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技术管理措施

时间:2019-05-14 14:3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矿技术管理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矿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篇:选矿技术管理措施

选矿厂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措施和方法

为了顺利完成并超额完成2012年朱日和铜业选矿厂生产技术及经济指标,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结合朱日和铜业选厂客观实际,通过正确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措施,保证生产工艺平稳运行,保证选厂生产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矿石选别前的准备工作的管理

选矿厂矿石选别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项内容,即碎矿和磨矿工序。它的最终生产目的是为矿石的选别提供矿物间充分解离而又不过粉碎的物料。

1、碎矿生产工艺技术的管理

(1)矿石的堆放

不同井口的矿石在碎矿的堆矿场必须单独堆放,不能一起混杂堆放,矿石的生产按安排进行。朱日和铜业矿山各井口矿石性质有差异,矿石的单独处理有利于生产工艺的掌控。混杂一矿石起处理,会增加原矿性质的复杂性,从而增加选矿的技术难度。

(2)碎矿产品粒度控制

碎矿产品粒度大小直接影响球磨机的处理量和选矿的成本。要达到合格的产品粒度(≤13mm),首先第一段碎矿产品粒度(≤150mm)和第二段产品粒度(≤50mm)必须保证。各段碎矿必须在生产中认真检查破碎粒度,发现产品粒度超出允许粒度则应及时调整碎矿设备排矿口宽度。

其次,振动筛筛网的破损同样会使不合格的大粒级矿块进入破碎产品。因此,对于各段碎矿产品粒度的检查和对振动筛筛网的检查应作为碎矿生产巡回检查制度重要内容组成。

(3)严禁各类润滑油污染矿石

碎矿工序在生产和检修中对设备进行润滑时,应认真检查防止润滑油类污染矿石。润滑油进入浮选工序时在浮选槽内产生大量粘性极强泡沫,引起泡沫“跑槽”,给操作带来极大困难,并且降低浮选产品的质量。

2、磨矿生产工艺技术管理

(1)给矿量的均匀

球磨机必须做到均匀给矿,即生产时单位时间内给入球磨机的矿石量应保持均衡。给矿量的均衡才能保证磨矿浓度和磨矿细度的稳定。所以磨矿人员应注意检查球磨机给矿是否均衡稳定,发现变化应及时调整。

(2)浓度、细度的检测

球磨、分级机组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保持浓度和细度的稳定。达到要求的磨矿细度是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之间单体解离的前提,磨矿细度的变化会引起产品质量和回收率的变化。所以磨矿操作人员应按时进行磨矿浓、细度检测,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3)球磨机及时补加钢球

及时补加钢球是球磨机处理量及磨矿细度的生产保证,所以各班组磨机操作人员应根据上班矿石的处理量及时补加钢球。

(4)巡回检查、按时检测制度化

磨矿工序对给矿量、浓度、细度的定时检测应当作为一种工艺操作制度固定下来,相关生产操作人员应做好检查记录,并且填写要真实。原始检测记录可以作为生产指标波动时的分析资料使用。

二、矿石选别的工艺技术管理

选矿厂矿石选别的主要目的是:将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进行分离,并将有用矿物有效富集;丢弃尾矿;富集的有用矿物中有害成分含量达到有关规定要求范围。

1、矿浆PH值(酸碱度)的检测

生产中矿浆的PH值需保持稳定,PH值发生变化,操作人员应及时调整。矿物的浮选都有各自最佳的PH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目的矿物的可浮性将下降,其他矿物不能有效抑制。

2、药剂添加量的检测

浮选操作人员应按时检测各种药剂的添加量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要求并及时调整。矿石的浮选药剂添加量是通过选矿实验并在工业生产中调整后固定下来,过大和过小的药剂量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3、精矿和尾矿的淘洗

浮选操作人员应经常对精矿和尾矿进行淘洗,以判断精矿质量的好坏和尾矿中有用矿物的损失情况,并根据结果对药剂和操作进行调整,以保证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率。

4、工艺检测制度

浮选作业应该将矿浆PH值、各种药剂添加量的按时检测制度化,并做好检测记录,同时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也应做好记录,以作为对生产指标进行分析的原始资料。

三、产品处理的工艺管理

选矿厂产处理的目的是脱除选别产品中的水份达到冶炼对精矿水分含量的要求。它包括浓缩和过滤两个工序。

过滤操作人员应认真按技术操作规程,按时洗车,且洗车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保证过滤产品水份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四、选矿试验室工作的管理

目前我选矿厂试验室的工作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是针对矿山各井口矿石性质有所差异,分别进行系统的选矿试验工作。第二是检查、督促生产岗位人员认真执行工艺生产条件。

1、选矿试验

现我公司矿山供矿的井口有23线、21线、四号井、13线、25线,其中23线和25线进行了选矿实验工作,但也并不彻底,而主要的供矿井口21线矿石还未进行选矿试验工作。所以试验室应按照从主要到次要供矿井口的原则,对各井口矿石进行系统的试验工作,从而为生产现场提供最佳的生产条件。

2、生产现场的检查、督促

试验室人员应在生产检查各岗位人员对工艺条件的执行情况,督

促岗位人员认真执行生产工艺条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并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

3、解决新问题

朱日和铜业矿山矿石种类较多,矿石性质变化性质大,即使用一井口的矿石有时也会存在性质上的变化。这就要求试验室人员深入现场,即时了解生产情况,应对变化。对较复杂的变化,及时现场取样进行试验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五、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执行制度

1、工艺指标体系的建立

选矿厂从碎矿到脱水率问题应建立相应的工艺操作参数及指标的标准。其中碎矿包括各破碎段的给料粒度、产品粒度。磨矿包括给矿量、各段的磨矿浓度、溢流浓度、产品细度、钢球补加量。浮选包括矿浆酸碱度、药剂浓度、药剂添加量。产品处理包括各浓缩机排料浓度,过滤产品的水份。各井口矿石生产的数质量指标,包括铜精矿和硫精矿产品的品位和金属回收率。

2、工艺条件执行制度

选厂应建立工艺条件的执行制度和检查制度,对不按工艺条件执行的岗位人员做相应处罚。并按月对取得良好生产指标的班组、个人进行奖励。

六、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

选厂应举行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工作,包括集中培训、生产现场的交流指导,技术竞赛等,不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朱日和铜业选厂实验室

2012.2.10

第二篇:矿山选矿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产与生活对钢铁的需求量上升,为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进行矿山选矿时要制定有效的选矿技术管理规范,选择适当的措施,提升矿山的生产效益。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矿山选矿技术管理的具体对策,为矿山企业选矿工作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促进选矿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矿山选矿;技术管理;措施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国内外对钢铁的需求在不断上升,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铁矿石资源的品质比较差,铁矿石的产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进行矿山选矿时,要提高原矿、工艺流程以及技术操作的管理力度,使得选矿技术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为保证选矿工作能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析选矿技术的管理措施[1]。

1、我国选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选矿工艺技术水平虽然处于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国的矿石比较贫乏,且品位低、种类杂。这要求我国选矿工作者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提高矿石的精度,研究矿石的选矿技术。选矿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不断推广应用磁选—反磁选的高质量选矿技术,使得工艺流程的更加高效与简单。所以,要不断地加强对选矿设备与工艺的研究,使工艺流程达到最佳的水平。

2、矿山选矿技术管理的相关对策

2.1 选矿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在实际的选矿生产过程中,如果原矿的品质比较低,并且容易区分,在进行破碎时要设立预选程序,主要的方法包括手选、重选以及干式磁选等。先将部分废石去掉,将原矿品质提升,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发挥破碎设备的作用,要尽量采用多碎少磨的方式,将碎矿的粒度降低,并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选矿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能的消耗,使生产的成本降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做好金属平衡相关的工作,提高金属回收率是选矿工作的重点。矿山企业要定期地组织技术检测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加强选矿生产过程中的计量、取样、加工以及化验等工作[2]。另外,在作业现场,可以进行一些可选性实验,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促进选矿生产工作顺利的进行。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要通过适当的实验进行验证,尤其想要采用新工艺时,更要进行探究性的实验,实验成功后,再根据实验的结果予以确定。

2.2 促进选矿技术进步的几条建议

2.2.1 优化工艺流程工作

相对于之前流程而言,我国的选矿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技术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促进其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第一:对工艺流程缩短问题进行研究。新设备和新药剂会提高选矿的效率,缩短工艺的流程。选矿时应采用较为先进的磁选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的入选品位的问题。品位高会拉长磁选工艺的流程,不利于反浮选充分地发挥其作用。第二、对提高选别工艺效益问题进行研究。传统的选矿工艺在处理一扫精时,会返回浮选前的大井,有利于控制浮选作业的浓度。

2.2.2 完善选矿技术管理措施

矿山企业在选矿时更加重视精矿的质量和金属的回收率。技术操作要符合相应的规定标准,将选矿的浓度、细度、温度控制好。首先,矿山企业要详细地了解矿山的资源储量以及矿石的性能。在进行实际开采时,如果其品位变化大,可以采用配矿处理的方法。同时,针对浮选药剂以及球磨钢球的填充率,要制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使得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标准更加完善[3]。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控制破碎粒度和破碎比例,磨矿以及分级溢流的浓度。与此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矿石的品位和作业的浓度,做好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的力度。发现选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用对应的措施解决,使其满足矿山企业的工艺参数。另外,要不定期地监督选矿工艺流程,针对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通常而言,要定期地进行流程考察,每一年半或两年一次,合理地安排全局工作。同时,要定期地化验生产用水,做好相关的选矿指导工作。最后,要及时清理球磨机内的残球,并适当地补充新球,使得钢球的配比及填充率更加合理。

2.2.3 健全选矿技术相关的责任制度

矿山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的管理,使其工作责任明确,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断提升选矿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明确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岗位负责制度。制定选矿生产流程作业制度及生产技术指标,各车间工段、选别工序严格按技术指标参数进行生产控制;建立并遵守各工序加药制度和球磨机补加球制度;建立并执行各工序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控制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质量事故;建立并执行车间、工段、班组岗位物耗控制考核制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并不断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热情,挖掘员工潜能,创造更好业绩;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使生产作业人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安全操作意识,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机械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机械设备又是选矿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其机械设备能良好地运转,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设备维修、维护、保养制度。将预防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提升机械设备运行的效率和完好性,使得生产工作能持续顺利地进行。实际工作的开展受到机械设备质量的影响,因此,生产单位要做好相应的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地运行状态。例如:在进行碎矿作业时,如果出现大块的碎石,会一定程度上损坏筛子,浮选机叶轮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会对浮选的效果以及回收率造成影响。因此,要完善机械维修制度,定期地开展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企业严格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级人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选矿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2.4 加强以磁选—反磁选为代表的先进工艺推广工作

磁选—反磁选工艺流程的结构比较合理,对原矿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有效地适应低品位的原矿选矿等,具有较高的选分效率,工艺技术指标比较先进。磁选—反磁选工艺具有较好的降杂质的效果,能有效地满足钢铁行业对矿石精度的要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因此,在选矿工作中,要大力地推广磁选—反磁选选别工艺,促进选矿技术的不断进步。

3、结语

总而言之,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选矿技术的管理,定期地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得全体操作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地提升。要不断研究和优化选矿工艺流程,使得工艺流程缩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努力完善选矿技术管理措施,健全选矿技术相关的责任制度,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制定完善的机械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地进行机械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能持续地运行。最终促进选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嘉祎.浅谈选矿工艺技术管理[J].现代矿业,2014,08:207-208.[2]韩跃新,孙永升,李艳军,高鹏.我国铁矿选矿技术最新进展[J].金属矿山,2015,02:1-11.[3]殷学文.浅谈选矿工艺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08:207-208.

第三篇:选矿部维修车间电气技术管理总结

选矿部维修车间电气技术管理总结

自2011年4月选矿事业部维修车间成立至今,电气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电气设备管理方面

以服务750万吨选厂生产和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为主线,认真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加大设备综合管理和现场监督检查,促进合理使用和科学维护修理,做好设备更新改造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实现设备安全运行,推动设备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进步。使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主要设备利用率达到85%以上;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达到100%;电费支出、维修费用控制在公司下达的指标之内。

二、电气技术改造方面

自750万吨选矿厂试生产以来,进行了多项电气技术改造,比如:破碎机挤满腔给料改造,解决了产品粒度不均、破碎机过负荷等问题;破碎机与其给矿皮带启停连锁改造,解决了破碎机偷停后其给矿皮带不停导致物料堆积的问题;各车间厂房照明改造,解决了因照度不足影响正常生产和作业人员安全的问题;除尘系统各排污池自动化控制改造,解决了排污池淹池子以及岗位工粗心大意带来的许多问题;60万吨尾矿库回水泵配电柜改造,有效地保证了60万吨尾矿库的正常回水;高压后台实时监控改造,可以准确的发现高压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进行及时的处理;等等。

三、电气技术培训方面

通过组织从事电气专业的技术员和电工到厂家培训学习以及举办变频器和PLC技术讲座,使以上人员对选厂重点设备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对选厂使用的变频器和PLC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还使培训人员掌握了变频器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方法。通过培训极大激发了电气技术员和电工的学习热情,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了全员学习的良好风气。

四、2012年的工作要点;

1、继续抓好选矿部电气设备日常运行维护及备件管理。

2、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全员技术创新意识,建立鼓励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为全体员工构建技术创新的平台。

3、充分发挥设备例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四篇:市政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一、制度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内容为:

1、图纸自审制度;

2、图纸会审制度;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

4、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

5、技术交底制度;

6、技术核定制度;

7、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

8、技术复核制度;

9、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0、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11、施工技术总结;

12、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13、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本制度适用各项目工程的技术管理。

二、图纸自审制度

2.1图纸自审由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

2.2接到图纸后,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及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自审,并提出各专业自审记录。

2.3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会审,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计意图和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2.4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

2.4.1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2.4.2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

2.4.3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2.4.4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2.4.5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基础、水、电、暖、卫、通等专业施工图的轴线、位置(坐标)、标高及交叉点是否矛盾。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2.4.6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2.5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三、图纸会审制度

3.1图纸会审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3.2会审参加人员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内业技术人员、质检员及其它相关人员。

3.3会审时间

一般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特殊情况也可边开工边组织会审(如图纸不能及时供应时)。

3.4会审组织

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督促业主尽快组织会审。

3.5会审内容

3.5.1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

3.5.2审查施工图的基础工程设计与地基处理有无问题,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

3.5.3审查建设项目坐标、标高与总平面图中标注是否一致,与相关建设项目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以及轴线关系和方向等有无矛盾和差错。3.5.4审查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和清楚明确,核对建筑、结构、上下水、暖卫、通风、电气、设备安装等图纸是否相符,相互间的关系尺寸、标高是否一致。

3.5.5审查建筑平、立、剖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矛盾或标注是否遗漏,建筑图本身平面尺寸是否有差错,各种标高是否符合要求,与结构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

3.5.6审查建设项目与地下构筑物、管线等之间有无矛盾。

3.5.7审查结构图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中是否有钢筋明细表,若无钢筋明细表,钢筋砼关于钢筋构造方面的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如钢筋锚固长度与抗震要求长度等。

3.5.8审查施工图中有哪些施工特别困难的部位,采用哪些特殊材料、构件与配件,货源如何组织。

3.5.9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能性和应采用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

3.5.10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设计单位予以改变部分设计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求得圆满的解决方案。

3.6会审程序

3.6.1会审由建设单位召集进行。并由建设单位分别通知设计、监理、分包协作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分包的由施工单位通知)参加。

3.6.2会审分“专业会审”和“综合会审”,解决专业自身和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及施工配合问题。无论“专业”或“综合”会审,在会审之前,应先由设计单位交底,交待设计意图、重要及关键部位,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的作法、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而后再由各单位提出问题。

3.6.3会审时,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提出自审时的统一意见]并作记录。会审后整理好图纸会审记录,由各参加会审单位盖章后生效。

3.6.4根据实际情况,图纸也可分阶段会审,如地下室工程、主体工程、装修工程、水电暖等:当图纸问题较多较大时,施工中间可重新会审,以解决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

3.7会审记录内容

3.7.1工程项目名称(分阶段会审时要标明分项工程阶段)。

3.7.2参加会审的单位(要全称)及其人员名字(禁止用职称代替)。

3.7.3会审地点(地点要具体),会审时间(年、月、日)。

3.7.4会审记录内容:

1)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提出的存在矛盾、问题、由设计予以答复修改的。(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要附图说明)

2)施工单位为便于施工,施工安全或建筑材料等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修改部分设计的会商结果与解决方法。(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附图说明)

3)会审中尚未得到解决或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4)列出参加会审单位名称,并盖章后生效。

3.8会审记录的发送

3.8.1盖章生效的图纸会审记录由业内技术人员移交给项目资料员,由资料员发送。

3.8.2会审记录发送单位

1)建设单位(业主)2)设计单位 3)监理单位

4)项目部:技术、质安、经营预算、工程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队(班组)、预算员,资料员自存三份作交工资料用。

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

4.1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单位工程具体指导施工的文件,也是工程编制月、周作业计划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设计的依据。

4.2编制原则

4.2.1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

4.2.2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采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体现技术先进、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同时内容简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和醒目易懂。

4.2.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技术、物资资源、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现场的施工准备工作。

4.2.4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计划协调技术和系统分析方法安排施工进度。积极开发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的工程项目,保证施工活动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4.2.5结合现场及项目部实际情况,开展方案对比,选择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组织措施等。

4.2.6尽量减少临时设施,采用动态管理等方法,合理储存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地不止施工平面图,减少施工用地,做到文明施工。

4.2.7执行《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加强计量器具、数据管理,使用法定的计量符号、单位。

4.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部门和责任

4.3.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组织项目部内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的技术部门参加编制,生产、设备、材料、预算等部门需要提供有关资料时,必须密切配合。

4.3.2由项目内业技术员或技术负责人自行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目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定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参加编制人员进行分工,规定完成时间。

4.3.3各编制人员完成各自的编写任务后,由内业技术人员汇总初稿,交项目技术负责人。

4.3.4项目技术负责人接到初稿后,组织编制人员、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和需要增加的内容等。

4.3.5公司技术部门对初稿进行修改后定稿。

4.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报批

4.4.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大纲》

(试行)中规定格式、顺序、内容及要求来组织编写。

4.4.2一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并报局科技处备案。

4.4.3大型或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公司总工程师进行审核,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4.4.4特大或群体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由局科技处审核,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4.5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变更

由于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实施单位要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并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执行。

4.6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

4.6.1经过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开工前应进行交底。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介绍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各项管理措施、平面布置等。

4.6.2交底手续应表明时间、地点、交底人签字,保存记录并归档。

4.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发放范围及管理

4.7.1经批准后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发放给项目三份及有关专业人员、专业施工队。

4.7.2项目资料员收到技术部门发来的施工组织设计后,列表登记发放,发放范围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内业技术人员、资料员等。

五、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

5.1施工作业指导书以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项目为对象编制的,是具体指导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

5.2施工作业指导书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为编制依据,按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进一步细化。

5.3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内业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编制。

5.4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督促实施。

5.5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

5.5.1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5.5.2施工进度计划。

5.5.3劳动力计划及劳动组织。

5.5.4机具设备计划,特别是主要施工机具。

5.5.5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

5.5.6技术组织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雨期、冬期、施工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技术措施。

5.6经批准后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由内业技术员交资料员登记发放。5.7施工作业指导书的发放范围:技术、质检、生产、安全、项目技术负责人、内业技术人员、有关施工队及工长、资料员自留存档等。

六、技术交底制度

6.1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6.2项目技术交底分三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扩大到班组长)并做好记录;队技术员向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交底;班组长向工人交底。

6.3技术交底范围划分

6.3.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向项目全体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交底参加人员也可扩大到班(组)长,视具体情况确定。

6.3.2专业队技术员对班(组)技术交底,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必须向班(组)长(必要时全体人员)和有关人员反复细致地进行。

6.3.3班(组)长向工人技术交底;班(组)长应结合承担的具体任务向班(组)成员交待清楚施工任务、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项。6.4技术交底的要求

6.4.1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

6.4.2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更应认真作技术交底。

6.4.3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6.4.4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受人签字。

6.4.5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6.5技术交底的内容

6.5.1项目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2)重点单位工程和特殊分部项工程的设计图纸;根据工程特点和关键部位,指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3)重点单位工程总记与交叉作业过程中如何协作配合,双方在技术上措施上如何协调一致。4)本单位初次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的操作方法以及特殊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土建与设备安装工艺的衔接,施工中如何穿插与配合。6)交待图纸审查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法。7)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中的关键问题。

8)冬、雨季特殊条件下施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9)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中,技术性较强,经济效果较显著的重要项目。

6.5.2施工对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重要的分部(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予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规格。

4)土建与水、电、暖、设备安装之间,各工种之间,队与队之间在施工中交叉作业的部位和施工方法。

5)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

6)重要部位,冬、雨季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

8)单位工程测量定位,建筑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9)现浇砼、承重构件支模方法、拆模时间等。

10)预制、现浇构件配筋规格、品种、数量和制作、绑扎、安装等要求。11)管线平面位置、规格、品种、数量及走向、坡度、埋设标高等。12)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图。

13)砼、砂浆、玛蹄脂、防水、绝缘、防腐材料和耐火胶泥等配合比及试件、试快的取样、养护方法等。14)焊接程序和工艺。

15)打桩、构件校正、试水记录、砼冬季施工和沥青玛蹄脂的测温记录,设备开箱、设备试运转记录、测试打压记录等填写方法。

6.6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移交给项目资料员存档。

七、技术核定制度

7.1凡在图纸会审时遗留或遗漏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属于设计产生的,由设计单位以变更设计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有关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属建设单位原因产生的,由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出具工程变更通知单,并通知有关单位。

7.2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以及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进行施工图修改时,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核定单。

7.3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重大问题须报公司总工审核,核定单应正确、填写清楚、绘图清晰,变更内容要写明变更部位、图别、图号、轴线位置、原设计和变更后的内容和要求等。

7.4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办理签证,经认可后方生效。

7.5经过签证认可后的技术核定单交项目资料员登记发放施工班组、预算员、质检员;技术、经营预算、质检等部门。

八、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

8.1单位工程施工记录是在建工程整个施工阶段,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记录;在工程 竣工若干年后,其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发生问题而影响其功能时,是查找原因,制定维修、加固方案的依据之一。

8.2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由项目部各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逐日记载,直至工程竣工,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以保证其完整性。

8.3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的主要内容

8.3.1工程的开、竣工日期以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起止日期,技术资料供应情况。

8.3.2因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由设计(或建设)单位在现场解决的设计问题及施工图修改的记录。

8.3.3重要工程的特殊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

8.3.4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的施工方法。

8.3.5质量、安全、机械事故的情况,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记录。

8.3.6有关领导或部门对工程所作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决定或建议。

8.3.7气候、气温、地质以及其它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停工待料)的记录等。

8.4施工记录的记载方法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各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将逐日记录的施工、技术处理等情况加以整理,择其关键记述,填写在单位工程施工记录表上,并经主任工程师或技术科有关负责人审核是否确实,并签名后,纳入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九、技术复核制度

9.1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和影响全面的技术工作,必须在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复核,以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当复核发现差错应及时纠正,方可施工。

9.2技术复核的主要内容

9.2.1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四角定位轴线(网)桩的坐标位置,测量定位的标准轴线(网)桩位置及其间距,水准点、轴线、标高等。

9.2.2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基坑(槽)底的土质;基础中心线的位置;基础底标高、基础各部尺寸。9.2.3砼及钢筋砼工程:模板的位置、标高及各分部尺寸、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标高、型号和牢固程度;现浇砼的配合比、组成材料的质量状况、钢筋搭接长度;预埋构件安装位置及标高、接头情况、构件强度等。

9.2.4砖石工程:墙身中心线、皮数杆、砂浆配合比等。

9.2.5屋面工程:防水材料的配合比,材料的质量等。

9.2.6钢筋砼柱、屋架、吊车梁以及特殊屋面的形状、尺寸等。

9.2.7管道工程:各种管道的标高及其坡度;化粪池、检查井底标高及各部尺寸。

9.2.8电气工程:变、配电位置;高低压进出口方向;电缆沟的位置和方向;送电方向。

9.2.9工业设备、仪器仪表的完好程度、数量及规格,以及根据工程需要指定的复核项目。

9.3技术复核记录由所办复核工程内容的技术员负责填写,技术复核记录应有所办技术员的自复记录,并经质检人员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署复查意见和签字。

9.4技术复核记录必须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办理。

9.5技术复核记录由所办技术员负责交项目资料员,资料员收到后应进行造册登记后归档。

十、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0.1凡隐蔽工程都必须组织隐蔽验收。

一般分部(项)隐蔽工程由施工队长(技术员)组织验收,邀请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派人参加;重要的请项目部主任工程师和技术科、治安科参加。

10.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隐蔽工程经三方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检查记录由技术队长(技术员)或该项工程施工负责人填写,工程处质检员和建设单位代表共同回签。

10.3不同项目的隐蔽工程,应分别填写检查记录表应复写一式五份,建设单位、计划、经营部门各一份,自存二份归档。

10.4隐蔽工程项目及检查内容

10.4.1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土质情况、标高尺寸、坟、井、坑、塘的处理。基础断面尺寸,桩的位置、数量、记桩打桩记录、人工地基的试验记录、坐标记录。

10.4.2钢筋砼工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焊接尺寸、接头位置、除锈情况,预埋件的数量及位置,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冷拉、控制应力、砼、砂浆标号及强度,以及材料代用等情况。

10.4.3砖砌体:抗震、拉结、砖过梁配筋部位品种、规格及数量。10.4.4木结构工程:屋架、檩条、墙体、天棚、地下等隐蔽部位的防腐、防蛀、防菌等处理。

10.4.5屏蔽工程:构造及做法。

10.4.6防水工程:屋面、地下室、水下结构物的防水找平层的质量情况、干燥程度、防水层数、马蹄脂的软化点、延伸度、使用温度,屋面保温层做法,防水处理措施的质量。

10.4.7水暖卫暗管道工程:位置、标高、坡度、试压、通水试验、焊接、防锈、防腐、保温及预埋件等。

10.4.8锅炉工程:保温前胀管情况,焊接、接口位置,螺栓固定及打泵试验等。

10.4.9电气线路工程:导管、位置、规格、标高、弯度、防腐、接头等,电缆耐压绝缘试验、地线、地板、避雷针的接地电阻。

10.4.10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重要结构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隐蔽工程。

10.5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内容

10.5.1单位工程名称,隐蔽工程名称、部位,标高、尺寸和工程量。

10.5.2材料产地、品种、规格、质量、含水率、容重、比重等。

10.5.3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编号。

10.5.4地基土类别及鉴定结论。

10.5.5砼、砂浆等试块(件)强度、报告单编号,外加剂的名称及掺量。

10.6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文字要简练、扼要,能说明问题,必要时应附三面图(平、立、剖面图)。

十一、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11.1项目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负责组织编制推广应用计划,落实推广应用项目的责任人及要求完成时间等,并组织实施。

11.2项目经理参与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的编制,并负责解决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项目所需的经费和人员。

11.3项目内业技术人员协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并参与实施工作,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队技术员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负责对实施中有关技术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并进行总结。

11.4对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项目在工程上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应按规定每季向公司(区域公司)上报,本项工作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填报。

十二、施工技术总结

12.1施工技术总结的编写范围

采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项目;本企业首次施工的特殊结构工程,新颖的高级装饰工程,引进新施工技术的工程以及有必要进行总结的项目。

12.2编写内容和要求

12.2.1总结要简明扼要地介绍工程概况,以图、表形式为主,文字叙述为辅。

12.2.2涉及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方案的优化选择,主要的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采用的先进技术、工艺的经济比较结果,技术性能、关键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达到的先进程度;质量要求和实际达到的情况,劳动力组织、施工准备、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经验教训和体会,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防治对策,需要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经济效益对比等,要详细叙述。

12.2.3施工中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12.2.4施工中采用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和实施措施,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措施。

12.2.5提供必要的插图、照片,条件许可时应提供施工录像带。

12.3项目各类技术人员的职责

12.3.1内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技术总结计划,并与科技开发和推广计划一并下达。

12.3.2施工技术总结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从工程开工之日起,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分工负责搜集工程项目及“四新”项目的有关技术资料、数据。

12.3.3项目工程及“四新”项目完成后,应立即编写技术总结,并上报技术管理部门。

12.3.4技术负责人在组织编写施工技术总结的过程中,项目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提供下述资料和其他必要的资料;

1)内业部门提供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对比状况; 2)材料部门提供三材节约情况,核实材料节约率;

3)动力部门提供机械设备性能、配备情况及使用率对比情况; 4)质检部门提供达到质量标准的实际水平; 5)实验室提供试验、检测资料; 6)经营部门经济效益的分析对比工作; 7)财务部门经济效益的成本核算工作; 8)安全部门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资料。

12.4施工技术总结编稿完成经审批后,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向公司技术部门上报。

十三、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13.1施工过程中,要配备齐全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规范、标准、规程、规定,以供施工中严格执行。

13.2施工过程中,要建立项目的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技术标准目录,本项工作由项目资料员在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导下完成。

13.3标准管理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项目资料员具体负责。

13.4项目工程所需的各类规范、标准,根据项目编制的技术标准目录配齐,保证满足工程需要。

13.5配给专业队、质检、钢筋翻样、安全等有关技术人员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定、规程,须按登记发放。当有关人员调离本项目部时,应上交资料员。

13.6当某标准作废时,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交旧发新防止作废标准继续使用。

十四、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14.1工程技术资料是为建筑施工提供指导和施工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记载的技术文件。也是竣工后予存查或移交建设单位作为技术档案的原始凭证。

14.2单位工程必须从工程准备开始,就建立工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直到交工验收后结束。

14.3凡列入工程技术档案的技术文件、资料,都必须经各级技术负责人正式审定。所有资料、文件都必须如实反映情况,要求记载真实、准确、及时、内容齐全、完整、整理系统化、表格化、字迹工整,并分类装订成册。严禁擅自修改、伪造和事后补作。

14.4工程技术档案内容分类

14.4.1是为了构建筑物的合理使用、维修、改建、扩建的参考文件;在工程教工时随从其它交工资料一并提交建设单位保存(称为交工技术资料)。

14.4.2是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的经济技术资料,并由施工单位保存(称为施工技术资料)。

14.5工程技术档案是永久性保存文件,必须严格管理,不得遗失、损坏,人员调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由施工单位保存的工程档案资料,一般工程在交工后统一交项目部资料员保管,重要工程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由技术科资料室保存;并根据工程的性质确定保存期限。

14.6 各种技术资料检查评分标准按现行全优工程检查记录执行。资料检查直营公司每季度各项目部检查一次。

14.7 各种资料由施工技术队长收集并初步整理,临交工之前将资料交技术科统一整理,资料一般应一式两份。

第五篇:技术管理保障措施

技术管理保障措施

一、材料检验程序

1、建立健全现场试验检测机构

①为方便施工,拟在工地建立现场试验室,试验室须经有关部门验收通过、审批认可,方投入使用;

②配备先进、充足的检测试验设备;

③挑选长期从事试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工地试验室。试验人员均持有试验资格证书。

2、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检测试验工作

①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积极配合见证员、监督员做好见证检验和监督抽查工作; ②建立健全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台帐并设专人管理; ③执行检测设备按周期检定制度,定期对检测试验设备进行检定;

④建立检测试验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制度,设备损坏或检测精度不合要求时,及时进行维修;

⑤加强试验文件、资料的管理,设专人负责;

⑥坚持对检测试验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⑦编制检测过程质量保证流程,检测人员按该流程进行操作。

3、主要材料检验

项目部在采购每一种类的主要材料前,将拟定采购供应的材料生产或供应产品的厂家的企业概况、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以及反映厂家实力的证明材料等报给业主,待批准后才能采购使用。

在使用前,应对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技术性能、数量、外观等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检验,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1)原材料检验

①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事前样品检验,检验依据现行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要求,合格者方可购进;

②对购进的原材料依据样品进行验收,同时验查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并登记记录;

③对有合格证的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合格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使用; ④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书面通知物资部门做出标记,隔离存放,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二、自检验收程序

1、质量检验程序

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健全各项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并切实予以执行。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前,项目部已组织三级验收,流程图如下:

2、检查及验收保证

(1)工序检查采用班组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即施工班组在每道工序完工之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予以纠正,然后再由专业检查人员进行检验;

(2)各完成后,由主管技术人员、质量检查工程师会同各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予以返工处理,直至再次验收合格;

(3)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合格交接意见,每个工班在进行工序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一工序;

(4)每项检验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我方做好验收记录、签证及资料整理工作;

(5)隐蔽工程必须有严格的施工记录,将检查项目、施工技术要求及检查部位等项填写清楚,记录上必须有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签字。

下载选矿技术管理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矿技术管理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一、精细整地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

    园林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当中,我国城市化的推动愈发深入。园林建设属于城市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愈发被受到重视。必须严苛要求园林施工技术,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技术规程才可以显著加快园林......

    技术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五篇]

    技术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技术管理目标 进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杜绝技术错误,做好技术服务。保证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最终......

    绿化养护的技术管理措施要求

    养护的技术管理措施要求 苗木养护是保证苗木茁壮成长、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植物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就是对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贴切评价。如下述内容表......

    井通风设施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井通风设施安全技术管理措施矿井通风设施是矿井构成通风系统的一部份(包括风门、密闭、风桥、调节风窗等),它是保证矿井从进风至回风的全部线路和行人安全畅通而设置的通风构筑......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1研究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林业树木的栽培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林区树木的种植与生长不仅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据调......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创新措施论文

    摘要: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若想在新时期占据更多的市场资源,若想提高自身的信誉度和公信力,就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管理。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管理;措施......

    选矿合同

    选矿合同 甲方: 乙方: 为提高选矿效率,减小企业选矿生产成本,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 甲方责任权利及义务 1. 在现有选矿冶炼场地上按乙方要求增加45kw反击式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