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计划征求意见稿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养计划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学校计划实施“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计划”(以下简称研修计划)。
第二条 研修计划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第二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第三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实践计划”。
第三条 为了保证研修计划顺利实施,学校在每年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同时也鼓励吸纳其他资金支持。
第四条 研修计划由人力资源处牵头,教务处、科技处、国际交流处共同协助实施。
第二章 人选与条件
第五条 研修计划资助的人选为各学院(部)中青年骨干教师,列入天津市(及以上)重点学科、天津市(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大科研项目的学术梯队骨干可优先派出。
第六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旨在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或学术机构进行访问研究,接触国际前沿、开拓学术视野、建立广泛联系、提升自身水平,提高学校学术
1梯队水平和创新团队实力。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学成回国为我校教育事业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业务水平较高。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教学效果好,教学工作考核合格(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科研业绩突出,原则上近三年业绩达到“二级副教授”水平(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来校工作不满三年的,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并主持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项。
3.从事自然科学类申请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从事社会科学类申请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经考核能满足出访要求。
4.申请人员学术思想活跃,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列入学科重点培养梯队,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经过培养可能成为学术骨干或学术带头人,有明确的出访计划和国外合作对象,能够按期回国并愿意回校继续服务。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2年,曾受公费资助的出国人员原则上不在派出范围,曾出国留学的人员原则上应回校工作满3年。
第七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旨在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接触国内科学发展前沿,建立联系、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2.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从事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教学工作考核合格(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近三年内在核心期刊(以学校聘用制规定的核心期刊为准)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3.申报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申报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经过培养可能成为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梯队骨干或后备学术带头人,能够按期完成研修计划并回校继续服务。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2年,目前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原则上不在派出范围。
第八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旨在提高教师企业工程项目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扬我校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工科”特色,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前沿工程实践问题的师资队伍。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具有科教兴国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业务能力强。担任教学、科研的专任教师或科研人员。担任“卓越工程师”教学工作的教师优先派出。
3.申报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4.申报人员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针对性较强的研修项目,在企业经过工程实践后可明显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1年。
第三章 申请与选拔
第九条 人员的选拔,按照个人申请、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确定的程序进行。
1.学校按照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规划制定年度教师研修计划,“出国研修计划”派出30人、“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按实际需求派出,每年三月下发选派通知,由学院组织个人申请。
2.学院对申请人的业绩进行考核,并将推荐人选上报人力资源处,推荐人选2人或以上的需进行排名。
3.申请“出国研修”人员还需进行外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评审。
4.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审,确定推荐名单。
5.学校根据推荐意见,由校长办公会确定派出人选。“出国研修计划”有效期2年,“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有效期1年。
第四章 资助与管理
第十条 学校设立教师研修专项经费作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顺利实施的保障。派出人员的资助经费由学校和个人承担,同时鼓励吸
纳第三方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 在获得研修资助后,申请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并报人力资源处备案,办理相应手续。获资助派出人员,须在派出前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协议应明确规定接受资助者的有关权利和义务,按期回校并到原岗位工作等内容。
第十二条 “出国研修计划”学校资助金额为出国研修费用(包括往返国际旅费、国外生活费和学术活动补贴费)的50%(最高不超过人民币3万元),研修时间一般为6个月,出国手续由国际交流处协助办理。“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学校资助金额根据研修学校学费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人民币8000元,研修时间一般为12个月。“企业实践计划”派出时间一般为6个月。
第十三条 “出国研修计划”派出人员在派出期间工资、校内津贴继续发放,工龄连续计算,派出期间教学工作量减免,科研工作量不减免;“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派出人员派出期间工资、校内津贴继续发放,工龄连续计算,教学、科研工作量相关要求由学院与人力资源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研修计划”派出人员如需延长研修时间,需经派出学院及人力资源处同意,特殊情况须提请主管校长或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延期期间工资继续发放,校内津贴停发。科研及教学工作量原则上延续派出期间的规定。“研修计划”派出人员派出期间不计算空岗费,其减免的教学工作量由教务处按超课时费计算。
第十五条 由于本人原因不按期回校工作的人员,按派出协议追究
违约赔偿责任,学校按聘用制相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未按期回国人员如未按协议进行赔偿,须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五章 考 核
第十六条 派出人员研修期间应与学校保持联系,研修回校后一个月内需提交研修总结报告、研修考核表并附研修成果(包括教学、论文和科研成果等)。
第十七条 研修结束后,学院要组织专家组对研修人员进行专题研修考核(人力资源处派人参加),并至少在学院范围内进行研修工作汇报一次。
第十八条 派出人员在回校后的2年内,学校、学院将跟踪其研究方向和成果,以考核派出研修的效果。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养计划(试行)》(津科大人[2009]5号)自行废止。
第二十条 本办法“出国研修计划”人员待遇与《天津科技大学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第五条关于出国(境)期间待遇不同之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天津科技大学人力资源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天津科技大学2013-201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一支与我校“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证“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顶层设计”、《天津科技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的具体要求,特制订本专项规划。
一、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近五年(2007年—2011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 1.师资总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接轨国家和地方各种人才计划,用好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探索柔性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和人才引进评估、聘期考核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共引进及补充各类教师和科研人员194人,其中引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150人,留学归国人员32人。
截至到2011年12月31日,我校在编在岗专任教师964人,其中博士314名,硕士 439名。教授(含科研)196人,副教授(含科研)317人。
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由46%调整到53%,其中教授比例由14%调整到2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 例由61%上升到7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18%上升到33%;教师平均年龄为39.9岁。
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55岁及以上占7%,45至54岁占22%,35至44岁占40%,30至34岁占25%,29岁及以下占6%。
2.高层次人才聚集成效初现,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校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了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年来,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 1人,“长江学者”2人,天津市“千人计划”5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入选天津市“131”工程第一层次4人。此外,贾士儒教授荣获“全国教学名师”称号,一支团队首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还有2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得市级教学名师称号。在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立了11支学术创新团队,其中7支团队成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的学术创新团队。生物反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包装材料课程教学团队等4支团队被评为市级教学团队。
3.健全博士后管理机制,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我校继“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的第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修订《天津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加大对我校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力度,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考核和激励办法得到进一步完善。五年以来,共有4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有27名博士后研究人员顺利出站,有1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到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其中获得特等资助5项。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员聘任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国家和市级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我校聘用制工作实施意见,实现了人事管理的两个“转变”,即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的转变,全员制聘任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建立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激发了二级学院干事创业活力,促进了学科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提升了办学效益。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数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数量仍显不足(特别是一些新兴和紧缺学科);师资队伍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结构与学校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目标要求还不够匹配;不同学科师资队伍发展还不均衡;青年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学历学位层次和教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2.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水平与学校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师资队伍总体实力不强,层次高、在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青年领军人才还比较缺乏;公认的高水平、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较少,不少学科团队整体竞争力和承接重大项目的实力还不足;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总体数量和梯队建设不足;适应高校大众化教育和创新科研体系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尚未形成;人才引进虽取得一些成效,但团队 建设效果未能有效体现,带头人在学科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未能形成合力;教师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少、能力弱,国际合作参与人数少、频次低、影响小。
3.师资队伍定位与建设目标不够清晰,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基于学科发展为依据的师资队伍分析定位和建设目标不够清晰,任务下达不够有力,责任未落实到人,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形成,二级管理部门间认识不平衡,工作效果差距明显,针对性绩效考核还不够到位。现行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订。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顶层设计”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坚持引进、培养、使用相结合的方针,着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依托,以引进和培育高层次拔尖人才和实施中青年教师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加快学科学术梯队、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保障,以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为基础,大力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汇集力,为学校“顶层设计”规划任务的完成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期,力争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 家级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成绩,在优势学科领域形成若干个以知名学者领衔、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各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储备若干名35岁左右的后备骨干人才,中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求,师德高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1)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增量目标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和培养以下四个层次组成的高水平人才梯队实现以下增量目标。
第一层次:4—6人,继续加大对国家“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力度,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第二层次:20—30人,着力培育和引进天津市“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教学名师奖、天津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部级领军人才;
第三层次:30—40人,继续实施“海河学者”特聘教授(含兼职)制度和“海河学者”培育计划,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
第四层次:80-100人,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优秀中青年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2)学术梯队和优秀团队建设目标
通过重点投入,重点扶持,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大师+团队+平台”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格局,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加大对优秀团队带头人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建设4-6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果显著、富有创新意识、梯队结构合理的国家和市级优秀团队。
(3)师资队伍总量目标
加大力度多渠道引进师资力量,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教师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师资队伍结构比例更为科学合理。
(4)师资队伍结构、素质与能力建设目标
学历结构:到“十二五”末期,全校从事本科教学的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45%。
年龄结构:着力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以形成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群体。到“十二五”末期,我校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优秀创新团队中45岁以下的教授不少于教授总数的30%,35岁以下的副教授不少于副教授总数的40%。
职称结构:按照学科建设、承担工作任务和培养学生层次等不同要求,各学科的高级职称及结构比例应有所区别,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控制在45%-55%。
学缘结构:在校外完成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比例占90%以上。素质和能力:以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 服务能力和国际文化交流能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5)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目标
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深入实施岗位聘任制度,努力建设科学、准确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强化人才的竞争、激励、考核、流动机制,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体制环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敢于采取超常规做法,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清除不利于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体制性障碍。
三、重点发展任务
围绕《天津科技大学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坚持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实施四大工程(师德建设工程、重点人才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健全两项制度,完善两类机制,整体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一)实施师德建设工程,着力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行为世范的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师德规范,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岗为培训之中。健全激励机制,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杰出教师要予以 表彰和奖励。健全师德师风监督考核机制,对失德失范者要严厉教育,对学术不端者要严肃处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师风带学风促校风,形成良好的师风、学风、校风和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着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峰 1.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制定和修订《天津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考核及管理办法》《天津科技大学人才招聘暂行办法》《天津科技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奖励办法(暂行)》,通过表彰和鼓励在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调动各教学科研单位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参与人才引进工作的热情,促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
突出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引进,力争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2.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天津市“特聘教授”和学校“海河学者”特聘(兼职)教授制度
结合天津市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把握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校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和岗位,增设服务天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学科,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并配臵到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的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上来。
3.启动实施“海河学者”培育计划引进计划
依托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启动实施学校“海河学者”培育计划。通过政策保障,重点引进一批品德高尚、学术造诣较高、年龄在35岁左右的后备学科(学术)带头人。
(三)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各类团队建设水平以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以“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的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努力探索“以团队推大师”、“大师带团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建设一批人才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态势良好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
继续推进教学名师计划和教学团队的建设,积极研究和实践跨学科教学团队的创建工作,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要对国家级和市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予以条件保障和关心支持,使其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和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
1.实施创新团队骨干、工程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以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支持创新人才为核心,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绳,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专心教学、潜心育人的良好平台,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大对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吸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以天津市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重点基地或重点课程建设为载体,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的机制。充分发挥学院行政调控能力,帮助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
2.实施“团队推大师”、“大师带团队”高水平人才建设计划 积极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团队和重点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内部管理和考核 机制。鼓励团队协作,提倡集体攻关,增强梯队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形成群策群力、互勉共进、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海洋科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艺术学等重点学科的人才队伍和团队建设。
(四)实施人才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师德品行、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面向世界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改革教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支持高校教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制定更加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鼓励教师不断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2.实施中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把教育创新能力作为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育一批支撑学校长远发展的创新性青年学术人才。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扶持青年教师在省部以上教学科技奖励、人才建设计划和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设 立青年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和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资助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一流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师从一流学者专家,开展访学、研修。
制定《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培养与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加强对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教师创造性地发挥智慧提供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创新方法、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3.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建立健全促进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或基层岗位学习锻炼,参与技术创新、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教师培训基金中设立专项,重点用于选派工程应用学科40岁以下青年教师,到相关学科专业的科研院所、企业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着力培养一批能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工程人才资格认证需求的工程专业教师。
4.实施辅导员职业发展提升计划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组织好专任辅导员招聘,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依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素质拓展、职业化培训、高级研修六大板块开展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学访交流、海外研修、挂职锻炼为核心 的高级研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以课程建设为依托,以科研创新为平台,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五)完善专兼职教师融合机制,着力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面向社会公开教师职务岗位,主动、积极地聘用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等部门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符合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兼职教师岗位,不断探索兼职教师的管理模式。
继续推行和完善“柔性”引进人才机制。以“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多种形式,聘用海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制定实施《天津科技大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将“柔性”引进工作制度化。实施分类管理,明确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完善柔性引进人才的评价机制。
外聘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按照“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以兼职、非在编全职工作等形式,聘请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来校承担部分专业课程讲授和科研工作,聘请地方各行各业学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聘请外籍教师承担部分外国语言课程或专业课程教学。
(六)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和战略型博士后人才队伍
1.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相统一。2.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3.坚持流动站和工作站发展相协调。4.坚持完善制度和强化服务相促进。改革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质量;稳步扩大博士后的覆盖面和规模;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大吸引留学人员和外籍博 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力度,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比例和贡献率,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健全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着力激发二级学院的主动性 建立健全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院(部)为基础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进一步深化基于“按需设岗、依岗聘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人才引进和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强化质量考核,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尊重不同学科门类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充分体现绩效和贡献的分配方式。适时调整和修订现行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促进和提高学院(部)引进教师的认识和积极性。鼓励院(部)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建立适合学科专业特征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院(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责任考核,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对各院(部)负责人考核和任期考核的重要指标。
(八)健全目标责任制度,着力实现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把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列为学校各级领导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和学院签订《聘期工作责任任书》,各学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分工联系学院的校领导为学校责任人。根据教学和科研实际,给学院下达部分指令性引进计划,用于引进、选留高层次人才,对超额完成的学院责任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的学院进行通报批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天津科技大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人才工作,做到谋划发展考虑人才保证,制定 规划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考虑人才措施。充分调动学院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依托天津市“十二五”期间各类相关政策和学校人才专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的支持,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经费的专项管理。启动实施《天津科技大学人才队伍十二五综合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各教学科研单位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参与人才引进工作的热情,加大对人才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力度。经费预算要向人才工作倾斜,向重点人才倾斜,大力营造支持人才,保护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校园风尚。
(三)营造优良环境
通过制度、事业、待遇、感情等多种举措,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气氛、协调的工作氛围。健全综合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主动听取教师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对学科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学校分配政策坚持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千方百计创造良好条件使教师安心工作、多出成果。强化学术文化建设。完善教师宣传表彰制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适时宣传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业绩。附件:
名词解释
1.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国家“千人计划”):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成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在中央层面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2.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由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实施的奖励计划,旨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从2011年开始实行新的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从每年100人增加到150人,讲座教授缩小为50人左右;特聘教授奖金由每年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支持年限由3年延长为5年;讲座教授奖金由每月1.5万元提高到3万元,支持年限仍为3年。
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实施,每年受理一次,资助国内及尚在境外即将回国工作的45岁以下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4.天津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天津市“千人计划”):从2009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在天津市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的各类园区等领域,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简称“千人计划”),以及金融、文化、教育、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等领域业 绩突出、知名度高的人才。通过实施“千人计划”,带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用人单位引进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天津市创新创业,使天津市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和成就事业的沃土。
5.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进行创新研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每年评审一次,每年资助1000人左右。
6.百千万人才工程:1994年由国家人事部制定,旨在加强中国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1995年底由人事部、科技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其宗旨是:到20世纪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02年重新制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培养造就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0名左右。
7.天津市高校特聘(讲座)教授计划:为推进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由天津市教委组织实施,每年招聘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0名左右,聘期为4年。
第三篇:天津科技大学攻读博士
天津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协议
甲方(研究生):_____
乙方:天津科技大学人力资源处
丙方(培养单位:院、系、部):__________
经甲、乙、丙三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已被_________学校录取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习专业为______培养方式为(定向、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学习时间自__年__月至__年__月。
2、乙方按津科大人(2005)5号文件规定,在服务期限内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延长服务年限__年,至__年__月止。
3、乙方按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发放甲方在学习期间的工资和津贴(脱产学习不发放津贴)。
4、甲方学习期间或毕业后应按上述协议完成服务年限,在此期间要求调离或辞职的应退还学习期间乙方支付的培养费,每月发放的工资、津贴等。引进人才未完成服务期应退还支付的一次性费用、住房等。
5、甲方要遵守就读学校的学籍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期间受警告以上处分者或在规定的学习时间不能完成学习计划、不能取得学位者,将限期调离,并按本协议第4条退还相关费用。
6、委托或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习计划,硕士毕业后应到丙方工作,毕业前未经学校及用人单位同意,不得报考博士研究生。
7、定向与委托培养要与就读学校签定培养合同或协议书。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持一份。
甲方(研究生)乙方(天津科技大学)丙方(培养单位)人力资源处院、系、部(盖章)(盖章)签名:负责人: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协会2011(范文模版)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协会2013——2014学秋季学期期末总结大会
之总结讲稿
郑老师下午好,各位同学下午好!首先让我们感谢郑老师在百忙之中还不忘关心关注着海协的活动,我们的成长!
这个学期,海洋协会成立了,这对海洋学院及海洋学院的同学有着很大的意义,我们又多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多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友的平台和一个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平台。作为海洋协会发起者的我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协会的制度完善,将海协的活动走向常态话和精品化。常态化要求活动办起来简单,耗的人力和物力及时间较少,只要我们的同学想参加,我们随时可以可以办。精品化要求我们的活动充分体现海协“传承海洋文明,活跃海洋文化。”宗旨,要让同学们喜欢并积极参与,从而从活动中得到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的活动更要兼顾学院、学校和社会和国家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海协的价值,体现我们自身的追求。
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办了四次活动。协会注册前两次,协会注册后二次。其中,一次是海洋文化交流会,一次是北塘海鲜市场调研,另一次是在郑老师的带领下看海闸,另一次是放映《加勒比海盗》。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对海洋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会员与会员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协会的执行力一次比一次的上升。我认为,海协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我们能做的活动很多,而且也能做大。
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力,只有开展活动,我们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组织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大办活动,办好活动,现在我就将下学期的活动计划向大家说说。
春季学期的活动主要有分为:常态化活动和精品活动。常态化的活动形式有:
1、每周定期举办有关海洋的知识交流会:针对院里对学术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就某些有关海洋的话题进行讨论。可邀请学院或学校的相关老师参加;
2、每月定期组织海洋学院的同学到有关海洋的机构调研学习,如:水文局、盐场、电场、养殖场、滨海海洋高新产业区等。
精品活动的形式有:
1、在海洋文化宣传周举办系列活动:针对全校师生办海洋文化展;
以“海洋”为话题进行征文比赛;
举办“海洋”的摄影展;
放映海洋宣传片;
请在海洋方面的知名学者到学校讲课。
2、办海洋知识竞赛,为10月份组织参加国家海洋局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知识竞赛”积累经验。
3、筹办“海洋风”期刊;
活动如此丰富多彩,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有的同学会说:“用心办。” 那怎么个用心呢?我觉得我们必须解决一个挡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如何提高我们组织的效率?
海洋协会由在坐的每一位组成,我们每一个人的办事效率影响到协会的执行力,当然协调者应该掌握科学的组织协调方法。我们的协调者使用了科学的组织协调方法,大家仅仅的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海洋协会的价值,体现协会会员的价值,不断地奋斗,我们终究会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学校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
要办成上面的几件大事,仅靠我们这几个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1
组织上的建设,我们打算这么来做:
1、打破海洋协会理事会由海技专业独揽的局面,吸收各专业同学进理事会,原则上每个专业都有1到2名同学在理事会任职,把海洋协会做成每一个海洋人自己的协会;
2、主要对大一招新,兼收大二的自愿参加的同学;
3、协会主动邀请优秀的同学加入。
把这些佳人才子招进来以后,我们又该怎样才能让他们留下,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呢?一个人爱上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能给他带来快乐,能给他一些他想要的东西,使他感到满足。一个人爱上一个组织是因为这个组织能给他他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他的需求。一个社团,而且是一个学校的社团能给会员什么?大把锻炼的机会,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谈人生的理想,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所以,我提出:在海协内,没有等级划分只有办事的同志,部门的划分只是为了明确我们的职责;一切用实力来说话,不管进海协多长时间,不管你来自哪个年级,不管在海协是什么样的职务,只要你的想法,你的策划对海协的发展有益,我们就按你的办,如果你的组织能力超群,活动过程中的人事由你来调度;我们始终以“发展海协,壮大海协”为要,以“发展海协,壮大海协”衡量一切的标准。
晏兴
2013年 12月16日14点整
第五篇:天津科技大学文件
天津科技大学文件
津科大„2007‟1号
关于表彰2006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各单位、各部门:
2006年全校教职员工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高标准,追求高水平,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学校各项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为总结经验,弘扬先进,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为推进我校各项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决定,对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处等37个先进集体和吴天毅等88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希望全校教职员工向先进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创造优异成绩,为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附:光荣榜
二OO七年一月十八日
光荣榜
一、校级以上获奖名单
(一)先进单位(学校)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天津市民族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学校系统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先进单位 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天津市人口抽样调查先进集体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数学竞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 天津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优秀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市第二十届科技活动周先进组织单位
天津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天津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奖 天津市青春健康项目先进集体 天津市妇女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天津市绿化先进单位
天津市首届青年体育节 “生存挑战”项目团体A组第一名 天津市首届青年体育节“城市定向”项目团体第二名 天津市河西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
(二)先进集体
“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科技处 国家级精品课:包装结构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集体:教务处、外国语学院 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成人教育学院 2001-2005年天津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学生处 天津市精品课:C语言、线性代数、印刷材料学
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集体并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工会
理学院化学实验室
天津市教卫系统先进党组织: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
理学院化学党支部 国际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
天津市“十五”综合投资工作先进集体:化学实验中心 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宣传部、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天津市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工作部、外国语学院
天津市教卫系统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校医院
天津市教育工会2005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理学院工会分会
机械工程学院工会分会 天津市文明学校: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市文明单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天津市优秀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
2005—2006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新增专业建设评估总体评价优秀奖:
生物技术、海洋科学、工业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教育总评榜十佳中外合作院校:国际学院 天津市精神文明优秀组织单位:宣传部 天津市民族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统战部
天津市第二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轻工机械装备研究室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组织工作奖:科技处 天津市第五届民族体育运动会道德风尚奖:统战部
天津市开发区保税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优秀组织奖:泰达校区管委会 天津市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高校教工组:女排第一名、男排第二名
(三)先进个人
2005年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吴天毅 2005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徐荣贞 2006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刘建军 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个人:于健 教育部“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关章军
2005“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并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
赵征、杨世凤、魏连江
第二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陈建生 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杨世凤
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焦志勇、熊聪聪、杨世凤、武慧敏、陈建平、吕晓玲 天津市教卫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黄学峰 天津市教卫系统优秀党员:唐旭东
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李书春、郑运旺、张春艳、李文福、崔永根、张娇林
天津市人事系统先进个人:文峰 天津市优秀团干部标兵:笪远平天津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虞东江 天津市外国留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刘忠 天津市优秀政研会工作者:郑运旺
天津市教卫系统2001-2005年学法用法先进个人:王吉林 天津市教卫系统学校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李春玲、刘淑琴 天津市教育工会2005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吴天毅、王文起、于普选、李晓丽、郑立鹏、刘宝达、宋美华、李霞、游善元
天津市第九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祝宝钟、武立群、郑运旺 天津市教卫系统第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祝宝钟、武立群、郑运旺、范丽娟、朱新华
天津市教卫系统第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马俊峰、马雷、暴士蕊 天津市共青团工作调研奖三等奖:笪远平等 天津市民族体育先进个人:暴士蕊
高等学校科技奖励和专利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王琥 天津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李鹏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工作先进个人:陈建生 李洁 孟延红
陈 薇
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数学竞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黄利强 刘凤林 天津市第二十届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者:王琥、贾子申 天津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李洁 天津市普通高校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华欣 天津市人口抽样调查先进个人:朱丽丽 天津市青春健康项目先进个人:于普选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理工类一等奖:李桂菊
王瑞芳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理工类二等奖:李光
郝庆兰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外语类二等奖:付海燕 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文科类三等奖:毛文娟
卢照坤
天津市高校青年管理干部基本功竞赛三等奖:曹荣 杨硕 王祎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李广琴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何广军 陈建生 夏慧言
杨秀珍 夏桐枝 陈 薇
天津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张立东 刘磊
崔家峰
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郑乃法 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刘敬光
史少强 宁爱军
天津市大学生第十四届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李怡
河西区青春健康项目先进个人:王文起、于普选、朱萌、张莉、杜海燕、张波、李春玲
2001-2005天津市河西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于普选 天津市开发区保税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优秀工作者:李景琴 天津市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高校教工组: 乒乓球男单亚军:傅玉成
男子50米自由泳第一名:穆南 女子自由泳第二名:穆巍 网球男双亚军:候迎风 宋哲 乒乓球男单亚军:桂海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