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扩展语句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扩展语句
天津卷
24.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⑴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
⑵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参考答案:
24.⑴符合情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⑵比喻恰当,后两个分句构成对比,尾字押韵。(5分)
四川卷
20.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0.(6分)
示例一:
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炼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
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1·
广东卷
23.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50个字(含标
点符号)。(6分)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
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
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示例)①你别生气,听我解释。虽然我是中心,你围着我转,但并不代表我比你重要。其实,这是我们各自的职责所在,我们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共同完成我们的工作。
②磨盘老兄,你听我说。虽然我们都有各自的自由,但自由这东西不是绝对的。追求自由固然是好事,但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希望你能知道,我不是你追求自由的障碍,而是与你同甘共苦的好兄弟(点明主题4分;语意连贯2分。)
·2·
第二篇:【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扩展语句(含答案)
【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扩展语句
24.H2013·天津卷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
(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24.(1)[答案] 春风的鼻息轻拂着大地,点点新绿闪着诱人的光。我仰望天空,蔚蓝的天空下是几只飞得越来越高的风筝,耳边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2)[答案] 生活如歌,有时低沉,有时豪迈。
20.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答案] 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1.首先要明确所选名句的意蕴,然后再结合现实进行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情景或感悟。
1.2013·南昌市高三一模
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她无形,无偿,无价,无尽;她是爱的起点,是生命永恒的动力:这就是亲情。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谁没有关于亲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请你描写生活中体现亲情的一个难忘的情景或场景,不出现“爱”字,抒发自己最深切的感受。(15分)
要求:(1)主要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2)要有细节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那个冬天,外婆苍老的笑容如同一束阳光照亮我的心。我上学开始,一直是外婆骑自行车送我。开始外婆还算轻松,但后来越骑越吃力,每蹬一下都仿佛使出她浑身的劲儿。在清晨的寒风中,外婆仅仅穿了一件早已浆洗得褪了色的破旧外衣。我紧抱着外婆在风中微微颤动的身躯,小小的心也颤动着,眼睛不禁湿润了。外婆尽力挺起她早已习惯弓着的腰,为我筑起一堵坚固的墙。到了学校门口,我走了几步,再回头看她时,她挥挥手,那苍老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笑颜,脸上的皱纹聚在了一块,眼睛眯了起来。那一刻,清晨的阳光照着她的脸庞,她的脸上有一种异样的光彩。看着她的笑容,我便觉得心安。
2.2013·江西师大附中3月模考近几年,我国的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梦一一兑现。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
要求:(1)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1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示例:我的书,我的梦。我喜欢看书,因为在书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就是我的梦。暖暖的灯光柔和地照在书桌上,呷一口清茶,顿觉神清气爽。我的老朋友们——书,带着一身的墨香,一排排挤满了床头、桌边。痴情的“红楼石头梦”,激情的“保尔革命路”,悲情的“凄美茶花女”„„深情地向我讲述他们的故事。在书的世界里,我仿佛漫步在洒满皎洁月光的小径上。小径旁的荷塘边,朱自清正在望淡月而思人生,冰心望繁星而感真爱,鲁迅为未来而呐喊,大仲马因恩仇而感慨„„不同的人生让我明白不同的道理。书中有的,是五彩斑斓的青春;书中有的,是若即若离的梦。梦里蕴藏的,就是有书相伴的人生。
3.2013·南阳期中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短文第二段的画线处补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至少有一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6分)
早年,雨伞没有美丽的色彩。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它就张开臂膀,挺身而出,主动承受着风雨,为的是给人们一份温馨。当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它就紧缩着身子,悄悄地站在房间角落里,甘心寂寞。
后来,人们觉得雨伞的外表也应当是美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今,雨伞的心灵和外表都非常美丽。
3.【答案】 于是,就给它穿上了漂亮、多彩的衣服。平时,它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静静地处于主人居室的角落里;风雨中,它则绽放盛开,为主人撑出一片晴朗的天地,雨景中也便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酌情评分)
4.2013·杭州第一次质检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秋夜 风声 窗外 落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 略。(四个词语全用1分,两种修辞手法运用恰当2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第三篇: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F扩展语句
1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__①__。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____②__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____③___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16.[答案] 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每写出一句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的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语言连贯题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要与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根据下文“然而”可知①填“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由“而是”可知②强调根的另一种作用——“固定植株”;③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这里应强调“假根”。
1.2014·邯郸模拟 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齐白石曾就“十里蛙声出山泉”这一命题创作出一幅经典画作,画面是一群群蝌蚪顺涧而下。作品将听觉通过视觉含蓄地表现出来,意为眼前的蝌蚪将成为明日的青蛙。
假设你也是一位画家,请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你想象中的画面,并简要加以解析。(不超过10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描述画面时要抓住“注重含蓄”的特点,就是画面的主题不要直接展示出来,而要用其他细节来暗示。“骤雨初歇”可从雨后的场景来表现,如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象等。
【答案】(明确时令、地域)示例一:画面主体为两枝花枝,枝上附着四五片湿漉漉的残叶和两个残存花蕊的花蒂,枝下是满地零落的花瓣,一只麻雀立于落红之处,抬头凝望枝上花蒂。湿叶、落红表明雨骤,麻雀闲立意味雨歇。
示例二:画面主体为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的老翁,身披蓑衣,手持斗笠,蓑衣斗笠仍在滴水,老翁身上衣服尽湿;桥下水流湍急汹涌。老翁打扮以及急流意味雨骤,手持斗笠的动作意味雨歇。
示例三:房前一口大缸水满溢出,瓦檐仍在滴水,两个儿童院中挑弄蚯蚓嬉戏。缸满水溢、屋檐滴水、蚯蚓出土意味雨骤,儿童院中嬉戏意味雨歇。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2.2014·杭州第一次质量调研“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具有君子品格。请任选一个为描述对象,写一段文字。要求:体现该对象的特点,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岁寒三友的“凌寒不凋、坚贞不屈”“清新脱俗、高洁”“不媚俗、不随波逐流”等品性,一般的学生都比较熟悉。选择写梅花,容易体现该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花。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不因错过美丽的春天而懊恼,不因没有蝴蝶伴舞而沮丧,不因缺少同伴而失落。(内容2分,修辞手法2 分,语言表达1分)
3.2014·宁波市期末考请写一段话,把下列的词语至少用上三个。要求有一个中心,写出一点诗意。字数不超过150个。(5分)
古朴 情趣 欣赏平添 恬静 困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析】 该题要求选用至少三个词语,综观备选,“古朴”“恬静”“情趣”最容易组合成一段富有诗意的语境,再选择一些与语境相关的意象进行描写即可。由于本题要求字数比较多,所以描写句子时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丰满;也可借助一些陪衬的意象,拓展语段的内容;还可以写一些主观的感受,抒发一点自己的感想。
【答案】 生活在古朴、恬静的小山村里,看着碧蓝的天空,望着油油的青草,我享受着乡村生活的情趣。不过,这只是梦里的情景。我多想回到梦里的小山村,坐在山坡上,让温暖的太阳照在身上,看蓝天下鸟儿飞翔,听树间虫儿嘶唱,回味那陌生的亲切。可是,理智告诉我,现在不行。这不由得平添了我些许的困惑与烦恼。(5分)
4.根据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内容,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将以下场景扩写成100字左右的语段。(6分)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析】 扩写时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语言,当时的环境和场景,以及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因素;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每一个细节写具体,写生动。从听觉、视觉、触觉,声音、颜色、动感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力求内容充实,血肉丰满。
【答案】 示例:眼见汉军杀气腾腾,把楚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转战南北,鏖战了数年之久的楚军更是思念家乡和亲人,纷纷窃窃私语,神情沮丧。项羽大吼一声,快马一鞭,猛地冲了下去。汉军猝不及防,被项羽的气势吓坏了。还没有回过神来,一名汉将已经被项羽斩杀于马下。汉军见状,纷纷溃退。(6分)
第四篇:高考扩展语句教学练
高考扩展语句教学练
高考分析
1.从命题特点来看,“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常常会交替出现,一般不会在同一年份的同一张试卷上同时出现这一考点的两个方面内容。
2试题的开放性会进一步增强,给考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能会与仿写、修辞结合起来考查,但一定会有情景的要求特别是隐性的要求,这是考生很容易忽略的。3.试题将会越来越贴近生活,实用性将进一步加强,更加重视考生语言文字解决生活中实践问题的能力,如颁奖词、解说词等。一.添枝加叶型
添枝加叶型扩展,就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使之具体、生动、内容充实。[例1](2008·安徽高考)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7分)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解题指导] 试题的题干提供了扩展内容的“原句”(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和“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学生务必要在这个范围内按照要求答题。在答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抓住“原句”,按照“原句”去扩展句子;二是只抓住原句的整体内容,如上面试题应抓住“冬季、天气、异常寒冷”三个要素,并要突出“异常寒冷”;三是按照要求去做。三点缺一不可。答:
方法总结:
1.认真分析句子结构,发现扩展点,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扩展。如[例1]中的“寒冷”,2.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使句子的表达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形象生动。如[例1]题干就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3.仔细审读扩展后的句子,检查其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通顺合理。二.串联丰富型
串联丰富型扩展就是提供一组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要求考生写一段话,将这些词语包含在内,这类题目有的要求围绕一定的中心写一段语意完整的话;有的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在想象联想的基础上扩展成意蕴丰富的一段话。
[例2](2009·江西高考)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三个词语。(50个字左右)(5分)[解题指导] 本题是给定三个词语来考查扩展语句能力的试题。在答题过程中,除要出现“流水”“星辰”和“读”三个词语外,还应做到突出重点,生动形象,想象合理,特别是不要忽略“描绘某种情境”的要求。一般思路是,在“流水”和
“星辰”两个名词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在动词“读”前加上主语,还可以在最后写一句体现情境的话加以总结。答:
点拨: [借题发挥] 一般的扩展程序是:领悟情境——明确方向——把握句式——借助修辞——描写渲染——突出重点。考生在扩展语句时,一定要避免“另起炉灶”“偏离话题”“曲解原意”“不合情境”等现象产生。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要综合运用。方法总结
1.审清题目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它们往往是答题过程中的易漏点和得分点。
2.探究清楚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进而组织语言材料,完善题目答案。如[例2]中的“流水”“星辰”合起来表现出的是一种氛围,而“读”必须加上主语“人”,要表现的情境才完整。
3.检查分析组织的答案,有两个层面要求:一是显性要求,二是隐性要求。
所谓“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诸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要补充什么内容,要求多少字等。
所谓“隐性要求”,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表现什么样的情、景、理等。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而答案的正确与否,又与此息息相关,所以考生一定要格外注意。4.注意题干中的字数的限制。三.补写续写型
补写续写型扩展,就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补写或续写。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类,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当然,关键是必须符合题干的要求。
[例3(2007·江西高考)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5分)[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的是扩展语句的能力。以“××”词语为开头,限定要求,进行扩写。使用排比时要注意排比的有关知识,即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同时还要使用其他的一种修辞方法,才符合要求。“走进考场”是从情景内容上加以限定,扩写时应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答:
方法总结
补写续写型扩展语句题,往往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逻辑思维,从而合理地推导出缺失的内容,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完成:
1.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2.仔细分析题目中提供的短语或句子的特点,以此为扩写源头,寻找丰富句子的突破口,弄清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情境、色彩等。
3.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色彩等符合要求。
4.检查扩展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四.赏析想象型
前人论文,有所谓的“乐境”“哀境”之说,语句的扩展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或情趣的需要,给出相应的表述。这种类型题一般着眼于对古代诗词名句的扩展,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相关语句加以赏析扩展。幻灯片27 [例4](2010·四川高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6分)[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组织语言、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该类题目要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展开联想想象。本题要抓住四点进行描写:第一,要注意描写“南山”之景;第二,要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第三,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合理想象和生动描写;第四,要在100字以内。答:
方法总结
1.读懂题干,全面理解和落实题目的各项要求,像[例4]题干要求“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
2.读透诗歌,全面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认真领悟诗歌的意蕴之美。3.“吃准诗句”,结合诗歌的内容主旨,正确地理解诗句本身,找准诗句的扩展中心。4.“想象整合”,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谨慎地选词造句,完成答案的整合完善。
例句参考答案:
例1.[参考答案] 2009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许多地方下了50年未遇的大雪。我家门前的田野悄悄盖上了白色的厚厚被褥,麦子和油菜冻得直打哆嗦,青蛙在厚厚的土层下呼呼大睡,小鸟躲在窝里连脑袋也不敢伸出来。(扣住“异常寒冷”这一主要信息得2分,有正、侧面描写得2分,有两种修辞得2分,语句通顺,有文采1分,字数少于80字,可酌情扣分)例2:[参考答案] 夜幕降临了,满天的星辰在闪烁,山脚下潺潺的流水声使四周显得更加幽静,小溪旁,一位老人借助星光正在读一本古书。(围绕“流水”“星辰”“读”展开描述各1分,重点突出想象合理1分,有“某种情境描写”1分)例3.[参考答案] 走进考场,我看到物品摆放整齐,玻璃擦拭洁净,考生都信心十足。我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自信的火花在脑海闪现,暗暗告诫自己:沉着、认真才能扬起自己理想的风帆。(围绕“走进考场”这一话题2分,修辞两种以上运用恰当3分,少字数扣1分)
例4。[参考答案](示例)我在那东篱下采摘着那盛开花枝、洋溢清香的菊花,心情豁然开朗,久久沉浸其中,徜徉不愿离去,猛地一抬头,看见的那烟雨南山,胜景妙绝,美不胜收。(扣住“南山景”“悠然之情”合理想象并生动描写,即可得满分,超字扣1分)限时训练参考答案
1.答案 示例一:高速公路就像一条银色的飘带,温柔地缠绕着座座青翠的山峰,飘逸而美丽。示例二:高速公路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迅速出现和蔓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时空观。
2.答案 如果说高三是一座山,那我们就是那永不止步的登山者。面的高三这样一座大山,我要对你说:能力是我们手中的火把,照亮前方的路;知识是我们手中的利剑,斩断前方道路上的荆棘。我们要在最美丽的青春年华里,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拼搏,在高考中创造辉煌,为我们的人生留下美丽而充实的回忆。
3.答案 示例一: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炸开了,闪亮着,光彩夺目。人们仰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有的还有节凑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无不写在脸上。
示例二:一束束色彩斑斓的焰火冲天而起,绚丽多姿,光彩夺目,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金龙飞舞》。。。往日璀璨夺目的城市灯火,此刻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赞美的目光聚焦到了天空。
4.答案 沙滩上,历尽沧桑的小渔船十分寂寞:折断的风帆,展示出曾经的勇敢;泛黄的缆绳,折射出往昔的辉煌;陈旧的船身,刻满了拼搏的壮美。这是一种美的体现,它唤起我们对鲜活生命的珍惜,让我们认识到世上没有成功的顶点。
5.答案 示例一:简单的人心是路,直直地一通到底;复杂的人心是立交桥,看不透,走不尽。社会没什么资本时修路;有了资本后,就喜欢建立立交桥。
示例二:在人生的道路上行驶时,总会遇到无数的立交桥,但只要朝着阳光奔跑,你就不会在生活的立交桥上迷失方向。
6.答案 温柔地回答她道:“来吧,亲爱的,我依然敞开怀抱,等待你的到来。”
7.答案 幸福分为大幸福和小幸福:生活在一个和平与民主的国家,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是大幸福;享受美食,拥有名牌服饰等是小幸福。幸福又可分为共有幸福和独有幸福:由社会带来的幸福,是社会人人共有的幸福;而凭自己的心智和创造力创造的幸福,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8.答案 一场春雨刚刚停歇,就听到林子外面有鸟儿在枝头啾啾地鸣叫,初升的太阳已跨过房顶,盛开的杏花在朝霞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鲜艳。
9.答案 我们登上小船,桨在岸上一点,小船便没入荷塘深处。晓风吹拂,红日初照,荷叶绿静如拭,荷花随风颤动,在沁人的荷香里,我们忆往事,叙离情。远处传来邻家姊妹们结伴采莲的喧闹声,是那样欢乐。
10.答案 春天又回到滁州大地,风吹到脸上,暖暖的,五颜六色的花随风翩翩起舞,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鸟儿在枝头,唱起了欢乐的歌,太守从林中走了出来,踉踉跄跄,帽子不知丢到哪去了,他一边向仆人招手,示意自己没事,一边含混不清地嘟囔:“没事儿?我没事。”走着走着,忽然腿一软,倒在了地上,睡着了,脸上挂着甜甜的笑。
第五篇: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学生)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扩展语句的常见形式。
2.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具体方法和注意点。教学重点:语句扩展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述:
扩展语句是2000年考试说明中增加的一个考点。它要求考生在提供的原句(包括词)的基础上,在不删减字词,不变动词序,不改变原句句型(有要求的除外)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原句修饰成分和增加分句,使简单结构复杂化,单纯语意更加具体、详尽、丰富的一种造句形式。
(二)、关键词
(三)怎样扩展语句
A、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7题(6分)27.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6分)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步骤一:审题
题目要求有哪些要点?(要注意审题,划出要点,不要遗漏)
B、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句。这些例句都是2000年高考考生的答案。请同学们认真对照题目要求,讨论以下这几个句子扩展好不好,注意,一定要以题目要求为判断的标准和依据。
1、夜晚,操场上彩旗招展,灯火通明,在学生会主席主持的毕业典礼上,面带笑容的同学们所唱出的充满豪情的歌声在空中飘扬。
2、在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围成一圈,手拉着手,人人发自内心唱出了一首团结的歌。
3、这天晚上,我的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于是轻唱着我最喜爱的一首歌,在这首《真心英雄》优美的弦律中我安然入睡。
C、存在的问题:
1、2、下面我们看一看考场上学生扩展的精彩句子。
①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又一次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歌声时而低婉,时而高昂,饱含着惜别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②毕业典礼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拉起手,唱起了歌。歌声透露着浓浓的离愁,飘得很远很远,久久缭绕于同学们的心头。
③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唱起了“再见吧母校”,歌声在校园里回荡,它像山间叮咚的泉水,又如蓝天飘过的白云。
问:和那些不好的句子比较一下,这些精彩的句子究竟好在什么方面? 那么,我们在扩展语句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 步骤四:引导归纳扩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扩展语句的形式
(一)局部扩展:A、使语句丰满
这种类型的扩展,一般原句只有主语、谓语、宾语几个主干成分,为了使语句更加具体丰满,答题就要添加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但添加的成分要符合一定的情景或情形。例1-1:下面这个句子对事情叙说得太简单概括,依据原句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尽量使原句语意具体丰满。
柱廊,色调,建筑立面,组成了画面。
例2.梅 花 开放 了。
(二)局部扩展:B、使语句生动
这类扩展题,原句一般只有对事件的概括的交代,没有作细致的生动的描绘,要求答题者进行生动的描绘,或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之情境化,使之更加真实感人。例3-2:扩展下面的句子,使之生动。不少于30字。孩子们承受的压力太重了。
(三)局部扩展:c.使语句具体明白。
这类扩展题的原句,一般是说明文字或带说明性质的语句。扩展这样的语句,需要把原句中模糊概念“数据化”——用具体的材料来体现这个概念的意思,使之更加清楚明白。例4—
1、长江是著名的河流。
二、全面扩展: 组词成句:
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三五个词语,要求将这些词语或短语组成一个意思连贯完整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有字数要求。
例1-
1、用下面这几个词构织一种现象,语句连贯,字数50字左右。毁骂、赞美、置之不理、欣然
三、扩展诗句: 这类扩展题就是列出古诗文中的佳句,主要是写景的句子,然后依据意境,用散文语言展开,使之更具体、动人。
例3-1】将“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卢挚《秋景》)扩展成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词中景物有哪些色彩?(3)词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4)词中景物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2、扩展再现。
古代诗歌一般只有二三十字,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如果不进行充实扩展,就很难将诗歌的意趣准确地再现出来,因而改写时须将这些精炼的语句进行扩展充实,才能还原作者的诸多感受与意味。(1)、扩展成句: 山: 白鹭: 桃花、流水: 鳜鱼: 箬笠、蓑衣 斜风、细雨:
四、补充连接性扩展
这类题一般留几处空缺,让学生依据前后文或全段内容,补充恰当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使文段连贯一气,且语意更丰富、具体、形象。例:根据所给文字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
先生爱花,尤其爱荷花,爱菊花。人们常说,“文若其人”,“字若其人”。依我之见,所爱之花也若其人吧:---------------,---------------。
例、穿过时光隧道,从童真到火热的青春,再由成熟到最终的复归于平静,如------------------,------------------,而我们似是主角又像观众。要求:填入一个恰当的比喻,表达出我们对人生的感悟。
关联照应法
从前后句的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应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然后根据这些约束信息借助
逻辑推理进行扩展。
具体方法
1、添枝加叶法
①乌鸦飞走了——枯枝上的乌鸦突然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地飞走了。(单句的扩展)
②牧场上长着酥油草,溪水在漫流——辽阔的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静静地漫流着。(复句的扩展)
③鼓声传到远方——鼓声像溪水,像暴雨,像白云,淌过草地,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流到远方。(综合 扩 展)
例: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扩展,使之丰满生动起来。
“她笑了。”
2、侧面烘托
3、巧用修辞法
例: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五、完成扩句题要遵循四条原则
六、巩固训练(1)
1、将下面的这个句子扩展,使之细致生动。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要求:扩展为字数在70字左右的一段话,使。之具体、生动。
l2、要求:以原句为起始句,根据句意,对起始句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60个字。原句: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文人深切的思想感情。
3、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扩写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试从形、色、光、神等方面描写,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
扩展语句(练习)45分钟
1.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分)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6(2.((江苏卷)
.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5分)
3.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22.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4分)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1)表达的是“嘲讽”:
(2)表达的是“威胁”:
4.(2006年全国卷2)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