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1.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学习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明确做人的更本,这对于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时时面对的人身课题,树立雷锋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有利于发扬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践行从点滴小事做起和爱国、爱民、爱集体的道德原则,为社会奉献爱心,为人民办好事。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广大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2.雷锋精神与建设和谐社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法律、文化以及社会观念领域,存在这大量失衡现象,其发生及存在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从未经历过的,对于我国社会体制转型的消极作用也是空前严峻的。同时由于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过大,更加剧了一些社会成员的消极心理
大学生树立雷锋精神,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保障事业,从一开始就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应该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净化社会风气,为塑造健康人格、消除社会失衡现象做出贡献。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今天,我们的雷锋行动,有助于促进人和人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起到了一种社会整合功能,促进了社会和谐。
第二篇: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又一年春暖花开时,北京的天气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阴云密布,似乎都缺不了呼号的劲风相伴随。转眼间,刚刚还为了高考而心焦气躁的我们已成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成长的同时丢掉了稚嫩、丢掉了青涩,却也有人不小心丢掉了重要的东西。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三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打扫街区,在路人赞赏的目光中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干活虽累,被红领巾照映得更红的脸颊上却洋溢着说不出的快乐。那时,班级里的板报上还会画着雷锋叔叔的头像,我们在学习如何让观察世界到时候,听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成长。可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那些美好全部变成了回忆中才会有的影像。拥挤的公交车上没有人看到一位老人吃力地扶着椅背;行走在路上任凭塑料袋随风飞舞而不是弯腰把它丢进近在咫尺的垃圾桶中。为什么成为了大学生的我们,反而失去了助人为乐的心呢?
有人偏激地认为现在之所以很少再提雷锋精神,是因为那全是媒体或领导们造假,被发现后不好意思再拿出来说。对于这些观点,我不想批判什么,我只想说真相存于历史,雷锋精神已经不单单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个人形象,而是一种精神的代表: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言行一致的人生观点、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乐观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与时俱进的历史责任、无私奉献的社会品德。无论你是深信不疑还是嗤之以鼻,这些听起来说教意义强烈的话语,仍然是雷锋精神的最好诠释。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我们却借着发展的快速将之丢在身后。
曾听一位心理老师讲过,当代大学生口中最频繁出现的词语就是“无聊、郁闷”,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缺乏目标。多年来被周围的人们冠以“乖孩子、好学生”的称谓,我们自认为是优秀的,可毕竟缺乏经验,于是总是大事儿干不好,小事儿不愿做,最后一事无成,还要抱怨那是因为自己不喜欢所以没有认真做。我们遗忘了“钉子”精神:喜不喜欢是一回事,认不认真却是另一回事。即使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可以学着喜欢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原本时刻被保护着的我们,骤然离开了温暖的怀抱,在刺骨的寒风下学会蜷缩起身体抵御伤害,却同时将寒风之外的美景也拒之门外。世界并不缺少美好,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学会睁开眼睛发现美好而已。雷锋精神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就看你的眼睛是否能找到它了。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成才与就业
当代大学生成才与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知识经济浪潮汹涌,给大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任何一名大学生在安排或设计职业生涯时,都应考虑现实的外部条件。职业世界的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生要勇于正视职业世界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为选择并迈向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牢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大学生择业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他对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具有动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就业福安的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站在历史的角度和社会宏观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貌似过剩,其实和社会需要比还是严重不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结构性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职业的一种观念、态度、认知和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感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就业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就业观是相对稳定的。就业观具有发展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环境、经济地位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相应改变。就业观具有独特性,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背景各异,因此每个人的就业观也不尽相同,具有独特性。就业观手就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与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业观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职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是人生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对人生的基本态度问题,不同的人生观便想出不同的就业观。正确的人生观能指导一个人选择正确的就业道路,能激发一个人分都成才的内在潜力,能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业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在择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会持有的价值取向。
a.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b.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c.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将会更加通畅d.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政府、社会更加重视,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充分的保障。各级政府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贯彻落实,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经费投入等多方面明确里具体目标和要求。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各高校纷纷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帮助就业生搜集、传递、分析、整理求职信息,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避免他们在择业道路上走弯路。着诸多因素都能在改革的大环境下促进就业,国家出台的种种措施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一、公务员职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公务员招录人说连年增加,凡进必考的制度,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国家对公务员的专业素
质、智力素质的高要求,适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工作待遇,是大学生中是该职业的动力源泉。由于就业困难,竞争压力大,稳定而又薪水较高的工作自然就成了就业生的首选。
二、到企业实现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逐渐深入人心。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角,是社
会财富的缔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到企业就业,长远发展机会多。
到企业就业,经济待遇高。到企业就业,有很多优惠政策。
三、面向基层就业是大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到基层就业是服务祖国的现实需要。
到基层就业是个人发展的崭新起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
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赢得了农民的赞誉和拥护。他们的职业发
展会充满机遇和希望,将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自主创业已悄然升起。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他繁荣社会生活、积累社会财富、提升人的价值,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促作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个饭碗,自己当老板”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自我开发成立越来越多大学生实现自己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对于大
学毕业生愿意干个体的,全国各地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a.现阶段,职业的新兴种类越来越多,职业的变迁越来越快,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此应准确地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b.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把握机遇、战胜挑战,将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和完善自身人格魅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应及早的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c.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高度分化,分支越来越多,且相互渗透、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种确实需要“通才”,即复合型人才,故此应构造职业发展的知识体系d.自觉增强危机意识e.树立终身学习意识f.注重职业礼仪的学习,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知识经济浪潮汹涌,在带来更多机遇可能性的同时也意味着更严峻的挑战。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新生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也给予了初面社会的大学生更沉重的压力。就业始终是当今大学生首要考虑和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面对职业世界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趋势,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在实现就业的道路上实现成才的理想,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正视的现实,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个人对于就业的一种感应性倾向,与个人受教育程度、性格特点、人生观及价值观密切相关,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经济地位等影响。择业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定位和对职业的选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理性的就业规划,是实现大学生就业与成才的首要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需要做到:
1、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
目前社会总体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社会各界的职业岗位竞争仍旧激烈。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形势,在就业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机遇。因此,广大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既要认清就业所面临的强大竞争,又要冷静分析形势,善于把握就业机会。既不能对职业要求太过苛刻,眼高手低,又不能在就业形势面前丧失自信,抱以悲观的态度,应当设定合理的职业期待,以理智而自信的积极心态面对风起云涌的就业情形。
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社会日益发展的经济科技对人才相应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的竞争更多表现为职业素质的竞争,素质的提高成为求职者的当务之急。当今大学生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形成自身的突出优势,同时注重人格的完善,培养自身创新精神、灵活变通能力以及责任感,形成乐观积极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突现自身就业优势,在就业大军中能够脱颖而出,实现就业和成才。
3、找准自我定位
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择业中的关键点,在主观上要分析自身的个性特点、素质条件情况,尽可能树立符合自身的职业定位,在客观上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经营状况、需求情况、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进行理性考虑,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择业方向。
4、掌握应试技巧
求职是自身实力的衡量,也是应聘技巧的展现。在求职过程中展现出自身优秀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都会对求职成功与否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及实现步骤措施
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是顺利实现个人就业和成才的必然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以及人生职业规划,不同时期的职业规划呈现出各自特点,并且在各个阶段会进行调整和完善。职业生涯设计应遵循量体裁衣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及发展性原则。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以下步骤:
1、确立志向:在进行具体的职业规划前应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在明确了大方向目标之后才能保障后续步骤的稳步进行;
2、自我评估:包括个人的内在性格和能力素质,个性、兴趣、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活动能力等方面都是需要全面考虑的因素;
3、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企业或组织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分析,即评估和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趋势,判定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等等;
4、选择职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就业现实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5、确立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最长远目标,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首先可根据个人素质与社会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通过目标分解,划分为符合实际需要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逐步实现;
6、确定职业生涯路线:根据之前确立的职业方向及奋斗目标规划职业生涯路线,寻求最可能实现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的道路;
7、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包括工作、训练、教育等各个方面;
8、反馈与评估:为使生涯设计行之有效,需要不断对生涯设计进行评估与修正,包括对职业的重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三、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结合 社会是个体组成的社会,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首先考虑的是就业与个人理想的契合程度。但同时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个人的就业选择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大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应当考虑到社会现实的需求情况,理性看待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充分认清社会现实状况,实现追求与奉献的有机统一,追求个人理想实现的同时满足社会对就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四、服务基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避免好高骛远的毛病,扭转对基层工作岗位的偏见,理性规划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发展型职业道路,将个人理想的实现提升到精神高度,自觉形成服务意识,重视和践行基层工作,努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社会主义精神理想而不断奋斗。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摘要:本文研究现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就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学生则也趋向多元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届关系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就业观、大学生成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机遇、职业选择、职业挑战、大学生成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知识经济浪潮汹涌,给大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任何一名大学生在安排或设计职业生涯时,都应考虑现实的外部条件。职业世界的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生要勇于正视职业世界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为选择并迈向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牢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大学生择业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他对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具有动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就业福安的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站在历史的角度和社会宏观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貌似过剩,其实和社会需要比还是严重不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结构性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职业的一种观念、态度、认知和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感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就业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就业观是相对稳定的。就业观具有发展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环境、经济地位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相应改变。就业观具有独特性,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背景各异,因此每个人的就业观也不尽相同,具有独特性。就业观手就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与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业观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职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是人生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对人生的基本态度问题,不同的人生观便想出不同的就业观。正确的人生观能指导一个人选择正确的就 业道路,能激发一个人分都成才的内在潜力,能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业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在择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会持有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就业机遇:
a.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b.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c.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将会更加通畅d.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政府、社会更加重视,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充分的保障。各级政府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贯彻落实,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经费投入等多方面明确里具体目标和要求。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各高校纷纷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帮助就业生搜集、传递、分析、整理求职信息,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避免他们在择业道路上走弯路。着诸多因素都能在改革的大环境下促进就业,国家出台的种种措施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趋向:
一、公务员职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公务员招录人说连年增加,凡进必考的制度,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国家对公务员的专业素质、智力素质的高要求,适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工作待遇,是大学生中是该职业的动力源泉。由于就业困难,竞争压力大,稳定而又薪水较高的工作自然就成了就业生的首选。
二、到企业实现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逐渐深入人心。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角,是社会财富的缔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到企业就业,长远发展机会多。到企业就业,经济待遇高。到企业就业,有很多优惠政策。
三、面向基层就业是大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到基层就业是服务祖国的现实需要。到基层就业是个人发展的崭新起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赢得了农民的赞誉和拥护。他们的职业发展会充满机遇和希望,将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自主创业已悄然升起。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他繁荣社会生活、积累社会财富、提升人的价值,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促作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个饭碗,自己当老板”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自我开发成立越来越多大学生实现自己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对于大学毕业生愿意干个体的,全国各地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如何应对职业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挑战:
a.现阶段,职业的新兴种类越来越多,职业的变迁越来越快,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 来越高,对此应准确地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b.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把握机遇、战胜挑战,将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和完善自身人格魅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应及早的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c.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高度分化,分支越来越多,且相互渗透、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种确实需要“通才”,即复合型人才,故此应构造职业发展的知识体系d.自觉增强危机意识e.树立终身学习意识f.注重职业礼仪的学习,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大学生成长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1】《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河南出版集团,2007年8月第一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