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2 19:0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方凌琳 栏目:学术探讨 添加时间:2010-8-27 9:44:0

3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迅速,对重庆地方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金融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求,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作者着重从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现状研究,探求金融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金融机构;龙头企业

中图分类号:F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8-0000-0

2一、背景

(一)市政府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农业经济总体情况较好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期间,全面启动实施了农业“三百工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持续、稳健发展。2008年,全市集中力量发展粮食、生猪、蔬菜、柑橘等重点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民探索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经营方,培养农产品精神加工与市场营销的龙头企业。同时,放宽农村地区银行准入条件和范围,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村镇银行投资,推广大宗产品试点。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为金融支持农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而且有力推动了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通常是指从农资供应如种子、肥料和农机等,到农产品、食品加工和食品供应等一系列农业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协会所组成的一个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对重庆市而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执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也是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矛盾的重要方式。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其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金融机构能够以贷款的形式为其“输血”。此外,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如票据汇兑业务、资信评估等。

2、金融能够为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农业生产基地等的建设提供需要资金支持。

3、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小额的农业贷款,甚至对一些农业生产保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二、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脚步加快,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到2009年下半年,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从寥寥无几增加到2300余家。逐步形成了以榨菜、辣椒、生猪、柑橘为代表的产业链和国家知名产品品牌。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农业带来巨大冲击,但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业化仍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市场开拓和发展特色农产品上表现也很明显。诸如榨菜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万州、涪陵两大产业集群,有利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过去全市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产品名气不响,没有真正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品牌,2000年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仅只有40家。截止到2008年,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到237家,实现销售收入417亿元,带动农户293.8万较2007年增加37%

(二)特色产业、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品牌是产业的核心,是质量的基础,是效益的要素。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道路上,重庆依托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建设起了蔬菜、果品、禽蛋、奶产品等农业特色产业。各个区县都根据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江津花椒、柑桔产业,涪陵榨菜产业,合川蚕桑、生猪产业,荣昌种猪产业,潼南无公害蔬菜产业,石柱辣椒、黄连产业等。其中,涪陵榨菜集团的“乌江牌”榨菜和重庆辣妹子集团的“辣妹子”榨菜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和“中国驰名商标”。

(三)金融机构对农业投入力度加大,效果明显

资金支持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证。为支持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提供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额逐年增加,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对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多方面金融服务,并且有突出贷款重点,从而有力支持了全市农业产业化整体发展。

以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为例。首先,2006年至今,该分行累计对农业产业化发放贷款41亿元,截止2009年末贷余额为14亿元,并且成功与10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业务关系,涉及农业种养殖、食品加工、农资生产供应、农副产品批发零售等各个领域。其次,重庆分行积极与21家区县级龙头企业建立了存贷款、代发工资、支付结算、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银行卡等中间业务关系,提供贷款意向书、银行保函、票据贴现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此外,重庆分行依据当地农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在信贷支持上贷款重点更加突出。例如积极支持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绿色蔬菜产业带、中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三大优势农业产业带建设,制定并实施《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关于建设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的金融服务方案》、《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关于建设中国西部绿色菜都的金融服务方案》以及《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关于建设中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金融服务方案》。分别以忠县、万州等区县为重点,依托三峡建设集团等龙头企业,总授信近2亿元,支持建设标准化柑橘果园;以潼南、涪陵、等区县为重点,依托涪陵榨菜集团、鱼泉榨菜集团、辣妹子榨菜集团等龙头企业和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授信超2亿元,通过公司+

基地+农户形式,支持建设重点蔬菜基地,支持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提质上档;以荣昌县、万州等区县为重点,重点围绕饲料兽药生产、仔猪养殖、饲料兽药市场流通等领域,依托三峡牧业集团等龙头企业,总授信超3亿元。

三、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获得贷款额度总体力度偏小

截止2008年,重庆市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189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为1089亿元,占总贷款比重仅为17.7%。以2003年为例,2003年重庆市农业贷款为158.14亿元,增长10.5%,比同期各项贷款余额总量增长幅度低13.1个百分点,比同期农业存款增幅低24.2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占全市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7%,比2002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二)缺乏风险控制,贷款坏账风险较高

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成果,但是金融机构涉农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到2008年6月底,该行涉农不良贷款占到了全行不良贷款总额的76.7%。

四、金融支农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在政府的主导下,近几年重庆市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科技含量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产业脆弱性表现明显。此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数量较少,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除榨菜、蚕桑、柑橘在全国有一定位臵外,其他产业中由于农民积极性未被调动,产业链未能完整形成,当地特色农业总体规模不大,市场份额较少。因此,商业银行出于利益和资金安全角度考虑,在龙头企业贷款发放方面非常慎重。

五、改善金融对农业产业化支持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

科技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的根本因素,从农业生产到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整个产业链需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在融资方面,由于大多数金融机构对农业存在惜贷、少贷,为了鼓励金融机构极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政府在金融机构与农民、农业企业之间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许多地区产业化链条未能完整形成,农民没有得到切实的好处因而积极性不高,政府出面,利用财政或政府作担保帮扶一部分农民种植当地特色农产品致富,鼓励其他的农民加入种植特色农产品的行列当中。另一方面,政府扮演联系金融机构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中间角色,鼓励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设备购进和技术改良,帮助产品宣传,拓宽销路。

(二)创新农业信贷产品,向农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重庆欲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除了常规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等外,着重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小额担保公司、金融租赁机构等特色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这些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产品,拓宽农户、龙头企业等的融资渠道。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扩大物有担保的抵押信贷方式。对于农户,进一步推广以农业银行的“金穗惠农卡”为代表的惠农信贷模式。

(三)进一步建立农业风险管理,风险补偿机制

从银行的不良巨大的不良贷款方面看,建立适合重庆市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的长效机制。借鉴国外金融不良资产处理的经验,从配套政策、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农业不良贷款的处理进行支持。如果没有一定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补偿和转嫁方式,农业生产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可以尝试和推广以互助合作为基础的相互保险的模式。政府将一部分财政补贴资金作为资金来源,政府和涉农金融机构相互配合,银行对涉农贷款提取部分准备金,保险公司从农业保险中提取部分准备金与政府相配合,建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储备基金,进一步完善农业风险的补偿机制。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1990—2009.[2]魏忠海,谢家智.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投融资问题研究[J].重庆经济,2004,(5).[3]徐鑫鹏,刘敏.农业发展银行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以重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

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走上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走上繁荣,农民走上富裕道路的必由之路。对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做好金融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有效的推动器。

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指农户与供销、加工服务主体的产销协作、经营组合。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组织发育,现在已形成了多种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其主要有: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一些少量的产销一体化公司。尽管其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多样,但其参与的主体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处于产业化中生产环节的农户以及一些小规模农民专业户;二是起连接生产和市场的龙头企业,其中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大户、城市商贸加工企业以及一些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三是以一些农户为主的合作中介组织,如专业合作性的专业协会;四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销一体化公司。在产业化过程中,几类主体在一定程度上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本文以龙头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讨如何做好金融支持工作,以推动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一)农业产业化主体融资的特殊性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是那些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在资本运作、融资方面具有弱质性,其主要表现在内部弱质性和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利性两个方面:

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些龙头企业内部信用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自有流动资金先天不足,内部治理结构常常不规范、企业产权不清,资信等级低,从而没有长期信用基础,信用地位不稳固,获取担保贷款能力差。

农业龙头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利性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和直接融资方面。信贷资金分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度倾斜,多为其它所有制经济的龙头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信贷支持,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与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极不相称,且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条件要远远高于大企业,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利率政策上,对国有企业给予较多的利率优惠,而对农业龙头企业则不实行。少数金融机构还采取一些不合规的方式,擅自或变相提高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此外,这些企业单笔借款额小,笔数多,商业银行监管难度大、风险大、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高。而且在中间业务方面,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远难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的需求,突出表现在服务的品种少,仅能提供开户、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而资信评估、理财咨询、承兑汇票、贴现各类代理等特殊服务则很少,服务层次低,大多数是一些小额零散的业务,长年正常性的服务少。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由于在大银行贷款困难,不得不在信用社开户,其中间业务水平更差、效率更低,直接影响了这些企业的效率。

其次,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农业龙头企业无论是通过争取额度直接上市,或通过股权转让间接上市,还是发行企业债券,都存在一定困难。

(二)制度安排的必要性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忽视农业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业的停滞导致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因而采取一定的方式带动农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农业产业化融资,本质上是一个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鉴于农业产业化达到重要作用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状况,有必要对其融资体系进行制度的重新安排。现在各国政府大都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利用产业金融政策干预经济发展。完全“财政式”的产业发展资金的解决方式和寄希望于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运营机制这两种思路都有失偏颇。

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的模型主要有两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由一群人的自发行为所引起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以法规形式来实现的制度变迁。在目前金融秩序混乱,行为不规范,农业龙头企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完全依赖诱致性制度变迁将势必阻碍及延缓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利于我国农业发展,基于此,政府应以多种形式给农业产业化以金融支持,走政策融资与商业融资相结合的道路。

二、构建完善的龙头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直接融资系统,间接融资系统,信用担保体系。其中,直接融资系统包括并购、公开上市(主板、二板)、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四个层次;间接融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等金融机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由政策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非盈利性的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盈利性的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

为使农业龙头企业顺利融资,这三个子系统之间和内部各层次应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分担风险、共享收益。这三个子系统的融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以间接融资支持企业兼并收购,以信用担保体系支撑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以金融机构为发起人、采取向社会公募或向特定对象私募的形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基金通过购并或公开上市撤出,以信用担保体系与银行信贷相结合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创新建立新的切实有效的融资方式,寻找能真正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途径,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目前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系统的构建重心

(一)通过兼并收购服务,支持资本扩张

兼并、收购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企业在资产规模、新产品开发、市场份额等诸多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该企业的兼并、收购拥有了对该企业资产及劳动力的控制权,并通过这种控制权将被兼并、收购企业的资源与自己企业的资源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从而企业带来整体价值的激增。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扩大资本,是迅速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理想选择。

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兼并收购市场是很不完善的,政府有必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培育和完善中国的兼并收购市场。除了对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些上市公司实施必要的兼并收购政策以外,也应该重视数量众多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兼并收购,给予更宽松的市场环境,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

在农业企业采用资产重组方式扩大资本时,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亦可给予资金或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资金支持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如回租租赁、抵押担保贷款等等,信息服务包括目标公司评价、税务、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二)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以资本市场为纽带,以产业发展政策为引导,通过对国家亟待发展的产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实行股市融资及资本运作,以解决国家因财力有限而不能满足的产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的困难,促进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约成长的一种有效的金融工具。农业投资基金,如已设立的农业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其投资目标主要是产业化链条上急需融资的微观主体。

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可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民间投资,将城乡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募或私募筹资,设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引导全社会办大农业。农业产业化链条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要争取利用其投入产出利润率高、对资本牵引力强的优势,抓住机遇,加大农业产业化的资本运营力度,吸引大企业、民间资金、证券市场上的游资合理投向农业;设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通过资金的有效流动,有助于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促使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投资基金将会大量流向诸如优质种苗繁殖基地项目、各优质水产养殖项目、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工保鲜和运输行业、农业市场信息建设等方面,这些项目将带动农业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农业产业化中的投资基金的设立将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农业方面的投入,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解决了国家投资的部分不足,同时,农业方面投资基金需要一定的政府支持,如在税收政策上应实行优惠、提供配套的政府低息贷款,与此同时,还应对基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约束。

(三)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提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它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润流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促进融资交易的发生,进而优化金融结构。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将龙头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为龙头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降低部分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给龙头企业的融资的积极性,关键是建立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应以中小企业间互助性担保机构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基础,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为辖区内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服务,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并配合人民银行、财政等部门,对辖区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监管。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对风险性较大的项目应该实行强制性的再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做好对龙头企业贷后资金运用的监管工作。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论文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摘要:农业产业化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而金融投入是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主体,因此,构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十分必要。当前,应积极发展农村各类金融组织,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环境,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农业投融资持久、高效运行。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农业金融服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产业化打破了原有农业发展的产业边界,涵盖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结了农民、企业与市场,实际上贯穿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在资金配置方式上,由于产业化过程中在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方式会出现变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地会出现变化。一是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二是农户的生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三是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农户的资金实力较弱以及社会资金流入产业化的渠道不畅,导致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缺乏,农村金融的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现有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需要

农业产业化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而金融投入是投入主体。目前农业投入主要来自财政、银行、农户(家庭开发经营支出)。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计算,近十年在财政、银行、农户的农业总投入中,财政平均占17%,银行平均占61%,农户占22%,三者总投入平均增长20,6%,其中财政占7%,农户占17%,银行占76%。但是,相对于农业产业化巨大的金融需求,现有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仍难以有效满足客户需要。

(一)从金融层面分析

1、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狭窄。农发行调整职能,将业务范围由原来重点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向农产品转化企业拓展,在拓展新业务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从其支持的范围来看,支持对象仍局限于粮油购销企业和粮油深加工企业,对畜禽养殖业、竹制品加工业、丝绸加工业等产业较少介入,支持“大农业”目标未得到充分体现。而农业产业化是以“大农业”为前提的。

2、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外流。从县域商业银行近年情况来看,存差逐年扩大。由于上存资金元风险,收益性高,县辖国有商业银行均将吸收的存款通过二级准备金形式上存到市级分行,然后再以同样形式上存。县域资金向上级金融机构集中,减少了支持县域经济的资金来源。

3、农村信用社重负难当。随着农业银行在乡镇网点的减少,农发行业务缩小为粮棉油收购贷款及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撤并,客观上赋予农村信用社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主渠道的职能。但由于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值改革攻坚阶段,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而产生的资金需求,显得力不从心。

4、担保基金品种单一,规模较小。虽然地方县市设立了农业产业化担保基金,但专门针对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担保基金数量有限,且担保基金的规模不大。这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

5、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我国产业化发展时间不长,大量的企业还未达到规模。由于原有贷款制度的制约,信贷资金往往向大公司大企业集中。由此产生的“马太效应”,压挤了一些成长型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信贷资金来源空间,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

6、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一是供需不能由市场信息反映调整,利率机制不完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其小范围内的信息资源,能降低监督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但目前的集中贷款决策权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信贷等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保险市场、担保市场等还未完善。

(二)从农业产业化层面分析

1、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较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品牌意识不浓,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其融资需求。

2、财务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自身运作不规范,生产经营多为家族式管理模式,且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甚至提供虚假报表,因而难以取得金融支持。

3、有效抵押不足。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起步较晚,规模小,家底薄,有效资产存量少,而要取得扩大再生产贷款必须有可行的担保单位和抵押物,但由于其自身抵质押不足,信用评级低,寻求担保单位较难,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往往因此得不到满足。

4、保障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势产业,整体效益比较低,受自然环境(如台风、禽流感等)的影响大,而目前农业保险体系、农业风险补偿体系、农业担保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农业及其产业化经营的弱质性显得尤为突出。同时,农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又较高,特别是一些成长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更是需要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在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能为防范风险而谨慎投入信贷资金,从而使企业丧失发展良机。

二、构建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积极发展农村各类金融组织,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

应当建立以非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基于市场机制的、受法律制约的、规范的金融组织。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实施“三农”资金支持,逆市场配置资金,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的重要手段,是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有效结合的支农方式。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对符合国家发展意图的农业政策扶持项目的直接或间接投入,可以诱导更多的商业性、社会性资金投入,形成乘数效应,以达到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目的。

农业银行要调整发展的思路。鉴于农业发展银行功能仍然缺位、农村信用社实力有待增强、民间金融尚需规范等历史和现实因素,农业银行应是有限度而不是完全的商业化。要积极支持乡镇优质企业二次创业,作好与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交叉定位。由于农业银行继续代理部分政策性支农业务,国家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和补贴,人民银行也应给予其更多的优惠再贷款,解决支农资金不足和成本过高的问题。

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要明确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完善其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应按合作制原则进行改革,恢复其作为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的本来面目。建立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科学民主的产权制度。在政策上给予农村信用社更大的支持,在利率的确定方面应有相对于商业银行更大的浮动空间。

邮政储蓄要大力推进小额贷款的试点,为加人产业化环节的农户提供更及时的资金帮助。要建立规范化的中央银行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支持制度,借此促进邮政储蓄存款回流农村。

国家要扶持农村各类金融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资金,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农村中的私人间借贷发展起来的。农村中私人间借贷每年可以达到几千亿元,这个事实说明,各类金融合作组织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村镇银行的试点在这方面是个有益的尝试。

(二)优化投融资环境,确保农业投融资持久、高效运行

健全的农业投融资机制和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有利于吸引资金投入农业,稳定农业企业的资金来源和有效运用农业资金。应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应逐步把农业保险业务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要加大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财政应对农民、农村企业所交纳的保费以及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亏损提供适当补贴。通过政府补贴或委托代理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原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建立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期货和信用登记系统,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建立诸如农业风险基金等专项基金和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对因遭受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及其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解除农业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对农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要优化农业投资环境,使农业资金持久投入、高效运行。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要着手制定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发展措施。

农发行要突出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加工企业,营造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品牌优势。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规划,有目标、分步骤地实施营销和发展战略。要积极巩固现有客户,着力培养一批优质客户,适当集中审批权限,抓好制度建设,探索积累经验,可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扩大省分行审批权限,并赋予二级分行一定限额内的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办贷效率,壮大优质客户和黄金客户群。金融机构要在促进粮油产业化和加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农信社和农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时满足农户与企业的资金需求。坚持因企因户制宜的原则,把握企业和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掌握企业和农户的资产负债、经营效益、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关联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债权债务关系等情况,分析其现实的风险承受能力,注重从第一还款来源判断和把握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改变单纯依赖抵押担保或保证担保来把握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的方法。灵活选择贷款方式及信贷支持方式,降低客户交易成本,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对客户实行分级管理,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提供有区别的信贷服务,采取相应的贷款管理方式。将农发行的资金、营销资源和管理投入,按照客户的层级优化配置,从而不断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贷款质量,有效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促进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要适时开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业务,适应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发展精深加工的需要,有计划地逐步安排企业技术改造、生产基地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业务,增加新的贷款业务品种,支持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借以扶持、巩固和发展一批农发行的忠实、优质客户。要发挥信贷资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银行要根据新业务发展需要,改进资金结算方式,创新结算工具,择时开办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信用证(卡)业务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和结算服务。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四篇:韶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

韶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

摘要:

韶关市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均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手段等原因,存在生产化进程慢,大型龙头企业少、缺乏主导及特色产品,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要依据当地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化发展模式;运用市场规律、优化要素配置;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网络;建立适应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领导体制和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主导产业

发展

韶关市

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农业变革和发展进程中面对新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是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变革①。目前,农业产业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粤北地区,属于东亚季风区,北回归线北侧,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类型多样,山地、丘陵面积大,盆地、平原面积相对较小。植被种类繁多,水力资源丰富,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开发山区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出现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尤其是积极兴办乡镇企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韶关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才刚刚起步,甚至可说是较落后的,其主要表现在:

1.形成产业的主导产品少,名优特产品更少。韶关市目前仍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一些水果、茶叶及黄烟等。其实韶关市的一些在省内颇有名气的经济作物,例如:乐昌、仁化的“白毛尖”茶叶,南雄黄烟,曲江南华李,翁源三华李、甘蔗,曲江、南雄红瓜子,乐昌马蹄等等是完全有可能发展成该市的主导产品甚至是名优特产品。但由于生产要素流通与服务性产业如交通、科技、信息等发展缓慢,以致未形成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从全市范围来看,多数企业存在着规模小、资金不足、品种单

一、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而且部分企业标准不够高,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科学管理,使开发项目抗御自然灾害的基础和能力较为薄弱。而真正能带动一批基地,牵动一个产业,并有较强应变能力的大龙头企业几乎没有。由于缺乏有力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链条拉不长,农产品的附加值提不高,有些农副产品仍以卖原料为主。例如把蔬菜经人收购卖到珠三角洲地区,自己辛苦种东西,钱却让别人赚了。

3.产品的加工企业少,产品综合利用率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少,且技术落后,规模小,标准低,致使农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也是导致某些农副产品仍以卖原料为主的原因之一。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该市自然条件与资源环境总体质量较差,突出表现在:山地面积大、耕地分散细小、人均耕地有限,加上农田水利设施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种植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经济基础较差,交通、通信设施较落后。政府偏重于工业的发展,因此对农业的投入较少,以致农民信息不灵,承担的风险大,开拓市场困难,运输成本高,限制了大市场的开发和农产品大规模输出;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受传统观念束缚,对新技术适应能力差,加上该市人才严重外流,使其缺少能改进农产品品种、创新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指导农民的技术性人才。

针对以上分析的不足及原因,我对韶关市农业化持续发展提出下列一些对策: 1.充分利用该市的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并将其建立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之上。

确立主导产业实施农业生产化的基础和前提,应把握三条原则:一是资源优势原则。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选择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覆盖面大、牵动农户多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韶关市近年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把种植西瓜作为增加经济来源的途径,如果政府加以扶持,是可以发展成主导产业的。另外还有茶叶、甘蔗、香菇等也可以发展为主导产业。二是市场导向原则。要选择有较大市场容量的产业和有消费需求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例如目前人们追求提高生活质量,“无公害”蔬菜在城市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韶关应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努力把当地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甚至是港澳地区的大型蔬菜来源基地。三是递次推进原则②。在突出发展好主导产业的同时,侧重培养几个后续产业和推进山区特色经济向“一县一拳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化方向发展,结合韶关目前正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形式,各市县可以尝试将该地区的农产品与旅游景点一起配套推出,例如曲江南华李的种植地距离南华寺不远,如果让每个来旅游的人都知道南华李的话,又何愁南华李找不到市场呢?.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龙头企业是联结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制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①。韶关市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实力的单位或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发展一批能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销售服务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从乡镇企业中培养、扶持,也可以尝试建立农协等群众性团体,更好地协调农民的积极性。农产品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要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③。

根据龙头企业和参与者主体的结构来划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公司(企业)带动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性、市场带动性、主导产业带动型④。各县市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生产力水平出发,适合采取哪种模式就采取哪种模式。目前,韶关市采取公司(企业)带动型和主导产业带动型是比较合适的。公司(企业)带动型能充分发挥公司或集团企业联结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解决了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问题,还增加了农业投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主导产业带动型是利用当地资源,从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通过振兴某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运用市场规律,优化配置要素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发现制约山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最大因素是土地分散、资金不足、信息技术落后和资源低效配置问题。在实际运用中,韶关市应突出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以集中培植基地牵引生产要素重组。关键在于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副产品的生产由小而全转向大而专,由分散转向集中,逐步形成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区域特色明显的专业化产业基地。二是以龙头企业带动要素优化配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三是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要素优化。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发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产品;扩大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合和协作,培养农业各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政府应办起“推广、服务、经营”三位一体的经济实体,大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搞好信息服务,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产品价格走向和供求关系,为跨省市大批商品销售提供商机;搞好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去,对生产基地的规范、种植、管理等各个环节给予具体的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开展群众性科普和互助活动。

5.建立适应城市农业生产化发展的领导体制,积极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应建立并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指挥领导、支撑保障和考核监督体系。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政府应主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制定产业化发展规划;二是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强化综合协调功能;三是强化对产业化的扶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建立农产品保护机制,加强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管理;五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健全农业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资料:

[1] 许经勇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 农业部科学委员会办公室

《农村市场经济》

中国农业出版社 [3] 王力 鹏新育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思考》

中国农业出版社 [4] 张秀生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效激励和地方党政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进程异常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战略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利益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

龙头企业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姓“农”,它必须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或货源的加工流通企业或批发市场;二是属“龙”,它必须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三是“一体’’,必须与基地农户之间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利益机制和经营机制。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柱。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水平,决定着整个农业产业化链的规模和水平,龙头企业的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2.龙头企业具有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龙头企业凭借信息灵通的优势,可以利用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信息,引导生产基地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

3.龙头企业对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要的扶持和服务功能。龙头企业凭借自己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对自己所依赖的生产原料基地进行适当的必要扶持和服务,且对于农副产品的深度系列加工、转化增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4.龙头企业具有占有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功能。龙头企业凭借自己经济实力强、规模大、信息灵、产品优、销售体系健全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开拓、扩大、占领国内外更大的市场,而市场的开拓又可以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规模在逐步扩大,管理和档次在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诸多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弱

200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共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30家,而这些企业中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不足1/4。作为典型农业大县的故城县仅有3家被认定为重点龙头企业,且这3家龙头企业的总资产刚过亿元,其辐射范围仅限于全县的某些区域,数量之少,规模之小,大大限制了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2.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深加工、高附加值企业步

许多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加工设备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科技贡献率仅为40%,深度开发远远不够。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加工能力比较弱,深加工率低。只是生产上达到了一定规模,但技术上还依靠着传统经验,其产品也只是中低端产品,档次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3.企业自身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

受传统落后意识的影响,企业普遍存在着忽视资本积累的问题,很难承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在各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几乎占到了80%的份额,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一旦失去了

银行贷款,生存将会异常艰难。

4.企业融资难

每个龙头企业都有符合自身条件,甚至通过专家论证的发展蓝图,但却普遍受到资金条件的制约。一是金融部门支持不够。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有其特殊性,不同程度存在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二是上级审批下达的专项资金难以全额落实。一些地方领导碍于人情面子,为了平衡各方面关系,使得重点企业得不到重点扶持。

5.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很不完善

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紧密程度是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龙头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条件。县级的重点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联系松散,实际上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农户和企业之间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

6.政府部门服务力度不够

因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其特殊性,给农民带来很多实惠的同时,在利税方面处于下风。所以在企业创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企业在申办各种审批手续过程中,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为龙头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

7.龙头企业功能单一,产业链短,关联产业群发展不快

目前县级的龙头企业,多数只从事一般加工和销售,缺乏综合配套功能。没有形成从产前的信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产中的耕作、播种、施肥、植保、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到产后的收购、加工、科研开发、运输、仓储、保鲜、包装、销售等产业功能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关联产、业群还未能良好的发育和健全。

发展农监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

1.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县级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要放在增加龙头企业的技改投入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上。要始终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现有的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

2.在用足用活已有的鼓励扶持政策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的配套实施细则,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国家八部委发布的《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重点龙头企业的产业指导》等等。各龙头企业要学深学透、用足用活,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带动本县经济的发展。

3.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同农民的联结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

一是要引导龙头企业树立“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业共兴衰”的经营指导思想,直接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联结机制,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确保基地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二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主要途径。它由农民自发组织,代表农民与龙头企业及农产品交易的另一方进行谈判。一方面可以减少农业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接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和保护农民的利益。针对当前我国多数中介组织名不符实的状况,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完善运作,不断增强中介组织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

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特别要引导协会内部通过统一品牌、联合营销、联户担保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比如组建产业集团公司、产业联席会议、产业协会等,并建立章程。

4.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真正为农业龙头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一要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资金周转难的问题。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投资力度,财政部门应把分散在各有关部门的支农资金捆在一起,统筹安排,集中一定财力对农业企业以资金扶持,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建立农业企业信用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融投资担保体系,可以尝试建立和运作农业融投资担保公司和机构,选择一批信誉好、效益高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

二要解决农业龙头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的难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和大专院校合作,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路子,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组织科技开发或技术推广;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多渠道增加对重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下载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支持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金融支持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张苏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春科技大学中国长春,邮编130022电子邮件:zhangsu1972@163.com余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北京,邮编100029摘......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文献综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姓名张 川 湖学号094140238院、 系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职称/学历)陈天(讲师/硕士......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研究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6-1-17 15:58: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有金......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 ▲ 基金项目:河南省2009年度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各类涉农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使用研究”(项目编号:B436);河南省2009年度软科学研......

    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吴芳云梅淑芳 [摘要]在分析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的六条措施:优化农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培......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样例5)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任务,其重点是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重点又是农业产业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持......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政府支持力度小,财政投入不足。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及......

    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小明 近年来,佳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受历史原因、特殊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