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指南

时间:2019-05-14 14: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指南》。

第一篇:《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指南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指南(供参考)

1.贯彻教育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践反思与行动认识研究

2.当前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3.幼儿园亲子互动式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

4.学生、家长、教师互动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研究

5.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知识的研究

6.“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心理教育、德育创新与学科整合”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8.当前教师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10.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一般认知能力培养的研究

11.“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转化的实践研究

12.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与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研究

13.“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4.“学生、教师与家长”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5.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软硬件)的研究

16.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的实践研究

17.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基地建设的研究

18.学校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以及常用技术(理性情绪疗法、行为疗法等)的研究

19.教师积极心理个性品质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

20.教师教育情境中的(和谐师生关系、提升内心世界、防止职业倦怠等)职业综合层面的调节维护的研究

21.学校心理教育中的学生健康情绪情感培养的研究

22.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研究

23.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良好性格品质的培养研究

24.在全面发展中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研究

25.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对策的研究

26.学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27.家长学校中的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

28.教师(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预防、治疗的实践研究

29.教学过程中挖掘心理教育因素并渗透学习活动形式中研究

30.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

3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看待别人实验研究

32.引导学生自我疏导心结的实验研究

3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

34.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3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案例的建设研究

36.节点(开学、挫折和成功、考试、放假等)期心理问题及其预防

第二篇: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 总课题组 通知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

子课题、实验区、校申报通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小学校、学前教育机构: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经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批准,“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为此特成立总课题组。总课题组将整合国内有关教育权威机构、专家团队和一线学校的学术力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课题名称: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 主持人:张桂微 朱蒙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CTF120290 现就2012子课题和实验区校申报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及申报范围

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实验校申报对象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申报课题实验区应有10所以上中小学校或幼儿园作为课题实验区。实行大学区管理体制的区(县)可以申报实验学区,组织实验学校申报课题。

二、申报条件与申报要求

子课题立项要求以单位名义作为实验学校申报。申报单位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并对参与本课题研究有较为强烈的意向;科研组织建制完备,制度健全;人员配备得力,经费投入到位。每所实验学校原则上限报一个子课题,课题主持人必须是课题研究的实际负责人。子课题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课题实施指南》(见附件)所列题目中选定,也可以参照“指南”自行拟定。

三、审批立项

经《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总课题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后,分别下发子课题立项证书、子课题科研组组长聘书、实验区校证书、匾牌。

四、申报办法和联系方式

申报者须填写《<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申报评审• 议定书》(见附件)一式三份,由子课题主持人签字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特快专递至总课题组秘书处(北京100079信箱85分箱,邮政编码:100079;收件人:陈老师;联系电话/传真:010—52870530,手机:***。电子版同时传至电子邮箱:xljkjyzyh@vip.163.com。有关附件表格也可登录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浏览下载。

请各有关教科研机构和业务指导部门及时转发文件,协助组织好子课题的申报工作。特此通知。详见附件。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总课题组

2012年1月

第三篇:1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 总课题组 通知

国家“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总课题组 关于申报《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实验区校

通知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经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批准,“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为此特成立总课题组。总课题组将整合国内有关教育权威机构、专家团队和一线学校的学术力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课题名称: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CTF120290

现就2011—2012子课题和实验区校申报通知如下:

一、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高中等职业教育院校、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和学校教师、社

会心理培训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参阅《〈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选题指南》,确定选题,也可自拟题目。

二、认真填写《〈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申报表》和《实验基地学校申报表》,同一

区域参加实验达到10所学校的可申报实验区。

三、经《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总课题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分别下发子课题立项

证书、子课题科研组组长聘书、实验区校证书、匾牌。

四、总课题组秘书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联 系 人:张老师

电子邮箱:xljkjyb@126.com

课题在线:

通讯地址:北京100079信箱 85分箱

邮编:100079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总课题组

2011年8月

第四篇:子课题研究指南_2013-03-12_10-41-07_535

子课题研究指南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05年江苏省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对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学手段落后状况、实施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青少年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布在各校的计算机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校园网,并通过校园网接教育城域网,为实现个性化随时随地点播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各县区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完成,全新的教学服务设备使教学的方式、内容和教学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Internet和WWW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方式,使远程教学、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化图书馆变成了现实。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部分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校园,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教育的现代化只能是无本之木。因此,教育在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的同时,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日渐完善的网络新技术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不难看出,“数字化”正悄无声息地走进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深化。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应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本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2010 年 7 月,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实现 2020 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2012 年3 月30 日,国家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给出了明确规划,在规划中,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创新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向整合期迈进,需要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扩散,这些都迫切需要开展跨越学校和区域边界的协作与交流。从教育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我国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教育资源流动与共享为特征的校际协作成为教育均衡进程中的“新动向”——表现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郊新校、农村学校的联合,本着以强带弱的思路,前者通过输出品牌、师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等资源带动后者共同发展,网络环境质量的提升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发展加速向着这一“新动向”的迈进。因此,在信息技术向支撑教与学过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支撑新课程改革发展、推进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等方面,迫切需要以大视野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平台、广泛区域的立体化全方位现代教育实践探索、跨区域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构等实践研究,促进资源共建、教研联

动、文化共建、创新实践传播、互动互赢,加速信息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实践探索,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体制机制创新。

“基于网络环境的城乡互动协作研究”就是在上述背景下确立起来的,本课题将以“分享无边界、协作共成长”为宗旨,以“协作、创新、融合”为主线,从区域、学校、教师三个层面的视角,以网络环境及信息技术系统平台为支撑,通过系列具体方向的研究,推动参与区域间、校际间、教师间观念、教学水平、办学能力与特色的提升,促进参与教师教学观念、教研、教学、信息素养等方面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涵盖研究论文与报告、支撑系统与平台、网络条件下跨区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创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等成果,提炼和升华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及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秀的研究案例、实践成果及理论总结。

二、课题研究目标

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及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结合新课改发展方向,协同来自一线学校、教研单位、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管理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力量,依托网络环境,通过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等业务要素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跨区域、跨学校边界的一体化应用实践,探索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途径、策略、模式和机制,并进行实践验证及效果评价,生成典型案例。重点以网络环境下跨区域协同的教师职业发展、学生数字化学习体验及多样化学习方式应用为抓手,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教育均衡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校际协作与互动模式、策略与机制,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及体制创新做出重要贡献。围绕上述研究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1.聚合全市范围内的优质资源与力量,依托课题参与学校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际协作,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促进现代教育理念传播与实践,提升学校办学能力,进而带动一大批实验学校率先开展网络校际协作与互动,并在当地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2.通过校际协作与互动促进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学校共同发展,推动区域内教研、教学、信息中心等多业务部门的协同机制建构,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整体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加强城乡教育合作,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均衡、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3.开展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和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实践网上多样化教研与教学活动,构建研、培、用、评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元、更便捷、可持续的专业发展环境,为学生提供更自由、更开放的网上学习空间。通过广泛的、差异化、各具地域特征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生成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面向教与学方式变革发展的互动模式与机制。加速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推动教育创新;4.依托网络技术,开展跨区域、跨校际大范围网络教学应用服务的研究与应用,融合社会计算、移动计算、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区域内、区域间、学校内、学校间多层次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利用网络开展多校间协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教与学的支撑平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系统,进行校际间协作的体制机制实现与验证。

三、课题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关注在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间、教师间协作与互动的途径、模式、机制和策略,以促进区域间、学校间、教师间教育资源多层次立体化协同共享,促进教育创新,实现教育公平。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在教育教学业务协作体系、协作模式、协作平台等多个层次上开展研究,包括(1)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和交互的教育教学业务体系研究(即哪些教育教学业务适应网络环境下协作、各种教育教学业务网络环境下协作共享的区域及学校适应性等),依据学校教育教学的业务体系及地域间的发展差异性,形成区域间、学校间、教师间不同层次教育教学业务的实际协作需求;(2)建构网络环境下促进区域间校际协作与

互动的主要模式,并依据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和交互的体系开展模式实践验证;(3)依据网络环境下促进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主要模式及策略需求,提出网络环境下促进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平台功能,并促进平台的建构与优化;(4)探索 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依据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和交互的业务体系需求,分类型、分区域特征的形成校际间协作与互动策略,形成业务关联的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的模式,重点在区域信息化整体推进模式、区域教 4 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教育教学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信息化教学、数字化学习、网络大课堂等形态的业务,并对校际互动和协作效果进行评价。围绕上述研究问题层次,结合各参与单位、个人的实际工作发展需求,可参考但并不限于以下方面的研究方向:

方向一:区域间推进协作与互动策略方法研究

研究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整体推进的策略、模式、方法与机制,并通过区域间的协作和互动推动在上述方面的发展;重点突破当前制约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系列关键问题,如高可用性生态化区域数字资源应用环境的建构、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建构、促进教研中心/信息中心/教育管理等部门协同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机制等。

方向二:校际间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研究

围绕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需求背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在教师协同研修、网络环境下的听评课、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面向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等方面,以跨越全国范围的校际协作与互动为支撑,创新模式和机制。

方向三:跨越校际的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研究 开展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发展研究,包括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网络化及虚拟化课堂的建构、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对接的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发展等;以跨越全国范围的校际协作与互动为支撑,创新在上述内容方面的模式和机制。

方向四:校际协作与互动模式、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以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变迁等业务体系内容为重点,创新、发展和生成服务于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的模式,建构适合国情的信息化推进机制,验证校际间协作与互动模式、机制的有效性。

方向五:校际协作与互动支撑平台功能需求研究 以网络环境下校际间的协作与互动为驱动,在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提炼校际协作互互动支撑平台的功能需求;选取典型、优质的互联网网络化服务,开展面向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验证;进行平台建构与实践应用验证;研究建立融合教育系统、商业系统协作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

四、课题研究计划

为推进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围绕课题研究方向,形成稳态的研究成果,课题拟在研究分3 个时期进行:

实验期:(2013.3--2014.7)

研究国内外已有成果和实践经验,选择技术手段,充分调研,召开专家会议,根据文献及资料,研讨网络环境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具有共性和地方特色模式的应用方案。选择典型区域和代表性学校,进行协作与互动,形成有效模式。在这一阶段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

包括:1.课题立项后,在一个月内完成最终研究方案的制定,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各种调研和研讨,及时总结,不断完善。2.选择符合条件的异构区域、差异性学校(如城乡学校)作为参研实验学校,构建课题团队,围绕课题研究方向,确定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

3.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召开课题主题研讨会,总结区域及校际协作的主要需求,形成跨区域校际协作的业务体系,并据此设计基本的校级协作与互动模式。4.组织专家团队,依托专家引领,按计划并依据业务体系分专题组织课题学校开展多样化的校级协作与互动活动。5.依据可能的协作业务类型,进行校际协作与互动模式的实验研究,如校际间教学学习资源共享、多班参与的远程课堂、优质授课视频实录共享、校际间网络教研活动等,全程记录所有实验相关数据,及时总结调整。

巩固推广期:(2014.7—2014.12)

设计调查表开展跨区域校际协作效果评估,就此课题的效果进行调查,根据实验校的信息反馈,进行校际协作效果对比评价分析。调整研究与推广方式,以 “倡导校际协作、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开展校际协作、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化” “信息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校际协作对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协作共赢、创新发展——校际协作助力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主题研讨,组织召开不同区域、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总结、梳理和验证区域间校级协作的重点业务类型、可行的协作模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策略。组织各区域、学校开展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子课题,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进行成果展示和评比,突出成果的区域、学校和老师要给予课题荣誉,选择国家级学术期刊对课题取得成果进行发表,帮助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和教学研究单位解决问题,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全国进行普及性推广。

成果总结期:(2015.1---2015.6)

继续深化前期研究工作的成果,推进典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五、课题参与组织形式与要求

子课题承担单位或个人可以以两种方式,一种是区域参与方式,一种是个体学校参与方式。区域参与方式可以是各县区信息中心/电教馆、教育局等行政单位组织牵头,也可以是区域或跨区域范围的学校自主结盟方式,要求区域方式参与学校至少不少于3 所。1.区域参与方式的要求:(1)组织区域内参与学校参加总课题组研究活动;(2)组织开展区域内对外的观摩与示范课,并围绕子课题研究内容开展研究;(3)至少和2 个参与课题的区域进行区域结对。2.个体学校或个人参与方式的要求:(1)至少和2个跨区域的课题校结对。(2)指定不少与3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具体包括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会议、开展示范课、跨区域的师徒结对等,并围绕子课题研究内容开展研究。若个体学校参与课题研究,要求学校主管教学或教研的副校长以上担当子课题负责人;(3)每位参与教师至少每学期提供一个完整的课例(含教学设计、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反思、同事评价、配套资源),并上传课题研究支撑平台;(4)每个教师每学年提交至少1 篇论文,并允许总课题组以专刊或会议论文集的方式进行发表。

六、子课题选项指南

1.区域信息化整体推进建设模式研究;

2.网络支持下的结对策略及应用研究(含区域结对、校际结对、教师结对等),混合式的(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活动开展及其有效性研究;

3.网络支持下区域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研究(含教育信息资源库统筹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等);

4.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信息技术教育跨区域互动实践研究。

6.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7.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

8.信息化支持下教师培训、教研方式改进研究,如教研共同体等;

9.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与听评课研究;

10.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11.网络新技术影响教育教学研究,如Wiki、微博等社会计算技术教学应用;

12.创新网络化学习模式研究,如网络大课堂;

13.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结合研究。

14.教育教学业务中校际协作与互动的模式、策略及机制研究;

15.校际协作对区域整体发展促进的策略与机制研究;

16.校际协作与互动典型模式与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17.互联网公共服务教育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18.校际协作与交互模式、策略的平台功能支撑研究。

19.“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研究

20.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21.教育城域网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

22.大学间网络课程共享与互认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2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内容变革研究

25.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

26.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研究

27.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影响的研究

28.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

29.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研究

30.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研究

3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3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误区研究

3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范生技能训练模式的研究

3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研究

35.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36.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学籍管理研究

37.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教务管理

38.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评价研究

39.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教师评价研究

40.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校长评价研究

41.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42.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学校评估体系与实施研究

43.基于网络环境下平台的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估;

44.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与创新

45.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46.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研究

47.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48.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新模式研究

49.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50.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成人教育平台研究

51.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

52.学生家庭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校际(区域)协作与共享

55.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6.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少先队活动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7.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研管理工作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58.“电子白板”的使用现状与实践研究

59.“网上学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60.信息技术素养与学生未来发展关系研究

61.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的研究

62.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展望

6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64.高师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创新

65.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66.信息技术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67.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68.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9.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

70.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71.网络教学健康发展最优化实验与研究;

72.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优化实验与研究

7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创示范,求发展

伊春市友好区第一小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边远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 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结合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新世纪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应包含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急能力,包括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团队精神,对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新事物敏感,有浓厚兴趣,有活跃独特的创新精神,敢于想象,勇于发明创造,善于策划,做事轻松,具有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课题实验到了结题的时期,收获颇丰,总结如下:

一、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友好区第一小学是省级标准化示范学校,历年来发挥着名校的辐射作用,友好一小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尤其是在德育方面,学校一贯提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学理念和“养成良好的形为习惯”的德育理念,着眼素质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组成部分。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相对较早,在本地区有较大的影响,曾多次承担市级的观摩课,并善于与一些兄弟学校交流经验。

2008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派出教师参加黑龙江省举办的心理辅导员师资培训。同期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经培训的教师值班,并购置电脑和书籍一批,经过几年的努力,心理咨询室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基本完善。

为了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和规范,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程表上有固定课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每月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尤其注重初青春期学生心理辅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每学举办六到八次青年教师德育,全校教师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学习内容是主要是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讲座、学习资料、观摩课等形式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部分教师写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教学设计,有部分教师的论文获得了课题组论文、叙事、案例评选。

三、全力开展心理教育的科研课题的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摸索出了一套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提高

学校通过此项课题研究及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学生的自我意识、集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自我意识方面,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战胜挫折的能力有了加强。在集体意识方面,学生们逐渐懂得了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初步形成了团队意识,在集体活动中,能互相配合,互相协作。

学生初步具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适应性。学校进行的意志力测试表明,经过学习,学生的对生活态度和社会适应性的认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使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优点与缺点、现实与未来。能有针对性地确定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材之路,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小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2、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教师,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在研究中,我们总课题组中期实验成果显著,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叙事、教学案例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国家级优质课1节、省级优质课1节、市级优质课2节、先进个人3人。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课题研究对解决心理教育师资短缺问题有了很大帮助。

3、学校的德育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我区几年来德育工作评比中,我校德育工作多次获第一名,科研工作获第一名。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还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家长学校”、“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学校”、“市义务教育名校”、“市级绿色学校”、“市儿少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三、创建“心情驿站”小广播

基于已经取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于2012年9月在学校春芽广播站增加“心情驿站”新内容,主要播放心理知识、相关心理新闻和信息等。

此外,本学年我校经常利用家长会给家长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方法技巧的讲座,邀请一些心理或教育专家到校讲学。

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实验经过实践和讨论,终于有了明确的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师资比较缺乏,要扩大心理教育的覆盖面,除重视校本师资培训外,教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校外部力量的引入,尤其是经费问题的筹措,设置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有利于引进校外教育力量,在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希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子,建立一套适合我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成为地方的样板,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更好地推动伊春地区乃至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下载《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子课题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合集]

    2008年度省级十一五课题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 二00八年三月《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计划龙井实验小学2008年省级课题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创示范,求发展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

    幼儿园园长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大纲(精选五篇)

    幼儿园行政园长培训课程与其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大纲 林友都 一、课题名: 《幼儿园行政园长培训课程与其专业发展研究》,从课题名中,可以看出该课题包括两大内容,一是行政园长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刘春菊 我校教师自参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以来,积极落实课题研究方案,精心培训实验教师,深入开展各项研究,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5篇可选)

    和平南路小学小学 2014年4月《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计划《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计划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同志们:今天,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总课题组向大会作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学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