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2 19:0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文献综述》。

第一篇: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文献综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姓名张 川 湖学号094140238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职称/学历)陈天(讲师/硕士)

2012年10月20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是指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直接配置资源的作用,结合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具体特征,在保证金融机构自身最大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金融产业和农业产业化自身的快速发展和两者之间的协调互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基础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最迫切关注的问题之一。云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这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在农村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和最短缺的就是资金,资金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粘合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云南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其农业产业化起步于20世纪末,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云南省特色原料基地实现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快速增多,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了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也显现出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基地、农业合作组织等贷款难。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投入的资本,资金问题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还有农业金融保险业务在云南发展缓慢。对于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对于我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很多学者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贡献。

二、主体

(一)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也积极跟进,自93年至今,先后经历了“单因素”研究、“多因素”研究以及现在的“系统性研究”三个阶段。从韩俊(2003)认为,解决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只是对现存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小修小补,必须从体制上改革,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此问题的研究进入了系统性的研究阶段。在研究方法上面经历了从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探讨金融体系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阶段的推进先后适用了“农业补贴信贷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斯蒂格里茨不完全市场理论”三个理论。其中后一个理论都有对前一个理论进行吸纳和发展。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大都是“系统性”的,大都采纳“斯蒂格里茨不完全市场理论”即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培育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仍需要一些社会性的、非市场的要素去支持它。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从传统以金融支持为主体研究金融如何发挥作用支持农业产业化;二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主体研究农业产业化如何来吸引金融支持;三是综合前两个方面的研究,既研究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也研究农业产业化吸纳金融支持,进一步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1,以金融支持为主体:于华(2008),张照新(2009),陈瑛(2010),张蕾(2010),何菁菁(2010),张光耀(2012),叶建慧(2012)等学者在各自研究的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论文中指出:农业产业化信贷投放量不足,支农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化贷

款满足率低,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抵押物品单一等问题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于华、张蕾、何菁菁、张光耀还认为存在农业风险保障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时,他们都表达了农业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脆弱性与金融的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还认为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业贷款和保险风险大以及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水平低等也是重要的原因。在提出解决方案时他们都认为应当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力度,完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金融惠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担保体系,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政府适当介入推动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2,以农业产业化为主体:林宏程(2010)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中认为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董桂芳(2011)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缺失问题研究”中认为城乡二元结构导致金融发展缺乏经济支撑,农村实体经济不能形成对金融资源的有效吸纳。祝世京(2012)在“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广东茂名案例”中指出农业产业化水平直接影响金融服务介入的程度、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兼具工商业和农业的特点。他们都表达出了农业产业化自身的发展是吸引金融支持的重要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企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以吸纳金融的支持,为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构造载体。

3,综合两方面研究:赵俊英(2010)在“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中指出农业产业化和金融支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王迅(2012)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中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对金融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他们综合研究金融如何发挥作用支持农业产业化,同时研究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吸纳着金融支持,推动着金融体系的完善。

以上三个研究方面中,以金融支持为主体是目前研究的普遍方式,主要是在“不完全市场理论”下系统的研究金融如何通过和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种研究方式适合我国大部分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而以农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研究方式则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地区,是更深一层次的研究如何利用发达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吸纳金融的支持。综合两方面的研究既研究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又提出了相互促进的措施,将是未来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的方向。对于云南省的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倾向于采用第一种方式。

(二)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农业产业化被称为农业一体化。西欧、美国的农业一体化发展始于二战之后,当时随着战争的结束,经济开始恢复,农业的发展也逐渐跟进。处于亚洲的日本韩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则晚于西方,当战争的创伤开始恢复的60年代日本农业也较快发展,城市的发展带动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势在必行;创造“汉江奇迹”的韩国在80年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萧条,新村运动开启了韩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序幕。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伴随的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也开始了,并逐渐增多。哈佛大学戴维斯和戈尔德伯格是最早的学者1957 年提出了“农业一体化”的概念。1958 年,盖尔·克拉默和克拉伦斯·詹森在其合著的《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Agribusiness》一书中对 “农业纵向一体化”、“垂直协作”、“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综合企业”进行了介绍。亚洲,日本千叶典、官立川雅司在1996 年10 月8 日的《日本农业新闻》上发表了题为《跨国农业综合企业与结构变化》的文章中提出了“全球农业进入产业化时代”的论断,对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费景汉和拉尼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威廉姆森等等。

三、总结

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中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是金融机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着农业产业化的研究,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也必将越来越重视。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也会推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金融支持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定祥等.农村金融市场成长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8-21,33-35.[2] 董桂芳.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缺失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3] 叶建慧.Y银行支持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4] 张光耀,范应胜.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调查与思考—以保山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2(6):199—202.[5] 向俊玲.关于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状的分析及发展建议[J].时代金融,2010(5):17-23.[6]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课题组:于华,字军,段云波,王勤,李体欣等.金融支持提升云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政策思考[J].时代金融,2008(7):27-32.[7] 蒋颖.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综述[J].中国农业旅游,2011(4).[8] 刘猛.云南金融扶持农村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08-11-28(B02).[9] 王志富.云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10] 周明怡.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11] 李纤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以云南省建水县马军村果蔬协会为例[J].当代经济,2012(7):35-43.[12] 陈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支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68-73.[13] 王智勇.云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31-35.[14] 伍振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问题与对策中心[N].国研视点,2012-08-18(2).[15] 何菁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大学,2010.[16] 张蕾.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17] 郭佳琳.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2).[18] 唐邦勤.我国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9(9).[19] 赵俊英.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33-38.[20] 刘爽.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N].金融时报,2012-09-22(2).[21] 王元春.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市场研究,2011(12):53-59.[22] 朱永德,张乐柱.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弱化成因透析[J].济南金融,2004(2):42-47.[23] 林宏程.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J].生态经济,2010(7).[24] 王峥.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N].复旦大学,2010-3-20(2).[25] 董晓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26] 王振友,徐建新,张和平.中国农业产业化道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74-178.[27] 周洪英.金融支持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12(8):40-42.[28] 王迅.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2(17):29-33.[29] 祝世京.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广东茂名案例[J].南方论刊,2012(5):43-49.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

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走上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走上繁荣,农民走上富裕道路的必由之路。对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做好金融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有效的推动器。

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指农户与供销、加工服务主体的产销协作、经营组合。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组织发育,现在已形成了多种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其主要有: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一些少量的产销一体化公司。尽管其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多样,但其参与的主体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处于产业化中生产环节的农户以及一些小规模农民专业户;二是起连接生产和市场的龙头企业,其中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大户、城市商贸加工企业以及一些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三是以一些农户为主的合作中介组织,如专业合作性的专业协会;四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销一体化公司。在产业化过程中,几类主体在一定程度上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本文以龙头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讨如何做好金融支持工作,以推动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一)农业产业化主体融资的特殊性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是那些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在资本运作、融资方面具有弱质性,其主要表现在内部弱质性和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利性两个方面:

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些龙头企业内部信用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自有流动资金先天不足,内部治理结构常常不规范、企业产权不清,资信等级低,从而没有长期信用基础,信用地位不稳固,获取担保贷款能力差。

农业龙头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利性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和直接融资方面。信贷资金分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度倾斜,多为其它所有制经济的龙头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信贷支持,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与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极不相称,且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条件要远远高于大企业,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利率政策上,对国有企业给予较多的利率优惠,而对农业龙头企业则不实行。少数金融机构还采取一些不合规的方式,擅自或变相提高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此外,这些企业单笔借款额小,笔数多,商业银行监管难度大、风险大、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高。而且在中间业务方面,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远难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的需求,突出表现在服务的品种少,仅能提供开户、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而资信评估、理财咨询、承兑汇票、贴现各类代理等特殊服务则很少,服务层次低,大多数是一些小额零散的业务,长年正常性的服务少。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由于在大银行贷款困难,不得不在信用社开户,其中间业务水平更差、效率更低,直接影响了这些企业的效率。

其次,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农业龙头企业无论是通过争取额度直接上市,或通过股权转让间接上市,还是发行企业债券,都存在一定困难。

(二)制度安排的必要性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忽视农业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业的停滞导致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因而采取一定的方式带动农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农业产业化融资,本质上是一个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鉴于农业产业化达到重要作用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状况,有必要对其融资体系进行制度的重新安排。现在各国政府大都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利用产业金融政策干预经济发展。完全“财政式”的产业发展资金的解决方式和寄希望于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运营机制这两种思路都有失偏颇。

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的模型主要有两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由一群人的自发行为所引起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以法规形式来实现的制度变迁。在目前金融秩序混乱,行为不规范,农业龙头企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完全依赖诱致性制度变迁将势必阻碍及延缓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利于我国农业发展,基于此,政府应以多种形式给农业产业化以金融支持,走政策融资与商业融资相结合的道路。

二、构建完善的龙头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直接融资系统,间接融资系统,信用担保体系。其中,直接融资系统包括并购、公开上市(主板、二板)、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四个层次;间接融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等金融机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由政策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非盈利性的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盈利性的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

为使农业龙头企业顺利融资,这三个子系统之间和内部各层次应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分担风险、共享收益。这三个子系统的融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以间接融资支持企业兼并收购,以信用担保体系支撑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以金融机构为发起人、采取向社会公募或向特定对象私募的形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基金通过购并或公开上市撤出,以信用担保体系与银行信贷相结合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创新建立新的切实有效的融资方式,寻找能真正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途径,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目前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系统的构建重心

(一)通过兼并收购服务,支持资本扩张

兼并、收购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企业在资产规模、新产品开发、市场份额等诸多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该企业的兼并、收购拥有了对该企业资产及劳动力的控制权,并通过这种控制权将被兼并、收购企业的资源与自己企业的资源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从而企业带来整体价值的激增。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扩大资本,是迅速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理想选择。

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兼并收购市场是很不完善的,政府有必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培育和完善中国的兼并收购市场。除了对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些上市公司实施必要的兼并收购政策以外,也应该重视数量众多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兼并收购,给予更宽松的市场环境,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

在农业企业采用资产重组方式扩大资本时,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亦可给予资金或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资金支持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如回租租赁、抵押担保贷款等等,信息服务包括目标公司评价、税务、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二)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以资本市场为纽带,以产业发展政策为引导,通过对国家亟待发展的产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实行股市融资及资本运作,以解决国家因财力有限而不能满足的产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的困难,促进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约成长的一种有效的金融工具。农业投资基金,如已设立的农业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其投资目标主要是产业化链条上急需融资的微观主体。

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可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民间投资,将城乡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募或私募筹资,设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引导全社会办大农业。农业产业化链条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要争取利用其投入产出利润率高、对资本牵引力强的优势,抓住机遇,加大农业产业化的资本运营力度,吸引大企业、民间资金、证券市场上的游资合理投向农业;设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通过资金的有效流动,有助于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促使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投资基金将会大量流向诸如优质种苗繁殖基地项目、各优质水产养殖项目、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工保鲜和运输行业、农业市场信息建设等方面,这些项目将带动农业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农业产业化中的投资基金的设立将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农业方面的投入,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解决了国家投资的部分不足,同时,农业方面投资基金需要一定的政府支持,如在税收政策上应实行优惠、提供配套的政府低息贷款,与此同时,还应对基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约束。

(三)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提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它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润流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促进融资交易的发生,进而优化金融结构。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将龙头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为龙头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降低部分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给龙头企业的融资的积极性,关键是建立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应以中小企业间互助性担保机构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基础,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为辖区内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服务,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并配合人民银行、财政等部门,对辖区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监管。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对风险性较大的项目应该实行强制性的再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做好对龙头企业贷后资金运用的监管工作。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论文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摘要:农业产业化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而金融投入是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主体,因此,构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十分必要。当前,应积极发展农村各类金融组织,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环境,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农业投融资持久、高效运行。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农业金融服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产业化打破了原有农业发展的产业边界,涵盖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结了农民、企业与市场,实际上贯穿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在资金配置方式上,由于产业化过程中在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方式会出现变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地会出现变化。一是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二是农户的生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三是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农户的资金实力较弱以及社会资金流入产业化的渠道不畅,导致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缺乏,农村金融的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现有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需要

农业产业化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而金融投入是投入主体。目前农业投入主要来自财政、银行、农户(家庭开发经营支出)。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计算,近十年在财政、银行、农户的农业总投入中,财政平均占17%,银行平均占61%,农户占22%,三者总投入平均增长20,6%,其中财政占7%,农户占17%,银行占76%。但是,相对于农业产业化巨大的金融需求,现有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仍难以有效满足客户需要。

(一)从金融层面分析

1、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狭窄。农发行调整职能,将业务范围由原来重点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向农产品转化企业拓展,在拓展新业务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从其支持的范围来看,支持对象仍局限于粮油购销企业和粮油深加工企业,对畜禽养殖业、竹制品加工业、丝绸加工业等产业较少介入,支持“大农业”目标未得到充分体现。而农业产业化是以“大农业”为前提的。

2、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外流。从县域商业银行近年情况来看,存差逐年扩大。由于上存资金元风险,收益性高,县辖国有商业银行均将吸收的存款通过二级准备金形式上存到市级分行,然后再以同样形式上存。县域资金向上级金融机构集中,减少了支持县域经济的资金来源。

3、农村信用社重负难当。随着农业银行在乡镇网点的减少,农发行业务缩小为粮棉油收购贷款及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撤并,客观上赋予农村信用社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主渠道的职能。但由于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值改革攻坚阶段,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而产生的资金需求,显得力不从心。

4、担保基金品种单一,规模较小。虽然地方县市设立了农业产业化担保基金,但专门针对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担保基金数量有限,且担保基金的规模不大。这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

5、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我国产业化发展时间不长,大量的企业还未达到规模。由于原有贷款制度的制约,信贷资金往往向大公司大企业集中。由此产生的“马太效应”,压挤了一些成长型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信贷资金来源空间,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

6、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一是供需不能由市场信息反映调整,利率机制不完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其小范围内的信息资源,能降低监督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但目前的集中贷款决策权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信贷等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保险市场、担保市场等还未完善。

(二)从农业产业化层面分析

1、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较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品牌意识不浓,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其融资需求。

2、财务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自身运作不规范,生产经营多为家族式管理模式,且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甚至提供虚假报表,因而难以取得金融支持。

3、有效抵押不足。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起步较晚,规模小,家底薄,有效资产存量少,而要取得扩大再生产贷款必须有可行的担保单位和抵押物,但由于其自身抵质押不足,信用评级低,寻求担保单位较难,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往往因此得不到满足。

4、保障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势产业,整体效益比较低,受自然环境(如台风、禽流感等)的影响大,而目前农业保险体系、农业风险补偿体系、农业担保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农业及其产业化经营的弱质性显得尤为突出。同时,农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又较高,特别是一些成长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更是需要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在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能为防范风险而谨慎投入信贷资金,从而使企业丧失发展良机。

二、构建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积极发展农村各类金融组织,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

应当建立以非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基于市场机制的、受法律制约的、规范的金融组织。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实施“三农”资金支持,逆市场配置资金,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的重要手段,是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有效结合的支农方式。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对符合国家发展意图的农业政策扶持项目的直接或间接投入,可以诱导更多的商业性、社会性资金投入,形成乘数效应,以达到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目的。

农业银行要调整发展的思路。鉴于农业发展银行功能仍然缺位、农村信用社实力有待增强、民间金融尚需规范等历史和现实因素,农业银行应是有限度而不是完全的商业化。要积极支持乡镇优质企业二次创业,作好与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交叉定位。由于农业银行继续代理部分政策性支农业务,国家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和补贴,人民银行也应给予其更多的优惠再贷款,解决支农资金不足和成本过高的问题。

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要明确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完善其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应按合作制原则进行改革,恢复其作为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的本来面目。建立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科学民主的产权制度。在政策上给予农村信用社更大的支持,在利率的确定方面应有相对于商业银行更大的浮动空间。

邮政储蓄要大力推进小额贷款的试点,为加人产业化环节的农户提供更及时的资金帮助。要建立规范化的中央银行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支持制度,借此促进邮政储蓄存款回流农村。

国家要扶持农村各类金融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资金,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农村中的私人间借贷发展起来的。农村中私人间借贷每年可以达到几千亿元,这个事实说明,各类金融合作组织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村镇银行的试点在这方面是个有益的尝试。

(二)优化投融资环境,确保农业投融资持久、高效运行

健全的农业投融资机制和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有利于吸引资金投入农业,稳定农业企业的资金来源和有效运用农业资金。应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应逐步把农业保险业务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要加大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财政应对农民、农村企业所交纳的保费以及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亏损提供适当补贴。通过政府补贴或委托代理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原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建立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期货和信用登记系统,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建立诸如农业风险基金等专项基金和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对因遭受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及其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解除农业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对农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要优化农业投资环境,使农业资金持久投入、高效运行。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要着手制定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发展措施。

农发行要突出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加工企业,营造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品牌优势。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规划,有目标、分步骤地实施营销和发展战略。要积极巩固现有客户,着力培养一批优质客户,适当集中审批权限,抓好制度建设,探索积累经验,可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扩大省分行审批权限,并赋予二级分行一定限额内的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办贷效率,壮大优质客户和黄金客户群。金融机构要在促进粮油产业化和加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农信社和农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时满足农户与企业的资金需求。坚持因企因户制宜的原则,把握企业和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掌握企业和农户的资产负债、经营效益、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关联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债权债务关系等情况,分析其现实的风险承受能力,注重从第一还款来源判断和把握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改变单纯依赖抵押担保或保证担保来把握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的方法。灵活选择贷款方式及信贷支持方式,降低客户交易成本,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对客户实行分级管理,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提供有区别的信贷服务,采取相应的贷款管理方式。将农发行的资金、营销资源和管理投入,按照客户的层级优化配置,从而不断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贷款质量,有效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促进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要适时开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业务,适应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发展精深加工的需要,有计划地逐步安排企业技术改造、生产基地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业务,增加新的贷款业务品种,支持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借以扶持、巩固和发展一批农发行的忠实、优质客户。要发挥信贷资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银行要根据新业务发展需要,改进资金结算方式,创新结算工具,择时开办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信用证(卡)业务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和结算服务。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四篇: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研究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6-1-17 15:58: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有金融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业产业化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出现缺位;农业产业化自身的脆弱性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利;农业保险缺位,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状况;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等等。因此,我们要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健全农村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体系;构建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体系;选准信贷支农载体框架;规范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等等。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金融;体系;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金融支持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必然产物,在国际上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高德博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的,通常是指从农资供应如种子、肥料和农机等,到农产品、食品加工和食品供应等一系列农业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协会(社会团体)所组成的一个农产品产业链。在20世纪50年代,全球农业产业化的交易额为4200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占1/3以上,据预测,到2028年农业产业化交易额将上升至10万亿美元,其中农产品交易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在我国,农业产业化是1993年山东省在总结潍坊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引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各级政府、理论界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大发展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改革,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必然选择,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小康水平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而中国农业正处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之中,或者说初级阶段。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向和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手段,是农村经济实现结构性增长的必由之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按照C—D生产函数Y=f(K,L,M,A),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投入农业的资本、劳动力、土地和农业技术(广义)四种生产要素。目前,资金支持不力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的突出问题。农村金融部门如何发挥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事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值得认真研究。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物质交流增多,生产的外延在扩张,农业产业化的参与者对金融部门的需求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业产业化所依托的外部环境建设需要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各种市场要素,需要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等,也需要通讯、交通和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建设项目的公共性和长期性,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金融支持,尤其是政策性金融的支持。第二、龙头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收购原料的保障。农产品的特点是季节性强,秋季农民需要农产品变现以解决生活开支后生产资金,这就需要相关的大型粮棉油加工龙头企业集中收购,作为原料储备,它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数额是很大的,而且使用时间相对集中。第三、龙头企业需要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到新兴的资信评估、理财咨询、贴现、租赁业务,都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第四、农户需要短期、临时性的生产资金,用于收贮、运销和加工,部分农户需要提供电子汇兑、资金结算、信用卡、委托收付款等金融服务。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许多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农业的自身积累日益减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积累能力;从财政投入看,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政策地位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对于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都拿出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是资金量不大、且资金分头管理,难以发挥更大的效力。再加之县乡负债严重,财政困难,专项配套资金无从落实,而以各种方式挤占支农资金的事情却司空见惯,因此,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短期难有根本改善。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金融通过金融→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等链条作用促进经济要素的投入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政府通过制定实施如政策性优惠贷款、对商业性贷款的政策性担保等金融政策措施,将资金引向素质好、技术可行和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和项目上,可以有效推动产业化项目和企业发展。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大力吸引金融资源的参与和支持。也只有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金融支持,由支柱产业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由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从而形成利益拉动下的经济连锁反应,也才能激活农村大市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成长“双赢”。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颈瓶

现有金融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业产业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出现缺位。

第一、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移位,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减弱。据涉农金融部门的大体分工,农业银行承担的主要责任是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县以下的小城镇建设工作。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包括农业银行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推进集约化经营,按照市场份额、成本核算和规模经济的原则,调整了机构网点布局,实行(收缩农村)与(拓展城市)并举战略,发展战略明显呈现出向城市移位的倾向,同时,信贷重心转向了城市,新增贷款集中投放到了效益更好、风险更小的重点企业或行业,县和县以下机构基本上只有办理存单质押贷款,对法人企业的贷款均要上报审批。第二、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单一,服务农业产业化功能残缺。1994年农发行成立的宗旨、短期任务是要实现粮棉油等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长期任务则是要充分发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后劲的作用。1998年,国务院决定将农发行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重新划回农行。从此农发行的作用也仅限于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按照目前的状况,农发行实际上是我国粮食流通政策的产物,它根本无法起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作用。从目前的职能定位和发挥的作用来看,仅仅是解决了部分农副产品价值的实现问题,离一个发展银行的功能相差太远。第三、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和自身实力较弱,支持农业产业化力不从心。从现行经营管理看,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于服务(三农),主要以小额农户贷款、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为主,从期限、额度和方式上很难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需求出现错位。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结算和手段等因素制约,农信社吸存难度大,历史包袱沉重,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实力有限;二是农村信用社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的结算需求。龙头企业的市场化、无地域性、灵敏度高等特点要求结算渠道全国性、畅通性、快捷性,但现有农村信用社结算模式却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结算需求。

2、农业产业化自身的脆弱性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

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使农业贷款承受了极高的风险。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这使农业产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农产品供求弹性小又使农业面临相当大的市场风险,加大了投资农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周期长、低收益等主要特点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脆弱性。对于农业产业化新上项目,在产业化经营初期具有投入多、风险大、效益低等特点,作为承贷主体的金融机构风险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信贷的有效投入,致使一些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后劲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投入甚少。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些农业龙头企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水平不高,内部信用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原始积累历程短,自有资金匮乏,自有流动资金先天不足,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内部治理结构常常不规范、企业产权不清,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企业的资信等级低,从而没有在银行形成长期信用基础,信用地位不稳固,获取担保贷款能力差。金融部门在充分考虑安全性、流动性、益性的原则下,必然对产业初始阶段龙头企业谨小慎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投入。

3、农业产业化经营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利。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时培育和发展均需要贷款的支持。而在我国,长期以来信贷资金分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度倾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信贷支持。

(1)农村金融供给的市场割据特征明显,缺乏必要的组织协作。农业产业化数量众多的经营主体直接导致了农村信贷市场需求的分散与竞争性,从而需要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来满足。但由于1996年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向是在清理取缔民间金融背景下的现有正规金融体制的自我完善,所以农村信贷供给仍然表现为市场分割背景下的垄断格局,无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提供灵活、多元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主要支持信用级别较高但数量很少的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对于产业化经营中的农户来讲,其信贷来源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区域是按行政区划严格分割的,所以农户贷款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完全的卖方垄断结构。对于数量众多的介于农户与大型龙头企业之间的各类中小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来讲,其信贷市场则是寡头(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垄断的,信贷满足率自然也更低。另外,不同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协作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伴随着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金融从农村大规模撤出分支机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正规金融在组织形态上却止于分立而未发生市场意义上的协调或重组,农村信用社主要支持农户的生产经营,农业银行则专注于对优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二者业务发展缺乏协调,也不存在功能互补的业务代理。而且,农村信用社本身也因为体制和技术等因素而未能实现经营上的协调配合。

(2)正规金融体系缺乏应有的活力。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外,还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发挥的作用不大,一般只涉及少数较大农村企业的融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属于农业融资方面(尤其是国家粮棉收购融资方面)的政策性银行。除邮政储蓄之外,上述其他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邮政储蓄主要由国家邮电局监管,央行监管有限。现有正规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产业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本原因是改革不到位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一方面,我国现有的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并不是农村经济内生发展的结果,因而存在众所周知的制度缺陷。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由此也要求农村金融机构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提供资金,但出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考虑,我国正规金融发展过分注重了资产的安全性要求。无论农业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均普遍上收信贷权力,严格审贷程序和审批条件,强化了不良贷款比例指标考核,导致在新增贷款发放问题上,出现了大量的“惜贷”和“慎贷”行为。与此同时,农业银行已经开始收缩业务边界,逐步从农村收缩机构,业务向城市集中,农业贷款发放显着减少。组织不稳与功能不定制约了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用的发挥。

(3)民间金融的先天不足。由于正规性金融市场缺位,正规金融组织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也称民间金融)在金融管理当局抑制的领域之外自发活跃起来。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是相对于农村官方金融机构而言的,是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常规管理系统的金融机构,其具体的存在形式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地下钱庄、地下外汇兑付店和聚合等。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在我国基本上被列为地下金融,并一味地进行整治。但民间金融就是“整”而不倒,往往是整治的风头上收缩一下,风头一过又“死灰复燃”,甚至更旺。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也充分说明正式金融机构满足不了农民的金融(特别是贷款)服务需求,而民间金融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当前农户取得借款的主要渠道是民间私人借贷,估计有50%到65%的农户获得了非正规贷款,农户借款中民间借款所占的比例超过70%;我国农村“高利贷”有8000亿元至1.4万亿元。非正规金融组织若从实际产生的效果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户及一些乡镇企业金融服务上的空缺,打破了农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组织一统天下的格局,促进了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民间借贷一直不具备合法地位,没有实现规范发展,难以有效地补充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而且,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有其致命的弱点和缺陷,那就是容易违反金融法规或高利率,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相当一部分资金可能流向一些不正当甚至非法的经营活动,成为非法活动的助推器;风险监管不严格,存在很大隐患。并且相当部分的民间借贷仍然采取了口头约定等不规范的借贷形式,利率普遍较高,既制约了资金需求,又成为众多法律纠纷的根源。因此,民间金融的先天不足,导致其难以成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4)在中间业务方面,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远难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的需求,突出表现在服务的品种少,仅能提供开户、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而资信评估、理财咨询、承兑汇票、贴现各类代理等特殊服务则很少,服务层次低,大多数是一些小额零散的业务,长年正常性的服务少。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由于在大银行贷款困难,不得不在信用社开户,其中间业务水平更差、效率更低,直接影响了这些企业的效率。

(5)直接融资比较困难。我国的资本市场,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主要面向国有企业,而且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县、乡、镇甚至没有证券交易网点,农业利用资本市场实施证券融资非常困难。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农业龙头企业无论是通过争取额度直接上市,或通过股权转让间接上市,还是发行企业债券,都存在一定困难。龙头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的数量也相对有限。1995年以前,在股票市场上市的龙头企业不到5家,1996年之后上市的农业公司数量开始增加, 但农业类上市公司所募集资金的总量与农业整个行业所需要的资金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上市的龙头企业共有59家,但筹资的数额比较少,所占比例偏低,而且部分上市的龙头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经脱离了农业和农村经济,龙头企业通过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数额更是少之又少。2003年1月份统计,我国沪、深两市共有32家农业龙头上市公司,仅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6%,近60 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低,净资产收益率往往达不到再融资的条件要求,上市后所募集的资金也多转入非农领域,以取得短期回报。

3、农业保险缺位,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状况。

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经营者利益的有力手段,它提高了农业经营者的收益保障程度,有利于改善农业和经营主体的经济地位,便于其获得贷款,引导农业金融资本的流入,促进农业生产扩大规模、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和降低资金融通成本。自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试办农业保险以来,农业保险业务一度得到了快速平稳发展。但由于农业保险回报率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依据,加之保险公司实行商业化经营,业务重点也转向城市,近十年来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目前,多数省市的人保分公司都撤消了农业保险机构及业务。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在一定程度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风险程度的评估,成为“惜陪贷”的重要因素,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状况。

4、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金融支持,强化企业的间接融资系统。从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支持的现状来看,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针对龙头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以蓝田股份为例,如果当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蓝田股份就有可能及时规避盲目扩张的风险,不至于出现信用危机,也就不会导致资金链条的断裂和经营的失败。相对工业企业而言,目前农业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处于创业成长期。由于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和银行对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说,获得贷款的门槛较高,而已有的政策性货款在实践中也很难落实,直接制约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

加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既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促使弱质农业从落后走向比较发达,并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凡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加大对农业这种弱势产业的资金支持可以说是一种国际惯例。面对目前我国农村实现产业化融资难的现状,要努力形成政策性融资与商业性融资相结合,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协调的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真正将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化发展深入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生产环节,寻求农业产业化和金融机构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1、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要明确现有正规金融体系的市场定位,真正建立起既公平竞争又分工协作的多元化组织格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将设在农村却很少甚至不发放农业贷款的国有银行基层网点撤出农村市场,腾出的网点设施和市场份额转让给农村信用社或其他地方金融机构,有必要保留的机构网点则必须界定一个严格的新增存贷款比例。加强对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其资金真正用于规定用途,稳定粮食生产,同时应允许其适当扩大政策性业务的范围,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尽快调整邮政储蓄机构的利率政策,降低邮政储蓄资金存放中央银行的利率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资金外流,稳定农村金融秩序。根据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可以允许在少数发达地区试办农村民营银行,以规范日益活跃的民间金融活动,切实解决数量众多的中小龙头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金融需求,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2、健全农村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

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持,外资和证券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融投资体制。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创新农民个人投融资方式,构筑一个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撑,外资和证券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据有关资料统计仅限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养老救济等社会保障、农业科技等五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就要10000亿元的资金。这么大的资金缺口,光靠政府财政支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唯一的出路是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变单一的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国资本进入农业主产区,建立一个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撑,外资和证券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和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把农民存在金融机构里睡觉的钱用起来。

要加快培育农业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小企业和弱势企业,通过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盘活存量资本,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二是深化龙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组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运作,促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形成竞争优势,为上市打好基础。三是加快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专业性中介机构,为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运作和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提供条件。四是以大型龙头企业和非金融机构为主体、建立专业性的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对龙头企业和具有市场潜力的产业化项目进行股权等形式的投资。产业投资基金是以资本市场为纽带,以产业发展政策为引导,通过对国家亟待发展的产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实行股市融资及资本运作,以解决国家因财力有限而不能满足的产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的困难,促进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约成长的一种有效的金融工具。五是制定一些倾斜性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证券市场,为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和基金的运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在证券市场为涉农公司融通资金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持久发展的动力。

3、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提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它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润流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促进融资交易的发生,进而优化金融结构。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将龙头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为龙头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降低部分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给龙头企业的融资的积极性,关键是建立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应以中小企业间互助性担保机构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基础,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为辖区内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服务,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并配合人民银行、财政等部门,对辖区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监管。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对风险性较大的项目应该实行强制性的再担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做好对龙头企业贷后资金运用的监管工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选择协作银行并进行授信管理,与协作银行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担保范围、责任分担比例等内容后,由担保机构将担保资金存入协作银行,在企业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时,由银行自主决定是否发放担保贷款,贷款损失按责任分摊比例分担。

4、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体系,改善农业产业化的社会环境。

一是积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市场服务功能的完善,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金融部门要积极参与规划,并认真选择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种苗专业市场、有机肥交易市场、农机具租赁市场、要素市场、科技服务市场等多种类、多层次市场作为支持重点,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功能,促使批发、商贸市场、摊群市场为农服务,把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同时,农村小城镇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的重要载体,发展小城镇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可以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电网改造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介入中小城市和发达“建制镇”的供水、供电、煤气、电信、有线电视、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土地开发等建设项目。二是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乡镇企业继续给予支持,扩大本地区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发挥它们吸收农民就业、活跃农村经济的作用。尤其要注意支持那些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相关企业和组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5、要构建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体系,发挥民间金融对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建立在血缘、亲缘、地缘等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农村民间非正式金融安排具有相当程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以在加强引导、监督并纳入法制管理的前提下,适当给予发展空间,以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补充和辅助作用。非正式金融目前对农村发展提供了最大部分的信贷支持。简单宣布非正式金融非法是不合理的,简单宣布禁止也是禁不绝的。非正式金融在一定秩序框架下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封闭的农村社区,由于社区内外人员流动性较低,非正式金融只要在人缘地缘血缘关系基础上运作,充分利用社会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和社会排斥之类的非正式制裁机制,其发展空间非常可观。在相对开放的农村社区,由于社区内外人员流动性较高,仅仅依靠信任和非正式制裁机制还不够,这就要求某些类型的非正式金融应在某种正式秩序框架下运作,实现部分正式化甚或完全正式化。如果说在封闭的农村社区人们完全可以依赖其所熟知的局部知识来运作非正式金融,那么在较为开放的农村社区,人们既需要利用这些局部知识,也需要利用法规政策之类的全局知识,以降低金融风险。在非正式金融监管方面,金融管理当局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是强迫其完全正式化或者简单禁止,而是应降低其风险,同时保持其活力。比如,利率高于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民间借贷才应成为该打击的“高利贷”,利率低于“高利贷”利率的民间借贷,原则上可以用民法加以保护,尤其是在发生贷款违约纠纷的情况下。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国广大农村,社会关系不仅不是经济交换的障碍,而是促进经济交换的推动力量。建立在社会关系基础上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其实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生存的合理性,应该在加强引导和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其发展,以弥补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不足。

6、选准信贷支农载体框架,提高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

农村信贷载体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本息能否到期回流和农村金融自身经营效益的好坏。农村金融支持产业化经营,要根据农村区域资源特点,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因地制宜培育好信贷载体,瞄准农村的主要产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龙头企业等,集中农贷资金重点支持,充分发挥信贷“粘合剂”、“催化剂”作用,把触角延伸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寻求支农与提高经营效益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择优扶持。(1)农村金融部门应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以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农村金融应始终坚持把支持“龙头”企业作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要打破产业、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从国有、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供销企业、私营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等现有经济成份中,选择那些对农业产业化具有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经营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经济效益优良、抗风险能力强,并与农产、基地以及相关企业建有稳定经济关系的骨干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对象。(2)农村金融部门应大力支持“主导”产业发展,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部分优势的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经营的依托和枢纽,只有围绕主导产业、产品形成规模化、系列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才能促进产业化组织的最终形成,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根本。因此,农村金融部门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把支持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作为发展主导产业的关键来支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积极参与当地主导产业的正确选定。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本地区农业逐步向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及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3)农村金融部门应积极支持科技农业发展,以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后劲。一是选择那些经营规模较大,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品质好、效益佳,生产经营诚实守信的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予以积极支持。并使代款量与其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者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金融部门自身效益的实现。二是选择农村新涌现出的各种技术协会作为信贷扶持对象,支持他们建立起跨户、跨村、跨乡镇的技术服务网络,并通过他们以信息、技术、运销等的交流与配套服务,促使商品生产形成规模。三是适当选择符合贷款条件,技术力量强,经营成绩突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科研及新技术推广机构予以热情支持,促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地域载体的建立和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体系的形成,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进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4)农村金融部门应热情支持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以突出本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特点。我国广大农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等有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地农村金融部门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从县情、乡情、村情、户情出发,支持其发挥各自的优势,面向市场发展当地独具特色的产品农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营造区域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农业支柱产业。并要注重支持集种植、养殖、休闲、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为一体的观赏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以此促进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7、规范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是要由以中央政府(包括监管机构)为主导的监管转变为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监管,辅之以中央政府对省级政府监管者的监管。这是一种强调以省为主的农村金融监管思路,是由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和悬殊的区域差异性决定的。中央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应将农村金融准入和监管的权限,逐步移交给省级金融监管部门,特别是发挥后者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监管作用,增强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责任与积极性,分散全国的金融风险。二是要从合规型监管转向防范风险与提高效率有机结合的监管,将改善金融监管与鼓励金融创新结合起来,加强对金融创新的前瞻性研究和对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在维护农村信用社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在监管方式、监管内容、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创新,放手让农村信用社去发展。如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主权;适当增加其在存贷款利率期限上的自主权,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所得税、储蓄利息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按照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保证基金,并允许税前列支,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准备金制度。三是要从侧重市场准入和事后监管,转向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全程监管。

第五篇: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

▲ 基金项目:河南省2009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各类涉农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使用研究”(项目编号:B436);河南省2009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92400440048)

◆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定8个指标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对农业产业化水平和金融支农水平作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河南省各地市金融支农水平普遍不高。基于此提出改革农业发展银行定位,构建适度竞争的农业金融体系,完善农业金融支持的外部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

农业产业化

主成分分析

问题的提出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对于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资金不足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长期以来,有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依靠的是技术、管理等因素,忽略融资对农业的影响。事实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产业化打破了原有农业发展的产业边界,涵盖了农产品的产供销,连接了农民、企业与市场。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出现变化。不论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户的生产,还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实中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同样具有必要性。

在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起带动作用,这些企业大都在资本运作、融资方面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弱质性。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些龙头企业内部信用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流动资金先天不足,内部治理结构常常不规范、企业产权不清,资信等级低,从而没有长期信用基础,获取担保贷款能力差(齐成喜,陈柳钦,2005)。外在弱质性则表现为银行信贷支持少,门槛高,优惠少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进行。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国内学术界已有一定的研究。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全国角度探讨农业产业化中金融支持的解决途径,其代表有李竹英(2006)、李敏(2007)提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信贷方向创新等观点,刘松竹、刘科学(2006),齐成喜、陈柳钦(2005)提出从农村金融供给、农业投融资、信用担保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等;另一类主要研究区域农业产业化问题,如刘丹丹、曹平辉分别结合区域特点,提出了解决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对策,徐冯璐、程文兵(2007)定量分析农业产业化和金融支持的关系,但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缺少系统的论述,且多为定性分析。因此,本研究以农业大省—河南省为例,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效果,提出解决金融支持困境的途径,以期对解决普遍存在的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河南省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效果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农业产业化水平指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在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农业产品的市场化等方面,关于其具体指标的选择,国内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如刘树从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生产经营规模化、资源利用率、农业相关产业群发展程度等来建立指标体系(刘树,1997)。徐冯璐、程文兵从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市场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等四方面分别设立指标(徐冯璐、程文兵,2007)。

借鉴上述研究,本研究确立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包括:

第一,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方面(刘树,1997),因此选取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和机收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率四个指标来体现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二,农业生产效率指标。农业产业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农业发展水平,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付长亮,2008)。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耕地和劳动力,选用人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农业产值指标来衡量农业生产效率。

第三,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指标。农业产业化会导致农业经营规模化,从而带来农业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刘树,1997),选用人均农作物耕地面积来衡量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

第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指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一直是国家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它能提高农业、农村整体经济素质和竞争力(徐贻军、任木荣,2008)。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直接表现为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增加,因此选用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这一指标。

2.金融支农指标。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主要体现为对农业的贷款。本文选用人均农业贷款(万元/人)指标。其中人均农业贷款等于河南省金融机构综合信贷收支中的农业贷款除以乡村从业人员所得。表1为农业产业化和金融支持具体指标及代码。

3.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河南省所辖18个市区2007年的上述指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具体数据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2008》整理而得,如表2所示。

(二)实证分析

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包含的多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这给分析带来难度。在此先对农业产业化的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计算各市区的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然后对各地农业产业化水平和金融支农水平进行回归分析。

1.因子分析的适宜性检验。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八个农业产业化的原始指标进行全面的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得出KMO的值为0.54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巴特检验的零假设,适合因子分析。

2.构造因子变量。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变量,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从而得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因子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因子有三大特征根3.012、1.639、1.464,他们一起解释了原变量的标准方差的76.437%,因此,提出前三个公共因子F1、F2、F3,可反映原始变量所提供的足够信息。

3.解释因子变量。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运用方差极大化对此进行因子旋转,根据结果可知,公共因子F1在X1、X5、X8上的载荷值很大,是解释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的主因子,F2在X2、X3、X4上的载荷值很大,是解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F3在X6、X7上的载荷值很大,是解释经营规模的主要指标。

4.因子得分。由因子得分矩阵得到因子得分函数:

F1=0.325X1-0.149X2+…+0.322X8 F2=0.067+0.462X2+…-0.055X8 F3=0.190X1+0.052X2+…-0.133X8

同时得出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模型如下:

AI=0.493F1+0.268F2+0.239F3

其中,AI表示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式中各系数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

表4为按照降序排列的河南省各市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得分(AI)情况和金融支农(FS)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市区,其金融支持程度也较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与金融支持呈现正相关关系。

5.农业产业化水平与金融支农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计量模型来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和金融支农的关系如下:

AI=α+βFS+e,其中,AI代表农业产业化水平,FS为金融支农水平,利用河南省18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和金融支农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AI=-3.46+33.99FS

(-0.93)(3.21)

R-squared=0.392 F-statistic=10.307

从回归结果看,金融支持变量比较显著,方程整体的显著性为10.307,说明二者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线性关系;R2为0.392,方程存在一定的拟合优度。回归系数为33.99,表明河南省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与金融支农水平存在正相关性,金融支持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与建议

从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和金融支农情况看,金融对农业支持大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反之,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实证分析表明,河南省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与金融支农水平存在正相关性。但从金融支持力度看,河南省18个地市仍然存在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金字塔效应(徐冯璐,2008),其限制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无法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尚未实现均衡发展。

一)合理构建适度竞争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

重新定位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目前,农业项目贷款主要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提供,而二者均有非农化趋势。基于此,农业发展银行应在积极支持粮油收购贷款的基础上,逐步开办扶贫开发项目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业务,支持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基地的标准化和集约化建设。从而可以形成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相互竞争的局面,激励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开展农业信贷业务,提高资金效率,减少农村资金外流。对于普通的农户贷款,目前主要有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可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反哺农业,将三农资金用于农业。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和农村信用社在对农户贷款上展开竞争,由此构建一个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二)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

由于农业项目周期长、收效慢,一些龙头企业经营初期效益小,资信等级低,但资金需求量大,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考虑,不愿提供信贷,或者需要农业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或不动产抵押。建立农业贷款的担保机构,完善其制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可以成立由财政出资、农业企业和农户参股的融资担保机构,将农业企业、农户和农业金融机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结合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多种担保办法,除目前的不动产抵押外,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为金融部门农业贷款提供有效保障。

(三)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目前河南省商业性农业保险营养不良,而政策农业保险尚未开展。要加快建立符合河南省实际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避免出现农业保险盲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适合自身的农业保险业务,特别是向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保险服务。明确财政支持力度。确定农业保险的业务补贴范围,根据保险公司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确定补贴金额。

(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还要改善金融支持的信用环境。对于农业企业,首先,要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明确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重要性;第二,政府应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使信用管理有法可依。第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记录企业的违约行为,实现全国联网,资源共享,以此约束企业行为。在提高农户诚信意识方面,政府和农业组织应大力宣传,定期向农户宣传讲信用、重诚信的理念和重要性。如河南开封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农村信用工程制定方案,成立评定小组,根据信用户评定条件和申请人的日常表现,由评定小组评出结果,并公示。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增强了广大农民的信用意识,一些村集体主动归还了欠了多年的不良贷款。

参考文献:

1.齐成喜,陈柳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8)

2.刘树.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1997(3)

3.付长亮.我国现代农业评价指标[J].中国科技投资,2008(8)

4.徐贻军,任木荣.湖南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

5.徐冯璐.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相关度的定量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下载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方凌琳 栏目:学术探讨 添加时间:2010-8-27 9:44:03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迅速,对重庆地方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金融支持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金融支持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张苏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春科技大学中国长春,邮编130022电子邮件:zhangsu1972@163.com余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北京,邮编100029摘......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样例5)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任务,其重点是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重点又是农业产业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持......

    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定稿)

    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管部门,中国农业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新疆兵团分行、各直属分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

    关于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探讨——以临海市上盘西兰花产业为例

    关于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探讨——以临海市上盘西兰花产业为例 2010年04月26日 15:22:23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一、农业产业化与金融关系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一种综合......

    农业产业化

    磐石乡创新举措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摸清家底,全方位掌握人才资源。 对全乡127名“土秀才”、“田专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畅谈家乡产业化发展前......

    农业产业化

    四、抓好现代化农业发展,要全力推进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

    农业产业化

    码头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 实施方案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我镇农产品对外竞争力乃至走入国际市场,根据九江市、瑞昌市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