册管 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 8-15的内容相对应。
(五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
本指导原则多处强调要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 目的是强 化注册申请人对所研发药物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通 过对所研发药物的分析和自我评价,注册申请人从评价者的角度,围绕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一核心, 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 会对其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清 楚的认识,并能引发注册申请人的思考,围绕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进行药物 的研发, 注重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从而推动药物 研发水平的提高。
六、著者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综述的格式和要求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
第五篇: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临床试验报告是对药物临床试验过程、结果的总结,是评价拟上市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是药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文件。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向药品注册申请人(简称申请人)或/临床研究者提供合理思路,以便于其能够整理出内容完整、表述明确、结构良好、易于评价的临床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其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对试验实施过程应条理分明地描述;应该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分析方法,以便于能够重现对数据和结果的分析。
本指导原则包括了以下的临床研究:I期临床试验(耐受性试验和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II期/III期临床试验、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试验。关于这几类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请参阅相关的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试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阐述,也适用于其它以注册为目的的临床研究。
本指导原则只对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提出了原则框架,列出了报告中应涵盖的基本点,不可能做到完全细化。鉴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对格式和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一)首篇
首篇是每份临床试验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所有单个的临床试验报告均应包含该部分内容。
首篇中各标题下的内容均应分页单列。首篇内容不必标注“首篇”的字样。
1、封面标题
包括受试药物通用名、研究类型、研究编号、研究开始日期、研究完成日期、主要研究者(签名)、研究单位(盖章)、统计学负责人签名及单位盖章、药品注册申请人(盖章)、注册申请人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告日期、原始资料保存地点。
2、目录
列出整个临床试验报告的内容目录和对应页码。
3、研究摘要(附样表)
对所完成的研究的摘要介绍,应以重要的数据体现结果,而不能仅以文字和P值来叙述。如需要,应附有完成的各期临床试验一览表。
4、伦理学相关资料
须申明完成的临床试验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的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须申明本临床试验方案及其修订申请均经伦理委员会(IEC或IRB)审核批准,须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件,须提供向受试者介绍的研究信息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样本。
5、试验研究人员
列出临床试验主要研究人员的姓名、单位、在研究中的职责及其简历(列于附件中),主要研究人员包括主要研究者及各中心主要参加人员、统计学分析的负责人、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人。
6、缩略语
临床试验报告中所用的缩略语的全称。
(二)正文内容和报告格式
1、基本内容
本部分内容为各类临床试验报告的格式中所包含的主要项目的原则性说明。1.1 引言
介绍受试药物研发的背景、依据及合理性,所针对的目标适应症人群,目前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说明本研究实施的合法依据及申请人和临床研究单位间的合作情况。1.2 试验目的
本临床试验所要达到的目的。1.3 试验管理
对试验的管理结构和实施GCP的情况进行描述。
管理结构包括主要研究者、主要参加人员、指导委员会、管理/监查/评价人员、临床试验机构、统计分析人员、中心实验室设施、合同研究组织(C.R.O.)及配送管理等。
实施GCP的情况指试验参加人员的培训、监查/稽查情况、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统计/数据管理情况以及研究中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等。1.4 试验设计
1.4.1 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试验的总体设计(如平行设计、交叉设计等)和方案的描述应清晰、简洁,必要时采用图表等直观的方式,试验进行时方案修改的情况和任何方案以外的信息来源也应详细叙述。包括下列方面:治疗方法(药物、剂量和具体用法)、受试研究对象及样本量、设盲方法和程度(非盲、单盲、双盲等)、对照类型、研究设计(平行、交叉)、分组方法(随机、分层等)、试验各阶段的顺序和持续时间(包括随机化前和治疗后、撤药期和单盲、双盲治疗期,应指明患者随机分组的时间,尽量采用流程图的方式以直观表示时间安排情况)、数据稽查及安全性问题或特殊情况的处理预案、期中分析情况。1.4.2 试验设计及对照组选择的考虑
应阐明所设对照的确定依据及合理性。
对试验设计中涉及的药物的清洗期、给药间隔时间的合理性的考虑应进行说明。如果未采用随机化分组,则应详细解释和说明用以有效克服系统选择性偏倚的其他技术措施。
如果研究中不设对照组,应说明原因。1.4.3 研究对象的选择
确定合理可行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入选标准,说明适应症范围及确定依据,选择公认的诊断标准,注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病史特征、体格检查的评分值、各项实验室检验的结果、既往治疗情况、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种族等。必要时进行合理的论证。
从安全性和试验管理便利性考虑的排除标准应进行说明,并注意排除标准对整个研究的通用性及安全有效评价方面的影响。
事先确定的剔除标准应从治疗或评价的角度考虑,并说明理由。对剔除的受试者的随访观察措施及随访时间也应进行描述。1.4.4 试验过程
详细描述试验用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过程及其相关事宜。
列出试验用药的名称、剂型、规格、来源、批号(如采用多个批号,对各受试者采用的药物批号应登记)、效期及保存条件,对特殊情况的对照药品应进行说明和评价。对试验用药的用法用量(包括剂量及其确定依据、给药途径、方式和给药时间安排)应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和操作,说明随机号码的生成方法,应在附件中提供随机表(多中心的研究应按各中心分别列出)。
描述盲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何标注瓶签、编盲过程、设置应急信件,双模拟技术等)、紧急破盲的条件、数据稽查或期中分析时如何确保盲法的继续、无法设盲或可以不设盲的合理理由并说明如何控制偏倚。
描述除试验药品外的其他药品的使用、禁用、记录情况及其规定和步骤,并评价其对受试药物的结果观察的影响,阐明如何区分和判断其与受试药物对观察指标的不同效应。描述保证受试者良好依从性的措施(如药品计数、日记卡、血/尿等体液标本药物浓度测定、医学事件监测等)。1.4.5 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
包括具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实验室检查项目、测定时间安排、检测方法、负责人员、流程图、注意事项、各种指标的定义及其检测结果(如心电图、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说明不良事件数据的获得方法,实验室检查发现的不良事件的判断标准及其处理等。
如采用的有效性或安全性指标是非常规、非标准的特殊指标,应当对其准确性、可靠性和相关性进行说明。
判断疗效的主要终点指标应清晰阐述,并提供相应的确定依据(如出版物、研究指导原则等)。如使用替代指标,应提供相应依据。
测定药物浓度时,详细说明生物样本的采样时间和服药时间之间的相隔时间,服药及采取标本时,饮食、合并用药、吸烟、饮酒和喝咖啡等的可能影响。
样本处理和测量方法应进行方法学确证,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
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临床试验报告是对药物临床试验过程、结果的总结,是评价拟上市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是药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文件。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向药品注册申请人(简称申请人)或/临床研究者提供合理思路,以便于其能够整理出内容完整、表述明确、结构良好、易于评价的临床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其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对试验实施过程应条理分明地描述;应该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分析方法,以便于能够重现对数据和结果的分析。
本指导原则包括了以下的临床研究:I期临床试验(耐受性试验和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II期/III期临床试验、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试验。关于这几类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请参阅相关的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试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阐述,也适用于其它以注册为目的的临床研究。
本指导原则只对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提出了原则框架,列出了报告中应涵盖的基本点,不可能做到完全细化。鉴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对格式和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一)首篇
首篇是每份临床试验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所有单个的临床试验报告均应包含该部分内容。
首篇中各标题下的内容均应分页单列。首篇内容不必标注“首篇”的字样。
1、封面标题
包括受试药物通用名、研究类型、研究编号、研究开始日期、研究完成日期、主要研究者(签名)、研究单位(盖章)、统计学负责人签名及单位盖章、药品注册申请人(盖章)、注册申请人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告日期、原始资料保存地点。
2、目录
列出整个临床试验报告的内容目录和对应页码。
3、研究摘要(附样表)
对所完成的研究的摘要介绍,应以重要的数据体现结果,而不能仅以文字和P值来叙述。如需要,应附有完成的各期临床试验一览表。
4、伦理学相关资料
须申明完成的临床试验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的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须申明本临床试验方案及其修订申请均经伦理委员会(IEC或IRB)审核批准,须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件,须提供向受试者介绍的研究信息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样本。
5、试验研究人员
列出临床试验主要研究人员的姓名、单位、在研究中的职责及其简历(列于附件中),主要研究人员包括主要研究者及各中心主要参加人员、统计学分析的负责人、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人。
6、缩略语
临床试验报告中所用的缩略语的全称。
(二)正文内容和报告格式
1、基本内容
本部分内容为各类临床试验报告的格式中所包含的主要项目的原则性说明。1.1 引言
介绍受试药物研发的背景、依据及合理性,所针对的目标适应症人群,目前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说明本研究实施的合法依据及申请人和临床研究单位间的合作情况。1.2 试验目的
本临床试验所要达到的目的。1.3 试验管理
对试验的管理结构和实施GCP的情况进行描述。
管理结构包括主要研究者、主要参加人员、指导委员会、管理/监查/评价人员、临床试验机构、统计分析人员、中心实验室设施、合同研究组织(C.R.O.)及配送管理等。
实施GCP的情况指试验参加人员的培训、监查/稽查情况、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统计/数据管理情况以及研究中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等。1.4 试验设计
1.4.1 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试验的总体设计(如平行设计、交叉设计等)和方案的描述应清晰、简洁,必要时采用图表等直观的方式,试验进行时方案修改的情况和任何方案以外的信息来源也应详细叙述。包括下列方面:治疗方法(药物、剂量和具体用法)、受试研究对象及样本量、设盲方法和程度(非盲、单盲、双盲等)、对照类型、研究设计(平行、交叉)、分组方法(随机、分层等)、试验各阶段的顺序和持续时间(包括随机化前和治疗后、撤药期和单盲、双盲治疗期,应指明患者随机分组的时间,尽量采用流程图的方式以直观表示时间安排情况)、数据稽查及安全性问题或特殊情况的处理预案、期中分析情况。1.4.2 试验设计及对照组选择的考虑
应阐明所设对照的确定依据及合理性。
对试验设计中涉及的药物的清洗期、给药间隔时间的合理性的考虑应进行说明。如果未采用随机化分组,则应详细解释和说明用以有效克服系统选择性偏倚的其他技术措施。
如果研究中不设对照组,应说明原因。1.4.3 研究对象的选择
确定合理可行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入选标准,说明适应症范围及确定依据,选择公认的诊断标准,注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病史特征、体格检查的评分值、各项实验室检验的结果、既往治疗情况、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种族等。必要时进行合理的论证。
从安全性和试验管理便利性考虑的排除标准应进行说明,并注意排除标准对整个研究的通用性及安全有效评价方面的影响。
事先确定的剔除标准应从治疗或评价的角度考虑,并说明理由。对剔除的受试者的随访观察措施及随访时间也应进行描述。1.4.4 试验过程
详细描述试验用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过程及其相关事宜。列出试验用药的名称、剂型、规格、来源、批号(如采用多个批号,对各受试者采用的药物批号应登记)、效期及保存条件,对特殊情况的对照药品应进行说明和评价。对试验用药的用法用量(包括剂量及其确定依据、给药途径、方式和给药时间安排)应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和操作,说明随机号码的生成方法,应在附件中提供随机表(多中心的研究应按各中心分别列出)。
描述盲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何标注瓶签、编盲过程、设置应急信件,双模拟技术等)、紧急破盲的条件、数据稽查或期中分析时如何确保盲法的继续、无法设盲或可以不设盲的合理理由并说明如何控制偏倚。
描述除试验药品外的其他药品的使用、禁用、记录情况及其规定和步骤,并评价其对受试药物的结果观察的影响,阐明如何区分和判断其与受试药物对观察指标的不同效应。描述保证受试者良好依从性的措施(如药品计数、日记卡、血/尿等体液标本药物浓度测定、医学事件监测等)。1.4.5 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
包括具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实验室检查项目、测定时间安排、检测方法、负责人员、流程图、注意事项、各种指标的定义及其检测结果(如心电图、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说明不良事件数据的获得方法,实验室检查发现的不良事件的判断标准及其处理等。
如采用的有效性或安全性指标是非常规、非标准的特殊指标,应当对其准确性、可靠性和相关性进行说明。
判断疗效的主要终点指标应清晰阐述,并提供相应的确定依据(如出版物、研究指导原则等)。如使用替代指标,应提供相应依据。
测定药物浓度时,详细说明生物样本的采样时间和服药时间之间的相隔时间,服药及采取标本时,饮食、合并用药、吸烟、饮酒和喝咖啡等的可能影响。
样本处理和测量方法应进行方法学确证,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1.5.3.3 与安全性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
对每项实验室检查值及生命体征、体格检查指标进行描述,对试验过程中每一时间点(如每次访视时)的每个指标也应描述。提供相应的分析统计表,包括实验室检查出现异常或异常值达到一定程度的受试者人数。
根据专业判断,在排除无临床意义的与安全性无关的异常外,对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应逐例加以分析说明,对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及与受试药物的关系(如与药物剂量、浓度的关系、与合并用药的关系等)进行讨论。1.5.3.4 安全性小结
对受试药的总体安全性进行小结,重点关注导致给药剂量调整的或需给予其他治疗的或导致停药的或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阐述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对受试药临床广泛应用时的可能意义。1.5.4 讨论和结论
对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并权衡受试药的利益和风险。不要简单地重复结果,也不要引出新的结果。结论应清晰明确,对其意义和可能的问题应结合文献加以评述,阐明对个体患者或针对人群治疗时所获的利益和需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意义。1.5.5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列于附件中,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对整个临床试验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的简单描述。包括:临床试验的目的和研究设计、随机化、盲法及盲态审核过程、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的定义、统计分析集的规定、以及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对缺失值和离群值的处理等内容。
2)对统计模型进行准确而完整地描述。包括选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注明统计软件全名及版本)、统计描述的内容、对检验水准的规定,以及进行假设检验和建立可信区间的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及其理由。如果统计分析过程中进行了数据变换,应同时提供数据变换的理由和依据。3)各组病例入选时的基线特征描述及统计检验结果。
4)疗效/效应的分析包括各组病例的各类观察指标(主要指标、次要指标等)的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结果。应给出每个观察时间点的统计描述结果。列出假设检验中的检验统计量、P值。例如,两个样本的t检验的结果中应包括每个样本的例数、均值和标准差、最小和最大值、两样本比较的t值和P值;用方差分析进行主要指标有效性分析时,应考虑治疗、中心和分析指标基线值的影响,进行协方差分析;对于交叉设计资料的分析,应包括治疗顺序资料、治疗顺序中的患者数、每个阶段开始时的基线值、洗脱期及洗脱期长度、每个阶段中的脱落情况,以及用于分析治疗、阶段、治疗与阶段的交互作用方差分析表。
5)各组病例安全性评价,主要以统计描述为主,包括用药/暴露情况(用药持续时间、剂量、药物浓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的具体描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在试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发生异常改变及其与试验用药品的关系。
6)多中心研究时,内容应包括各中心受试者的入选情况,试验方案的偏离、人口学等基线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的统计描述,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情况及处理和描述性分析。
以上结果应尽可能采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统计分析结论应用精确的统计学术语予以阐述。所有统计计算程序应以文件形式保存以便核查。1.5.6 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各中心的小结
多中心研究的各中心应提供小结表(见附件的样表)。各中心小结表一般由该中心的主要研究者填写,须有该单位的盖章及填写人的签名。内容应包括该中心受试者的入选情况、试验过程管理情况、发生的严重和重要不良事件的情况及处理等,各中心主要研究者对所参加的临床试验的真实性的承诺等。1.6 参考文献
以温哥华格式(Vancouver style)列出研究报告的有关参考文献,其主要文献的复印件列于附件中。
2、I期临床试验
2.1 耐受性试验的报告格式 1)首篇 2)引言 3)试验目的 4)试验管理
5)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6)对试验设计的考虑
7)受试者选择(入选标准、年龄、性别、民族、体重、体格检查、排除标准、例数)8)受试药物(名称、剂型、来源、批号、规格、有效期、保存条件)9)给药途径(包括给药途径的确定依据)
10)剂量设置(初试剂量、最大试验剂量、剂量分组)及确定依据 11)试验过程/试验步骤
12)观察指标(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观察表 13)数据质量保证 14)统计处理方案 15)试验进行中的修改
16)试验结果及分析(受试者一般状况及分析,各剂量组间可比性分析、各项观察指标的结果、数据处理与分析、发生的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分析)17)结论
18)有关试验中特别情况的说明 19)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0)附件(1、2、3、4、5、7、9、11、12、14)
2.2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报告格式 1)首篇 2)引言 3)试验目的 4)试验管理
5)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6)对试验设计的考虑
7)受试者选择(入选标准、年龄、性别、民族、体重、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标准、例数)8)受试药物(名称、剂型、来源、批号、规格、有效期、保存条件)9)给药途径及确定依据 10)剂量设置及确定依据
11)生物样本采集(样本名称、采集时间、处置方法)及试验过程 12)生物样本的药物测定
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及选择依据(仪器设备、分析条件、所用对照品如被测药物、代谢物、内标物的纯度)及确证(最低定量限、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标准曲线等)
样本稳定性考察及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保证 13)统计处理方案 14)试验进行中的修改
15)研究结果数据(20%受试者的样品色谱图及随行质控样品色谱图、各种生物样本实测数据、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及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
16)发生的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分析(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17)结果分析与评价(应包括不良反应观察)18)结论
19)有关试验中特别情况的说明 20)主要参考文献
21)附件(1、2、3、4、5、7、9、10、11、12、14)
3、II/III期临床试验的报告格式 1)首篇 2)引言 3)试验目的 4)试验管理
5)试验设计及试验过程
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对试验设计及对照组选择的考虑
适应症范围及确定依据
受试者选择(诊断标准及确定依据、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样本量及确定依据)
分组方法
试验药物(包括受试药、对照药的名称、剂型、来源、批号、规格、有效期、保存条件)
给药方案及确定依据(包括剂量及其确定依据、给药途径、方式和给药时间安排等)
试验步骤(包括访视计划)
观察指标与观察时间(包括主要和次要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
数据质量保证
统计处理方案
试验进行中的修改和期中分析 6)试验结果
受试者分配、脱落及剔除情况描述
试验方案的偏离
受试者人口学、基线情况及可比性分析
依从性分析
合并用药结果及分析
疗效分析(主要疗效和次要结果及分析、疗效评定)和疗效小结
安全性分析(用药程度分析、全部不良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严重和重要不良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与安全性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和体格检查结果分析)和安全性小结 7)试验的讨论和结论 8)有关试验中特别情况的说明 9)临床参加单位的各中心的小结 10)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1)附件(1、2、3、4、5、6、7、8、9、11、12、13、14)
4、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报告格式 1)首篇 2)引言 3)试验目的 4)试验管理
5)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6)对试验设计及参比药选择的考虑
7)受试者选择(入选标准、年龄、性别、体重、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标准、例数)8)试验药物(包括受试药和参比药的名称、剂型、来源、批号、规格、有效期、保存条件)9)给药途径及确定依据 10)剂量及确定依据
11)生物样本采集(样本名称、采集时间、处置方法)及试验过程 12)生物样本的药物测定
测定方法(仪器、试剂)及确证(最低定量限、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标准曲线等)样本稳定性考察
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 13)数据质量保证
14)试验进行中的修改和分析 15)研究结果数据
20%受试者的样品色谱图及随行质控样品色谱图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个体与平均)
实测数据、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和结果
药代动力学参数 16)生物等效性评价
17)发生的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分析(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18)有关试验中特别情况的说明 19)主要参考文献
21)附件(1、2、3、4、5、6、7、8、9、10、11、12、14)
(三)附件
1、伦理委员会批准件
2、向受试者介绍的研究信息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样本
3、临床研究单位情况及资格,主要研究人员的姓名、单位、资格、在研究中的职责及其简历
4、临床试验研究方案、方案的修改内容及伦理委员会对修改内容的批准件
5、病例报告表(CRF)样本
6、总随机表
7、试验用药物检验报告书及试制记录(包括安慰剂)
8、阳性对照药的说明书,受试药(如为已上市药品)的说明书
9、试验药物包括多个批号时,每个受试者使用的药物批号登记表 10、20%受试者样品测试的色谱图复印件,包括相应分析批的标准曲线和QC样品的色谱图复印件、受试者个体的药—时曲线
11、严重不良事件及主要研究者认为需要报告的重要不良事件的病例报告
12、统计分析报告
13、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各中心小结表
14、临床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的复印件
(四)样表
1、研究报告封面标题样本 研究名称: 研究编号: 受试药物通用名:
药品注册申请人:(盖章)研究开始日期 : 研究完成日期: 主要研究者:(签名)研究负责单位:(盖章)
申请人的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e-mail、通信地址): 报告日期: 原始资料保存地点:
2、研究报告摘要样表 药品注册申请人 研究药物名称 研究名称: 研究人员:
该研究的发表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研究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受试者数(计划的和分析的): 入选及剔除标准:
受试药物的规格、批号、用法用量: 对照药物的规格、批号、用法用量: 评价标准
疗效指标(主要和次要的): 安全性指标: 判断标准: 统计方法: 结果和结论 有效性结果: 安全性结果: 结论: 报告日期:
3、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各中心小结样表 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各中心小结表 临床试验题目 临床试验批件号 批准日期 药品注册申请人
临床试验机构及专业名称 本中心试验负责人姓名 职务/职称 参加试验人员(可提供附表)
提供姓名、职称、所在科室、研究中分工等信息 伦理委员会名称 伦理委员会批准日期 第一个受试者 入组日期 最后一个受试者 结束随访日期
试验计划入组受试者数 筛选人数
入组(随机化)人数 完成试验人数 未完成试验人数 受试者入选情况一览表(可提供附表)
需提供所有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受试者编号(或姓名缩写)、知情同意日期、筛选失败原因、入组日期、药物编号、未完成试验者的中止原因与日期。主要数据的来源情况
说明与临床疗效、安全性相关的主要指标的设定依据。说明采集数据的仪器、检测方法、实验室和正常值范围。试验期间盲态保持情况 试验盲态:□双盲 □单盲 □非盲
如果是双盲试验,有无紧急揭盲?□无 □有 如有,提供紧急揭盲受试者详细情况 严重和重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严重不良事件:□无 □有 重要不良事件:□无 □有
如有,提供发生严重和重要不良事件受试者情况及与试验药物的关系判断。临床试验监查情况
委派临床试验监查员单位:□申请人 □CRO 监查次数: 监查质量评价: 主要研究者的评论
本中心主要研究者对本项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试验情况作出评论,并对试验结果的真实性作出声明。本中心主要研究者签名: 日期: 本中心临床试验机构 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盖章: 日期:
备注:临床试验题目应明确临床试验的分期和项目。
三、名词解释
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 To Treat Principle):以想要治疗病人(即计划好的治疗进程)为基础进行评价的处理策略,而不是基于实际给予的治疗。这一原则认为,治疗方案的效果最好是基于治疗病人的意向而不是实际给予病人的处理来判断。其结果是随机到每一个处理组的病人即应作为该组的成员被随访、评价和分析,无论他们是否依从计划的处理过程。
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尽可能按意向性治疗原则的理想的病例集,由所有随机化的受试者中排除了最少和不合理的病例而得到。
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又称有效病例、有效样本、可评价病例样本。由充分依从于试验方案以保证这些数据会按所基于的科学模型而表现治疗效果的病例子集所产生的数据集。依从性包括以下一些考虑,如接受治疗,主要指标可以测定以及没有对试验方案大的违反等。
安全性分析集:安全性与耐受性评价时,用于汇总的受试者集称为安全性数据集。安全性数据集应包括所有随机化后至少接受一次治疗的受试者。
替代指标(Surrogate variable): 是指在直接测定临床效果不可能或不实际时,用于间接反映临床效果的观察指标。
重要不良事件(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严重不良事件(Severe Adverse Event):指在任何剂量时发生的不可预见的以下临床事件:死亡;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或延长目前的住院治疗时间;导致持续的或显著的功能丧失,或导致先天性畸形或出生缺陷。
四、参考文献
1.FDA:Guideline for the Format and Content of the Clinical and Statistical Sections of an Application(1988年7月)
2.ICH-E3:“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Clinical Study Reports”(1995年)3.欧盟EMEA:“Day 70 Critical Assessment Report”(2002年3月)4.SFDA:形式审查要点(2003年)
五、著者
《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