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饶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七步曲”
上饶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七步曲”
上饶县司法局司法局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特点,探索出心理矫治工作“七步曲”,实行针对性较强的个案矫正。
入矫阶段。发放心理矫治联系卡,含有社区服刑人员QQ群、教育谈心室及心理咨询师电话、邮箱和QQ号等。
诊断阶段。使用心理测验系统进行心理测评,完成初步心理评估,建立矫治(测验)档案。
传输反馈阶段。将心理测试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司法所,用以指导基层开展矫正工作,要求司法所及时发现和反馈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状况。
咨询阶段。为需要帮助的社区服刑人员确定治疗方案,帮助其改变偏激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巩固阶段。定期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谈心、发放相关书籍等方式了解、加强矫治效果,使其树立健康心理。
回访阶段。对心理矫治成功的对象通过电话、邮件、QQ群等方式温馨回访,使其感受社会的温暖,并征集他们对矫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阶段。每月定期举办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活动,为他们提供交流、求助平台。
第二篇: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引入心理矫治
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引入心理矫治
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积极落实特殊人群精细化管理规定并实现个性矫治的工作要求,JZ司法所积极探索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确保社区JZ心理矫治工作科学化、常态化。3月30日,XX司法所对辖区社区JZ对象,首次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工作,通过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实现心理矫治取得实质效果。一是积极联系我局心理咨询师,专业性开展此项工作,建立JZ心理咨询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工作制度,为社区JZ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定时观察和辅导,确定JZ对象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司法所工作人员随时观察JZ对象其行为言语是否符合正常人的标准范围等,走访周围干部群众及JZ对象的亲属,再结合“SCL—90”量表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三是对存在较为严重心理疾病的JZ对象,及时联系心理咨询师,开展“一对一”专职化心理矫治工作,并跟踪观察。通过开展心理矫治活动,能够使社区JZ对象正确地掌握健康心理调节的方式与方法,正确地对待过去的过错,克服自卑心理,猜疑心理及逆反心理,舒缓JZ对象抑郁、压抑、紧张的心理,促使他们积极进取,阳光生活的目的。
第三篇:青羊区运用心理矫治方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
2008年6月17日
青羊区运用心理矫治方法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运用心理矫治方法对社区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教育改造,受到了省、市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好评。
2007年8月,我区在府南街道同德社区成立了四川省第一家由熟悉法律、心理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义工(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暨心晴工作室”。通过专职社工、专业社工和广大志愿者为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个案帮扶、网上互助交流等形式,帮
— 1 — 助、引导他们解决就业、人际交往等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社区违法犯罪发生。2008年5 月7 日,在新华西路街道八宝街社区广场举行了 “放飞心晴进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这项活动计划每半月选择一个社区,由心理、法律专家、律师、专业志愿者现场设点进行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截止目前,已为辖区500余人提供了心理辅导,举办专题讲座16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由于成绩突出,2007年被省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报:区政法委吴涛书记,区政府曾义副区长,区委办、区人大、区政府办(四秘)、区政协、区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区政研室、新青羊,市司法局
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 信息员:阳代华 2008年6月17日
(共印20份)
第四篇:1 心理矫治技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矫治技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谢利苹①
摘要:本文从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入手,阐述了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论述了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运用,对于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矫治;社区矫正
一、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社区矫正是当代社会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施行的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矫正和预防犯罪的社会化刑罚制度。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有利于对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化的矫正,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使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两种行刑方式相辅相成,增强刑罚效能,降低行刑成本,对我们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现实意义。
心理矫治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理念的新型的、独特的矫正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改变他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再重新犯罪。由此看来心理矫正能够很好的完善社区矫正对象的性格,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我国自2003年以来在京、津、沪、江、浙、鲁等六省市开始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经过试点单位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当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还处于经验摸索阶段,社区矫正制度仍然停留在“简单管”和社会帮教的层面上,还未真正深入到心理层面的矫正上。由于心理矫治在重塑人中的独特作用,因此,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具体工作实践的角度急需熟悉、了解心理矫治技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笔者在此谈点拙见,旨在抛砖引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开展心理矫治有以下重要意①作者系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讲师。
义:
(一)有利于矫治对象的社会化
社会化指学习所处文化,并逐渐适应于其中的过程。个人社会化会受到地区文化的影响,因个人的成长背景,社会化的过程和內容也会随之改变。个体社会化一般经历儿童社会化、青年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对社区矫正对象来说,还要经历再社会化的过程。社区矫正使罪犯处于社会环境中,不脱离正常的生活空间,维持常规的活动,与社会保持恰当的接触,从而避免由于长期监禁而形成的不能与社会相融的异常人格“拘禁性人格”。这是人类发展中社会化的需要。因此,对于罪行较轻,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让其留在社区中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二)有利于促进矫治对象的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的前后一致和比较完善的意识。同一性混淆指个体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社区矫正心理辅导通过为罪犯提供心理咨询,提供倾听其心声的平台,能很好的使其把犯罪后积蓄的压抑、困惑、苦恼和不满等心理问题通通讲出来,这样就能让他宣泄情绪,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矛盾。同时社区矫正心理辅导能从精神上对其提供支持,使他认识到犯罪的根源,认识到犯罪是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犯了罪并不意味着前途是一片黑暗,社会并没有因为其犯罪而抛弃他,周围的人都会关心、帮助他。通过真诚、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期盼其早日回归社会,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因犯罪行为而导致持续的心境低落,避免其情绪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出现抑郁症甚至人格分离。正是这一共同的分析过程,使被矫正对象从矫正者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新的信息,而这些新的信息又促使其反思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激发其重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促进其自我同一性的培养。
(三)有利于塑造服刑人员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也即心理健康,个体教育与发展的目标都是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没有心理上的疾病或变态,而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包含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含义。只有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才能发展健全的人格。
就个体心理的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社会环境中能有效地适应,并能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其行为符合生活环境中文化的角色要求,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且能为社会贡献其力量。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罪犯能在一定条件下参与社会生活,在社区中通过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是实现矫正目标的重要前提。①
(四)有利于帮助服刑人员形成新的心理定势
心理矫治是旧的心理定势不断消解,新的心理定势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对罪犯实施矫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为使服刑人员重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对症下药。同时,提供心理咨询,针对他们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害怕被歧视等特点,本着平等、尊重的态度,进行耐心帮教。对他们的优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缺点和错误要善意提醒,有效制止,并帮助他们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建立守法的心理结构,从而建立心理优势,克服“失败定势”的消极影响。
二、心理矫治技术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罪犯本性的矫正要远远复杂于外显性的罪犯行为的矫正。国际上不少犯罪心理学家、伦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等贡献了许多良好的矫正方案,如韦梅伊(Venneil)方案,波拉可和达克特的相倚管理方案,但社会上重新犯罪率及潜在的犯罪倾向势力仍居高不下。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社区矫正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建立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社区矫正不仅仅被作为一门技术来研究,更应视为一门艺术。本文在此提出一些方案供探讨。
(一)认知疗法与社区矫正
认知疗法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认知疗法的典型疗法是理性-情绪疗法。其理论核心是:引起情绪障碍的根本原因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经历者对该事件的评价和解释。诱发事件相同,不同的人却出现不同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映,其原因是认知和观念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认知疗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一方面体现在矫正服刑人员的错误思想①金琳:《从心理学角度看社区矫正》,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和观念。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遇到的思想问题,大部分也与他们的非理性思维和错误观念有关,即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①如一些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有抵触情绪是由于认为工作人员的批评是和他过不去等等。工作人员经常运用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的各种教育,实质上大多都是在解决服刑人员的认知和思维问题,这与认知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另一方面,认知疗法在社区矫正中还体现在重视人的初始社会化中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源头上堵塞病弊,预防犯罪。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建立以家庭、学校、单位、居住小区为基本矫正单位的矫正体系,把责任落实到人。②如与家庭的某些主要成员签订矫正契约,由他们承担重塑本性和品德的责任,劳教机关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关注其阶段性的矫正状态。
(二)行为疗法与社区矫正
行为疗法的理论认为,患者的各种症状(异常行为或失调的生理功能)都是个体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而形成并固定下来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程序,使患者逐步消除其反常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正常的行为反应。行为疗法重视生活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重视运用正负强化去影响人的行为和人格重塑,重视榜样在人格形成中的积极作用。犯罪行为使一位公民变成一个罪犯,正是其错误行为所具有的违法性,是社会与法律所不容的,所以对违法犯罪者的改造中必定要注意其正确的、合法的行为方式的训练。③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常用的表扬鼓励、批评惩罚、树立典型等方法,与行为疗法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表扬鼓励就是正强化,会促使矫正对象保持正向行为;批评惩罚就是负强化,会让服刑人员消退负向行为。戒之以规、导之以行,正是行为疗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较常用的行为疗法有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代币奖励、生物反馈以及自我调整技术等。系统脱敏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生理上的放松会抑制心理上的焦虑。用放松的生理状态,由弱到强的去接近能引起焦虑的刺激,逐步增强对刺激的抑制力和心理适应能力,① 贾秋生:《浅议专业心理矫治与个别教育的结合》,载《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18卷第1期)
②金琳:《从心理学角度看社区矫正》,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③何珊君:《罪犯的本性、犯罪潜能及其社区矫正———从人的本性、犯罪心理学视角谈罪犯社区矫正》,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5月
从而最终消除心理障碍。
厌恶疗法是与来访者达成某种协议,当来访者的不良行为一出现,立即给予其一个惩罚。让来访者的不良行为与惩罚建立起一个必然的联系。使来访者因厌恶惩罚,逐步厌恶并放弃不良行为。①
系统脱敏疗法和厌恶疗法在社区矫治中经常会运用到。如矫治对象普遍存在惧怕劳动的现象。这里即有好逸恶劳的思想问题,又有因对劳动知识不了解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采用系统脱敏法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厌恶疗法也是同样,如一些社区矫治服刑人员明知自己某些习惯不好,也非常想改掉,但是就是自己管不了自己。这时运用厌恶疗法,与他们达成协议,不良习惯一出现,工作人员就给予其能引起不愉快体验的刺激,使他们逐步消退不良习惯。
(三)人本主义疗法与社区矫正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它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该疗法认为治疗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矫正对象是犯人,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理应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作为人,他们也应具备人的基本需要;作为人,他们也应有人的基本权益。根据国外社区矫正的长期实践和研究资料表明,社区矫正条件下矫正对象面临的最普遍问题是就业、经济、感情、家庭、社会、酗酒、住房和教育方面的问题。②有鉴于此,我国社区矫正应充分重视矫正对象的人性需要,在行刑的同时,对其施以积极的以德报恶、以善导善的物质、精神上的救治和扶助,以体现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矫正活动提升他们的人格需要层次,帮助他们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使其重新得到社会承认、尊重和接纳,①贾秋生:《浅议专业心理矫治与个别教育的结合》,载《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18卷 第1期
②高汝成:《重视对矫正对象的帮助保护 凸现社区矫正的人性关怀》,载《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7卷第1期
进而达到也跟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对矫正对象的帮助保护饱含着人文关怀的制度与需求的应合、人与法的协调。在行刑人道的视角下,对矫正对象的帮助保护不再是一种手段,也不再是一种功利目的,而是判断功利目的与手段是否合理与正义的尺度。
作者谢利苹的联系方式: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基础教研室
手机:***
邮箱:littlesnake918@sina.com
102600)(
第五篇:社区矫正心理测试
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心理测试
社区服刑人员姓名: 性别: 年龄: 罪名: 执行所: 序号 1 状 况 没有 头痛
很轻
中等
偏重
严重(躯体化12分)头晕或昏倒胸痛
腰痛 恶心或胃不舒服
肌肉酸痛呼吸困难 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身体发麻或刺痛
喉咙有梗塞感 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感到手或脚发重
序号 状 况 没有
很轻 1 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2 忘记性大 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庄 4 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做事情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正确 6 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难以做出决定脑子变空了
中等
偏重 严重
(强迫症状10分)
不能集中注意力
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序号 状 况 没有 很轻 1 对旁人责备求全 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你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感到人们对你不友好,不喜欢你 6 感到比不上别人 当别人看着你或谈论你时感到不自在 8 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
序号 状 况 没有 1 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容易哭泣 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你 6 经常责怪自己感到孤独感到苦闷过分担忧 对事物不感兴趣
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中等 偏重
很轻 中等
严重(人际关系敏感9分)
偏重 严重(抑郁13分)
序号 状 况
没有 很轻 1 严重神经过敏,心神不定
发抖 无缘无故的感觉到害怕
感到害怕
心跳得厉害 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一阵阵恐惧或惊恐 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感到熟悉的东西变陌生或不象真的 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
序号 状 况
没有 很轻 1 容易烦恼和激动 自己不能控制的大发脾气
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经常与人争论大叫或摔东西
序号 状 况 没有 很轻 1 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怕单独出门
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 5 在商场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 6 单独一个人时神经很紧张 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
中等 偏重
中等 偏重
中等 偏重
严重(焦虑10分)
严重(敌对6分)
严重(恐怖7分)
序号 状 况 没有 很轻 1 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感到有人在监视你谈论你
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 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做出恰当的评论感到别人想占你便宜
序号 状 况
没有 很轻 中等 1 感到别人能控制你的思想
听到旁人听不到声音旁人能知道你的私下想法
有一些属于你自己的看法
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独
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苦恼 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
从未感到和其他人亲近 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序号 状 况
没有
很轻 中等 1 胃口不好
难以入睡
感到死亡的事
吃得太多
醒得太早
睡得不稳不深感到自己有罪
中等 偏重 严重(偏执6分)
偏重 严重(精神病性10分)
偏重 严重(附加项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