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3 20:0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一篇: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研究

摘 要:自20世纪互联网技术诞生以来,互联网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迅速席卷全球,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工具。互联网+传统行业逐渐生出各种新兴行业,其中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和变革,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给传统金融的法律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兴的事物,且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现有的监管体系不适合直接运用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上来,互联网金融因其具有的无边界性、虚拟性和混业经营性等特性,导致互联网金融除了金融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外,还衍生出了特有的法律风险。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着手,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现状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结合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对我国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监管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互联网技术诞生以来,互联网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迅速席卷全球,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工具。金融业作为现代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与互联网的结合成为必然。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不过短短十几年,却己隐有占据金融市场主导地位的趋势,因为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活动。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安全性和高收益始终是互相矛盾的,两者相互制约,使互联网金融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风险。其中有因互联网本身特性带来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还有结合互联网后的金融衍生风险,如支付风险、信用风险及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各种危害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严重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整个金融业态的不利影响。

互联网金融在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危机,这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短,无空间限制等特性,现行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中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可借鉴的国外经验也较少,导致现在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潜藏很多隐患和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函需对应的法律监管规则出台。

二、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Mckni(2009)在Internet Economics一书中,首次比较明确的阐述了互联网经济学的定义:互联网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互联网服务市场的经济学,起初是关于计算机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的成本计算和费用标准,随后逐步增加到对互联网服务的市场价格及服务提供者竞争等方面的分析,这时的“网络经济学”也包括了互联网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互联网投资的获利能力及指定合适的政府政策法规等方面。

Berhard Speyer(2010)在E-money Niche Market that Might be Expanding Banking&Technology Snap Shot Digital Economy and Structural Change Deutsche Bank AG DB Research 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中指出,电子货币实际上是现金的数字化,在不需要经过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实现支付的目的,具有不记名证券的功能。电子货币可以以实物形式存在,如一些以卡片为基础的电子货币,也可以以软程序的方式存在。不管以什么形式存在,电子货币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市场,蕴藏着很多市场机会,在未来的支付体系中将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同时,Robert J.Shiller(2011)在The New Financial Order:Risk in the 21st Century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使金融大众化,将原本集中在金融中心的各类业务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将金融覆盖的领域从资金资本延展到人力资本。互联网金融轻易的做到了这一点。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平台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几乎涵盖整个人类社会,使金融能够为每个社会成员服务。

ApostolosAth.Gkoutzinis(2014)在Internet Banking and the Law in Europe一书中研究了欧盟长期以来意图建立一个横跨欧洲的金融市场,让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可以从另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中获益,因此产生了金融互联网的平台,提供在线银行服务。但是电子银行还没真正全面实现,作者认为要通过网络建立银行需要法律法规和网络技术的同步支撑,结合目前欧洲市场银行活动涉及的法律制度和框架提出如何建立电子金融的监管体系。而BIS(2007)在Committee o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s, Survey of Developments in Electronic Money and Internet and Mobile Payments, CPSS-Survey of E-money and Internet and Mobile Payments中阐述了电子货币在零售支付领域的飞速发展,引起了金融监管机构的关注。国际清算银行从1996年开始在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中国人民银行的帮助下,监测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并就全球的货币监管进行研究。该报告指出,虽然各国监管的实践不同,但基本目的都是确保电子货币的安全,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其成为积极有效地促进金融发展的正能量。

三、国内文献综述

1、关于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学者张静(2014)在《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受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到无中介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互联网金融的形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是去中介化。互联网金融以当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依托,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是虚拟的金融市场。此外,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还应包括关于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政策。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2013)在《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一文中也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进行了描述,指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另一个是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基础,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活动的一种手段,目前大多数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就属于这一范畴。而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领域的“第三次革命”,是一种把互联网作为资源、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的新金融模式,包括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等。

此外,韩炯(2014)在《互联网金融及相关法律问题分析》中进一步归纳,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支付、融资、投资以及信息中介业务的一种新型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于传统金融业态,对人类金融活动模式产生根本性影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均为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包括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网上贷款、网上理财、网上投资、网络货币以及网络金融中介服务。金融参与者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的运用,增加了传统金融业务的透明度、参与度和协作性并使得金融业务向中问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的方向发展。金融机构因“遇上互联网”而逐渐离开金融资源调配的核心主导定位,开始向服务性中介机构转型。

2、关于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现状的研究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芮晓武 刘烈宏(2013)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一书中,分析并指出互联网金融拥有与传统金融领域一样的风险种类,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声誉风险、政策风险等,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在诱发原因、表现形式、危害程度方面有所不同。同时,互联网金融又带来新的风险,如技术风险、特有的法律与制度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

而从法律风险的角度看,王吉(2015)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虽然在国内的金融市场实现了迅速发展,但是相关监管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相关法律存在很多不足,并且立法上渐渐显现出很多漏洞,这就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很大的法律风险。到目前为止,我国金融市场内己有的证券法、银行法、保险法等都是在传统金融模式的运营下制定的,面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关的金融创新产品,传统的金融法律的约束力不强,许多新型金融机构正是抓住了现有法律的漏洞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就可能会引起我国金融行业的动荡。此外,互联网金融模式涉及到互联网技术、金融管理、信息科技等相关领域,进一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立法程序更加复杂,加大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关的立法难度。

程雪军(2013)在《论互联网金融发展与法律监管》一文中,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模式都有潜在的问题与风险。例如P2P,近年来P2P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却不停传出P2P机构倒闭的信息,表明P2P隐含了许多风险,立法的缺失和监管的不利,导致P2P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其大量倒闭的后果。还有众筹融资,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无相关的法律依据,也可能存在洗钱等违法活动,没有相适应的行业法规,会导致消费者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导致消费者的权益被损害的情况发生。解恒(2014)在《中国网络银行法律规制探析》一文中,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问题,首先网络银行法律规制体系不健全,不能给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充分的法律保障;其次,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己不能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急需变革;再次,金融市场的准入资格过于严格,容易造成先进入市场的网络银行形成市场垄断,影响创新和改革,降低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同时在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网络银行停办后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最后,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有力的保护,信息不对称,隐私泄露等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责任承担问题,风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损害其利益。

3、关于应对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研究

钱洋(2013)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一文中指出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规制,可以从法律法规和监管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法律法规层面,可以选择出台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也可以选择在原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行修改或者补充,以实施细则等形式进行。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尽快根据混业经营的现状结束分业监管的模式进入混业监管是中国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对于具有互联网和金融业双重特性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同时注意金融业需要“稳健和责任”而互联网业需要“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不同特质。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是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的难题所在。

徐亮(2015)在《论网络金融的法律规制一一网络金融立法构想》一文中,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的思路与构想,他认为严格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标准非常重要,还需建立资格审查认证制度;为了避免互联网金融活动无法可依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应该制定与互联网金融特性相符的法律体系;互联网金融立法要着眼于事前防范,加强事后制裁,才能筑起制度框架和体系;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全球一体化法律。

四、对国内外文献的评价

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较早,相关研究比我国先进许多,且己有较成熟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和特点己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进行了分析,就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完善现状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监管规则出台。

但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界定,始终停留在金融的范围内,没有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所包含的法律关系,只有确定了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才能界定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概念。而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方式方面,学界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应该与传统金融监管一样,通过建立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管;而有的学者认为可以通过行业自律与风险管理的方式,让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行监管。这些问题给笔者留下了对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研究的空间和方向,并对于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Ajay K.Agrawal, Christian Catalini&AviGoldfarb;”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Crowdfunding”, NBER Working Paper No.19133.2013.[2]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Person-to-Person Lending, 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 2012.[3] McKinsey;'Breakthrough IT banking”, McKinsey on Business Technology, 2012.[4]Thomas Meyer;'Innovations in P2P Lending may Put Computers Over PeopIe:Welcome to the Machine", 2009.[5]胡玫艳.网络金融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6]秦成德,麻元元,赵青等.网络金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7]秦成德.电子商务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茵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9]沈昌祥.信息安全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0]帅青红.网上支付与安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万建华.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2]姚文平.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13]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研究组.走进移动支付: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4]李苑青.如何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财经界,2010 C7)[15]刘胜军.欧盟电子货币监管制度最新发展及其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0(3)[16]吕妹楠.论网络银行的发展与金融监管新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2(5)[17]马云.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N].人民日报,2013(6)[18]苗燕.央行肯定互联网金融[[N].上海证券报,2013(8)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 法律风险的防范

互联网金融 法律风险的防范

2014年第04期 作者:曹志龙 阅读(203)【来源:《上海律师》 查看本期目录 】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对我国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尤其以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的合作引人注目。借由一款“余额宝”产品,阿里巴巴强势打破传统的银行金融模式,不仅让商业银行反思如何应对新兴金融模式的冲击,也使阿里巴巴在激烈的金融行业竞争中另辟天地,而天弘基金也顺势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基金公司,一跃成为中国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发展,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有哪些法律风险?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从广义上说,任何涉及到货币发行、保管、兑换、结算等相关业务的互联网应用,都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等模式。狭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实现资金的融通。因此,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它有着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的优势。但同时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立法还处在尚未明晰的状态,这一领域也是风险的高发区,甚至金融犯罪的滋生地。

(二)互联网金融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与网络金融的区别:前者是利用互联网(即INTERNET)完成的金融活动,后者的外延更大,网络不仅包括互联网(INTERNET),还包括内联网(INTRANET)、本地网、专用网等概念。与金融互联网的区别:金融互联网,是把金融产品放在网上出售,把互联网当渠道;互联网金融,则是按互联网的思路做金融,核心是利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而真正认知客户、了解客户,并使客户自由平等地获取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理财式互联网金融:特点是通过互联网向受众提供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以余额宝为代表,余额宝帮助用户进行碎片式理财。利用淘宝对用户数据的熟知以及丰富的资源,将用户账户余额与货币基金联系起来,使用户用于消费的资金也能进行增值,用于理财的资金能进行购物,其受众主要为淘宝用户。

支付式互联网金融:由央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范围涵盖网上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不仅包括传统银行涉足的领域如小商户、连锁商业机构,也包括物流和以快钱与银行合作为主建立的跨银行、跨地域、跨网络的信息化支付清算平台,以及基金销售支付等创新模式。

融资平台式互联网金融:充当金融中介的作用,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众筹类网站,如点名时间,投资者的收益为非股权,非债权回报,一个融资项目同时接受多个投资者资助。另外一种为P2P型网站,为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提供一个平台,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平等交流并融资,回报为债券回报。

二、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以余额宝为例

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像使用支付宝余额一样方便。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

(一)余额宝模式中各主体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客户风险:客户风险来源于客户自身环节,诸如客户端计算机系统风险(计算机病毒、钓鱼网站等)、互联网应用认知风险、交易对方欺诈、犯罪风险、金融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违约风险、个人信息等隐私泄露风险等都会引发客户的经济损失。例如最近发生一桩案例:市民邹先生通过支付宝平台,以网银转账方式将款项打给他人。操作时邹先生将对方姓名并没有输错,却误将银行卡号输错,打款后竟显示转账成功,引发纠纷,谁之过?相关问题广受媒体关注。

第三方支付企业风险:宏观层面上,第三方支付企业面临着行政审批风险,法律、政策、政治、社会、自然等环境风险以及货币市场风险;微观层面上,则有企业端计算机系统风险、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员工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这其中以阿里巴巴“员工内鬼”事件为著。2013年11月27日,从事电商工作的张某伙同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前技术员工李某,利用工作之便,在2010年分多次在公司后台下载支付宝用户资料,其内容超过20g容量,随后两人将用户信息多次出售给电商公司、数据公司。

金融企业风险:金融企业风险有来自宏观上的行政审批风险,法律、政策、政治、社会等环境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还有来自微观上的网络平台技术风险、员工风险、金融企业自身运营风险、法律风险。虽然天弘基金短时间强势跻身十大管理规模基金公司,但2014年2月26日消息披露,虽然余额宝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但天弘基金2013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银行风险:银行风险除了同样受到大环境的宏观层面的风险外,还有银行网络平台技术风险、交易信息审核风险、银行自身运营风险、员工风险、法律风险。银行固有系统平台风险一直存在。据介绍,2006年3、4月份,向某等人用网上下载的扫描工具对各个网上银行的服务器进行系统扫描,找到漏洞后再将服务器内含有网上银行客户信息的数据库进行下载,建设银行客户蒋女士的账户信息(包括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正是这样被其掌握。向某等人遂采取行动,将蒋某账户内的20万元盗走。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可能导致的三种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金融企业因自身原因造成客户的经济损失,都会引起侵权责任或是违约责任。

2、刑事责任:余额宝以及其他各种“宝”的互联金融产品,虽然革新了传统金融领域的运营模式,但某种程度上与《刑法》上禁止吸收公众存款规定的行为相类似。当政策发生变化时,这种挑战金融管理的红线经营模式容易被取缔。而融资类的互联网金融,会由于政府目前监管不到位,很可能演变成或者是被利用来进行非法集资、放高利贷等金融犯罪。

3、行政责任:第三方支付方式是特许经营业务,央行对此有严格的管控。在央行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罚则部分规定了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出现相关情形时,需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三、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介绍

(一)政府机构监管措施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领域,和传统金融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政府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时,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移植过来,而应该在监管的方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金融监管部门应当与互联网监管部门联合监管。而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犯罪,其中很多是以窃取个人信息作为必要条件的,因此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

(二)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

增强投资者的自我防范意识也是防止损失发生的重要途径。投资与风险就像硬币的两面,对立统一于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中。市场投资主体都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投资管理水平来尽量地避免风险。同时,要建立正确的投资观,收益与风险总是呈正相关的关系,对“固定收益率”和“零风险”等的过度宣传都要有所防范。另外,投资者的风险发生更多时候是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所造成的,所以要加强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和技术,形成正确地使用网络的习惯,才可以防止不必要损失的产生。

(三)行业级风险控制与防范

在强调政府监管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金融行业协会、互联网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内部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对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的市场主体形成行业惩罚机制。除了内部加强自律外,还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内外监督机制。

(四)企业级风险控制与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其实就是一种风险管理,二者间的关系为风险是管理的过程,内部控制各要素分别处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企业内部控制所起到的作用是预防风险的发生,要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体系总框架。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体系总框架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对法律风险实现全面、规范、动态的管理、提高法律风险的控制能力、降低整体法律风险水平、为公司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建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落实措施以制度、流程、组织和职能四个方面为主。在此基础之上,首先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和系统地识别、测评和定向分析;其次是依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法律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对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最后是对法律风险的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该三大环节相互作用、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动态的、封闭的管理过程。

(五)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控制与防范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即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合同法律风险的主要成因有:法律规定发生变化致使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合同签署时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相对人的主体资格不复存在、相对人丧失继续履约能力、相对人未在合同约定的期间内履行义务、丧失时效、合同相对人被处罚、发生其他诉讼影响该合同继续履行。合同法律风险可能会引起违约责任、缔约过失或者是合同的权利方丧失权利。因此,对合同法律风险的管理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以余额宝提供的格式条款为例,余额宝支付前与用户达成的协议中有如下两项:

1、关于个人信息的处分。余额宝服务协议第2.3条约定:“您知晓并同意,为向您提供余额宝服务,本公司有权将您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邮箱、联系地址、支付宝账号等)提供给相应的金融机构。您同意相关金融机构有权将您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您在金融机构的账户、交易信息、资产状况等)提供给本公司。”

2、关于免责条款的效力。余额宝服务协议第2.6条约定:“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仅向投资者提供资金支付渠道,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并非为理财产品购买协议的参与方,不对理财产品购买协议的协议方的任何口头、书面陈述或者向支付宝网上传的线上信息之真实性、合法性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或对此承担任何连带责任,不对相关金融机构及任何第三方的法定义务和/或契约责任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公司亦无义务参与与理财产品协议交易资金划转及支付环节之外的任何赔偿、纠纷处理等活动。”

以上两条都意在规避余额宝公司本身在支付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但我国《合同法》对格式条款存在限制,并非任何条件均可在格式条款中规定,如何订立符合法律效力的条款、如何对条款进行措辞,都是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范畴。

对于合同管理(Contract Management),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及合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全过程即意指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合同管理始终存在。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合同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今天,唯有政府、行业、企业和投资者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环境,互联网金融才能不断在创新中承载更多使命,从而倒逼金融机构改革,推动金融行业市场化进程和给普通投资者更多的投资理财选择,金融行业也将成为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 黄玲,周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创意转化成产品,如打印机、可穿戴 智能设备等,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一批创意型企业的成长。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通过发展创意项目顺利摆脱了结构转型的困境。支持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然而创意项目发展初期却面临诸多难题,其中融资难是其关键。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而融资难是其发展初期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众筹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从融资人、投资人和平台三方面说明了众筹模式三方目标各异,激励具有异质性。并建立模型,对这三方的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之后,本文指出在众筹发展的初期,众筹机制的设计任务主要由平台来承担,肩负着教育市场和指导众筹的使命其目的是使更多的创意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从而满足三方利益的一致诉求。随后,本文结合激励模式、众筹机制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在阈值机制约束下,资金需求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融资方通过平台展示,向投资人发送项 目质量信号,投资人在自我尽职审查机制下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借助 “点名时间”数据研究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则可能遭遇失败,这可以形成有效的众筹自反馈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以改善异质性融资激励缺陷与创造自反馈机制的优良环境为基础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美国SEC众筹新规及其监管启示》 龚映清,蓝海平

众筹作为一种科技融资的新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众筹通过互联网有效匹配了资金供给与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是传统风险投资的一种重要补充。然而作为一种新模式,众筹模式也存在着包括股权众筹受限、投资者保护难等许多问题。因此,2013年10月,美国SEC正式发布了一项针对众筹的监管提案,以规范早期的众筹市场,促进其良性发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股权众筹、对发行人的要求以及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该法案的颁布对众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放宽了投资者门槛,二是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速了众筹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这一法案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能会增加发行企业成本,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增加监管成本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众筹新规提案为众筹发展框定了边界,提供了土壤。本文针对中国众筹模式发展的中出现的政策监管不明、创新环境弱、投资者保护难度大、社会公众对众筹认识不足等问题,结合美国经验得出一些启示:一是要加快立法,二是要不断探索股权众筹方向及其可能路径,三是必须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四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与分析》 杨扬,Chun-TaLU,王菲菲,许进,PhilipS.YU

与传统的募资方式相比,众筹具有募资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因而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募资渠道。然而,由于众筹平台中的大多数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众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和众筹平台的运营者都迫切地需要找到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方法。本文针对众筹项目由于社会影响力不足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众筹平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方法。根据已有的数据,本文构造了一些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了项目统计特征、内容特征、社会行为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等4类累积特征。其后,结合KickStarter众筹平台数据和Twitter社交网络中的相应数据外构建了模型,对众筹模式的影响力增长以及上述四项累积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可以被精确预测,准确率最高达88.31%;分类器在采用累积特征时具有比采用增量特征更好的预测效果;项目统计特征和推广者的社会影响力等特征具有更高的重要性和更稳定的显著性;此外,特征重要性分析还显示,部分特征如已投资人数、初始推广者占比和所有推广者的平均粉丝数,与影响力增益具有稳定的正相关性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众筹项目的社会影响力预测问题,并为设计更好的社交网络推广策略提供了依据。

《产品众筹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规制问题研究》 钟肖英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也迅猛发展,从网上银行到第三方支付和P2P网络借贷,再到大数据金融和第三方金融平台以及现阶段的众筹,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和丰富,交易规模快速发展壮大。而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创意项目转化为产品。但是,在互联网众筹平台上,由于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使得发起人因不了解投资者对众筹产品偏好的高低而带来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使得投资者参与众筹后往往无法约束或控制发起人提供产品的质量、交付日期,这就给发起人提供了低质量产品动机,也就是道德风险。在道德风险这方面,也存在第三方平台作为担保或仲裁机构的质量价格的决策问题,以及由于第三方平台依据项目众筹成功额度收取手续费,而带来的第三方平台和发起人合谋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另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良,而导致发起人创意被模仿,使得消费者对众筹项目质量高低很难辨别。那么,拥有高质量产品的发起人如何通过分离均衡契约把自己与低质量项目区分开来,以获得更多支持者,也是产品众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逆向选择与道德选择问题,本文提出发起人可以通过差别设计产品质量和价格最优契约,从而达到投资者自我揭示的目的,以减少信息租金的支出,赢得更多资金支持,提高项目收益的方案。

《股权众筹 :融资模式、价值与风险监管》 邱勋,陈月波

2014 年,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久,股权众筹也被认定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开始对股权众筹模式进行调研,并着手制定其发展监管意见。因此,股权众筹在我国即将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作为一种新兴融资工具,股权众筹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主要存在法律风险、模式创新风险和道德风险。本文考察了股权众筹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股权众筹的主要模式:个人直接股东模式、基金间接股东模式、集合直接股东模式。进而分别对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法律问题方面,股权众筹在各国发展中的共同性问题之一就是合法性问题;模式创新风险方面,主要包括众筹平台无任何准入门槛和资质要求、领投人可能不能资本退出之前始终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等问题;道德风险方面,则可能出现初创企业采用一些极度乐观或是夸大和误导性的宣传以吸引投资者、企业成功融资后企业很可能不按契约、擅自更改募集资金的用途或者违规使用资金,给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显著损害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一是尽快出台《股权众筹指导意见》,明确股权众筹主体监管措拖,二是采用立体交叉监管方式,引导股权众筹健康发展,三是构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有力推进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改革,但也对风险防控、金融稳定、监管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如何应对挑战,做到既能充分包容创新又能确保风险防控到位,亟需加强研究。本文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风险以及当前的管理政策,提出强化互联网风险防控、创新监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防控 对策 研究

一、国内互联网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蓬勃发展态势。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9.22万亿元,P2P 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众筹市场规模约100亿元,网络小贷市场规模约5000亿元,基金销售约6000亿元,金融机构创新约1000亿元,财富管理约100亿元。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与其独特的优势密不可分,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技术使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方式更加先进,能为客户提供更自主灵活和方便快捷的金融体验。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

(一)对互联网金融本质认识不清导致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

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传统金融的功能和本质,创新之处在于创造了新的业务技术、交易渠道和方式,主要功能仍是资金融通、价格发现、支付清算等方面,没有超越现有金融体系范畴。这也说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同样会具有较大风险,甚至面临的局部风险远大于传统金融。比如,“余额宝”等产品直接将收益冠以活期储蓄的若干倍,忽视了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特征。再如,人人贷(P2P)型网上借贷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的行为缺乏足够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措施,导致一部分网贷企业因为不良贷款不断积累或突发贷款损失而无法正常运营。然而,由于没有认清互联网金融本质,很多投资者把互联网金融当作“救命稻草”,一旦互联网金融局部风险扩大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

(二)混业经营加大分业监管风险。

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业务普遍具有跨行业、跨部门、业务交叉性强等特征,形成了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深度融合和交叉的模式。在目前分业监管格局下,对于涉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多方面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具体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以及工信部、公安部等其他相关部门如何协调配合,已成为现有监管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尚不成熟、部门间职能不清等方面问题,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领域与灰色地带。如处理不当,既有可能影响金融创新,也有可能

带来监管套利,影响金融秩序稳定。

(三)技术漏洞和信用缺失风险。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平台,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和信用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首先,互联网技术风险依然存在。一是由于互联网传输故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等因素,互联网金融交易面临网络瘫痪的技术风险。二是互联网相关技术障碍问题。既有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风险,也有互联网技术支持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客户身份认定问题。客户在身份认定上采取非实名制,且缺少对于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机制。二是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虚拟化程度高,真实性不易考察验证。三是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增加反洗钱的难度。

(四)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具有一般市场风险的同时还具有特殊市场风险。一是期限错配风险。“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账户是短期的、甚至即时的,而其投资的货币市场基金却是较长时期的,资产与负债之间存在严重错配。二是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投资到房地产、私募基金等具有相对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一旦遇到投资者大量同时撤资,管理方很难提供即时流动性。三是信用风险。由于P2P 等网上借贷机构缺乏信用担保、违约处置和资本金约束等信用担保要素,风

险防控机制和措施缺失,一旦发生违约等情况,风险也较大。

(五)互联网金融风险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已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一定程度冲击,加剧银行间竞相抬升利率,并改变负债结构。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竞争中,银行业面临存款被分流、利差空间被压缩的风险。一些银行开始竞相通过上浮存款利率以及调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争夺客户资金。同时,银行活期和定期存款被金融产品分流后,个人存款减少,企业和同业存款增加,导致银行负债结构改变。此外,互联网金融创新对货币市场也有负面影响。

三、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改革,但是互联网金融蕴含的风险较传统金融更为复杂,对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监管涉及面广、监管主体多,既包括工信部、公安部等,也包括一行三会等。

(一)网上银行。

2005年11月,在总结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与监管历程、借鉴国际电子银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银监会制定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电子银行业务的申请与变更、风险管理、数据交换与转移管理、业务外包管理、跨境业务活动管理、监督管理以及法律责任等细则。此外,为了推动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银监会还发

布了《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07年,银监会引发《关于做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通知》,促进网上银行健康持续发展,积极防范针对网上银行的不法活动,维护商业银行和客户权益。

(二)网上证券。

2012年5月18日证监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中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在网下配售和网上发行之间建立双向回拨机制,根据申购情况调整网下配售和网上发行的比例。在证

券委托方面,2000年3月,证监会制定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对证券网上委托的业务规范、技术规范、信息披露、资格申请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为网上委托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年4月,证监会依据此办法制定《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

(三)网上保险。

2011年4月,为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防范网络保险欺诈风险,切实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保监会起草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针对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的资质条件、经营规则、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同年9月,保监会印发《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对互联网销售保险的准入门槛、经营规则以

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定,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四)网络支付。

2005年10月,为规范电子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维护银行及其客户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支付业务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明确将电子支付业务纳入监管范畴。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依据办法和细则向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发放《支付业务许可证》,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2011~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及《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征集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出台对应管理办法,逐步构建起网络支付监管体系。

(五)网络借贷。

目前,在国内成立一家经营性网络借贷平台一般需要三个步骤:第一,获得由工商行政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第二,向通信管理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得《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第三,向工商行政机关申请增加“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范围,并办理相应的经营性网站备案,这一过程并不需

要金融监管部门的介入。而且,我国尚未出台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网络借贷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2011年8月,银监会印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警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与P2P 网络借贷平台之间建立防火墙,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2013年11月,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中国第一部民间借贷的地方性法规,旨在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活动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民间融资风险,促进民间融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六)金融搜索

金融搜索作为金融产品的搜索比价平台,满足了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对于金融产品“货比三家”的需求。由于金融搜索平台只是充当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自身并不参与金融产品供求双方的交易环节,目前并没有相关政策对其进行监管。

(七)网络金融超市

网络金融超市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产品与一站式金融服务。目前,在市场准入方面,监管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如2012年12月,证监会公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但是在具体管理措

施方面,现行监管政策仍留有空白。

四、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监管的建议

(一)全面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

为了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支持新业态发展,应鼓励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工具和方式。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产生了一定风险,部分原因是监管措施滞后于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同时也说明互联网金融产品需要规范,并通过设计相应制度和出台相关政策防止出现互联网金融过度发展冲击传统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监管体系。

1.要防范法律制度风险。应构建多层次互联网相关法律监管体系,既要修补现有法律法规漏洞,又要根据新变化制定专门规范规则,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坚持依法行政,减少政策变动随意性,并强化对监管者和监管措施的硬约束。

2.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框架,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共同提高监管效率。一是继续加强沟通协调机制建设,确保提高银行、证券、保险、工信等相关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既要避免业务过多交叉,又要避免出现真空领域或灰色地带。二是采取机构监管和业务监管并重的模式,既重视机构监管,也重视业务监管。三是处理好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的关系,监管部门履行他律性监管,行业协会要形成自律。四是督促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内控机制,并进行稳健合规经营。

3.采取适度审慎原则,处理好创新、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一是放宽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明确业务范围,通过设定特定交易条件强化监管来保证交易安全。探索国内互联网金融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真正实现“非禁即入”。同时,从资本充足金、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合理确定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二是对业务规模较小、处于成长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可按相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关政策支持。三是在考虑互联网金融业务合规性和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加以引导。

(三)完善配套措施,营造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继续扩大、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壮大,应通过制度创新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

是加强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平台,并加强投资者与管理方相互监督、良性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二是完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税收征管,互联网金融交易符合现行税收制度规定,应按规定纳税,研究完善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征管方式。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相关国家和国际机

构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上的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先进技术,完善监管框架、提高监管能力。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金融领域已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提供快捷、便利金融服务的同时,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进行了分类,研究了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的对策,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对策

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了革命性的冲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定位。据统计,2012年移动支付占全球支付市场比例已达到2.2%,并且以年均40%的速度继续增长;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增长速度达到100%;网上银行对柜台业务的替代率超过了50%。互联网金融的高效、便捷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改革体系的效率。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安全方面众所周知的缺陷,以及金融业的重要地位,因此当前对互联网安全风险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分类

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可以分为信息技术类安全风险和业务类安全风险两大类。信息技术类安全风险是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自身不完善导致的,包括信息技术选择风险、信息技术安全风险;业务类安全风险是互联网金融业务自身特点导致的,包括业务操作风险、商誉风险和法律风险。

1.信息技术类安全风险

(1)信息技术选择风险

金融机构为支持和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必须选择一种互联网金融技术解决方案。信息技术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不存在统一的标准,金融机构选择的技术方案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漏洞,会造成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技术选择风险。这些风险会使金融机构后续互联网金融服务跟不上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更新升级困难,引起巨大的技术损失。

(2)信息技术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技术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服务器系统故障风险和网络通信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基于互联网通信,交易记录存储于服务器系统中。无论从硬件技术还是软件技术上讲,现有的网络技术都不是绝对完备和可靠的。合法用户接入网络的端口或门户的同时,黑客等恶意攻击者也能乘虚而入。网络安全不仅与漏洞有关,还与病毒和制作木马的黑客相关。病毒作为一种传统的网络安全威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仍将是一大挑战。

2.业务类安全风险

(1)业务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网上银行系统的设计缺陷、网上银行的系统错误、银行员工的操作失误等都有可能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务发生操作风险,严重情形下可能危及网上银行的总体安全;网上银行客户泄漏自己的重要信息也可能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当前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内部员工犯罪以及客户不当操作泄漏个人账户信息。

(2)商誉风险

商誉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商业信用风险。商业信用风险会给金融机构带来长久的、持续的消极影响。互联网金融提供网上消费信贷、网上投资等更多金融服务,同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商誉风险。

(3)法律风险

金融机构必须遵守已有法律,但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占领市场,新业务的推出总是超前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新业务的迅猛发展与相关法律出台的滞后可能引发金融机构与客户的法律纠纷,增加互联网金融交易费用,影响互联网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对策

1.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前瞻性的法律法规

防范和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法律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各国对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的根本原因之一。行之有效的法律框架才是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推动互联网金融积极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修改现有法律条款或制定新的适合并促进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尤为重要和紧迫。

2.制定互联网应用技术规范和标准

互联网金融业务,特别是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等业务发展日益迅猛,但配套技术规范跟不上,特别是安全技术缺乏必要的标准。金融平台开发和使用前缺乏充足测试,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应用技术开发测试要尽早规范化、标准化,相应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标准也必须加快推出。

3.加强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基础建设

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特别是在移动支付等领域还是比较落后,这对我们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系统网络关键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互联网软硬件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4.建设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

发展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完善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认证、评估体系。要长期有效地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就应将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纳入到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制度中来,建立起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三、结语及前景

互联网金融为人们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潜在风险,影响到交易和资金的安全性。因而,防范网络金融风险,以保障网络金融业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必要。我们必须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预防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龚衍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金融经济,2013(2):45-47

[3]魏亮.云计算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10):19-22

[4]王琴,王海权.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3(8):55-57

下载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有力推进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改革,但也对风险防控、金融稳定、监管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如何应对挑战......

    互联网金融超市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互联网金融超市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各项监管政策也慢慢落地,互金平台业务转型与创新显得更加重要和急切。......

    互联网金融创新法律风险与防范

    【转帖】互联网金融创新法律风险与防范研讨会综述 (2014-01-05 14:04:20) 转载 标签: 互联网金融创新 ▼ 分类: 法律新闻 互联网金融创新法律风险与防范研讨会综述 2013年第09......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与风险防范对策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与风险防范对策 互联网金融较之传统金融,其参与度高、成本低、协作性好、透明度高、操作方便的特性,使互联网金融成为当下发展最快的金融模式之一。巨大的......

    互联网金融案例研究

    典型案例之阿里金融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典型的案例即为阿里巴巴的小额信贷业务,即阿里金融。 和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同,阿里金融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为阿里巴巴、淘宝网......

    互联网金融理财有哪些风险

    www.xiexiebang.com 互联网金融理财有哪些风险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投资理财市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闲钱可以用来理财。像传统金融行业,像股票......

    法律信仰研究文献综述

    法律信仰研究文献综述(简洁版)关于法律信仰的问题,在西方更多的体现为是一种自然、必然的内在意识。众所周知,在西方法治思想健全的现代社会里,法律信仰的转型是伴随着人的主体性......

    目前互联网金融总结研究

    www.xiexiebang.com 如何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目前金融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为六大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创新在推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