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社区信息化建设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织单位,城市管理与基层社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便民利民为民的政府举措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平安城市方略的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水准也出现新的提升。如何进一步围绕经济建设这一
中心,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真正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实惠、益处,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日常工作、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是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一直深入思考、探讨的重要项目内容。
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两大部分。
所谓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就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相互构成的外部网络系统,他的服务对象是全市市民、外来投资商和旅游者,将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20000多类便民服务项目及慈善捐赠、助残救困、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该系统由社区便民服务网站、市民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组成。它的作业流程概括起来有两点:一.市民通过登陆服务网站或拨打求助热线电话要求提供服务后,接线部将其输入到值班终端页面上,进行登记分类,如属工作、生产等公共管理类信息交执行部协调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限时跟踪回复;二.如属生活服务类信息本着“就近、便利、快捷”原则,直接与相关加盟企业、个人联系,安排其上门服务,并进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态度跟踪监督,电话回访用户。系统通过加盟认证培训,建立行业管理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质量评比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满意度,铸造服务品牌,以此打造政府的公益性、权威性、诚信性品牌。
而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一个以社区空间地理信息和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通过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数字城管专网连接兼容的单独内网平台,使用对象为市、区级机关部门、街办、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系统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十多大类三千多个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
所以,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延伸,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项工作由一、二个部门去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单纯从技术角度上看,实现社区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没有多大的困难,难的是如何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保证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精确度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这就一定要依靠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保证,首要工作是要做好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和维护工作。对此,提出下几点建议性看法和观点,以供社区信息化建设者参考。
1、领导干部的重视是一个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新兴的、新建的事物,这就意味着实施一定要与地方各级政府、街道、居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必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向前发展。一方面将社区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社区信息化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各社区街办应把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社区示范建设和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综合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并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工作进行考评,任务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2、大力搞好宣传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思想基础。社区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次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变革和生活变革,它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在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消费者都能充分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发展内在的巨大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3、职能部门的参与支持是社区信息化项目
第二篇: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浅议社区信息化建设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织单位,城市管理与基层社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便民利民为民的政府举措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平安城市方略的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水准也出现新的提升。如何进一步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真正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实惠、益处,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日常工作、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是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一直深入思考、探讨的重要项目内容。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两大部分。所谓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就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相互构成的外部网络系统,他的服务对象是全市市民、外来投资商和旅游者,将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20xx0多类便民服务项目及慈善捐赠、助残救困、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该系统由社区便民服务网站、市民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组成。它的作业流程概括起来有两点:一.市民通过登陆服务网站或拨打求助热线电话要求提供服务后,接线部将其输入到值班终端页面上,进行登记分类,如属工作、生产等公共管理类信息交执行部协调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限时跟踪回复;二.如属生活服务类信息本着“就近、便利、快捷”原则,直接与相关加盟企业、个人联系,安排其上门服务,并进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态度跟踪监督,电话回访用户。系统通过加盟认证培训,建立行业管理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质量评比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满意度,铸造服务品牌,以此打造政府的公益性、权威性、诚信性品牌。而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一个以社区空间地理信息和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通过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数字城管专网连接兼容的单独内网平台,使用对象为市、区级机关部门、街办、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系统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十多大类三千多个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所以,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延伸,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项工作由一、二个部门去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单纯从技术角度上看,实现社区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没有多大的困难,难的是如何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保证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精确度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这就一定要依靠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保证,首要工作是要做好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和维护工作。对此,提出下几点建议性看法和观点,以供社区信息化建设者参考。
1、领导干部的重视是一个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新兴的、新建的事物,这就意味着实施一定要与地方各级政府、街道、居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必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向前发展。一方面将社区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社区信息化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各社区街办应把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社区示范建设和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综合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并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工作进行考评,任务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2、大力搞好宣传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思想基础。社区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次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变革和生活变革,它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在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消费者都能充分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发展内在的巨大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篇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08年,我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
一、企业基本情况 ㈠公司的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公司成立于1958年3月,为当时承建西北核武器某研制基地而建,初建时名称为“建工部直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建设工程部。1959年公司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更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为西南三线建设,公司迁至四川绵阳,公司名称为“国营西南第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2年二机部更名为“核工业部”,公司名称为:“核工业部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撤销核工业部,成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四建设公司”。199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注册名称为“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大军工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我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组织机构: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生产单位9个,非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经营单位4个,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河北燕郊、上海江桥、浙江海盐、福建厦门等省市区。总部管理机构设置为:人劳处、财务处、规划发展处、经营管理处、质量安全处、核电管理部、经理办、政工处等13个管理工作部门。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建设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人员结构:截止2008年8月31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3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501人,工人2044人;大专以上文化的712人,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的63人,中级职称的329人,初级职称的655人,工人技师35人;共有离退休职工6328人(其中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进行管理)。㈡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为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主要经营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安装施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和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公路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10余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及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1000MW民用核承压设备安装资许可证和四川省建筑安装企业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证、施工企业试化验室壹级资质证书、国防计量标准证书等。于1999年3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3年12月通过ISO14001:1996及OHSAS18001:19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958年—1964年,公司在青海承担了我国第一套核武器研制基地某厂建设,1964年进入四川承担我国第二套核武器研制基地工程施工,相继建成902、903、821、816等三线重点工程,曾经为共和国“两弹”的成功研制做出过历史性贡献。1984年起公司执行国家“保军转民”政策,在保军的同时,积极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开拓,施工力量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10余个省市30多个地市区,形成了核工程、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四大市场。先后承建了陕西西安、咸阳多所军工科研院所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八二一厂配套和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期和二、三期改扩建等群体工程、新厂区工程,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改扩建工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改扩建和成都科研基地工程,清华10MW高温气冷堆,中国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等国家“863”重点工程,中国兵器、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电子集团公司大型科研设施工程,总参防化部、海军某部基地建设工程,秦山核电二期2#机组、二期扩建3#机组工程、田湾核电站配套生产及生活设施工程、福建福清、山东海阳、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前期工程等,以及数百项国家及省市重点民用工程。创建了3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包括长城杯、天府杯、黄山杯、闽江杯、扬子杯在内的数十项省部级优质工程。近年来,公司先后争创几十项“安全文明工地”和“标准化施工工地”,实现了连续六年无施工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施工企业、质量无投诉企业、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四川省优秀建筑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企业信息化情况 ㈠信息化建设基本概况 2008年公司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和任务,积极做好协调服务,紧跟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年内建设完善了机关局域网、分公司局域网和公司宣传网站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办公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梦龙OA系统升级及时完成;总部与分公司内部基本实现了网上资料上传和更新;并及时将公司外网进行了回迁与改版,提高了公司外网质量;其中,改造完成了公司内部宽带上网,实现了网络光纤接入。充实了公司的企业网站信息,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在新版网站专门开辟了核电专区;计算机管理普及率基本达到90%;硬件防火墙和网络杀毒软件已经全部配备;企业ERP系统,档案人事软件和财务软件得到有效的运用;其中,对局域网内网络进行监控,更加有效的对病毒进行防范,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企业也依靠信息化建设使公司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了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司管理体制。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及人员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改善方面投入了比往年都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对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及保密规定进行了清理,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建设公司还与分公司和机关各部门签订了信息化管理责任书,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从大学院校补充了一批相对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员到各单位承担起信息化工作,努力克服公司暂无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局面,为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2008年为改善机关办公环境,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软件方面的投入达到70余万元,完善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软件方面的投入达30余万元,新增添了部分性能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配备更新了扫描仪、刻录机等常用设备,在硬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㈢信息系统规划及建设情况 根据 “十一五”的发展预测,2010年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宽带与数据传输速度有显著提高。建设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指导思想,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信息化整体管理,建立基本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互连互通、资源共享。2008年,分公司、项目部基本完成局域网建设,公司部分单位也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十一五”期间实施信息化管理目标。具体建设目标如下,均在积极实施中,其中部分建设目标已实现。
1、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2、已实现公司范围内,项目与项目、项目与公司财务业务、公司与集团公司财会业务、人事信息等数据垂直共享。
3、实现公司外部网站日点击访问率达到国内知名企业水平。㈣人员培训情况 2008年,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公司各单位对微机管理操作人员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培训,全公司共培训信息化管理人员50余人,专业对口培训7人次。2008年对建行公司外部网站进行了改版更新改造,更新了部分基础资料,并完成了ICP备案及网站回迁工作。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8年,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管理干部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2、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现有的非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只忙于一般的事务处理,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希望集团公司在技术上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上给予支持。
3、信息化工作水平较低。由于信息化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我们的信息化应用工作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多数管理人员基本上只是处理文稿、打印报表等日常事务,不仅大的信息系统没有专业人员开发,而且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
4、资金、设备严重不足。虽然公司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到信息化建设中,但依然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现在公司依然有70多台老式电脑因为资金原因现在不能更换,仍在超负荷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发展需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足已成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困难,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广开资金渠道,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资金。㈥2009年信息化工作设想
1、做好OA系统的内部运转工作。要在OA系统运作稳定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机关全面推进OA的运转,通过改善办公条件,强化人员培训,实现公司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的无纸化。
2、做好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停滞不前,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项工作,2008年要配置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使公司外部网站真正“动”起来,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3、抓好人员培训。制定计算机知识培训、网络应用培训的计划和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倡导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和经常性的培训,引导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要开展针对机关领导、信息主管、信息录入员和一般干部的分层次培训,增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大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相关信息人员网络建设及维护培训,不断提高人员计算机专业水平。为公司办公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4、严格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工作。要提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杜绝涉密信息的泄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
5、继续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提高每位公司员工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内容,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当中。
6、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提高报送信息的质量,逐步实现OA办公平台系统公文流转,实现公司上下的无纸化办公;在企业网站上开辟企业论坛栏目,让职工也积极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决定,就企业的改革发展畅所欲言。
三、对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和多维的工程,集团公司应有一项长远的规划与设计,集团内各企业不应各自上马自己的信息化产品,应统一组织规划,避免遍地开花,要走精品之路,避免上马的产品成为摆设,不能为企业所用。㈠信息化不是摆设,关键是应用 信息化不是靠简单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与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靠巨资堆积来的。事实证明大部分企业匆忙上马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放在那里成为了摆设,这已经告诉我们任何项目的教条化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信息化建设是巨大的工程,是需要时间与资金、人才与企业正确的统筹才可以顺利实现的。“抓应用,促发展”。这一信息化建设主题,应该被我们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所重视。因为信息化建设一旦脱离了市场的需求,与实际应用未能有效结合,就难以得到社会的响应,更谈不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将重点放在重实际应用,培育实际应用与使用为落脚点。㈡应注重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才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我们建议如下:
1、要制定特殊的引进人才政策,创造吸引专业人才的条件。
2、对企业管理人员、企业骨干人员进行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普及教育和继续教育,并建立培训基地。
3、同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加大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普及。总之,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坚巨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摘自——北雁南飞的博客屋
篇三: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能为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和相应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一批国家级的信息网络在我市均建有节点。目前,全长共计32356.74芯公里,2067.23皮长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已遍布三亚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光缆到大楼(fttb)、光缆到户(ftth),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农场,四通八达的光缆网络为三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接入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了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 我市在底完成公务电子邮箱系统与舆情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市政府投资的五块大型户外led全彩电子显示屏系统在4月份建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三亚市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明年我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信息服务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为了积极发挥在公共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无线数字三亚纳入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分别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三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金桥、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电信网、广电网在三亚已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平台,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确定,4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机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60%左右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重点企业中,cad/cam应用较广泛,erp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期安排实施项目,并于底启动了信息三亚项目。目前全市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集群、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框架。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新版中国三亚门户网站于4月改版完成投入使用,在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省政务门户网站评比中二等奖。于12月开通市政府英文网,俄文网也已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韩文网将2010年初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显成效,70%的部门网站都已建立,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物价局等一批重要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政府网数据库为依托、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构建我市统一电子党政内网。三亚市党政内网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公共信息资源化、数据传输证书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前提,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党政内网,一个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各级政府至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基础网络平台。三亚党政内网工程于今年9月份启动,工程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入基础设计阶段,预计2010年初投入使用。构建多功能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工程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依托党政内网、党政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业务设备,整合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流程与部门业务系统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已启动 可可贝拉 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预计在2010年3月投入使用。逐步建成数字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平台。根据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我市启动了市数字城市综合监管项目的规划项目,整合三亚市属各机关、单位、部门、行业、社区的监控系统,快速提高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总体设计目标是:标志景点国际化,社会安保常态化,行业监控精细化,部门监控规范化。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一期建设将在2010年底完成。
2、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我市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建立覆盖全市、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市电子防控报警系统。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已投入建设资金1058万元,相继完成了省厅下达的44项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中的42项,完成率达95.5%,同时建设了具有信息化特色11个项目。在全市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级教育网站为核心,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我市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实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以水雨工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三亚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搭建了三亚市水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工作平台,在我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征管改革。为贯彻落实省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征管改革方案,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并运行税收一体化征管信息系统,加快全省金税工程(三期)海南地税项目的建设。
3、严把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质量关 根据《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市科工信局负责我市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及市直机关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的统筹管理。各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近期建设规划,并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并组织前期论证,报市科工信局。市科工信局审核各部门近期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对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要求并通过前期论证的项目,纳入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
4、完善高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是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和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为推进三亚市党政信息化建设,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制度,我市相继出台了《三亚市政府网信息员管理暂行规定》、《三亚市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规定》、《三亚市公务电子邮箱使用管理规定》、《三亚市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三亚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信息化建设法规。
二、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三亚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
三、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加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确需建设的项目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于跨的建设项目须按实施进度分分批规划、拨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设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加强对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来海南设立机构发展业务。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公私合作建设(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效率。对于非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供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供应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程度、典型示范作用等原则,通过先评估、后补贴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与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
2、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加大,我市目前已启动筹建城市信息化研发中心及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以便更好的完成各类攻坚克难任务,如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技术甄别、项目实施、制定规范及前期项目调研。另外还要肩负着重点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及各系统软件技术的融合工作。
3、加强行业监管,创新信息化项目运营机制 加强三亚数字城市建设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于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工程专项,要在统一监督管理下,实行适度开放,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等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分离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运行部门,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项的建设和运营市场。
4、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的原则,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容灾备份体系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抓紧出台电子政务等级保护、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安全测评、数字认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增强对网络舆论宣传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
第三篇: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浅议社区信息化建设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织单位,城市管理与基层社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便民利民为民的政府举措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平安城市方略的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水准也出现新的提升。如何进一步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真正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实惠、益处,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日常工作、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是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一直深入思考、探讨的重要项目内容。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两大部分。所谓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就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相互构成的外部网络系统,他的服务对象是全市市民、外来投资商和旅游者,将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20xx0多类便民服务项目及慈善捐赠、助残救困、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该系统由社区便民服务网站、市民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组成。它的作业流程概括起来有两点:一.市民通过登陆服务网站或拨打求助热线电话要求提供服务后,接线部将其输入到值班终端页面上,进行登记分类,如属工作、生产等公共管理类信息交执行部协调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限时跟踪回复;二.如属生活服务类信息本着“就近、便利、快捷”原则,直接与相关加盟企业、个人联系,安排其上门服务,并进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态度跟踪监督,电话回访用户。系统通过加盟认证培训,建立行业管理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质量评比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满意度,铸造服务品牌,以此打造政府的公益性、权威性、诚信性品牌。而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一个以社区空间地理信息和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通过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数字城管专网连接兼容的单独内网平台,使用对象为市、区级机关部门、街办、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系统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十多大类三千多个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所以,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延伸,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项工作由一、二个部门去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单纯从技术角度上看,实现社区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没有多大的困难,难的是如何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保证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精确度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这就一定要依靠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保证,首要工作是要做好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和维护工作。对此,提出下几点建议性看法和观点,以供社区信息化建设者参考。
1、领导干部的重视是一个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新兴的、新建的事物,这就意味着实施一定要与地方各级政府、街道、居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必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向前发展。一方面将社区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社区信息化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各社区街办应把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社区示范建设和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综合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并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工作进行考评,任务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2、大力搞好宣传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思想基础。社区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次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变革和生活变革,它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在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消费者都能充分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发展内在的巨大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篇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08年,我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
一、企业基本情况 ㈠公司的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公司成立于1958年3月,为当时承建西北核武器某研制基地而建,初建时名称为“建工部直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建设工程部。1959年公司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更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为西南三线建设,公司迁至四川绵阳,公司名称为“国营西南第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2年二机部更名为“核工业部”,公司名称为:“核工业部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撤销核工业部,成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四建设公司”。199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注册名称为“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大军工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我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组织机构: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生产单位9个,非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经营单位4个,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河北燕郊、上海江桥、浙江海盐、福建厦门等省市区。总部管理机构设置为:人劳处、财务处、规划发展处、经营管理处、质量安全处、核电管理部、经理办、政工处等13个管理工作部门。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建设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人员结构:截止2008年8月31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3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501人,工人2044人;大专以上文化的712人,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的63人,中级职称的329人,初级职称的655人,工人技师35人;共有离退休职工6328人(其中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进行管理)。㈡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为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主要经营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安装施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和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公路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10余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及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1000MW民用核承压设备安装资许可证和四川省建筑安装企业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证、施工企业试化验室壹级资质证书、国防计量标准证书等。于1999年3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3年12月通过ISO14001:1996及OHSAS18001:19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958年—1964年,公司在青海承担了我国第一套核武器研制基地某厂建设,1964年进入四川承担我国第二套核武器研制基地工程施工,相继建成902、903、821、816等三线重点工程,曾经为共和国“两弹”的成功研制做出过历史性贡献。1984年起公司执行国家“保军转民”政策,在保军的同时,积极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开拓,施工力量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10余个省市30多个地市区,形成了核工程、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四大市场。先后承建了陕西西安、咸阳多所军工科研院所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八二一厂配套和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期和二、三期改扩建等群体工程、新厂区工程,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改扩建工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改扩建和成都科研基地工程,清华10MW高温气冷堆,中国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等国家“863”重点工程,中国兵器、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电子集团公司大型科研设施工程,总参防化部、海军某部基地建设工程,秦山核电二期2#机组、二期扩建3#机组工程、田湾核电站配套生产及生活设施工程、福建福清、山东海阳、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前期工程等,以及数百项国家及省市重点民用工程。创建了3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包括长城杯、天府杯、黄山杯、闽江杯、扬子杯在内的数十项省部级优质工程。近年来,公司先后争创几十项“安全文明工地”和“标准化施工工地”,实现了连续六年无施工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施工企业、质量无投诉企业、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四川省优秀建筑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企业信息化情况 ㈠信息化建设基本概况 2008年公司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和任务,积极做好协调服务,紧跟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年内建设完善了机关局域网、分公司局域网和公司宣传网站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办公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梦龙OA系统升级及时完成;总部与分公司内部基本实现了网上资料上传和更新;并及时将公司外网进行了回迁与改版,提高了公司外网质量;其中,改造完成了公司内部宽带上网,实现了网络光纤接入。充实了公司的企业网站信息,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在新版网站专门开辟了核电专区;计算机管理普及率基本达到90%;硬件防火墙和网络杀毒软件已经全部配备;企业ERP系统,档案人事软件和财务软件得到有效的运用;其中,对局域网内网络进行监控,更加有效的对病毒进行防范,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企业也依靠信息化建设使公司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了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司管理体制。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及人员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改善方面投入了比往年都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对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及保密规定进行了清理,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建设公司还与分公司和机关各部门签订了信息化管理责任书,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从大学院校补充了一批相对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员到各单位承担起信息化工作,努力克服公司暂无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局面,为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2008年为改善机关办公环境,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软件方面的投入达到70余万元,完善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软件方面的投入达30余万元,新增添了部分性能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配备更新了扫描仪、刻录机等常用设备,在硬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㈢信息系统规划及建设情况 根据 “十一五”的发展预测,2010年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宽带与数据传输速度有显著提高。建设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指导思想,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信息化整体管理,建立基本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互连互通、资源共享。2008年,分公司、项目部基本完成局域网建设,公司部分单位也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十一五”期间实施信息化管理目标。具体建设目标如下,均在积极实施中,其中部分建设目标已实现。
1、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2、已实现公司范围内,项目与项目、项目与公司财务业务、公司与集团公司财会业务、人事信息等数据垂直共享。
3、实现公司外部网站日点击访问率达到国内知名企业水平。㈣人员培训情况 2008年,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公司各单位对微机管理操作人员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培训,全公司共培训信息化管理人员50余人,专业对口培训7人次。2008年对建行公司外部网站进行了改版更新改造,更新了部分基础资料,并完成了ICP备案及网站回迁工作。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8年,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管理干部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2、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现有的非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只忙于一般的事务处理,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希望集团公司在技术上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上给予支持。
3、信息化工作水平较低。由于信息化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我们的信息化应用工作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多数管理人员基本上只是处理文稿、打印报表等日常事务,不仅大的信息系统没有专业人员开发,而且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
4、资金、设备严重不足。虽然公司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到信息化建设中,但依然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现在公司依然有70多台老式电脑因为资金原因现在不能更换,仍在超负荷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发展需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足已成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困难,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广开资金渠道,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资金。㈥2009年信息化工作设想
1、做好OA系统的内部运转工作。要在OA系统运作稳定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机关全面推进OA的运转,通过改善办公条件,强化人员培训,实现公司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的无纸化。
2、做好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停滞不前,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项工作,2008年要配置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使公司外部网站真正“动”起来,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3、抓好人员培训。制定计算机知识培训、网络应用培训的计划和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倡导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和经常性的培训,引导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要开展针对机关领导、信息主管、信息录入员和一般干部的分层次培训,增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大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相关信息人员网络建设及维护培训,不断提高人员计算机专业水平。为公司办公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4、严格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工作。要提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杜绝涉密信息的泄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
5、继续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提高每位公司员工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内容,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当中。
6、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提高报送信息的质量,逐步实现OA办公平台系统公文流转,实现公司上下的无纸化办公;在企业网站上开辟企业论坛栏目,让职工也积极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决定,就企业的改革发展畅所欲言。
三、对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和多维的工程,集团公司应有一项长远的规划与设计,集团内各企业不应各自上马自己的信息化产品,应统一组织规划,避免遍地开花,要走精品之路,避免上马的产品成为摆设,不能为企业所用。㈠信息化不是摆设,关键是应用 信息化不是靠简单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与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靠巨资堆积来的。事实证明大部分企业匆忙上马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放在那里成为了摆设,这已经告诉我们任何项目的教条化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信息化建设是巨大的工程,是需要时间与资金、人才与企业正确的统筹才可以顺利实现的。“抓应用,促发展”。这一信息化建设主题,应该被我们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所重视。因为信息化建设一旦脱离了市场的需求,与实际应用未能有效结合,就难以得到社会的响应,更谈不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将重点放在重实际应用,培育实际应用与使用为落脚点。㈡应注重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才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我们建议如下:
1、要制定特殊的引进人才政策,创造吸引专业人才的条件。
2、对企业管理人员、企业骨干人员进行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普及教育和继续教育,并建立培训基地。
3、同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加大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普及。总之,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坚巨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摘自——北雁南飞的博客屋
篇三: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能为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和相应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一批国家级的信息网络在我市均建有节点。目前,全长共计32356.74芯公里,2067.23皮长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已遍布三亚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光缆到大楼(fttb)、光缆到户(ftth),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农场,四通八达的光缆网络为三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接入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了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 我市在底完成公务电子邮箱系统与舆情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市政府投资的五块大型户外led全彩电子显示屏系统在4月份建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三亚市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明年我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信息服务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为了积极发挥在公共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无线数字三亚纳入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分别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三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金桥、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电信网、广电网在三亚已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平台,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确定,4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机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60%左右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重点企业中,cad/cam应用较广泛,erp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期安排实施项目,并于底启动了信息三亚项目。目前全市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集群、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框架。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新版中国三亚门户网站于4月改版完成投入使用,在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省政务门户网站评比中二等奖。于12月开通市政府英文网,俄文网也已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韩文网将2010年初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显成效,70%的部门网站都已建立,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物价局等一批重要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政府网数据库为依托、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构建我市统一电子党政内网。三亚市党政内网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公共信息资源化、数据传输证书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前提,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党政内网,一个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各级政府至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基础网络平台。三亚党政内网工程于今年9月份启动,工程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入基础设计阶段,预计2010年初投入使用。构建多功能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工程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依托党政内网、党政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业务设备,整合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流程与部门业务系统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已启动 可可贝拉 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预计在2010年3月投入使用。逐步建成数字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平台。根据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我市启动了市数字城市综合监管项目的规划项目,整合三亚市属各机关、单位、部门、行业、社区的监控系统,快速提高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总体设计目标是:标志景点国际化,社会安保常态化,行业监控精细化,部门监控规范化。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一期建设将在2010年底完成。
2、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我市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建立覆盖全市、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市电子防控报警系统。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已投入建设资金1058万元,相继完成了省厅下达的44项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中的42项,完成率达95.5%,同时建设了具有信息化特色11个项目。在全市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级教育网站为核心,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我市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实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以水雨工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三亚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搭建了三亚市水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工作平台,在我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征管改革。为贯彻落实省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征管改革方案,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并运行税收一体化征管信息系统,加快全省金税工程(三期)海南地税项目的建设。
3、严把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质量关 根据《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市科工信局负责我市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及市直机关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的统筹管理。各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近期建设规划,并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并组织前期论证,报市科工信局。市科工信局审核各部门近期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对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要求并通过前期论证的项目,纳入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
4、完善高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是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和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为推进三亚市党政信息化建设,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制度,我市相继出台了《三亚市政府网信息员管理暂行规定》、《三亚市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规定》、《三亚市公务电子邮箱使用管理规定》、《三亚市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三亚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信息化建设法规。
二、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三亚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
三、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加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确需建设的项目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于跨的建设项目须按实施进度分分批规划、拨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设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加强对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来海南设立机构发展业务。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公私合作建设(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效率。对于非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供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供应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程度、典型示范作用等原则,通过先评估、后补贴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与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
2、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加大,我市目前已启动筹建城市信息化研发中心及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以便更好的完成各类攻坚克难任务,如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技术甄别、项目实施、制定规范及前期项目调研。另外还要肩负着重点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及各系统软件技术的融合工作。
3、加强行业监管,创新信息化项目运营机制 加强三亚数字城市建设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于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工程专项,要在统一监督管理下,实行适度开放,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等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分离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运行部门,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项的建设和运营市场。
4、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的原则,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容灾备份体系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抓紧出台电子政务等级保护、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安全测评、数字认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增强对网络舆论宣传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
第四篇: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浅议社区信息化建设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织单位,城市管理与基层社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便民利民为民的政府举措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平安城市方略的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水准也出现新的提升。如何进一步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真正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实惠、益处,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日常工作、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是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一直深入思考、探讨的重要项目内容。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两大部分。所谓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就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相互构成的外部网络系统,他的服务对象是全市市民、外来投资商和旅游者,将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20xx0多类便民服务项目及慈善捐赠、助残救困、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该系统由社区便民服务网站、市民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组成。它的作业流程概括起来有两点:一.市民通过登陆服务网站或拨打求助热线电话要求提供服务后,接线部将其输入到值班终端页面上,进行登记分类,如属工作、生产等公共管理类信息交执行部协调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限时跟踪回复;二.如属生活服务类信息本着“就近、便利、快捷”原则,直接与相关加盟企业、个人联系,安排其上门服务,并进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态度跟踪监督,电话回访用户。系统通过加盟认证培训,建立行业管理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质量评比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满意度,铸造服务品牌,以此打造政府的公益性、权威性、诚信性品牌。而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一个以社区空间地理信息和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通过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数字城管专网连接兼容的单独内网平台,使用对象为市、区级机关部门、街办、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系统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十多大类三千多个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所以,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延伸,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项工作由一、二个部门去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单纯从技术角度上看,实现社区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没有多大的困难,难的是如何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保证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精确度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这就一定要依靠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保证,首要工作是要做好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和维护工作。对此,提出下几点建议性看法和观点,以供社区信息化建设者参考。
1、领导干部的重视是一个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新兴的、新建的事物,这就意味着实施一定要与地方各级政府、街道、居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必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向前发展。一方面将社区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社区信息化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各社区街办应把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社区示范建设和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综合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并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工作进行考评,任务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2、大力搞好宣传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思想基础。社区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次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变革和生活变革,它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在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消费者都能充分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发展内在的巨大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篇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08年,我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
一、企业基本情况 ㈠公司的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公司成立于1958年3月,为当时承建西北核武器某研制基地而建,初建时名称为“建工部直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建设工程部。1959年公司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更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为西南三线建设,公司迁至四川绵阳,公司名称为“国营西南第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2年二机部更名为“核工业部”,公司名称为:“核工业部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撤销核工业部,成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四建设公司”。199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注册名称为“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大军工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我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组织机构: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生产单位9个,非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经营单位4个,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河北燕郊、上海江桥、浙江海盐、福建厦门等省市区。总部管理机构设置为:人劳处、财务处、规划发展处、经营管理处、质量安全处、核电管理部、经理办、政工处等13个管理工作部门。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建设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人员结构:截止2008年8月31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3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501人,工人2044人;大专以上文化的712人,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的63人,中级职称的329人,初级职称的655人,工人技师35人;共有离退休职工6328人(其中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进行管理)。㈡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为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主要经营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安装施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和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公路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10余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及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1000MW民用核承压设备安装资许可证和四川省建筑安装企业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证、施工企业试化验室壹级资质证书、国防计量标准证书等。于1999年3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3年12月通过ISO14001:1996及OHSAS18001:19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958年—1964年,公司在青海承担了我国第一套核武器研制基地某厂建设,1964年进入四川承担我国第二套核武器研制基地工程施工,相继建成902、903、821、816等三线重点工程,曾经为共和国“两弹”的成功研制做出过历史性贡献。1984年起公司执行国家“保军转民”政策,在保军的同时,积极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开拓,施工力量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10余个省市30多个地市区,形成了核工程、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四大市场。先后承建了陕西西安、咸阳多所军工科研院所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八二一厂配套和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期和二、三期改扩建等群体工程、新厂区工程,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改扩建工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改扩建和成都科研基地工程,清华10MW高温气冷堆,中国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等国家“863”重点工程,中国兵器、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电子集团公司大型科研设施工程,总参防化部、海军某部基地建设工程,秦山核电二期2#机组、二期扩建3#机组工程、田湾核电站配套生产及生活设施工程、福建福清、山东海阳、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前期工程等,以及数百项国家及省市重点民用工程。创建了3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包括长城杯、天府杯、黄山杯、闽江杯、扬子杯在内的数十项省部级优质工程。近年来,公司先后争创几十项“安全文明工地”和“标准化施工工地”,实现了连续六年无施工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施工企业、质量无投诉企业、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四川省优秀建筑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企业信息化情况 ㈠信息化建设基本概况 2008年公司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和任务,积极做好协调服务,紧跟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年内建设完善了机关局域网、分公司局域网和公司宣传网站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办公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梦龙OA系统升级及时完成;总部与分公司内部基本实现了网上资料上传和更新;并及时将公司外网进行了回迁与改版,提高了公司外网质量;其中,改造完成了公司内部宽带上网,实现了网络光纤接入。充实了公司的企业网站信息,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在新版网站专门开辟了核电专区;计算机管理普及率基本达到90%;硬件防火墙和网络杀毒软件已经全部配备;企业ERP系统,档案人事软件和财务软件得到有效的运用;其中,对局域网内网络进行监控,更加有效的对病毒进行防范,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企业也依靠信息化建设使公司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了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司管理体制。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及人员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改善方面投入了比往年都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对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及保密规定进行了清理,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建设公司还与分公司和机关各部门签订了信息化管理责任书,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从大学院校补充了一批相对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员到各单位承担起信息化工作,努力克服公司暂无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局面,为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2008年为改善机关办公环境,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软件方面的投入达到70余万元,完善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软件方面的投入达30余万元,新增添了部分性能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配备更新了扫描仪、刻录机等常用设备,在硬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㈢信息系统规划及建设情况 根据 “十一五”的发展预测,2010年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宽带与数据传输速度有显著提高。建设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指导思想,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信息化整体管理,建立基本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互连互通、资源共享。2008年,分公司、项目部基本完成局域网建设,公司部分单位也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十一五”期间实施信息化管理目标。具体建设目标如下,均在积极实施中,其中部分建设目标已实现。
1、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2、已实现公司范围内,项目与项目、项目与公司财务业务、公司与集团公司财会业务、人事信息等数据垂直共享。
3、实现公司外部网站日点击访问率达到国内知名企业水平。㈣人员培训情况 2008年,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公司各单位对微机管理操作人员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培训,全公司共培训信息化管理人员50余人,专业对口培训7人次。2008年对建行公司外部网站进行了改版更新改造,更新了部分基础资料,并完成了ICP备案及网站回迁工作。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8年,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管理干部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2、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现有的非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只忙于一般的事务处理,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希望集团公司在技术上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上给予支持。
3、信息化工作水平较低。由于信息化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我们的信息化应用工作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多数管理人员基本上只是处理文稿、打印报表等日常事务,不仅大的信息系统没有专业人员开发,而且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
4、资金、设备严重不足。虽然公司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到信息化建设中,但依然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现在公司依然有70多台老式电脑因为资金原因现在不能更换,仍在超负荷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发展需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足已成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困难,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广开资金渠道,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资金。㈥2009年信息化工作设想
1、做好OA系统的内部运转工作。要在OA系统运作稳定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机关全面推进OA的运转,通过改善办公条件,强化人员培训,实现公司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的无纸化。
2、做好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停滞不前,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项工作,2008年要配置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使公司外部网站真正“动”起来,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3、抓好人员培训。制定计算机知识培训、网络应用培训的计划和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倡导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和经常性的培训,引导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要开展针对机关领导、信息主管、信息录入员和一般干部的分层次培训,增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大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相关信息人员网络建设及维护培训,不断提高人员计算机专业水平。为公司办公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4、严格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工作。要提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杜绝涉密信息的泄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
5、继续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提高每位公司员工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内容,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当中。
6、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提高报送信息的质量,逐步实现OA办公平台系统公文流转,实现公司上下的无纸化办公;在企业网站上开辟企业论坛栏目,让职工也积极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决定,就企业的改革发展畅所欲言。
三、对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和多维的工程,集团公司应有一项长远的规划与设计,集团内各企业不应各自上马自己的信息化产品,应统一组织规划,避免遍地开花,要走精品之路,避免上马的产品成为摆设,不能为企业所用。㈠信息化不是摆设,关键是应用 信息化不是靠简单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与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靠巨资堆积来的。事实证明大部分企业匆忙上马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放在那里成为了摆设,这已经告诉我们任何项目的教条化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信息化建设是巨大的工程,是需要时间与资金、人才与企业正确的统筹才可以顺利实现的。“抓应用,促发展”。这一信息化建设主题,应该被我们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所重视。因为信息化建设一旦脱离了市场的需求,与实际应用未能有效结合,就难以得到社会的响应,更谈不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将重点放在重实际应用,培育实际应用与使用为落脚点。㈡应注重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才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我们建议如下:
1、要制定特殊的引进人才政策,创造吸引专业人才的条件。
2、对企业管理人员、企业骨干人员进行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普及教育和继续教育,并建立培训基地。
3、同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加大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普及。总之,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坚巨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摘自——北雁南飞的博客屋
篇三: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能为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和相应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一批国家级的信息网络在我市均建有节点。目前,全长共计32356.74芯公里,2067.23皮长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已遍布三亚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光缆到大楼(fttb)、光缆到户(ftth),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农场,四通八达的光缆网络为三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接入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了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 我市在底完成公务电子邮箱系统与舆情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市政府投资的五块大型户外led全彩电子显示屏系统在4月份建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三亚市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明年我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信息服务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为了积极发挥在公共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无线数字三亚纳入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分别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三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金桥、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电信网、广电网在三亚已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平台,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确定,4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机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60%左右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重点企业中,cad/cam应用较广泛,erp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期安排实施项目,并于底启动了信息三亚项目。目前全市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集群、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框架。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新版中国三亚门户网站于4月改版完成投入使用,在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省政务门户网站评比中二等奖。于12月开通市政府英文网,俄文网也已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韩文网将2010年初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显成效,70%的部门网站都已建立,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物价局等一批重要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政府网数据库为依托、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构建我市统一电子党政内网。三亚市党政内网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公共信息资源化、数据传输证书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前提,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党政内网,一个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各级政府至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基础网络平台。三亚党政内网工程于今年9月份启动,工程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入基础设计阶段,预计2010年初投入使用。构建多功能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工程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依托党政内网、党政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业务设备,整合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流程与部门业务系统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已启动 可可贝拉 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预计在2010年3月投入使用。逐步建成数字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平台。根据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我市启动了市数字城市综合监管项目的规划项目,整合三亚市属各机关、单位、部门、行业、社区的监控系统,快速提高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总体设计目标是:标志景点国际化,社会安保常态化,行业监控精细化,部门监控规范化。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一期建设将在2010年底完成。
2、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我市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建立覆盖全市、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市电子防控报警系统。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已投入建设资金1058万元,相继完成了省厅下达的44项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中的42项,完成率达95.5%,同时建设了具有信息化特色11个项目。在全市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级教育网站为核心,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我市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实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以水雨工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三亚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搭建了三亚市水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工作平台,在我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征管改革。为贯彻落实省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征管改革方案,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并运行税收一体化征管信息系统,加快全省金税工程(三期)海南地税项目的建设。
3、严把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质量关 根据《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市科工信局负责我市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及市直机关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的统筹管理。各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近期建设规划,并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并组织前期论证,报市科工信局。市科工信局审核各部门近期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对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要求并通过前期论证的项目,纳入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
4、完善高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是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和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为推进三亚市党政信息化建设,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制度,我市相继出台了《三亚市政府网信息员管理暂行规定》、《三亚市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规定》、《三亚市公务电子邮箱使用管理规定》、《三亚市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三亚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信息化建设法规。
二、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三亚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
三、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加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确需建设的项目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于跨的建设项目须按实施进度分分批规划、拨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设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加强对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来海南设立机构发展业务。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公私合作建设(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效率。对于非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供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供应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程度、典型示范作用等原则,通过先评估、后补贴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与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
2、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加大,我市目前已启动筹建城市信息化研发中心及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以便更好的完成各类攻坚克难任务,如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技术甄别、项目实施、制定规范及前期项目调研。另外还要肩负着重点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及各系统软件技术的融合工作。
3、加强行业监管,创新信息化项目运营机制 加强三亚数字城市建设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于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工程专项,要在统一监督管理下,实行适度开放,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等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分离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运行部门,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项的建设和运营市场。
4、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的原则,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容灾备份体系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抓紧出台电子政务等级保护、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安全测评、数字认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增强对网络舆论宣传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
第五篇:社区信息化建设 论文 中英
内容摘要: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成果惠及广大居民群众的主要依托,也是整个城市跨越数字鸿沟、提高国民信息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我国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以社区信息化的专业知识为依据,以笔者的实习经历和一系列调研为基础,并借鉴发达国家社区信息化的发展经验,阐述了天津市社区信息化的现状尤其是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政府的公共政策如何调整以帮助其实现良性健康的发展,从而带动社区的整体发展,方便社区人民的生活。针对天津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该从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建立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社区管理的新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等几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困境;政府推动
I
Abstract: Community informationalization is the basis of city inform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It is also the part of drive to enable the masses to profit from informationalization, as well as a vital way for the city to eliminate the digital gap and enhance country informationalization awareness.In this paper,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vigorously promoting community-building informationalization,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status and problem of Tianjin community informationalization.She also base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a series of her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search.How to adjust the government public policy to help to achieve health development, thereby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and convenience of the people in the community.Quote for the issues about Tianjin community informationalization, the author reck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 the new mechanism including government promotion,enterprises operation,community management, strengthen policy and regulation,introduce and train personnel.Keywords: CommunityinformationalizationPuzzledom
Governmentpromotion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