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
什么是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是指因发生事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除了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外,还必须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且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以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法律制度。
所谓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及受意外因素的影响,或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是防止环境污染或破坏发生以及污染或破坏后果扩大的有效措施。具体表现在:1.有助于可能遭受事故危害的居民及有关主管部门及时了解事故真相并采取有效措施;2.环境污染或破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较复杂,有些危害后果有一定的潜伏期,该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正确判断灾情,及时了解案情,为公证处理环境污染与破坏纠纷准备详实的材料。
第二篇: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污染突发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工作原则
1.2.1以人为本,科学施救
保障公共安全尤其是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本预案的主要目标。既要依靠科学,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又要加强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臵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
1.2.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实行由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各相关部门及时配合的管理机制。根据污染事故类别、事态发展情况实行四级预警、四级响应,对重大突发事故的报告、控制实施依法管理和处臵。
1.2.3平战结合,预防为主
实行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按照战时的要求,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危机防范水平。
1.2.4系统联动,科学应对
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臵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预案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应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故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处臵工作快速有效。充分发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预备役部队的重要作用。
1.3编制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3.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3.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1.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噪声污染事故、辐射污染事故等)及其衍生造成的突发性事件。
1.5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预测和判断
1.6术语解释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根据事故类型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因污染事故性质复杂,突发性强,变化较快,影响范围广,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了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组织机构 2.1.1.1领导机构
成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的全过程负总责。
指 挥 长: 副指挥长: 成 员: 2.1.1.2指挥机构
分四级设臵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指挥系统。事故发生,即自动生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视危机情况启动对应的应急方案,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进行紧急响应、救援。
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由主管担任总指挥,XX副总指挥,成员由各预案涉及部门领导组成.一般、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由危机源系统内,依照工作职责处臵。
2.1.1.3日常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成员:
办公室下设环境监测组、现场监察组、综合协调组、检查督导组、宣传教育组,分别负责具体工作。
2.1.2组织机构职责
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安排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的组织和实施;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
根据危机状态,统一部署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保持整个应急预案网络通信畅通,随时根据事故发展情况,通报事故现场态势。执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
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适时发布公告,将危机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2.2队伍编成任务 2.2.1快速反应力量 2.2.1.1现场监察组 组长:
任务:负责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做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接警、出警工作,保护事故现场,进行污染源调查,执行事故处理决定。
2.2.1.2技术咨询组 组长:
任务:利用各种资源,为事故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提供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消解处理方法,分析污染现状、污染趋势。
2.2.1.3环境监测组 组长:
任务:负责日常性监督监测工作,制定应急监测预案,执行预案并实施现场监测,为应急事故的全过程处理提供主要污染物的定性、定量报告及相应扩散模式,为实施现场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2.2.1.4综合协调组 组长:办公室主任
任务:负责做好与xx沟通、协调及污染与破坏事故的信息上报工作。
2.2.1.5检查督导组 组长:法制、宣教科科长
任务:负责对各小组职责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并为事故处理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
2.2.1.6宣传报道组 组长:法制、宣教科科长
任务: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事故处理的宣传报道工作。
2.2.2基本救援力量 2.2.2.1医疗卫生部门
结合环境污染特性,确定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机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及相应应急准备措施、医疗队伍、设备等,为现场医疗救治提供必要保障。
2.2.2.2公安部门
按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所需,提供警力数量、布控方案、行动措施;交警部门提供交通管制和线路规划保障;消防部门提供现场处臵、防控保障。
2.3指挥中心设臵 指挥中心设在XXX。
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24小时)(白天)
现场应急指挥中心的设臵可根据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适时调整。预测、预警 3.1预测
结合日常工作,环境监测部门日常环境监督性监测情况实行定期报告。环境监察部门日常监督监察情况(重点源每月二次,一般源每月一次),工业企业污染物申报情况(每月一次),生产装臵异常报告情况,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情况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对比,及时发现污染隐患,并形成预警信息,12小时内报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日常指挥机构,日常组织机构按照分级原则分别报送XX领导、相关部门、XX主管领导。
3.2预警
指挥中心在得到可能发生污染事故信息后,立即向有关领导发出预警信息,并通知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应急响应准备。相关人员要求30分钟内组织完毕,出警。
3.3预警级别及发布
按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可能出现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以及事故认定标准,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大(I级)。
IV级:一般污染事故。
由于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的。
III级:较大污染事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由于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发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危害。
II级:重大污染事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由于环境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I级:特大污染事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由于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地方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当可能出现重大、特大污染事故时,将分别启动II级、I级预警,预警信息立即报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领导小组按照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向XX公司、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预警公告。同时,预案涉及的所有部门作好应急响应准备。
当可能出现较大、一般污染事故时,项目经理部将分别启动IV级、III级预警,预警信息报上级领导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并在系统内发布预警公告,事故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作好预警及响应工作。
预警级别按照污染事故发展趋势可随时升级或降级。4 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预案响应等级分为四级。事故发生,即自动生成桦甸市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视污染情况启动应急方案,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紧急救援。
一级,二级响应
指挥中心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安排组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和实施;
组织所有应急力量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危机状态,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确保人员各尽其职、救援工作灵活开展;
根据危机情况,在技术支撑下科学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指挥中心与应急领导小组要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报事故现场的态势,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适时发布公告,将危机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级、四级响应,指挥机构按照预案要求调度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应急处臵工作。防止事故扩大、曼延。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向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因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存在不可预见、作用时间较长、容易衍生发展的特点,指挥机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将响应等级升级或降级。
4.2信息报送程序与制度
按照《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凡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必须建立报告制度。一般和较大污染事故纳入各级环保部门管理,按照程序报事故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后,报领导小组及政府相关部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必须报领导小组后,及时报上级主管环保部门;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报上级主管环保部门及地方政府环保局外,必要时还报国家环保总局。
事故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处理结果报告三类。速报。从发现事故后起48小时内上报,可通过电话、传真或直接派人等方式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人员受害等初步情况。
确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在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如果环境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涉及到区域外时,必须立即形成信息报告连同预警信息上报。
如果污染事故涉及到外事工作,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将迅速通报,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4.3响应程序
4.3.1一般、较大污染事故响应程序
第一步,环保举报中心接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警后,立即向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主任汇报,并通知各应急小组30分钟内到达各自岗位,同时完成人员、车辆及装备调度。事故处理指挥中心即时成立。由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调度,下达指令。
第二步,接到指令后,现场监察组---环境监察支队由支队长带领环境监察人员立即执行环境监察联动程序,快速出警,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保护现场,查找污染源,并对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形成初步意见,及时反馈指挥中心。
应急监测组由监测站站长带领同时到达现场,对事故原因、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取样、送样,并做好样品快速检测工作,及时提供科学数据。
技术咨询组由污染管理科科长带领有关专家迅速赶到现场,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提供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消解处理方法,提出污染事故定性意见。
第三步,指挥中心收到各组信息反馈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召开情况碰头会,研究相关问题、布臵下步工作。
现场监察组按照有关意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消解、处臵工作及采取其它应急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环境监测组制定详细跟踪检测计划,随时调整监测项目、监测频次。
综合协调组按照《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要求,经领导小组研究后,向市政府及上级部门进行速报。
第四步,在污染事故现场处臵妥当后,综合协调组按照《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的要求,经领导小组研究后,向市政府及上级部门进行确报。
现场应急工作结束。
4.3.2重大、特大污染事故响应
第一步,环保举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或一级、二级预警信息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即时成立,预案即时展开。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应急救援力量、应急监测力量集结出警。同时调动各应急相关部门及后援力量做好响应准备。
第二步,接到指令后,现场监察组---环境监察支队立即执行环境监察联动程序,由支队长带领环境监察人员快速出警,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保护现场,查找污染源工作,并形成初步意见,及时反馈指挥中心。
应急监测组在监测站站长的带领下携带相应应急咨询资料同时到达现场,对事故原因、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取样、送样,并做好样品快速检测工作,及时提供监测数据、污染物种类、性质、控制方法及防护、处理意见。并定期发布应急监测简报。
技术咨询组由污染管理科科长负责,迅速召集有关专家到达事故现场,为事故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提供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消解处理方法,分析污染现状、污染趋势。
第三步,指挥中心收到各组信息反馈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召开情况碰头会,研究相关问题、布臵下步工作。现场监察组立即组织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事故分析工作,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并在技术保证的前提下对污染源进行紧急处臵,防止污染进一步加剧。
现场监测组立即执行紧急监测预案,增加监测人员、设备,调整监测频次、范围,并启动化学品应急分析预测系统,根据不同污染物性质、浓度、毒理、作用范围进行预测分析,对事故出现后,污染源周围的安全防护距离、应急人员进出现场的要求、群众的疏散范围和路线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技术咨询组根据现场技术力量需要,随时增加专家组组成人员。
医疗卫生部门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对人员伤亡或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情况进行紧急救治处理。
如污染事故有继续扩散趋势,指挥机构必须及时通告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科学检测、预测的基础上,按照污染物性质,划定需转移群众的范围及转移方向,依靠地方各级政府组织群众转移和疏散。
公安部门按照现场指挥机构的指示,迅速展开警力,做好安全防护距离内的警戒工作。
交警部门迅速对通往事故发生地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xx部门迅速对事故所产生的相关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取证。
指挥机构根据事故处理需要,将对人员、物资配备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第四步,污染事故基本控制稳定后,现场指挥领导小组将根据专家意见,迅速调集后援力量展开事故处臵工作。
现场应急结束。以上各步程序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可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
4.3.3扩大应急
当污染事故有进一步扩大、发展趋势,或因事故衍生问题造成重大社会不稳定事态,现场指挥领导小组将根据事态发展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可向市政府应急救援领导机构请求援助。
4.4新闻报道
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严格把关的原则作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道工作。局法制宣教科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不定期的就事故预警信息、事故救援情况、现场调查情况、事故认定意见、应急处理结束等信息进行新闻发布。新闻稿件统一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必要时,由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信息。
4.5应急结束
经现场监察组连续跟踪监察,环境污染事故已消除或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测组连续跟踪监测,主要污染物质指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前提下,现场指挥机构可根据专家组意见,经请示应急领导小组签字同意,发布应急工作结束。后期处臵 5.1善后处臵
5.1.1根据现场专家组的科学结论及相应监测意见,组织事故应急处理后援力量开展现场处臵工作,消除污染隐患。同时监测部门提供跟踪性监测。环境监察部门对现场进行看护。5.1.2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相应技术支撑部门的科学依据,对事故中涉及的损害赔偿问题,依据行政调解程序进行。
5.1.3根据事故认定结论,下达行政处理意见。并对事故进行通报。
5.2调查和总结
现场监察组根据调查情况形成现场事故调查报告。环境监测组根据监测情况形成完整检测分析报告。技术咨询组根据专家结论及监测意见形成污染事故认定报告。
以上三份报告报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各组报告,形成完整事故应急处理报告,报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经审定后,按照程序上报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设有公开举报电话一部,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6.2现场应急装备保障
现有现场取证设备:一部数码摄像机、一部照相机、一部录音机、防化次伤害防化服、器具各两套。
负责人:环境监察大队队长
环境监测站一套便携式采样器具、一套精确应急分析仪器、防化次伤害防化服、器具各两套。
负责人:环境监测站站长 6.3应急队伍保障 6.3.1现场应急力量
防化次伤害专业分队,负责人:环境监察大队队长、副队长。6.3.2现场监测力量
总指挥:监测站站长、副站长 6.4交通运输保
环境监察专用车辆1台。6.5医疗卫生保障 协调卫生部门全力支持。协调人: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人:。
6.6治安、交通管制保障
遇到紧急情况,公安部门及时出警。协调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负责人:。
根据不同性质、级别的环境污染事故建立了详细的专家库管理系统。
负责人:。6.7其它保障
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需要相应的气象条件以及农业、渔政等部门的技术鉴定作支撑,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的保障。
协调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7 宣传、培训和演习7.1公共宣传教育
将结合全民环境素质教育工作,有重点的将环境污染事故安全教育、防护知识宣传等内容纳入宣教工作当中。
7.2培训
结合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将结合日常业务学习组织不同层次人员的专业培训。
7.3演习适时进行演练 8 附则
8.1本预案适用于本市所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应急处臵与救援工作。
8.2根据工作需要,将对预案进行不定期修订和补充。8.3本预案由xx单位负责解释。8.4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yg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1987年9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及其他防治环境污染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中铁十三局集团哈齐客专项目部一分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第三条 预警等级
根据环境污染、人体危害、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将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四个类别(见附件一)划分为三个预警等级: 三级预警: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二级预警: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级预警: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第四条 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 谢伟东 副组长: 王俊杰 组员:史立伟、岳仍越、韩兴田、李晶萍、黎家亮、田树道 第五条 职责任务
(一)项目部或直属工区:
1.负责针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危害程度,发布预警等级。2.负责制订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应急方案并组织实施。
3.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用应急队伍做好事故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并及时向当地环保局和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报告,征得上级部门援助,消除污染影响。
(二)安全质量部:
1.负责协助当地环保单位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认定,明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提出预警等级的建议,并及时上报污染事故。
2.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有关人员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化验、消毒、洗消,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
3.负责监督检查污染源单位的污染防治工作。
4.负责组织各单位开展法律法规、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发动公众对环境污染实施监督、举报。
(三)办公室: 负责组织协调医疗、防疫部门,保障特种药品供应,开展卫生防疫、医疗救护工作。
(四)其它部门:
负责协助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染物的消毒、洗消、清运工作。负责污染控制区的社会治安、交通管制,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秩序,保障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第六条 防范重点
(一)特定或敏感区域。
(二)水源防护区内有污染隐患的单位。
(三)使用、储存、运输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废物的单位和场所。
(四)各类油库。
(五)各单位的污水处理设施,高浓度污水、污泥储存地及有毒有害废物堆放场、点等。第七条 工作程序
第八条 保障系统
(一)各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要求完成应急处理任务。
(二)采取有线、无线和计算机网络的方式,确保通讯畅通(包括公休日)。
(三)专业队伍要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包括车辆、检测仪器及有关防护用具、药品等。
(四)后勤保障部门要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第九条 善后处理
环境污染事故控制住后,指挥部要做好人员抢救及安抚、设施的恢复等善后工作;要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对整个事故进行评估;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汇编,包括决策记录、信息分析;要进行工作总结。附件: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分类(摘自《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附件1: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分类
一、根据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类型可分为:
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二、根据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程度分为: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无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第九条:预防措施(一)防治大气污染
1、施工现场及施工便道、生活办公区采取硬化处理,土方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覆盖,固化可绿化等措施。
2、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在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封闭,防止施工过程扬尘,一旦发生扬尘,要采取洒水的方法除尘。
3、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密闭存放,砂石等散料要进行覆盖。
4、施工现场砼搅拌站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5、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含有毒、有害化成份的装饰废料、油毡、油漆、垃圾等各类废弃物。
6、施工现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采用专用封闭式容器吊运或传送,严禁凌空抛撒。
7、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要求。
(二)防治水污染
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现场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及洒流。
2、大桥桩基钻孔泥浆不得排入长江内,应用泥浆船只运往指定地点排放。
3、现场存放的油料、化学溶剂等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要进行防渗漏处理。
4、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及时清理。厕所的便池应进行抗渗处理。
5、食堂浴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应设置隔离网,并应与市政水管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三)防治施工噪声污染
1、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及《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制定降噪措施,度应对施工现场的噪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
2、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应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
3、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强噪声工作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到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公告附近居民。
4、夜间运输料的车进入 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5、对产生噪声和振动的施工机械、机具的使用,应当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等有效控制和降低噪声。
(四)防治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
施工车辆运输砂石、土方、渣土和建筑垃圾,应采取密封、覆盖措施,避免泄露,遗撒,并按指定地点倾卸,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第四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综合科在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协调、高效有序地进行事故污染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降低对环境、生态及社会的影响,结合我部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实施,处置该施工域内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故。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立即赴现场调查,并上报市级环保部门,由市级环保部门
对事故的性质和危险做出恰当的认定,在24小时内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市环保局、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协调行动。事故应急应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必须依靠科学的决策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3、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4、现状
我部环境污染多为现场施工引起,如河道的占用,现场冲孔、钻孔泥浆的排放,柴油、汽油、机油等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的泄露,加之我部施工便道路况较差,弯多道险等特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较大,加强施工、材料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工作,使企业日常环境管理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大幅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
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4合同段域内发生一般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分级如下: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的。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①由于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②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
③因环境污染引起冲突事件;
④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4合同段环境保护、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由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3合同段杨胜杰任组长,秦超为副组长、安全科、环保科、质检科、工程科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组员。质安科分析、判断确定应急工作方案,联系地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污染现场调查、控制及处理,质安科主要职责:汇集、上报事故处理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科室的应急工作,起草项目部文件,由质安科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应急指挥小组日常事物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项目部应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由质安科牵头,其他科室配合处理;
(二)、项目部指挥小组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切断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
(三)、评价水质状况,必要时报政府相关部门及自来水厂,控制取水和供水;
(四)、对严重中毒者经现场分类处理后应迅速护送到定点医院或就近医院救治,项目责任人及时联系医疗部门,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床位等;
(五)、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工程,由绥遵高速青檬段TJ-4合同段工程科制定应急方案由制定。
(六)、必要时,租用水车为污染区供应生活用水。
(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应严格按照行业防护程序和操作规范配备防护装备和规范操作。
(8)、群众的安全防护
如发生重大污染,应急小组应及时上报污染情况,如必要,由政府下达群众疏散的指令,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疏散撤离方式、程序、范围、线路、紧急避难场所,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及医疗救助。
(9)、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动用社会力量实施应急救助应政府部门决定,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确定社会力量的动员范围和人员组织。
(1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检查和后果评估,应急指挥小组负责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明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处理后的遗留问题;明确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分析近期和远期的社会危害影响等,并及时向上报污染事故处理报告。
(11)、应急结束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应急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商有关专家并报请应急委决定结束应急行动。
四、善后处理
由应急指挥小组组织安置人员,恢复事故区域内人员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制订污染的收集、清理和处理方案,由污染事故发生责任人负责污染物的收集、清理和处理。发生污染事故后,项目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或补偿)。
五、调查和处理
由项目部环保科负责或配合地方环保局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及时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作出恰当的认定。提出污染事故的处理意见上报集团公司和市环保局。
六、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指挥小组建设并完善通讯网络,项目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存储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应急相关单位的通讯录并定期更新,各工区应保持通讯畅通。
(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A)、现场救援和工作抢险保障
项目部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储存项目部应急救援队所有救援设备的性能和存放位置等数据,并随时更新。
(B)、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资源及组织保障方案
应急队伍 二期处置队伍 增援队伍
现场监测队伍 项目应急小组 市环境监测站
市卫生防疫站 市疾控中心
现场抢险队伍 当地消防部队 市专业抢险队
环保部门 驻遵义部队
现场应急队伍 市环境污染处理 市环境污染处理
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
现场管制队伍 当地公安、交警、市公安、交警、武警部队
医疗救援队伍 市级急救医疗队
污染物处理队伍 市环保部门专业队伍
(C)、交通运输保障
项目部部要制定有关的应急预案,保证救援人员、设备、物资及时到达现场。备有疏散污染现场居民的运输工具,项目部环境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应储存可用于污染事故的交通工具的数量、分布、功能和使用状态的数据。
(D)、经费保障
项目部财务室负责应急资金预算和应急拨款的准备资金发放。
(3)、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专业队伍和配备应急救援队必要应急处置装备。
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由质安科、工程科等科室组成,提供应急指挥必要的服务,由政府相关部门对事故处理和污染物处置进行技术指导,项目部负责事故抢险、污染处理和污染物处置工作。
(4)、宣传、培训和演习
①公众信息交流。通过公示牌,向项目附近居民宣传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报警电话和报警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向施工队伍宣传应急法律法规。普及农民工对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
②培训。定期对救援队伍进行岗位培训和救援技能培训,不定期对应急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提高相关单位的协作效率。
③演习。项目部不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和公众参与,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演习。
(5)、监督检查
项目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措施按照《贵州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各项措施到位。
制定与解释部门,本预案绥遵高速公路请檬段TJ-4合同段工程科制定,由质安科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负责解释。
联系人:赖元伟 电话:***。
本预案自2011 年元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社会治理水平和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重在防范、常备不懈,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及处置,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工作小组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罗飞
副组长:姚雷
成员:曹普庆张国荣蔡学锋
孙晓萍曹晓霞张华
(二)职责。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组长及其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
场进行现场组织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及处置;组织全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演练,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的应急预备工作。
落实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事故抢险救援处置的指示和批示。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拟制学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现场环境监测方案;按权限负责事故现场污染级别确定;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的消除;依法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调查处置。
三、应急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2.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受到危害的师生,并进行妥善安置。
4.应急工作小组进入应急状态,随时把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7.负责组织紧急输送受伤人员并做好院前救急。
8.加强值班,维护秩序,防止校园财产受损。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
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师生健康。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
(4)做好平时的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