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了解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时间:2019-05-14 15:1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了解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了解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了解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了解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大学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既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也要面临着形形色色的社会压力,我们既无法摆脱学生身份带来的呆板形象,也不可避免即将踏入社会的角色转换。所以,为了方便我们了解社会,社会实践便是个有效途径。社会实践,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中实践,为什么是在社会,是因为我们作为学生一族终究要学会适应社会,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化,为什么是实践,因为我们脑海里有太多理论的东西需要实现转化,我们还无法完全胜任社会上的任务。

有了社会实践,我们既可以有效的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也可以更真切的感受社会复杂的氛围。我们还是学生,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犯错误也不会造成太严重后果的庇护伞,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这个社会的残酷,更加珍惜这社会实践的机会,为我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感谢学校让我们经历了两次社会实践,这不仅仅是一门要修学分的课程,更是珍惜现在校园生活、把握未来社会的有效途径。

向雯芳

第二篇:为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社会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组织实施了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采用典型抽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升达大学等9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966份。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接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接受调查者的年级、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所学专业。第二部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情况的调查。该部分共设14个问题。从为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社会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组织实施了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采用典型抽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升达大学等9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966份。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接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接受调查者的年级、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所学专业。第二部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情况的调查。该部分共设14个问题。从社会实践的参与状况、组织状况、实践效果和满意度,以及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社会实践参与程度还不够高

调查数据显示,有20%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随年级的增长,没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比例逐步下降,这是符合实际的,但在大四的学生中仍有9.9%的人未参加过社会实践,在大三的学生中也有15.4%的人未参加过社会实践,这一比例偏高。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覆盖面较小,使社会实践的组织频率远远大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次数。目前,大学组织本科生社会实践的频率平均是每年两次,即利用寒暑假组织较为正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年3次及以上的也占较大比例。照此计算,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次数应达到8次以上,远超过调查数据显示的以2次为主的社会实践次数,这说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覆盖面较小,并非所有的学生均能参加。

·实践内容和收获有一定局限

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仍以“三下乡”等集中实践为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而忽略了对大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更缺少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调查数据显示,68.1%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为社会认知,而专业认知和专业研究类的实践则仅占23.7%。

从社会实践的作用来看,65.6%的学生认为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明显收获,48.5%的学生认为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方面有明显收获,仅有23.7%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部分学生对实践的意义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尽管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非常必要,但仍有42.9%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必要,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这种观点体现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近1/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社会实践影响最大的两个项目是评优评先和综合评分,这说明学校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没有硬性约束,总体来说,社会实践对学生个人的影响较小。

·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

社会实践需要充分的事前准备,同时需要完善的事中管理,以随时调整实践方案,最后还需要及时进行事后评价,以总结经验教训,将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知识及时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达到丰富知识存量、改善能力结构的目标。然而,仅有21.5%的社会实践具备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大多数社会实践仅具备其中一个环节。

仅有5.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指导,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自己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实践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与专业无关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没有充分利用教师这一大学的优势资源。

·与大学生对实践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50%左右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状况的评价是一般,即有一定的收益但没有突出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综合满意度呈下降趋势,至大四阶段,综合满意度已下降至临界水平以下,说明社会实践的开展与大学生的期望之间有较大差距。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增加,对社会实践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明确,而社会实践的组织、内容、方式却往往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从年复一年的社会实践中,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造成满意度下降。

各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走出“精英实践”组织模式,逐渐走向“大众实践”的发展道路。

树立大社会实践观,使社会实践日常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寒暑假集中的、突击性的活动,而应该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挂职锻炼、社区共建等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广义的实践观,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在已有的教学、科研、实习、传统教育、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类型的基地的基础上,要根据国情、省情、市(地区)情,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模式、功能,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使过程规范化。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培养人,必须以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既然是教育,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之中,加以科学的管理,确保师资健全、时间合理、评定规范、经费充足。要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管理。着力加强组织引导,把社会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与单位选人用人结合起来,与服务西部、建设西部结合起来。同时,积极探索、完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阵地化。社会实践要发挥其教育功能,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校内和校外的结合,阵地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在树立大社会实践观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着力完善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企业)见效益。同时,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加强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社会实践要想做得更扎实、更深入,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组织指导队伍。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社会实践要达到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遵循高校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着问题开展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使短期实践行为和长期合作联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

社会实践的参与状况、组织状况、实践效果和满意度,以及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社会实践参与程度还不够高

调查数据显示,有20%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随年级的增长,没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比例逐步下降,这是符合实际的,但在大四的学生中仍有9.9%的人未参加过社会实践,在大三的学生中也有15.4%的人未参加过社会实践,这一比例偏高。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覆盖面较小,使社会实践的组织频率远远大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次数。目前,大学组织本科生社会实践的频率平均是每年两次,即利用寒暑假组织较为正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年3次及以上的也占较大比例。照此计算,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次数应达到8次以上,远超过调查数据显示的以2次为主的社会实践次数,这说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覆盖面较小,并非所有的学生均能参加。

·实践内容和收获有一定局限

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仍以“三下乡”等集中实践为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而忽略了对大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更缺少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调查数据显示,68.1%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为社会认知,而专业认知和专业研究类的实践则仅占23.7%。

从社会实践的作用来看,65.6%的学生认为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明显收获,48.5%的学生认为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方面有明显收获,仅有23.7%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部分学生对实践的意义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尽管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非常必要,但仍有42.9%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必要,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这种观点体现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近1/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社会实践影响最大的两个项目是评优评先和综合评分,这说明学校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没有硬性约束,总体来说,社会实践对学生个人的影响较小。·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

社会实践需要充分的事前准备,同时需要完善的事中管理,以随时调整实践方案,最后还需要及时进行事后评价,以总结经验教训,将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知识及时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达到丰富知识存量、改善能力结构的目标。然而,仅有21.5%的社会实践具备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大多数社会实践仅具备其中一个环节。

仅有5.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指导,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自己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实践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与专业无关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没有充分利用教师这一大学的优势资源。

·与大学生对实践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50%左右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状况的评价是一般,即有一定的收益但没有突出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综合满意度呈下降趋势,至大四阶段,综合满意度已下降至临界水平以下,说明社会实践的开展与大学生的期望之间有较大差距。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增加,对社会实践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明确,而社会实践的组织、内容、方式却往往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从年复一年的社会实践中,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造成满意度下降。

各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走出“精英实践”组织模式,逐渐走向“大众实践”的发展道路。

树立大社会实践观,使社会实践日常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寒暑假集中的、突击性的活动,而应该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挂职锻炼、社区共建等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广义的实践观,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在已有的教学、科研、实习、传统教育、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类型的基地的基础上,要根据国情、省情、市(地区)情,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模式、功能,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使过程规范化。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培养人,必须以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既然是教育,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之中,加以科学的管理,确保师资健全、时间合理、评定规范、经费充足。要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管理。着力加强组织引导,把社会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与单位选人用人结合起来,与服务西部、建设西部结合起来。同时,积极探索、完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阵地化。社会实践要发挥其教育功能,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校内和校外的结合,阵地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在树立大社会实践观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着力完善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企业)见效益。同时,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加强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社会实践要想做得更扎实、更深入,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组织指导队伍。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社会实践要达到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遵循高校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着问题开展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使短期实践行为和长期合作联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

第三篇:了解社会,了解自我——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05年7月18日至8月26日,我在北京城建弘通物业管理公司金码大厦项目部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期间,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我积极参加物业管理的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到的物业管理理论,探求物业管理工作的本质和规律。另外,实践期间我被借调到上级公司参与编写《物业管理统一标准》一书,这更是我学习别人宝贵经验和学习与人合作共事的难得机会。

一实践经历

金码大厦位于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的动力主轴线上,地处学院路与清华东路交汇的金角位置。它由全国百强企业—北京城建房地产麾下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北京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北京城建弘通物业管理公司实行现代化物业管理的一座融科技、人文于一体的综合商务办公大厦。5A级的智能配套、完善的休闲设施、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使金码大厦成为区域内罕有的核心商务办公平台。

今年7月18日是我进行实践的第一天。上午八点,我来到金码项目部办公室。办公室徐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安排我到综合事务部工作:先在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一周,再到商务中心工作一周。接下来,综合事务部杨助理就开始教我如何接待业主的报修和投诉以及签发大厦大宗物品出入放行单。也许领导看我还没什么经验,所以先让我做这些简单的工作。这样也好,刚开始工作,先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以后逐步积累经验。

我刚坐到办公桌前,就有一个保安来报修,说五层东北角的监控器摄像头坏了。于是,我就打电话叫工程部的人去修。没多时,工程部杜工来了,我根据刚才报修的内容给他开了公共维修单,让他拿着维修单去修摄像头。过了不久,大厦某公司有个人拿着一张货品放行单来找我,说他们有一台电脑需要搬出大厦。核实之后,我在单子上签了名,同意放行。

这一周里,我的工作都是类似于第一天的。但报修也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所以我就有很多空闲的时候。不过,我不会荒废时间,桌上有一台电脑,因此我可以趁空闲的时候,在公司的允许下,阅读、学习里面存有的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工作操作程序。

第二周,我来到商务中心上班。商务中心目前主要的工作是,为大厦各公司提供复印、传真、文件打印、邮件接收、名片及标识牌制作、订水服务(外包)、销售电话卡、邮政速递和预定火车票等有偿服务。

7月26日,领导下发了我新任务:去上级公司——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帮助编写《物业管理统一标准》一书。我以为这是公司信任我,特意给我机会去学习和锻炼,同时想到我在学校里也有过党建的一些规章制度的编写经验,所以就答

应去了。考虑到编书不是一两周能完成的事情,我就主动向领导申请延长实践时间。

股份公司是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大型专业品牌地产商,拥有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国家一级资质)等6个控股子公司、2个股权托管公司、两个直属项目运营部、9个参股公司。2003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和搜房研究院评为“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10强企业”,位列第5名。金码大厦项目是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控股的北京城建弘通物业管理公司的一个项目。

我到股份公司后,公司客服部许部长就给我们编写小组开了个会,主要是说明编写《物业管理统一标准》一书的思路、要求等。这时,我才发现,我来这的工作不是打打字、排排版那么简单,而是要我作为编写小组的一名编辑去参与编写。我有些紧张,因为我还是个学生,才工作一周,没什么经验,怎么可能参与编书呢?于是,我就把我的想法提了出来。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舍弃我,反而鼓励我,说我年轻又学过一些理论知识,在编写过程中也许能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而且还可以帮他们查找相关资料等。我想,既然他们这么说了,而且这确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此我就更要谦虚地向他们学习,也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打字、排版、查阅资料、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全心投入到编写工作中去。

刚开始,我们编写小组先就《物业管理统一标准》一书的纲要和一些细节问题等内容进行研讨。因为经验不足,所以在研讨过程中我主要负责记录大家的讨论情况,并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做出一份编写日程表,用来计划和记录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

经过几天充分的讨论,我们开始查找资料并动笔编写。我们按章把内容分配到各人,我负责编写“物业接管验收标准”等内容。因为我们编的这本书是想从开发商的角度来写的,而我这章接管验收的内容更是分清开发商与物业公司之间权利和义务的重要环节,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也欣然接受这一挑战。我参考了股份公司下面各二级公司的一些工作标准、其他一些著名物业公司的成熟作业规程以及网络上一些资料,进行编写。对于这些资料中有矛盾的或其他不明白的地方,我就请教其他同事,他们都根据他们的经验、知识,耐心地为我讲解。

8月5日,我们第一次对已编内容进行汇总、讨论。随后我根据他们对我负责的那章内容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一些修改、补充,并加入了工作流程图。当我这章内容基本完成的时候,领导对我的工作表示满意,就让我编写“物业档案管理” 和“紧急状态处理预案”。和编写“物业接管验收标准”一样,我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并请教了经验丰富的同事,进行编写。

8月23日,我们这书已经基本成形。领导请来了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的王经理来担任编写顾问。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有限公司是世界顶级物业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集团下属的一家在中国大陆主要从事物业代理和物业管理的综合物业顾问服务公司。而王经理则凭借第一太平的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成熟管理模式和他本人的丰富管理经验,对我们的编写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看法。从中除了学习到很多

专业知识之外,我还深深感受到了王经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8月26日是我这次实践的最后一天,因为我29日就要回校上课了。尽管我不能等到《物业管理统一标准》一书的最终完成,感到很遗憾,但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书已经差不多完成了,相信其他同事能把它最终完成并出版到社会上供其他人学习、参考。

二实践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了解,对我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提高之处也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有利于今后我的学习以及将来毕业后的工作。下面我就谈几点我感悟最深的地方:

(一)物业管理品牌化

物业管理在国内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有了可观的市场规模。一方面,物业管理行业已经步入大市场;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国有房管所的市场化,更多的物业公司不断涌现,目前全国物业公司总数已超过两万家。物业公司只有加强对物业品牌的规范化管理,不断进行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地创新和提高,尽快树立物业管理品牌,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股份公司编写《物业管理统一标准》一书,是根据他们公司提出的“五个统一”品牌战略之中的“统一物业管理标准”要求而做的。为此,他们还提炼出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客户是我们永远的朋友”、“诚实是我们的灵魂”、“严守纪律是我们的传统”、“阳光是我们的准则”,从而统一公司上下的思想,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成为实现百年城建地产梦想的强大内在动力。

(二)物业管理重在服务

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其核心就是“服务”。物业管理企业应着重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只有明确了这一点,物业管理企业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金码大厦实践过程中,我看到了优质的服务:

1、保安服务。大厦的保安管理设大堂岗、巡逻岗、监控岗,岗与岗之间密切联系,对大厦所辖区实行24小时的安全保卫并实行监控智能化管理。保安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注重岗位形象、礼节礼貌等。

2、业主接待。业主来报修或投诉,物管人员都会热情接待,耐心地听他们反映情况,并及时、有效地为他们解决问题。过后,还以上门走访或电话回访等方式,来了解业主对物业公司服务的满意度,与业主形成沟通。

3、保洁服务。每天,保洁人员都会认真负责地把大厦每个角落清洁干净,为客户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

4、商务服务。为不断提高大厦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水平,满足大厦业主与客户的不同需求,大厦特在一层设置商务中心,为业主提供方便、快捷的多元化商务服务,充分体现“物业有价,服务无价”这一宗旨。

(三)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企业的决策机制、用人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机制的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切实提高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应变力和执行力,能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稳定持续的增长。

股份公司今年上半年还进行了员工重新聘任、层层聘任,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股份公司还重视对人才的选拨:在春节之后,对股份公司和部分二级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提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人员,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股份公司内,像弘通物业这样的物业公司都是隶属于各房地产公司的。这有碍于物业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竞争要求。虽然股份公司一直都在努力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得下属的各物业公司能在北京城建地产这一大品牌下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随着物业管理不断专业化、社会化,物业公司不应再依附房地产公司,应形成自己独立的品牌。

(四)打造团结向上的队伍

无论是在金码项目部还是在股份公司,我看到的都是团结一致的队伍。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企业价值观,相同的追求,他们彼此友好、互相帮助,在公司内形成一种很好的工作氛围。这点我体会很深,他们的团结友好,使我在实践工作中少了些紧张和拘束,多了些轻松和愉快。

(五)在校大学生应重视打好基础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重要性。尤其是物业管理这个行业的实操性很强,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学校内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重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并积累相关经验,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适当参加一些社团的活动和工作,有助于提高这些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适合社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就业时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重用。

三后记

实践是我们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一次大演习,是深入了解社会、了解自我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强者,要成为社会的精英,就要不断磨练自我、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完善自我。

这次实践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实践中所得到的知识、经验和培养的能力都将会是我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感谢金码大厦项目部给了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感谢他们在工作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篇:重视综合素质教育评价 为适应社会奠基

重视综合素质教育评价 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基

本网讯(通讯员 田洪恩)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适

应社会的能力。活龙坪乡小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工作。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相关负责人作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各班应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二是要根据不同年段、不同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细则实施方案》,并能具体地反映出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指考查科目音、体、美);三是既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业成绩(指考试科目语、数、外及科学品德),又要表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意志品质、行为习惯情况等);四是不能主观臆造,严禁搞形式主义,期末评比要有学生的平时表现记录;五是把评价工作纳入评选“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占考核项目总分的7%。

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增强了班级

管理者的责任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适应新型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五篇:调整社会结构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调整社会结构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大量的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原因,也有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原因;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原因,也有发展水平不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都与社会结构问题紧密关联。

结构是事物内部各主要要素之间的构成方式与比例关系。结构问题直接关系事物内部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结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加剧社会运行的紧张状态。因此,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离不开对各项社会结构进行调整,包括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决策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已经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中等工业化社会,现代社会结构基本形成。但也要看到,目前在社会结构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趋势;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难度加大;等等。这些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当前,应以新的思路寻找优化我国社会结构的途径,切实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结构性问题的特点。一是覆盖面广。结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改革越深入,结构问题暴露得越充分。二是联带性强。社会问题具有整体

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系统内部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如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就业结构、分配结构、阶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三是不平衡性。某些社会结构转变快、动力大,超过了其他社会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各社会结构之间不相适应的情况。四是转换慢,持续时间长。结构的稳固性和惯性决定了其调整、转换的难度大。完善一种社会结构,既要考虑其自身状况,又要与相关系统、相关结构调整相适应。

明确社会结构优化的主要标准。首先是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比较好地控制来自外部的影响,当遇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外部力量时又能主动地调整自己,始终与环境保持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有效率的平衡。二是有良好的平衡性能和支撑能力。这是对一个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事物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三是有良好的功能输出。按照灵活、高效、平衡的要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把自己调整到与社会需要、与系统要求相适应的最佳状态,实现理想的功能输出。

把握社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社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特别需要协调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应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优化区域结构,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应根据本地优势等区分产业发展重点;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文化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市场结构等。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深入分析各结构的内涵,正确把握当前社会运行的结构性障碍,揭示各种结构性问题的实质,探索结构优化的途径,科学制定结构调整和转换的策略,创造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结构性条件。

下载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了解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了解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