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相关法律
互联网相关法律
《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关于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
网上辱骂他人是否犯法?
随着博客、bbs、留言簿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然而,这些空间常常被一些不速之客光顾,留下骂人的话语扬长而去。被骂的人窝一肚子火却无从发泄。我曾在某电台的夜间聊天类节目中接到很多询问此类问题的电话。答案是肯定的:网上辱骂他人是违法行为!
这类案子我也接手过几起,大多是在博客上留言骂人的行为,法院最终判定的有侵犯他人名誉权、人格权等,处赔偿精神损失500-10000元不等,部分情节严重者被刑事拘留。
在此提醒各位:网上语言一定要文明,现在任何网上违法犯罪都能被查到,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抱恨终生。同时,作为被侵害者,一定要加强自我防卫意识,生活、学习、工作受到影响时一定要报警。哪些属于违法和不良信息?
违法信息是指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明文严禁的信息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严禁的九类信息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它内容的。
不良信息是指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违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与习惯以及其它违背社会公德的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等。
网上骂人“猪头” 被判赔一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一名网民在网络上发帖称他人为“猪头”,番禺法院近日判令其向受害人支付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10000元。
这是番禺法院审结的第一宗利用网络侵犯名誉权的案件。章某是番禺区某物业管理公司的保安队长。2004年2月,该小区业主举行游行活动,章某进行劝阻,被拍下照片。而后21世纪满堂红地产网出现了题为“凶悍的猪头保安”的帖子,并附有章某的照片。该论坛网民相继跟帖,其中不乏“送屠宰场!大卸八块!我要杀猪”等侮辱性言论。章某为此受到很大压力,他认定发帖人就是该小区住户邹某,一纸诉状将邹某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邹某立即停止侵害其名誉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共20万元。
章某提供了2003年11月11日“gdda”在网上书写的帖子“我就是gdda!今年七月的照片!”及照片,以及gdda在2004年4月21日发给“神雕小侠”的主题为“通讯录”的邮件,邮件内通讯录上记录了gdda就是邹某,并详细列明邹某的身份资料。章某把这两份打印件作为上诉的证据。邹某矢口否认自己是gdda,对章某提交的打印件的真实性提出异议。于是,邹某是否就是网络中的gdda,成为了本案的关键。
为查明案件事实,番禺法院委托广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调取相关证据。由该处提供的证据,法院初步认定邹某就是网络中的发帖人“gdda”。为进一步确认,广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通过查询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邮件系统,找到了“gdda”的联系方式,证实“gdda”的电话号码、身份证住址与邹某的一模一样。此外还有多项证据表明邹某就是“gdda”的事实。
番禺法院最终判定:邹某在21世纪房产论坛网站上以个人名义向章某赔礼道歉,同时,支付章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如何防止QQ号码被盗?
QQ被盗非常痛苦,不过盗窃QQ号的常见手段综合起来也不过“偷看”、“木马”、“记录键盘”和“欺诈信息”四种而已。只要我们认清这些盗号伎俩,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QQ号码被盗。
QQ盗号伎俩之一:偷看
这是最原始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密码盗窃方式,多见于网吧等公共场所。QQ用户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时,站在旁边的别有用心的人就有可能把你按过的键尽数记录下来。
对付这种盗号的方法很简单,也算是给广大QQ用户提个醒:在公共场合登录QQ时,千万要注意周围有没有人注视自己。另外,给自己设置一个超长的QQ密码也是个防偷窥的办法——像“1212”这种密码很容易被人记住,但如果是一个由字母和数字甚至其他符号组成的15位密码,能过目不忘的人恐怕也不多吧。
QQ盗号伎俩之二:木马
倘若有人通过邮件或QQ发给你诸如“我的照片.exe”这样的文件,那你可千万要小心了,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窃取QQ密码的“特洛伊木马”。这种程序在运行后,就会把你的QQ号码和密码自动发送到木马程序指定的邮箱中,不仅如此,你的QQ还会自动将类似的木马程序发送给其他好友,让你的电脑也成为真正的“害群之马”。
所以,不管是和你多熟的QQ好友,如果对方没有任何交待或者很突然地发了一个文件或提供一个链接,一定要多嘴问几句哦,最好确认是不是你的好友,这样才能放心接收或者点开链接。
要防止这种盗号行为,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是基础中的基础。此外,坚决不运行来历不明的可执行文件,不打开任何奇怪的页面也是必要的。QQ从2005 Beta3版本开始,已经增加了“安全中心”功能,会自动过滤任何可疑的文件或页面,不过它并不过滤压缩文件,因此如果有人发送ZIP或RAR等格式的压缩文件给你,并要求你解压缩后运行,你也一定要三思而行。
QQ盗号伎俩之三:记录键盘
有这样一种程序,它会默默地运行在系统后台,并将用户的按键记录,以及鼠标曾经点击过的位置全部记录下来。有些人会借此在网吧或其他公用电脑上盗窃QQ密码,不过这种情况防范也非常简单。
在QQ2005 Beta3版本之前,QQ采用软键盘的方法来防止键盘记录,如今则使用nProtect键盘加密保护技术来保护用户密码。如果你在QQ登录框的密码输入栏右侧看到一个黄色的锁状图标时,表示密码输入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可以放心输入密码;如果该锁状图标上被打了一个小红叉,那么最好不要继续登录QQ,要么换台电脑,要么重新安装QQ软件。
QQ盗号伎俩之四:欺诈信息
如果你收到一封邮件或一个页面链接,说你的QQ密码已经丢失,或者你已经中了某某大奖,要求你提供QQ号和密码加以确认时,千万不要相信其中的内容。有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像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不会冒风险去干涉嫌侵犯隐私的事情的,因此腾讯绝对不会在各种活动中要求用户提供密码,而问密码的,往往是使用欺诈手段盗号的“黑客”。
面对这种欺诈信息,我们一定要端正态度,千万不要为不劳而获的Q币、抽奖等信息所诱惑,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绝对不公开自己的QQ密码。惟有如此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
当然,在密码尚未泄露之前,我们也可以去申请QQ密码保护,给密码打个预防针。万一不慎丢失了,也好及时地索回密码,以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来源:IT世界
陕西破获最大一例手机短信诈骗案
一伙租住在西安市区一家属院内利用发送”中奖”短信进行诈骗的犯罪疑人22日晚被警方抓获。经初步审查,这5人利用群发”中奖”短信诈骗,短短2个月已获利10万余元。这是自11月1日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联合打击手机短信诈骗活动以来,陕西省破获的首例手机短信诈骗案,也是发现的最大一例短信诈骗案。
2005年10月,有人向西安市公安局110报警,称其在湖北上学的女儿遭到“中奖”短信的诈骗,被骗走4600余元。女儿收到一则”中奖10。8万元”的短信后信以为真,先后两次分别向一西安银行卡内存入1800元,在第3次存入1080元后,才意识到被骗。西安市公安局将此案交由碑林分局刑侦大队侦查。警方调查这名居民提供的银行卡后发现,提款人每次取钱的地点均在西安市新城区一饭店附近,随即确定此饭店周边为调查范围。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及技术手段的支持,警方确定,嫌疑人可能是福建省人,藏身地点在新城区公园北路一家属院。22日,碑林分局刑侦大队4个中队20余名刑警及市公安局几名警察来到家属院,将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警方在现场发现了40部手机、大量银行卡、存折及13张假身份证,以及10套正在不停发送短信的自动群发器。警方还发现了一部全国的手机号码号段簿。群发器和号段簿都是嫌疑人从福建带过来的,这些群发器每天可发送短信三四千条。假身份证是在西安办的,主要用来申请银行卡。
经初步审讯,这5人都是福建人,9月17日左右来到西安,其中4人是泉州市安溪县人,1人是晋江市人。在短短2个月时间里,约有50余人被骗,5人诈骗所得10万余元。目前5人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
来源:新华网
中奖欺诈出现“网络版”
喜您中特等奖,新款宝马轿车一辆。”收到这样的中奖信息你会信吗?当然不信,但是如果你试试,登录抽奖活动举办方的公司网页,上面公司简介、地址、经营产品、抽奖活动详情、连奖品图片都一应俱全、图文并茂,俨然一个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看了这些,你对自己中大奖信了吗? 2006年3月,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工商局接连收到多起北京、深圳等外省、区、市消费者投诉,称收到海沧一个叫“香港兴丽平集团厦门分公司”的汽车经营企业的中大奖通知单,让他们先转税费,就能获得价值65万元的新款宝马轿车一辆,为了消除中奖者顾虑,还制作了一个极为逼真的假公司网页让消费者登录观看。工商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中奖欺诈推出“网络电子版”,千万别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逼真假网页让消费者困惑
北京的消费者林先生远从北京打来长途,向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工商局核实,称收到“香港兴丽平集团厦门分公司”寄来的中奖通知,称其已中特等奖,将获价值65万元的新款宝马轿车一辆,林先生看到这个觉得挺逗的,就拨通领奖单里留的电话,想了解一下,电话那头先是恭喜了一番,随后让其转账有关税费后即可领奖。林先生认为这八成是骗人的,心想自己是搞IT行业的,有没有这公司、有没有这回事自己上网查一查,大体就能够明白。没想到的是,没等林先生查,对方却主动说,“要是不信,可以上我们公司的网页上看看,网址是www.xiexiebang.com)或打电话进行核实,避免遭受精神和物质上的损失。
广州首宗电子邮件侵犯名誉权案执结
日前,广州市首宗电子邮件侵犯名誉权案由法院强制执行完毕,公司经理通过单位内部局域网向全体员工发送电子邮件,毁损一名员工的名誉,被判侵犯他人名誉权。被告经理除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外,还被强制在公司内部网络上发送由法院审核内容的公开赔礼道歉电子邮件。据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介绍,原告刘某原是广州一家网络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2004年5月19日离职,被告陈某是该公司的经理。2004年6月10日,原告通过其电子邮箱收到原公司的同事转发给她的《人不自爱,必自取其辱》的文章,后查明该文原件的发件人为被告,主题为《致公司全体同事的公开信》,发送对象为全体员工,在信中原告采取直接点名的方式,描述刘某“人不自爱„„必自取其辱„„一个心智不健全的人,其行为表现多么渺小可怜„„一个心智暗弱的人会以非理性的行为将自己和周围的人一起毁掉”等等。
一二审法院审理均认为,这篇文章已构成对刘某职业道德的诽谤,造成其个人诚信度的降低,影响了公众对刘某的社会评价,贬低了刘的人格,毁损其名誉,构成对其名誉权的侵害。法院终审判决被告陈某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1万元,并在该公司的内部网络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给刘某造成的不良影响,道歉内容由法院审核。事后,因被告不履行判决,刘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强制执行“在内部网络上赔礼道歉”判决时,天河区法院以陈某为道歉人,拟定了一封《道歉函》,明确表明侵害人实施了侵害行为及其侵权性质,并表明了其道歉目的。由于侵权人陈某是针对公司局域网内的人群发布侮辱诽谤电子邮件,而不是直接放置在公开性质的网页上甚至互联网上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群,因此,天河法院将《道歉函》同样以邮件的形式在该公司的内部网络上向同样范围内的人群发送,并强制要求这封《道歉函》邮件在网络中必须保留15天。法院则在此期限内定期派出了技术人员到该公司检查信件保留的情况。目前,该案已正式执结。来源:新华网
“网络名誉侵权第一案”一审有果 原告公司胜诉
引发广泛关注的“公司网络名誉侵权河南第一案”近日在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一审落幕。不堪忍受深圳海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管理“中国涂料论坛”网上攻击的河南省惠康实业总公司一审胜诉。
三篇攻击文章让原告丢了两单生意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5年8月20日起,被告深圳海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管理的网站“中国涂料论坛”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毫无根据地对“惠康”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行污辱诽谤的文章,其中一篇署名为“chengshi”的人发了一篇名为《关于河南惠康公司的内幕》的文章,甚至对公司法定代表人进行人身攻击,文中写道:“‘惠康’是以生产假冒产品为主的建材公司,公司经理李某以前就是老巩县造假复合肥的„„”在三篇文章后面,分别有33人、23人、21人连续跟帖,大都带有攻击性。
上述攻击文章,给原告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2005年9月20日,洛阳凯尼克防水堵漏有限公司看到涂料在线网站发表的帖子,决定解除双方此前签订的协议书。洛阳郊区复合肥厂也随后向河南省惠康实业总公司发函,要求解除此前所签订的合同。
网上攻击信息非法 应立即删除或停止传输
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法人依法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根据《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出现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应当立即删除或者停止传输。本案中,帖子在被告网站上留存发布达几个月,降低了原告的社会评价,给原告名誉造成了一定影响,被告在其网站的经营管理上存在一定过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最终,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之规定,依法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将有关帖子予以删除,并在“中国涂料论坛”上刊登致歉声明,刊登声明内容应经本院审定,声明保留四个月时间;被告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赔偿原告经济损失6000元。
来源: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我国首例博客告博客案在京开审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新近受理的我国首例博客告博客案原本8月7日开庭审理,但7日上午开庭时,被告未到庭,法院决定择期开庭审理此案。
近年来,博客以惊人的速度在互联网上迅猛发展,而博客空间的最大优势是个人充分拥有自己博客的支配权,可以将个人所想、所闻、所见以及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公之于众。也正因如此,针对博客内容损害了个人名誉权、隐私权等的纠纷不断出现。
海淀法院受理的这起中国首例博客告博客案,是北京市无业人员沈阳状告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的02级学生张明和北京博客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今年45岁的原告沈阳是博客中国的早期注册用户。他诉称,他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关于贬低自己人格的文章。经确认,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的02级学生张明,在2005年至2006年间,以秦尘为网名在网上发布了大量针对沈阳的文章,文章均用了极其恶劣的词语对自己进行侮辱和诽谤,使其名誉受到了极大伤害。
原告沈阳说,张明的这些文章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有高达数十家网站已经转载,这些文章使他的社会评价受到了极大损害,并影响了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沈阳一纸诉状将张明和北京博客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0000元人民币,并向其公开赔礼道歉。来源:新华网
“白文衣士”网上盗游戏装备 在穗被判刑
一位网名叫“白文衣士”的游戏玩家,盗窃多名游戏玩家的“斩妖剑”、“混元盘金锁”等游戏中的“宝物”卖给他人,获利3000余元。广州市天河区法院19日对这起虚拟财物犯罪案件宣判,“白文衣士”犯盗窃罪,被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白文衣士”真名叫颜亿凡,今年20岁,平时喜欢网络游戏。2004年8月至11月期间,广州网易互动娱乐有限公司组织“大话西游2”网络游戏庆典活动,颜亿凡成为工作人员。
颜亿凡利用工作便利,私自截取了几名参加庆典活动的游戏玩家的个人资料,伪造被害人的身份证和截取被害人的网易通行证号,然后以被害人网络游戏帐号的安全码被盗或丢失为由,骗取网易公司向其发出新的安全码,之后再用该安全码登陆“大话西游2”网络游戏,先后盗得多名被害人的“斩妖剑”、“混元盘金锁”等游戏装备一批,后又转卖给他人,非法获利人民币3750元。
2005年1月9日,颜亿凡被公安民警抓获归案。经网易公司估算,被盗装备价值虚拟货币69070万“大话币”,折合人民币4605元。
此案争议焦点是虚拟财物是否具有财产属性。颜亿凡的辩护人称,网络游戏装备不具有现实财产属性,它的所有权归属、价值均无法确定,不是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财产。
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则认为,虚拟装备依附于游戏中的虚拟人物,是存在于电脑网络和游戏程序之中的电磁记录。对于玩家来说,虚拟装备是其交付了费用获得许可使用游戏软件和虚拟人物的权利后,再付出创造性劳动获取的虚拟物品。因此,法院认为,本案涉及的虚拟装备具有现实的财产属性,属于盗窃罪的调整对象,且盗窃数额达到定罪标准,因此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法院19日对此案宣判,颜亿凡犯盗窃罪,被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来源:新华网
黑客破解密码 两个月狂捞用户3万多元现金 2004年11月的一天,张灵(化名)来到银行取工资,发现银行卡密码不对,她十分纳闷。重设密码后,张灵惊讶地发现,卡里的4000多元不翼而飞,她立刻向警方报了案。此后,警方又陆续接到了多名用户报案,他们反映的情况与张灵一样:都是银行卡密码被更改,钱款丢失。警方旋即展开侦察。不久后,犯罪嫌疑人韩某落网,同案犯陈某也向公安机关自首。
韩某是河北邯郸市某网吧管理员。去年6月,趁人不注意,他用电脑黑客软件盗取了某网站上客户数据库内大量的个人网上注册信息和各银行卡卡号。利用这些信息,他又登陆某银行网上银行系统,破解了部分上海客户的银行卡密码。同年10月,韩某和陈某密谋借此“捞一把”。
陈某通过他人办了一张假身份证,再用这张假身份证到上海某银行办理了一张借记卡。韩某在网吧和他人住处分别利用已经破解的11个账户和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向那张借记卡里转账。然后两人在上海和江西的ATM机和柜面上提现。短短两个月间,他们就提取了不同储户现金3万多元。
庭审中,两名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供认不讳,陈某还主动退赔了部分赃款。最后,普陀法院判决韩某有期徒刑一年半,陈某有期徒刑10个月。
来源:上海青年报
盗取网上聊天号码出售 一网络黑客被深圳警方羁押
一个来自广西的“网络黑客”长期偷盗五六位数的QQ号码以及特别好的号码,然后将盗来的号码在网络上以高价出售,被腾讯公司报案后由深圳警方立案查处。这是全国首例盗窃QQ号码涉嫌犯罪案件。目前,“网络黑客”已被羁押。
昨日,重庆万州网民张先生透露,深圳腾讯公司的工作人员和深圳市公安局网监民警到他家调查取证,了解QQ号码被盗经过的情况。据悉,他是本案在重庆市惟一的调查取证对象。
今年5月,张先生平时工作时所用的五位数腾讯QQ号码,被“网络黑客”偷盗。张说,因为他使用的是付费的会员QQ,所以当时并不十分担心,通过手机赶紧找回了密码。可结果没隔几天,QQ号码还是被盗了。
“手机找回的密码怎么还是会被盗呢?”张试着通过手机再次找回密码后,网络那一头的盗号者“Q言Q语”突然现身——主动发来QQ消息示威:不管你怎么找回密码,我一样可以破解,你最好死了这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再三向“黑客”恳求说该号为公益事业所用,请高抬贵手,终于要回了自己的QQ号码。
10月24日下午,重庆万州区公安局网监民警突然找到张,随同来的还有深圳市公安局网监民警和腾讯公司工作人员,专程就QQ号被盗一事调查取证。
深圳网警称,在来之前已将“Q言Q语”捉拿归案,这是全国首例盗窃QQ号码涉嫌犯罪案件,张是本案中重庆惟一的调查取证对象。为了帮助张回忆起被盗QQ号时的详细经过,腾讯公司的工作人员出示了一大张密密麻麻的QQ号码登陆数据单,上面详细地记录了他QQ号码登陆上线的精确时间。
据“Q言Q语”交代,他长期偷盗五、六位数的QQ号码以及特别好的号码,然后将盗来的号码在网络上以高价出售,一个普通的六位数QQ号码能卖到上千元人民币。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二篇:互联网时代的法律
网络空间法:互联网时代的法律
[ 摘 要]2 1 世纪是个网络的时代。网络技术在提供给人类前所未有的高效、自由地享受信息的同时,也给人 类套上了枷锁。网络安全、网络欺诈、域 名争端、侵犯 隐私、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纠纷的处理让人们不能再无视法律的力量。网络呼唤法律,网络需要法律。本文即是对此时代前沿问题的回应,试图从法理学的角度论述与网络有关的法律问题。考察网络、网络空间的性质,然后指出网络空间的核心资源——信息,并分析信息的本质;论证网络空间的特征,证明法律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
[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络法律;法律创新
面对网络———这一跨越时空、包罗万象、瞬息万变、精彩纷呈,却又飘忽不定的虚拟世界,其相对规范(特别是法律规范)的研究应从何处着手?受网站上流行的FAQs①频道的启发,作者尝试从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对网络法的相关问题予以探讨。1 世纪是个网络的时代。网络技术在提供给人类前所未有的高效、自由地享受信息的同时,也给人类套上了枷锁。网络安全、网络欺诈、域名争端、侵犯隐私、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纠纷的处理让人们不能再无视法律的力量。网络呼唤法律,网络需要法律。本文即是对此时代前沿问题的回应,试图从法理学的角度论述与网络有关的法律问题。考察网络、网络空间的性质,然后指出网络空间的核心资源——信息,并分析信息的本质;论证网络空间的特征,证明法律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
一、网络法的规范对象———网络及人们的网络活动
(一)网络的含义
网络,本义上是指交错联接的系统,既可指物理上的有形的联接,如通信网,又可指观念上的无形的联接,如人际关系网。因为随着技术与媒体的融合,三网(即电信、计算机、广播电视网)合一的趋势已成必然,网络被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其范围将越来越广。本文所谓的网络,主要是指因特网(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运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技术,以及传输控制协议和因特网协议(TCP/IP),将全球原本独立的计算机网络连为一体,形成了资源共享、以至于协同工作的体系。我国台湾省将之翻译为“网际网路”,内地则称之为国际互联网,有时又称其为信息网络,或叫互联网。鉴于网络“互连与共享”的本质特点主要表现在因特网上,网络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也都集中于因特网之中。
本文所谓的网络法,主要是指有关因特网的法律规范。因特网是建立在现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基础上的,是成千上万相互协作的网络,以及网络所承载的信息而结合的集合体。它是电话系统、邮政服务、新联媒体、购物中心、信息集散、音像传播系统等功能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从因特网的技术构成和发展前景看,它又绝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种单一功能的体现。它不仅是无数计算机联接而成的网络,还包括网上的信息;不仅是网络中的无形的信息库,而且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内容最丰富、最为快捷的资源配置系统,是信息社会运行的基础。从社会学角度看,它是一个新的虚拟的社区。所谓“网络空间(CY BERSPACE)”,就是指这种人类活动的新领域。这是一个利用个人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以数据存储和交换为基础构筑的非物理空间。人们通过终端电脑进入并感知这一空间的存在,选择在这一与“现实世界”分离的“虚拟社会”中进行交流。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最大的区别在于“虚幻”。网络空间不再具有我们惯常认知的地域边界,而是以计算机屏幕和“口令”独立赶来;网络空间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参与者可以完全不受传输地理位置、速度的限制而参与;网络空间的虚幻性带给我们的并不是一个虚拟和数字信息空间,更不是科幻世界。人们的许多需求和理想,都在网络空间得到了实现。如远程医疗、在线交易、实时监控、智能化的预测等等,可谓不胜枚举。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使人们的交流打破了地
域的界限,创造出一个人类活动的的新空间——cyberspace,也可称这为“网络空间”。
(二)人们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及行为类型
网络是作为一种通讯手段而出现的,但其功能远远超出了初始的设计目的。从运用网络所开展的业务来看,至少有以下几大类:一是电子商务。二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政府网上生存的重要形式,同时,它也将扩展网络的应用领域。此外,电子社区也是网络应用不可缺少的方面,如交通、气象、公益广告等公众信息无不包容其内。网络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凡是与数字信息相关的社会行为,都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并实现,其涉及面极其广泛。与此相应,网络的应用行为,也将成为人们的基本行为方式之一,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这也是网络法之所以成为新的法律领域的原因之一。以合法行为来说,凡是不需要以物流和人身(有形物质为客体和人体必须排除在外)为对象的商业、政务活动,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网络负面作用的存在,许多违法、犯罪行为,也可以同时在网上开展。就非法行为而言,凡是不以有形物质和人身为对象的行为(如抢劫、强奸等),都可以在网络上出现。总之,除了以有形物质和人身为目标的行为,其他所有的行为,不论其合法,还是非法的,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互联网“是新的日常世界,新的思维模式,新的产业模式,新的社会生活;是全新的现实,新的真实。”互联网这种新的现实也作用到了法律领域,造成一些现有法律规则无法规范新的法律问题。首先,一些旧的法律规范已不太适用而需要发展出新的法律。例如:在有关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淫秽传播品的案件中,通常我们更多地着眼于该类传播品造成的实际危害。而在网络中,一些高新图像软件的运用使得以更高程度的控制,使其达不到法定的对青少年健康危害的程度,而事实上它的危害性并不亚于传统的淫秽传播品。另外,网络空间的特殊性质造成一些法律应用的障碍。如:网络空间的无地域界限造成法律适用的主体的不明确,公私界限的模糊使得法律规范和行政干预的比例失调。简言这,许多传统法律规范和法律机制已开始这时,而为一系列规范,规则和划分公共及私权领域的技术所替代。再次,网络空间的存在直接造成了一部分新的法律问题,如:利用网络技术人侵入医院诊疗系统而杀人,侵入银行系统而窃取大量资金。对这类行为的法律界定和调整,需要有新的法律来规范。于是,互联网中交流的“游戏规则”,即cyber law的产生及存在就有了其必要性和可能性.那么,究竟何为cyber law呢?它与计算机法或关于互联网的法律又有何种关系呢?
我们认为,cyber law指的是调整人们在新兴领域——网络空间中进行交流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更具体地说,它与法律和信息交流技术及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却又不等同于计算机法或有关网络的部门法,如合同法、版权法、专利法或传播法等,它覆盖了有关网络的所有部门法规,其范围又小于计算机法,而具有自己独到的研究领域。也可以说,cyber law是法律的一门边缘学科,在其中现存法律的作用和效用受到挑战与冲击。在cyber law中的“law”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不仅指文本的法律,也包含实践中的规则。综上所述,cyber-law就指人们在通过网络空间发生关系对应遵循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则及政策的总称。网络法律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不是可以简单地划入公法或者法的范围之内,它既含有公法的内容,也包括私法的内容。国家要网络依法进行管理,对侵害网络权利、违背网络义务的行为进行制和处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很自然的,这属于公法的范畴。同时要从民法的角度,对网络主体、网络主体的利义务关系、网络行为、网络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做出的规定。这规定,是维护网络世界正常关系的必要条件,是网络主体正当行使络权利,履行网络义务,依法实施网络行为的法律保障。
三、网络法的原则
网络的本质特征是互联与共享,而网络法作为维护其秩序的强制性规范,其基本价值是在网络空间中最大限度地促进网络的互联和信息共享,以充分发挥网络之潜能。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网络法价值的最大实现,制订网络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两种规范相互协调、促进的原则
网络法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规范,它应当是道德的、技术的等各种行为规范的强有力的后盾。总体上讲,其基本原则也应当和与其相适应的其他社会规范(技术的、道德的)相一致。按照规范的弹性程度来看,反映着客观规律性的技术规范,具有较强的刚性。与此相适应,网络法的原则应当是,使网络上的两种规范,即网络技术规范与网络法律规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真正使其造福于人类社会。而对于那些从本质上可能违背技术规范特征的网络法律制度,要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因为,一方面,违背网络基本技术规范的制度难以实施,或者成本极高,另一方面,它可能割裂、肢解网络,阻碍网络使用价值的实现,进而妨碍社会的进步。
(二)可操作性原则
从功能上讲,网络法律制度,不仅要确认权利义务关系,还要划分责任,以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网络社区纠纷。网络法律制度,不能只是宣言性的,而应有可操作性,不仅以规范确认权利和义务关系,还要有具体的救济措施。否则,就失去了法律规范和可操作性价值,演变为口号或空谈,以至于损害法律的尊严。所以,在网络这一技术运行平台上,凡是技术手段暂时尚未达到的,就不要急于制定法律规范。
(三)照顾全球趋同性原则
网络的跨地域性(亦称全球性)是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而法律又是以国家的地域管辖为范围的。为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使网络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都应积极采取合作的态度。其一,在立法上各国对同类问题尽量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制度,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其二,国际组织应在可能的范围内直接制定,或协调各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其三,各国在执法方面,也应相互配合。这就好比在网络法律领域建立“互联网络”,各国的国内法就像是“局域网”,国际组织制定的框架就是“因特网”。而趋同原则就像是“TCP/IP协议”。这样,各国在网络法领域才能求大同存小异,使危害网络的行为得到全面、有效的扼制。否则,各国网络法律制度上的差异,将给那些网络冒险家们留下法外“飞地”。
(四)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原则法律以公力救济为其基础,属他律性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瞬息全球,且无所不涉,其间,难免有国家强制力不及,或成本过高之处。好在网络活动往往以社区①为聚集点,发挥其自治作用,不失为良策之一。因此,在以制定法规范网络基本行为的同时,法律对不违反法定原则的网络社区自律性规范予以认可,将会促进网络秩序的建立。从规范实施角度看,这一方面赋予了网络服务商一定的自治性权力,也同时向它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原则,是网络规范的双重属性,(即技术规范的自律性和法律规范的他律性的),是在网络社区秩序中的一种天然表现。因特网工程工作人员的信条是“我们不依赖国王、:
总统和投票,我们依赖共识和运行规则。”〔3〕(引言)此信条正是这种网络自治思想的例证。① 所谓网络社区,应指相同志趣者活动,或同类业务运营的虚拟场所,如围棋爱好者网站或频道、在线证券市场等,即是。
参 考 文 献〔1〕孙国华 法理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美〕约翰·雷文 INTERNET核心技术精解(第二版)〔M〕 管伟,等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美〕费热拉 网络法〔M〕 张楚,等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摘 要] 网络行为规范主要由技术规范和非技术规范两大类构成。前者属国际性自律规范,后者主要包括技术性法律规范和网络社区法律规范。网络法的核心在于技术性法律规范,其基本价值应与网络技术规范的特征相一致,以求最大限度地促进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在制订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时,应考虑如下几项原则:两类规范间相互协调与促进,具有可操作性,兼顾全球趋同性,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关键词] 网络行为规范;网络法律规范;网络法的价值;网络法的原则Abstract:Asonenewrealmforhumankind,cyberspacecanaccommodateallkindsofhumanactivitiesotherthanthosedealingwithtangibleobjectsandhumanbodies.Thenormsincyberspacemainlyconsistoftechnicalandnon-tech nicalones,withtheformerbeinginternationalandself-disciplinaryonesandthelaterincludingmainlytechnicallegalnormsandnon-technicallegalnorms.Keystoneofcyber-lawliesinthetechnicalnormsanditsbasicvalueshallbeinaccordance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technicalnorms,whichisforenhancingdevelopmentoftheInternetandinfor mationsharing.IntheprocessofenactinglawsandregulationsrelatingtotheInternet,thefollowingprinciplesshallbeconsidered:harmonizationofthetwokindsofnorms,beingoperational,beingcompatiblewithinternationaltrend,andcombinationoftheself-disciplineandbeingdisciplinedbyothers.KeyWords:normsincyberspace;legalnormsincyberspace;valueofcyber-law;principleofcyber-law中图分类号:DF529文献标识码:A
三、网络法律的复杂性
〔3〕〔美〕费热拉 网络法〔M〕 张楚,等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第三篇:11月29日互联网法律竞赛
向林中心校全体教师参加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
11月29日,向林中心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
通过此次竞赛,让每位教师真正了解互联网法律法规,全面提升网站文明创建水平,完善网站文明建设,提升公民法律素养。
第四篇:“互联网+法律”推进指尖普法
“互联网+法律”推进指尖普法
为加强我州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七五”普法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州司法局依托海西新闻网,在网站开设《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专栏。
25日,《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专栏正式刊载,拉开了我州新媒体法治宣传工作的序幕。目前,专栏下设普法动态、法律知识、新法速递、以案释法等四个栏目,专栏注重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着力就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救助等群众关注的方面,采取律师释法、以案讲法的方式解析法律常识。
今后,海西新闻网将发挥新闻媒体引领作用,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法治宣传,在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信仰熔铸到群众的头脑和行为中,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巨大力量,在全社会形成遇事找法、办事说法、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靠法的良好法治风尚。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监管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监管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主体,产品销售的合规性,从业人员的资格,投资者客户的权利保障等等的问题都有待专门法律出台以及专门机构进行监管。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监管机构
监管职责
从业人员监管
法律保障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化的推进,我国金融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从最传统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逐步出现了信托公司、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到现如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金融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根据《2013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中国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达到63.23%,网络化特征日益明显。像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市场占比惊人,截至2014年6月30日,余额宝规模达5741.6亿,居国内最大,全球第4货币基金。打开网页浏览器,更是随处可见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广告,许多承诺平均年收益8%以上,更不乏高达16-20%左右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但是在这个市场迅速发展的背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时常爆出的利用互联网理财产品集资诈骗、产品到期无法兑付、老板携款潜逃等重大案件。由于互联网理财公司的法律监管模糊、公司的坏账准备往往缺失等原因,一旦发生这类情况,普通投资者很难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总结出4方面的法律问题:
第一、互联网金融公司是否严格设立、严格监管。目前,不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行机构,拥有不同的监管当局即“机构监管”,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保监会对保险机构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多样性特征,其金融业务往往同时涉及银行、基金、信托多个方面,并且现在还没有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故只能由一行三会同时监管,其中涉及的分工需要细化。
互联网公司的经营应定期管理。这类公司往往将办公室设置在租借的高档楔子楼内,极少资金规模雄厚的金融投资公司才会购买整层甚至整栋写字楼作为公司总部。现在一家金融公司会存在十多家、甚至数十家的金融投资子公司或分部,大多数投资者往往无从获取其真实具体的信息。目前,许多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件或多或少存在诸如公司法人离境出逃、整个公司人去楼空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要仔细研究是否应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设立提高注册门槛。
银监会曾于2010年电话叫停“银信合作”的金融理财产品,这对当时规避监管的“银信合作”进行监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这也是因为当时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是归属于同一监管部门监管的,才保证了对此类金融理财产品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旦涉及到两个以上监管部门的金融理财产品的问题,就需要多个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协调,但这远远不如根据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监管,从而进一步促进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的科学化、促进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
第二、产品发行的法律监管。银行发行产品必须提前向银监会进行备案后方可发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也是通过先报备后发行的类似方式。那么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产品是否也需要进行备案,从而避免不良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非常融资。目前商业银行除了做好坏账准备外,还需向人民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提高风险防范水平,防止发生大规模的坏账风险。那么相对风险更大的第三方金融公司是否也应当将自由资金的一部分上交给相关机构充作坏账准备金,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保护投资者和公司自身。
此外,可以从以往非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中借鉴一定的经验。例如,存在部分金融理财产品未对该产品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信息披露,尤其是期限较长的一些理财产品,如信托理财产品。在2012年发生的吉林信托的1.5亿元骗贷案中,首先发现吉林信托的“松花江[78]号南山建材”信托理财产品存在骗贷行为的是公安机关而非吉林信托,暴露出监管部门在监管方面的失职。如果监管部门对信托机构的监管不只在产品发行上进行监管,而更多考虑产品周期中的运行风险,那么类似吉林信托这般失职的情况将大大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降低许多。而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其在监管上的严格程度本身就比普通的理财产品低,如何控制其潜藏的风险,是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此外,金融理财产品尚未形成标准化的信息披露格式,即便有些金融理财产品对其产品运行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披露,然而与同类的产品之间可比性较低,于无形中增加了监管成本。同时,“机构监管”的存在,也增加了各种交叉金融财产品在不同的监管制度下进行监管套利的可能。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中,套利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因而更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避免不法分子进行套利。
第三、第三方金融理财的从业人员管理。根据法律规定,银行从业人员必须通过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员工也必须通过相关的资格考试。但是第三方金融理财公司的销售人员,除了部分从银行、证券转行的成员外,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往往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也没有参加过相关的资格考试。往往经过公司的简单培训就开始销售产品。并且由于工作报酬直接与业绩挂钩,因此其职业道德水准存在一定隐患,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且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因而急需建立一个协会组织,对这些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做到合格上岗,并对其长期监督,实行黑名单公开制度,如果严重违规应当予以公布将其从这个行业剔除,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产品销售的合规性监管。传统金融产品,需要客户前往银行或基金公司完成风险评估,在风险适合度配比的情况下方能购买相关产品并进行签约,整个过程一般在银行网点内完成,有监控和录音作为证据。像香港和西方国家,对于客户的风险评估与相关签约格外谨慎严格,确保客户对产品的风险的明确了解。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客户往往只需在网上进行操作,对于产品风险的了解大部分出自销售人员的口述,而销售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等原因,不会过多强调风险或对于相关风险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因此很容易造成客户对产品风险的误解,最终导致客户的资金安全产生风险。
按照以上四方面的法律问题,再结合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立法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期的现状,对于互联网理财的监管机构、销售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主体资格、业务范围、内控风险以及法律责任等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需要尽快予以完善。
一是明确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机构。对于互联网理财,应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建立行业主管部门合作机制,要防止监管套利,应各司其职,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应共享信息,加强协调与合作,避免重复监管。
二是明确监管的一致性原则。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应确保监管的一致性:首先,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机构,只要从事的金融业务相同,原则上就应该受到同样的监管;其次,对于互联网理财的线上、线下业务的监管应当具有一致性。应当融合互联网和金融两个行业的优势,既保持开放、普惠、去中介化的互联网特性,同时也要接受金融行业严谨保守的监管理念,有效防止互联网理财过度扩张引发法律风险。
三是界定互联网理财的法律主体与业务界限。互联网理财的实质就是购买货币基金,通常要在银行进行开户,而余额宝、理财通等跳过了银行环节,已达到第三方代销效果,第三方支付拥有的只是基金支付许可,与基金销售牌照的职能和业务范围还是存在区别的,其业务模式显然已“越线”,并且部分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账户并未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结算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对互联网理财法律主体,可以参考银行监管的模式,适时采取颁发业务许可牌照的方式,设定一定的市场准入门槛,或者采取制定负面清单管理的方式进行规范。四是加强互联网公司的风险防控。互联网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首要的风险就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资金安全,用户账户面临盗号、木马病毒、技术故障、手机丢失等各种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互联网理财的成长。更为重要的风险在于互联网公司的资金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拥有专业的金融人才队伍,拥有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测量、分析、报告、监控和处理体系,具有扎实的品牌信任度和资金安全性,而互联网公司理财业务普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对金融业务并不擅长,存在以补贴代替收益、资金期限错配、金融产品设计能力不高等问题。这都要求加强对互联网公司的市场主体监管,依法制定相关监督管理办法,按照“业务规模与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风险处置和风险隔离机制。
五是加强货币基金公司的风险防控。一般而言,货币基金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它投资的都是高安全系数和稳定收益的金融产品,但也并不是没有风险,一旦市场利率发生急剧变动或者基金出现巨额赎回,货币基金都可能会跌破面值,在国际上曾出现过首要基金和PayPal货币基金清盘的事件。余额宝、理财通的T+0赎回模式需要基金公司用自有资金或者借用银行资金来垫付,这对基金公司的现金管理能力是一个重大挑战。证监会应当要求基金公司就所投资银行协议存款作出风险管理,要求基金公司计提风险准备金,将风险准备金与所投资协议存款的未支付利息挂钩,当然这很可能影响一些货币基金公司的发展规模。
六是严厉打击洗钱等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在鼓励互联网理财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及时惩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理财发展良莠不齐,少数互联网企业运营中基本没有建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体系,而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设立资金池,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实,必须不断跟踪研究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的发展演变,划清各种商业模式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同时,互联网支付工具服务非常便捷,无需向对方透露有关财务信息,这为洗钱活动提供了不少便利。
因此,建议加强对互联网理财平台的反洗钱预防与惩治,要加强金融消费者理财权益保护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许多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首先,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互联网投资理财教育,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其次,要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互联网理财对投资收益和风险如实告知义务。理财产品协议一般规定许多免责情形,一旦客户因收益发生法律纠纷会陷入补救不能的困境。同时,由于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够,如何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保护个人信息,还需与金融监管层进行协调完善。
最后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行业协会并不隶属于政府,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起着行业自律的重要作用。行业自律的优势在于自觉性更强,与政府监管相得益彰,有利于在全行业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强化整个行业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等。2013年12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也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同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已获国务院批准成立。这些行业自律协会的成立,预示着国家将加强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规范与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