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山区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5:0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贫困山区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贫困山区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贫困山区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关于贫困山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全面实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自身职能转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作为贫困山区的乡镇政府,如何转变职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作为最基层的政府,乡镇政府直接面对农业、农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乡镇政府必须强化其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职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改善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惠农、支农、富农”政策。

1、公共服务职能。为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乡镇政府的基本职能。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平等化。按照统一部署,加快建设和完善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农业科普和农民技能培训,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水平。繁荣乡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切实解决好农民最急需的饮水、道路、能源、电力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2、社会管理职能。依法加强社会管理、保障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秩序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责。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依法指导和帮助农产品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推进社区和乡村基层组织自治。为落实公民在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维护社会安全秩序。依法惩处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等。

3、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乡镇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应着力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稳定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农产品补贴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力度。要不断改善监管方式,把事前监管与事后监管统一起来,坚持依法行政,彻底改变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的方式。

二、当前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山区经济良性发展,乡镇政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不明显。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不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主要表现有:

1、体制不顺,因权设事。按照现行的财税管理体制,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投入采取税外加费的办法解决。长期以来对这些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

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来争取审批收费权。存在着增设“门槛”,增加办事环节,借加强管理之名,行收费牟利之实。职能交叉的部门之间你争我夺,互不相让,造成多重管理,重复收费。甚至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2、执法不严,恃权干预。由于市场经济转轨,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不够规范,监督约束机制不够有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益的驱动,出现种种明显有悖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如各种地方保护,限制资源流出、商品流入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制约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1、财权匹配不合理,乡镇财政运转十分困难。财政体制是影响乡镇政府发挥其应有职能的关键性问题。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央和省市集中了大量的财力,而同时将支出责任尽可能向乡镇转移。如不少项目规定需要地方配套多少资金,在大多数文件中涉及的资金渠道都列入由地方财政支付。由此产生财政收入上移,支付责任下放,乡镇财政缺乏必要自主权的状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全额发放工资,中央规定的各种福利补贴到这些地方更是有名无实。乡村两级负债惊人。由于财力不足,一方面,使乡镇政府不得不将扩大税源作为行政的首要目标,片面强化经济建设职能,竞相招商引资,跑项目,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甚至不惜竭泽而渔,牺牲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使乡镇政府只能疲于应付“吃饭”的需要,无力保障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社会管理的有效运行,导致乡村公共

产品供给的缺乏,不得不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缩小规模、降低标准,从而导致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诸多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现象。甚至为筹措经费,不惜违法违规,大大损害了基层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2、事权匹配不合理,管理出现真空状态。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五级政府管理体制。省市政府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县乡政府自主权过小,特别是乡镇政府更为突出。当前,乡镇政府承担着诸如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民政救济、文教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任,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的职权越来越少,导致乡镇权力行使“软化”。表面上乡镇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完的一票否决和应接不暇的考核检查,而实际上却是无任何决策权、处臵权、执法权的“三无”政府,致使很多农村事务出现了乡镇“想管管不了,要管管不好,不管不得了”的无奈局面。如在安全生产、农用车载客管理、打击各类轻微违法行为等具体工作中,乡镇政府只有法制宣传任务,没有法律处臵权力,显得束手无策,而职能部门却又鞭长莫及,导致农村事务管理出现真空,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人权匹配不合理,导致山区贫困乡镇人才匮乏。由于财力原因,贫困山区乡镇干部职工待遇普遍偏低,微薄的报酬怎么留得住人才。而作为最基层的村支两委,在村级经济几乎空白,乡镇财政补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有能力的外出打工,留守的老弱病残。特别是在建设新农村的时期,各种矛盾纠纷明显增多,社会稳定任务日益繁重,村支两委自然难以承担而直接推到乡镇政府头上。

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基本想法

1、改进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不管是转变职能还是深化改革,人始终是第一因素。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往往对上负责多,为基层负责少。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达标升级考核事情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事情少,这与我们现有的一系列考核管理办法和用人导向有直接关系。领导办事能力、工作成效、道德修养,群众在底下看得清清楚楚,但他们却决定不了领导干部的升迁去留,而是靠上级有关组织的某部分领导人。出现跑官卖官边腐败边升迁、检查绿化用油漆把石头涂绿、检查养殖大户时把全组的猪牛集中、明知是高污染企业,返还税收后地方基本没有一分钱,也要引进等奇怪现象也是这种考核机制带来的恶果。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使干部都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2、保证合理支出需要,确保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按目前财税体制,乡镇没有主体税种,连“吃饭”财政都说不上,只有依赖上级财政的支持。要为群众办的事太多太多,而手中的钱太少太少。因此,一是必须改变政府间的财力划分,保证乡镇政府有稳定的财源。二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调整转移支付结构。不要只就简单的东中西部划分来确定各地的转移支付力度,而是要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建立以县为单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保障“吃饭”基础上使各项事业得以协调发展。

3、大力发展乡村社会自治组织,巩固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自治组织不发达,缺乏强大的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有效管理,不能很好解决调整后的政府职能社会接管问题。因此,作为补充,把乡村社会自

治组织的机制创新作为构建农村社会管理微观制度的重要形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大力发展各类经济自治组织、农民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等社会自治组织,以巩固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随着农村税费及“两工”的取消,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实体的大量涌现,实现城乡统筹和构建新农村的任务尤为艰巨,面对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乡镇干部历史形成的传指令,收税费,搞结扎的工作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客观需要。要改变目前乡镇工作困境,就

必须从构建和谐新农村事业的客观矛盾中寻找突破口,从完善市场体制中寻找服务方式,从乡镇职能转变中寻找位置和出路。

[xiexiebang.com文章-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乡镇职责履行中面临的矛盾

一是形势任务与职能定位的矛盾,二是依法行政与强迫命令的矛盾,三是优质服务与素质不高的矛盾,四是供给财政与入不敷出的矛盾。

二、乡镇职能转变的方向目标

(一)职能取向。一是由计划干预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变到抓产业促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法制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必须从过去的指令性、强制性计划干预模式向引导型、示范型、协调型的服务工作模式转变,向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转变,在服务中体现行政管理。二是由行政推动向依法行政转变,进一步规范乡镇行为,规避行政的随意性,减少行政干预性,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镇干部的法律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三是由行政管理型向技术服务型干部转变,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核心就是要加快乡镇干部转型,通过培训学习,变“万金油”干部为经济内行型干部,变管理型干部为服务型干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服务本领和服务质量。四是由大包大揽型向务实高效型转变。在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通过培植市场主体,组建产业协会,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乡镇角色转变,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协会组织担当经济发展的主角,抓主抓重,统筹协调,实现乡镇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

(二)、职能定位。社会管理职能: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乡村社会的需要,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经农民认可的乡规民约,构建和谐新农村。发展经济职能:组织制定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地域产业特色;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指导农村生产,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服务,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水利灌溉、道路运输、电力供应、农技推广、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性公共产品;协助教育部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和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养老保障包括福利院、敬老院的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建设乡村社会各种生活基础设施,建立农村特困户的救助体系。基层建设职能: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抓好村委会班子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

三、乡镇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

(一)科学设置机构。依据新时期乡镇担负的职能要求,可考虑设立社会管理办、经济发展办、公共服务办、党政综合办,用科学合理的机构确保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优化人员组合。对内设机构实行竞争上岗;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承建农科示范园;从事民营经济,领办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到村和街道社区担任正职。

(三)创新工作方式。学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经济;坚持服务到位不越位,重视搞好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环境优化工作;加快乡镇干部由生产管理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提高乡镇干部的依法行政的能力、经济引导的能力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因事设岗定人,优化整合干部资源,建立“钱随事走,以钱养事、以事取人”的考核机制,强化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紧迫感;按照产业服务的要求,对干部推行包产业、包项目、包技术、包效益、定奖惩的“四包一定”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权利统一、目标量化和效能管理,以项目目标责任为考核基准。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第三篇:乡政府职能职责

乡政府职能和职责

乡党政机构具有党委和政府两种职能,党委领导政府工作。主要是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经济和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乡政府是基层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本行政区的行政职能。

(1)政府职能

①、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指导好各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协调好本乡与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开发,不断培育市场体系,组织经济 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②、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④、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⑤、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⑥、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2)乡政府职责

①、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

②、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③、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④、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

⑤、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⑥、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⑦、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四篇:职能转变

**镇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措施及机制

一、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服务功能。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从转变职能,创新体制入手。

1、解放思想,找准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逐步明确为:“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执行政策”,就是结合本地实际,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发展”,就是要围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乡镇经济组织、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服务群众”,就是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在新农村建设、农技、民政、社保、就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促进和谐”,就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乡村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更新观念,加快职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加快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要在更新乡镇干部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五强化五摒弃”:一要强化“服从大局”观念,摒弃“本位主义”意识,积极支持改革,跟上全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二要强化“不进则退”观念,摒弃“安于现状”意识,增强不改革就落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三要强

化“服务为主”观念,摒弃“管理为主”意识,尽快在思想上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四要强化“方便群众”观念,摒弃“自我中心”意识,把思想转变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上来;五要强化“争先创优”的观念,摒弃“得过且过”意识,积极建立一整套对干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3、树立形象,强化服务功能。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紧密结合上级展开的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入学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的过程中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塑造“五型”干部,树立新形象。一是塑造“学习型”干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二是塑造“创新型”干部,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三是塑造“服务型”干部,形成挂牌上岗、热情服务的良好习惯;四是塑造“责任型”干部,形成敢于承诺、勇于负责的良好习惯;五是塑造“廉洁型”干部,形成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服务平台,改进服务方式。规范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1、以便民服务中心为着力点,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归并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土管、林业、医保、计生、就业、农技、信访等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归并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二是选好并完

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地点选择要方便群众办事,场所设施既要有一定标准,又要量力而行。三是选派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从机关和站所挑选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并持证上岗。四是建立乡、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采取在各行政村设立帮办点、在村小组设立信息员的方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2、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切入点,转变服务方法。把围绕群众需求、转变服务方法作为转变乡镇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一是利用“便民卡”疏通群众需求渠道。将“便民卡”印上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并分发到每家每户,让群众清楚什么事情找谁办理。二是借助便民服务大厅收集群众需求。大厅工作人员在办理审批事项的同时,要肩负收集群众需求信息的任务,并做好记录,按职能分工转递给承办人办理。三是依靠村组“信息员”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村组“信息员”及时收集信息和报送群众需求制度,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利用干部下乡收集群众需求。干部下乡携带《民情日记》,及时记录群众需求,带回后按职能分工转递办理。五是通过民情热线收集群众需求。设立民情热线电话,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对群众的咨询及时答复,对群众的需求及时转交办理。其次,做到公开办事、科学安排、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要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以下制度:一是 “五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值班长制度。在服务中心设值班长岗位,由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值班长,负责协调有关事务、监管工作作风。三是 “集中办理日”制度。每个星期固定一天为集中办理日,实行集中办公,其他时间则根据需要安排2—3人值班。四是干部上门服务制度。在生产特别繁忙季节或对因身体原因办事不方便的群众,免费提供上门服务。

3、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机制。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要紧紧围绕责任的落实来进行。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强化“第一接收群众需求信息人”的责任,促其过问到底;二是实行分工负责制,强化职能单位的责任,促其负责到底;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强化承办人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实行跟踪问效制,强化责任人的落实意识。

三、完善绩效考评,形成有效激励。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

1、按照“权责统一、分类考评”的原则,科学地制定绩

效考评方案。首先是遵循“权责统一”的原则,把干部的工作任务(权)与工作目标(责)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评。一是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不仅要明确工作任务,而且要明确工作目标的完成质量和时限要求,为考评打好基础。二是考评方案的考评标准要与目标责任书完全一致,不能搞成“两张皮”。其次是遵循“分类考评”的原则,按照干部工作的不同岗位区别对待、分类考评。对包村驻点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办实事,且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认可上;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做好接待、办证、咨询和其他服务工作上。

2、按照“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原则,公正公平地实施绩效考评。首先是遵循“群众监督”的原则,要在绩效考评中,给群众充分的知情权、评价权。一是对包村驻点干部为群众需求所办的实事,应及时备案登记,以备考评。二是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为群众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应以群众代表民主测评结果为重要依据,进行绩效考评。其次是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将绩效考评办法、考评程序、考评参与人、考评时间、考评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认可。

3、按照“奖罚分明、任用有别”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兑现绩效奖惩。正确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做到奖惩兑现。一

要奖罚分明。对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给予应得的奖励,对工作任务未达标的干部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并扣除年终考评奖。二要任用有别。对干部的使用要与绩效考评结果严格挂钩,让能干事、干成事的有舞台、有荣誉;让不干事、干不成事的挪位子、无市场。

第五篇:关于涉外税收管理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涉外税收管理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伴随着我国入世,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的流入、技术进步、经济的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兴起等,对目前的涉外税收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积极转变涉外税收职能,实行国际税收管理是必要的、紧迫的,已成为大势所趋。

涉外税收是一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和外国人的征税,主要适用国内税法;国际税收是由于纳税人跨境取得财产收入或所得、抑或跨境从事商品劳务交易,从而产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都有征税权的现象,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它主要适用国际税收协定。涉外税收与国际税收有很大的区别,自然涉外税收管理与国际税收管理也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各地对涉外税收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成立了专门的涉外税收管理机构,有的就没有成立专门的涉外税收管理机构。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对跨国公司的税收管理,尤其是避税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但是我们目前对转让定价的调整很不得力,也碰到许多无奈,加强对对跨国企业的国际税收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要,这一点从新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上就可以看出,对国际税收管理特别是关联企业的转让定价管理作出了内容更多、范围更广、措施更得力的法律规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所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需要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关注、研究、解决。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才劳务、科技的提供以及各类投资所得与营业利润的实现越来越多地超越国

1界,跨国纳税人不管是主观地还是客观地跨境取得所得,这中间就存在一个被不同国家或以住所标准或以来源地标准予以课税问题,这也是国际税收问题。我们涉外税收部门不仅要保卫国家权益,保护外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还要运用国际税收规则,尽可能减少我国居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其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税收损失,要做好这些工作、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我们目前的各项改革特别是机构改革之机将我们目前的涉外税收管理体制进行进行调整,必须向国际税收管理体制转变,这是适应税制改革的要求。

国际税收管理职能的实现是顺应WTO规则的要求。我国已加入WTO就必须适应其规则,国民待遇原则要求内外资企业在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将在不久就要出台,外企的一些优惠政策一些国内企业也有可能同样享受。在这种情况下,外商投资企业由专门的涉外税收机构进行征管,其实际意义已经变的不大,转变目前涉外税收机构职能,成立专门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也顺理成章。据报道,美国、加拿大等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在联邦税务局各个中心局属下成立了国际税收审计部,专司国际税务管理事宜,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开放程度已经达到很高的一个程度,国际经济交往已经比较频繁,成立专门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也是必要的。

在这次改革中尚未太多的涉及国际税收管理,要改变目前的涉外税收管理体制在人为原因上尚存在许多障碍,存在许多急需

解决的问题:

一是受人们重视收入观念的影响。目前许多领导只关心收入数字,关心大税源、重点户,而未来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的税收收入规模最初可能要小的多,特别象我们苏北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在我们目前粗放型管理模式下,抽出更多的人,特别是业务素质较强的同志来从事没有太大效益的国际税收管理,有些人在思想上一时还难以转变,也很难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推进建立国际税收机构的步伐必将受到影响。

二是具体的国际税收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目前我们涉外部门已经开展了转让定价的税务调整,但水平较低;跨境支付费用、跨境运输等涉及预提所得税工作才刚刚起步;常设机构和国际税收协定消除税收双重征税工作相当薄弱,急需加强。做好这些工作既需要我们涉外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又需要居民纳税人以及相关社会部门提供协助。

三是国际税收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与现实涉外税收干部队伍现状的矛盾。将来诸多国际税收业务在很多时候不能套用现有模式,只能采取事实认定方法,与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有较大的差别,理解起来有难度,同时国际税收业务结构性、逻辑性、专业性都较强。这种情况决定了国际税收队伍必须既精通现有税收业务又要懂外语、精懂计算机、熟识国际法规,如此高素质队伍不是短时期内能够锤炼出来的。这种状况也制约着涉外税收职能的转变。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样那样的阻力,但是涉外税收

职能转换,成立专门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亦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国家税务总局郝昭成局长去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外税工作会议上,就涉外税收职能有专门的阐述:涉外税收管理职能的充实、调整和管理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机构的保证才能落实到实处,涉外税收管理机构的改革同职能转换一样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实现在信息化支持下的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国际税收管理机构的诞生已为时不远!

转变涉外税收管理为国际税收管理,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将来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的中心工作将是执行国际税收协定。到今年止我国已经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签定了约七十个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这些协定既包括向中国输入资金、技术和劳务的发达国家,也包括我国向外输出资金、技术和劳务的发展中国家。这些税收协定将成为国际税收管理的中心工作,即积极不断地研究和执行国际税收协定,按照税收协定规定的原则,结合我国税法的具体规定,对跨国收入和所得应纳税进行征收和管理。协定协调解决国际税收问题主要是所得税问题,它的主要条款包括:常设机构、联属企业(第九条)、“股息、利息和特许权许可证”、“船运、内河运输和空运”、财产所得、财产收益(第六条不动产所得、第十三条财产收益)、独立个人劳务、非独立个人劳务等。(注:参见《国际税收简明知识读本》)。除了上述问题外,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国际税收提出了新的课题。电子商务的兴起威胁着输入国和输出国之间的税收平衡,现存的国际税收原则面临巨大的挑战,居

民和常设机构等原则的实施往往不是导致双重征税就是引起税收真空的产生,因而在电子商务的新形势下,如何重建国际税收分配的新秩序,同时又不危害国际税收体系,是国际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中国居民纳税人身份证明的管理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一项工作。

成立国际税收管理机构虽然存在人为的、客观现实等方面的原因,但是收入规模不应该成为建立机构的障碍,如果仅就国际税收业务量的大小来衡量是否应该设立专门机构,那就无法体现国民待遇原则和税法公平,这自然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外成立国际税收管理机构将为涉外税务机关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税务专业人才,有了这样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又有了专门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的领导,这些大量复杂的基础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国际税务工作才更有成效。

成立国际税收机构有几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就是:总局已设国际司,各省级单位可以设置国际税收管理处(管理分局),对国际税务事项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可以对大型跨国企业的直管,市级相应设置国际税收管理处(管理分局),并对中小外资企业进行集中管理;第二种就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设置国际税收管理处(管理分局), 对国际税务事项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对下级单位进行指导、监督、管理,市级相应设置国际税收管理处(管理分局)对大型跨国企业、中小外资企业进行管理;第三种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设置国际税收管理处(管理分局),对国际税务事项进行专业化管理,市级相应设置国际税收管理处负责政策、监督、管理并可以对大型跨国企业的直管,各县(市)也设置国际管理机构,中小外资企业属地管理。第一种方案一步到位,可能震动大一些,后两种方案只是过渡形式,阻力较小一些。

总之,转变涉外税收管理为国际税收管理已是势在必行,是税务征管改革的需要,是国际惯例的要求,也是税务部门为融入经济全球化,自我调整的需要,经过大家的努力,这项工作一定能够做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会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注:参阅《国际税收概要》、《中国税务》)

下载关于贫困山区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贫困山区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的思考

    关于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的思考一、当前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自身沉重的包袱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绊脚石。长期以来,农业税及附加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乡镇运转......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

    关于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的调查与思考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区委、区政府根据省、市关于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并结合我区实际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配臵、......

    监狱警察职能转变的初步思考

    监狱警察职能转变的初步思考 作者:随 想 监狱警察作为实现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以惩罚和改造罪犯的特殊职责为己任,在新中国法制建设史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取得了......

    对乡镇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思考(模版)

    对乡镇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适应“三农”形势发展,乡镇政府是关键,乡镇工作是基石,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务之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