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方向探讨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方向探讨
[摘 要]
由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对于研究生的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而又因为现在的高校在该方面的机制存在不足,导致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寻求解决方案,以此来对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
[关键词]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发展方向
作为国家主要培养的高学识、高教育人才,研究生群体具有其独特的地位,他们代表着知识的创新,是社会的标杆。而思想政治作为我国党的优良传统,一直被认为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课程,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也是对于高等人才的评判指标之一。但是,现阶段,由于各种社会文化的交流,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文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建设时间不长,并且还经历了多次调整,发展不够完善,也不能做到完全的与世代相对接,因此与现在的研究生所不匹配。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研究生群体自身分析
1.一些研究生缺乏理想信念。
近年来,由于国际化形式越来越明显,大量的外国文化涌入国内,俗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一些强权思想等错误思想还是逐渐渗透入国人的心中,尤其是学校中,这些错误的思想潮流扰乱了我国研究生的价值观。一些研究生因为受到西方世界文化影响,有了极端自由主义想法,不能够抵挡外界的诱惑,只追求表面的享受,而不重视精神上的依托。导致他们对社会产生偏激看法,缺乏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与信心。
2.一些研究生过于功利性。
在社会逐渐变化的年代,很多人认为有一个文凭就能了事,因此产生了一批“混文凭”的研究生,他们对于科研任务、课业敷衍,急功近利,做研究、学习只为了拿到证书,不能够真正的做到脚踏实地做研究,学知识,对自己的能力的提升不重视。而有些研究生则一心研读公考书,对专业书籍不闻不问,在考试时
替考、作弊,在科研时,造假、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对自己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完全不关心,对于自己思想政治的提升也完全不感兴趣。显然的,这种现象明显违背了最初的研究生教育的想法,但是我们又不可否认这样的风气与社会、学术界风气无关,因此要想对这种现象做到改变,还需要从思想层面下功夫。
3.一些研究生缺乏团队意识。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矛盾也逐渐崭露头角,研究生群体所面对的就业压力以及社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由此一来,“个人思想”逐渐取代了“群体思想”,人们过度强调一己私利,集体感消退。而又因为现在很多研究生入党动机不纯,有服从父母意见的,有依附群体走向的,各种从众的入党现象导致党员中存在很多浑水摸鱼现象,高校也为了增加党员数量而忽略了党员质量,因此,原来作为带头榜样的党员们也起不到了榜样作用,导致整体呈现懒散,松懈,缺乏积极性的状态,并且集体意识不强,没有奉献精神,这也导致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了许多的困难。
(二)从教育团队分析
1.教师队伍授课内容脱离现实需要。
由于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开始发生新老交替,大量的年轻教师成为了这门课的主力。虽说年轻教师比较能与学生建立更亲近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的是,他们虽然思想活跃,基本理论扎实,知识面广,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些关键的缺点,比如较为注重片面。注重片面,导致不能做到深层次的研究,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体会,缺乏跨学科经验,让思想政治只仅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一门课,而不是深入到学生心中,其他学科中的一门学科。也正因为这份片面性,使得年轻的教师队伍的教学略显枯燥、空洞,达不到研究生对于学科的认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资深教师的退场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缺乏可以进行补救的人选,使得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为薄弱环节。
2.办学规模扩大,但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随着现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理应也要扩大教学师资队伍,但是现在却出现了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师不足以满足扩张的教学规模,导致教师工作量显著增加,因此,这也剥夺了大量教师的学术研究时间,限制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水平,促使课业的传授缺乏说服力,不能够对当
代研究生的想法进行改变,也达不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因为学术界也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研究人员为了能够在学术界有竞争,渐渐将重心转移到了发表作品的数量上,而忽略了对于自身的政治素养的提高,这也对现在研究生的政治素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主动性、创新性逐渐被急功近利的想法取代,导致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
(三)从教学制度分析
1.教学方法落后。
具了解,现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开会、展板、讲座、谈心等较为传统的方法,相较于本科生,除了开设大课堂教学以外其实没有太大差异。研究生群体不同于本科生群体,本科生群体习惯了说教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但是研究生不同,他们比较向往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因此这样的方式不能满足研究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除此之外,由于研究生的管理不同于本科生,他们有较多的自由时间,不利于学校进行统一管理,而学生又大多与导师接触,与思想政治老师接触的一般比较少,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种隔阂,老师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必然无法达到学生的要求,那么上课也就只是一个形式,只为了修得学分,获得文凭。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解决方法
1.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必然学生、教师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那么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我们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适合广大研究生的接收习惯以及他们的心理特点,不要死板的使用填鸭、说教的方法,可以多采用民主、沟通的方法,以此来解决研究生的思想疑问。同时,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的教学,都应当要做到实事求是,强化正面教育。
2.实行多方影响
要想深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光思想政治教学老师进行授业是不足够的,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的所有教学中,才能实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寝室指导员,分配学院导师或者思想政治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帮助,给学生人生方向进行指导,促进其生成良好的价值观。然后辅导员还可以定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培训,考核,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考核需要保证其公正性、合理性、激励性。总而言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思想教育教师所需要负责的任务,需要各方协作,共同完成,给研究生创造一个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给研究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引导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
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可以以研究生为主题,举办各类科研活动,发挥研究生自主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研究生社团、党团组织应该多组织一些社团活动,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文艺活动等,注重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同时做到劳逸集合,不因为文艺活动过多而荒废科研,不因为科研项目较多而疲劳、急功近利。同时,作为党员,应该起到带头作用。由于研究生党组织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推动者,党员更应该为有效的推动思想政治活动而努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制度建设。
4.创新教学方式
在创新方面,我们可以从几个突破口开始实施。第一,学校可以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来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说学术论坛之类的,这可以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学术氛围,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给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添加适当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也顺应时代的潮流,既然网络时代,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展网络教育平台,建立学校相关思想政治网站,积极鼓励学生在网站上发表意见,抒发感想,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网站上替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也可以使得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依据学生的需求,将原来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
第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理论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磨砺,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同时,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给学生灌输一些实用的,积极的思想政治思想,让学生对思想政治也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可以避免学生受外界极端思想影响,产生极端、个人主义观念。
5.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水平
作为教师,必然需要对于思想政治有深刻了解,能够深入分析,将思想政治融入生活,融入各个学科,而不是成为只是一门独立于其他专业学科的课程。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团队,然后带领现有的年轻教师团队,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改善,营造更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就应该结合当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转变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做到方法、想法与时代接轨,了解当今学生的需求,并及时进行改进。在理论和实践上持续探索,确保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务实性,理论与实践结合,而不是分开的两个模块。尽可能的对给研究生一些实践机会,创造实践便利条件。同时,还可以根据研究生的特色,组织一些特色的兴趣小组,让研究生们从一些喜欢的活动中进行体会,渐渐培养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参考文献:
[1] 郭秀兰, 李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问题及其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9(2): 172-173.[2] 朱伟.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5): 67-68.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对一定杜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社会现状的冷静分析和准确把握是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全面推进和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从国际范围来讲。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也应作出响应调整。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在200l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从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高等学校对此尤其应当认真研究,深人思考。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广大师生接受的信息既十分丰富又相当杂乱。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到处都有新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观念潮起潮落。各种各样的文化云起云飞。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互为因果。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交互影响。进步与落后同在。开放与守旧并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既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领导能力的考验。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决不能脱离社会和高校的现实状况独立存在和发展,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更加鲜明。过去,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录取方式、学习进度、毕业分配等几乎没有大的差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也基本相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多的要服从集体价值取向的需求。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大不相同,他们不在空泛地关注政治,盲目地释放激情。过去那种一个号召、一篇报告、一个统一部署等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的做法。已经无法让他们认同和接受。在接受教育的选择上他们更多关注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教育优势在逐渐淡化。道德评价标准呈现多元化.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甚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着部分学生的头脑。文化需求表现为多层次化、个性化和实用化,导致文化需求标准的两极分化,也就是说健康高雅文化和庸俗文化在学生中均有市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呈现个性化、务实化的显著特点。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关注高校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如今.涉及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健康心理、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精神状态等.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发展有关的内容。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诸如收费上学、自主择业、住房医疗改革等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众多问题,都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涉足的领域。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认清改革的必要性.正确对待自己的利益调整。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更加多样
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影响。导致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等发生了极大变化。学习、生活兴趣更加广泛,竞争意识、自我意识、进取意识、成才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停留在固定时间、空间。沿袭“封闭式”、“灌输式”的单一传统教育模式,就无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当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形式,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师生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更加开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已逐步进入家庭、进入校园:追逐时尚、流光异彩的现代都市生活对高校师生已不再陌生;校园内中西方文化冲突中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激烈碰撞。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健康高尚和消极腐朽的思想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同时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在更加开放的大环境、大系统之中。(五)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社会化
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打破了高校围墙高筑,几乎与社会封闭隔绝的办学格局。从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校师生已经走出校园,承担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角色。随着互连网等现代信息工具的运用和普及。高校无论在地理空间、信息交流,还是在文化传播、思想表达等方面。都已经与社会、与世界融为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到急剧扩展,从校园、课堂、书本,延伸到社会、国际大舞台,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实现途径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继承与创新、加强与改进是辨证统一的。对于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扬,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人 当前第一位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深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_致,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要积极推进“两课”教学改革,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形式.通过举办党校、团校。支持和指导大学生理论学习小组、理论研究会的各项活动。把大学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引向深入。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所有工作都要坚持正确导向,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学校稳定。
(二)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用正确舆论引导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丝毫不能松懈和疏忽。要针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及时进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形势,进而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使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追求同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一致起来。增强学习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奋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大事喜事,举世瞩目。能够极大的振奋高校师生爱党爱国、奋发向上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重视社会实践,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 社会实践是高校联系社会的一条纽带,是广大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要注意安排师生到基层,到农村,到厂矿,到实践中去,到工人农民中去。到解放军中去。通过教学实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支教扫盲等活动改造自己、培养自己、重塑自己。大学生在校的主要时间集中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意义十分重大。专业要精深.思想政治工作要过硬,这是对教师的严格考验.我们要重视这一点,并努力改进这一点。因为学生在与教师的密切接触中所产生的思想转化,往往是其它途径所不能取代的。
(四)积极开展党团、学生会活动。发挥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独特作用
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团组织是青年的活动之家。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三者紧密配合.各自发挥不同的教育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比接受业务知识更复杂、更需要自主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为师生树立正确的标杆,帮助他们学会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包括善于“慎独”。既在一个人单独活动中也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正确标准。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防微杜渐,逐渐把自己塑造成为有高尚情操和良好修养的人。
(五)搞好“大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和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建立高校“大德育”是一项重要举措。这支队伍主要由各级党团组织、学校职能部门的专职德育教师、“两课”教师组成。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大德育”队伍.如: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关工委、校外辅导员等。在这支队伍中.兼职及专兼职相结合人员很重要.专职人员更不能忽视。当前要认真解决好专业队伍的人员数量、素质及结构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业务职称评定、生活待遇等问题,进而推进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六)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要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让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东西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和批评,引导师生不断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的东西和思潮。保证正确、健康的思想舆论在高校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七)把师德建设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位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尤其要把师德教育作为中青年教师培养、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经常的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教师生活和政治、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做好吸收优秀教师.特别是优秀中青年教师入党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机遇和挑战同在。要认清形势,及时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把握其规律。开辟新途径,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在加强中不断改进。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方面有所作为,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有”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艺术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报告[推荐]
艺术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结报告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学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艺术学院结合本院实际工作,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准则,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大力倡导“美丽艺术人”主题院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从事的事业,只有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此,艺术学院在校党委副书记、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凌的带领下,提出以“美丽艺术人”为主题的院风建设,切实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院风精神。
(一)以思想性活动为媒介,推动理想信念追求高远 艺术学院于2014年开设了“美丽讲堂”,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内容包括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指导、价值观培养等,专家通过自己的成长之路,用鲜活的例子感染和教育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以道德实践为载体,推动思想道德讲高尚
艺术学院在研究生中间开展了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画好人、办好事”、“歌唱祖国”等专业和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活动。在感恩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感谢有你”等宣传活动。利用暑假时间进行支教等活动。活动开展以道德实践为载体,不断推动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明晰导师责任制,深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与本科阶段的教育培养方式不同,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负有对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首要责任。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我院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保证导师责任制的顺利开展。
(一)完善导师首要责任人制度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014年9月开学之际,学院针对研一新生进行了一系列 的入学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其内容主要针对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任务与规划,讲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传达学校对于科研剽窃、抄袭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与决心,以培养研究生不畏艰难的科学作风、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求新探异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这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新入学的研究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为今后的学习、科研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我院实行导师责任制,开学初还为研一新生举办了导师、研究生见面会,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导师跟学生都提供了深入了解的机会;学校充分尊重师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导师,导师也能挑选到称心如意的学生,师生间双向选择以达到“双赢”。师生见面会的开展,缩短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为今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导师引导作用
1、增强导师责任意识
艺术学院定期召开导师培训会,不断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导师不仅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还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在教学和科研实
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建立形式多样的工作模式
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与辅导员双重配合、学生干部鼎力协助”的工作机制,尽力加强研究生与学校、导师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实际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排忧解难。学院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校内兼职岗位,承担教学、科研、管理辅助等“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在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条件的同时锻炼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
针对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等问题,我院还注重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服务和团体辅导项目,帮助他们解决好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加强师德建设
研究生阶段,导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导师的学术思想、治学态度、政治倾向、思想作风、人生观、世界观能在朝夕相处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精神》,艺术学院将师德教育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创新师德教育方法;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师德考核机制;设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完善强师德体系。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动性
(一)提升研究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艺术学院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1、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艺术学院申请建立了微博、微信平台以及QQ群等,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并且交由学生进行管理和维护。一方面利用网络宣传的广泛性、深入性、灵活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实现学生从被教育到主动接受教育的转变,加强教育的有效性。
2、加强研究生班级管理
艺术学院重视研究生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强化学生的班级意识。学生自发进行了“文明
宿舍大评比”、“文明校园我先行”、“爱心暖夕阳”等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彰显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二)树典型、立模范、做标榜
学生干部是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沟通学院与学生的桥梁作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加强研究生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有利于传播正能量,在全院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社会风气。
1、增强研究生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近年来我院多次开展研究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活动,旨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帮助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干部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明确工作职责,掌握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同学们提供服务。
2、提升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意识
我院还注意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引导研究生党员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常抓不懈。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目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还是存
在一些的困难和问题,少量同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我校党委、行政提出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着力加强院风文化建设,凝练学院精神;着力加强学生服务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共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艺术学院 2014年11月12日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探讨
引言:本文探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实现高校社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arrier to student organizations, commun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expand new ways.一、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独立、自由、尊严和人权,作为高知群体的青年学生对此主张的更为坚决,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对象看成一种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加以静观的对象,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受教者的人文关怀,教育形式及载体单一。一方面他们仍然是我们可以感知并理性对待的实体对象,但他们同时更需要张扬个性与自我实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时,在传统方式、载体的基础上,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及个体的差异性,不断探索创新教育载体。高校学生社团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青年学子。新形势下,探寻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应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的重要途径。
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或物质实体。[1]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有效载体进行。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以班级、院系为主的成建制的行政集体意识逐渐弱化,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逐渐降低。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组织,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社团组织构成的特点决定其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的构成主体是高校大学生,它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且其组织形式具有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符合新时期青年学生注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特点,在满足青年学生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教育于组织管理,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深入到社会实践的层面不断加深等特点,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学习并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第二、社团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党团课、两课教学为主,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式。但随着社会向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它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要求。要求高校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学生社团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内容充实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共同爱好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社团组织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产生积极影响,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自我参及自主思索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出的适应高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产物,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表明,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社团活动中爱国、奉献、励志等价值观教育因素,使社团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和教育内涵,增强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辐射带动作用,使大学生社团成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的建设中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繁荣和发展学生社团,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鼓励学生在各自社团章程的规范下独立开展活动,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和组织学生社团。
第一,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鼓励,正确引导。通过制定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构建学生社团的管理体系,明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各院系部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形成高效合理的社团管理机制;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社团开展活动时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等支持。
第二,为学生社团选配指导老师,并为指导老师提供物质与精神的支持。选配指导老师时,除要求业务能力强、有指导某个社团的专业特长外,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正确把握并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渗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
第三,规范制度建设,加强学生社团骨干力量的培养。注意将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与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挂钩,吸引学生们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要定期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劝其退出社团负责人的岗位。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高校必须重视、支持、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实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人才的教育目标。
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2级教育硕士李伟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理论准备不足、操作策略欠缺等原因,学校心理教育还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和师安培训存在不足
我国在现代经济和现代文化方面是一个比较落后而又发展不平衡的人口大国,特别是心理学基础非常薄弱,虽然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在发展心理病理学、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评价、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等应用性学科建设方面则明显滞后。目前除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具备较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之外,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的大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人员的构成千差万别——有一些是教育专业毕业生(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政治课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大队辅导员、生理卫生课教师、生物课教师等等,甚至个别学校竟让一些由于工作水平、态度、能力差而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三无人员”来补此空缺。即使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也未必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因为心理咨询的原则、方式方法、技能技巧,不是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就能够灵活运用、游刃有余的。它对人员的一些非专业素质要求也很高——包括师德水平、语言技巧,甚至一些难以言传的先天的敏感度和领会能力;它需要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和深入研究,还需要经过一定实践而逐渐具备的咨询能力,等等。因此,我国需要实行教师心理咨询资格认证制度,否则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二、在辅导形式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区的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心理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大多数只是每周上几节心理教育课,学校里设有心理咨询室,由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进行。许多学校聘请心理学教师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名声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只不过是一个装饰罢了,学生的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也只是在学校里开展一些活动而已,很少与家庭和社区联系和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三、在心理测量工具上,引用国外修订的量表多,适合国内学生实际的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心理测量工具,但心理科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咨询理论不成熟、心理咨询实践才开始起步,缺乏一定的经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测量工具的使用上,引用了许多国外修订的量表,如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智力测查量表(比奈智力测查量表、韦克斯勒智力测查量表、瑞文推理测查量表);常用的个性与性格测查量表(卡奈特16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Epps));常用的心理健
康测查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症状自评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等;还有一些综合性的测验,如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UK测验)等。我们知道心理健康及其标准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虽引用了很多的国外修订量表,但适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的量表却很少。
四、在辅导形式上,有效、实用、针对性强的集体辅导活动不多
心理教育大体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教育尽管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集体教育方面,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深入研究不够,还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在个别教育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辅导对象多是面向单一的问题儿童,忽视了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发展。对心理疾患者或问题儿童的个别心理咨询和矫治,虽收到一些成效,但也是事倍功半。人们只是等待问题的发生,然后去补救,而不是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更不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导处在分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政教处在分管德育校长的领导下,总务处在分管行政后勤校长的领导下,共同协助辅导室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是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专门机构,由主任、专职辅导人员、兼职辅导人员和资料员等组成。家长(社区)委员会设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外围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进行评估。
第二,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严格挑选或聘任心理咨询教师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像,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应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科学的管理、良好的职业道德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心理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结合起来。为此在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比重,课程要更加贴近中小学实际,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对专职心理教师则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除让他们学习心理与教育科学有关理论之外,还应让他们充分认识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的相关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等。在挑选或聘任咨询教师时,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1)系统学习过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研究中学生心理的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清楚的认识;(2)在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方面受过专门面系统的训练,对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和中小学教育实践经验。(3)在心理测量方面受过专门而系统的训练,熟悉心理测量并能熟练运用常用的心理测查工具,能对测查
结果作恰当的解释。(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
第三,学校应积极与家庭和社区取得联系,共同配合搞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进行。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家庭是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们的心理与言行无不与家庭的氛围息息相关。实际上,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偏异心理状态和行为,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由,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辅导、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学校心理辅导的开展,要兼顾对学生家长的宣传,要通过办家长学校和建立家校联系本,使家长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建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一点,对于现今文化发展落后、教育和心理知识极不普及的中国尤为重要。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主动争取社区的支持,依靠社区有关部门和机构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总之,三方面要共同努力来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我们自己的心理咨询体系
西方心理学发展较早,形成了各种理论派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当然要向他们学习。但是由于各国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不重视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在其中的作用,要本着适用性原则合理地借鉴和吸取与我国人民实际相符合的思想、方法等。学校心理辅导是影响人、启迪人、协助人成长的事业,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引进、使用国外研究工具时一定要慎重。首先应当时其进行修订,并特别注意检验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努力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评价工具,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体系,使我们的辅导理论与技术,包容国外一切先进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同时又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丰富的养料,并使两者在辅导实践中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并有所创造,更有效地为我国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个性全面发展服务。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在关注个别问题学生的同时,更要采取有效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同一群体的学生,他们的心理与行为虽有某些共性,但是,每一个人又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个人生活经历等等的不同,而在智慧、能力、兴趣、主导需要、性格、自我观念以及健康状态等方面有许多独特性,心理辅导要尊重和接纳这些独特性。对那些已出现情绪困扰、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异的少数学生,要切实采取补救、矫治性措施,使他们能转换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的危机,增强适应能力。但学校心理辅导不同于咨询和治疗,而是一种“服务”,是帮助所有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因此,辅导对象不仅要面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且也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生活辅导、学习辅导和职业辅导,其中生活辅导是对学生整个人生、整个人格的辅导。所有学生不分性别、年龄或年级,不分问题类型,均在服务之列,而且应该越早越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每6000——7500名中小学生应配备一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如果照此比例推算,我国目前至少应有2万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从事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面我国的实际情况则相距遥远。我国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较低水平,而要在短期内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队伍困难重重。
开展集体心理教育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从事集体心理教育的教师容易培养,培训时间短、见效快,且需要的数量大大少于个别教育的教师数量。社会发展造成的激烈竞争,日益加深人们之间的疏离,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往往通过团体的支持和温暖可得到较好的消除。因此我国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要迅速发展,重点应放在加强对集体心理教育形式的研究上。开展有效的集体铺导活动要妥善安排辅导目的和内容,要从学生的原有心理水平出发,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辅导的内容必须是多数人感兴趣和关心的,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学习成绩不佳、与同辈或长辈沟通有困难、升学就业的选择、消极情绪的消除等,都是很好的主题。在辅导时采取情境体验、角色扮演、主题讨论、个性潜能释放等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心理辅导在各地学校逐步展开,由起步、推广、提高,到再普及和再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会走向成熟,形成中国特色,并在实践中产生良好效果,在整个心理学的学科群中绽放出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