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拟定的课题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时间:2019-05-14 14: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拟定的课题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拟定的课题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一篇:我拟定的课题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拟定的课题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课题力图通过研究未成年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探索当代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将进行以下几个重点问题的研究: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考虑到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研究方法上计划采取以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个案)研究法为主,结合必要的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

(1)经验总结法。教师的经验主要来自工作实践,这也是一线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优势所在。组织教师及时地对课堂创新教育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进行总结,有目的地搜集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进而对获得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

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较深的认识。

(2)观察法。研究者将采用科学观察法,运用多种类型的观察法,严格按照观察法的基本步骤,有目的、有序地对课堂教育

创新实践中师生的表现和效果进行观察、汇总、分析。

(3)调查法。研究者将对在校未成年人展开细致深入的调查,充分利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科学手段对调查结果作客

观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4)实验法。研究者将积极开展课题实验,在各年级设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验班。组织课题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方法和策略。做好实验记

录,总结实验经验,汇报实验成果。

(5)行动(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研究提倡运用行动(个案)研究法。研究者通过对案例经过、原始想法、效果的描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及症结,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这一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易

形成有效经验。

(6)文献及理论研究。任何研究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育科研也不例外,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还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一线教师往往不缺经验,缺少的是理论修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

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有: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调查报告。

3、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发现的特殊学生建立的特别档案。

4、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活动记录,并撰写论文并发表。

5、与社会、家庭、兄弟学校交流成果记录。

第二篇: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

桂阳士杰学校 谢严梅

自2010年我们的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和“五好小公民”实践体验、“班级日常常规管理千分制”、“五语连心式评语”的个性化评价等研究成果,在社会公德、学习态度、生活能力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1、前期调查

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不足的现实。在问卷调查及座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低中年级与高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判断方式,低中年级约 33% 的学生较多注意行为的结果。从学生的座谈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判断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但学校的道德教育没有达到真正的内化,还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的潜意识中的认识仍主导着他们的判断,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判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判断中,学生对“我现在读书是为了将来有一份好工作,赚很多很多钱”,持赞同意见的高达 51%,“说不清”的占 10%,持否定意见的仅占 39%。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立足于个人利益,尽管学校教育中,大量地向学生灌输“为将来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思想,但学生从社会环境中吸收到的信息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个人的功利性,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动力。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对“美术课前,小明发现蜡笔没带,马上去打电话叫家长送来。”这一事例,37% 的学生认为可以这样做,19% 的学生认为说不清,44% 的学生认为应该自己带好学习用品,而不能请家长代劳,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生活上依赖于家长,家长也乐于为他们服务,由此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致使他们对自己的事情缺乏责任心。对家务活儿,诸如,洗衣、扫地这一问题的判断统计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低年级学生认为不应该帮助家长做的学生有46%,认为应该的48%,说不清的6%;高年级学生认为不应该帮助家长做的学生有15%,认为应该79%,说不清的6%。显然,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家长较多的是一手包办学生缺少练习的机会,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责任心也日趋完善。

2、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

其一,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两天教育所抵消。

其二,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其三,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其四,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其五,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2)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还严重存在。

人们普遍的开始重视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智力因素发展之后,越来越被一个严重的问题所困扰,那就是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问题,而道德和非智力因素是不能单靠认知所能解决的。实践证明,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较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复杂。同时,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存在着促进和延缓智力因素发展的制约功能和作用,存在着不可补救或难以补救的“不可逆性”的教育内容。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的?还严重的存在。学校的养成教育操作实践先行,理论指导滞后的状况非常明显,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不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时紧时松,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以总抓总不见效,越抓越没劲。我们学校教育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只一味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长期性、艰巨性。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车上有一老一少两位女同胞在抢坐位,少女得胜,老者不服,连连质问:你家有没有老人呢,你会不会老啊,一点教养都没有。少女倒不脸红,不慌不忙反唇相讥:老了在家呆着,别到外面碍事。众人听后无语。一位胖胖但无表情的售票员安坐不动,不去劝解,只评价一句:中国人的素质就这么差。众人光听“二人转”,没注意汽车点不上火,趴窝了。前面司机传来一嗓子“赶紧推车”,售票员便招呼大家下去。有座的怕丢了座自然不动,没座的怕站不着好位置也不积极,售票员便边推边嚷开了:现在人的素质怎么这样,不推谁都别想走。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乘客心有不服,跟人嘀咕:这帮人出车前也不知道检查一下车况,刚跑几步就动弹不了,耽误别人时间,也太没职业道德了。车终于走了,大伙算歇了口气,不料那售票员又开始抱怨了:这破车三天两头出毛病,也不知怎么造出来的,瞧这工人的素质。到底谁的素质差?动一动嘴皮子是容易的,抱怨是容易的,如果一个民族不是积极建设,而是不停抱怨,其危害相当大。这种抱怨使人心涣散,进取心弱;既影响情绪,又削弱智慧。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为训练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活动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文献研究法,以实验前后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1、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最好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质、好的习惯会使他们受举益终身。在具体的训练中做到:(1)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2)严格要求。(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查与评比结合起来。

2、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反映或说明一般性问题。

3、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的文献,检索并汇总可供本课题参考的研究成果,发现其薄弱点与空白之处,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创新突破口。全面综合分析了中央有关文件、《中小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以及国家、地方、学校有关学生道德常规要求的各种规范性文本,清理、筛选出了有关小学生道德行为要求的内容因素,进行归纳整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序列化。

4、活动教育法:我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开展丰富多采?,学校有计划地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5、榜样示范法:用典型去给学生做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经常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二)实施策略:

1、创造“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一体化的学校工作格局。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实验研究中,校长朱封国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课题主持人。为了实验研究严格按实验研究方案实施而取得实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构想,创造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学校工作格局,把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方方面面。

①把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议事日程。

从2010年10月开始,学校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支部工作、工会工作、值周工作、少先队工作、校本研修工作、班主任工作,乃至于学校总务后勤工作,都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各个部门和教师个人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对习惯养成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或相关要求。在总结工作时,同样对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认真地总结和反思。

②真正把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落实到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中去。在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既强调了教师在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通力合作,多管齐下,要注意从行为、学习、生活、心理四个方面全方位落实养成教育目标,又针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做到了“合中有分”。例如:在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少队工作中,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学科教学和校本研修工作中,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再如:学校除了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和全方位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外,还专门培养大队干,由大队干对学生进行管理。少先队大队干们对学生个体和班级当天的行为习惯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监督,并进行评价,在每周、每月进行表彰和授牌。班主任则要根据班级本周、本月情况及时组织学生利用班会时间对自己的习惯养成教育情况进行小结。同时引导全班学生对班集体的整体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在习惯养成教育班会记录中作好记载„„除此之外,课题组还经常安排专人利用专题讲座、集会、升旗仪式、早操、课间操等时间,给全校学生上习惯养成教育大课。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是习惯,什么是良好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好习惯有什么益处,不好的习惯有什么害处,怎样来养成好习惯,怎样来克服不良习惯。

2、将养成教育实验研究和新课程研究有机融合,形成和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①在养成教育中注入时代的活水。

在实验研究的操作实施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养成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我们十分注重养成教育的生成性。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和上级要求,随时调整养成教育的目标设置,如,在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中,我们增加了“学会保护自己,不上坏人的当,不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情”;在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在生活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时刻注意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立、卧、坐、行保持正确的体态姿势”等许多富含人文思想的习惯养成目标,并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逐一落实。

②开展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将传统德育教育和少先队体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了校内“学校——班级——个人”和校外“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学习网络。

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我是五好小公民”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基础。

在家庭做“小帮手”,体验家长的艰辛。在家庭中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在社会做“小标兵”,体验公民的责任。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在学校做“小伙伴”,体验集体的力量。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在社区做“小卫士”,体验劳动的快乐。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独处时做“小主人”,体验个人的魅力。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在学校层面,利用校会、大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叙事说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如:开展“我讲我的好习惯”的活动,着力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定期开展养成教育专项评比活动,如:课前一支歌活动的开展和评比、队列出操评比等等;开展“卫生之星”的评选、“卫生清洁示范班”“文明礼仪示范班”的评选。让获奖个人和获奖班级在升旗仪式上亮相,表扬并授予他们荣誉,从而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加强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班级层面,通过早读、诵读和传统美德的警句名言,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传统美德的价值;通过班会、班队活动,自主制订班规、班训,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个人层面上努力规范自己。

在校外的层面上,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举行家长开放日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印发资料、举办征文、格言评比等形式让家长也参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孩子。

③将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

让养成教育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研修资源。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形成独具个性的校本研修机制,使之在学校研修组建设、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校本研修拓展空间,搭建平台,升格档次,注入活力。

根据课题覆盖学校工作各方各面的实际,学校和课题组在实验研究的具体组织与管理上,将课题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也实行了有机整合。侧重于各科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兼顾其他方面的养成教育。研修组内的教师,每期承担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子课题,同时也是校本研修课题的一种,每学期期末必须向教科处上交子课题研究小结。同样要将所有资料放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价教师的一种重要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模式。

其基本过程是在基础性学科学习过程中——创设和谐快乐奋进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师生学习潜能——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渗透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主要方法是,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立“养成教育”目标,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与“养成教育”的结合点,讲课时首先传授知识,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巧妙地把“养成教育”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他们正确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自己的道德观,进而产生道德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然后,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导之以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学生内心的自觉要求,主动按照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2、以德育校本教材《我学会了》、《好习惯 伴我行》为依托,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我学会了》校本教材内容:涉及小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两大方面,教材具体列编了十八个小习惯,在每一个习惯养成的章节中,按照“做一做”、“记一记”、“读一读”、“养成建议”等几个方面,让学生知道要这样做的意义、方法和作用,内容简单、易懂,并配有适量的插图,图文并茂。

《好习惯 伴我行》校本教材内容:分成了五大章节:分别是“国旗下的讲话”、“养成教育小故事”、“好习惯推广站”、“坏习惯集中营”、“最流行的养成教育儿歌”。教材中列举的“坏习惯”来源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生、教师、家长问卷调查,真实详尽地反应了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坏习惯”,我校课题组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筛选了许多生动有趣又富有启发性、教育性地小故事,使学生在一边阅读这本教材的同时,一边受到好习惯的熏陶。(2)校本教材的结构:

以“讲故事——明道理——小讨论——重践行”为途径,一般有“讲一讲,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的使用:

一、二年级每班每周一节;三至六年级实验班每周一节。

a.《我学会了》: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 b.《好习惯 伴我行》2010年9月至今。

3、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教师调查、家访、开放日的活动,我们从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反馈中得到,至从我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实验开展以来,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自理等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多的进步。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下课后,对于自身的生理需要还是能够做出反应,例如:主动上厕所、喝水。其中能做到立即上厕所的学生占90.1%,能做到喝水的学生有85.3%,能做到文明游戏的学生有89.7%,能做到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具的学生占78%。

不足的是:学生课后整理课桌的习惯相对较差一些,这其中有的是因为一下课急着上厕所的,也有的是急着去玩游戏。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差异,对于游戏的安全、卫生、文明等方面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年级的学生在课间文明文明游戏方面要明显强于低年级学生,说明在课前准备方面开展教育实践,在活动后有明显的提高。

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习惯中,能坚持勤洗澡、勤洗头的学生占82 %,勤俭指甲的学生有 79 %,能勤换衣服手帕袜子的学生占85%,注重牙齿健康的学生有61%,饭前便后能坚持洗手的学生占78%。

与学习相关的两个个人卫生习惯调查数据显示相比以上几个习惯要低一些,能定期整理书包的学生有77%,能常清洗书包的学生只有25%。这和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有关,导致了学生自理能力不强,劳动意识不高的现状。

在公共卫生习惯中,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学生 82%;不乱扔纸屑、杂物的学生有79;不再墙上乱涂乱画的学生有89 %;不乱扔铅笔屑的学生占96%;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捡起来的学生占76%;能动手消除周围环境涂画痕迹的学生只有54%。

对照调查评价表,我们可以看出高年级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比低年级学生要强,因此高年级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做到自己不乱扔,自己不恶意搞破坏,可见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力。但是,在主动保护环境方面,低年级学生并不亚于高年级学生。综上所述,我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卫生习惯,也表明学校的养成教育是有成效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起着主导的作用。

4、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通过实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人人都能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上独挡一面的优秀教师队伍。可以说,广大教师真正尝到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甜头,得到了教育科研的实惠。

5、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一体化的学校工作格局,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学校历年来的教学质量逐年上升。我校的养成教育经验在我区“办学特色现场会”上交流。养成教育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四、课题实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不足。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愈发深刻地感受到:

1、如何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及时、全面、分层、准确的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最大的困惑。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虽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总的来说,感到不尽人意,因为:有时往往因为设计过于周密而难以操作,有时又往往因简单而流于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对此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2、是否需要构建一种养成教育的课堂模式?如果需要,这种模式应当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在以后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三篇: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时代背景

在新时期,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方略。要贯彻和落实以德治国的方略,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对全体公民的道德教育,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因此,2004年4 月,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对此也发表了重要讲话。

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少年儿童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少年儿童的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而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传统德育的弊端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背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于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一提德育,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却少有具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要求,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 1

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对于广大少年儿童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它既没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同时,学校的养成教育操作实践先行,理论指导滞后的状况非常明显,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不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时紧时松,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以总抓总不见效,越抓越没劲。然后又反过来怨大气候不好,社会风气不好,怨家长不配合,怨独生子女难教育。这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同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

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

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意在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使其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培育健康人格。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2、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实验研究。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研究。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实践法: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评和达标生文明生的评比为手段在全校进一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拟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方略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整体性原则。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育人的整体出发,发挥好学校主阵地作用,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家庭中的有利教育因素,力求做到教育界的诸因素之间协调统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有机整体,发挥整体效应。

4,发展性原则。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5,实践性原则。小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客体,更是不断发展,认识世界的改造世界的主体。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不能单靠认识教育得到完成,必须同时进行不断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完成。

四、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是政策指导: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中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就给我们在宏观上指明了方向,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是完全符合国家教育的要求。研究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提高他们,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有关理论指导:

1、结冰原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专家认为,“问题学生”之所以产生种种问题,源头还在于其从小家长给予的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现在环境只是诱发因素。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或者是与之相反的溺爱。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

2、教育的规律:“教育”一词,在英语中有“自我生成”的意思,而在德语中则意味着“引导、唤醒”。因此,学生应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依赖的变量”。他们不只受教于成人,而且自己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真正的知识也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这种“不教而教”的无痕的教育效果,是教育的最高的境界。教育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

3、家教方面的优秀书籍,如《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教警示录》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是运用跟踪调查法)

2、实验法

3、观察法

4、文献法

5、经验总结法

6、实践反思法

7、比较研究法

8、个案研究法

9、行动研究法

10、教育叙事法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

成立课题小组,加强理论学习,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

论资料,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2月)

开展课题的研究,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中期要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进行课题的材料整理,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预期的研究成果 :

教师方面:通过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来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学生方面 :通过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八、研究组成员

组长:甄淑梅

组员:秦积鸿刘世珍肖春霞张军学褚学芳甄淑梅

第四篇: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中期小结

初见成效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前期小结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万事开头难,接班的第一年是最重要也最辛苦的一年。

今年我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级,这个班级因为各种原因,换了很多位老师,有时甚至一个学期就换一个老师。因此,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非常差,教室里的课桌椅东倒西歪,地面纸屑满地,作业潦草且经常交不齐„„学校正在进行养成教育示范校的工作,乘着这股东风,我把习惯养成教育当作工作中重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所做的工作。

1、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明确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什么养的习惯是好习惯。

第一周我用照相机把班上的情况拍下来,在周五的主题班会上让学生看照片进行讨论,明白坏习惯的危害和好习惯的重要性,并说说自己身上有什么坏习惯,该如何改正。第二周,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做。

2、要求具体,有章可循。

我从上课、作业、卫生、集队集会、文明礼仪等各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班规,让学生有章可循。

3、培养班干部,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业,是班主任不能代替的。因此,我精心的培训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4、反复教育监督,不厌其烦。

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更何况三年级的学生习惯已成定势,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反复的教育,不厌其烦的指导,才能使其有所改变。

5、放大优点,增强信心。

很多学生因为坏习惯多,学习差,总是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很是无所谓,也失去了学好的信心。只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口婆心地说教、辅导,往往效果不好,如果能另辟蹊径,寻找其闪光点,从正面进行引导,增强其自信心,说不定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6、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我每天都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

二、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业基本能按要求写,课堂纪律有了好转,卫生也维持得较好。但却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坏习惯不断反复,那几个令所有老师和同学头疼的“刺头”也是当面做得好,背着我却“涛声依旧”。每天我都得花大量的时间监督、教育学生纠正坏习惯,真的是累并疑惑着。另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力量没有很好的地结合起来。

三、下一步计划。

继续扎实抓好养成教育,重视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一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兴趣,巩固取得的成果。

附1

《好习惯

益终身》主题班会

主持人甲乙:各位同学,大家好!

主持人甲:同学们,请别急着问我今天班会课的主题是什么。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吧,以前有一个理发的学徒师傅不敢让他用刀刮顾客的头发,就让他刮冬瓜上的细毛来练手。师娘有事喊他,他就顺手把刀插在冬瓜上。后来他真给人剃头了,师娘一喊他,他就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下去。

主持人乙: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啊?谁来说一说? 学生分别谈感受。

主持人甲:如果请你给这个故事加一个题目,你会加什么? 学生讨论并发言。

主持人乙:同学们我们就用“告别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来为这个故事命名吧!同时也把它

作为我们今天班会课的主题。大家说好不好?(PPT出示主题)

主持人甲:刚才大家给了我形式多样又有意义的标题,我要奖励大家再听两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来读读这两个故事?出示故事,分别请两位平时说话声音大的同学来读故事。

故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故事二: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主持人乙:听了这两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分别谈自己的感受。

主持人甲:是啊,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而不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和事业。

主持人乙: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我们反而看不清自己的优缺点,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游戏,叫做“三分钟找习惯”。

游戏要求:同桌两人一组,正视对方的眼睛,分别说出对方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然后做好记录,最后统计一下好坏习惯各有多少。现在开始吧!(主持人协助计时)

主持人甲:看大家说得兴致勃勃,相信都有不少发现。下面我们分别请几位同学来夸夸自己同学的好习惯,然后再建议他(她)应该怎样改正坏习惯,被建议的同学应该做出回应,回答是否能听取同学的建议并改掉坏习惯,如果能做到,就把这个坏习惯在纸上划去,最后再次统计好坏习惯各有多少。

分别请学生发言。主持人乙:看!这三分钟的小游戏多有成效啊!它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解自己,也为我们今后的努力提供了方向。

主持人甲: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动画片里的小主公有什么样经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播放视频)

主持人乙:同学们看得好认真啊,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谈感受。

主持人甲:接下来带给大家两首儿歌,让我们大家将朗朗上口的儿歌化成每一位同学的实际行动吧!请大家齐声朗读《走路歌》和《学习歌》。

出示儿歌,学生朗读。《走路歌》: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转弯口,减速走;上下楼梯靠右走;几人结伴不打闹;集体行动列队走;遇上拥挤停三分;主动谦让安全走。《学习歌》:我是小学生,聪明爱学习。作业先准备,专心不停息,学前要预习,听课有了底,遗忘有规律,学后快复习。天天来阅读,与书成知己,有了啥问题,书中探秘密。习惯要坚持,开头要注意,家长多提醒,孩子多努力。

主持人乙:同学们,有句话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确实是啊,行动往往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接下去就是看你们行动的时候了!主持人甲:最后,请班主任为我们的班会课作总结。

主持人甲乙:今天的班会课到此结束,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班主任总结:是啊,孩子们,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思想上重视,从自己的一举一动做起,养成好习惯,创造美好人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到同学们好的表现。

附2 《好习惯

益终身》阶段评比展示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给学生一次展示自己“好习惯”的机会,使学生相互学习、互相感染,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好习惯益终身的道理。

[活动要求] 实事求是,主动参与,不隐瞒不作假,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周,老师将《学生习惯养成完成情况考查表》下发给学生,要求家长和学生共同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填写,打出实际的分数,收回后,老师也给每位学生打分,并总结,评出好习惯榜样学生。

2、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围绕“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主题,准备以下1~2项作好准备:绘画、歌曲、小品、展示、朗诵、故事、相声、感想等。

3、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对习惯较差的学生应鼓励学生看到其长处与进步,不能鄙视,老师多鼓励其参与到活动中来,讲出自己开展活动以来的点滴进步都可。

4、活动可邀请部分家长参与并讲话。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好习惯、益终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主持人乙:我们人小,事不能小,人小不能成为养成坏习惯的理由。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养成。

主持人甲:本学期“好习惯评比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主持人乙:(戴上小闹钟面具)我叫小闹钟,工作讲信用,从早到晚不嫌累,„„“铃„铃„”起床时间到了。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比赛:穿衣,系鞋带,小品《起床》)

主持人甲:(旁白)小东东,7:35啦,要迟到啦。

小品《过早》

主持人乙:以前我也和小东东一样,可现在我制定了严格的生活、作息计划,还请爸爸妈妈监督我执行、评判呢!

(学生上台公布自己一天的生活、学习安排,作息时间表,家庭常规,生活要求等)

全班学生齐诵《守时歌》

主持人甲:在家要做好孩子,在校要做好学生。

(小品《客人到我家》、《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放学路上》、校园常规礼仪展示)

主持人乙:(戴面具)我终于职守,对自己的事从不敢有半点疏忽,一日复一日,甘为大家服务。

(故事:伟人小时侯的故事,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体会:游戏机害处多,不说谎话。)

主持人甲:自己的事自己做,别人的事帮助做,集体的事共同做,份内的事认真做,不会的事学着做,不做家中的“小皇帝”,不做将来的“寄生虫”。

(朗诵《自己的事自己做》,诗歌《我与妈妈的对话》,漫画《小东东的一天》)

主持人乙:(小闹钟)我毅力坚强,说话算数,遇事认真。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我的眼睛,小朋友进步了我知道,不足之处我替你保密,下次改正喔!

老师公布本学期好习惯学生名单,并授予红花,全班鼓励。

主持人甲:人无完人,有缺点不要紧,要紧的是要能知错就改,明知故犯最可怕。今日事应今日毕,明日复明日,容易屡教不改。

(快板:《明日歌》,《我有一双小小手》)

主持人乙:我有一双小小手,请家长放开我们的手。准备我自己,相信我能行。

(齐诵:《我能行》)

主持人甲:好习惯评比展示活动暂时结束,请老师讲话。

附3

三(2)班班规

班训:

习惯决定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 班规:

一、“一天之际在于晨”清晨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刻,一分一秒不能浪费,我们班要求全体同学早上一来到学校,就进行全方位的打扫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然后有序地进行晨读活动。

二、周一升旗仪式是严肃的,我们一定要佩带好红领巾,穿上统一的校服。周二至周五做到:衣着整洁、朴素大方。

三、作业是老师了解同学对知识了解多少的途径,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合格学生应该做到的基本标准。

四、好的课堂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只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习题,才能在考试上取得好成绩。

五、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目的。课余时间可以大大地利用起来看课外书,获取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同学们要做学习的主人,多读书,读好书。

六、考试是在检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一分钟都应该来的真实,因此,在考试中决不能有作弊的现象。为自己负责,决不作弊!

七、在卫生方面,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一份职责,坚决把卫生做到干净、彻底,因为我们相信,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七、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阶梯,良好的风貌能使人获益终身:不打架,不骂人,不故意寻衅、欺负小同学,不起哄,不围观,教室、走廊内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推搡,言谈举止文明、诚实勤奋敬业、做品德高尚的人。

八、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挑吃拣穿,不乱花零钱。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

九、保持整洁优美校园是我们每个小学生的责任。所以我们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物,不在桌椅、门窗、墙壁上刻、写、涂、画、砸、踢等。爱护绿化,不攀摘花草树木、爱护教学仪器,爱护书籍、报刊。

三(2)班班委会

好习惯成就优秀班集体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中期小结

通过上一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学年继续把养成教育当作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一、所做的工作。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课堂是对学生德育渗透进而形成良好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我校实施“5+35”的教学模式,即每堂课至少花五分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或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根据班级中每天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节课的这五分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

2、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我校每年都在学生中开展多次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秋季田径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抓住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陶冶学生良好品行。

(2)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月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月,安全活动月,文明卫生活动月,让良好的品德占据学生的心灵,让优秀的习惯在活动中逐渐养成。(3)每月在全班开展评比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每个月班级中都会评选出十大班级之星,这些同学必须某方面做得好,且有良好的习惯。

(4)利用黑板报、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品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5)利用主题队会强化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学习活动的创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3以各种制度为约束,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除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之外,还积极落实学习制定的 《一日生活常规细则》和《养成教育评价标准》,并制定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的 班规,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4以日常管理为监管,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作用,对中队干部、值日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对学生进行管理。做到日检查,周统计,月累计、学期总结。开展明星小组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老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5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利用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6以社会表现为映射,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同学听,同学们在一个个反面案例中懂得美与丑,对与错。

7、评优树先为激励,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通过一个学年的反复训练,以及活动的潜移默化,学生养成了很多很好的习惯,比如正确的读写姿势,课前准备积极有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等。班级经常能获得学校的流动红旗。有了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每次假期甚至是双休的两天,回来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会出现反复,学生在校外和校内的表现存在差异。这就说明学生在学习养成的一些习惯,还没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习惯。

三、下一步计划。

从细节入手,抓好学生容易忽视的小细节,让学生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习惯铸品质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后期小结

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此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所以,这一学年,主要是想办法巩固已有的良好习惯,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使学生把这些习惯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二、所做的工作

1、紧跟学校养成教育的大步伐,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的放矢。

利用晨会、课前和班会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学校的《东江完小学生一日生活常规细则》,使学生从进校、晨间活动、两操、升降国旗、课堂练习、课间活动、路队、午休、卫生保洁、礼仪规范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东江完小学生养成教育基本评价标准》,使学生从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几方面对照自己的言行,找出差距。

2、通过开展活动,营造竞争氛围。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而且非常敬佩各方面优秀的学生。抓住这一特点,我开展多种评比活动,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如,每周评出明星小组,评选班级形象大使等,在班上形成了你追我敢的竞争形势,学生不仅能严格要求自己,还能督促本组成员,集体进步。还开展了“好习惯我能行”等评比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追求进步。

3、制造“障碍”,让学生把好习惯内化为自身的需要。每当学生的习惯出现反复时,就给他们制造一些“障碍”,让他们感到不方便,不舒服,从而自觉坚持好习惯。

4、抓细节,从“小”做文章。抓时机、就事论理。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一首名为《钉子》的小诗: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细细品味,才发现诗里寓意着一个宏大的哲理,那就是:要想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这样。不因插嘴是小事而上课不断接话茬;不因借物是小事而不经人允许随便拿他人的东西;不因背地议论是小事而搬弄是非„„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杜绝坏习惯的防线,“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对于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绝不因事小就姑息。同时,抓住适当的时机,就事论理。比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就放在教师节这一天。我拿着学生送我的礼物,读着学生写给我的祝福和感谢的话,在表达了我的感谢之后,引导学生想想父母为我们做了多少事,身边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付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身边的人和事要常怀感恩之心。当天,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回去对父母或其他家人表达自己的感谢。每天至少对一个人表达感恩之心。这之后,我听到了很多好的反馈,这种习惯也一直在持续。

5、注重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因此,在学生面前,我尽量按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用工整的板书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随手捡起看到的任何一点垃圾,使学生养成不乱扔,随手捡的好习惯„„

6、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每学期都通过家长会,通信来告诉家长本学期要督促学生养成哪些习惯,并通过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经过三个学年的努力,我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今,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教室,我们会发现,书香味越来越浓了,地面越来越干净了,学生更文明了,心情更舒畅了。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知道,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劳永逸事。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三、下一步计划。

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们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第五篇: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永安实验小学《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背景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养成教育是保证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基础,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里就具体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了系统的要求。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青少年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课题研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

2、目的意义:

深入推进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认真贯彻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校内校外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体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选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这一课题,来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1、研究的目标:以本课题的研究为载体,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研究的内容: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分为四个子课题,然后将这四个子课题再进行分解,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以良好品行养成的心理健康辅导为依托,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社会公德、仪表仪态、待人待物等)(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听、说、读、写、思的习惯等)(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卫生、劳动、体育、心理、安全等习惯)(4)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心理辅导策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心理咨询等)

3、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成立课题组、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制订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掌握并遵循规范内容,促进行为养成;举办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达成共识,形成家校配合双管齐下的局面;充分利用活动育人、课堂育人、陈地育人、榜样育人等途径来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养成教育班、队活动方案设计及优秀班、队活动观摩活动。

(3)研究总结阶段(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后期成果处理,整理装订资料,形成结题研究报告,总结实验得失。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采用的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之以定性分析法。通过抽样和现场检查、考核、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思考,撰写理论文章;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校为本,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研究指导、检查,定性分析研究工作。

(二)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该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落实“八荣八耻”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自觉感悟、主动修身,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正面教育的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

4、知行统一的原则。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

5、创造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验,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并有自己的研究特色。

四、课题的研究措施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小学生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小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依靠学校全体教职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1、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

(1)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形成:学校→思想教育领导小组(党、政、工、团、队负责人组成)——家庭→家长学校(热心教育工作的家长、家长学校领导组成)——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社区居委会、共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教育网络,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进还进行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构建了养成教育的校内网络。在学校党政工统一领导下的政教处→少先队辅导组→生指组→班队辅导员→班队干部→专项督导队(红领巾监督岗、小卫生督查队、广播操评比队);年段养成教育训练指导小组,行政挂段领导→处室挂段人员→年段长→班主任→下班老师→科任老师。宏观与微观结合,形成一个双重的、全方位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3)养成教育基地的建设。学校将先后与有关单位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安全教育基地”等,通过共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在社会环境中经受养成教育的训练,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

(1)继续围绕《永安市实验小学文明班级评估实施办法》、《永安市实验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基本要求,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研究的具体内容,分成高、中、低三个阶段的评比细则对学生的在校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力求创建文明有序、整洁优雅、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

(2)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期末文明示范连队的评比结合起来,让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流动红旗”、课堂教学常规“五要五不要”评比制度:每周,根据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课堂纪律、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班级卫生、文明礼仪、班容班貌、两操、学生路队等表现,通过学生督导员、行政、教师值周、科任老师的评分、推荐等方式评比各项“流动红旗”。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交接班”制度:低、高换段时,新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原班主任、课任教师要向新接班教师详细介绍本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等方面情况,并辅导新教师尽快熟悉工作。这样的交接班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段与段之间的教育脱节,克服了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使各段教育工作都能顺利地进行衔接。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礼仪督导队”、“路队监督岗”、“执勤队值日岗”等。也就是说全校师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纪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于是,学校每周的晨会的流动红旗的颁发、通知栏路队评分表、早读评分表等评比结果的通告成了同学们检查、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3、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值日班长制等,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开设有乒乓球、英语、篮球、趣味数学、诗社、科技制作等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科技栏、校园网等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阵地,让学生自己参与这些阵地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由班上的学生主动组织承办,从内容选定到排版设计全由学生自己选择与规划,就连检查评价也是他们在通过与其他班比较之后自己说了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完全交由学生自己组稿、审稿,自己主播,辅导员老师只是在需要时略加指导而已;科技栏的学生文稿、学生小报,校园网中的佳作欣赏、留言本等,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欣赏他人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家庭做“小帮手”,体验家长的艰辛,在家庭中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体验公民的责任,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体验集体的力量,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做“小卫士”,体验劳动的快乐,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独处时做“小主人”,体验个人的魅力;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基础。

4、构建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评价。坚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学生社会公德规范细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步实施细则》等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在全校师生范围内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倡教师要爱岗敬业、爱生奉献,学生要热爱学习、诚实守信,提倡人际间的相互尊重、宽容、欣赏,提倡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理解、尊重、合作的和谐氛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也是评价活动的篇二: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铜仁市第七小学课题组 杨昌龙 联系电话:(0856)5250543 ***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我校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2、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主要来源于菜农子弟和进城务子弟(其中进城务工子弟达68.8%),通过调查,除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普遍综合素质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外,行为习惯特别差。大部分是独生子弟,以至就是“小皇帝”,成为全家的“中心”,不懂得遵守礼仪规范、行为,在对待父母,老师及社会交往中礼节、礼貌失范、在爱护公共卫生方面,大部分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之社会不良风气也侵蚀校园,给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对我校学生进行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做文明好学生,将是我校德育研究的一个长期重要课题和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小学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响终生。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①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方法增强学生行为习惯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②探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4、参加实验班级、人数和起止时间

课题确定后,我班68名学生积极参与了课题实验。实验的起止时间是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目的:探索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模式。

2、实践目的:

(1)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校园习惯、家庭习惯、社会习惯等,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变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成就感,并在研究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3)在研究过程中,把行为习惯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将行为习惯引入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实验对象: 全班学生(共68人)

(二)、实验方法: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为训练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活动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文献研究法,以实验前后的学校习惯、家庭习惯和社会习惯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1、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最好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质、好的习惯会使他们受举益终身。在具体的训练中做到:(1)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2)严格要求。(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查与评比结合起来。

2、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反映或说明一般性问题。

3、活动教育法:我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开展丰富多采活动。比如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养成好的习惯,如:3月5日,开展学雷锋,做雷锋,学生组成小组到社会上为民服务;4月5日清明节扫墓活动。

4、榜样示范法:用典型去给学生做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经常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研究内容:

1、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模式研究。

2、小学生良好的校园习惯、家庭习惯、社会习惯内容和标准研究;

3、研究编写良好习惯教育校本教材。

(四)实施策略:

1、创造“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一体化的学校工作格局。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实验研究中,校长杨代祥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课题主持人。为了实验研究严格按实验研究方案实施而取得实效,她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构想,创造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学校工作格局,把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方方面面。

2、将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和新课程理念、方法的有机融合,形成和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①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注入时代的活水。

在实验研究的操作实施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习惯养成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我们十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的生成性。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和上级要求,随时调整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设置,如,在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中,我们增加了“为人做事有责任感,有热情,有端正的态度,注意办事的效率;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会保护自己,不上坏人的当,不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情”;在心理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对生活充满热情,自信、乐观、向上,大方合群,为人有爱心”;在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主动探究,乐于在学习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合作,课堂上敢于挑刺,经常收集资料”;在生活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时刻注意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立、卧、坐、行保持正确的体态姿势”等许多富含人文思想的习惯养成目标。并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逐一落实。②开展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将传统美德教育和少先队体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了校内“学校——班级——个人”和校外“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学习网络。在学校层面,利用校会、大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叙事说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如:

开展“一周一个好习惯”的活动。着力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

在班级层面,通过早读、诵读和传统美德的警句名言,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传统美德的价值;通过级会、班队活动,自主制订班规、班训,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个人层面上努力规范自己。

在校外的层面上,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举行家长开放日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印发资料、格言评比等形式让家长也参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孩子。③将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

让习惯养成教育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研修资源。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形成独具个性的校本研修机制,使之在学校研修组建设、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校本研修拓展空间,搭建平台,升格档次,注入活力。

根据课题覆盖学校工作各方各面的实际,学校和课题组在实验研究的具体组织与管理上,将课题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也实行了有机整合。侧重于各科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兼顾其他方面的养成教育。研修组内的教师,每期承担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子课题,同时也是校本研修课题的一种,与其他教育教学个案研究课题一样,也要经历申报、篇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 王志刚

一、课题的理论启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3.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的产生并持续恒久,是在‘刺激---反应’发生之后的强化而造成的。”这就意味着良好的习惯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接受外界的行为刺激强化。

二、课题研究的问题

1、研究目的

(1)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长期的训练与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品德行为定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用的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并形成一套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精选,以指导、推动学校全面工作,提升办学品位。(3)学生能形成并表现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在真实的、反复的“践行-体验”中领悟、掌握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发展道德能力。

2、研究意义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研究假设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4、核心概念 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亲”,其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规则”,其具体表现为:“遵规守纪,善于合作,学会自理”;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主动探究”,其具体表现为阅读“四到”、书写规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简称为“三面九点”)。

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分析 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亲”,其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规则”,其具体表现为:“遵规守纪,善于合作,学会自理”;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主动探究”,其具体表现为阅读“四到”、书写规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简称为“三面九点”)。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2、研究背景分析

一是从教育现状来看,有研究的必要。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问鼎当今之中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反差并没有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缩小,问题根源何在?我们认为,养成教育的缺位就是制约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难点所在,难就难在教育内容脱离生活、难在教育手段单一老土、难在学生情感缺位。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养成教育该如何抓?尤其是教育内容,具体有哪些?即便出台了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意见》,作为一线的教师,总感觉由于教育目标过于宽泛而难以驾驭。我们认为,什么阶段实施什么教育,一定是有章可循的。虽然我校一贯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几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为养成教育的“三难”所困惑,为尽早走出“三难”困境,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研究的余地。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小学生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的参考。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层面,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还

下载我拟定的课题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拟定的课题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小编推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好: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以德治......

    我是小学生

    1 我是小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语文书,了解语文书的基本结构。 2.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小、学、生”三个生字的读音;能认读词语“小学生”;会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3.通过看图说......

    我是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 心育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小学生;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角色变化,从情感上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

    我是小学生

    1.我是小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语文书,了解语文书的基本结构。 2.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小、学、生”三个生字的读音;能认读词语“小学生”;会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3.通过看图说话......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实践开题报告范文大全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余庆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孔融让梨、曾子避席、孔子尊师、程门立雪......

    焊接方法是提高金刚石工具质量的有效途径

    焊接方法是提高金刚石工具质量的有效途径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石材总产量、石材出口量和石材消耗量均达到世界首位:有石材加工企业2万多家,从业人员近500万,年产石料600万立方米......

    我是文明小学生

    我是文明小学生 一、活动背景: 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经济增长的时代,部分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逐渐淡薄。在小学开展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活动一刻都不能停止。为此我打算在......

    我是小学生教案

    我是小学生 丰城营子小学:吴宗鹏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唱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