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电子化文献综述 1
金融电子化文献综述
[关键词] 金融电子化
我的课题是《金融电子化》,我通过查阅与分析相关的大量的文献资料,现对相关文献的有关内容作如下分析:
1.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本文作者黄兆龙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化迅速发展,目前阶段金融电子化已成为金融行业竞争的核心,金融电子化建设成为金融行业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支撑,其进展引起金融行业、JT 业界和国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金融电子化的:银行的传统业务处理 电子化阶段、开发大量新的自助银行项目阶段、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信息服务阶段、网上银行阶段这四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析,提炼出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瓶颈:l缺乏总体规划和标准的约束,金融信息通信网络的规模小;2 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整体效能差且全国性支付清算体系建设面临很多困难;3 缺乏复合型高级金融专业人才;4 监管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在电子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存在相当大的空白。通过阅读与理解,让我对电子经融化目前的发展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为我以后进行着方面论文写作提供了有利的参考。(注:黄兆龙.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中国电子商务,2012,(3):186)
2.金融电子化水平的提高对银行业的影响。本文作者王雅庆认为,伴随 21世纪到来的高新技术正在慢慢向金融业渗透,使金融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对传统的银行业提出了深刻的挑战。金融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不可忽略的积极影响和不良影响。其产生的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了金融服务领域。2、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
3、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
4、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
5、使监管更加到位。虽然金融电子化大大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但是也使得银行业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为:l、安全问题。金融电子化是基于网络的,因而安全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2、对传统银行生存和经营的挑战。
3、银行的结算职能及资金监督职能。网络银行提供跨境服务的监管问题。由于网络银行的服务是面向全球的,如臬有关银行在没有足够监管制度的司法地区注册,就会引起保障本地区存户利益等各种问题。
4、管辖权问题。目前,各国还未有专门针对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对跨国电子金融交易的司法管辖问题也未见一致,存在管辖权不明的问题。
5、信用问题。国际金融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欺诈,电子金融欺诈现象突出。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了解了金融电子化对于传统银行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于正确的认识金融电子化对于银行业的发展有了一个辩证的看法和认知。(注:王雅庆.金融电子化水平的提高对银行业的影响.中国金融经济,2011,75)
第二篇:金融电子化网络银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名称:网络银行与网上支付实验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此次实验是在学习《金融电子化》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尤其是针对目前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盛行的环境下,让我们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使我们真正掌握该门课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实验准备工作
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网络银行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国内各家网络银行的结构及实现方式。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网上支付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国内目前主要的实现方式。
3、在多家购物网站进行网上支付后,了解每种支付方式的流程及特点。
三、实验步骤
1、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和发布了自己的主页,成为我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银行。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国内第一家上网的银行,随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1998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服务,此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也陆续推出网上银行业务。
2000年底,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41万户,交易金额6500亿元。2001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已有200多万户,截止到2002年12月,我国正式获准开办交易类网上银行业务的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总资产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已达3家,占全部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的50%。,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350万户,交易金额5万亿元。到2004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一些银行一年的网上银行业务就高达20万亿元。2005年已发展到3460万户。
2006年上半年已获准开放的外国银行开设网上银行的有48家,农村信用社约有5家也开设了网上银行,2007年上半年的网上银行客户数达6900万左右,网银交易额约140多万亿。根据CNNIC历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超过85%的网民选择网上支付作为付款方式,网上支付已经成为最为普遍和最受欢迎的网上购物付款方式。
2008年银行业难免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但开户用户数增长仍然超过了5 0 0 0 万,涨幅为4 4.8 %,增速比2 0 0 7 年有所下降。网银活跃用户数量(过去一年内登陆过网上银行)为5800万。网上银行的交易量则有85.8%的增长,达354.1万亿元人民币。交易量涨幅高于用户数增长,说明个人和企业越来越频繁的使用网上业务来取代传统份制银行的网上业务交易量普遍超过总业务的20%,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的网上业务占比更是弥补了传统营业网点数量有限对业务处理能力造成的限制。网上交易总额已达到300万亿,占整个银行业务三成,大有替代柜台服务之势。
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总交易额达到86.78万亿元,2008年国内网银新开户数量增长超过5000万,涨幅为44.8%。而在过去一年内,登录过网上银行的活跃用户数量为5800万。网上银行已成为商业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
2、国内各家网络银行的结构及实现方式:
组织结构:描述了网络银行的组织管理层次。技术结构:支持网络银行运营的基础和框架。
网络银行的组织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可以分为四个子系统:决策系统、监督系统、管理系统和执行系统。
网络银行的技术结构,是根据网络银行的业务需求、银行现有各类信息系统及其与网络银行的关系、网络银行的安全要求等,对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银行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科学配置而构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结构。一般采用“客户——网络银行中心——后台业务系统”三层体系结构,主要提供信息服务、客户服务、帐户查询和网络支付功能。
(1)客户端系统和服务器端系统
(2)前台业务处理系统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
前台业务处理系统是指系统中与银行客户直接打交道的部分。后台业务处理系统主要处理客户通过前台发来的服务请求。
以招商银行为例,在百度上进入招商银行网址,查看其开展的网上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如下:
它的个人业务包括金葵花理财,私人银行,出国金融,个人贷款,远程银行,一卡通,财富账户,伙伴一生,电子银行,居家生活,储蓄业务,投资理财,网上个人银行等十三个板块。它的企业业务包括现金管理,国际业务,投资银行,离岸业务,资产托管,企业年金,公司理财,融资租赁,同业金融,网上企业银行等十二2.结合中国网络银行的实际开展状况,在一招商银行系统上,练习网络银行主要金融业务及电子支付的操作,主要包括:
(1)申请网上支付卡;(2)网上支付卡与一卡通相互转帐;(3)网上支付卡余额及定单查询;
(4)帐务查询、网络转帐、网上缴费等远程业务处理。
3、网上支付的发展历程、现状:
由于历史与行政的因素,中国的银行支付系统错综复杂,彼此分割。从是否涉及跨行和跨地区的角度,支付系统可以分为跨行跨地区支付系统、行内业务系统和同城支付系统。下面仅分析跨行跨地区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历程。为推动中国的金融电子化进程,198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卫星通信专用网。经过近一年的努力,1994年4月1日,哈尔滨等七个城市开始试运行全国电子联行业务,成为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里程碑。199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清算总中心,负责金融卫星网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的建设和运行。1997年下半年,实现475个县支行经过电子联行转汇,实现电子联行业务到县。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的建设和推广,部分取代了手工联行业务,提高了跨行资金的汇划速度,对于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200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做出“调整整定位,以我为主,自主开发,边建边用,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建设”的决策。现代化支付系统是中国支付服务网络体系的核心,主要由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两个应用系统组成。其中,大额支付系统逐笔发送处理支付指令、全额实时清算资金,主要为各银行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大额或者时间紧急的小额跨行支付清算服务。2002年10月,大额支付系统在北京和武汉两个城市试运行。2005年6月,大额支付系统圆满完成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大额支付系统无论是在功能、技术性能还是安全效率等方面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各政策性银行、中外资商业银行和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都已接入大额支付系统,系统的直接参与者1500多家,接入的银行业分支机构达6万多个,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45万多笔,金额达7000亿元,每笔业务不到1分钟即可到账。大额支付系统在全国推广工作的完成,实现了中国异地跨行支付清算从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再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跨越式发展。但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证券托管清算系统等存在彼此分割,互不连接的问题,需加快统一互连的进程。
4、国内目前主要的实现方式。
(1)银行卡在线转账支付 这是目前我国应用非常普遍的电子支付模式。付款人可以使用申请了在线转账功能的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转移小额资金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中,完成支付。
(2)电子现金
这是一种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化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购物。电子现金不同于银行卡,它具有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目前,在我国电子现金方面的开发和应用与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实际网络交易中使用电子现金的交易也不多。
(3)电子支票
这是以一种纸基支票的电子替代品而存在的,用来吸引不想使用现金而宁可使用信用方式的个人和公司。它的运用使银行介入到网络交易中,用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在国内,由于普通消费者大多对票据的使用不甚了解,再加上我国网上支付的相关法规不健全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程度和市场需求问题,使得在网上交易中电子支票的应用尚是空白。
(4)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支付
指平台提供商通过采用规范的连接器,在网上商家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结算连接关系,实现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业务流程。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
1、我国网络银行的优势
一是交易网络和机构网点多。我国网络银行形式都是分支型网络银行,其交易网络和机构网点多,而且银行业务的网络化能够延伸和提高传统银行业务。二是业务方式演变迅速。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很短,然后进入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从一般网站向网络银行的转变,既节省了客户办理时间,也提高了操作效率。三是逐步性成长发展。国外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络银行,一般由银行办公自动化直接发展到网络银行阶段。而我国网络银行根据我国特点逐步经历了银行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电子银行和网络银行三个阶段,结合国内顾客实际需要,积累了一定网络操作经验。
2、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极不均衡
发展的不平衡又表现在两个方面:银行间的不平衡以及地区间的不平衡。银行间的不平衡表现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首的佼佼者已经走在了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梯队,在客户群、业务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规模。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规模为1485.73万户,比2004年新增531.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规模为32.45万户,比2004年新增20.7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额为42.2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4%。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为46.7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2%。2005年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金额的柜面替代率是38%、交易笔数的柜面替代率为22%,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柜面替代率为26%。[而很多中小机构,如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等大多都还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第二,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也很不均衡,市场需求是最终决定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网上支付、以及网上各类结算功能由于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发展特别迅速。网上支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据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截至2004年11月末,该行在线支付交易额累计突破50亿元大关,其中B2C交易额达到21.67亿元,交易笔数达到920.3万笔,B2B交易额达到28.89亿元,交易笔数达到1.2万笔,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据淘宝网(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是目前国内较红火的C2C交易网站)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工商银行在该网站上成交的交易量就达到日均2万多笔。业内人士指出,商业银行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表明长期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瓶颈已经被成功突破。而如网上理财服务,由于分业经营、CA认证、安全问题、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服务和产品类别上与国外一流的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3、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主要有:一是缺乏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法律法规滞后。虽然我国为了适应网络银行发展需要,颁布了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如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而言,仍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三是产品服务种类匮乏。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主要是简单的支付业务,没有发挥网上银行应有的功能。产品主要是账务查询、转账服务、代理交费、银证转账等,没有推出具有网上银行特色的新产品。四是顾客群体面窄。我国个人上网客户集中在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的20—35岁的青年,但网上交易的人数屈指可数。五是安全风险难以控制。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均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但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存在,使用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持怀疑态度。六是监管难以到位。由于网络银行没有了地域的限定,可以提供足不出户的服务,银行业监管部门传统的监管模式与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银行,需要针对网络实际情况提出新的监管模式。
五、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子银行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熟悉了网上支付的各个流程。
网上支付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的,工作环境基于开放的因特网,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
金融电子化是 20 世纪下半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并迅速在金融行业广泛渗透。金融电子化包括银行管理电子化和交易服务电子化。其中,银行管理电子化可以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而交易服务电子化则可以帮助银行提升竞争力。金融电子化的出现不但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业的面貌,扩大了其服务品种,而且已经并且继续在改变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
第三篇:农信社金融电子化建设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农村信用社的手工操作服务日益不能满足农民要求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要求。一些资金数额较大与外界往来频繁的农户逐渐转向其他金融机构,致使农村信用社赖以吸存的重要客户逐渐流失,信用社存款增加幅度逐年缩小,致使信用社存款难上,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信用社“惜贷现象”的发生。金融电
子化步伐与其他商业银行逐年拉远的距离,严重制约了信用社业务的发展,加重了信用社的经营压力,农村信用社加快金融电子化的步伐势在必行。
要加快农村信用社金融电子化建设步伐,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相结合:
一、实用性与安全性相结合
农村信用社家底子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不可能走其他商业银行过去的老路。农村信用社必须在工作实践中结合社会环境和客户的实际需要,针对性的解决主要矛盾。目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主要矛盾是跨区结算途径不畅,信用社业务经营划地为牢,束缚了自身业务纵深拓展的触角。因而信用社要对自己客户群进行细分,多分析,多研究,抓住改革的契机,多方联合,逐步建立、完善自己的电子结算网络。农村信用社依据简单、实用原则建设、完善自身电子结算网络的同时,更要突出抓好网络安全问题。农村信用社电子网络建设要程序化、系统化。事先要反复论证,在证实可行的基础上,制定出可操作的实施程序,制度先行,严查慎纠,稳打稳扎,确保经营安全。
二、普遍性与差别性相结合
鉴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要想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搞一套大而全的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并不现实:一是财力不允许,二是技术跟不上,三是高素质的人员缺乏。农村信用社在建设自己的电子服务网络时要坚持小步快跑的原则,并注重突出自身的特色的,有条件的信用社可以推出自己的电子服务产品,打造出品牌,以特色产品为龙头,强化电子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细划市场,与其他商业银行展开不对称竞争,争取最大的竞争优势。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也不必“统一口径”,应根据各社的地域特性、发展状况区别对待,可先可后,可急可缓,以发挥整体效率为根本目的。
三、过渡性与战略性相结合
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还应遵循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的原则。电子网络建设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好一个“度”字,不可把它当成一个需应付的“差事”,也不可把它当成一根“救命的绳索”,把它当成一个需应付的“差事”就难免会出问题,把它当成“救命的绳索”就难免偏离实际,远离中心工作。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过程中要弄清楚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分阶段依次推进,期前要充分研究论证,期中要认真跟踪审查,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如此以来,既完善了自身服务手段,又促进了业务发展,这才是农信社推进电子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第四篇:金融工程 文献翻译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场 的影响: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
李欣,许淀青
摘要
自从近期的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汇率低估在全球政策辩论中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我们使用一个非竞争性的投入产出表,建立一个比较静态的一般均衡模型来模拟真实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O%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一般认为的更加的温和,输出的非加工行业在中国的负面影响比对加工工业的负面影响更显著。中美贸易不平衡情况将会继续恶化,中国非加工贸易盈余将会下降,加工贸易将增加,联合影响会减小。对美国来说,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会向不同的亚洲国家转移而非回传到市场上。仿真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会使得中国和美国劳动市场受到限制。
关键词:比较一般均衡模型,汇率,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
一、介绍
在过去三十年,中美经济贸易已经大幅扩大.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从1980年的5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409亿美元(莫里森,2010)。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大概12%美国外贸是与中国进行的(莫里森,2010年)。然而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已使中美经济关系紧张。许多分析人士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尽力帮助其下降的出口行业,设置新的贸易障碍,实行工业补贴或贬值他们的货币,可能会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e.g.ScoR,2010)。许多美国政策制定者已经催促中国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以及采取激励政策,促进国内的消费.中心观点是人们相信中国应该使人民币升值,并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这有可能会增加进口。
有有两种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以及对美国经济的潜在影响的观点,该观点认为汇率升值不会解决扩大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例如,张A1等(2006)使用比较一般均衡模型(CGE)的分析中国实际汇率升值对于中美贸易均衡和两国的不同产业的影响。他们的结果表明,农业和制造业部门中,中国的产量将增加,中国的汇率升值未必能解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扩大的问题。公平的使用多国模型来估算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估算的对于美国产出和就业的影响是温和的。Evener和弗朗索瓦(2010)比较了三个一般方法来估计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相对于美元对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这些方法表明温和的人民币将会加剧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竞争,但是会削弱美国整个的竞争力。把进口中间收入划入账户之后,钉住美元的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美国人的失业。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另一个反对观点是认为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美国的劳动力市场。Bergsten(2010)认为如果基于贸易权重平均基础人民币币值大约被低估25%,相对于美元低估40%。他指出这种竞争性的人民币币值低估是一种华丽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并且亚洲的邻国继续保持同等幅度的货币贬值是为了避免他们失去对于中国的竞争地位(Bergsten,2010)。Krugman(2010)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的重商主义可能会使得美国的失业数量达到140万。Gagnon’s(2010)研究指出人民币每升值10%就会减少美国67万个就业岗位。Scott(2010)指出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导致美国高失业的原因。他估算出美国的制造产业从2001年1月到2009年9月份失去了53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在过去的三十年内积累了巨大的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在2007年,非石油赤字份额的损失负责或排量超过5万个就业岗位。
以前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中美双边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联动,这回扩大人民币升值对双方经济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深入加强,人民币升值会通过其他国家的间接联动来影响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市场。本论文介绍了人民币升值在三个方面的文献。首先,我们建立一个非竞争性的投入产出表,这个模型在CGI模式上区分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对于低成本的中间投入品进口,人民币升值对于加工贸易出口影响比较小。第二,我们的研究集中于内容增值,而不是出口的总价值。人民币升值以贸易上国内外内容的程度为基础。如果国内的内容是下降的(例如出口价值主要反映进口收入价值),那么汇率升值将会对出口产生较小的影响。这是因为较高的出口外币价格会由于较低的国内进口收入货币价格而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国内的内容因行业而异,升值预计人民币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影响。第三,第三,我们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跨国数据库,包含了4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41个产业。论文的其他的部分是以下的方式组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中美贸易的基本状况。第三部分描述了比较静态一般均衡模式以及论文中使用的数据。在第四节讨论的主要结果及分析。最后,第五部分总结论文。
二.中美贸易基本状况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08年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价值71.5亿美元,同比增长9.5%。2007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2008年美国出口中国的产品占美国出口总额5%,2008年美国前五大出口到中国的是费碎料,废钢,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油籽和谷物,飞机和零部件,树脂,合成橡胶和纤维。
2008年中国是美国进口的最大来源国,进口额是338亿美元,是美国进口总额的16.1%。美国从中国进口同比增长5.1%(Morrison,2010)。中国最为美国的进口源的重要性急剧上升。中国从1990年的第八大进口国,在2000年成为第四名,2004年至2006年是第二名,并且于2007年至2008年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美国在2008年从中国进口的前三名商品是通信设备服装,音频和视频设备(Morrison,2010)。在过去的20年中美贸易大幅度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见图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1)。
图1表明1990年到2008年中美贸易的大幅度上涨。过去20年中,美国从中国进口速度快于美国向中国出口。自2000年以来中美贸易赤字激增,明显大于任何其他的贸易伙伴和一些贸易组织。例如,在2009年,贸易赤字几乎等同于美国和石油组织的国家的贸易赤字。
图1.美国1990-2008年向中国的出口和进口
来源:OECD(2009)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27个国家组成了欧洲联盟(EU27),而且其贸易赤字是日本的三倍多(Morrison,2010)。
McKinnon和 Schnabl(2009)认为如果中国的净储蓄下降和逆发生在美国,只能在长期。但是,从短期来看,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不平衡,尤其是在双边贸易中的高科技产品。1.中美双边贸易结构
20实际80年代到90年代这两个经济体的贸易格局决定了商品的基本因素,这可以用比较优势的概念来解释。中国拥有丰富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比如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美国却向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飞机和电气机械。但是2000年之后,美国从中国进口更先进的产品的比例增加,比如电脑(见图3a)。200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先进产品总价值91.4亿美元,2003年是29.3亿美元,上涨了212%。另外,200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先进产品进口同类产品的27.5%,2003年是14.1%,年增长率大约是2.7%,意味着美国从中国先进产品的依赖程度在上升。2008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高新技术是18.7亿美元,占据美国向中国总出口的26.2%,以及美国先进技术出口的6.8%(Morrison,2010)。
中美贸易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上,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双边贸易上。图2和图3比较了世界-美国和中美贸易在1990年-2008年不同的商品组合。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图2和图3首先表明世界-美国贸易的变化率在过去的20年基本趋势相同,但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第二,美国从别国进口产品的增长率远远低于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增长率。相反,美国出口到别国的产品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向中国的出口。第三,200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高鑫技术产品比例下降。2001年之前,美国占据中国高新技术进口的18.3%,但是如今它只提供7%的中国高科技进口。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2009)指出美国出口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必须做更多,以增加出口,这是增加美国就业的关键所在。
图2.1990年到2008年不同类型商品的世界和美国的贸易关系(a):高科技制造商,(b)中等和高科技制造商,(c)中等和低技术制造商,(d)低技术制造商。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OECD(2009)附注:高科技制造包括药品,办公和计算机械,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医疗,精密和光学仪器,飞机和宇宙飞船。中等和高科技制造商包括化工,机械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汽车,铁路设备及运输设备。中低技术的制造商,包括基本金属,焦炭,精炼石油产品,橡胶和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业。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商包括纺织品,纸制品,木制品,食品,饮料和烟草。
2.汇率与中美贸易盈余之间的关系
上一节已经讨论过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和先进技术产品。中美贸易的不均衡不仅仅被解释是由于比较优势,而且还有结构性问题,这是通过汇率调整难以改善的。
1994年1月到2005年7月,中国盯住美元人民币约8.28元/美元。2005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移动到一个基于一篮子主要外币的“管理浮动”。为了维持和美元以及其他货币之间的目标汇率,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做了限制和控制并且购买了大量的美元。从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1%并且中国在2008年7月,自从世界经济和金融系统开始恶化,非正常地把人民币兑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美元钉住为RMB6.8275。2010年7月20日,中央银行宣布实行2005年到2008年的以一篮子货币为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而不是单一钉住美元(McKinnon和Schnabl,2009)。
图4表明自从2005年7月升值以来,美国贸易赤字从2005年的202亿美元上涨到2008年的268亿美元(Morrison,2010)。根据中国国家数据局显示,中国的贸易盈余从2005年的114.2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08.7亿美元。即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了,中国的贸易盈余还是将会显著地持续增多。因为中国的贸易盈余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人民币升值不仅会使出口价格升高,也会显著降低中间进口输入的价格。通过人民币升值,加工制造的总体成本会降低并且出口和贸易盈余会扩大。
图3.1990-2008年不同类型商品的中美双边贸易:(a)高技术制造商,(b)中高技术制造商,(c)中低技术制造商,(d)低技术制造商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OECD(2009)
图4.2004年11月到2010年2月的中美贸易盈余
来源:NBS(2010)
经验主义的分析并不能反映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往来账户盈余减少之间的强烈关系。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国的世界,中美贸易和别国的均衡可以通过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相互抵消的方式进行转移。人民币升值并非贸易的决定性因素:消费和生产同样可以影响贸易均衡。
为了评测人民币币值重估对中国和美国贸易、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我们使用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计量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三、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和数据说明
图2(a)和图3(a)表明美国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已经深刻影响了中美贸易并且严重抑制了美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即使人民币升值,其对于中国贸易不均衡的影响也会非常有限。下面一部分,我们使用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来模仿人民币升值10%,提供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的经验性的数据。
1.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
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使用41个产业和47个地区的数据来估算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美国和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基于标准假定:规模效益不变,完全竞争和价格接受行为,适用于商品和主要因素的的市场结算条件,以及零利润条件保持(意味着价格等同于边际成本)。更特殊的,每个地区的代表性的家庭的效用最大化服从于预算约束,每个地区的代表性的生产者最小化其成本服从于产品功能。国际资本流动受制于相关的资本回报率(Tsigas 和Wang,2010)。
货币升值的影响基于国内外贸易成分的程度。如果国内成分低,那么汇率升值对出口影响小,这是因为较高的外币出口价格会被较低的进口的国内货币价格抵消。由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产品用外币表示会更贵,而外币升值或者进口产品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会变得更低。结果,出口的国内增值体现越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越小。假设大量比例的中国出口的较低水平国内增值,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加工出口及就业都会产生显著影响。总之,人民币升值的分析必须考虑中国加工贸易程度。不同于其他的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严格模拟了加工贸易。
该论文使用的模型框架主要着眼于汇率。汇率变化的最终影响基于汇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比如关税变化或者国内通胀)和正常汇率变化持续改变根本的真实汇率的程度(McKibbin和Sachs,1991)。该模型介绍了冲击那么相对于其他货币的10%的人民币升值被诱导出来。考虑2008-2010中国和美国劳动力市市场状况,我们在该模型中更加深入介绍了劳动力供给对两国经济的功能。我假设中国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供给弹性分别是1.0和2.0,美国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供给弹性分别是0.1和0.2。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多国比较的一般均衡模型中会生成一个冲击并且测量该冲击对不同变量的影响。在该论文中,我们包含一个真实汇率冲击,该冲击在最初货币变量固定的情况下对名义汇率产生较小的影响。2.数据描述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我们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包括4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41个产业,包含来自于版本7的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中的中国和莫斯科的加工信息(Wang et al,2010)。我们把莫斯科的加工贸易考虑进该模型不仅仅因为莫斯科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源,而且也因为中国是莫斯科的第七大产品提供者,并且中国和莫斯科的双边贸易关系间接地影响到中美贸易均衡。基于联合国广泛的经济类别方法和6位协调系统代码的详细的贸易统计资料,我们把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的双边贸易流量分为中间和最终使用。我们同样分离了Koopman et al(2008)创建的中国-莫斯科扩大的投入产出表中的加工出口数据。中国-莫斯科的投入产出表综合使用了第7版本的GTAP数据,使用一个二次规划数据模型来最小化新旧版GTAP数据之间的差别。
四、仿真结果和实证分析
我们使用更新的CGE模型来评估人民币升值对所有宏观和行业变量的影响。原来的框架基于GTAP模型。在我们的模拟当中,我们区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生产国即中国和莫斯科的加工和非加工贸易,包含中国和美国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弹性。
我们的模拟基于人民币兑美元的10%的升值,该结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1.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表1和表2说明了人民币升值对宏观变量的影响。以下是我的主要发现:首先,高收入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12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投资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减少。第二,中国的事业产业成本的提高会使得资本回报率下降,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较小。第三,中国的消费大约下降1%,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影响较小。该模拟是消费对进口及出口需求作用的结果。第四,人民币升值会降低GDP增长率:人民币一次性升值10%的最严重后果是GDP会下降1.24%。
从表2可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消费产生消极影响。由于中国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投资和资本回报都会减少。表3提供了进口需求的变化和国内不同企业的产品数据。
消费基于两种因素:拥有的货币量以及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外面的模拟中,收入减少速度快于价格,这将会导致国内私人消费特别是进口消费的减少。该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于进口商品需求的消极影响比对国内商品需求的消极影响更大。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全球化不仅加快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样也加深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人民币汇率也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往来账户。
表4表明一些经济区域的贸易和贸易均衡条件的变化率,比如美国、中国大陆、欧盟12国、印第安、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这些贸易条件被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定义为进出口相对价格。
表1.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10%升值)
来源:模拟结果
附注:消费(消费数量百分比变化);投资(资本货物产出百分比变化);资本回报率(百分比变化);GDP(百分比变化)。欧盟12国包括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欧盟15国包括比利时,丹麦,德国,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澳大利亚,葡萄牙,芬兰,瑞典和英国。“—”表示对于中国和莫斯科加工产业没有集中消费数据。
该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美国和中国的加工产业进口商品相对于出口商品的规模要更大。中国加工和非加工贸易的净效益是3222.6m(见表4)。该图表可以用来解释中国货币的规模效应加重了人民币升值的价格影响这个事实。结果,美国的净贸易均衡恶化而中国继续保持贸易盈余。
表2.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0%升值)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模拟结果 附注:“China as a whole”是对价格产业和非加工产业的以不同权重计算的结果。总体产出中加工账户权重是96%而非加工账户是4%。“—”表明没有加工产业的集中数据。
表3.中国进出口产品的消费
来源:模拟结果
表4.人民币升值10%的影响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模拟结果
人民币汇率调整10%,中国的贸易盈余将会上升一点(3222.6亿美元,见表4)并且其他国家的贸易账户也发生变化。图5表明模拟前后的贸易均衡结果,对美国的贸易赤字仅仅只有很小的影响。总之,人民币升值不利于解决国际贸易的不均衡。
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由于其国内的产业结构所导致,而不是外币币值的原因。美国从制造产业为中心的经济转为服务产业为中心的经济后经济开始衰退,并且其制造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国外市场。美国经济的衰退表明如果美国不从中国进口产品,将会从别国进口产品,并且如果人民币升值贸易赤字会扩大。总之,人民币升值不利于解决美国贸易不均衡问题。
图5.人民币升值前后贸易均衡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来源:模拟结果 附注:“Before”表示人民币升值之前的贸易均衡。“After”表示人民币升值之后的贸易均衡。
人民币币值的上涨将不利于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均衡。在美国劳动力价格非常高以至于难以仅仅通过促使人民币升值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从模拟结果可知,人民币升值以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会减少,美国消费者将会会花费更多的费用来购买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替代产品,不同的制造产品的供应将会被转移到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转移到美国。依据技术含量,我们把制造商分为三种类型来决定其生产和供应的变化。
首先,在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商的情况下,出口变得更为昂贵之后,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将会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图6表明随着中国出口变得更加昂贵,一些技术含量低额产品,例如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将会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巴西、欧盟15国、印度尼西亚、印第安、泰国、中国台湾和越南。纺织品的制造将在中国内地转移,从非加工贸易转向加工贸易。
第二,对于中低技术的生产厂家,人民币升值之后,巴西、欧盟15国、日本、俄罗斯和南非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会增加。对于中国来说,中低技术的生产商将会转移到其他生产国(见图7)。这些产品将会从中国国内市场的非加工产业转移到加工产业。随着中国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基本金属及金属制品业非加工贸易出口下降,这些产品在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将显着增加。
图7表明了模拟结果的传送方向的主要中低技术生产国家。
第三,对于中高技术的生产商来说,他们不同于低技术含量和中技术含量的生产贸易,这些产品在人民币升值之后会从中国的非加工贸易转向加工贸易,中国的加工和非加工贸易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将会减少。
图6.人民币升值后主要低技术含量生产商转移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图7.人民币升值后主要中低技术含量生产商转移
图8.人民币升值后主要中高技术含量生产商转移
来源:模拟结果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我们发现汽车贸易均衡在美国会下降但是在欧盟15国和日本会上升,其他中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商像机械及设备包括电子产品主要会转移到欧盟15国、日本和美国。
3.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斯科特(2010)说明在2001年到2008年,仅与中国的增长的贸易赤字有关的失业和错放职位高达240万个,他指出这段时间的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增加大约给美国提供了353000个岗位,但是,从中国进口的增加使美国失去了2771000个就业岗位。总之,进出口的净效益是240万个就业岗位。
模拟结果中,美国熟练劳动力就业会提高0.12%,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会提高0.06%,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的工资会有小幅度的上升,大约是0.6%(见表5)。然而就业和工资的均衡水平是由其他很多因素决定的而不是劳动力需求,比如劳动力供给,在CGE模型中工资弹性和劳动力供给弹性也具有宏观经济效果,模拟结果只是表明初步的就业,我们不能简单地就确定说美国的熟练劳动力就业率会提高0.12%以及费熟练劳动力就业率会提高0.06%(见表5)。从模拟可知,我们只能确定说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甚微。
表5.就业和劳动力报酬百分比变化
来源:模拟结果
五、总结
随着ATM行业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国内生产和进口之间的替代是一个单向的简单的关系。我们使用修正后的CGE模型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均衡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同样也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加工和非加工贸易产业的影响。
我们使用修正后的GTAP模型来模拟了中国实际汇率变化,测量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些结果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而言,我们发现美国的贸易均衡状况将会继续恶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化,这是因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以及其他国家提供的基本的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可能缺乏弹性,这表明如果他们不从中国进口产品,美国将会从别的国家用更高的价格进口基本商品,比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欧盟15国。由于美国继续依靠国外商品来满足国内消费,用别国的产品来替代中国的产品是有可能的,这进一步说明如果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不会得到改善,比如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高技术产品但是限制向中国出口产品。第二,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会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商会从中国转移到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商品消费国,中国产出和出口的减少将会减少整个世界的产品供应,使得世界贸易商品的价格提高。
首先关于劳动力市场,在美国人民币升值将会在高技术产业上创造很少的就业岗位。由模拟结果得知,一些电子产品将会转回美国(见图8),这将会增加就业,但是这种影响是很有限的,不能解决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高失业率的状况问题。第二,人民币升值也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市场,当中国的出口价格提高,附加值产品的格和劳动报酬将会减少,当工资率变化时,雇主会减少非熟练劳动者的数量因为替换成本较低,特别是在加工产业。人民币升值后,附加值产品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会扩大工人阶级的盈利差距,从而加剧贫富差距。
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解决中美贸易不均衡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不能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巨额的往来账户盈余不仅和人民币币值有关而且与产业结构有关,为了避免资本泡沫,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应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并促进产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Bergsten,C.Fred,2010,“Correcting the Chinese exchange rate:An action plan,” Speeches, Testimony Papers,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nline;cited 15 September 2010].Avai1ab1e from : http:// 1.
Li,Ben,2010,„„Multinational production and choice of technologies:New evidence on skill-biased technology change from China,”Economics Letters,Vb1.108,No.2,PP.181~83.
McKibbin,Warwick J.an d JefreySachs,1991,Global Linkages:Macro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World Economy,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McKinnon,Ronald an d Gunther Schnabl,2009,„„The case for stabilizing China‟S exchange rate:Setting the stage for fiscal expansion,”China& World Economy,、b1.17,No.1,pp.1—23.
Morrison,Wayme M.,2010,“China-US trade issue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for Congress,No.7-5700[online,cited29July2010].Available from:http://opencrs.com/document/RL33536/.
NBS(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 of China),2009,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2009,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in Chinese).
NBS(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 of China),2010,China Monthly Economic Indicators,b1.122,pp.69.
OECD,2009,STAN Databases for Structural Analysis【online;cited 4 October 2010].Available from:http://stats.oecd.or~index.aspx.
Scott,Robert E.,2010,“Unfair China trade costs local jobs,‟‟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Briefing Paper No.260[online;cited23 March 2010].Available from:http://www.epi.org /pubficafion entry/bp260/ Tsigas,Marinos E.an d zhi Wang,2010,„„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Resource No.3357[online;cited 1 October 2010].Available from:https://www.gtap.agecon.purdue.edu/ resources/res_display.asp? Record=3357.
Wang,Zhi,Marinos E.Tsigas,Jesse More,Xin Li and Daniel Xu,2010,“A time series database for global wade,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linkage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0ject Resource No.3391【online;cited 15 April 2010].Available from:https://www.gtap.agecon.purdue.edu /resources/ms_ display.asp?RecordlD=3391. Zhang Jian,Hung-Gay Fung and Donald Kummer,2006,“Can RMB appreciation reduce the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US trade deficit?”China& World Economy,、bl_14,No.1,pp.44_56.
2011年作者
中国和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 黄玲,周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创意转化成产品,如打印机、可穿戴 智能设备等,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一批创意型企业的成长。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通过发展创意项目顺利摆脱了结构转型的困境。支持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然而创意项目发展初期却面临诸多难题,其中融资难是其关键。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而融资难是其发展初期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众筹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从融资人、投资人和平台三方面说明了众筹模式三方目标各异,激励具有异质性。并建立模型,对这三方的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之后,本文指出在众筹发展的初期,众筹机制的设计任务主要由平台来承担,肩负着教育市场和指导众筹的使命其目的是使更多的创意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从而满足三方利益的一致诉求。随后,本文结合激励模式、众筹机制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在阈值机制约束下,资金需求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融资方通过平台展示,向投资人发送项 目质量信号,投资人在自我尽职审查机制下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借助 “点名时间”数据研究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则可能遭遇失败,这可以形成有效的众筹自反馈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以改善异质性融资激励缺陷与创造自反馈机制的优良环境为基础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美国SEC众筹新规及其监管启示》 龚映清,蓝海平
众筹作为一种科技融资的新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众筹通过互联网有效匹配了资金供给与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是传统风险投资的一种重要补充。然而作为一种新模式,众筹模式也存在着包括股权众筹受限、投资者保护难等许多问题。因此,2013年10月,美国SEC正式发布了一项针对众筹的监管提案,以规范早期的众筹市场,促进其良性发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股权众筹、对发行人的要求以及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该法案的颁布对众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放宽了投资者门槛,二是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速了众筹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这一法案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能会增加发行企业成本,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增加监管成本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众筹新规提案为众筹发展框定了边界,提供了土壤。本文针对中国众筹模式发展的中出现的政策监管不明、创新环境弱、投资者保护难度大、社会公众对众筹认识不足等问题,结合美国经验得出一些启示:一是要加快立法,二是要不断探索股权众筹方向及其可能路径,三是必须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四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与分析》 杨扬,Chun-TaLU,王菲菲,许进,PhilipS.YU
与传统的募资方式相比,众筹具有募资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因而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募资渠道。然而,由于众筹平台中的大多数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众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和众筹平台的运营者都迫切地需要找到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方法。本文针对众筹项目由于社会影响力不足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众筹平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方法。根据已有的数据,本文构造了一些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了项目统计特征、内容特征、社会行为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等4类累积特征。其后,结合KickStarter众筹平台数据和Twitter社交网络中的相应数据外构建了模型,对众筹模式的影响力增长以及上述四项累积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可以被精确预测,准确率最高达88.31%;分类器在采用累积特征时具有比采用增量特征更好的预测效果;项目统计特征和推广者的社会影响力等特征具有更高的重要性和更稳定的显著性;此外,特征重要性分析还显示,部分特征如已投资人数、初始推广者占比和所有推广者的平均粉丝数,与影响力增益具有稳定的正相关性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众筹项目的社会影响力预测问题,并为设计更好的社交网络推广策略提供了依据。
《产品众筹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规制问题研究》 钟肖英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也迅猛发展,从网上银行到第三方支付和P2P网络借贷,再到大数据金融和第三方金融平台以及现阶段的众筹,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和丰富,交易规模快速发展壮大。而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创意项目转化为产品。但是,在互联网众筹平台上,由于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使得发起人因不了解投资者对众筹产品偏好的高低而带来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使得投资者参与众筹后往往无法约束或控制发起人提供产品的质量、交付日期,这就给发起人提供了低质量产品动机,也就是道德风险。在道德风险这方面,也存在第三方平台作为担保或仲裁机构的质量价格的决策问题,以及由于第三方平台依据项目众筹成功额度收取手续费,而带来的第三方平台和发起人合谋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另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良,而导致发起人创意被模仿,使得消费者对众筹项目质量高低很难辨别。那么,拥有高质量产品的发起人如何通过分离均衡契约把自己与低质量项目区分开来,以获得更多支持者,也是产品众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逆向选择与道德选择问题,本文提出发起人可以通过差别设计产品质量和价格最优契约,从而达到投资者自我揭示的目的,以减少信息租金的支出,赢得更多资金支持,提高项目收益的方案。
《股权众筹 :融资模式、价值与风险监管》 邱勋,陈月波
2014 年,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久,股权众筹也被认定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开始对股权众筹模式进行调研,并着手制定其发展监管意见。因此,股权众筹在我国即将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作为一种新兴融资工具,股权众筹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主要存在法律风险、模式创新风险和道德风险。本文考察了股权众筹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股权众筹的主要模式:个人直接股东模式、基金间接股东模式、集合直接股东模式。进而分别对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法律问题方面,股权众筹在各国发展中的共同性问题之一就是合法性问题;模式创新风险方面,主要包括众筹平台无任何准入门槛和资质要求、领投人可能不能资本退出之前始终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等问题;道德风险方面,则可能出现初创企业采用一些极度乐观或是夸大和误导性的宣传以吸引投资者、企业成功融资后企业很可能不按契约、擅自更改募集资金的用途或者违规使用资金,给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显著损害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一是尽快出台《股权众筹指导意见》,明确股权众筹主体监管措拖,二是采用立体交叉监管方式,引导股权众筹健康发展,三是构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