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模块化教学研究[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4:1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模块化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模块化教学研究》。

第一篇: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模块化教学研究

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模块化、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本文作者:曾平莉 王东

摘 要:项目化教学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本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真正发挥《基础化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基础化学 模块化 项目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61-01

《基础化学》是药学类高等职业高专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药物的开发研制到市场销售,整个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必要化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原理和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作基础。所以药学类的各专业都将《基础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咱们需要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本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发挥《基础化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作用。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内容模块化,进行项目化教学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现在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遵照学习目标将课程综合、细化成若干操纵性强的项目,针对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获得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的提升。教学实施(实际的行为)整个过程

1.1 教学方针

学生经过《基础化学》的学习,重点掌握好化学基本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重要实验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处理好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与职业本领的联系,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难题,发展职业本领,保障学生毕业背面向医药行业必须的化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

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目标:(1)药物合成、中西药制剂、生产反应所必须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2)药品检测所必须的化学滴定研究方法、仪器研究方法的原理;(3)药物作用原理所必须的物质结构、性质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本领目标:(1)具备够用的化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原理;(2)必须的化学研究、仪器研究的方法与本领;(3)重要的药用化合物的性质与生物效应。素质目标:(1)方法本领——继续学习综合能力、逻辑思维本领、研究本领、创造本领;(2)社会本领——团队合作本领、信息获取能、自我发

展本领、灵活适应本领。

1.2 教学组织及教学主要内容

在准确研究医药行业各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化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的基础上,对无机化学、研究化学、物理化学进行整合、优化。其内容包括对药物合成、生产反应所必须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对药物作用原理所必须的物质结构、性质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对药品检测所必须的化学滴定研究方法、仪器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对中西药制剂所必须的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等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冲破曾经的章节排序,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使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并保障了学生毕业背面向医药行业从一线岗位必须所具备的化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经过课程的整合、优化,实施(实际的行为)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后,突出重点,充实、精选授课内容,可以处理《基础化学》课时数相对比力少,内容多的矛盾,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层次是:够用的化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原理;必须的化学研究、仪器研究的方法与本领;重要的药用化合物的性质与生物效应。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为:以必须为准,增强针对性;以够用为度,增强实用性;维护科学性,反应先进性。

1.3 教学方法和本领

现场教学法:教学整个过程中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便是现场教学法,即在真实工作任务环境中,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为了创造真实工作任务环境,促进基本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创建一体化教室,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基本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老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主要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老师和学生交互性,变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项目任务实施(实际的行为)整个过程如下:(1)老师引出项目工作任务内容,发放项目工作任务信息表;(2)老师讲授相关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提出项目任务研究思路;(3)学生小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研究项目工作任务,制订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实施(实际的行为)方案(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4)遵照实施(实际的行为)项目工作方案(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老师演示实施(实际的行为)整个过程,发放工作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流程表,让学生记录操纵整个过程,组织学生小组操纵,还要在实施(实际的行为)整个过程中学生填写操纵流程表;(5)老师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与提问,学生填写联系与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口头与难题清单作为整个过程考核依据,最后检查学生实施(实际的行为)效果做为结束考核依据。

1.4 考核与评价

《基础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按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为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

生活经验的总结)、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与态度三部分,分别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项目考核的累积。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应遵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课程成绩中每一个项目成绩从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提交的成果、答复难题、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操纵相联合。项目考核:以班组为单位对成员进行考核,采用操纵与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班组由组长负责小组考核,集体答卷,一人操纵其他成员评价,然后按答卷贡献大小、操纵评价和态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成绩评定(排序)。老师根据各组答卷成绩、操纵成绩和完成项目整个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工作评价成绩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划分为5个等级。考核注重应用,紧扣大纲,项目里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便是重点考核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不出偏题、怪题。实施(实际的行为)效果的预期

项目教学法目的明确,充实变更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已经在国内很多高等职业高专类院校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改革中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实行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和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训练对有部分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可是从实施(实际的行为)的总体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在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的并且,也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处理本领、事务处理本领、团队合作本领、沟通本领、自我学习和办理本领、创新本领,更为注重的是在完成项目任务工作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方便于学生对社会及企业的认知,促进其可以进行持续发展。相比老师而言,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极大变化,职业教育教学本领和实践本领提到快速提升,教学方式的转变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得到充实积累。模块化、项目化教学的难题研究

实行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改革探索的整个过程,从现在全国各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实施(实际的行为)的效果来看,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种教学方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操到了部分必要处理的难题,着重体现在用项目教学法完全代替过去教学法,大概在项目教学中不采用过去教学本领等机械化操纵现象。有时还存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缺乏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和详细设置,脱离学科课程的具体特征而盲目搬用和套用项目化教学方式等现象。这些难题都必要经过咱们在今后的项目化教学中不停深化改革加以处理,使项目化教学不停得到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考试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 周庆红.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3] 龙芳.高等职业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分析[J].职业教育分析,2009,2.①课题(意是指我们要研究或者要解决的问题)来源: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意是指我们要研究或者要解决的问题)(2010YGH-135)。

作者简介:曾平莉(1978~):女,湖北神农架人,学历为硕士,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称为讲师,分析方向为无机、研究及相关教学分析。

第二篇: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摘要:阐述了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方式、实验考核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断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不断端正学生实验态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确保“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药学类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及其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我院药学类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于药学类专业而言,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等学科构成的基础化学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基石。基础化学课程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与药学相关的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在药学中应用即理论方面;二是规范化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及其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应用即实验方面。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对于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的原则,而基础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众多化学理论和化学规律的基本源泉和出发点都源于化学实验,同时任何理论的检验、评价乃至应用,又都是以实验为依据的。它以其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对于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理论和方法是学习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今后从事药物研究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基础化学实验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关键的环节,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分析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我院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基础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掌握实验方法,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技巧以及正确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并将这些知识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应用。另外,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现有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理想。由于实验课程是依照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在具体安排上需要尽量保证与理论课程设置的一致性,因此实验课程变得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而其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没有被关注,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自身的教学作用。②实验内容不够合理,课时不足,不能很好的与药学类专业联系。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和经典实验,而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性的内容以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少。另外,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药学类专业联系不够紧密。③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的教学方法,实验讲义和实验用品讲解得越来越详尽,学生“照方抓药”进行操作,造成学习主动性被抹煞,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得不到培养。④ 考核形式和评价方式不够全面。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维导致老师们不注重实验考核,有的不考核,有的虽然有安排考核,但也只是简单的考核。这种考核形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⑤ 实验室仪器和条件相对落后。学院正处于刚起步发展阶段,实验室仪器和条件都相对落后。⑥学生的实验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思想松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表现为实验预习不够认真。不够充分;实验过程经常以应付和完成任务为主,观察和思考较少;课后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能力。

我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课程体系改革根据2008年教育部的预评估专家给我院的建议,我院把药学类专业原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门化学整合成一门基础化学,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基础化学实验课在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中的重要性,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提高基础化学实验课的地位,将实验课时从原来占该课程总课时的1/3提高到1/2甚至更多。对原有四大化学实验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到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改变了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结合药学类专业的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简和重组,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单列,同时又渗透在各个具体实验项目中,这样既便于学生纵观全貌,又利于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又充分体现化学知识在药学专业中应用,使学生明确学习基础化学的目的,学为专业所用,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C33。实验内容的改革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立基础化学的目的是为药学类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化学基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需要。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贴近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将化学与药学、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精选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实验。第一.把实验课的要求定位在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及常用仪器的规范化训练和掌握上。涉及到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物质的加热与冷却,化学试剂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试纸的使用,药物制备、产物分离和提纯过程中的过滤、重结晶、萃取、蒸馏与分馏、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定量分析中的天平称量,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和滴定基本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这些操作都是药品检验工作中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第二,将化学基本操作和技能应用于药品生产和检验之中。以中国药典为基础,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为实例进行分析和测定。这些实验令学生将所学的分析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药物检验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种药物的制备和检测,涉及加热回流、合成操作、分离操作以及药物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以及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等内容。从而进一步巩固药品检验常用操作技能,并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

第三,实验内容尽量结合药学知识进行综合实验技能的全面应用。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实验室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选择综合实验,或者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学科理论进行设计方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

举例1:以前实验教学中乙酰苯胺(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的制备、乙酰苯胺的重结晶捉纯、乙酰苯胺的熔点测定是四个单独的实验,而改革后把这四个实验综合成一个实验,使学生对乙酰苯胺的制备和测定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

举例2:我们还选择了“对氨基苯甲酸乙酯(通用名:苯佐卡因)的合成和鉴定”实验,这也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先通过氧化、酯化和还原步骤合成制备得到对粗产物,在进一步通过分离提纯得到较精制产物,最后将产物用KBr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与标准图对照。通过综合实验能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学习知识,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举例3:课程中还安排了设计性实验如“蔬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实验,第一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蔬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拟定出实验方案,第二步根据所拟定的提取方案,在实验室内南自己准备所需的仪器和实际等,经教师同意即可进行实验,第三步是根据所拟定的分离方法对所提取的样品进行分离得到叶绿素,第四步是应用一定的测定方法测定提取的叶绿素含量。通过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实验,既动脑又动手,更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实验方式的改革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在有限课时数里,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分小班教学:过去整个班50多个同学同时实验,实验环境拥挤嘈杂,老师也没办法同时顾及所有学生,个别学生甚至整个实验根本就没有动手做过实验,实验结束后更加不知所云。为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改整班教学为分班教学,每次实验人数一般在25~3O人,每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

每个学生都必需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由于人数较少,老师能够观察到每位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多应用多媒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较复杂的基本操作,且仪器数量也比较少,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在课前浏览,观看,模仿,比如酸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等仪器的操作,这样能化抽象为具体,减少了演示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抓好预习,强调实验过程,重视实验报告和课后总结: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和牢记注意事项,并要写好实验预习报告,使学生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随机检查预习的情况,为了避免有些同学纯粹为了完成预习报告而抄袭教材内容,我们将采取实验讲解过程中随机提问并将提问回答结果记录他们的成绩中,提问让每个同学都更加认真预习和注意听讲,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演示,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严格把关,反复训练,使学生尽快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指导、督促学生认真观察,要求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所有的实验现象和数据都必须记录在预习报告本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断水断电,清洗自己所用的实验玻璃仪器,清理台面,实验室卫生打扫,做到干净爽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最后对本实验进行总结,要肯定好的方面,应指出实验过程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要求每位同学下课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得出结论,对实验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其合理性和误差分析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变教学模式:实验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是不一样的,理论课上是重点教学生理解某些内容,解决某个问题,掌握某些知识;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先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然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始实验了,然而在这个讲解过程中大有学问,并不是把实验步骤讲解的越详细越好,这种“被动式”、“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会“照方抓药”进行操作了,虽然实验会做的很顺利,但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逐渐地改变实验教学模式现更多地采取启发或探究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原理、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理清实验中的思路,并处处都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积极去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实验并能学而有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考核模式的改革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结合我院对考核方式要求多样化的规定,我们将基础化学实验的考核方式也做了调整,实验考核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30%)和期末实验笔试成绩(30%)3部分组成l6j。①平时成绩:平时考核主要从实验预习的认真到位程度;课堂提问回答完整程度;平时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程度和规范程度;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清晰程度、完整程度、规范程度、实事求是;实验结果合理程度;实验报告中是否有对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讨论等;实验过程中主动性、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些态度和实验过程的习惯、整洁、卫生、安全等几个方面来量化考核。② 期末操作考试成绩:操作考试题目主要从一些已做过的实验和基本操作中抽取,制定评分标准.由学生来抽签决定在一定时问内完成某个实验,这种考核方式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对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很有帮助。③实验理论成绩:书面考核主要考查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分析讨沦等。检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改善实验室环境与条件 学院把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汇编了实验室规章制度。为了满足了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条件的改善。先后投入资金,添置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用于改善实验条件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

另外,实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技术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能够把一些较为复杂繁琐的仪器部件及其使用方法交待得清晰、简练,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自然会提高实验的效率,调动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 这门实验课程属于实验启蒙课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严谨的实验态度,养成正确实验操作的习惯以及为以后的实验学习树立信心至关重要。通过老师对学生不断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课程体系改革后实验课时增加了,分小班教学手把手教的时问更多了,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总结实验报告都抓得更紧,考核评价方式比以前多样,使学生思想上更加重视,认真充分地预习实验;实验过程注意观察和认真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实验失败不要紧,关键足要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作一份实验失败的分析报告,万万不可杜撰、篡改实验数据。

结语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我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提高基础化学实验的地位;将化学与药学、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精选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而在实验教学方式中的改革,坚持改小班实验,多应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好预习环节、强调实验过程、重视实验报告和课后总结,变“抱着走”的教学模式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考核方式上,以“平时成绩(40%基本操作考核成绩(30%)+实验笔试成绩(30%)”的考核模式综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更公平、合理、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另外,不断地完善学院的实验室环境与条件,不断地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以上对基础化学实验的改革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增强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三篇:药学类院士汇总

工程院院士 药物化学专家 沈家祥 男 北京

工程院院士 微生物药物与细胞工程学专家 甄永苏 男 北京

工程院院士 临床药理学 桑国卫 男 北京

工程院院士 药理学专家 秦伯益 男 北京

工程院院士 天然药物化学专家 于德泉 男 北京

工程院院士 军事化学 陈冀胜 男 北京 工程院院士 药用植物学家 肖培根 男 北京 工程院院士 生化药理学家 刘耕陶 男 北京

工程院院士 药物合成 安静娴 女 东北

工程院院士 中药生物工程专家 胡之璧 女 上海

工程院院士 药学专家 侯惠民 男 上海

工程院院士 中草药开发 唐希灿 男 上海

工程院院士 药理学家 池志强 男 上海

工程院院士 避孕药物研究 李瑞麟 男 上海

工程院院士 药物化学专家 周后元 男 上海 工程院院士 微生物制药专家 许文思 男 上海

工程院院士 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专家 姚新生 男 沈阳

工程院院士 药物化学专家 彭司勋 男 南京 工程院院士生药学专家 徐国钧 男 南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家祥教授

著名制药工程专家。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早年留学英国,1949年获伦敦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参加工作。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被聘为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现为北京集才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北制药总厂中心实验室主任;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名誉主任,兼任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审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副组长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副组长;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85年当选为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通讯院士。

主要的学术成就:沈教授主要以本国资源为基础,从事抗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以及多种甾族激素类药物的化学合成生产研究,是开发我国医药工业现代生产技术的先驱者之一,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1978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1982年)。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他曾首次用全合成方法证明鹤草酚的独特化学结构,并以托品类和丹参醌类为题培养博士研究生。1992年他用民间力量创办了集才药物研究所,因发现阿奇霉素新晶型而获得专利(1997年)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此外还研究成功阿法骨化醇、替勃龙和布地奈德等较难合成的新产品。他重视培养人才,五十年代初通过工作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制药工程设计人员;近年来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五名理学博士。

桑国卫

桑卫国,临床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1年11月11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同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药理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教授和顾汉颐教授,1966年研究生毕业。历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原名浙江卫生实验院)药理室主任、临床药理室主任、计划生育研究所兼药物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 1 殖研究合作中心主任、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浙江省省长助理。现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国际药理联合会(IUPHAR)理事。1979~198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生理系及伦敦大学皇家医学研究生院进修。1983~1989年任世界卫生组织长效避孕药专题指导委员会委员。1989~1990年任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学防内科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桑卫国先生对长效避孕药及抗孕激素米司酮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作了系统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及三等奖1项。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计划生育科技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199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65篇,合著专著2本。

秦伯益,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59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小儿科医学院药理系医学副博士学位。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理毒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副所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西药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医药组评委,国家计委“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讯》等编委。长期致力于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取得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多次奖励。著有《新药评价概括》、《临床用药与新药的发现》等。

于德泉,男,1932年10月出生,山东省蓬莱市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物化学专业,同年分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室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国家教委药物化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先后兼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学报》编委,中国化学会理 事兼天然有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任《亚洲天然产物化学研究》(英文版)副主编。于德泉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专家,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工作40余年,完成了50余种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发现200余种新成分,完成结构测定,首次发现过氧键为抗疟有效基因团。参与主持了国家攻关项目“人工麝香”研究,该项目的投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部分缓解了天然麝香紧缺问题。他系统地研究了三种藁本化学成分极其药理作用,发现四种具明显保肝和免疫抑制成分,完成全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138篇被SCI收录,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部委级成果奖4项参与4部专著编写,培养硕士生、博士生20余名。

刘耕陶,男,1932年生,湖南双峰县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研究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6年于湖南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后为药物所)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药理二室副主任、主任。先后兼任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常委,卫生部药物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副 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中国生理科学进展》等5种杂志编委,国际药物代谢学会及美洲华人生物科学会会员。1995年被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正式会员。40多年来,刘耕陶研究员一直从事生化药理研究工作,先后参加过抗关节炎,抗糖尿病,抗肿瘤、内分泌,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避孕药物的研究。从70年代开始他在我国首先开辟肝脏生化药理研究领域,把目光投向中草药,决心从中草药宝库中寻求治疗肝脏疾病的新途径,先后对五味子、灵芝、黄皮叶、四氢黄莲碱等抗肝细胞损伤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药理活性。在开展抗肝炎药研究方面,他从中草药研究的实践中选择肝脏作为“扶正固本”中药的靶器官,与课题组同事共同研究,首先证明中药五味子中的多种成份能保护肝脏免受一些化学毒物的损害,并能拮抗氧自由基损伤,刺激肝脏的合成代谢和增强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五味子的药理研究成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与药化及药理专家合作,在合成五味子丙素的基础上发现其类似物联苯双酯具有明显的降转氨酶和保护肝脏的作用,治疗慢性肝炎的效果优于西德的西利马林(Silymarin)和日本的甘草甜素。联苯双酯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和35届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质奖。

至今他已发表论文专著13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已在国外申请专利13项,为国家培养了1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主编了《当代药理学》一书。他多年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中医中药在国际药学界的声誉。1987年他荣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于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周同惠,男,1924年11月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至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1994至1998年任化学部副主任。

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48年8月赴美,在华盛顿大学深造,并于1952年获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1955年7月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回

到祖国,被安排在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后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分析化学室主任。先后兼任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组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化学会理事长,北京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药学》英文版主编、《药学学报》、《药物分析杂志》、《色谱》等期刊副主编,《分析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分析科学学报》、《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和《Phytochemical Analysis》期刊编委等职。

回国40多年来,他把全部精力致身于祖国药物分析研究工作,将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很快应用于我国药物分析领域,特别是色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他将多种色谱方法,极谱方法,库仑分析,离子选择电极等新方法应用于有机药物与中草药的分析。在他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立了五大类100种兴奋剂药物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国际奥委会的资格考试,于1989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兴奋剂检测中心,填补了我国体育运动禁用药物检测工作的空白,为第11届亚运会在我国顺利召开作出重要贡献。此项工作获1991年国家体委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获得199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他近年来主要从事药物代谢研究,完成了丁苯酞类化合物的体内外代谢及代谢产物研究工作,阐明了其氨基衍生物活性异常的原因。由于他在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中取得的这些重要成绩,1997年荣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

几十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其他科技人员,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与参加编写专著、书籍和词汇7部。由他与其他同志共同编著的《仪器分析及其在生理科学中的应用》一书已成为我国医药界第一部全面介绍分析化学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的专著。3 此外,《纸色谱和薄层色谱》一书曾获新闻出版署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9年北京市授予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1990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当选为北京市宣武区人大代表,1992年再度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并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又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他的名字已载入《中国文化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辞典》和1986年英国的《国际医学界科学家名人录》。

梁晓天,男,1923年7月生于河南舞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化学药物合成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7年考取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51年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任博士研究员。1954年他摆脱美国政府阻挠,毅然回到祖国,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被安排在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后为药物所)工作,历任研究员、合成室主任。先后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药学组成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市医药总公司技术顾问,《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有机化学》、《中国化学》、《化学学报》编委,《药学学报》副主编,《中国化学快报》主编,联邦德国药用植化学会会员和《药用植物》(Planta Medica)编辑顾问,《四面体》(Tetrahedron)及《四面体通讯》(Tetrahedron Letters)顾问编辑。198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1982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他的名字已载入《中国名人词典》和《中国当代自然科学人物传略》。

由他编译的《核酸共振解析简论》和编著的《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析和应用》是我国在核磁共振方面较早的中文专著,为在全国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起了积极作用,因此获得1978年科学大会著作奖。40多年来,他先后发表了20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对曾获国家三等发明奖的驱虫特效药鹤草酚,以及获国家各级奖励的川楝素、创新霉素、鹰抓甲素、海南粗榧、杜鹃素等数十种主要新药进行了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测定,成为我国将核磁共振、波谱、光谱等技术引进和应用于测定化学结构的先驱者,为填补我国新的波谱学理论和技术应用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曾获1994年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化学奖。

黄量,女,1920年5月出生,上海市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化学药物合成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4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1946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深造,1949年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56年底回到祖国,被安排在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后为药物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 员、合成室主任、国家教委药物化学 重点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先后兼任国家计划生育专题委员会顾问,肿瘤研究领导小组顾问,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发展中的国际化学组织(IOCD)委员,《医学百科全书》、《肿瘤杂志》等编委。她不仅是著名的有机化学家,还是公认的药物化学家。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她的名字已载入《中国名人词典》。

80年代初,她注意到了化合物手性的重要性,除对研究生做了不对称合成的讲座外,还进行了不对称合成的研究工作。如以立体专属性合成了脱氧及高三尖杉酯碱及其相应的表酯碱。在对中草药黄皮叶水浸膏中成分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源假说”并设计了仿生合成 4 路线,完成了所有提出成分的合成,为所提出的“生源假说”提供了有利的实验证据。黄量教授为国家培养了20多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她治学严谨,严格要求自己,以她工作刻苦,好学不倦,力求上进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她的学生在国内外学习及工作岗位上均得到好评。她已发表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专著百余篇,并获多项专利。

陈冀胜药物化学专家。1932年生,天津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历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院总工程师、全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为防化研究院研究员。

陈冀胜研究员在元素有机化学、神经系统药物化学、药物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天然生物毒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多次立功受奖,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l项,二等奖4项。主编有《中国有毒植物》及《英汉生命科学词典》,并参与编著《分子药理学》。《海洋生物毒素学》、《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毒素的研究和利用》及《Toxin-Related Diseases: Poisons Originating from Plants, Animals and Spoilage》等专著。

肖培根院士是中国药用植物及中药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也是国际上著名的传统药物学家。1932年2月2日出生于上海市。1953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央卫生研究院(现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药用植物及中药研究工作。现任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利用和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近五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药用植物及中药的研究和提高,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早在五十年代,肖培根就领导并投身于全国中药资源的普查,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在调查的基础上主持编写了〖中药志〗(6卷),〖新华本草纲要〗(3卷),〖中国本草图录〗(12卷)及〖原色中国本草图鉴〗等大型科学著作,为中药的整理提高,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也是我国民族医药的开拓者,曾六次赴西藏,首次对藏医藏药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调查整理。在长期的实践中他还对一些重要类群开展了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创建了一门包括植物系统-化学分份-疗效相关性的新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1983年以肖培根为代表的一批药用植物研究专家,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及现在的药用植物研究所),肖培根出任首任所长。他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药材原料、药品制剂和新药为目标的三级开发理论,在西洋参,天麻,灵芝,金乔麦,沙棘等一批重要中草药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从1963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46个国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科学专著20余部(卷)。由于在传统药物研究领域的造诣,肖培根教授被国际上著名杂志〖药用植物〗、〖传统药物学杂志〗、〖植物疗法研究〗、〖植物药〗等聘为编委;兼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杂志》、《时珍国药研究杂志》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辑,《药学学报》、《植物分类学报》常务编辑,《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日文版)、《中国药理学通讯》、《中国药学》(英文版)、《人参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草药》、《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中药新药与临床》、《中国药学年鉴》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同时兼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药学院名誉院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名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进口药评审委员、卫生部保健食品、化妆品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药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会长等职。并一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咨询团顾问。在1994年,他主持 5 召开了第三届国际传统药物学术大会,并当选为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

由于他在药用植物领域的突出贡献,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的首批院士;1998年获第三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2000年获首届地奥药学科技奖(中药)一等奖;2001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人才”称号。

安静娴

安静娴 女,1997年11月28日,我国化学制药工业的摇篮沈阳东北制药总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安静娴女士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全国制药工业企业中第一位院士。

安静娴1929年2月出生于山东烟台。1952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一直工作在东北制药总厂,主要从事化学合成制药,为我国化学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为医药科技献身的精神受到人们普遍敬仰。她通晓英、日、俄、德四门外语,对化学结构的近代理论及药物合成造诣颇深,在全国医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建国初期,新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刚刚起步,没有产品是最大的难题。50年代初,安静娴首创了抗生素药磺胶嘈院合成新路线,当年投产后,填补了国内该药品的空白。之后,她对该药品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使厂房面积减少三分之一。该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60年代初,我国疟疾猖獗。1967年,国家成立了全国性“五二三”协作组,集中力量攻克疟疾病。安静娴承担了这一项目,她与同事们从5800个化合物中筛选了有效的抗疟疾新药“脑疟佳”,并负责该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经过反复试验,最后确定了较易控制的合成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改革开放后,安静娴全身心地投入到世界先进化学药品的研制开发和追踪之中。先后研制了“头孢氨苄”、“头孢氨噻肟钠”、“头孢唑啉”、“头孢三嗪”、“头孢他啶”等。其中头孢菌素C菌种发酵、提取、裂解新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头孢氨噻肟钠、头孢三嗪、头孢他啶作为替代进口产品投入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她的主持下,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被开发利用,脑血管用药“长春西汀”、磷霉素、黄连素、脑复康等陆续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

安静娴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很多人都成为化学制药界和东药总厂的科技带头人和骨干。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化学医药科技工作,自己的生活一直也非常简朴,多少次奖励都拒绝领取多奉献,少索取“是她做人的基本原则。

胡之璧教授,1934年11月3日生于南京,原籍安徽潜山。1956年毕业于华东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1959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84年获德国图平根大学理学博士。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主任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之璧院士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代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高新技术,培育出国际上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率先将农杆菌Ri质粒成功地引入几十种中药基因组,为开创中药生产与研究的新局面做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侨界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简介: 侯惠民,上海市人,1940年10月出生于上海。

1963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现名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同年分配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历任工程师、副研究员。1984年在日本北海道医疗大学药学院进修。1990年获该校药学博士学位。

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常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担任的社会职务还有:卫生部第三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协高级会员,《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编委。

2001年10月特聘为武汉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

70时代,他首先在国内开发出新剂型――”膜剂“。产品有:”速效长效氨哮素膜剂“、”载药半透明接触镜救沪眼膜“、”硝酸甘油贴膜“等。这些产品均为我国首创,该剂型已被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控释缓释制剂代表着现代药物制剂发展的方向,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侯惠民在70年代末就为开展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并逐渐组成了科研队伍,筹建了仪器装备、动物试验齐全的研究室。

1980年首先 在国内研制成控释氯化钾和硫酸亚铁片剂并投入生产。他在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盐酸地尔硫胃漂浮控释片“的研究中,成功地以亲水性凝胶为控释材料,并通过一般的制粒压片技术制得缓释片。这项研究具有工艺简单、易于生产、药物缓释性能优良、生物利用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为我国控释制剂生产开拓了一条简易而有效的方法。10多年来他共开发出治疗青光眼的药膜、硝酸甘油透皮给药、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等20多种控制释放的药物制剂品种,这些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药物控释制剂中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开发,从而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外汇,还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据估算仅硝酸透皮贴膜片的设计制造就为国家节100~300万美元,ppc,pcp两种新包装材料创年1500万元产值。我国药物制剂的工程研究还非常薄弱,影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与推广。1995年11月在国家计委支持下,侯惠民与同事一起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地建成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将成为我国药物制剂工程化研究的基地;同时,也为我国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创新的局面。

侯惠民常说:”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个科技人员,要有民族自豪感,中国人并不比外国笨“。为此,无论在国外,或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都显示出中国科技人员学识广博的气质和风采。在日本进修时,导师对这位中国学生刮目相看,竭力要他读完博士学位。在国际学术交流讲席台上,他介绍中国大陆近些年来医药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祖国赢得了声誉。在台湾向医药同仁介绍大陆药物制剂发展的信息,促进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他和国人研究的科研成果正走出国门,预示着中国药物制剂研究正向国际水平发展。

30多年来侯惠民付出了许多许多,甚至难以言表。在实验研究中他为了亲身感受第一手材料,曾抽取自己的血样30多次;服得-99放射性制剂,进行X光照射;在研究中他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克服了多少困难和解决了多少难题。所有这些,都闪现着他的一种热切的追求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勤奋和执着赐给他才干和睿智,使得他对事业的追求益显辉煌。他完成了30多项成果并获国家、部级奖10项,发表论文70余篇。197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1991评为第二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同年被评为全国医药系统先进个人。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侯惠民深知我国药物制剂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尚需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为此,他把年青科技人才的培养视为自己生命和事业的延续而倾注自己的心血,他象当年老师带他那样带教自己的学生。10多年的呕心沥血,精心的培育,在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人才梯形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在,这位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正带领着这批青年人向新的科研高峰冲击。

唐希灿,男,1932年12月出生。对中草药进行科学整理,从中开发成功新药6个。首先报道草药蛇足石杉中活性成分石杉碱甲是迄今天然界中最强效、选择性最高的乙酰胆碱酯酶抑 7 制剂,并报导了其系列药理作用;证明石杉碱甲优于美国FDA近年批准的治疗早老性痴呆新药他克林和多奈哌齐。为临床治疗早老性痴呆研究提供扎实的动物实验资料并参与石杉碱甲临床应用推广工作。率先发现石杉碱甲改善记忆障碍作用有多个作用靶点参与,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对抗β-淀粉样肽(早老性痴呆重要病因之一)产生的氧化应激毒性及诱发细胞凋亡作用,该保护作用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而实现的。已发表研究论文97篇,结合自己研究工作的综述10篇,其中有关石杉碱甲的研究论文55篇,均发表在国内一级及国际期刊。47篇论文被519篇文献引用,其中石杉碱甲、乙论文被他人引用272篇,45篇论文被SCI收录。获中国及美国专利各一项。应特邀在5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乌头止痛成分及石杉碱甲研究成果,应3家国际著名期刊主编邀请,撰写石杉碱甲研究综述。获得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国际科技奖(欧洲专家评委评审通过)1项。特邀为香港科技大学开设的生物技术高级课程讲课。

唐希灿神经药理学专家。1932年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他对中草药进行了科学的整理,成功开发新药6个。他首先报道了草药蛇足石杉中活性成分石杉碱甲是迄今天然界中最强效、选择性最高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并报道了其系列药理作用,并证明石杉碱甲优于美国FDA近年批准的治疗早老性痴呆新药他克林和多奈哌齐。他率先发现石杉碱甲改善记忆障碍作用有多个靶点参与,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对抗β-淀粉样肽(早老性痴呆重要病因之一)产生的氧化应激毒性及诱发细胞凋亡作用,该保护作用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而实现的。曾获中国及美国专利各一项,获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国际科技奖1项。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池志强 药理学家。浙江黄岩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1959年获前苏联列宁格拉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PHD)。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早期研究抗血 吸虫药物锑剂的毒理及解毒剂。六十年代从事防治电离辐 射损伤的药物研究。七十年代以来,主要研究镇痛剂,他 领导的研究组发现羟甲芬太尼(Ohmefentanyl),为一高强 效的镇痛剂。八十年代开展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配体及阿片 受体结构功能研究。证明羟甲芬太尼是一高亲和力,高选 择性u阿片受体激动剂,得到国际承认。这一研究成果获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对阿片受体结构功能研究在 系统进行中。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池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年11月出生,药理学家,浙江黄岩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1959年获前苏联列宁格拉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Ph.D)。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早期研究抗血吸虫药物锑剂的毒理及解毒剂。六十年代从事防治电离辐射损伤的药物研究。七十年代以来,主要研究镇痛剂,他领导的研究组发现羟甲芬太尼(Ohmefentanyl),为一高强效的镇痛剂。八十年代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配体及阿片受体结构功能。证明羟甲芬太尼是一高亲和力,高选择性u阿片受体激动剂,得到国际承认。这一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对片受体结构功能研究在系统进行中。

通讯地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太原路294号,200031;33#209室;64311833-513;工程院院士。

李瑞麟,男,192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1996年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功臣、国家计生委科技功臣,同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口口李瑞麟自60年代起一直从事避孕药物研究工作,是我国口服避孕药物的创始人之一。他先后研制成功了1号避孕药(炔诺酮)、53号探亲避孕药(双炔失碳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际首例,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些药物成为具有我国特色的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药系列的主要品种,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落实基本国策做出了突出贡献。口口80年代,抗早孕药物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李瑞麟悉心探索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早孕药物。当时他在国外考察得知国外科学家研制抗早孕药物RU--486后,节省下自己的生活费用购买了试剂,回国后马上开始研究工作。结果,他发现国外的合成路线收率偏低,生产成本较高,而且需要进口试剂,便带领课题组的科技人员一起,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甾体激素药物研究的经验,大胆设计了改进国外研究的合成路线的方案,决心走自己的路。在”七五“期间,李瑞麟申请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米非司酮研制项目,担任课题组长。经过无数次探索和集体努力,终于自行设计一条新的合成路线,形成了具有专一性强、工艺简化、收率高、试剂国产化的新的米非司酮合成路线,完成了米非司酮的研制任务。该化学合成路线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李瑞麟是第一发明人。

口口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从高度选择性地阻断内源性孕酮与其受体结合,使授精卵不能着床或早期妊娠不能维持而自然流产的孕酮拮抗剂。与低剂量横前列酮或其它前列腺素药物序贯合并用药可以代替人工流产手术,使非意愿性妊娠49天内的早孕妇女完全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易于被接受的生育调节新方法。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米非司酮在口服避孕、月经调节、激素依赖性疾病治疗,某些类型肿瘤治疗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是人类生育调节和孕酮生物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抗早孕新药米非司酮研制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首届科技博览会金奖;国家计生?quot;七五”科技攻关成果二等奖;国家计生委1992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1993科技进步二等奖。李瑞麟还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他和课题组成员与上海华联制药公司密切合作,毫无保留地将全部技术关键交给工厂,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工厂顺利完成了由中试到生产的技术过渡。1992年11月该药获卫生部批准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生产该种药物的国家,1993年即实现产值7000万元,创利税2000万元。1993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并在全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临床证实完全流产率可达95%,是一只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的抗早孕药物,深受群众欢迎,开创了避孕药物生产不仅不亏损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先例。

口口李瑞麟研究的1号避孕药、53号避孕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避孕药系列,这些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药目前仍为我国市场上主要避孕用药。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已逐步替代人工流产手术,使妊娠妇女免受人流后带来的痛苦和后遗症。1993年,米非司酮转让上海华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已投入生产多年,每年产值超亿元?quot;九五“期间,李瑞麟针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存在出血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的问题,又组织开展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复方抗早孕药的研制,该药物研究又申请专利,正在复审之中。复方米非司酮片由两种药物复合制剂组成,用于终止停经49天内的早孕,经动物实验证明,在两药的无效剂量下合并用药,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XL0090新药临床研究批文已完成三期临床研究。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2:1对照法,观察结果表明:其流产效果、胎囊排出、出血、月经恢复及不良反应,试验组对照相似。复方米非司酮片在米非司酮剂量下降60%情况下,其疗效与单方米非司酮片一样,由此可见,复方米非司酮片具有由于减少米非司酮用量所造成的对肝功能损伤和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还具有服药更简便的优点。该药研制正在报批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一旦上市将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口口李瑞麟长期从事于避孕药物的研究工作,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他在一次深入工厂指导放大试产时,反应瓶突然爆炸,玻璃碎屑嵌胙劬Γ 9 ξ?.1。他并没有退却,更加努力地投入新的避孕药物的研究工作中去。现李瑞麟虽然体弱多病,年过花甲,但依旧常年坚持在科学实验第一线孜孜不倦地工作着,还在为我国生殖保健药物研制中继续发挥作用,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近,李瑞麟在研究工作中不断创新,又申请了两项中国专利《有治疗前列腺增生药效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一种有抗生育作用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在生殖保健技术开发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周后元(1932.12.22-)化学药品合成专家。湖南衡阳人。1956年沈阳药学院制药系毕业。历任上海第三制药厂技术员,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化学合成室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化学会上海化学化工学会有机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药物合成研究,先后主持负责糖精、维生素A、环已亚硝脲及卡氮芥、维生素Bo和萘普生等重大产品的合成研究和工业化工作。研究成果“有机合成维生素A”获1964年国家科委工业新产品奖二等奖、“维生素Bo恶唑合成新工艺“获1985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991年国家专利局中国专利优秀奖。化学药品合成投入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4年获首届吴阶平医药研究奖和保罗、杨森药学研究二等奖。撰有《邻苯二甲酸酐合成糖精技术改进》、《维生素A工业合成的研究》、《维生素Bo恶唑法合成新工艺》等论文。

许文思 1925年3月5日出生。微生物制药专家。台湾省高雄县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姚新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34年10月 出生地:上海市 [简历] 1955年于东北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毕业,留校担任生药学教研室助教。1960年作为我国著名药物化学专家朱延儒教授助手负责组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1978年起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讲师。1981年6月派去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留学,1983年6月回国。在两年时间内取得了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担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1987年任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担任沈阳药科大学校长。[兼职] 现在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医中药学科评审组组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医学专家组成员、国家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药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辽宁省副理事长等职。是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中国药理学通报等杂志的编委。[研究方向] 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采用生物技术进行中药生理活性成分的生产研究 [具体研究]:

姚新生教授长期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及研究工作。文革前后先后从事了重要人参、10 线麻叶、淫羊霍、板兰根等活性成分研究工作,研制开发了用于治疗大动物肠梗阻的线麻叶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羊霍片(商品名新神灵片)及治疗肝炎的板兰根注射叶(商品名201注射叶),均获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投产。线麻叶注射液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1983年在日本留学期间,从事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的研究,首次采用活性追踪分离方法从中药软紫草中追踪分离得到5种微量抗炎活性成分,并采用波谱解析技术测定了他们的结构。其中3种为新活性成分,由此在日本申请获得了两项物质专利。回国后至今,先后研究了薤白、独活、银杏叶、粉背荜解、了哥网、龙葵等十余种中草药的抗血栓及抗癌活性成分,分离并测定了上百种活性成分的结构,其中新化合物约三十种,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应邀在国际学术论坛商进行大会讲演约12次,其中仅应邀访问日本即达15次以上。申请了8项专利,研制开发成功银杏叶口服液、银杏叶标准提取物的产品。

彭司勋(1919.7.28-)

药物化学家。土家族。湖南保靖人。

1942 年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曾在国立中央卫生实验院和上海药物食品检验局从事药物和毒物分析和研究工作。1948年赴美,先后入马里兰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药学院进修。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药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南京药学院(后改名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教务长、教授、副院长、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江苏省药品检验所所长,南京药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药学组召集人,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药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学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江苏分会和南京药学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江苏省委副主委、主委,政协江苏省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第七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八届常委。长期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和药学教育工作,专长中枢系统药物、抗癌药物、计划生育药物、中老年心脑血管病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创建新药研究中心,倡导利用中草药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新药。对异喹啉类化合物心脏血管活性有系统研究,发现“86017 ”有抗室颤和心律失常作用,申请了国内外专利;研制成爱卡眠(Emylcamate)、5,6 ─次甲二氧吲哚─3─乙基甲基呱嗪(代号Izh)等安定、镇痛和降压新药,六甲密胺(HMM)(获江苏省 1980 年科技成果奖)等抗癌药物。主编有《药物化学》(1992年获全国优秀教材奖)、《药学化学》、《药学进展》等;撰有《药物设计和新药研究》、《α─(N)杂芳醛缩氨脲抗肿瘤的研究》等论文100余篇。

徐国钧(1922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常熟东张镇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曾任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Abstracts of Chinese Medicines》国际顾问,国际中草药学会(日本)常务理事;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名誉博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50多年来致力于生药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及学科建设。著作 46 部,发表论文270多篇。首编大型《药材学》,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起到重要作用。《中药材粉末鉴定》及《中成药显微分析研究》专著使我国粉末生药学跃居国际领先地位。“七五”,与“八五

”期间任国家重点课题“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组组长,该课题对111类多来源中药进行本草考证、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10项系统研究,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修订、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南、北方组前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三等奖,徐国钧排名第一。

为了弘扬祖国医学,徐国钧多次出访东西方国家,30 次作学术讲演,与日本、香港6所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生或互派博士进修。共培养博士24名,硕士60多名。共获国家、部级等奖15项。

徐国钧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大会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王作者,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日本岐阜药科大学特别荣誉奖,美国章美科研教学奖等。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第四篇: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1 年12 月

第32卷第6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Dec.2011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Comprehensive)Vol.32 No.6

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

应用化学2班 孙健铭

(宝鸡文理学院,宝鸡,721013)

摘要: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主要面向中学,培养中学化学教师,该专业应该学习一定的化工基础知识。化工基础课是化学教育专业唯一的一门工程课程,是联系化学基础课程与工业生产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文章介绍了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基础课程的必要性,介绍了化工基础课应开设的内容,与工科《化工原理》的差别,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学习这门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技术经济观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关键字:高师化学;化学教育;化工基础;教学研究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Basic Curriculum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Chemistry Education Subject

Chemical education, SUN JIAN MINGi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hanXi BaoJi 721013)

Abstract: The chemistry in pedagogic college which face to the high school to train the teachers.The one who lean thissubject must have some knowledge of chemical industry.The chemical industry basic curriculum is the only engineeringcourse of chemistry education.It is the bridge and the link which contact with the chemical basic curriculum and theindustrial production.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the students in chem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who study the chemical industrial basic curriculum, the content of the chemical basic curriculum should be set up, the differencebetween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engineering course and the reform of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experimentalteaching.The curriculum can train the engineering and the technical view and creat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heinnovation capability.Key words: the chemistry in pedagogic college;chemical education;chemical industry

basic;teaching research

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主要面向中学,培养中学化学教师,当然也不排除宽口径就业。当前在中学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形势下,化学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同时要求中学老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知识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化工基础课是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化学教育专业唯一一门工程课程,是联系化学基础课程与工业生产实际的桥梁和纽带。其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工生产过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了解化学工业的新发展 收稿日期:2011-10-16

作者简介:姚菊英(1964—),女,江西南城人,副教授,从事化工原理教学研究

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诸如资源和

能源利用、洁净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寻找最佳的工艺条件,探索强化生产过程及设备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工基础知识和解决化工生产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1]中学新课程化学课对中学化学老师的新要求

化学新课程标准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强调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要求老师对中学化学教材能“上通下

第6期孙健: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

达”,也就是对于中学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大学教材内容熟悉,对与中学化学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要了解。例如高中化学涉及到硫酸、纯碱、合成氨等内容。以硫酸的工业生产为例,要求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

些基本问题:如依据化学反应原理确定生产过程;生产中原料的选择;生产中反应条件的控制;生产中“三废”的处理;能量的充分利用等。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熟练掌握制备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生产过程以及典型设备。掌握硫酸工业“三废”污染的防止和处理以及“废热”利用的相关知识。认识环境保护与节约的意义,强化环保与节约意识。化工基础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内容涉及化工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工艺过程优化、技术经济分析、环境保护与三废处理及化工过程开发等内容,[3]

同时介绍了化学工业的新发展如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新技术,注重对工程技术研究思想和方法进行科学传授,让学生熟悉各种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获取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突出素质教育。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能更好地适应中学新课程的要求: 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研究性学习。化工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2.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目前,化学面临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巨大挑战,[4]绿色化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第二,废水、废气及废渣的综合治理及能量的综合利用。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和治理化工环境污染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基础是理科化学专业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基础课,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学习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工厂的生产实际,缺乏对化工生产过

程的感性认识,而对生产中的“三废”等问题更是没有仔细的思考。因此,在向他们讲解生产工艺的同时,适时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十分有益的。在化工基础课程中,结合由张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化工基础》,其中讲解了典型化工产品工艺学,包括硫酸生产、丙烯腈生产、合成氨生产。在讲授硫酸生产中的粉尘处理、丙烯腈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处理和热能的综合利用方法、合成氨生产中的循环气中氢气的再利用和三废治理及废热的综合利用等内容时,可扩展书本知识,强化环保概念,使学生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工程基础课程主要传授化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观点,增强理科化学专业学生在化学工程技术设计与计算方面的训练,加强化学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联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开阔思维,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室研究和化学工业生产的差别与联系,建立化学工程概念,掌握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化工过程常用设备的原理、构造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制取无水乙醇为例,有多种方法。实验室可用生石灰脱水,再加镁和碘回流,然后蒸馏得到无水乙醇。在化工基础实验中,利用共沸精镏或萃取精馏来制备无水乙醇。另外渗透气化膜分离技术也可以制备无水乙醇。通过多种实验操作,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高师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工科的差别

化学教育专业属于理科,在学习化工基

础课程之前,基本上都是学习一些化学的纯理论知识,很少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化工基础课程能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化学反应器”和“化学生产工艺”三

部分内容。一个化工产品从原料到最终产品,整个生产过程除了化学反应之外,还有各种物理过程。(主要是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简称“三传”过程),这些物理过程对产品的质量、工厂的经济效益甚至环境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再比如工厂的连续反应,其反应釜和实验室中的间歇式反应装置,在其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速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三传”和反应器方面的知识是必须要学习的。此外,化学工艺是研究如何利用天然原料或半成品通过适当的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加工成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是以化学和化学工程(单元操作和反应器)原理为基础的,化学工程学(又称为过程科学)是化学加工技术的科学基础。在化工基础课程中,应该适当学习一些有代表性的生产工艺,如氨的合成、硫酸生产、纯碱生产等。

理科的化工基础与工科的化工原理还是有差别的。工科学生为了培养工程观点,提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工程技术。化工原理属工程科学,强化对化工过程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及设计能力的训练,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的往往是复杂的、真实的生产过程。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如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板式塔精馏装置设计、填料塔吸收装置设计、喷雾干燥装置设计等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及化工原理课之后,进一步学习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5]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和相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完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化工设计的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标准,正确选用公式和数据,运用简洁文字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和结果;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尊重实际向实践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经济观点和

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经历的流程涉及到工艺流程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必须全面理解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工原理相关知识。由于在课程设计中会运用到计算机编程、AutoCAD 机械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课程对于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是不开设的,所以高师化工基础课程一般只上理论课和少量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可以不开设。化工基础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

4.1 课堂教学

化工基础的理论课程主要在课堂进行,在教学上,尽可能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并举。例如在讲解化工设备、化工过程、工艺流程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演示,具体、形像、直观,便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在讲授化学工业和化学工程学的发展前沿时,多媒体教学生动、真实,易于理解和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练习、探究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工基础理论知识。4.2 实验教学

化工基础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在实验之前,可先观看仿真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实验项目,认真思考,找出实验的关键点和难点,还有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类型分为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形式为课堂实验教学(化工实验室完成)、开放实验和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放实验的内容可以是选作没有做过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通过开放实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而且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化学教育专业的化工基础课,是该专业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

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娄向东,姜聚慧,田圣军,宋世理,席国喜.高师化工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化学,2003,(2).[2]唐艳茹,王影.适应新课程化学老师的专业化定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3).[3]张近.化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李运清,娄向东,姜聚慧,赵晓华.化工基础课与绿色化学教育[J].大学化学,2006,(2).[5]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第五篇: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将通过探究性实验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化学教学中有关实验从设计到完成给我们的启发。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改进实验,实验教学

前言: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新课程将科学实验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将科学探究专设为学习主题,而这样的改革也为相应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改进实验

化学教学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实验实验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简约性、安全性、环保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从这些特点来看,现行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进。我在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文献中有关改进实验概括如下。

1、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优化设计

课本中关于此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两极看到的气泡少,。2,检验氯气的过程不够简便也不环保。由于采用一支U型管,U型管上端已存在部分空气,会对气体的收集有所影响。通过改进设计出用J型管,改进后,由于J型管低端预先是装满液体排尽了空气,所以产生的气体较为纯净,检验起来现象很明显,反应时间短,不用收集一试管的氢气来检验氢气,只要有少量就可以吹出肥皂泡,且验证氢气安全。

2、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

钠在空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生成较少,黑色固体生成较多,产生淡黄色固体不多的原因有1,钠本身的用量较少,2,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过氧化钠都是以烟的形式分散在空气中。做了如下改进实验,1、金属钠不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同时要保证钠与空气充分接触。

2、钠燃烧以后迅速移开酒精灯。

3、钠块选择应适当大点。

3、石灰石能与硫酸持续反应的实验探究

在中学已有的知识基础中,石灰石不能与硫酸持续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事实不然,我们往里面加氯化钠可以使生成的CaSO4脱离石灰石,是反应进一步发生。从而否定了原来的说法石灰石不能喝硫酸持续反应。

4、铜镜和银镜实验的一体化方案设计

在中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乙醇催化氧化及乙醛的银镜反应的实验的认识,现在就是要对这两个相对独立的实验方案重新整合进行一体化设计,简要操作装置如图,操作原理是,该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现象直观明显,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黑色氧化铜与铜镜能反复呈现及富趣味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多班教学时,装置无须重新拆装,氧化铜覆盖层可重复使用,只需更换小试管即可,大大节省了课间准备时间。

二、探究性实验

1、如何利用银氨溶液来检验CO

如何检验CO气体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边介绍一个比较实用的检验CO气体方法。常温下CO能将银氨溶液中的Ag+还原为黑色的银单质。该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和废物可以用等优点。

2、“食醋中总酸含量的测定”学案设计与评价

“食醋中总酸含量的测定”是高中《实验化学》(苏教版)关于“物质的定量分析”专题研究的开始,将学生带入定量研究学习状态尤为重要。为此,学案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学案导学诱思,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入定量实验探究活动。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 1:利用醋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测 H2体积确定醋酸含量。方案 2:利用醋酸与碳酸盐反应,测 CO2的量确定醋酸含量。

3、“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对于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把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问题设计成两道计算题,让学生根据定量计算的结果,经过理性思考,得到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的方案。

4、碱性条件下硫氰化铁溶液平衡移动的实验探究

分析硫氰化钾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在弱碱性条件下的平衡移动,应考虑三氯化铁的水解作用;在观察其反应现象时,要注意区别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与沉淀的不同现象。找出其混合液中三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最佳用量,才能直观反映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试管内加入 5 mL 0.005 mol/L FeCl3溶液再加入5 mL 0.01 mol/L KSCN 溶液,摇匀后,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1)分别上述盛有混合液的两支试管①中滴加饱和 FeCl3溶液和试管②中滴加 1 mol/L KSCN 溶液各 4 滴;(2)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 0.01 mol/L NaOH 溶液 3~5 滴。

5、有关 Na2CO3和 NaHCO3溶液鉴别的实验探究

对 CaCl2溶液能否用于 Na2CO3和 NaHCO3溶液的鉴别,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并对 MgCl2溶液能否有效地鉴别 Na2CO3和NaHCO3溶液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表明对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鉴别应该分情况进行,在c(NaHCO3)< 0.05 mol/L 并且与选用试剂两者物质的量浓度之积不大于 2.0×10-3mol2·L-2时可选用 CaCl2(或 BaCl2)溶液对 Na2CO3和 NaHCO3溶液的进行鉴别;反之,应选用 MgCl2溶液对 Na2C3和 NaHCO3溶液进行鉴别。

参考文献

(1)李静娴 陈迪妹 元立亭.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优化设计.化学教学201201(2)董军.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教学201201(3)陆燕海.银氨溶液检验CO气体.化学教学201201(4)王先锋.食醋中总酸含量的测定.化学教学201201(5)张红卫.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化学教学201202(6)邹如恒.碱性条件下硫氰化铁溶液平衡移动的实验探究.化学教学201202(7)吴孙富.石灰石能与硫酸持续反应的实验探究化学教学.201202(8)陆燕海.铜镜_银镜实验的一体化方案设计.化学教学.201202(9)王聂海.有关Na_2CO_3和NaHCO_3溶液鉴别的实验探究.化学教学.201202

下载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模块化教学研究[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模块化教学研究[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学类包括药学专业知识

    药学类包括药学专业知识(一)(包括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药剂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药学综合知识与技......

    药学类生药学总结

    冬虫夏草 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含蛋白质、核苷、多糖、脂肪、甾醇、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成分。 【功能主治】 补益肺肾,止血......

    省级期刊目录-药学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药学,红色是核心。其余是省级 儿科药学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今日药学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世界临床药物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现代药物与临床 海峡......

    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46200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通讯作者:杜利月, E-mail:wwwduliyue@sohu.com高职高专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 杜利月 【中文摘要】笔者就药物化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

    中学历史故事化教学研究

    中学历史故事化教学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对故事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区,具体表现为: 1.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故事化教学,而认为故事化教学就是单一的......

    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研究 摘 要:分析了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苏教版初中历史课程探析初中历史趣味化教学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

    基于机械拆装工作室的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基于机械拆装工作室的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摘 要:基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理解需要与工作实际难结合的矛盾,提出基于机械拆装工作室,探讨项目化教学在机械基础......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兴趣:首先培养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然后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直接兴趣主要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