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山东教师远程培训模块四答案
一、选择题
下面哪项是科学研究通常经历的五个阶段?()(B)
正确答案:B
A.预设方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B.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预设方案、研究探索、得出结论C.发现问题、预设方案、分析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D.研究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预设方案、得出结论
2以下对研究性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C)
正确答案:C
A.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B.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课本的相关内容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C.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D.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由教师来向
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3研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的形式,以下哪项说法不合适()(D)
正确答案:D
A.借助实物、模型、图像、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创设教学情境B.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C.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D.借助演示、活动和动作创设教学情境,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表演,从文科的角度
来说主要指操作
4以下哪项不属于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该体现的特征()(A)
正确答案:A
A.信息技术含量B.基于生活C.体现学科特点D.融入情感
5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任务设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正确答案:B
A.任务应该可以在课堂上45分钟内完成 B.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任务的思想
C.学习任务集可以没有一个主题
D.学习任务应该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完成的学习支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正确答案:C
A.学习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B.学习支架常见的形式有范例、问题、建议、图表、向导等。
C.学习支架的形式灵活多样,但都需要在课前预先设计好。
D.“解释、对话、合作等”也是学习支架的随机表现形式。
以下哪项不属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构成要素?()(D)
正确答案:D
A.目标
B.角色
C.对象
D.资源
以下哪项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组织形式()(C)
正确答案:C
A.小组合作研究
B.个人独立研究
C.以教师为中心,各小组合作研究围绕教师的具体要求而开展
D.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7 8
第二篇:2013山东初中教师远程培训模块一答案
一、选择题
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C)
正确答案:C
A.设计、开发、利用、拓展和评价B.设计、发明、利用、拓展和管理C.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D.设计、发明、利用、评价和管理
2下面哪一项不是本次教育技术全员培训的宗旨?(A)
正确答案:A
A.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B.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C.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D.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3下面关于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与中级培训关系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B)正确答案:B
A.初级培训帮助教师综合理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化与适应性能力B.初级培训面向的是全体教师,中级培训面向不同学习领域的学科教师C.中级培训以普适教育为主D.中级培训重点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寻找和加工教学资源
4本次中级培训将重点培养教师的()能力。① 指向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② 学习过程的组织实施、信息化监控与评价能力 ③ 教育技术的适时应用能力 ④ 主体资源的设计与创建能力 ⑤ 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⑥ 基于项目或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设计能力(D)
正确答案:D
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
5根据图1-2培训模块关系图,本次培训第()模块提纲挈领地提出了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的方法,而在系统化、整体性地设计主题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第()模块鲜明体现了单元设计(中观)的理念,并居于核心地位。正确的一项是()(B)
正确答案:B
A.模块1,模块4B.模块2,模块3C.模块1,模块3D.模块2,模块
46下面哪一种缩写指的是电子学习档案袋?(A)
正确答案:A
A.ELPB.ELFC.ELBD.ELPB
7电子学习档案袋一般指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记录和展示关于()的主要信息,并描绘其成长轨迹的一种信息化学习载体(D)
正确答案:D
A.学习目的、学习业绩B.学习活动、学习进步C.学习成果、学习付出D.以上都是2013山东初中教师远程研修模块一检测
第三篇:山东教师远程培训作业专题2作业
在本专题的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中有口算和笔算两个教学片段:
口算环节,主要经历了三个步骤:先由学生独立试算;再交流算法,其中引入了直观图;然后对比几种口算方法,寻找其共同点。
笔算环节,主要经历了五个步骤:先由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交流算法,同时理解每种算法的道理;再进行初步练习;又在老师引领下进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的系统梳理;最后对比了直观图、口算和竖式的联系。请您按每个步骤的学习导引看完四段视频和相关磨课材料后,再认真阅读教学实录中的这两个教学片段,然后任选其一完成如下作业:
①请分析本片段中是怎么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采取了哪些促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措施;
②你认为本片段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期待着各位同行参与和指导我们的课例打磨活动,让我们在课例打磨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我看口算环节算理和算法的处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确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是算理为计算提供了依据,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和快速性。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在口算这一环节中,刘老师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在尝试前明确的提出了思考要求:现在就请大家开动脑筋口算一下得数。把你的口算的方法简要的记录在练习本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老师在要求学生记录口算的方法本身就是让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初次结合,接着提出: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这个理论支撑就是算理的雏形。
在交流口算方法时,刘老师有目的地先交流“23×10=230,23×2=46,230+46=276”的口算过程,并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就变得简单了。本节课直观图的出现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支撑又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的正确的方向。
本节课,刘老师正是利用自主探索——交流——验证这一思路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索算法,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算理,最后得出了优质的算法。
我的思考:
在口算教学这个环节,学生展示出来的这个方法比较单一,都是采用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后分别计算的方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否是直观图的出现干扰了学生的多种思维?另外在评课环节,张老师提到,有的学生
采用了23*2*6的方法,但是老师没有发现,也没有展示出来,这里是否是个缺憾?
第四篇:2013英语教师远程培训答案
一、填空题
1、师爱——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里值得注意的现实提问有三个:一是你爱学生吗?二是你会爱学生吗?三是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苏小平老师《师德与师爱》)
2、中小学教学存在着严重忽视课程标准的倾向。将其搁置一边,对教材和考纲的过度依赖,造成了教学工作包含教学研究工作的盲目性,造成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偏差,甚至还造成了教学改革方向的偏离,需要认真加以纠正。(柳夕浪《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二、实践题(2选1)观看C08.初中英语(人教版新目标)初二上Unit 10第一、二课时课堂教学案例或C11.初中英语(外研版)初二下Module 5第一、二课时课堂教学案例,结合本次继续教育的主题--有效学习指导,从有效的教学目标设置与落实、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有效的学法指导与评价以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渗透等方面来评述本节课。
注意:
1、字数800字左右。
2、不要使用附件上传,以免遗失。
3、评课时,可以就作业要求中的某一方面详细阐述。作业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0日
我观看的是C11初中英语(外研版)初二下Module5第一第二课时课堂教学案例。老师的教师素养很高,流利的口语,丰富的肢体语言,甚至有些夸张的动作和语调,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调动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听,去思考,老师整节课都用英语贯穿课堂,声情并貌,富有激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引入课堂。老师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教学目标明确。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导入,老师先通过提问Can you do it?,引入问题Problems结构,然后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目标---征询建议和给建议。
关注目标主体和梯度,体现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从而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重视情感体验。不是教书本,而是以书本教,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和个人活动,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如老师设计任务,让同学们discuss and answer.让学生现场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遇到学生不会说时,老师从侧面帮助、提醒。采用情景法、交际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尝试说出怎样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突破难点。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带读引出的新短语,句型,总结提建议和给建议的句型等。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学法指导为手段,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了pairwork和groupwork,让学生练习已学新知识,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整节课富有活力。由于只先学一个新句型,已经用所学旧单词练习过新句型,一组学生回答,其余学生齐声问,让学生熟悉新句型,有充分时间考虑自己的理想职业。学生问,学生答,学生练习的人数也比平常老师提问的要多得多,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给学生学习致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然而,老师要开始讲课了,同学们立即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听课。同时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讨论积极,该活动时就活动。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新颖。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角色起了深刻的变化,真正成为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课堂设计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与素质。
第五篇:2012山东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模块3答案
一、选择题
您认为主题单元设计是属于哪一层次的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B √
A.宏观
B.中观
C.微观
D.介于宏观与中观之间
下面的选项中,哪一项不是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因()
正确答案: A √
A.主题单元设计是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展开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
B.主题单元设计能够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
C.主题单元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D.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具有中观、多样、高效的特点
下列各项学习目标,不属于“过程与方法”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D √
A.通过对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实验探究和理论推演,认识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
B.在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中,逐步养成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C.通过小组探讨交流,体会卤素单质性质与提取方法的内在关联,体验团结协作的意义
D.通过英语写作,掌握英语议论文写作结构的方法
关于信息技术对主题单元的支持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 A.信息技术具有帮助获取、加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作用
B.信息技术具有知识创建、展示、演示的作用
C.信息技术具有情境创设、交流、通信的作用
D.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员进行有效的练习、测试和反思
E.以上都正确
确定主题单元选题,除了要立足教材,符合课标要求,还需体现选题的()
正确答案: A √
A.生活性与挑战性
B.生活性与趣味性
C.拓展性与挑战性
D.拓展性与趣味性
利用Freemind软件进行主题单元规划的时候,生成的文件扩展名是()
正确答案: B √
A.isf B.mm C.aif D.vsd
在填写主题学习概述时,不需要重点阐述的内容是()
正确答案: D √
A.本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B.单元的组成情况 C.专题的划分与专题间的关系
D.具体教学过程和环节
在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中,下面那一句话是不正确的()
正确答案: B √
A.雷杰卢斯把教学策略细分为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B.教学策略通常分为微策略和宏策略
C.授递策略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交互式的教学活动
D.管理策略包括学生管理策略和学习方法选择策略
在设计学习活动框架时,下面的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D √
A.学习活动框架是由若干个专题组成的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架构
B.学习活动是多空间、多课时的,学习活动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C.在每一个学习专题中,针对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活动方式又是各有侧重的
D.对于每一个活动专题,最好采用一种学习方法,这样避免活动混乱
读书指导法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C √
A.以陶冶为主的方法
B.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
C.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D.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下列各项学习目标的表述,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B √
A.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学生在阅读古典文献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搜集分类,对造成阅读困难的词的同义现象有所认识,深刻领会同义词的辨析对古典文献阅读有极大的辅助作用。2.掌握基本的辨析方法,进行各类组词的同义辨析探索。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同义词定义的界定、同义条件的分析,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辨析方法。2.通过分析同义差异以帮助理解生词,并辨别古人注中用同义词训释加以辨异。发现其同,辨析其异,在阅读文献时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发现、分析、讨论、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献词汇有更深的认识,并充满自豪自信地传承我国的语言文化。
B.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2)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零势能面。(3)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实验探究和理论推演,认识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2)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发现、归纳事物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探究,体验合作的愉悦,增强乐于合作的意识。(2)关注社区文明与安全,激发社会责任意识。
C.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图形、表格、结构图、Excel的基本应用和综合应用的知识。
2.理解数和形的关系。
3.使学生发现并运用各种图形的功能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使学生能运用图形和图表等描述分析问题的过程,使思维过程显现,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图形、图表和结构图等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习惯。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D.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关求最值问题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二次函数、导数等知识; 2.能够通过数学建模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受运用数学建模解决优化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形成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态度。
下列各项关于单元问题的设计,符合思维导引原理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D √
A.单元层面的问题: 我们一起上街实施调查好吗? 专题层面的问题: 1.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有几步? 2.你能让被调查者心情愉快的接受调查吗? 3.现场调查时要注意什么?
B.单元层面的问题: 历史对曹操有哪些评价?
专题层面的问题: 1.在《三国演义》的《杨修之死》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 2.在《观沧海》和《步出夏门行》等诗歌中你读到的曹操是怎样的? 3.史书《三国志》对曹操有怎样的记述?
C.单元层面的问题: 为什么《茉莉花》成为中国民歌的典型代表? 专题层面的问题: 1.茉莉花美吗?美在哪? 2.歌曲怎样赞美它的?
3.你知道民歌的含义吗?你了解《茉莉花》的民歌风格吗? 4.你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演唱《茉莉花》吗?
D.单元层面的问题: 1.为什么大多数电影特技不是由演员自己来完成的?
2.高科技时代,特技演员这一职业还有可能存在吗? 专题层面的问题: 1.什么是电影特技? 2.表演电影特技有危险吗? 3.谁能表演特技?
4.表演特技的演员都能出名吗? 5.有什么方法可替代高风险特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