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会计专业 文献综述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综合研究
关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定义,许多学者均有论述。例如于淑娟在其2013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大小、筹资潜力的核心内容,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种。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即资产变现的速度。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相应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
关于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有多项指标,如: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润保障倍数等;还包括一些辅助分析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而在名为《浅谈如何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文章中还提到,分析短期偿债能力还经常将同业比较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其意义重大,且企业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大小。对投资者来说,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投资机会的多少。对企业的债权人来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本金与利息能否按期收回。对企业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来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企业履行合同能力的强弱。总之,评价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任何利益关系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当一个企业丧失短期偿债能力时,就意味着企业将有可能破产清算,它的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质疑。所以,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国外学者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研究
针对查阅的信息来看,近年来,国外也不乏有学者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研究。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国内外广阔范围内的关注,也从一方面表明了短期偿债能力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针对某一企业为例进行研究,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够被接受。所以,国外学者也不乏此类文章,例如Bardia, S C;Kastiya, Shweta;Bardia, Garima(2011)的《Inferential Statistics as a Measure of Judging the Short-Term Solvency: An Empirical Study of Fiv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India》一文中,也以Fiv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为例,对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三、国内学者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研究
1.关于现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局限性的研究
于淑娟(2013)中指出,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存在一下不足:首先,短期偿债能
力分析指标的书籍来源存在局限性,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都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而得,而企业财务报表是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编制的,不能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真实情况。其次,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存在不足,计算指标时所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时点数据,计算出的指标是时点指标,其结果只能反映企业历史偿债能力,无法反映企业潜在的偿债能力。然后是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分析的不够严谨,如没有考虑流动资产的属性、质量以及变现能力等等。最后是忽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表外因素,如准备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等,这些因素或增强短期偿债能力,或降低短期偿债能力,财务报表使用人往往忽视这些因素,影响了作出判断的正确性。
董振学(2011)也指出,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一般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因此,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受其他一些资产负债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可以从表内因素和表外因素两部分进行分析。王征寒,包红霏(2012)中也提到,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总体上揭示了企业的支付能力,但在计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但是之所以称为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就因为其流动性较快,所以以静态的数字对指标进行分析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从动态上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关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改进的研究
王征寒,包红霏(2012)中指出,现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上一些比较特殊形式的企业,也的确不能正确反映出企业潜在的风险。为使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更适合分析本企业的偿债能力,应该对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做以下更改:(1)应该从动态上分析短期偿债能力。从动态上计算分析存货,应收款项,预付款项等项目,针对本企业资产流动性比较强、流动量大的特点,应该多运用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流动性分析指标进行比较分析。(2)针对本企业规范速动资产的概念。速动资产应指有明确把握能随时变现的资产,不应简单地界定为流动资产扣减某些项目。应收款项存在着难以变现的部分,在计算速动比率时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考虑删减。(3)针对企业流动比率的计算的改进。根据存货数量的多少以及流动性的强弱,分子中考虑剔除变现能力很强的存货净值,分母中剔除可以用企业存货偿还的预收款项等。于淑娟(2013)中也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1)完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体系。在计算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时应考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现能力。应收账款应根据其账龄分别这算分析其变现能力,对于时间长、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收账款应予以剔除。分别以存货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计算流动比率,再比较结果,如果在重置成本下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比历史成本下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大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反之则削弱。(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在静态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对动
态指标的分析,如近期支付能力系数、速动资产的周转天数、现金到期债务比率。(3)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指标进行改进。(4)表内分析与表外分析相结合。在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时不能忽视对偿债能力有重大影响的表外因素,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现金;可以随时出售变现又不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储备的土地、目前出租的房产等非流动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很好,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暂时困难时比较容易筹集到短缺现金,这些因素能够提高企业支付能力。也有相应的与担保有关的因素会降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在进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充分考虑到这些表外因素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与债权人的风险。
四、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研究的总结
对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研究,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关乎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那么对企业短期长征能力的分析就要求有科学的分析方法,要不断完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体系,改进现有分析指标,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表内分析与表外分析想结合。科学、合理、准确的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对财务报表使用人都由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也将利用一家具体的公司为例,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芳,江勇.以山东黄金为例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12):186-187.[2]于淑娟.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浅析.商场现代化,2013,(15):131.[3]刘岩,潘琰,孙浩.浅谈如何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5):49.[4]王征寒,包红霏.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以葫芦岛店里设备厂为例.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90-193.[5]董振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23):51.[6]黄盈盈.浅析有效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途径.商业会计,2011,(36):45-46.[7]何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局限性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3):81.[8]赵岺,丁晓莉.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新西部下半月,2013,(5):66-67.[9]王芳.浅谈如何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管理学家,2012,(1):54-55.[10]Bardia, S C;Kastiya, Shweta;Bardia, Garima.Inferential Statistics as a Measure of Judging the Short-Term Solvency: An Empirical Study of Fiv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India.IUP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nd Audit Practices,2011,(10):69-80.[11]Bojarko, IM;Hrytsenko, LL.CONTEMPORARY VIEWS ON THE ESSENCE OF COMPANY'S SOLVENCY ANALYSIS.ACTUAL PROBLEMS OF ECONOMICS,2011,(122):157-165.[12]B?trancea Maria, Popa Anamaria, Ardelean Victor, Moscviciov Andrei.MODELS OF COMPANYS SOLVENCY ANALYSIS.Annals of the University of Oradea : Economic Science,2008,(17):68-74.[13]陈笑笑.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以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时代金融(下旬),2014,(2).[14]徐美玲.表内外因素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13,(21).[15]田伟先.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的思考.会计师,2012,(11).[16]徐德胜.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思考.厦门大学,2006.
第二篇:会计专业英文文献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Based on Accounting Management Theory
ABSTRACT
This paper develops an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and usefulnes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was fundamentally flawed by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asset-impairment accounting.According to legal theory and accounting theory, accounting data must have legal evidence as its source document.The conventional “mixed attribute” accounting system should be replaced by a “segregated” system with historical cost and fair value being kept strictly apart in financial statements.The proposed optimizing method will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and usefulnes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I.INTRODUCTION
Based on international-accounting-convergence approach,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2006 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for reference.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carries out fair value accounting successfully, and spreads the sense that accounting should reflect market value objectively.The objective of accounting reformation following-up is to establish the accounting theory and methodology which not only us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theory for reference, but also accord with the needs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On the basis of a thorough evalu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limi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tand that to deepen accounting reformation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s.II.OPTIMIZ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YSTEM: PARALLELING LISTING OF LEGAL FACTS AND FINANCIAL EXPECTATION
A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activity, accounting should make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based on classified statistics, and serve for both micro-economic management a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t the same time.Optimiz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ystem should try to take all aspects of the demand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both macro and micro level into account.Why do companies need to prepare financial statements? Whose demand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prepar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Those questions are basic issues we should consider on the optimiz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interests”, reliability and legal evidence are required as qualitative characters, which is the origin of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ivate interest”, security investors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hope that financial statements reflect changes of market prices timely recording “objective” market conditions.This is the origi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Whether one se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can be compatible with these two different views and balance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design a new balance sheet and an income statement.From 1992 to 2006, a lot of new ideas and new perspectives are introduced into China's accounting practices from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a gradual manner during the accounting reform in China.These ideas and perspectives enrich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China.These achievements deserve our full assessment and should be fully affirmed.However, academia and standard-setters are also aware tha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The purpose of proposing new forma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this paper is to push forward the accounting reform into a deeper level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III.THE PRACTICABILITY OF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SYSTEM
Whether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able to maintain their sta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mobilize the initiatives of both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consider whether financial statements could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whether they are popular with millions of accountants.Accountants are responsible for prepar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audi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auditing.They will benefit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financial statements.Firstly, for the accountants, under the isolated design of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and fair value accounting, their daily accounting practice is greatly simplified.Accounting process will not need assets impairment and fair value any longer.Accounting books will not record impairment and appreciation of assets any longer, for the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i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ed.Fair value information will be recorded in accordance with assessment only at the balance sheet date and only in the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is more likely to be recognized by the tax authorities, which saves heavy workload of the tax adjustment.Accountants will not need to calculate the deferred income tax expense any longer, and the profit-after-tax in the solid line table is acknowledged by the Company Law,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determining the profit available for distribution.Accountants do not need to record the fair value information needed by security investors in the accounting books;instead, they only need to list the fair value information at the balance sheet date.In addition, since the data in the solid line table has legal credibility, so the legal risks of accountants can be well controlled.Secondly,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accounting process will be reduced, and the auditors’ review process will be greatly simplified.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will not have to bear the considerable legal risk for the dotted-line table they audit, because the risk of fair value information has been prompted as “not supported by legal
evidences”.Accountants and auditors can quickly adapt to this financial statements system, without the need of training.In this way, they can save a lot of time to help companies to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Surveys show that the above desig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popular with accountants and auditors.Since the workloads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reduced, therefore, the total expenses for auditing and evaluation will not exceed current level as well.In shor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the improv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usefulnes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without increase the burden of the supply-side.IV.CONCLUSION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current rule of mixed presentation of fair value data and historical cost data could be improved.The core concept of fair value is to make financial statements reflect the fair value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so that we can subtract the fair value of liabilities from assets to obtain the net fair value.Howev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do not implement this concept, but try to partly transform the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which leads to mixed using of impairment accounting and fair value accounting.China's accounting academic research has followed up step by step since 1980s, and now has already introduced a mixed-attributes model into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By distinguishing legal facts from financial expectations, we can balance public interests and private interests and can redesig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system with enhanc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implementing higher-level laws as main objective.By presenting fair value and historical cost in one se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tements will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keeping books according to domestic laws, but also meet the demand from financi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security investors
We hope that practitioners and theorists offer advic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 of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build a financial statements system 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domestic needs, but also converg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基于会计管理理论的财务报表的优化方法
摘要
本文提供了一个方法,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根本缺陷是公平价值核算和资产减值核算。根据法律理论和会计理论,会计数据必须具有作为其源文件的法律证据。传统的“混合属性的”会计制度应改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被严格分开的财务报表系统。本文建议的优化方法将大大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一、引言
根据国际会计衔接办法,财政部发布2006年企业会计标准的情况,以供参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国际标准》)。在企业会计准则公平价值核算成功扩展的意义上,会计核算应当客观地反映市场价值。会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会计后续的理论与方法,使用国际先进理论的借鉴不仅是必要的,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已获得的成果和国际标准的局限性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立场,以深化会计改革和加强会计法规的稳定性。
二、优化系统的财务报表:法律事实与财务展望并联上市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活动,会计上应根据分类统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全心全意为微观经济管理,并在同一时间宏观调控。财务报表的系统优化应尽量使自己考虑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财务报表的要求的所有方面。
为什么企业需要编制财务报表?谁的要求应该考虑编制在财务报表内?这些问题是基本问题,我们应该考虑对财务报表的优化。从法律的角度考察“公共利益”、可靠性和法定证据中需要定性的特点,是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的由来。从“私人利益”来看,证券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希望财务报表反映市场价格,及时记录“客观”的市场条件的变化。这是“公平价值会计”的由来。一套财务报表是否能够匹配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从1992年到2006年,大量的新思路、新观点被引进到中国的会计实践,国际
会计准则在中国的会计改革中渐变。这些思想和观点丰富了对中国的财务报表的理解。这些成就值得我们充分评估,并应予以充分肯定。然而,学术界和标准制定者也知道,国际标准仍然在发展中。文中提出的财务报表会计改革新格式的目的,是推进到一个关于国际趋同的更深层次的基础上。
三、提高系统财务报表的实用性
财务报表是否能够保持其稳定性呢?在同一时间要动员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考虑是否能满足财务报表的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管理的要求,并且是否受数以百万计的会计师的欢迎。会计师负责编制财务报表,审核员负责审核工作。他们将受益于新的财务报表的执行情况。
首先,对于会计师来说,在这个孤立的历史成本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的设计下,他们的日常核算的做法大大简化。会计处理将不再需要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了。会计账簿记录减值不会为历史成本会计和资产再增值,是全面落实。根据评价,公允价值的信息将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且只能在财务报表。历史成本会计是更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可,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纳税调整的工作量。会计师不需要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获利后的实现表税被公司法认可,解决了决定可获得利润分配的问题。会计师不需要在会计账簿记录证券投资者需要的公允价值信息,相反,他们只需要列出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的资料。此外,因为在实线表中的数据具有法律的公信力,所以会计师的法律风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其次,对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将会减少,审计员的审查过程将大大简化。独立审计师在审计虚线表时就不必承担相当大的审计法律风险,因为来自于公允价值信息的风险已被认定为“不合法的证据支持”。会计师和审计师能尽快地适应这个财务报表系统,而不需要训练。这样,他们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调查表明,上述财务报表的设计在会计师和审计师中很受欢迎。由于会计和审计的工作量已大幅减少,因此,审计和评估的总开支将不会超过目前的水平。
总之,从供应方和需求方的角度来看,改进后的财务报表没有增加预计,而且将加强财务报表的有用性,且不增加供给的负担。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当前混合了陈述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数据可以被改善。公允价值的核心理念是使财务报表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因此我们可以从资产减去负债的公允价值来获得的净公允价值。
然而,目前的国际标准不执行这个概念,而是要设法改造部分历史成本会计,从而导致减值核算和公允价值会计混淆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会计学术研究一直是循序渐进的,现在已经引进了一种企业财务报表的混合属性模型。
通过区分财务预期的法律事实,我们可以平衡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可以重新设计以提高管理效率为主要目标的财务报表和实施更高层次的法律制度。通过展示一套在同一时的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财务报表,不仅满足国内法律关于保管账簿需要,也符合金融监管部门和证券投资者的需求。
我们希望从业者和理论家在改善财务报表,从而建立一个财务报表系统的问题上提出建议,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而且也与国际标准吻合。
第三篇:比较会计专业和金融专业
金融和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金融学属经济类学科,会计学属管理类学科。
金融学专业概述:本专业培养具备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是目前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相当急需的人才,属于热门专业。
一、专业综合介绍
提起金融,人们往往想起金钱和银行,也有些人想起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名著《金融家》。但金融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她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金融业在世界各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产物。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货币兑换、保管与汇总等活动相继产生,这些是金融业的最初形态。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金融活动极大地推进了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过程。在垄断阶段,金融资本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命脉。中国在明末已出现银行的雏形——“银号”和“票号”。现在,已有完整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金融业有两大趋势,一是网络化;一是国际化。由于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和网络的无限扩张,金融业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全球金融资本中只有2%的交易与贸易和生产有关,其余的大量交易都是脱离有形经济的虚拟网络交易,金融的网络化与金融的国际化密切相关,愈演愈烈。我国的金融业,已突破单一国内市场的局限,开始逐步汇入到世界金融市场的汪洋大海中。
现代金融学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如果考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是很有利的。由于众所周知的“金融业人才高消费”,金融学的本科毕业生并不能显示出较大的专业优势,要想在金融业成就一番事业,学至本科还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金融的网络化和国际化,金融学专业也显得非常新潮。毕业生适宜在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金融学专业代码:020104。
二、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金融专业在国外的设立还是很早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外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金融学院,如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这些著名的金融学院聚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教授,为整个世界培养了众多的金融行业的精英。国内金融专业的设置是比较晚的。由于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的地位空前提高,而银行体系处在附属的地位,所以金融专业在一开始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在各大高校设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的建立,金融机构在全社会资金融通活动中所占有的地位不断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也日益重要。这个时候,金融专业在社会强烈的需求中诞生了。由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界的冲击,在70年代末各大高校相继复校开学的时候,金融专业也相继在各大高校设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的金融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专科、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多培养层次的重要专业,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培养大批的金融精英,国家十分重视金融专业的发展,并且着重培养了国家急需的货币银行学方向、国际金融方向和保险方向的学生。现在许多院校开设了金融专业,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但每年的招生人数并不大。一些著名的学校可以进行金融专业学士、硕士以及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由于金融专业在社会上十分抢手,金融专业毕业生工作后的待遇也很不错,所以金融专业始终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各个地方办的高等院校也相继引进师
资,开设了金融专业,为本地培养金融人才。在中国的高教自学考试中也有金融学专业,并且十分的热门。众多的高校开设金融专业,每年的招生量是比较大的。中国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金融学家,黄达教授、厉以宁教授、樊纲教授、宋逢明教授等著名金融学家在各大高校的金融教学和科研中起了核心的作用。目前国际金融专业正在向综合化、数字化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大范围的金融知识的讲述,重视进行实证研究和数学金融模型的建立。
国内金融专业也朝着综合化、多学科交融的方向发展。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面临着外国巨型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巨大挑战。这就加大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加大了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这些给予了金融专业强大的发展动力。金融专业目前正朝着综合化、高层次化发展。综合的金融人才培养和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培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会计学专业
概述:本专业培养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一、专业综合介绍
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指标)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使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会计学专业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实践性的专业之一,会计也是每个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
121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记账,这是近代会计学出现的标志。20世纪初,狄克西的《高等会计学》、里斯尔的《会计学全书》,初步建立了现代会计学。之后,会计报表分析和成本会计学等相继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电子计算机引进会计领域,促进了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的研究,传统的企业会计学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人才将会日趋专业化,企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会计人员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不过,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作为会计,也应该具备比较谨慎的性格特点,就是平时做事要细心。如果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做事马马虎虎,就不具备做一个好会计的潜质。与其他的经济学专业相比,会计学作为一门实用型的学科,必须要接触很多统计学、审计学等数学学科的知识。所以,会计学专业是比较适合理科生学习的,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报考该专业,在将来的学习中,将会比较轻松和顺科。另外还应该考虑一些比较负面的因素,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会计专业成为“热得烫手”的专业,将来可能和其他热门专业一样,会面临人才饱和、撞车的危险,由于会计学应用性强,这一特点更加突出。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考虑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做出适合于自己的选择。
会计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包括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成为一种全面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市场经济理论基础,对于国家财政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必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至于专业方面的知识,一要掌握会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相关知识;还应具有会计信息处理、财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审计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只会“纸上谈兵”。
毕业生适合到各企事业单位做会计实务及会计教学、科研之类的工作,还可以到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经营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工作。总体来说就业形势始终不错,本科参加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选择攻读研究生,可能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本专业工作待遇一般较好,如考取注册会计师,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在收入方面将会比较令人满意。不过作为实用型的经济学专业,会计学专业的出国机会相对较少。
会计学专业代码:110203。
二、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会计专业是以会计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经济类课程建立起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门专业,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能在各企事业单位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会计专业的主要内容是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会计惯例和会计实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门,在社会科学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会计学体系中,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会计专业可以分为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学史几个方面。
会计专业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终于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在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会计概念最早发源地是埃及、希腊和罗马,早在公元以前,就已经有了反映经济业务的记录。尽管这些早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概念值得注意,但仅凭这些并不足以形成会计专业理论。十九世纪是会计理论和实务迅速发展的时期。在1775年以前,有关会计的著作和论述为数很少。而在1775年至1900年之间的一百多年,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成为发展现代会计理论的开拓者。这期间,最有名的会计专业理论家包括佩顿
(W.A.Paton)、利特尔(A.C.Littleton)、哈特菲尔德(H.R.Hatfield)和坎宁(J.B.Canning)等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建立了许多的会计团体,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这对建立统一的会计专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最早的会计专业出现在二十年代,会计专业是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成立最早的科系之一,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学,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先后在几所院校如上海财经学院、厦门大学开设了会计专业,使我国高等院校开始逐步建立起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教育。
1951年,国家进行大规模的高校院系调整,比如华东地区16所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师,绝大部分转入了上海财经学院,人数达108人之多。1954年4月1日,高教部召开全国高等财经教育会议,讨论了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的方针、任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统一教育计划等问题。1962年又重新对各高校会计专业进行了调整。
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首批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授予单位,首批会计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授予单位是上海财经大学和厦门大学。在此之后,国内的众多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逐步有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等。
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综合类、理工科类院校。1999我国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达到了二万五千人,而随着每年高考的扩招,会计专业的人数将呈现不断上升势头。
在中国会计专业发展的近百年来,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会计学专家与学者,如上海财经大学的王松年,曾任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1979—1981年任斯诺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客座教授,1991—1992年任美国Metropolitan State Collegeof Denver客座会计教授,现兼任上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总会计师工作
研究会顾问,我国国际会计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及博导李志文,是中国国家会计学院顾问,也是美国杜兰大学甫理曼商学院的甫理曼讲座教授兼副院长及博士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芝加哥大学商学研究院助理教授及宾夕凡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教授等。
这些专家学者在为各大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为我国会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会计专业要不断地进行提高,在努力改善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追踪国际上会计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抓住国内外会计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研究,进而推动教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级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使会计专业在教学科研上逐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希望所有有志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地喜爱这一极具发展前景的学科,并能够为会计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金融会计专业求职信
金融会计专业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朋友们:
你们好!
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或闲暇之余翻阅我的求职信。些许不能为您在工作上给予帮助,但愿能够在您劳累疲惫之时带来放松愉乐的心情。尔后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叫xx,13年毕业于xx职业学院金融会计专业。
大学是我人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宽容。在大学三年里,我系统学习、理解和掌握了会计专业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并取得了有关专业的证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不忘了解和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从而跟进社会的步伐。学校图书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但我并非是大家认为那类死学习得人,我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我不断在书中吸取养分,创新形成 自己的思想。逐渐从学生的身份向社会人的身份过度,思维变得开阔,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说真心话,专业学科取得的成绩并非我最大的骄傲。我最大的骄傲则是自己利用三年的时间认识了自己。也许您并不这样认为,但回过头想想自己的所有经历或想想身边的人和事,您会发现我是明智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多么重要啊!
我知道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莫过于求职难。
但我始终坚信:天地广阔,世界美好,等待我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脚踏实地的脚。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同样对于公司,职位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做适合的人。只要自己有能力,不会壮士无用武之地。
我的具体个人情况在随附简历中详细介绍。如若贵公司能够包容我的缺点,尊重并赏识我的优点和能力。诚恳希望得到为贵公司公司的机会,愿向贵公司奉献出我的全心全意的经历和才华。
联系方式:180x0034或1200x0024@qq.com,期待您的关注,如有机会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敬礼(谢谢!)
求职人:
第五篇:金融工程 文献翻译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场 的影响: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
李欣,许淀青
摘要
自从近期的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汇率低估在全球政策辩论中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我们使用一个非竞争性的投入产出表,建立一个比较静态的一般均衡模型来模拟真实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O%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一般认为的更加的温和,输出的非加工行业在中国的负面影响比对加工工业的负面影响更显著。中美贸易不平衡情况将会继续恶化,中国非加工贸易盈余将会下降,加工贸易将增加,联合影响会减小。对美国来说,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会向不同的亚洲国家转移而非回传到市场上。仿真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会使得中国和美国劳动市场受到限制。
关键词:比较一般均衡模型,汇率,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
一、介绍
在过去三十年,中美经济贸易已经大幅扩大.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从1980年的5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409亿美元(莫里森,2010)。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大概12%美国外贸是与中国进行的(莫里森,2010年)。然而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已使中美经济关系紧张。许多分析人士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尽力帮助其下降的出口行业,设置新的贸易障碍,实行工业补贴或贬值他们的货币,可能会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e.g.ScoR,2010)。许多美国政策制定者已经催促中国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以及采取激励政策,促进国内的消费.中心观点是人们相信中国应该使人民币升值,并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这有可能会增加进口。
有有两种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以及对美国经济的潜在影响的观点,该观点认为汇率升值不会解决扩大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例如,张A1等(2006)使用比较一般均衡模型(CGE)的分析中国实际汇率升值对于中美贸易均衡和两国的不同产业的影响。他们的结果表明,农业和制造业部门中,中国的产量将增加,中国的汇率升值未必能解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扩大的问题。公平的使用多国模型来估算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估算的对于美国产出和就业的影响是温和的。Evener和弗朗索瓦(2010)比较了三个一般方法来估计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相对于美元对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这些方法表明温和的人民币将会加剧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竞争,但是会削弱美国整个的竞争力。把进口中间收入划入账户之后,钉住美元的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美国人的失业。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另一个反对观点是认为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美国的劳动力市场。Bergsten(2010)认为如果基于贸易权重平均基础人民币币值大约被低估25%,相对于美元低估40%。他指出这种竞争性的人民币币值低估是一种华丽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并且亚洲的邻国继续保持同等幅度的货币贬值是为了避免他们失去对于中国的竞争地位(Bergsten,2010)。Krugman(2010)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的重商主义可能会使得美国的失业数量达到140万。Gagnon’s(2010)研究指出人民币每升值10%就会减少美国67万个就业岗位。Scott(2010)指出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导致美国高失业的原因。他估算出美国的制造产业从2001年1月到2009年9月份失去了53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在过去的三十年内积累了巨大的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在2007年,非石油赤字份额的损失负责或排量超过5万个就业岗位。
以前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中美双边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联动,这回扩大人民币升值对双方经济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深入加强,人民币升值会通过其他国家的间接联动来影响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市场。本论文介绍了人民币升值在三个方面的文献。首先,我们建立一个非竞争性的投入产出表,这个模型在CGI模式上区分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对于低成本的中间投入品进口,人民币升值对于加工贸易出口影响比较小。第二,我们的研究集中于内容增值,而不是出口的总价值。人民币升值以贸易上国内外内容的程度为基础。如果国内的内容是下降的(例如出口价值主要反映进口收入价值),那么汇率升值将会对出口产生较小的影响。这是因为较高的出口外币价格会由于较低的国内进口收入货币价格而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国内的内容因行业而异,升值预计人民币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影响。第三,第三,我们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跨国数据库,包含了4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41个产业。论文的其他的部分是以下的方式组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中美贸易的基本状况。第三部分描述了比较静态一般均衡模式以及论文中使用的数据。在第四节讨论的主要结果及分析。最后,第五部分总结论文。
二.中美贸易基本状况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08年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价值71.5亿美元,同比增长9.5%。2007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2008年美国出口中国的产品占美国出口总额5%,2008年美国前五大出口到中国的是费碎料,废钢,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油籽和谷物,飞机和零部件,树脂,合成橡胶和纤维。
2008年中国是美国进口的最大来源国,进口额是338亿美元,是美国进口总额的16.1%。美国从中国进口同比增长5.1%(Morrison,2010)。中国最为美国的进口源的重要性急剧上升。中国从1990年的第八大进口国,在2000年成为第四名,2004年至2006年是第二名,并且于2007年至2008年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美国在2008年从中国进口的前三名商品是通信设备服装,音频和视频设备(Morrison,2010)。在过去的20年中美贸易大幅度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见图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1)。
图1表明1990年到2008年中美贸易的大幅度上涨。过去20年中,美国从中国进口速度快于美国向中国出口。自2000年以来中美贸易赤字激增,明显大于任何其他的贸易伙伴和一些贸易组织。例如,在2009年,贸易赤字几乎等同于美国和石油组织的国家的贸易赤字。
图1.美国1990-2008年向中国的出口和进口
来源:OECD(2009)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27个国家组成了欧洲联盟(EU27),而且其贸易赤字是日本的三倍多(Morrison,2010)。
McKinnon和 Schnabl(2009)认为如果中国的净储蓄下降和逆发生在美国,只能在长期。但是,从短期来看,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不平衡,尤其是在双边贸易中的高科技产品。1.中美双边贸易结构
20实际80年代到90年代这两个经济体的贸易格局决定了商品的基本因素,这可以用比较优势的概念来解释。中国拥有丰富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比如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美国却向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飞机和电气机械。但是2000年之后,美国从中国进口更先进的产品的比例增加,比如电脑(见图3a)。200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先进产品总价值91.4亿美元,2003年是29.3亿美元,上涨了212%。另外,200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先进产品进口同类产品的27.5%,2003年是14.1%,年增长率大约是2.7%,意味着美国从中国先进产品的依赖程度在上升。2008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新技术是18.7亿美元,占据美国向中国总出口的26.2%,以及美国先进技术出口的6.8%(Morrison,2010)。
中美贸易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上,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双边贸易上。图2和图3比较了世界-美国和中美贸易在1990年-2008年不同的商品组合。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图2和图3首先表明世界-美国贸易的变化率在过去的20年基本趋势相同,但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第二,美国从别国进口产品的增长率远远低于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增长率。相反,美国出口到别国的产品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向中国的出口。第三,200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高鑫技术产品比例下降。2001年之前,美国占据中国高新技术进口的18.3%,但是如今它只提供7%的中国高科技进口。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2009)指出美国出口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必须做更多,以增加出口,这是增加美国就业的关键所在。
图2.1990年到2008年不同类型商品的世界和美国的贸易关系(a):高科技制造商,(b)中等和高科技制造商,(c)中等和低技术制造商,(d)低技术制造商。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OECD(2009)附注:高科技制造包括药品,办公和计算机械,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医疗,精密和光学仪器,飞机和宇宙飞船。中等和高科技制造商包括化工,机械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汽车,铁路设备及运输设备。中低技术的制造商,包括基本金属,焦炭,精炼石油产品,橡胶和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业。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商包括纺织品,纸制品,木制品,食品,饮料和烟草。
2.汇率与中美贸易盈余之间的关系
上一节已经讨论过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和先进技术产品。中美贸易的不均衡不仅仅被解释是由于比较优势,而且还有结构性问题,这是通过汇率调整难以改善的。
1994年1月到2005年7月,中国盯住美元人民币约8.28元/美元。2005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移动到一个基于一篮子主要外币的“管理浮动”。为了维持和美元以及其他货币之间的目标汇率,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做了限制和控制并且购买了大量的美元。从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1%并且中国在2008年7月,自从世界经济和金融系统开始恶化,非正常地把人民币兑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美元钉住为RMB6.8275。2010年7月20日,中央银行宣布实行2005年到2008年的以一篮子货币为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而不是单一钉住美元(McKinnon和Schnabl,2009)。
图4表明自从2005年7月升值以来,美国贸易赤字从2005年的202亿美元上涨到2008年的268亿美元(Morrison,2010)。根据中国国家数据局显示,中国的贸易盈余从2005年的114.2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08.7亿美元。即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了,中国的贸易盈余还是将会显著地持续增多。因为中国的贸易盈余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人民币升值不仅会使出口价格升高,也会显著降低中间进口输入的价格。通过人民币升值,加工制造的总体成本会降低并且出口和贸易盈余会扩大。
图3.1990-2008年不同类型商品的中美双边贸易:(a)高技术制造商,(b)中高技术制造商,(c)中低技术制造商,(d)低技术制造商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OECD(2009)
图4.2004年11月到2010年2月的中美贸易盈余
来源:NBS(2010)
经验主义的分析并不能反映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往来账户盈余减少之间的强烈关系。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国的世界,中美贸易和别国的均衡可以通过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相互抵消的方式进行转移。人民币升值并非贸易的决定性因素:消费和生产同样可以影响贸易均衡。
为了评测人民币币值重估对中国和美国贸易、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我们使用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计量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三、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和数据说明
图2(a)和图3(a)表明美国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已经深刻影响了中美贸易并且严重抑制了美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即使人民币升值,其对于中国贸易不均衡的影响也会非常有限。下面一部分,我们使用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来模仿人民币升值10%,提供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的经验性的数据。
1.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
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使用41个产业和47个地区的数据来估算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美国和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基于标准假定:规模效益不变,完全竞争和价格接受行为,适用于商品和主要因素的的市场结算条件,以及零利润条件保持(意味着价格等同于边际成本)。更特殊的,每个地区的代表性的家庭的效用最大化服从于预算约束,每个地区的代表性的生产者最小化其成本服从于产品功能。国际资本流动受制于相关的资本回报率(Tsigas 和Wang,2010)。
货币升值的影响基于国内外贸易成分的程度。如果国内成分低,那么汇率升值对出口影响小,这是因为较高的外币出口价格会被较低的进口的国内货币价格抵消。由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产品用外币表示会更贵,而外币升值或者进口产品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会变得更低。结果,出口的国内增值体现越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越小。假设大量比例的中国出口的较低水平国内增值,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加工出口及就业都会产生显著影响。总之,人民币升值的分析必须考虑中国加工贸易程度。不同于其他的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严格模拟了加工贸易。
该论文使用的模型框架主要着眼于汇率。汇率变化的最终影响基于汇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比如关税变化或者国内通胀)和正常汇率变化持续改变根本的真实汇率的程度(McKibbin和Sachs,1991)。该模型介绍了冲击那么相对于其他货币的10%的人民币升值被诱导出来。考虑2008-2010中国和美国劳动力市市场状况,我们在该模型中更加深入介绍了劳动力供给对两国经济的功能。我假设中国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供给弹性分别是1.0和2.0,美国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供给弹性分别是0.1和0.2。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中会生成一个冲击并且测量该冲击对不同变量的影响。在该论文中,我们包含一个真实汇率冲击,该冲击在最初货币变量固定的情况下对名义汇率产生较小的影响。2.数据描述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我们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包括4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41个产业,包含来自于版本7的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中的中国和莫斯科的加工信息(Wang et al,2010)。我们把莫斯科的加工贸易考虑进该模型不仅仅因为莫斯科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源,而且也因为中国是莫斯科的第七大产品提供者,并且中国和莫斯科的双边贸易关系间接地影响到中美贸易均衡。基于联合国广泛的经济类别方法和6位协调系统代码的详细的贸易统计资料,我们把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的双边贸易流量分为中间和最终使用。我们同样分离了Koopman et al(2008)创建的中国-莫斯科扩大的投入产出表中的加工出口数据。中国-莫斯科的投入产出表综合使用了第7版本的GTAP数据,使用一个二次规划数据模型来最小化新旧版GTAP数据之间的差别。
四、仿真结果和实证分析
我们使用更新的CGE模型来评估人民币升值对所有宏观和行业变量的影响。原来的框架基于GTAP模型。在我们的模拟当中,我们区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生产国即中国和莫斯科的加工和非加工贸易,包含中国和美国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弹性。
我们的模拟基于人民币兑美元的10%的升值,该结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1.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表1和表2说明了人民币升值对宏观变量的影响。以下是我的主要发现:首先,高收入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12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投资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减少。第二,中国的事业产业成本的提高会使得资本回报率下降,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较小。第三,中国的消费大约下降1%,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影响较小。该模拟是消费对进口及出口需求作用的结果。第四,人民币升值会降低GDP增长率:人民币一次性升值10%的最严重后果是GDP会下降1.24%。
从表2可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消费产生消极影响。由于中国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投资和资本回报都会减少。表3提供了进口需求的变化和国内不同企业的产品数据。
消费基于两种因素:拥有的货币量以及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外面的模拟中,收入减少速度快于价格,这将会导致国内私人消费特别是进口消费的减少。该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于进口商品需求的消极影响比对国内商品需求的消极影响更大。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全球化不仅加快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样也加深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人民币汇率也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往来账户。
表4表明一些经济区域的贸易和贸易均衡条件的变化率,比如美国、中国大陆、欧盟12国、印第安、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这些贸易条件被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定义为进出口相对价格。
表1.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10%升值)
来源:模拟结果
附注:消费(消费数量百分比变化);投资(资本货物产出百分比变化);资本回报率(百分比变化);GDP(百分比变化)。欧盟12国包括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欧盟15国包括比利时,丹麦,德国,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澳大利亚,葡萄牙,芬兰,瑞典和英国。“—”表示对于中国和莫斯科加工产业没有集中消费数据。
该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美国和中国的加工产业进口商品相对于出口商品的规模要更大。中国加工和非加工贸易的净效益是3222.6m(见表4)。该图表可以用来解释中国货币的规模效应加重了人民币升值的价格影响这个事实。结果,美国的净贸易均衡恶化而中国继续保持贸易盈余。
表2.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0%升值)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模拟结果 附注:“China as a whole”是对价格产业和非加工产业的以不同权重计算的结果。总体产出中加工账户权重是96%而非加工账户是4%。“—”表明没有加工产业的集中数据。
表3.中国进出口产品的消费
来源:模拟结果
表4.人民币升值10%的影响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模拟结果
人民币汇率调整10%,中国的贸易盈余将会上升一点(3222.6亿美元,见表4)并且其他国家的贸易账户也发生变化。图5表明模拟前后的贸易均衡结果,对美国的贸易赤字仅仅只有很小的影响。总之,人民币升值不利于解决国际贸易的不均衡。
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由于其国内的产业结构所导致,而不是外币币值的原因。美国从制造产业为中心的经济转为服务产业为中心的经济后经济开始衰退,并且其制造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国外市场。美国经济的衰退表明如果美国不从中国进口产品,将会从别国进口产品,并且如果人民币升值贸易赤字会扩大。总之,人民币升值不利于解决美国贸易不均衡问题。
图5.人民币升值前后贸易均衡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模拟结果 附注:“Before”表示人民币升值之前的贸易均衡。“After”表示人民币升值之后的贸易均衡。
人民币币值的上涨将不利于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均衡。在美国劳动力价格非常高以至于难以仅仅通过促使人民币升值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从模拟结果可知,人民币升值以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会减少,美国消费者将会会花费更多的费用来购买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替代产品,不同的制造产品的供应将会被转移到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转移到美国。依据技术含量,我们把制造商分为三种类型来决定其生产和供应的变化。
首先,在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商的情况下,出口变得更为昂贵之后,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将会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图6表明随着中国出口变得更加昂贵,一些技术含量低额产品,例如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将会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巴西、欧盟15国、印度尼西亚、印第安、泰国、中国台湾和越南。纺织品的制造将在中国内地转移,从非加工贸易转向加工贸易。
第二,对于中低技术的生产厂家,人民币升值之后,巴西、欧盟15国、日本、俄罗斯和南非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会增加。对于中国来说,中低技术的生产商将会转移到其他生产国(见图7)。这些产品将会从中国国内市场的非加工产业转移到加工产业。随着中国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非加工贸易出口下降,这些产品在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将显着增加。
图7表明了模拟结果的传送方向的主要中低技术生产国家。
第三,对于中高技术的生产商来说,他们不同于低技术含量和中技术含量的生产贸易,这些产品在人民币升值之后会从中国的非加工贸易转向加工贸易,中国的加工和非加工贸易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将会减少。
图6.人民币升值后主要低技术含量生产商转移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图7.人民币升值后主要中低技术含量生产商转移
图8.人民币升值后主要中高技术含量生产商转移
来源:模拟结果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我们发现汽车贸易均衡在美国会下降但是在欧盟15国和日本会上升,其他中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商像机械及设备包括电子产品主要会转移到欧盟15国、日本和美国。
3.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斯科特(2010)说明在2001年到2008年,仅与中国的增长的贸易赤字有关的失业和错放职位高达240万个,他指出这段时间的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增加大约给美国提供了353000个岗位,但是,从中国进口的增加使美国失去了2771000个就业岗位。总之,进出口的净效益是240万个就业岗位。
模拟结果中,美国熟练劳动力就业会提高0.12%,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会提高0.06%,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的工资会有小幅度的上升,大约是0.6%(见表5)。然而就业和工资的均衡水平是由其他很多因素决定的而不是劳动力需求,比如劳动力供给,在CGE模型中工资弹性和劳动力供给弹性也具有宏观经济效果,模拟结果只是表明初步的就业,我们不能简单地就确定说美国的熟练劳动力就业率会提高0.12%以及费熟练劳动力就业率会提高0.06%(见表5)。从模拟可知,我们只能确定说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甚微。
表5.就业和劳动力报酬百分比变化
来源:模拟结果
五、总结
随着ATM行业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国内生产和进口之间的替代是一个单向的简单的关系。我们使用修正后的CGE模型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均衡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同样也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加工和非加工贸易产业的影响。
我们使用修正后的GTAP模型来模拟了中国实际汇率变化,测量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些结果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而言,我们发现美国的贸易均衡状况将会继续恶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化,这是因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以及其他国家提供的基本的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可能缺乏弹性,这表明如果他们不从中国进口产品,美国将会从别的国家用更高的价格进口基本商品,比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欧盟15国。由于美国继续依靠国外商品来满足国内消费,用别国的产品来替代中国的产品是有可能的,这进一步说明如果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不会得到改善,比如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高技术产品但是限制向中国出口产品。第二,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会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商会从中国转移到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商品消费国,中国产出和出口的减少将会减少整个世界的产品供应,使得世界贸易商品的价格提高。
首先关于劳动力市场,在美国人民币升值将会在高技术产业上创造很少的就业岗位。由模拟结果得知,一些电子产品将会转回美国(见图8),这将会增加就业,但是这种影响是很有限的,不能解决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高失业率的状况问题。第二,人民币升值也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市场,当中国的出口价格提高,附加值产品的格和劳动报酬将会减少,当工资率变化时,雇主会减少非熟练劳动者的数量因为替换成本较低,特别是在加工产业。人民币升值后,附加值产品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会扩大工人阶级的盈利差距,从而加剧贫富差距。
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解决中美贸易不均衡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不能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巨额的往来账户盈余不仅和人民币币值有关而且与产业结构有关,为了避免资本泡沫,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应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并促进产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Bergsten,C.Fred,2010,“Correcting the Chinese exchange rate:An action plan,” Speeches, Testimony Papers,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nline;cited 15 September 2010].Avai1ab1e from : http:// 1.
Li,Ben,2010,„„Multinational production and choice of technologies:New evidence on skill-biased technology change from China,”Economics Letters,Vb1.108,No.2,PP.181~83.
McKibbin,Warwick J.an d JefreySachs,1991,Global Linkages:Macro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World Economy,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McKinnon,Ronald an d Gunther Schnabl,2009,„„The case for stabilizing China‟S exchange rate:Setting the stage for fiscal expansion,”China& World Economy,、b1.17,No.1,pp.1—23.
Morrison,Wayme M.,2010,“China-US trade issue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for Congress,No.7-5700[online,cited29July2010].Available from:http://opencrs.com/document/RL33536/.
NBS(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 of China),2009,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2009,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in Chinese).
NBS(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 of China),2010,China Monthly Economic Indicators,b1.122,pp.69.
OECD,2009,STAN Databases for Structural Analysis【online;cited 4 October 2010].Available from:http://stats.oecd.or~index.aspx.
Scott,Robert E.,2010,“Unfair China trade costs local jobs,‟‟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Briefing Paper No.260[online;cited23 March 2010].Available from:http://www.epi.org /pubficafion entry/bp260/ Tsigas,Marinos E.an d zhi Wang,2010,„„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Resource No.3357[online;cited 1 October 2010].Available from:https://www.gtap.agecon.purdue.edu/ resources/res_display.asp? Record=3357.
Wang,Zhi,Marinos E.Tsigas,Jesse More,Xin Li and Daniel Xu,2010,“A time series database for global wade,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linkage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0ject Resource No.3391【online;cited 15 April 2010].Available from:https://www.gtap.agecon.purdue.edu /resources/ms_ display.asp?RecordlD=3391. Zhang Jian,Hung-Gay Fung and Donald Kummer,2006,“Can RMB appreciation reduce the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US trade deficit?”China& World Economy,、bl_14,No.1,pp.44_56.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