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4:1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

第一篇: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

XX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1年,XX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试点区域。为切实抓好区域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对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促进我县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经济工作的结合,提高企事业单位应用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群和产业群为主攻目标,全面提高我县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能力,为我县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投资贸易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二、试点目标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知识产权管理

工作体系建设有明显进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体系是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保障。我县是全省首批试点区域,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配置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建立适应创新体系建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网络,形成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二)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后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引导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专利法规定的“一奖两酬”和其他政策。

(三)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量、拥有量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试点,区域内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显著增强。试点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普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贸易、成果转化、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较好的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五)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较大改善。企事业单位领导、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知识产权

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水平和力度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及时有效地得到制止和查处,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良好的区域知识产权法制环境有力的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试点内容

(一)加强机构与制度建设。

根据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建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和协调全县的知识产权工作。每年安排1-2万元用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网络,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经济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二)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

各单位在科技计划的制定、项目申报、评审、项目下达、合同签订、中间检查和组织验收等阶段,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质量和科研目标的准确性,优先扶持我县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的实施,促进其产业化。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成果管理体系,提升科技成果的法律内涵和市场外延。

(三)建立扶持与奖励机制

扶持专利的申请,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对我县专利申请进

行资金资助。对成果完成人、职务专利权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同时鼓励将科技成果和专有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加强行政监督检查,依法保护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

(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

按照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型的原则,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对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培训,并将知识产权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利用各种传媒,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五)推行知识产权工作“四落实”

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做到机构、人员、制度和经费四落实。提高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科研人员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着力帮助企业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选择正确的创新目标和重点方向,应用知识产权手段培育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群。

(六)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充分利用有关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网络等渠道,促进专利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实现产业化。

(七)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以我县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企业营销战略结合,开展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与应用,努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竟争能力。

(八)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和健全我县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和政府、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充实力量、加强培训,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手段,重点抓好生产、流通、进出口等领域的侵权和假冒的查处力度。

四、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

为使我县的知识产权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县科技局,负责试点的日常工作,梁武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XX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宝平XX政府县长

副组长:任建斌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马晓全XX纪检委书记

陈平XX政府副县长

成员:郝秀菊宝鸡市科技局副局长

杨恩亮省知识产权局协调处处长

马天顺宝鸡市专利管理处处长

梁武全XX科技局局长

XX经贸局局长

XX乡企局局长

XX技术监督局局长

五、保障措施

(一)实行例会制度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联席会议,检查、指导、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由XX人民政府根据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成员检查情况,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优惠政策

对试点区域内的单位及个人在申请专利方面,省知识产权局将从全省专利申请基金中给予经费支持。

第二篇:知识产权实施方案1

JZ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药品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 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 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药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焦作实际,制定《 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药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全市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药品专项行动。

一、工作目标

以打击利用互联网宣传销售假劣药品为重点,结合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的工作任务。

(一)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深入开展打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及通过寄递等渠道销售假药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利用互联网发 1

布虚假药品信息、非法销售药品的行为。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制售假劣药品的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增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别假药的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劣药品的社会氛围;巩固食品药品监管和公安等部门打假工作的长效协作机制,提升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净化药品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网上发布药品信息和交易行为动态监测。市局流通科和各县(市)局要定期对互联网上发布的药品信息进行监测,特别要加强对搜索引擎的监测,把辖区内互联网、广播、电视及报刊发布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肾病、风湿、痛风、性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信息以及销售未经审批药品,特别是虚假宣传其具有预防、治疗疾病等功能主治的其他产品的行为的行为,作为监测的重点。同时,要加强非药品冒充药品以及对投诉举报反映的网上发布虚假药品信息行为的追踪监测。

(二)依法查处网上非法发布虚假药品信息和销售药品的行为。对监测发现辖区内有关单位未经审批发布药品信息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对拒不整改或情节严重的,市局流通科和各县(市)局要书面通报通信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关闭。发现违法

销售药品的,依法立案查处。对违法网站服务器设在境外的,报市局稽查大队,由市局稽查大队统一上报省局。对发布违规药品信息、违规销售药品的辖区内生产经营企业要责令其改正,并列入“黑名单”,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对违法发布虚假信息情节严重的涉案产品可采取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

(三)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对大案要案做到调查清楚,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市局稽查大队、各县(市)局要和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继续加大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要针对在主流互联网搜索引擎中接入的提供假药信息、销售假药的行为开展专项打击,确保集中治理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查办案件时要及时固定有关违法犯罪活动的证据,并按照对涉及刑事犯罪案件处理的有关工作要求,及时移送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四)认真开展药品生产经营秩序的整治工作,有关单位要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分工。一是要对辖区内药品委托生产活动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凡是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委托”的药品生产行为,要及时移交稽查大队依法按生产销售假药查处;二是对涉药单位的药品包装、标签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国家局关于药品包装、标签规定的行为,责令

纠正并依法查处。对假冒名优品牌药品等侵犯商标权等行为的,及时移送商标管理机关处理;三是要认真结合“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凡是对未经批准注册的假冒药品的产品,依法按照生产销售假药坚决查处,以此进一步推动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四是食品科要认真开展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督检查,重点对非法添加药物等行为进行查处;五是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秩序。

(五)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一是在市局网站公布举报电话;二是要充分利用市局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用药常识,引导公众从合法渠道获得药品,维护自身健康权益。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市局办公室提供信息,由办公室负责发布互联网药品信息与购药警示公告,对违法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药的网站进行曝光,提醒消费者正确进行网上购药,以防受骗上当。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集中治理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非法销售药品的行为,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县(市)局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定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抓好组织实施。要

建立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各有关单位每月月底前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效果以及案件查处情况上报市局稽查大队,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二)广泛发动,深入排查,找准突出问题。各县(市)局、市局各有关科室(队)要在专项行动中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公布举报电话,宣传举报奖励制度,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举报投诉。

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加强举报投诉的受理工作,对举报投诉情况进行梳理,对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查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对大案要案做到调查清楚,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三)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打击合力。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进一步巩固联合打假协作机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震慑违法活动。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配合,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信息,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对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声势。

(五)加强督导,确保专项行动效果。市局每两个月将对各县(市)局的专项行动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四、时间安排

这次专项行动自2010年11月起至2011年3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1月16日至25日)。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专项行动部署情况于11月30日前报市局稽查大队。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5日至2011年2月底)。该阶段分两步进行。一是企业自查(2010年11月25日至2010年11月30日),上报自查报告;二是各单位按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行动(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2月底),对辖区内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案件依法严厉查处。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3月)。各单位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并于2010年2月28日前将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专项行动情况汇总上报市局稽查大队,市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各县(市)专项行动进行检查验收。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全面提高我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 ,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探索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二、试点选题: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

三、工作内容(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规范推进校园网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接入光纤,所有小学接入宽带,边远教学点能够接收远程教学资源,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校园网达标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络布设到班级、备课组.校园网应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2、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在现有市直和镇区学校实现 “班班通”的基础上,推进“班班通”向乡镇以下学校延伸.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同时通过对闲置设备的调配,使农村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有计划加强教师计算机配备,满足教师备课、研修需要.实现备课、上课、学习一机多用.3、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我市小学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建设校本资源库.利用薄改资源库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市直及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从2013年起,形成常态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三)网络学习人人通

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推动城乡对口支援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网络工作室.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30%以上,2014年底达到50%以上.2、普及学生网络学习模式.倡导各学校利用天开班级空间、博客等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空间、个人空间,开展书香班级、学生博客评比,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开设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四)教育信息中心建设

1、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做好麻城教育政务网、教育信息网、教育科研网三个子网建设,建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三网和两平台建设,为全市广大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实现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教研工作网络化目标,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服务平台.2、以薄改资源库为依托,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麻城本地特色、支持教学改革、服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应以“外置”与“自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既要依靠国家要建设的基础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麻城资源库中心要积极与之对接,也要我市自行收集、制作的各学科优质备课、课例、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资源,从而形成资源应用模式和自增长机制.(五)加强农村师资培训,缩小城乡差异.1.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2.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电教机构和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实.市直学校和乡镇中小学应成立电教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副主任.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应至少配备专职电教维护人员1人,12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学校应根据需要选聘若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教师,作为电教中心或电教组兼职人员,负责应用研究指导和资源建设任务.持续开展电教专业人员能力培训,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建立全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推广交互课堂、网络研修、资源应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长效机制.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四、进度安排

1、①2013年1月,召开教育信息化座谈会,讨论试点方案,确定各学校资源建设学科、年级;②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培训;③对学校宽带接入进行调查.2、①2013年2月,开展全市薄改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使用培训;②各乡镇开展班班通应用培训;③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3年春季用),汇总后上传至薄改资源库平台及发至各学校

3、①2013年3月-5月,确定学校宽带接入提供商,到各中心小学、完小、高小安装宽带;②各乡镇完小、高小完成各教室网络布线,为班班通做准备;③ 各乡镇开展薄改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使用培训;④各有关学校进行适合我市学科资源库建设;⑤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⑥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各学校开展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4、2013年6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5、①2013年7月,签订各乡镇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合同;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3年秋季用),更新至薄改资源库.6、①2013年8月-11月,完成部分各乡镇中心小学、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建设任务;②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③各乡镇小学开展班班通应用培训、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培训.7、①2013年12月,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评比竞赛;②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30%以上;理工、师范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20%③市教育局对各单位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比.8、2014年1月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4年春季用)更新薄改资源库.9、①2014年2月,三中、五中、实验高中完成班班通建设任务.10、①2014年3月-5月,完成部分各乡镇中心小学、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建设任务;②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培训;③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开展我市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比活动.11、2014年6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12、①2014年7月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②开展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台使用培训

13、①2014年8月-9月,完成麻城教育政务网、麻城教育信息网、麻城教科研网升级改版任务.②启动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台使用

14、①2014年10月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15、2014年11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竞赛、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评比

16、①2014年12月,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评比竞赛;②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4年底达到50%以上,各学校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研修;理工、师范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实名注册2014年底达到40%;③对我市试点工作进行小结.五、具体措施:(一)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印发《麻城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确保试点工作落实到位.(二)加强调查分析,确保试验实效.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我市城乡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现状,积极探索促进我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注意实验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三)建立稳定、规范、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乡镇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薄改计划项目资金及市级政府财政资金配套.二是落实鄂财政发[2007]157号文件精神,在公用经费项目下设信息技术服务费科目,单独预算,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及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三是是引入多方合作的建设模式,拓宽教育信息化经费筹措渠道和项目建设空间.四是是积极争取在外麻城籍成功人士企业家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资助.(四)建立实验基地,发挥辐射功能.依托我市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立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的实验基地,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实验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并进一步发挥实验基地的示范辐射功能.(五)健全帮扶制度,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开展“百校联百校”、“启明星计划”、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探索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帮扶制度,定期组织市级的网络交流与研讨活动,推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日常交流,特别是对口帮扶校之间的经常性交流,促进交流与合作,带动整体发展.(六)建立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培训.制订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三年规划,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层、分步”的原则,采用市、校两级联动的培训模式,通过网上培训、集中培训、混合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农村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六、条件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1.麻城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试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教育信息化全市综合试点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李景浩(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组长:张云飞(市教育局局长)成员:由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广电局、楚天视讯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供电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组成.2.麻城市教育局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书》,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局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局财务科负责协调市财政局对试点工作经费实施保障;局教育督导室负责对试点工作的检查督导;教科院负责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推广应用和工作指导;局教师管理科负责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层推进;其他处室根据自身的职能,分别负责相关的试点工作.3.装备站(电教馆)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教科院、电教馆、教师管理科分别从网络教学应用、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教育科研指导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技术和业务指导.4.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负责根据《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推进或选择试点学校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单位的试点工作.5.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定具体工作部门和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各项组织实施工作.(二)落实经费.积极争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麻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落实专项经费,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给予优先支持和奖补措施.各乡镇中心学校要主动争取专项投入,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并不断提高投入比例.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适度加大软件资源和培训投入.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做好设备添置和更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三)建立制度.市教育局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以制度推进试点工作.各实施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四)监督检查.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的检查督促,并把其作为对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未开展工作或工作不扎实和单位予以批评和纠正.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查督促制度.麻城市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十堰市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十堰市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2012年初经省教育厅推荐、市政府批准同意,市教育局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进行了申报。教育部于2012年11月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确定十堰市为湖北省唯一的地市级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途径探索”,试点为期三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出“试点区” 要着力创新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措施、责任主体、预期成果。要立足通过教育信息化试点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率先启动教育信息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云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2015年年底接受国家教育部的验收。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现状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1125所,其中市直

25、东风分局

27、丹江口市117、郧县245、郧西县169、房县142、竹山县155、竹溪县183、张湾区

32、茅箭区

18、十堰开发区

4、武当山特区8所。“十五”期间,十堰市作为教育部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市)两级教育城域网,开通教育门户网站。到“十一五”末,全市大部分城市中小学和全部农村初中初步建设了校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乡镇中心以上中小学接入市、县两级教育城域网,初步形成“校校通”。通过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卫星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通过市教育技术中心搭建的城域网资源服务平台,国家、湖北省数字教育资源也可直达每所地面网络“校校通”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得到普及。2010年起,我市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班班通”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市240余所中小学约2200个教学班已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 “班班通”。市直、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建设。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在首届全国地市级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十堰教育信息网荣膺“全国五十佳网站”称号。在2009、2011、2012年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绩效评估中,十堰教育信息网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一的成绩被省教育厅连续三次授予“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优秀网站” 称号。到“十一五”末,辖区全部高中、初中及部分中心以上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从2004年起,全市初中毕业生均通过网络参加统一的信息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列为中考考核项目。2005年以来,市、县两级教育网络中心都分别搭建了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基础教育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全市初步实现了教育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二、教育信息化试点到十二五末的工作目标

1、与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战略合作,科学规划全市教育单位网络接入,实现教育网光纤线路全部覆盖到校,完成网络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工程。宽带校园网络、多用途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普及。

2、完成市直、东风分局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校园网络中心及计算机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及更新;充分利用教育部、省教育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薄弱义务教育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政策,全面落实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全市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义务教育中小学“班班通”普及率力争达到100%。

3、完成全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得到推广,全体教师能通过网络学习进行自主培训提高。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4、依托基于国家教育云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及优质教学资源随时课堂应用。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协作教研”等教学活动试验得到深入开展。

5、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我市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应用得到落实。

三、各项工作推进安排

1、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工作基础:我市目前现有教学点308所(省教育厅2010数据库),分布情况: 丹江口市

11、郧县112、郧西县

37、房县

18、竹山县

42、竹溪县72、张湾区

8、茅箭区

6、武当山特区2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市原有585个教学点(2005年)配备过简单的DVD光盘播放设备和教学光盘,经多年使用设备基本已损耗。

工作任务:为30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本项目按省教育厅“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组织实施模式和渠道,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

进度安排: 2013年3月启动,年底前全部完成。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项目实施范围为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中所确定的全部教学点。设备建设所需经费估算每教学点约2万元,共计616万,基本硬件配置经费由中央和省财政支持解决。项目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用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

2、加快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条件下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工作基础: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从2010年开始,省教育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已为6个项目县(市)安排资金12000万元(省、每县各1000万),为3个项目区安排资金700万元(武当山100、张湾400、茅箭200万)用于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其中各县市2013年前可解决75%以上班级的“班班通”。市直学校、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 的初步建设。网络接入方面,全市目前已有562所学校接入光纤358条、接入ADSL 221条,每校互联网接入带宽在2—20兆不等。全市教育系统2012年投入网络使用费用248.9万元。当前的困难和差距:市直、东风分局中小学原有信息化设施部分已老化,东风分局中小学约600个班的“班班通”需启动资金;各县(市)还有约20-30%的村级小学“班班通”未覆盖到位,教师电子备课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比例标准较低。

工作任务:全面普及互联网光纤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宽带网络接入;完成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实现中小学所有教学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备课按任课教师城镇1:

1、乡村2:1的比例配备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努力按最大班容量学生1:1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全面推进校园网与“班班通”工程同步建设,为全方位信息化教育云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

进度安排:在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初步完成市直及张湾区、茅箭区、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2014年完成东风分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学校及各县(市区)遗留的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2015年完成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及更新,完成全部学校“校校通”网络带宽向光纤10兆以上接入过渡。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年需投入约600万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网络应用资金。县(市区)财政每年需制定预算,解决前期“薄改” 工程“班班通”遗留的缺口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更新经费,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网络应用资金。

3、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骨干教师2008年以来,通过“十堰市教师行动网” 建立过类似“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学习,并与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挂钩,部分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有网络学习经历。

工作任务:探索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在未来信息化领域中的普及,开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APP)。

进度安排:2013年,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订我市教育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施方案,确定部分中小学进入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进行“教师空间、在线教学”应用试验。2014年,扩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平台中的应用范围。2015年,在全体师生中普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人人通”平台开发及应用推广资金10万。县(市区)财政每年需投入一定的应用推广资金(教师每年人均按100元预算)。

4、推进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试验

工作基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湖北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下传的教学资源可通过城域网到达每所学校。经过近七年的应用实践,我市各级义务教育中小学对远程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已比较熟悉。

工作任务:在全市中小学中进一步落实现有基于城域网的国家、省教育厅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推广,全面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技能和应用水平;依托国家建设的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运用平台提供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应用模式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试验;建设我市自己的教育资源库与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结合“薄改”项目“班班通”建设应用培训,在全体中小学教师普及“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和“湖北教育网台”的市级网址链接、下载及应用知识;启动我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开发项目;了解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功能及使用方法,并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县(市区)各确定1-3所学校进行应用试验。2014年在全市确定半数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2015年在全体学校全面推广国家教育云资源的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卫星教育资源网接收、发送设备升级维护及应用推广经费10万,市级教育资源库开发经费30万元。

5、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2005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基本实现了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在我市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教育部正在加快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实行服务。

工作任务: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积极推进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的五级应用。并积极将本级教育管理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录入及应用培训,并在全市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推广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2014年完成我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市级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2015年达到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应用的目标。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培训费用5万。各县(市区)财政要参照适当预算。

6、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工作基础:按新的统计,全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019所,教师20866人,规模以上中小学711所(不含教学点308所)。近5年来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人数达14101人,约占68%;近5年来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人数达9026人,约占43.3%。

工作任务:按照“全员参加、层次分明、突出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经费,按市属和县市区行政管辖三年内完成“12221培训工程”既:规模以上中小学每校1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每校主要学科2名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每校2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全市2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以及每校主要学科1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

进度安排: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初步信息化能力培训,3000名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1500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包括308所教学点每校一名教师),1500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2014年完成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2015年,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 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2500名教师培训经费25万(每年人均100元)。各县(市区)财政要按辖区教师编制参照进行预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十堰市教育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2、相关职能科室要步调一致各负其责:市教育局办公室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发展规划科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部署;计划财务科做好信息化试点的经费预算和落实;人事科、教师管理科组织好信息化试点工作的人员调配;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组织好中小学、中职学校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应用管理;局党办做好教育信息化与市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协调;教育督导办组织好各地和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应用的督导检查。

3、市教育技术中心设立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办公室和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并做好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持;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好信息化试点教师信息化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市教科院做好信息化试点中小学学科教师资源应用研究和管理。

4.各县(市区)教育局、东风分局和市直学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则,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地本单位的试点工作。

5.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定具体工作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和各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

6、各地相应成立县(市区)、学校两级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交流研讨活动并组织巡回检查指导。

(二)提供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部、省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试点期间的三年内每年预算专项经费,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要主动争取专项投入,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适度加大资源应用和培训投入。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建立规章制度。

市教育局组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以制度推进试点工作。各实施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严格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并把试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各地、市直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查督促制度,以保障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附:

十堰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朱华伦 十堰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刘端文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沈培军 张西庆 姚守义 陈长全 李德才 闻富安 岑红鹰 徐凤阳 马建武 潘智勇 王稼祥 胡晓钟 乔星明 郑 毅 庹明国 肖政基 何顺平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教师管理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十堰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第五篇:河北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河北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信厅、商务厅、卫生厅、国资委、国防科工局、中小企业局10部门决定在全省范围选择

为提高我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信厅、商务厅、卫生厅、国资委、国防科工局、中小企业局10部门决定在全省范围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工作。

一、目的意义

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是我省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全面落实“鼓励创造、有效运用、科学管理、依法保护”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精神,指导我省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和战略运用能力快速提升,防范知识产权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二、思路及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主线,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企业知识村官的互动交流平台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着力点,以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为重点,帮助企业建立科学、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形成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对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12年年底,试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能力显著提高,一套可供推广的科学、实用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和具体工作指南基本形成。

三、工作原则

(一)把握总体要求和突出地方特色相结合。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和部署,立足我省省情和产业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自愿参与相结合。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促进企业全面提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三)坚持分类指导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着力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建立和推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

四、试点内容

在全省选择54家试点企业(名单见附件2)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行)(见附件1)。

五、进度要求

试点工作期限为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

(一)启动阶段(5月至6月20日)

1.确定试点单位。在与企业充分沟通基础上,联合有关部门确定试点单位。

2.制定工作方案。相关部门联合印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内容、工作要求、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

3.召开启动会议。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召开有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机构、试点单位参加的全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动员部署试点工作。

(二)培训阶段(6月21日至7月31日)

1.组织各级行政管理人员、配套服务机构参加培训和考核。重点培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文本组织体系架构、企业运行实施规范流程设计、规范评定指标介绍、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认定程序等。确定认定机构和专家咨询机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2.组织开展企业内管人员培训和考核。重点培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文本解读、实施规范企业案例辅导、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诊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手册制定、规范评定指标介绍等。

3.制定实施计划。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建立由企业分管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工作职责和内管人员,研究制定试点工作实施计划。

(三)实施阶段(8月1日至11月20日)

1.编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试点单位在对自身知识产权进行总结分析和问题诊断基础上,对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结合单位经营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方针、目标和管理规范体系文件框架,绘制知识产权资源管理、运行控制、检查分析和持续改进等活动相关工作流程图,编制知识产权手册、制定程序文件,建立一套覆盖企业策划、实施、运行、评审和改进等各个环节且全程可控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开展内部运行和实施评审。试点单位对全体员工进行规范流程培训,启动内部

运行程序,审验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运行的有效性。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修正。

3.开展自查自评及认证申报工作。试点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对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附录A(运行控制目标和控制项)或附录B(管理业绩提高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并起草上报试点工作总结和认证申请材料。

(四)评审阶段(11月21日至12月20日)

1.评审认定。组织认定机构听取企业工作汇报,根据评审认定相关程序对每个试点企业开展评审认定工作。

2.总结分析。总结试点工作成绩,查找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3.总结表彰。召开试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试点工作要求,上报试点总结和有关材料。

六、有关要求

(一)建立协调机制。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试点单位给予业务指导,同时建立试点工作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联系和协作配合,明确责任处室和试点工作联络人员,积极做好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工作,共同推进试点工作。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推进和日常协调工作。各设区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组建由行政管理人员和服务机构人员组成的联络服务工作组,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联络员和各设区工作组人员名单请于6月20日前上报。

(二)强化咨询服务。依托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为企业制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协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参与试点工作,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为企业贯彻执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加大政策扶持。省直有关部门要在项目安排中对试点单位给予倾斜,优先落实有关扶持政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支持试点单位开展工作,并通过完善专利资助和费用减免政策,并结合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专利战略引导计划实施等工作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四)积极推进实施。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试点推进工作,严格按照试点进度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遵循战略导向、领导作用、全员参与三大原则,制定知识产权工作方针和目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做到知识产权管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建立一套持续实施并改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

下载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产权实施方案

    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云南省百户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云知联发[2007]1号)的要求和部署,及《云南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云南省百户企业知识......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为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知识......

    第三批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试点方案

    第三批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试点方案为推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内外的新形势,提高企事业运用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性和功能的能力并及......

    普及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工作第一阶段总结

    22团中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工作第一阶段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在兵团知识产权局和第二师知识产权局的关心和支持之下,......

    辰溪县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调研报告5篇

    辰溪县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调研报告2010年11月,辰溪县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局验收。次年,省知识产权局正式下文授予辰溪县为全省 “湖南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创建县......

    2012年度知识产权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镇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我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现在各个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运用......

    知识产权法学1

    教学对象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旨在使同学们掌握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适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