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冯俊生)浅析慈孝文化的产生及现实意义
浅析慈孝文化的产生及现实意义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冯俊森
2005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开始涉足“慈孝”这个道德文化领域,同时经过院里的批准,在人文公司成立了“中华慈孝组委会”。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在全民和全社会中间,秉承我们民族古老道德文化的资源并结合当前实际需要,推陈出新,力图建立起既涵盖传统孝道思想的优秀成分,又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现实的新社会主义慈孝观念。党中央和胡锦涛书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八荣八耻”一系列指示,为公民道德指明了方向,既体现了传统美德的继承,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弘扬“慈孝”,传承文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经过几年的努力,这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和高度重视。在活动的同时也使我对“慈孝”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父慈子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古代文明绵延流长,五千年的日月风霜荡涤着历史的尘埃。在这块黄土地上休养生息的炎黄子孙们不停地在寻找着一种理想、一种图腾,一种超越时空和地域的文明理念。远古时代人与自然,由于客观因素的决定,无法相抗衡。人类的自身和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都时刻处于一种相对的危机、恐慌之中。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人类只好把希望寄予某些与人类有着血缘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图腾上面,希冀它成为人于人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纽带。这种空洞的理想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改变而产生变化和发展。文字的出现,使人们不在简单地信奉远古的崇拜物。随着家庭模式的产生,统治阶级逐渐也认识到,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是和每一个家庭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单元结构—家庭,她的动荡与稳定,解体与巩固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权、统治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左传》中就出现了“父慈子孝”这种美好描述。以孝治天下,在家孝亲,在朝忠君,在社 1
会上敬长,成为伦理政治与人情社会的精神基础。孝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和精神基础。因为孝本身是一种协调亲子、宗子关系的人际道德,它首先可以协调父子关系中的冲突,而把这种伦理精神扩大到家族的其他成员身上,能够起到和睦九族的作用,最后必然能促进家庭及其他社会集体的和谐、团结与延续,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相当重要的贡献。
先哲们对于“孝”是这样描述的: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也就是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民众应该遵循的道理。“慈”是何谓,《管子》中有明确的说道:慈者,父母之高行也。这是长者应具有的崇高操行,这种“慈孝”理想画面的出现,无疑使阶级社会的各种矛盾暂时被这种道德伦理的外衣所掩盖。
人们在赞叹祖国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不得不为我们先祖们为了社会的稳定,人类的安居乐业所付出的心血而折腰。这个民族生命力之强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道德文化中的精髓——“慈孝”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曾与中国古老文明一样,屹立于世界历史之颠。但是,日月轮回,历经沧桑,转目回首,只有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依然如黄河一样,九曲十八弯,绵绵不断,继往开来。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慈孝”更深的含义,这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平稳、和睦、中庸。
人类社会在向前发展,“慈孝”这个名词放在今天的社会中,有些人会感到陌生和淡漠。从理论和现实层面上来讲,这些人是无可非议的。“文革”十年,把中国的传统理念破坏到了极点,现在的年轻人所追求是一种外来的文化和理念。面对无情的绞杀,“慈孝”只好随风而去。但是经济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慢慢的感觉到了传统道德理念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历经千年,依然存在,合理、合情是不容质疑的。但是,传统道德文化,是糟粕还是精华,是继承还是扬弃,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只能尝试着跨越时空,把她放在今天这个社会的道德伦理的范畴里加以讨论。用我们这个时代的目光和思维来分析这个历史的产物。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这个模式,确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现今社会中,在法律的约束下,同样我们需要一种道德观念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规范,“慈孝”便是最好的诠释。慈孝是亲情间的一种传递,展现的是一个家庭和家族和谐的精神风貌,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弘扬孝道,提倡慈爱这是增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一块基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道德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慈孝的文化,慈孝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慈孝作为传统最为根本的承载,应该得到更为重要的继承和弘扬,因为它是“纵贯祖先、父辈、己身、子孙,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链条,也是中国一切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精神基础”。这样弘扬慈孝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和儒学的基本精神的发扬光大。当然,我们今天弘扬的慈孝远非传统中的愚孝、溺慈,而是包含传统慈孝思想精华的社会主义新慈孝思想,能够保证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把本属家庭美德的概念扩展到整个国家和社会领域,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传统社会那样把孝推崇到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发扬孝的道德精神,可以培养人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人格。因而,弘扬孝道,推广慈孝文化,发扬孝这一传统的家庭美德,对于培养个人的健全的道德人格,个人美德,促进社会公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荣辱观的提出是社会对于优秀道德文化传统的一种提倡和弘扬,是对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新时代主题的道德传统的一种新的概括。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选择与道德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它们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与建构和谐社会是一体相联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实现了人与
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共生。社会主义慈孝观所蕴涵的血缘感情、仁爱美德、永续发展思想恰好与和谐社会思想相一致,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客观上会进一步推动慈孝思想的发展,使之更加丰富饱满而不断发扬光大。
2007年5月
第二篇:晋商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晋商文化素养:
一、儒贾相通观
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延伸到商业行为中,利用传统儒家文化建立自己的约束机制,这些观念也成为晋商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同时,jinshang还包含了三层含义:先进的经营机制、优良的企业素质、灵活的经营方针。
Er,义利相通, 义利并重
晋商的企业文化就是诚信。所谓“诚”就是以诚来对待自己的客户。
义,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禁约人们行为的准则。在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诚信戒欺,重视商誉,则成为山西商人的商业道德观。义利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诚”与“不欺”, “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三、谋略竞争观
商品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深谋略,通权变,作为商场上的竞争之道,体现出明清山西商人文化观的又一个特色---进取精神。
四、修身正己现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培养人才之道是“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我修养为前提。关于这些基本素质的标准,孟子主张“仁义礼智信”,兵家对为将者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五、科技应用观
数学、地理、交通与商人的经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Xianshiyiyi 一是强调法制规范,并重道德建设。对于在暴利刺激下的欺诈、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无可奈何。我们yao在加强法制手段的同时,却没对道德贬值予以重视。亚当·斯密曾讲过,自爱、自律、诚实、公平以及公共道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更需要道德的制约,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塑市场经济根基与法制建设一样重要。
二是发扬诚信精神,树立市场信用。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如果放任经济失信蔓延,那么,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将沦为看客。晋商依靠诚信不欺创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神话。诚信走遍天下。
三是注重团结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世界大企业之间频繁联系、组合,以便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以共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是当今世界企业的共识。我们更应该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共同发展。
第三篇:关于泰山文化的形成及现实意义
关于泰山文化的形成及现实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
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传统文化,也有部分近现代文化。泰山每年有上百万人来游览,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泰山太好了,太美了!泰山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它的精华是什么?有没有糟粕?泰山已被公认为是成功的,在许多方面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它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本文就这几方面做些探讨。
一、泰山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泰山文化的特点是:连续不断,悠古弥新,丰富多样。据地质学家考证,泰山杂岩大约出现于30亿年以前,基本形成泰山轮廓,距今约3000万年。泰山文化始于远古,一直连续不断,而今越发娇艳。
被誉为岱顶奇观“黄河金带”的祖**亲河黄河从泰山西侧流过,祖国少有的由东而西的大汶河则流经泰山之阳,泰山周围雨水充沛。水丰方有米粮香,粮茂人兴旺,1959年出土的大汶口文化说明,早在公元6000多年以前,泰山周围已经粮茂人旺,成为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被史家认为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期间形成的文化成为祖国原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史前有72君王封禅泰山。如周成王于公元前1000多年封泰山,建明堂,至今遗址尚存。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几乎每朝每代都有皇帝亲自或遣使来泰山封禅祭祀,给泰山留下了许多形色各异的文物古迹。
秦始皇是始皇帝,也是封禅泰山的始皇帝。他于公元前219年封禅泰山,中途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树因护驾有功被封九等官爵“五大夫”,成为饶有风趣的景点。记其功德的秦刻石,原立于岱顶,后移至岱庙,是泰山现存最早最珍贵的碑刻。
汉武帝8次登封泰山,在山下修明堂,今遗址尚存;在岱庙植柏千株,存柏至今苍劲繁茂;在岱顶立石,即无字碑,成为千古佳话。
公元725年唐玄宗封泰山,他亲自撰文并书写的《纪泰 山铭》刻石,是汉以来碑刻之最,可谓“天下大观”。秦皇汉武封禅玉册密不宣,唐玄宗却“铭心绝岩,播告群岳”。他认为“道在观政,名非从欲”。在位期间实行兴利除弊、发展经济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
宋真宗封泰山,修建了天贶殿,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宫殿”之一;宋徽宗诏修岱庙,“凡为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庭,合813楹”,几近现在的规模。
明朝不再封禅,改派官员前来祭祀,计有40余次。期间连续修建了“孔子登临处坊”、“岱宗坊”、“天阶坊”、“一天门坊”、“孔子庙”、“青帝宫”、“蒿里山神祠”、“万仙楼”等许多宫坊楼庙;编撰了现存最早的一部《泰山志》书(1555年成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隆庆6年(公元1572年)河道总督万恭将玉皇庙北移,使埋在殿下的“极顶石”显露而出,永久为标志,一举垂千古。
清朝也不封禅。清乾隆11次来泰,6次登山,写诗140多首,制碑130多座,赐给岱庙各种祭器344件,其中温凉玉圭、黄釉青花葫芦瓶、沉香狮子被誉为“泰山三宝”。
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泰山的林木和文物遭到了严重破坏。解放后,连续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古建筑全面进行了维修和复建。改革开放后,又建设了部分新 景点,新上了现代化通讯设施、环保设施、防火设施、卫生设施等,使泰山旧貌换新颜。一本《泰山百年》画册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老照片,看历史泰山,古迹赫赫,也有伤痕斑斑;新照片,现今朝岱岳,美容丽姿,越发清秀娇艳。
《中国大百科全书》汇编的学科和领域共66个,泰山即有其中的历史、地理、地质、文物、建筑、园林、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美学、大气、水文、生物、环境等近20个门类及其许多分支学科。如历史文化,既有远古的、封建时代的,又有近现代的;文学艺术既有诗歌、散文、小说、传说故事,又有书法、石刻、绘画、雕塑、音乐、戏曲、电影;生物有植物、动物,植物又有花草、树木、药材等。
泰山地质资源丰富,是一部地质科学的万卷丛书。对于岩石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沉积学、构造学、地貌学以及地球历史等地质科学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泰山现有古遗址42处,古建筑58处,石刻2500多处,还有大量的陶器、瓷器、石器、玉器等藏品。共有鸟类150多种,植物1100多种,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1万多棵,野生花卉200多种,药物140余科900多种。
研究泰山的志书、文论及其各门类的书籍、文集,描写泰山的文学艺术作品林林总总,卷帙浩繁。从古至今,各方 面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不朽之篇,仅成书目录即可编辑多卷。
泰山既有封禅文化,又有宗教文化,既有民俗文化,又有现代节日文化等。
儒家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传入泰山。孔子登泰山,在山侧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慨,此话至今经常被世人引用。明万历14年(公元1586)创建了孔子庙,奉祀孔子及其弟子,儒家学说更得宣扬。泰山书院有四处。上书院北宋初创建,宋、明、清三朝有5位学者先后在此读书讲学,皆以儒家的“仁义礼乐”为学。
道佛两教,两汉时期传入泰山,唐宋进入鼎盛时期。清《泰山志》记载,泰山有道观80多处,金元时期有佛寺40多处。
泰山还有很多民间信仰如石敢当、民俗文化如东岳庙会等。东岳庙会始于北宋时期,每年春天举办,以后逐渐推及全国许多省市。泰山国际登山节自1987年开始举办,现已举办21届,期间举办登山比赛、文娱、经贸等活动。
综上所述,泰山文化是几千年来人类创建于斯山、成于斯山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建在山上、刻在石上、印在书上的一切风景名胜、规章及其蕴涵意义、象征意义。
二、泰山文化的本质特征
泰山文化的精华可谓“泰山精神”,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崇高求美、厚德尚法、艰苦奋斗、端庄稳重、和谐本真。国泰民安、重于泰山是其象征意义。
(一)崇高求美
崇高,是美的属性,是人类审美的最高范畴。早在公元前14年,罗马人即写过一本《论崇高》的书,以后希腊人又写了一本同名的书。到18世纪,人们即把它列为美学的范畴。
崇高,包括积极向上的攀登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泰山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泰山已经达到的审美高度。泰山景观,不论其形还是其质都是美的。说它形美,是由于它的形体、形象、形式美,使人赏心悦目。说它质美,是因为它的蕴涵和象征意义丰富而深刻,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登泰山,首先迎面而来的被人们直观到的就是它的形式美或自然美,进而人们触景生情,便会感受、领悟到它的意涵,看到它的崇高。
泰山文化境界高、标准高、审美价值高。泰山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泰山有许多堪称“天下第一”、国内独一无
二、世上稀有珍奇的景和物,光前裕后,辉煌永耀!
古建筑 泰山现有58处古建筑,体现着各个时代建筑艺 术的高水平,无论从它的选址环境,还是从它的形体、空间、色彩、质料、光线等方面来看,都是尽善尽美、恰当适宜的。如天贶殿以帝制而建,已1000多年,至今卓尔不凡、卓尔不群。其规模之宏伟、修饰之辉煌几可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媲美,是全国现有三大宫殿之一。
碑碣刻石 泰山石刻从古到今、从山脚到山顶,比比皆是,其规模之大、品位之高、精品之多,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高都是国内大山无可比的。2007年12月被命名为第一座中国书法名山。其名刻有:秦刻石为“天下第一名碑”,经石峪大字被誉为“大字鼻祖”,唐摩崖刻石为汉以来碑刻之最,张迁碑、衡方碑、晋孙夫人碑至今为书法典范。山顶还有一座形制独特的无字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究竟是秦始皇所立,还是汉武帝或武则天所立,至今未可定论。
文学作品 著名的诗歌有:《望岳》、《泰山吟六首》、《泰山历代诗选》等。《望岳》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最早的诗句是“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载孔子删定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著名的散文有:《苛政猛于虎》、《登泰山记》、《泰山极顶》、《雨中登泰山》等,皆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有这么多诗文入选语文教材,这在中国也没有第二座山。《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仿宋真宗封禅泰山的情景而作,画长62米,宽3.3米,画幅巨大,色彩绚丽,是绝无仅有的。
不断创新 从上所述,可以看到,各朝各代几乎都有新创新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现代化设施的建制,使泰山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去年以来,岱庙创建了世界地质公园展室和石刻园,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容。现在的岱庙成了泰山文化的展示中心。
攀登精神 杜甫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极顶自古至今被人们公认为是妙区,是泰山最美、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人们最向往、志在必到的地方。千百年来,它激励人们登上一个高峰,再登另一个高峰,永远攀登,永不停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厚德尚法
整个封建社会注重德治,尊崇儒道,因之,泰山上下也充满道德的内容。
从泰山的总体架构看 三重空间是一个崇德、美德、立言布德、颂贤彰德的完整体系。
天堂,是人们认为最理想、最美好的地方。在这里,竖立着两杆大旗,一个是道教的重要女神碧霞元君,即民间信仰的泰山奶奶,她集美德于一身而布施众民;一个是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他举道德之要而传授于民。孔子思想在泰山的 影响广泛而深远。
在人间,也是彰善憎恶的。清顺治年间泰安知州张廷芳公正廉明,人民即为他塑像一尊,安放在泰城西门包公祠内包公像侧。民国初泰安县长冯汝骥“贪酷无所不至”,民众则给他铸一生铁跪像于秦桧旁,千秋遭人唾骂。
在天堂和人间,是从正面宣德扬善,在地府则是从反面告诫人们要弃恶行善。据传,人死后魂归地府,有75司审其阳间行为,行善者过银桥、得善报,行恶者受锯顶、下油锅、炮烙身。当年长安人前来观看,皆惧罪而行善。也许,这正是建造者的本意。
从碑碣看 泰山现有的200多座碑碣,不论是皇帝、官吏还是教门主持、门生、信众所立,大都有记功颂德的内容,“琬琰之刻,载扬芬德”,或言道德之重要,或述道德的内容,或褒道德模范。《大观圣作之碑》、《帝君像赞碑》、《大定重修宣圣庙记碑》等,对道德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许多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崇德胜迹、故事遍布全山 泰山上下,爱国、爱民、勤劳、节俭、勤奋、好学、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清正廉洁等方面的内容到处可见。
爱国方面的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烈士祠、爱国抗日人士墓,有总理奉安纪念碑、冯玉祥纪念馆等。“总 理奉安纪念碑”为纪念孙中山而建。帝王将相两千年,倾覆改天一夕间。盖世功勋大总统,高山仰止伴长安。爱国将领冯玉祥因不满蒋介石不抵抗日本侵略而两次隐居泰山,“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此志不移,誓死抗倭”。泰山南麓的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600多位革命烈士,被民政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民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康熙59年(公元1720年)所立《禁止舍身碑》。泰山极顶东南有一悬崖,名“舍身崖”,常有人跳崖舍身。时任知州指出,舍身“可以成仙,可以报亲”是诬妄、迷信,遂捐俸筑墙,以阻其径,同时立碑晓谕民众,禁止舍身,并派夫轮流看守救免。此后三年,“欲投崖者不胜其人,而竟无一人损命”。阖州人民立碑记其功德。围墙后圮,解放后立石栏杆以护。近些年,泰山管理人员、公安、消防官兵多次挽救欲投崖自杀人员。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多年开展了“笑迎天下客,满意在泰山”的活动,全面整修了登山盘道,增添了现代化通讯设施、卫生医疗设施、交通标志、景观介绍图片、标牌,培训了上千名导游员等,大大方便了游人的活动。
被后人称为“三贤”的宋代学者孙复、石介、胡瑗当属刻苦自励、勤奋好学的典范。孙复“笃学,不舍昼夜”,胡瑗卧石攻读,十年不归,见家书有“平安”二字,不予展读即弃涧内,可谓专心致志。冯玉祥将军在普照寺隐居期间,不仅刻苦读书,还捐资兴办小学,招收山村穷人家的孩子“为救国救民而读书”。他当年创办的小学今更名为“冯玉祥小学”。
石敢当精神是正义的代表。他见义勇为,捉妖驱邪,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晋人把“泰山石敢当”刻石立于宅基、桥头,以避邪镇鬼。以后渐成习俗,不仅传遍祖国各地,而且传至东南亚各国,乃至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另外,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如“姊妹松”、“泰山奶奶赠孝匾”、“惩逆子”、“紫草的故事”等,讲述了发生在泰山及周围孝敬父母、夫妻恩爱、抗婚、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故事。
水也是泰山美德的象征,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据有关部门勘察统计,泰山有溪流102条,池潭瀑布58处,泉水64眼。它们滋养万物,使泰山充满生机;它们或自成景观,或点缀其他景观之间共为美景,令人赏心悦目。水是泰山的血脉,没有水,泰山就没有生命力!
虽然封建时代不注重法制,但对泰山却常有诏颁令下。如公元600年12月,隋文帝下诏保护泰山等神造像,公元937年后晋高祖下令“近庙山林,禁止樵采、放牧”,1292年9月,泰安州吏在王母池立禁约碑,禁止诸人在池下污染池水。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以法治国,各级政府连续制定发布了“保护古迹名胜”、“护山护 林条约”、“游览规约”、“卫生管理办法”、“鸟类保护布告”、“森林防火细则”、“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等许多条规,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
(三)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即人们常说的挑夫精神,也属于道德的范畴,因为它在泰山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单独列出。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泰山的事业从来没有离开过艰苦奋斗,即使已经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了的今天,泰山上下看到的还是挑夫的铁肩,还是林场工人日夜守候在林区,还是管理人员节假日忙碌坚守岗位的身影,还是消防人员、山林管护人员披荆斩棘奋勇灭火的艰难困苦,还是泰山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刻苦钻研、灯光伴亮晨曦的情景,还有那成千上万的游人,不畏山高路险,气喘吁吁坚持徒步攀登的情形……
泰山挑夫 泰山挑夫,铁骨好汉。负重踏险,汗滴满山。泰山挑夫祖祖辈辈挑山不止,从春挑到冬,从古挑到今,山上人吃的、用的是他们挑上去的,山上建筑用的物料小到一片瓦、一颗钉,大到几吨重的器物,也是他们挑上去的。烈日炎炎的夏天自不必说,即使冰封雪飘的冬天,也是挥汗如 雨,他们是吃苦耐劳的典型。看到挑夫的辛劳,就会想到高山建筑的艰难。
艰难的植树造林 解放前一个时期,泰山林木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几乎荡然无存。据专业调查,1949年仅有残林3000亩。1953年始,数千名林业工人,上万名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青年学生开进泰山,翻崖越岭、风餐露宿,挖穴、植苗、播种,连续几十年,绿化荒山18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寻找繁育四大名药 上世纪80年代,泰山四大名药四叶参、黄精、紫草、何首乌已属古有今无了。幸有山民张玉清自1987年始坚持二十年如一日,请教专家,走访林场职工,攀悬崖、登峭壁,不知吃了多少苦,终于逐个找到了个株,并进行了极为艰难的由野生变人工栽植的研究试验,到2001年终于培育出了种子,接着又连续几年将种子撒播泰山。几灭踪,今重茂。现在他们的名药基地成了一个新的风景点,人们可以在这里赏名药、品药膳。
徒步攀登 唯是步行好看景,一路斗劲勇攀登。七千台阶入云端,陡峭险曲步步汗。这就是不畏艰苦、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坐汽车、乘缆车快则快矣,但看到的不过泰山风景的十之
一、百之一。只有经过斗苦斗累的徒步攀登,才能饱览泰山风光,才能体验攀登高峰的艰辛和取得成功的喜 13 悦。爱因斯坦说:“任何一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登上泰山极顶,更能体会巨人的正确,因而也会增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并战而胜之的决心和信心。
(四)端庄稳重
端庄稳重,礼貌待客,是泰山的一个明显特征。泰山整体雄伟端庄稳重,山上的许多古建筑、石刻和自然景观,如岱庙、普照寺、碧霞祠;经石峪大字、唐摩崖、岱顶刻石群;汉柏、唐槐、六朝松等,也都是端庄、稳重,气宇轩昂、仪表堂堂的。如南天门,建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两座山峰峰顶中间,高接蓝天,巍峨端庄,是中国高山建筑的精华。“望人松”,风度翩翩,伸臂频频招手,年复又一年,迎送四海朋友。孔子认为庄重是最重要的礼仪,所以,反复强调待人态度要恭敬庄重。泰山向以最好的仪表、仪态礼貌待客。
(五)和谐本真
和谐本真也属于美的范畴,是美的原则标准之一。和谐,即多样统一;真,即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道德的最高要求。
天人合一 即自然与人为的合一,比如林业,既是自然的,更是人工的。泰山林木,从汉武帝在岱庙植柏千株到现在,大部分都是人工营造的,天然林木极为稀少。即使天然林也同人工林一样,都是在人的呵护下成长的。泰山的古建 筑和石刻也是天人合一的。古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环境和点缀其间的花草树木于一体,成为美的景观。山石的自然形态与字的大小、书体的样式、风格,搭配相宜。
山与城协调统一 泰城与泰山山城一体,从形式上看,山不压城,城不挡山;从功能上看,山是城址的最佳选择,城是山的后勤保障,二者互为依靠,相辅相成。
对立统一 杜甫《望岳》诗曰:“阴阳割昏晓”。阴阳、刚柔等是对立的,又是互相融合统一的。比如,青松,遍布全山,既有柔美的丰姿,更有坚强的品格。京剧《沙家浜》唱道:“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逢灾受难,经磨砺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再如,水是至柔的,但它却能穿山透地,滴水穿石。泰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从一个个山峰流出,便一往无前,不知越过多少悬崖峭壁,钻入多少山洞缝隙,经百曲而不回。人的创造在于使其遵循规律,趋利而避害。比如,为了防治其横冲直撞、满溢为患,修了许多水库塘坝进行拦蓄,等遇干旱再将其放出以浇灌万物。为了使其流畅,则经常清理河道淤泥杂物。
中轴线的曲与直、陡峭与平坦,一路景观的宏伟与精巧、旷与幽、动与静、紧与舒缓、前建与后筑,皆协调统一。仅 15 举刻石为例,云步桥、玉皇顶等处,碑石密集,其他地方则比较稀疏,可谓疏密相间;“经石峪”大字、大观峰摩崖石刻群为宏幅巨制,“天阶坊”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中天门的“虎”字等,则精巧雅致;“登山必自”、“还我河山”为动,“东天一柱”、“小洞天”则为静。
各种文化共处 道佛儒共存共处,古文化与近现代文化和谐统一。最集中的代表当属普照寺周围的文化,寺内僧侣念佛法,庙外儒生诵五经,西院将军(冯玉祥)读马列,东临道士敲日钟。在高山之巅,孔子庙与碧霞祠相挨为邻,儒也,道也;圣也,神也;何尊,何卑?父权社会取代母权社会后,男性即居于统治地位,而碧霞元君却成了这样一座名山大山的统帅,成了泰山地位最高的神,而孔子是天下圣人,在泰山享有崇高的地位,山顶孔子崖有清人刻石云:“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这种协调统一的安排,是何等的一种匠心啊!可谓如天之举!
(六)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是封建朝廷和广大民众都认可的、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句话,它充分表达了世代人民的愿望。
泰山背北面南,凛然横亘东西,稳矣,安矣,所以自古即有“泰山如座”之说。世代人民都希望国家、希望自己的生活像泰山一样稳定太平,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了防御邻 国入侵,修筑长城600多公里,今尚存雄姿四百程。1999年底,在“万仙楼”前新立“千年和平钟”一座,充分表达了人们热爱和平的愿望。成语“安如泰山”、“稳如泰山”常被用来比喻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公元1130年,金初臵“泰安郡”,泰城始名“泰安”,即蕴涵此义。
泰山现存四座明代的铁钟,都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大字,民众时常来敲钟祈愿,风调雨顺求切切,国泰民安盼殷殷。
国泰—民安—业兴,纵观泰山几千年的兴衰史,正是这样。1930年蒋、冯、阎大战,毁坏古迹、风景不计其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法规,修复保护泰山文物和林木,一直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已连续多年森林无火灾、无虫灾,文物保护完好,索道运营安全……
(七)重于泰山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另一句最具象征意义的话。2000年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000年后,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泰山之重是无量的,可见人生意义的重大。“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记载着 许许多多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他们的英名与泰山并寿。“为人民利益而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要求。
古人云:泰山“无处无美”,杜甫诗曰:“造化钟神秀”。天地万物的主宰者,把神奇和秀美都聚集到泰山了!
人云诗美,泰山如诗。
三、泰山文化的现实意义
泰山,赢得万代瞻仰,普天同览。泰山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泰山建设连续几千年,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张统一的图纸,它遵循的是什么?马克思指出:“人是依照美的尺度来生产的”。从上所述,可以看出泰山是以崇高求美为指导,以人、以真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崇德尚法、端重稳定、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兼容并蓄、长期积累为原则和方法。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基本经验,基本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崇高求美,是不论个人还是单位首先应当确立和追求的奋斗目标,在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在全县、全市、全省、全国的位次要前移,要争当第一,争创一流,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品牌,一流的服务;要不断创新,不断攀登高峰,创造登上“玉皇顶”的业绩。其他几个方面属于道德的范畴。明朝兵刑两部尚书泰安人萧大亨在他撰写的《三阳庵新建门阁记碑》中说:“道德者,天下古今所共。”泰山崇德、厚德的精神做法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是可以借鉴和发扬的。
有人说,泰山是神山,是有神灵的,一面又说信则灵,不信则无;一面说神是“岳府统帅”,一面又从始皇帝开始臵泰山司空到现在,一直都设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管理泰山;一面说是神创造了泰山的一切,一面又几千年连续不断地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泰山,就连神仙的房子都要人建筑好……
古代思想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早就提出了无神的思想,他认为支配万物的是道,即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不是天帝,不是神。
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从诞生的那天起,即一直坚持反对迷信,反对宿命论,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相信劳动创造世界,科学使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有人说,泰山文化是长达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泰山文化同中华文化一样,是上下五千年人类创造的文 明成果,它的主体是带有古今人类普遍价值的真善美。
今日看泰山,应既见物又见人,着重看它的精华,看它的积极意义。比如我们了解封禅文化,对大多数人来讲,主要是增加历史知识。当然,也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其铺张劳民伤财及其祈求“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
秦始皇、武则天封禅泰山,即给泰山留下了许多积极的方面。“忆昔秦始皇,一统破天荒。九州书同文,斯篆世为榜。山高客来多,驰道修山旁。首开封禅事,源起而流长。永续两千年,达成万世光”。秦始皇做了许多前人没有做甚至连想也想不到却影响了全国乃至世代的事情。他第一个统一了中国,第一个称皇帝。以前,人们称一国之君为帝、为王,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秦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便把二者的尊称合起来称“皇帝”,并决定自己为“始皇帝”。这就是“皇帝”和“始皇帝”的来历。他第一个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六统一”对泰山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第一个封禅泰山,带起了两千年连续不断的封禅祭祀之事,形成了为泰山所独有的封禅文化。
武则天入宫后,练字吟诗,潜心学问,文修武备,胆略过人,所以常可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在大唐盛世自称皇帝,并改号为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同高宗皇帝同来泰山 20 封禅并行亚献礼,这在前朝是没有的,她遣使建造的“双束碑”,“双束共一基”,也是独一无二的。称帝后,取得了与其他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权利,可谓封建时代男女平等之一例。尽管是狭隘的一己之利,但也明白地昭示了妇女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在位期间,她开创殿试和科举,破格选用人才,劝农桑,减赋徭,使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了盛世的局面。
秦、武二人敢为人先,勇为人先,做了许多“第一个”且经世致用的事,可谓思想解放的先驱。
所以,今日看泰山,要看它的积极意义,发挥它的正面作用。看人文景观如此,看自然景观也如此。比如看岱顶奇观“旭日东升”和“云海玉盘”。那个橘红的火球,从茫茫的黑夜中、从朦胧的东海中猛跳起,炫耀蒸蒸上,立即驱尽了漫天的黑黳,通亮了宇宙大地,你不为它的美、不为它那种冲破黑暗大放光明的力量所感动?不为“新一天又开始了”而感到兴奋和鼓舞?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们之所以对看日出这样执著热情,就是因为旭日能够带给人们新的生机和活力,旭日预示新的开始。再看那滚滚翻翻腾腾的云海,如蛟龙跃波,似骏马驰骋,又自由如风,聚合离散任变幻,万千奇形,你不感到云的自由、云的力量?
泰山文化作为世界遗产已经显赫地立于世界民族文化 21 之林。所以,要十分珍惜它。要严格保护,实现科学发展,保持泰山固有的特质和古典风貌,推动泰山旅游及泰安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泰山是一流的,愿泰安的各项事业也创造一流。成功之路如登山,艰险曲折有妙观。志在绝顶最佳处,一路斗劲勇登攀!
第四篇:《“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义字当头。在不同时代,对“义”有不同的语言阐述,但语意核心从未变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 “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 “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 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某种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他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 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帝”的人。关帝庙在中国有几十万座, 由此可见关公和他的“义”,是最有群众基础和最具有具象特征的。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经历,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因此,它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都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这也是关羽成为常年流动性群体,如军队、商人、漕帮等尊崇备至的楷模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在理性精神的防火墙前适当重塑这一英雄人物。
7、下列关于“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义”是非正式规范之一,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B、“义”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它诠释为自制、自律和利他。C、“义”属于道德范畴,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已出现。D、“义”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其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它能调节超越血缘家族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B、关公摒弃空洞的理论著述,他用行动阐释“义”,是“义” 的实践者,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C、关公与朋友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其待友之道是各朝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它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D、通过宗教与史诗的双重途径,关公文化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本为一体,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们的作用相同。B、“情义”“忠义”都属“义”的范畴,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而产生的,后者是随着宋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C、“义”的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历经三千年不衰,也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D、重塑关公形象,弘扬“义“的传统,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须以理性分析、扬弃为前提。参考答案:
7、B(张冠李戴。原文的表述是“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而“利他”是“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的与“义”很接近的一种主张。)
8、B(无中生有。原文说“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 关公是没有,而不是摒弃。)
9、A(“‘仁’‘义’本为一体”于文无据,“作用相同”与文中董仲舒的解释矛盾。
第五篇:沭阳责任文化产生背景及评价
弘扬责任文化
为跨越发展增添巨大动力
进入沭阳行政中心12楼,楼梯口醒目地摆放县委办“攀岩理论”标语牌:“我们都是攀岩人,只有用心攀、用力攀,才能到达目的地;否则,就会摔下来”。穿行于沭阳城区,主干道两侧、公交站台前、广告灯箱上,“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责任重于泰山”等各种关于“责任文化”的标语随处可见。
冒着雨雪,桑墟镇镇长吴锋连夜驱车赶往浙江,到达目的地已是凌晨2点多。感动浙商,“就冲着沭阳干部的这种作风,我们公司决定落户沭阳!”这是沭阳县开展“责任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正在内化为越来越多沭阳干部的自觉行动。“大力弘扬责任文化,打造尽责为荣、失责为耻的责任文化品牌,就是要使敢于负责成为新时期沭阳干部的鲜明特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责任型干部。”县长乔翠聪说。
每月5日前,沭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会召开一次未落实工作督查推进会,对首次未落实工作的责任单位,督查指挥部责成该单位主要领导在电视上曝光、检讨;对第二次未落实工作责任单位,责成该单位领导班子在电视上集体曝光、检讨;对第三次未落实工作责任单位,责成该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乃至全体干部职工在电视上集体曝光、检讨,真正通过查不落实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各项
工作顺利推进。“每月的未落实工作推进会,让我们时刻感到工作推进的压力,没有回旋余地,工作落实必须一竿子插到底。”一位县级领导坦言。
所有的切片和细节,都演化为沭阳经济变革的生动符号,都展开在“责任文化”系列活动的脉络上,以崭新的思维方式与动力支撑着沭阳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肯定,弘扬责任文化为沭阳跨越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责任文化本发端于企业,现应用于行政管理中,其主客体情况相对复杂,应当摒弃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不应以强迫、教训的姿态出现,要从尊重干部职工的立场出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激励干部职工的潜能,营造人人负责的文化氛围。责任文化的执行和实施要从高层做起,高层敢于承担责任,力戒只要求基层和职工无条件服从,这样干部职工就会产生厌恶心里,从而失去信心,难以打造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优秀集体。责任文化不光是好听的大道理、精炼绝伦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贴近实际、以人为本、以公为标,让所有干部职工心情舒畅、乐于奉献,激发所有干部职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真正做到公平一致,而这样又谈何容易,这方面才是县域主政者应该埋头研究并付诸实效的一项重要工作。
责任文化可以激发潜能、凝心聚力、提高质量、推动发展,其构建需科学的培育、规范和完善,需精心提炼、灌输和渗透,沭阳将其应用于行政管理领域,使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现将沭阳责任文化建设情况简述如下:
一、沭阳责任文化产生的背景
加强责任文化建设,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干部的责任心直接影响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干部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当前,沭阳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不少责任缺失、不到位等问题,如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精神萎靡不振,得过且过;少数乡镇和县直单位考核中,出现“打和牌”、“和稀泥”现象;讲待遇享受,不讲履职尽责;工作缺乏主动性,办事拖拉、推诿;精力不集中,热衷于应酬,搞迎来送往等;有的同志持有“无法负责论”,认为“别人不负责,我想负责也负不起来”;有的持有“负责无用论”,认为“大家都不负责,我一个人负责也白搭”;有的持有“负责吃亏论”,认为“别人对我不负责,我对别人负责是犯傻”,等等,与沭阳和谐发展的主流极不一致。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教育不经常、责任文化建设不到位。
通过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可以切实改变干部队伍中的这些不良现象,着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充满活力、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责任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组织建设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期望,当前,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凸现出的多种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期望值很高,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为他们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全县大力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就是为了顺应群众的意愿,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
能力,尽心尽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责任型干部。
针对以上情况,2009年9月5日,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在《在工业强县暨督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提出“责任文化”建设概念,指出通过大力弘扬责任文化,让敢于负责成为沭阳广大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初步形成尽责为荣、失责为耻的责任文化品牌,把责任升华到文化的高度,形成广大党员干部共同的价值观。9月7日在首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研班沭阳26名干部学习成果汇报会上,9月26日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上,11月5日在十月份未落实工作督查推进会上,11月16日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蒋建明多次强调“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的理念。沭阳县委、县政府颁发《关于加强党员干部责任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细化责任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由此,沭阳责任文化进入行政管理领域,旨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更高举起“工业强县”大旗、全面做活“六大投资”文章,加快沭阳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动力保证。
二、沭阳责任文化的主要做法
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既是自律,也是他律,和其他任何美好品格的形成一样,教育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一)强化责任意识教育。责任无处不在,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弘扬责任文化,首先就要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
识。始终强化一种理念:“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是以责任为依托的,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总是能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一个有能力而没有责任感的人,充其量也只能说这个人有潜力,缺乏责任感将会失去社会对他的基本认可、信任与尊重,甚至失去信誉和尊严。在责任意识培育中,沭阳干群培养一种习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坚持一种精神:“敢于亮剑、敢于负责”。实践证明没有胆识就没有成功,干事创业就要有敢试敢闯、敢抓敢管、敢做敢当的精神,只有做到敢于负责、敢于批评、敢于落实,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非议所动摇,才能集中精力干大事,孜孜以求成大业。
(二)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一是重视学习。为弘扬责任文化,沭阳县直机关、各乡镇形成学习制度,每周确定一个“学习日”,通过开设讲坛、讲座,认真学习《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立足本职》、《致加西亚的一封信》、《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关键在于落实》等有关责任教育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够给人带来深刻教育。二是打造文化景观,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在各乡镇、各单位征集一条责任文化建设名言、在办公场所制作一块责任文化标语牌、在城区重要地段设置一系列责任文化宣传牌,从而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三是重视典型引导在全县开展学沭城、学南关派出所活动,“自加压力、勇夺第一”的实干精神,牢固树立“干不到第一,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强势心态,大力弘扬责任文化的先进集体,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沭阳责任文化的保障机制
干部自我教育、自我加压的主观努力是责任文化形成的内部因素,而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则是机关责任文化形成的外在因素。
1、加强组织领导。弘扬责任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每个人责任到位,而且还要求每个部门、每个单位责任到位,要求整个团队的配合。沭阳县委决定,由宣传部门牵头成立弘扬责任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责任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会同县督查办定期检查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弘扬责任文化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各单位、各部门联系实际开展这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宣传各单位、各部门的典型经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细化岗位责任,实行定岗定责,将每个岗位、每个工作职责、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具体到人,建立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环环相扣,互不交叉,互不重叠,避免形成责任落实上的“真空”。量化责任考核,借鉴县直机关和乡镇副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普通机关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硬化责任追究,形成比较完整而且可操作性较强的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有责必负、失责必究。
三、沭阳责任文化运行实绩
沭阳责任文化经过一年时间的大力推动和精心打造,取得初步成绩如下:
(一)责任品牌初步形成。特色,是品牌的生命;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一是形成“立即就办”的工作作风。推行“天天紧逼”、“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立即就办、立办立结、结果最优”。二是关注细节的工作态度。以高标准的要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切实抓好牵连大事的“小事”和关系全局的“细节”。“细节体现责任、责任决定成败 ”,对细小的工作,不厌其烦,不断提高分析细节问题、解决细节问题的能力,以此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处处体现“五干”精神。把更快的工作节奏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作为竞争制胜的法宝,大力弘扬“晚上当做白天干,雨天当作睛天干,假日当作平时干,两人事情一人干,两天事情一天干”的“五干”精神,不断增强紧张快干意识,工作快上手,项目快推进,要素快落实,矛盾快处理,目标快完成,时时处处体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高人一筹。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责任文化品牌进一步培育,沭阳干部负责形象进一步彰显。
(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坚持勇争一流不放松。争先是一种方向、一种精神、一种作风,更是一种自我加压、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在当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竞争中,松一松就会掉队伍,慢一慢就会错失良机,等一等就会前功尽弃。相反,如果自加压力,不甘落后,抢一抢就能乘势而上,拼一拼就能后来居上,争一争就能领跑率先。成功的例子很多,比如:沭阳党校2009年获得党建信息全县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两篇信息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采用,这是争先创优、敢于负责的一个小的实例,是沭阳各单位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勇争诸多第一的一个缩影;县委办要在狠抓落实上争第一,要在建言献策上争第一,要在团结协作上争第一;组织部表态要全省有地位、全市争第一,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省沭阳中学确定了“清华、北大录取实现突破,文化生本科达线数全市第一”的目标;沭阳县委明确增幅苏北争四强,各项经济指标大幅领跑全市的发展思路。
(三)履责能力有效提升。“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正在内化为越来越多沭阳干部的自觉行动。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胜任本职工作,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有许多鲜活的事例,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桑墟镇镇长吴锋冒着雨雪,连夜驱车赶往浙江,到达目的地已是凌晨2点多。第二天,当吴锋如约出现在浙商的办公室时,老总感感慨不已,“没想到他来的这么快,就冲着沭阳干部的这种作风,我们公司决定落户沭阳!”这是沭阳县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成功招商的一个范例;沭阳财政局树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责任到此、不能再推”的文化理念;县粮食局把“责任炼就事业”作为机关精神;县委政法委要求全委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到“到一线
了解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帮一线完成任务”,采取主要领导包到片,专职人员包到乡,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包到底;县农机局将责任文化与农机为民服务相结合,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县药监局向全体干部职工荐读《你为谁工作》和《学会感恩担当责任》等优秀读本,使责任教育成为职工素质建设的永恒主题;县广电局以《工作就是责任Ⅱ》为主体,组织各部门主任、书记授课学习;沭阳县委组织部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责任文化建设,着力强化“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的工作理念,在大学生村官中培育和形成以“责任、诚信、奉献、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让团结协作、敢于负责、顽强拼搏和善于创新成为沭阳大学生村官的鲜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