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国内磷肥行业现状和企业生存之出路(精选)
浅议国内磷肥行业现状和企业生存之出路
宏达股份胡瑾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下半年波及国内磷肥行业。从此,国内磷肥行业的春天悄然不在。纵然2011年磷肥行情一度转好,也仅仅维持不到一年时间。在这短暂的回光返照之后,2012年到现在,国内磷肥行业已经持续疲软三个年头。认清磷肥行业及自身企业现状,才能找到生存发展之道,脱危济困,奋发图强。
国内磷肥行业现状
现状一:磷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2014年4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报告显示,全行业出现普遍性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严重。其中,炼油、PTA、尿素、磷肥、甲醇、氯碱、纯碱、电石、轮胎、氟化氢等过剩程度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行业的盈利情况,如尿素行业2013年利润率仅
2.31%。
2013年,全国磷酸一铵产能约1750万吨(实物),产量1168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6.7%,磷酸二铵产能约1950万吨(实物),产量1544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9.2%,国内需求约800-900万吨(实物),产能均已超过国内需求100%,企业库存大幅增长,利润普遍下滑,产能过剩已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磷铵产能83万吨,规划产能超过200万吨,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和湖北部分新发现磷矿资源的地区。而磷肥的市场需求由于受到耕地面积所限,将基本保持稳定。后期,随着国家大力推广生态观光农业、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不排除国内化肥需求量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将会导致磷铵行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恶化。现状二:磷肥出口国际市场无利可图。
由于产能严重过剩,磷肥企业期望通过出口国际市场缓解压力。但是,国家基于资源层面、行业角度、农民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后做出的现行出口政策,不足以支持大量出口的方式释放国内磷肥产能。出口实行淡旺季窗口期的政策,致使磷肥出口国际市场无利可图。有种说法是只要中国出口窗口期打开,国际肥料价格必然下跌。这在磷酸二铵产品上也表现得格外明显。2013年中国出口二铵总计382万吨,在全球贸易中占到27%。在窗口期未开始之前,中国的二铵出口价格是500多美元,但窗口期结束时这个价格下跌到了400美元左右。业内人士也纷纷呼吁政策层面要看到当前氮、磷肥产能过剩所带来的低迷,给予更加宽松、更加合理、稳定的出口政策。预计未来化肥出口关税政策调整幅度不大。近几年来,磷肥国际价格与国内形成非对称影响关系,即如果国际价格低迷,则国内价格也会低迷,如果国际价格拉升,但国内价格变化并不明显。加之今年国际需求总量变化不大,全球磷肥供应量却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期望出口形势好转带动国内市场很不现实。
现状三:硫磺价格对磷肥产品成本的决定性作用还将长期存在,硫磺价格频繁、剧烈波动严重影响磷肥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最近20年来,硫磺对于国内磷肥产业的作用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无关紧要-次要因素-决定性因素。上世纪末,国际硫磺的低廉价格吸引国内硫酸企业纷纷把投资较大的硫铁矿制酸改为硫磺制酸。现在,硫磺制酸占磷肥需酸量的一半以上。2013年全球硫磺贸易量约3000万吨,仅中国就1000万-1100万吨。原本作为废物排放的硫磺产业,迎来了其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经历价值被忽略的低价期,被疯狂爆炒,价格暴涨近10倍。2007年开始,随着进口硫磺价格持续上涨,硫酸甚至取代磷矿成为决定磷肥企业生产成本和盈利情况的决定性因素。硫酸市场价格乃至于磷肥的价格只有跟着硫磺的价格走,使磷复肥
成本受制于硫磺的价格。于由国际硫磺供应商的操纵,国内磷肥企业在硫磺原料方面一直是被动的,很难对上游形成有效的制约。
未来五年,硫磺市场供求平衡将趋于稳定,产能过剩的影响将从2015年开始显现。随着国际硫磺供应量进一步扩大,国产硫磺自给率不断提高(2013年国内硫磺自给率为33%),国际硫磺供应商对价格的操纵能力是否逐步削弱呢?国内磷肥企业进口硫磺话语权和可控性是否会逐步增强呢?我们还有待观察。至少在三五年内,硫磺对磷肥价格的主导和驱动作用不会改变。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硫磺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已经严重影响到磷肥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给国内磷肥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现状四:磷肥企业大面积长期亏损。
大部分磷肥企业从2012年开始亏损,去年亏损额度增大,今年扭亏的可能性依然渺茫。国内磷肥企业经营状况大体分为三种:
一、部分磷铵厂家拥有磷矿资源,加上硫酸来自于自身矿砂制酸,或者使用冶炼酸。这部分企业能够盈利。在整个行业里占很小比例。
二、复合肥生产规模大,能够消化自身生产的部分磷铵或者磷酸,通过较为稳定的终端产品销售利润转移磷铵的亏损。这类磷铵厂家占一定的比例。
三、没有资源优势,硫酸来源于硫磺制酸,加上到目标市场运距远,产品单一,这种中间产品加工型的磷铵厂家处于严重亏损。这类磷铵厂家占很大比例。
磷肥企业生存之出路
面对磷肥行业现状,国家要求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积极构建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身处行业困境,磷肥企业应该如何生存发展,脱危济困、奋发图强呢?
一:首先要坚持生存下来。国家化解产能过剩,调整结构是长期持久的过程。磷肥企业还要经历长时间亏损的煎熬和阵痛。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熬不过去,自然淘汰出局,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坚持生存下来,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有特色的优势。国家化解产能过剩,不会采取行政命令的行为,将会通过环保、税收、信贷资金、产品质量监管、市场环境净化等市场的、经济的手段,引导、重新配置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没有优势的磷肥企业在综合的市场经济手段调控下,自生自灭,实现自然淘汰出局,从而到达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调整企业产品结构、生产有特色的优势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抓资源,实现矿酸肥有效结合。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是磷肥企业最根本的制胜之道。磷肥市场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拼企业的独占优势:磷矿资源和廉价硫酸的有效结合。磷矿资源、硫精砂制酸、冶炼酸、运输、技术产品创新等几方面或者全方面的结合,是制胜王道。仅单方面的优势,不是长胜之道。
随着国家调整产能过剩进程的逐步推进,出口政策的合理调整,硫磺价格的理性回归,加上磷肥企业提高自身的修为,我们坚信磷肥行业一定会迎来春天。
2014年4月17日
第二篇:国内农药行业现状
广州工程仿真科技有限公司
国内农药行业现状
一、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农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杂草和病菌的药剂。作为重要的支农产业之一,其投入产出比高达6至10倍。总体来说,农药行业由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三大版块构成。行业上游为黄磷、液氯等无机原料和甲醇、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下游为农林牧业生产和卫生领域。因此,农药行业处于化工产业链的末端,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大,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一旦研制成功则利润丰厚。
现有农药品种,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三类。其中,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
二、国内农药产业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经纬度跨度较大,作物品种及病、虫、草害种类繁多。每年使用的化学农药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均很可观。据不完全的统计,每年我国农药需求量在400亿元(产值)人民币左右。其中,杀虫剂约占50%,除草剂约占30%,杀菌剂约占15%,其它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约占5%。
目前,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是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生产大国,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农药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也是农药出口大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农药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构成了威胁。建议把《农药管理条例》升格为《农药管理法》,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发改、商务、环保、工商等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制定先进的生产和质量标准,提高农药行业准入门槛;整顿农药经营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招商引资和农药出口管理。
建国以来,我国已研制投产200多个农药产品,但基本是仿制国外产品,只有少数是自己创制或部分创制的。近年我国加强了科研开发的投入,2004年投资50多亿元,用于高毒农药的转产和替代。建立了南北农药创制中心,北方以沈阳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大等为中心,南方以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为中心,依托现有国内农药科研力量,加大农药研发力度。现已创制出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效品种,如除草剂丙酯草醚、异丙草醚、单嘧黄隆,杀菌剂氟吗啉,杀虫剂硝虫硫磷等。
4、行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农药行业的发展,行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批工科贸、产学研结合的大型农药集团,如湖北沙隆达、南通江山、山东华阳科技等,上市公司有30多家。国际著名农化企业基本都已在我国投资设厂,如先正达、杜邦、拜耳等。外商投资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带动了我国农药生产水平的提高。如先正达(原捷利康)与中方共同投资8500万美元建立的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农化项目,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是荣获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百佳”环保工程的惟一一家农药生产企业。
1有限元分析
1. 国内农药行业的产业规模
农药国家定点生产企业约2600多家,其中原药企业600多家,可生产原药350多种,行业总产能维持在85-90万吨/年,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比例定位在50%、15%和25%。2009年是我国农药行业比较困难的一年,但产量仍居世界第一,增长13%,产值1320亿元,其中生物农药占总产值的11%-12%,居世界前列
产能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以生产仿制品种为主,绝大部分无自主知识产权。生产能力远大于实际生产量,竞争激烈,国产农药仍稳稳控制着中国农药市场的主动权。我国农药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出口产品占总产量比例在40%以上。
2. 国内农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农药企业大致分为六种类型:
1)农药创制型:此类企业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如:拜耳、先正达、巴斯
夫、陶氏益农、孟山都、富美实、杜邦、住友、曹达、日本农药、仙农
等企业为主,此类企业因比较早介入中国农药市场,且农药化合物多为
其创制,此类企业占国际农药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在中国农药市场
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多为一些大产品,但因产品单价高、渠
道保护不好、终端推广在中国终显力量不足,加上中国独特的文化,经
济状况、农化企业构成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此类企业在国际上很强,但
在中国农化市场上却表现一般。
2)科技先导型:如沈阳化工院试验厂等,这些企业实验室设备先进,与国
内主要农药研发机构都有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产品线品种较新,有一
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在中国国内此类企业里,沈阳化工因技术、营销和人员的因素比不上外企,走高端路线(产品仿制跟随外企)不如
外企,走中低端路线又不如国内以复配制剂为主的南方的瑞德丰系、北
方海利尔系等,走产业模式又打不过田园、正邦,所以沈阳化工前途未
卜。
3)市场导向型:如深圳瑞德丰集团、青岛海利尔集团、青岛瀚生药业等,这些企业产品策划贴近市场,注重市场细分,市场反应敏感,属国内制
剂企业中的标杆企业。此类企业主要是在复配制剂领域比较到位,基本
上摸清了中国农药市场的脉络,比较准确的用中国的技术方式适合了中
国农药市场
4)4:政府主导型:如南京红太阳、安徽华星、湖北沙隆达、山东华阳等,这些企业前身均为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能得到较强的政策
支持,销售额均居国内企业前列。这类企业主要以原药为主,红太阳被
公认为中国农药企业里利润最高的企业,这类企业目前是最有实力走创
制路线进军国外市场的企业,估计以后也会重组或兼并形成联盟。
5)原药出口型:这类企业大都集中在江浙一带,如浙江新安、捷马、乐斯
化学、苏化等,均为较大型的化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原药生产能力,出
口渠道较为完善,产品以出口为主,兼顾国内市场。此类企业如新安化
工的草甘磷比较成功,以后通过类似合并联盟很有希望操作几个成分在国内做大,从制剂、中间体到原药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后,复配制剂企业
无法跟其抗衡。
6)产业模式型:这类企业以某一类产品突破市场,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和行业知名度,如广西田园、安泰等,均以水稻杀虫剂产品立足市场,再如西安美邦,以中低档杀菌剂为主,在市场上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
3. 国内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仿生农药将成为农药开发、应用的热点。
自从化学农药被大规模利用以来,其最重要的作用便是“虫口夺粮”。然而化学农药带来的破坏也逐渐显现,而且,长期使用某些化学农药也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研发至关重要。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研制开发新的植物农药很有必要。
由于化学合成农药开发难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新农药研发效率,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新农药的先导物,并进行“仿生”合成,已成为当前新农药开发的热点。大部分仿生农药与其他化学农药近10年来,在环境友好农药新剂型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仿生农药的制剂其中一部分已纳入生物农药制剂开发。
由于仿生农药出自安全的天然物,具有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广谱、高效等特点,仿生农药的市场将不断扩大,成为未来农药市场的主体产品。仿生农药将对我国乃至世界农药创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购重组将成为我国农药企业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农药行业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且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缺乏真正的龙头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农药行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因此,农药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是提高整个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药行业前10大企业占全国农药总产量的比重只有19.5%,前20大企业占总产量比重只有30.8%。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不到4%,15家最大农药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25%左右。我国整个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而世界上前8家农化集团销售额已占到全球农药市场的80%以上。
广州工程仿真科技有限公司 有限元分析1
广州工程仿真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篇:国内博物馆生存现状调查
苏州博物馆生存现状调查
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在保有与展示城市独特的传统与记忆方面,无可替代。让我们走进这些“城市文化之窗”,实录它们的生存现状。
生态概况
苏州博物馆群——
总数约百余家,侧重文物和民俗
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助理李红介绍,博物馆的类型从内容上分为综合类博物馆(如苏州博物馆)和专题类博物馆(如中国昆曲评弹博物馆);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即公办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公办博物馆之中分为事业单位(如苏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如苏州大学博物馆、苏州市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两类,事业单位类博物馆又以文广系统博物馆(如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和非文广系统博物馆(如苏州园林博物馆)分类。
而民办博物馆目前往往以是否经过省文物局批准、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来区分。近年来,苏州民间虽然涌动着开办博物馆的热潮,大市范围内文管部门掌握的有一定规模和价值的民办博物馆达51家,但仅苏州市历史货币博物馆、苏州市砖雕博物馆等8家民办博物馆注册登记过。要成为拥有注册身份的民办博物馆并非易事,申报人应向当地文物部门提交申请书、场所使用权证明、验资报告、有关藏品目录清单等10项材料,由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到现场察看藏品、现场馆设安全情况,初审通过后报到省文物局,由省文物局派专家审核,给出评审意见。通过后,当地文物局会给申报人一个意见,申报人再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取得合法身份。
记者在文管部门采访中获悉,苏州市的博物馆主要集中在古城区。不仅苏州博物馆等公办博物馆位于古城区的黄金地段,苏州市砖雕博物馆、苏州市历史货币博物馆等民办博物馆也处在古城区的老街老巷中。此外,太仓市和常熟市也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博物馆。目前,我市最大的博物馆为苏州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最小的博物馆则是苏州市历史货币博物馆,面积仅为20平方米。就博物馆的设立题材而言,我市的博物馆涉猎广泛,除了综合类博物馆,还有诸如刺绣、工艺美术、砖雕等多个专题展馆,“苏州的博物馆比较侧重民俗和文物类,这在民办博物馆中尤其突出。”李红介绍。
目前,苏州市博物馆协会吸纳的会员单位已经超过20家,几乎都是公立博物馆。文管部门掌握的民办博物馆为51家。再加上散落在民间
规模较小的民办博物馆,我市的博物馆数量大概在100家左右。
生存类型
1、综合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
“城市文化之窗”,万众瞩目的文化城标
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不到5年参观人次突破400万,如今日均接待参观者3000人次,去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曾有一天进馆近万人次的纪录。“引进什么样的展览,关键取决于对自己的定位。”对此,苏州博物馆馆长张欣的理念始终没有变过,那便是“一流的建筑里自然要举办一流的展览”。他告诉记者,去年一年,馆内举办的重要临时展览就有17场,涉及参展展品共计840余套(件)。展出的既有各个不同时期的文物珍品,同时不乏名家的现当代艺术作品。张欣说,如今举办展览,是通过多渠道引进。辽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国内知名博物馆都与苏州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因而辽宁博物馆的《姑苏繁华图》等得以在苏州博物馆展出,让市民及游客大开眼界。
前往苏州博物馆观展的人,除了本身爱好历史文化,相当一部分还是因为新鲜好奇。对于陈列于面前的各种展品,观众究竟能领略到多少?从好奇到兴趣,这需要博物馆教育传达功能的发挥。从现代化博物馆的概念出发,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教育”放在了博物馆业务目的的首位,取代了多年来将“研究”置于首位的认识,反映了国际博物馆界对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强调。
2007年,苏州博物馆开始作讲座。苏州博物馆开放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朱莺回忆:“刚开始,每办一次论坛讲座都在愁没听众,组织人来听讲上座率大概也就在7成。而如今,每逢论坛讲座开办前都有不少人会来提前预约。”
近年来,苏州博物馆举办了多场十分受欢迎的论坛讲座,推出的“文博论坛”更成为知名品牌。世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等重量级人物都曾是“文博论坛”的座上客。从各种学术讲座、巡展、特展活动,到作为延伸产品的体验之旅、音乐会,以及邀学生走进展区临摹、交流等一系列馆校互动活动,苏州博物馆正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而为了让更多的人聆听到城市的历史记忆,苏州博物馆一支533人的志愿者队伍成了别样的风景线。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和三个月的见习,通过社会报名最终入选的志愿者们分别走上了引导员、讲解员和社会教育者的工作岗位。每次一小时,一天4至5批,周末甚至达到6至8场的文物知识讲解工作。2010,苏博志愿者累计为观众服务8521小时,讲解2144批次。自2007年志愿者队伍建立以来,合计服务时间43370小时。
2、公办专题博物馆——
冷有冷价值,热要有作为
位于司前街的原苏州市看守所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末。2007年6月26日,这里成为苏州市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在这所古老的建筑里,参观者可以完整地看到苏州警察的历史与变迁。
在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除了保存有苏州第一本警务章程外,还有大量多年来苏州警察使用的各种装备,而更能触动人记忆的是一个个大案要案,例如光明牛奶投毒案、台商被绑架案„„负责人李桦介绍,2010年苏州市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总共接待参观人数7218人。
李桦告诉记者,从博物馆设立的功能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教育”和“警示”。因此,博物馆在接待游客的数量方面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每年到了6月份“禁毒宣传月”等具有教育宣传意义的时间段,参观人数就会聚集。而在接待参观者的性质上看,也是团体较多,普通市民较少。李桦认为,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虽然在规模上不算大,但在存在以及建设意义上不同一般。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苏州的公办专题类博物馆生存现状都还算可以。中国昆曲评弹博物馆去年的参观人次突破8万,而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则已成为整个行业各项活动的组织者不说,还化身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交流、交易平台。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馆长马建庭认为,博物馆想要热起来就要有作为。2008年,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为广大玉雕艺人搭建起一个展览展示与技艺交流的平台。“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而且一届比一届规模更大。2010年举办的第三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首次联手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的“天工奖”作品入围评选,一下子就汇聚了苏州众多名家高手近年来的200余件精品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直接或间接促成的玉器交易销售总额超过了1000万元。
自2006年以来,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先后配合市经信委推荐评选出新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9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8人,首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30人;配合市人社局开展了三届苏州民间工艺家的评选,先后评选出民间工艺家107人。马建庭表示,虽然他们开展的不少工作看似跟博物馆不搭界,可就是这些突破常规思维的“作为”使得工艺美术博物馆逐步成为苏州传统工艺人提档升级的摇篮。
3、民办博物馆——
缺场所、缺资金,难逃生存困局
苏州市历史货币博物馆的主人是金国标。这家博物馆是我市第一个注册登记获得“合法身份”的民办博物馆。
金国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收藏货币、建立博物馆,不仅仅是个人爱好,更重要的是为了能把代表和见证苏州货币发展变迁的历史保存下来。“公立博物馆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各个门类的展品,民办博物馆就是其有益补充。”
开博物馆需要“养”,老金说,因为收藏早,年代久远一些的历史货币都是年轻时积攒下来的。“现在各种门类的收藏都有人做了,特别是不少人带着投资炒作的目的加入收藏,导致藏品价格不断攀升,这也给真正喜爱收藏的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细数从博物馆开馆到现在的发展之路,老金直感叹不容易。幸好自己有退休金,博物馆的场地又是私房,“否则就很难支撑到现在了。”目前,老金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可能在不久以后的房屋拆迁,“要是出钱租场地,博物馆肯定就不会再办下去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民办博物馆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缺乏场所。场所问题解决好,民办博物馆生存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苏州市砖雕博物馆位于学士街天官坊肃封里2号。这里曾是明代大学士王鏊故居的一部分,属于控保建筑。馆长孟强告诉记者,“当初选择这里,正是考虑到收藏品和建筑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之下,其中的文化内涵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他介绍,天官坊肃封里2号曾经是一家工厂的仓库,修复此处花了大力气,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柱子用抹布包裹、上生漆,地面铺设青砖、院子里的水泥地也全部找来岩石重新填铺,房屋的格局更是不能轻易改动。如今,原本发愁没处放的400多件苏式砖雕都齐集在这处5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免费向市民展出。
不过,孟强也表示,仅仅是修复控保建筑这一项,自己就支出不少。而要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营,更是花费颇大。目前,“养”博物馆的费用都是通过自己的其他产业赚取来的,虽然目前不吃力但并非长久之计。
问题解析
问题一:缺乏相应扶持、馆藏不允许交易,民办博物馆难有注册登记热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民办博物馆在注册登记时需要向文物部门提供馆藏品的清单,一旦获得合法身份,根据我国现有相关条例和法规,这些藏品都不可以拿到市场上去交易、流通。而目前,为了维持经营而进行的“以物换物”、“以藏养藏”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大多数民办博物馆就更加缺乏获得合法身份的热情。
李红介绍,由于民办博物馆是新兴事物,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其的详尽法规和条例。“博物馆运营需要较高的成本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不光在藏品上需要投入,在博物馆的场地租金、人员管理、日常开销等方面都需要资金。一般说来,民办博物馆的投资利益驱动力非常有限,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这真是一项花心思、花钱的事业。”
苏州市文物局的徐苏君正与人合作进行省级课题《江苏省民办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她表示,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困境已经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她所进行的课题正是为江苏省出台相应的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草案提供智力支持的。而苏州市也在酝酿一定的对民办博物馆扶持的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法规和扶持措施都是针对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的,相信在出台后会激发民办博物馆的注册热情,也更加有利于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徐苏君如是说。
问题二:老宅与博物馆有机结合,可否推广?博物馆资源整合,期待形成合力
孟强的砖雕博物馆与老宅风貌相得益彰,这让不少前去参观的人印象深刻。既然苏州大多民办博物馆都面临场地难寻的困境,可否复制砖雕博物馆的模式?对此,李红认为,文管部门也比较认同开在老宅之中的砖雕博物馆。在苏州的老街小巷之中有着不少历史久远的宅子,有的成为景点、有的则是民居。但这些老宅往往产权结构复杂,要为民办博物馆所用并非易事。李红同时表示,博物馆对消防安全有一定的要求,并非所有的老宅都适合成为开办博物馆的场所。
说起江南农耕文化,在不少中年人的童年自然是普遍存在的,正因为此,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需要被保护的文化。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南一带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开始随之改变,当时再普通不过的点点滴滴,如今也只能成为一些零零星星的展览馆才能见到的稀罕物。
在位于张家港永联村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农耕历史区里,20多组雕塑生动展示出土地耕作方式、土地产权制度、农业赋税制度等的演变过程,众多石刻“书籍”则雕刻了《天工开物》等中国古代主要农耕著作的一些经典内容;农户设施区内,一户典型的农家小院里展示着收割、脱粒、储存等农耕器具,而院外则种植长豆、青椒等蔬菜,令人仿佛回到江南农家昔日的生产、生活中。而在吴中区的灵湖、甪直等地也都存在着这样的农耕展览馆,展示着祖先们成熟的审美意识。
不少市民表示,这种“怀旧”对于如今的孩子们来说显得新鲜好奇,变成了难得的启蒙教育。市民张先生说:“苏州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更应建立具有本土特色、体现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就拿江南农耕文化来说,是不是可以统一建立一个集标志性和影响力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将所有相关的元素集齐一堂,整合资源岂不是更好? ”
问题三:藏品究竟能不能该不该买卖
观点一:存在买卖行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
张欣(苏州博物馆馆长、苏州博物馆行业协会会长)
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说,建立民办博物馆是近几年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但是相当一部分民办博物馆限于人力、物力、经费,以及开办者理念等原因,并没能将博物馆很好地经营起来。为了做好规范工作,促进行业的发展,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建立准入机制。办博物馆不是开展览会,需要有一系列必备条件:应该有展览、有馆藏,要对公众开放,同时应具备登记、保护、编目、归档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而另一方面,博物馆的藏品应该是馆内最重要的东西,只能进不能出,存在任何买卖行为都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观点二:不排斥提供文化产品
马建庭(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博物馆,通常直接与公益性事业,非盈利性机构等名词相连,但并不排斥通过多种服务、提供多种文化产品,以及开设其他经营实体,获得一定经济回报,以弥补各项经费的不足。因此,博物馆要体现出文化生产力,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创新发展理念。
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就成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切入点。最近几年,工艺美术精品收藏热逐步加温,行情看涨,我们通过积极研究开发多种适销对路的工艺礼品,逐步形成了工艺美术博物馆监制的品牌,促进了中高端工艺礼品的销售,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四篇:航运企业生存困境及出路探讨
航运企业生存困境及出路探讨
(武汉因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宏观经济方面
1、经济层面:长江经济带中的七省二市(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38%,GDP占41%,据测算,2009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企业的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而航运企业的产值不足其2%。在我国政府鼓励发展绿色运输、建立水、公、铁立体运输体系的背景下,长江航运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产业层面: 长江经济带钢铁产量占全国1/3以上,沿江化工企业产量占全国1/4,沿江汽车产销量占据全国汽车产销量的半壁江山,水泥产能更是接近全国总体生产规模的50%。巨大的产能及其沿江的消费群体,必然推动航运物流的发展;
3、成本层面:据测算,水运成本仅为公路的1/7,铁路的1/3,在目前生产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销售量是其必然选择。
二、航运企业经营分析
我们以两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2009年的主要经营指标进行分析:
1、长江凤凰公司分析:
长江凤凰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17亿、营业成本21亿,亏损4个多亿。
其亏损的原因较多,但其负债35亿、船舶折旧计提2个亿不无直接关系;
下属企业亏多盈少,见下表:
上表表明:运输企业亏损、港务等后续环节(仓储、维修、租赁等)盈利。
2、南京油运公司运营分析
南京油运是长江航运企业中效益较好企业,其分品种利润构成表为:
上表表明,虽然油品运输在目前还应是很好的运输品种,但液化气运输的利润率近两倍于油品运输。
3、分析
(1)航运企业最好能够“轻资产”经营,即流动资产比例大、固定资产比例小,这样固定成本较低,抗风险能力及经营灵活性就会较高,盈利率也会较高;(2)通过挂靠、联营、联合等形式,做大运力,并以此为核心进行产业整合和资本运营;
(3)以运输为核心、向仓储销售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提高利润率及抗风险能力;
(4)逐步做强运输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5)要加强新型水路运输品种的研究,如商品车、液化气、特型钢构件等;(6)加强区域经济研究,开拓新的业务品种,在沿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做大物流业务;
三、新业务拓展思路探讨
1、散装水泥运输业务 背
景:
(1)水泥运输的利润率大约为4%左右,但销售利润率达15%左右,仓储利润率约7%左右,若建立一个运输、仓储及销售一体化的业务体系,企业盈利能力必然大幅度提高。
(2)散装水泥是国家强制推行的,2010年散装水泥使用比例必须达到50%以上,以后逐年提高。专用船舶运输量大,成本低,将形成上升趋势;
(3)商品砼也是政府强力推行的,并严禁现场搅拌,如若将散装水泥、沙石在一个码头场区堆集、并制作商品砼出售,生产成本应比其它场所制作的更低,也更有竞争力。(4)同标号散装水泥与袋装水泥每吨的价差在30元以上,若使用散装水泥可直接节约30元以上的差价和每吨15元左右的人工搬运费,即每吨水泥将节约费用45元左右,同时由于采用密闭的金属罐储存,使水泥的存放时间延长,水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因此,使用散装水泥即可以节约建筑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操 作:
(1)选点:湖北荆洲大运河的建设,必将带动沿线的建设项目、形成一个较大的区域性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建材物流的试点地方;
(2)聚势:联合多家航运企业与政府商谈投资建设航运物流园,必定会获得政府的高度支持和优惠政策;
(3)政策:商请政府协调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主体企业和商品砼生产企业联合,建设专业的集散装水泥及砂石运输、仓储、商品砼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园区,有利于降低商品砼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多赢局面;;
(4)产业链:若此事成,则控制建材运输、仓储及销售环节,提高盈利能力,并为水泥运输建立稳定的渠道和业务。
(5)推广: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可联合水泥生产等企业在沿江城市或重要建设地复制该商业模式,若在沿江均建设商品砼生产基地,水泥及砂石运输业务就持续稳定,并且其利润率远高于航运业务。
2、商品车运输业务 背
景:
(1)沿江集中了50%的汽车产能和30%的消费群体,区域内商品车运输市场是客观存在的;
(2)商品车产大于销的局面初现,竞争的格局毫无疑问是各生产厂家降低成本;(3)商品车运输主要靠公路运输,成本越来越高,而降低运输成本的唯一方式是实现水陆联运——沿江主要城市间实现水运、后续运输可用公路运输,所测算,这样运输成本可降低30%以上。(4)如果能协调得好还可实现双向运输:如武汉的车运到重庆、重庆的车运到武汉等,这样运输成本还会下降,利润率还会上升。
操
作:(略)
3、特型钢构件运输 背
景:
武汉已成为事实上的 “中国桥梁与钢结构之都”,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建三局、一冶、武船重工等已成为我国桥梁及大型钢结构建筑施工的主力军,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占据桥梁施工的半壁江山;
武汉阳逻的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基地2011年工业总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黄冈团风已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
大型钢结构件的运输是不可能公路运输的,只可能水运,但目前生产企业无运输能力,无法生产、运输企业想承接但无相应的船舶。可能的市场急需转化为现实的市场,这是政府极为关注并想解决的问题。
长江航运企业起点较低、结构单一,目前除少数特种运输外,其它企业生存状况较差。
操
作:(略)
4、液化气运输(略)
第五篇:国内物流行业现状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提出,未来企业的竞争必然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不能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遗忘的群落。中小企业也不能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敬而远之。他认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并非遥不可及。
供应链的含义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崔忠付:
内企物流管理不善每年损失25000亿供应链管理守住企业的命脉
赢周刊:您对近年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怎么看?崔忠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环。通过良好的物流与供应链运作获得巨大收益的案例越来越多,如沃尔玛、家乐福、宝洁、HP、Dell等著名企业,通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的集成,减少成本、降低库存、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改进了经营效率和顾客满意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开放的步伐加快和领域的拓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也开始关注和重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尝试实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战略。一份权威咨询机构分析报告表明,物流与供应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及高层管理人员明确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亚洲各国,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的市场需求正以23%的速度逐年递增。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先生写了一本《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很畅销。《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非常有时代特色,它讲到把世界夷为平地,共有十大动力,其中第七大动力就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也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赢周刊:那么,我国的供应链现状怎么样?
崔忠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与规划,同时正在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难题付出高昂的代价。据统计,我国去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18.3%,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我国国内企业每年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不畅而造成的成本损失就高达25000亿元。
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竞争的必然选择,使企业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和市场快速反映能力的重要手段。
从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来看,目前国际上形成一个共识: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国外中小企物流管理的三个趋势
赢周刊:您刚才为我们所列举的都是大型企业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例子,那么,中小企业是否可以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崔忠付:关于这个问题,国外中小企业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情况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中小企业就开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小企业物质投资和非物质投资的增长,中小企业对物流需求在逐步增加。据对美国农业食品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中小企业有物流经理负责企业的物流管理,38.5%的企业增加了物流技术工程师。可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很重视物流。从国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来看,有以下三个趋势:
1.开始把物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来重视。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市场压力,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就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物流战略也是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发展的。从二战后开始的分销物流,发展到20世纪70~80年代的一体化物流,直到现在的物流战略。因此,通过物流战略无疑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把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一部分的主要原因。
2.重视采用物流新技术和管理新方式。
物流战略离不开对新技术的采用和新管理方式的采用。一项对美国农业食品中小企业调查表明:1998年采用过至少一项物流技术(JIT、EDI、计算机辅助管理等)的企业只有26.2%,而到2005年达到48.6%。很多企业在采用物流技术和新管理方式前都进行过有关咨询活动,尤其是管理咨询最多。
3.物流实施更重视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机构能为企业节约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效,是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如在欧洲,物流服务市场约四分之一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的。很多仓储和运输业务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实现。甚至有的零售店,早上只管开门,晚上只管关门,缺什么全由电脑管理,该送时就有人送,根本就没有仓库。
赢周刊:所以在您看来,中小企业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崔忠付:是的。首先,中小企业事实上已经卷入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无论公司规模大小,只要它成为某种商品或服务向最终消费者群体流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它就属于某个供应链。中小企业是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或者作为零部件供应商,或者作为产品制造商,或者作为面向消费者的销售商,因此它们所制定的决策必然会影响到其所属的供应链。
其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应对竞争挑战的方法。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区域性或国家性的。市场也是全球性的,延长了产品送抵用户的距离和所需时间。在这种环境下,任何企业要取得成功,都必须设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尽可能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中小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努力成为供应链中的重要成员,通过提高竞争优势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中小企业物流普遍严重分割
赢周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有没有什么优势?
崔忠付:中小企业在规模和灵活性上具有优势,易于进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大企业,实施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认可和接受供应链管理变革,往往需要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一贯支持,在执行中会遭遇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然而,小企业往往雇用较少的人,管理层次也不多,变革难度相对较小,中小企业可以从一开始就采用物流与供应链观念,加强合作关系,在业务生命的早期就可以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获益。而且,与大企业相比,在实践操作中,中小企业重组现有业务流程的过程也要容易一些。
过去,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担其昂贵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成本,但随着供应链管理软件市场的逐步成熟,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实施成本已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较以前可以方便地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顺利地实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战略。
赢周刊:那么,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这一块做得怎么样?崔忠付: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这种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要的特定要求。有的中小企业物流以“分包”方式为主,“外包”家数在2至10家,有的甚至达到10家以上,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因而也就很难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些做法制约着中小企业物流的科学健康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的物流方式,必须先有一套科学的物流方案。
赢周刊:您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如何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崔忠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以前,我们的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形成这样的一种经营观点:单纯以盈利为目的,以产品为核心。现在这种观念必须转念:要使物流服务由从企业自身的“功能性活动”转变为“为客户创造价值、增加顾客满意度”。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就是服务。物流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服务实质上也是一种产品,是形式层和延伸层上的产品。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中小型企业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新的服务,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能力,这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中小企业还必须重视使用新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使企业物流从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到配送过程的决策管理等全过程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诸如订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完成整个过程,这样大大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小运作的成本,提高物流服务及产品销售的竞争力。
再次,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迅速提升品牌形象,赢得市场消费者赞赏,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加强与管理咨询公司的通力合作,积极参加咨询公司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物流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物流技术人才;加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广泛交流,加强对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开辟独立的科研课题,提高科研水平和培养科研人才,为物流的发展提高理论支撑程度。
不同企业要有不同的物流配方
赢周刊:当下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有没有一个可借鉴的统一的模式?
崔忠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变,但并不是统一模式。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只有不断优化的趋势,没有既定的现行模式、经验可以采纳。但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具体特色制订出“适合企业的、量体裁衣式的物流解决方案”,才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平稳、健康发展。
不同企业乃至不同顾客对物流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各有其侧重点。要说物流系统,没有最好的,适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就是最有效的。不同的企业需要有不同的物流配方。
所以,中小企业发展物流惟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企业自身的情况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采用的创新模式也不相同。但无论怎样,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技术本身的创新同样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赢周刊:您能否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崔忠付:一是要循序渐进、转变模式。中小企业需要转变采购模式从库存驱动转变为订单驱动,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驱动供应商,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从对采购商品的管理转变为对供应商的管理,保护客户利益,力争零缺陷供应商。
高居不下的库存规模是企业经营面临的一大经营难题。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作为一种目前国际上前沿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对整个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影响。VM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弃商品库存控制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上的商品库存动向,即由供应商依据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商品销售资料和库存情况来集中管理库存,替零售商下订单或连续补货,从而实现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
中小企业在VMI应用过程中要和其他先进的库存控制方法配合使用,比如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和控制等。联合管理库存(JMI)类似于VMI,供需双方在共享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共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执行。
二是要利用外包,通过外包进行物流重组。中小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业务外包,一个实现途径是将物流业务外包,有效利用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物流体系重构,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
1.重新规划物流运作网络。中小企业要想降低存货,加快资金周转,必须对现有的库存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调整,其中合并减少各地仓库数量,分销售片区建
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通过建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实行片区内资源共享,并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变“仓库”为“产品流动站”,可极大地降低公司的库存量,提高资源共享度和运输整合度。同时可考虑在公司总部附近建立相对集中的物料储存中心、生产用物料分拣/配送中心、生产完工成品存储中心、返工维修产品存储中心等,这些均可通过“外包”的方式引进物流合作伙伴单独或合作实现。
2.进行物流组织结构重组。企业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规划成立公司专门的物流部门,集中负责公司采购、生产、销售等物流管理的计划、执行、监督和管理控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