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蝶恋花——研修总结
蝶恋花——研修总结
“好雨知时节”,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烟水迷离的日子里,几卷荷风,飘来语文学习清幽的芳香。
几个人,几本书,几杯茶,却是一帘梦。有时候,学习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清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却不减其韵味。
走在研修的百花园里,我时而紧张阅读各位同仁的佳作,唯恐落下每一枝花朵的绽放;时而潜心思考各位同仁的见解,认真聆听每一枝花开的声音;时而深入反思自己的浅薄与拙笨,虚心学习,尽全力找出问题的突破口。静心徜徉在百花竞放的语文天地,希望能呼吸到更多众芳群英的香甜,来滋养墙角这朵米兰。
踏进研修的第一课,专家的一个声音触动了我的心弦“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教学理论中提到,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个关系,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上,其实在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因为,我们在教语文、教做人的同时也不断学习着语文、学习着做人。我想,我们教师大概就是“教学语文,教学做人”的工程师吧。
研修学习的每一个清晨,我都满怀期待,等待惊喜,期待着在专家的指引下能够拨云见日,还自己一个柳暗花明的世界。换位思考,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应该也有一种期待,他们也在等待惊喜,期待着老师带给他们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新发现、新体验的世界。
突然茅塞顿开,拿起笔写下:“每一堂课都是我和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和我的学生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当为这堂课的平庸苍白而惭愧,也不应当为这堂课的碌碌无为而悔恨。”从此,我应该做到的是,每日三省吾身:今天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我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只有通过反省,我才可以明确自己在未来应该将精力集中到何处。有人说“神会用历练去锻炼自己心爱的子民。”我愿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人只有在成长发展中才能感觉生活更富激情。
学习的日子,就像一杯清茶,淡雅素净,品的时候,淡淡的,恍若无味,过后,却又口齿盈香。恰如于漪老师所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样的生活,真的幸福满满。
愿化作一只蝶,永远飞舞在研修的百花园,因为我已经恋上语文这朵奇葩!
第二篇:《蝶恋花》
《蝶恋花》
一、: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闺思的名篇——晏殊的《蝶恋花》。
二、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有《珠玉词》。
三、这首词选自《全宋词》,“蝶恋花”是词牌名。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的名词。上阕写景,借景传情;下阕写人,写闺妇的相思与期待。
四、文本分析
(一)上阕赏析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
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
鉴赏一:“槛菊愁烟兰泣露” 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秋菊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仿佛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水,好象在哭泣。)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首句写景物,不但点明了时令——秋天,并且描绘了环境的幽美。菊而曰“槛菊”,则是在庭院廊庑之间。菊花笼着轻烟,兰花带有露点,则是在清晓。用“愁”来表达菊在“烟”中所感,用“泣”来解释兰上何以有“露”,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菊与兰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亦物亦人,物即是人。这一句只有七个字,但却写出了景物、地点、季节、时间和人物的情绪、感觉,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鉴赏二:“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燕子——李白《双燕离》诗:“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写清晨燕子从帘幕中间飞了出去。“轻寒”新秋早晨的气候,而“双飞”则反衬人的孤独。一清早,燕子自管自地穿过帘幕,双双飞走了,却不顾屋里还有一个孤独的人,就含有燕子无情之感,从而暗中过渡到下文对明月的公然埋怨。
鉴赏三:“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皎洁的明月静静的转入红阁楼,低斜照入美丽的纸窗内,照着无法入眠的人。本应不该有怨恨,然而园月为何无情的向分离的人比表示团圆呢?)机杼相类。
(明月——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写在天亮以后,还有残月的余晖斜射房中,因而回想起昨夜的月光,竟是这样地整整照了一夜,使人无法入梦,直到现在,它还不肯罢休。它之所以这样,不正是因为不知道离别的痛苦吗?这种无理的埋怨,正是无可奈何的心情的表现。
小结: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明确: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二)下阕赏析
1、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看不见
“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
2、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 凋
使„„凋零
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
独
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
望尽
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
山长水阔
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鉴赏一:“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凋”,使。。。凋落。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物的萧索肃杀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孤独。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鉴赏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她要上楼去看。一个“独”字,既见其孤寂,更见其羞涩;而一个“高”字却又多么真实地表达了姑娘急切地盼望能见到日夜思念的情人的感情。可是上楼看到的是“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夜功夫,一排排绿树已被西风刮得枯凋零,一个“凋”字,烘托了姑娘的孤寂凄苦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尽管凭栏极目远眺,甚至已经“望尽天涯路”,(一个“尽”字,又一次感受到她相思情深,真是含而不露)可是“过尽千帆皆不是”,仍不见他的踪影,真是望眼欲穿啊!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忘尽天涯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鉴赏三:“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望不到怎么办?姑娘要把心中的思念之情向他倾诉,怎么去了这么久,竟连一封书信也见不到,我要写信给他,要让他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欲寄彩笺兼尺素”,这里的“彩笺”和“尺素”都是书信,重复使用,姑娘反复“欲寄”,是要把她对情人执着而真挚的恋情推向顶峰。信是写好了,可谁知道他又在什么地方呢?姑娘可犯愁了:“山长水阔知何处?”山那么高远,水那么浩渺,中间那么多阻碍,书信难通,一片愁苦之情表露出来了 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五、总结:
1、内容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上片写长夜相思之苦。
运用移情于景德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写登楼望远的愁思。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把思念远人的殷切心情和无处寄情达意的失望惆怅,表现得委婉而又尽致。
2、手法:
本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第三篇:蝶恋花__历代所有诗词总结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容若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①。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②。铁马金戈③,青冢黄昏路④。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
蝶恋花 送春 苏轼
《蝶恋花·送春》词配画 [1]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蝶恋花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蝶恋花·一说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柳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几道
蝶恋花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张先
蝶恋花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晏殊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周邦彦
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赵令畴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蝶恋花 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贺铸
蝶恋花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辛弃疾
蝶恋花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蝶恋花 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笑语十分愁一半。翠围特地春光暖。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唤作秋风扇。
李清照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王诜 蝶恋花 小雨初睛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李煜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韩鹏飞
蝶恋花
云来不知曾不问。当时惘然, 不顾缘去来。芸芸众生事缥缈。一抹微云天边俏(绕)。云去不留却不恨。那恍惚, 只记忘且笑。笑却不意行渐远。缘灭只因缘起扰。
纳兰容若(满族第一词人)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珏。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王国维
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霍建坤
蝶恋花
烟染寒林星野阔,暮色沉沉,帘卷东风瑟。碾碎闲愁词一阙,江波不映云间月。时近分离情愈切,纵隔千山,莫忘百年约。待子容颜青似铁,看卿白发三千雪。
蝶恋花 骤雨扣窗思忆碎,寂夜无眠,谁解其中味。情到深时人自醉,两心相望难相会。酸涩满怀清梦里,梦饶魂牵,盼得重逢日。尘世红情应难理,牛郎织女终如是。
蝶恋花
月夜萧条凝望久,人影孤单,月影多清秀。院落中庭种红豆,别离最是难消受。遥忆那年初邂逅,夜夜追思,此意谁能有? 功到名成三载后,与君同结双丝扣。
蝶恋花 彼岸花花开彼岸
彼岸花开开彼岸,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尘世忍离谁再念? 黄泉一路凝泪眼。叶落花开花独艳,世世轮回,花叶空悲恋。莫叹人间魂黯淡,何知生死相怜远!
第四篇:蝶恋花行书
蝶恋花.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然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宜男草.范成大
篱菊滩芦被霜后。袅长风、万重高柳。天为谁、展尽湖光渺渺,应为我、扁舟入手。
幅中曾醉洞庭酒。辗云涛、挂帆南斗。追旧游、不减商山沓沓,犹有人、能相记否。
蝶恋花.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渔家傲·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第五篇:《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案
设计者:岳荣 审核者:刘庆兰 2012.5 教学三维目标
1.了解晏殊及其作品风格。2.熟读成诵,理解“离别苦”。3.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离别苦”,在品读中赏析“离别苦”。
知识链接
一、文学常识
晏殊:(991-1055)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
二、《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为《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三、课前积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伶取眼前人。-学习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歌咏风花雪月之诗已成为中国诗歌史的奇观。没有一个民族的诗人像中国文人那样拥有一颗易被风花雪月浸透的伤感的心灵。以月为背景,渲染心情的咏月诗更是历代不乏其作者。其中北宋的名词人晏殊(991——1055),以其清新淡雅,含蓄而有韵致的笔触为后人留下了颇有文学价值的《珠玉词》。而《珠玉词》中的《蝶恋花》更是让后人经久不衰传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晏殊的《蝶恋花》
二、文本研习:
1、读完词后,说说作者想传达什么情感?
2、译文:清晨栏杆外的秋菊笼罩在寒烟之中,似含忧愁,兰草上沾着寒露,似在饮泣。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走了。皎洁的月亮不懂得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照入富贵人家。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道我思念的人今在何处。
3、“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融于景物中,表面上看只写景物,实则暗含深厚的感情。
问题: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意象)?怎样来表现离别之苦?试简析。【参考答案】选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景物(意象)。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来抒发内心的愁苦2;用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寂寞2;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无端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因思念而彻夜不眠的情怀(或“以明月的无情反衬人多情”。),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别之深。
【病例①】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病例分析】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列举或描述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描述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这两句回答只是对诗句作简单的翻译,没有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
【病例②】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
【病例分析】病因之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题干第二问问的是“在词的上阙中,怎样表现离别相思之苦的?”依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回答的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然而,有学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不明题意,因此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回答。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表现了诗人的离恨苦”。
【病例③】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病例分析】病因之三:笼而统之,以空对空。不少学生不懂得在诗歌鉴赏时必须抓住诗歌的具体内容去分析,在回答“怎样表现离恨苦”时,只用了“用凄凉的景色”这句抽象的话代替了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等一系列鲜明意象以及所用技巧的分析。由于过于笼统概括,显得十分空洞。这种答案往往大而不当,不着边际,失分严重;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毛病。
【病例④】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
【病例分析】病因之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词的上阙出现了一连串的意象,作者是在用这一连串的意象渲染一种凄苦的氛围,借以烘托自己的“离恨苦”。在表现“离恨苦”时,各个意象所表现的感情是各有侧重的,使用的技巧也是彼此有别的--燕子的“双飞”是用来反衬孤独,“菊愁兰泣”是借拟人手法移情于景,“明月”则是以“满月”之“圆”暗衬自己的别离之“缺”。对于这些“区别”和“不同”,考生在答题时是应该予以充分注重的,并作出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从诸多意象中单单拈出一个“燕子”,然后用一个“等”宇一带而过,以偏概全,肯定会严重失分。
【病例⑤】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
【病例分析】病因之五:浮在表面,缺乏分析。这份答案表面上似乎已经把几个意象一网打尽,无一遗漏。按说该无可厚非了,其实不然。根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答的是“用菊、兰、燕子、明月”等怎样表现了“离恨苦”,重点“"怎样”,也即艺术技巧;而不是“用菊、兰、燕子、明月”表现了“离恨苦”。学生只是将意象当作一个个例子,用来证明自己的某些观点,缺少结合诗句本身进行分析,观点与例子之间只是一种油水关系,停留在“观点”加“例子”的层面,不能体现诗句蕴涵的思想内容,没有分析出“意象”的寓意。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显然违背了诗歌鉴赏的规律,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一个原因。【其他较好回答】
①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
②花笼轻烟,似脉脉含愁;兰花挂着露珠,像默默饮泣。作者先把菊、兰拟人化,表现出自己的哀愁。燕子双飞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明月之“圆”暗衬离别之“缺”,作者借物抒情,用了拟人和反衬表现了离恨苦。
4、其他问法:词的上片写整夜为相思苦恼。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怀?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⑴主要运用拟人手法,烘托思妇(游子、作者亦可)苦怀。菊花笼罩着一片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秋凉了,双栖的燕子也飞走了。只有无情的月亮,没完没了地一直照到天亮。这种无端迁怒,更表现出主人公心中的烦懑。
5、下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所写的境界(意境)有什么特别处?
【知识解说】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参考答案】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西风劲厉肃杀、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仅如此,词人出人意料地展现一片旷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旷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6、鉴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独”与“尽”的妙处。
答案:一个“独”字,写出了思念远人又无以排遣的孤独与无奈。一个“尽”字,活现了登楼远眺寻觅盼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下文“山长水阔知何处”相呼应,表达望眼欲穿的思念之苦。
7、词的下片写翌日的登眺。试赏析“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答案: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但水远山遥,竟不知伊人何处。彩笺写罢,又换尺素,表现了闺中人(游子、作者亦可)絮语叮咛的情意。(1分)这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主人公深深悲慨。(要点:对照、突出悲慨)(2分)
四、总结本词的艺术特色。
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拟人、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人有情。
五、当堂检测
蝶 恋 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 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
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 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
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2005年辽宁卷)
明确:“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六、课后作业: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七、资料:大家妙解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解说:治学第一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治学第二境界: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治学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附:原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北宋】晏殊《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